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和措施
当前,我国水环境整体不容乐观,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水环境,人们要积极构建和谐的生态空间。环境监测单位要达成水环境监测联动协议,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杜绝跨区域水污染问题,提高水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因此,本文分析了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研究了水环境监测技术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具体实施路径。
标签: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当前我国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做好强化意识、完善制度、引入技术、全面掌控的工作,对于各环节都不能放松,才能促进质量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从控制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的角度开展了研究,以期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让我们获得质量更高的水资源。
1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1构建原则
1.1.1系统性
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构要兼顾外界指标、内生指标、历史指标等信息,确保管理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反映水环境质量,为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1.2科学性
基于水环境污染的内在规律,人们需要通过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准确预测水污染的潜在发展趋势。通过应用水环境监测技术,人们可以收集真实可靠的水环境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处理数据,准确发出预警信息,避免相关水域的水环境受到影响,最大限度地控制水污染,逐渐恢复水环境的自然状态。
1.1.3实用性
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合理应用监测技术,收集量化准确的水质信息,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了有效突出管理体系的实用价值,人们需要对水环境监测技术进行规范标准处理,保证水质数据信息整合处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建构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时,人们需要对该管理体系的拓展性、通用性、可移植性进行分析,确保管理体系可以突出水环境监测效能,实现各地监测单位的工作协同,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1.2体系构建的社会价值
目前,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问题严重,相比传统的区域性水污染,跨区域水污染更复杂。它不仅会引发不同地区的环境保护纠纷,还造成严重的水环境破坏。与常规水污染对比,跨区域水污染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时间上存在滞后性与延续性,空间上具有广泛性与远程传输性。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以保护水质为基本目标,导致水环境监测范围较小,没有考量水体下游的水环境,给跨区域水环境监测埋下隐患。当水污染事故发生时,上游监测单位无法根据监测报告,给予下游监测单位水污染预警信息,无法有效避免跨区域水污染。为了解决跨区域水污染问题,人们要基于水环境监测,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各级单位都可以参与水环境保护,突出环境保护多主体的社会价值。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各地水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共享,确保第一时间对水污染进行处理和控制,避免水污染扩散。例如,当河流上游发生严重水污染时,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快速响应跨区域水污染事故预警制度。通过跨区域水污染事故预警的动态模型分析,人们可以准确预测上游水污染对下游与周边河流产生的生态影响,以便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水污染预防工作,杜绝跨区域水污染,充分发挥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社会效能。
2水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2.1事前控制
最有效控制便是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有助于解决极大部分可能影响工作的隐患问题。水环境监测工作也是以事前控制作为主要控制方式。事前控制有利于尽最大可能减少周边水质污染,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后续监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前期要尽可能做好监测工作人员培训,营造良好的监测工作环境,配备完善所需的仪器设备,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控制在前期能够顺利解决主要问题,合理有效地展开监测工作。
2.2事中控制
水环境监测工作展开后,要严格按照规划好的监测范围和尺度以及监测点设置要求着手准备,依照可控制性原则尽可能获得准确有效的水环境质量信息,采集并记录信息后,保留水质样本。水质样本的保存必须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水样浓度等相关数据变化程度较小,便于今后的水质采样对比,以检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效果。
2.3事后控制
完成水环境监测工作后,应当及时进行工作反省及总结,针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修正,完善工作流程。同时,对于监测获取的数据做好检测及记录,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工作人员在完成监测工作后,应当进行自我评价,从工作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
3水环境监测技术实施路径
3.1完善水环境控制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及组织结构是完善水环境监测的基础工程。控制体系是质量机制的重要组成元素,内控文件是质量体系执行依据,可以有效规范监测人员的行为标准进而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要明确人员分工和责任划分,,将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并协调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完善实验室内部设施建设,如监测水样周围环境的能源、光线、现场通风情况、设备运行情况、试剂纯度、检验仪器等均要符合监测环境要求,进而保证水样监测的质量控制。
3.2对水环境管理机构进行优化
管理机构在水环境监测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合理使用管理方法将会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使质量控制更具规范性。优化管理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个人工作尽责是水环境检测质量不断完善的推动力,尤其是要明确规定责任落实到人的制度上,这样才能方便管理工作人员。在监测水环境过程中,水环境管理部门需要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然后把这些数据向上级部门汇报。数据的准确性将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绩效,所以,在这一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保持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只有经过不断的培训,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保障水环境质量。
3.3规范水环境监测的过程
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中要实现规范化的目标,这就需要从整个监测的过程控制方面加大力度。国家要完善水环境监测的规范标准,对工作人员的监测工作操作要求明确化,按照技术标准进行落实各项监测操作的工作,合理運用相应的监测技术,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化推进。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从统计的工作方面加强重视,注重样品抽样比例的控制,保障数据评判的标准合理运用,数据统计后能直接确定水环境监测质量水平。水环境监测工作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大,所以按照技术标准操作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各部门的配合,按照要求进行落实监测举措,从而提升水环境监测的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质量的控制,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发挥监控手段的作用,按照不同的监测要求执行相应的任务,做好各环节的监测工作。通过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加大质量控制力度,才能保障水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盖建功.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