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第九章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
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什么是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其主要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离子交换的机理是什么?
什么是离子交换的选择性?其选择性受哪些因素影
响?
基本的离子交换操作是怎样的?
如何利用离子交换法分离蛋白质?
§ 9.1 概述
离子交换的发展
十八世纪中期由Thompson所发现,后来J.Thomas Way全面研究。
稳定
稳定
需过量的强酸 很容易 快 慢(除非离子 化后)
需要过量的 再生容易,可用碳酸 强碱 钠或氨 快 慢(除非离子化后)
大孔离子交换树脂 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和大孔吸附剂相同的骨架结构,
在大孔吸附剂合成后(加入致孔剂),再引入化学功能 基团,便可得到大孔离子交换树脂。
特点:
空隙大,抗有机物污染能力较强。
国内外离子交换树脂相应牌号对照
704 = 311×2 717 = 201×7 732 = 001×7
711 = 201×4
703 = D311 HD42 = 001 Amberlite IR系列 Zerolit 系列
§ 9.3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与测定
一、生物相容性 二、结构性能 三、理化性能
离子交换法概述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
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该方法主要 依赖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带电分子中的电荷的微小差 异而进行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容量。
几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极性的,都可使其带电, 所以离子交换法已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
3.交换容量
离子交换和吸附
K~
3-2 等价交换时的平衡图
在
K~>1时,(a面) 积K~S>Ⅱ>1 S1;K~
(b) K~<1
<1时,面积SⅡ<S1,
K=
S y(1 X ) S (1Y )X
图3-3 离子交换q-C平衡图
在工程上, 曲线1 为线性平衡 f″(c)=0 曲线2 为有利平衡 f″(c)<0 曲线3 为不利平衡 f″(c)>0 曲线4 为带拐点的平衡 曲线5 为不可逆平衡
§3.2 离子交换平衡
3.2.1 基本概念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可交换离子是阳离子(又称反 离子),或者说阳离子交换树脂阻止同离子(阴离子) 进入树脂相而允许反离子(阳离子)进入树脂相。阴 离子交换树脂亦然,只不过阴树脂的同离子是阳离子, 反离子是阴离子。
离子交换过程:
(1)吸附—漂洗—解吸 (2)吸附—漂洗—解吸—漂洗 (3)吸附—漂洗—淋洗—解吸—漂洗
(2)当树脂的交联度增大或交换容量增大时,其内部反 离子浓度亦将增大,如果此时外部溶液电解质浓度不 变,则Edon大,电解质的非交换吸入量将会减少。
3.2.1.3 选择性系数
号 离。 子平K。~衡<K系~ 1>数表1也明则称该表为树明选脂该择对树性B脂离系对子数A的离,选子并择的标性选以大择K~于性符A大 于B离子。
B A A K% [RA][
K A B B
[RB][
] ]
[RA] /[RB] [ A ] /[B ]
[RA] /[ [RB] /[
3.2.1.1 平衡常数 离子交换的基本反应如下:
RB+A+=RA+B+
K aRA aB [RA][B] rRA rB aRB aA [RB][A] rRB rA
K [RA][B] rRA [RB][ A] rRB
第九章吸附法
机理不同: 离交法-静电引力吸附; 吸附法-范德华引力吸附。
11
(2)大孔树脂吸附剂结构与类型
按骨架极性: 非极性(苯乙烯-二乙烯苯) 中等极性(甲基丙烯酸酯) 极性 (硫氧基、酰胺、N-O基、磺酸基)
12
(3)大孔树脂吸附剂吸附条件选择
将吸附剂填装在玻璃 或不锈钢管中,构成层析 柱,层析时欲分离的样品 自柱顶加入,当样品溶液 全部流入吸附层析柱后, 再加入溶剂冲洗。冲洗的 过程称为洗脱,加入的溶 剂称为洗脱剂。
25
26
1、上样和洗脱
样品体积一般应小于床体积的1/2 。 待样品液的液面流到固定相表面时,开始冼脱立即进行 分级收集(按体积或时间分管收集)。
CED=δ2=E/V
E—摩尔内能;V—摩尔体积
分子结构越相似,就越接近 两个物质溶解度参数的数值接近时,有利于互相溶
解。
16
大孔吸附剂解吸条件
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接近时, 溶剂愈易溶胀聚合物。 (洗 聚)
聚苯乙烯等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约为18.4
溶剂 丁酮 丙酮 丁醇 丙醇 乙醇 甲醇 水 δ 19.0 20.4 23.3 24.3 2互溶) :
非极性吸附剂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高极性吸附剂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中等极性吸附剂对两种情况均有吸附能力 孔径与比表面(孔径6倍于分子直径)
13
非极性吸附剂
中等极性吸附剂 中等非极性吸附剂
吸附法提取的生化物质大多是弱极性或 非极性,一般选非极性或中等极性。
一、 吸附法概述
吸附: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
选择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 而从混合物中的分离的过程。
第九章吸附法
按化学结构分 有机吸附剂:活性炭、大孔树脂、聚酰胺等。 无机吸附剂:氧化铝、硅胶、羟基磷灰石等。
9
大孔树脂吸附剂
(1)什么是大孔树脂吸附法? 将多孔的大孔树脂作为吸附剂,利用表面分子
与物质分子间范德华引力,把液相中物质吸附到吸 附树脂表面。
10
◆大孔树脂吸附法与离子交换法的比较: 相同:骨架结构 区别:
3. 易挥发性物质,用热水或蒸汽解吸。 4. 流速(空间速度,线速度)洗脱液的流速务
必恰当控制。如果太快,洗脱物在两相中的 平衡过程不完全;如果太慢,洗脱物会扩散。 5. 树脂高径比(3:1)
19
大孔吸附剂解吸条件
6. 洗脱pH: 弱酸性物质:吸附偏酸性(pH<pK),洗脱碱性水溶液 弱碱性物质:吸附偏碱性(pH>pK),洗脱酸性水溶液
14
大孔树脂吸附剂吸附条件选择
2)无机盐的影响 促进作用 3)吸附pH
弱酸物质:pH<pK 弱碱物质:pH>pK (呈分子状态) 中性物质:pH无影响(不会电离)。
15
(4)大孔吸附剂解吸条件
1) 选择洗脱剂原则 a. 洗脱剂应容易溶胀大孔树脂吸附剂。
溶质对聚合物的溶胀能力可用溶解度参数δ来表征。
20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1 生化制药方面的应用
抗生素分离纯化(再生容易、产品灰分少):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肽类、博莱霉素类、含氮杂环类 及其他新抗生素
维生素的提取纯化: VB12,VB2,VC 天然产物的分离:生物碱,黄酮,多糖,苷类 、红景天甙等 生化药物:酶, 氨基酸, 蛋白质, 肽,甾体
溶剂的解吸能力逐渐降低
17
大孔吸附剂解吸条件
b. 洗脱剂对被吸附物有较大的溶解度。
离子交换和吸附
Yb表观选择性系数 。 给定X与后,Y的值随Co而变化。 3.2.1.5 分配比与分离系数
q C
用湿树脂体积表示时λ 为无因次的量,用 干树脂重量表示时,λ 的单位为m3/kg。
定义为交换平衡中的A、B的分离系 数,它等于A、B的分配比的比值
[ Na ] [Cl ]
[ Na ][Cl ] [Cl ]
[ Na ] [ R ] [Cl ]
2
[ Na ][C l ] ([R ] [Cl ])[Cl ]
[C l ] [Cl ] [ R ][Cl ]
2 2
2 ] ] [Cl [Cl 2
[C l ] [Cl ]
• 树脂中 [R ] 浓度很高时,同离子[Cl ]浓度 很小,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固定离子 [R ] 可高达5mol/L,故它的同离子进入树脂中 的量极微。
3.2.3.2 道南位与道南排斥
如果RA型树脂与AY型电解质水溶液接触, 因为树脂上的反离子与溶液中的可交换离 子为同一种离子A,所以从表面上看,没有 离子交换反应发生。但由于树脂中的微孔 的毛细管吸入作用,中性电解质AY仍可被 吸入交换剂内,只不过这时A和Y都不占据 交换剂中的交换位置,这种作用称为非交 换吸入。
§3.2
离子交换平衡
3.2.1 基本概念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可交换离子是阳离子(又称反 离子),或者说阳离子交换树脂阻止同离子(阴离子) 进入树脂相而允许反离子(阳离子)进入树脂相。阴 离子交换树脂亦然,只不过阴树脂的同离子是阳离子, 反离子是阴离子。 离子交换过程: (1)吸附—漂洗—解吸 (2)吸附—漂洗—解吸—漂洗 (3)吸附—漂洗—淋洗—解吸—漂洗
环境工程学节 离子交换和吸附
树脂 类型
有效 pH范
围
强酸性离 子交换树
脂
1~14
弱酸性离 子交换树
脂
强碱性离子 交换树脂
弱碱性离 子交换树
脂
5~14
1~12
0~7
7
7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
2. 交换容量
定量表示树脂交换能力的大小,单位为mol/kg(干 树脂)或mol/L(湿树脂);
交
全交换
换
容量
容 量
工作交 换容量
一定量的树脂所具有的活性 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
树脂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 的交换能力
8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
3. 交联度 交联度较高的树脂,孔隙较低,密度较大,离子
扩散速度较低,对半径较大的离子和水合离子的交换 量较小,浸泡在水中时,水化度较低,形变较小,也 就比较稳定,不易破碎。
4. 交换势
水中交换离子的交换势大,交换离子越容易取代 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也就表明交换离子与树脂之间 的亲和力越大。
A、 小孔(微孔):孔径在2nm以下,其表面积占总表面 积的95%以上,吸附量主要由小孔支配。
B、中孔(过渡孔):孔径为2-100nm ,表面积占比表面积 的5%以下。它为吸附质提供扩散通道,影响大分子物质的吸 附。
C、大孔:孔径为100-10000nm,表面积只有0.5-2m2/g, 占比表面积不足1%,主要为吸附质提供扩散通道。
31
(一)吸附剂
1. 活性炭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吸附质分子的大小和活性炭
的细孔分布来选择合适的活性炭。
32
(一)吸附剂
1. 活性炭 (3)活性碳的表面化学性质
活性炭是非极性的,但在制造过程中, 处于微晶体边缘的碳原子由于共价键不饱 和,易与氢、氧结合形成各种含氧官能团 ,具有微弱的极性。
吸附和离子交换
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Adsorption):是指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的现象。
固相—吸附剂(Adsorbent):一般为多孔颗粒。
按吸附作用力的不同将吸附分为三个类型:物理吸附:依靠吸附剂表面与溶质间的范德华力化学吸附:吸附剂表面活性点与溶质间发生化学结合、产生电子转移现象离子交换:吸附剂表面含有离子或可离子化的基团通过静电力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吸附剂:主要指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固体吸附材料。
吸附原理:主要依靠吸附剂与待分离物质间的分子间引力,即范德华力。
特点:(1)选择性差(2)吸附和解吸速度快吸附本质:U范德华=U定向+U诱导+U色散定向力:由于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的静电引力;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极性分子产生的电场会诱导非极性分子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
色散力:指非极性分子间的引力◎离子交换剂原理:吸附剂表面由极性分子或离子组成,能够吸附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双电层,同时在吸附剂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即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同时要放出相应摩尔数的离子于溶液中。
溶质的电荷是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所带电荷越多,在吸附剂表面相反电荷点上的吸附力越强。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带电的被分离物质与离子交换填料上的离子交换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层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剂的组成:三部分●惰性的不溶性的高分子固定骨架,也称载体;●与载体以共价键连接的不能移动的活性基团,也称功能基团;●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连接的可移动的活性离子,也称平衡离子。
◎离子交换剂的载体及其特点1、离子交换树脂载体:苯乙烯-二乙烯苯型最常用丙烯酸-二乙烯基苯酚醛树脂多乙烯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特点:(1)强度好,流速较高(2)较高的离子交换当量(3)耐强酸、强碱(4)抗污染能力强适用范围:(1)中小生物物质的纯化:氨基酸、抗生素、部分中药有效成分等;(2)除盐、除重金属离子(如去离子水)、去色素等。
吸附与离子交换
吸附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升温 有利于脱附.
吸附工艺和设备
间歇式
操 作 方 式
连续式
将料液和吸附剂放在容器内搅拌,平衡后排 出吸余液
固定床 移动床
吸附剂固定填放在吸附柱(或 塔)中
在操作过程中定期地将接近饱 和的一部分吸附剂从吸附柱中 排出,并同时将等量的新鲜吸 附剂加入柱中
流化床
吸附与离子交换
概述
吸附(定义)
一种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外一相的现象称为吸附 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典型பைடு நூலகம்吸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待分离的料液 通入吸附剂
吸附质被吸附 在吸附剂表面
吸附质解吸 吸附剂再生
料液流出
吸附: 典型的表面现象
吸附剂在吸附柱内处于膨胀状态, 悬浮于由下而上的水流中
吸附工艺
一、间歇吸附
吸附过程计算
Y0
W
W (Y0 Y1) L(X1 X0)
X0 Y1
A
Y0
-L / W
Y1
B
Y
X1
X0 X1
X 图 13- 3 单 级 吸 附 操 作 流 程
W—溶液中溶剂的质量,kg L—吸附剂的质量,kg;
吸附工艺
大孔吸附树脂
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硫氧基、酰胺、N-O基、磺酸基)
酰胺基团 硫氧基团 N-O基团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性原理
树脂本身具有吸附性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的结果
筛选性原理
树脂为多孔性结构,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 大小,在树脂的吸附机理和筛分原理作用 下实现分离。
第九章吸附与离子交换
Langmuir假设:吸附剂表面均一,各处的吸附能相同;吸附 是单分子层的,当吸附剂表面为吸附质饱和时,其吸附量达到 最大值;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各个吸附点间没有吸附质转移运动 ;达动态平衡状态时,吸附和脱附速度相等。
q qmk1c kc 1k1ce 1k1
1 1 1 q qmk1c qm
式中 q-平衡吸附量 c-液相平衡浓度 qm-与最大吸附量有关的常数; k1-与吸附能有关的常数。
一般工业吸附剂难于同时满足这八个方面 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
36
(1)活性炭
• 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 外观为暗黑色,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为原料,经高温炭 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
• 粒状(granular activated carboan, GAC) • 粉状(powder activated carboan, PAC)两种。 • 活性炭主要成分除碳外,还含有少量的氧、氢、硫等元
而减小,而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却随着有机物在水 中溶解度的减少而增加,也即吸附量随有机物分 子量的增大而增加。 • 如活性炭对有机酸的吸附量按甲酸<乙酸<丙酸 <丁酸的次序而增加。 ②使液体表面自由能降低得越多的吸附质则越容 易被吸附。
(3)操作条件
①温度: 吸附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
②pH: pH值影响到溶质的存在状态(分子、离子、络合物),
qecsce1 km q kce 1ce/cs
式中 cs—吸附质的饱和浓度; k—常数,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相互作用能有关。
三、 吸附工艺和设备
间歇 式 操 作 方 式
将废水和吸附剂放在吸附池内进行搅拌 30min左右,然后静置沉淀,排除澄清液
固定床 (fixed bed)
连续式 移动床 moving bed
Ch8-9 吸附法与离子交换法
稳定 洗涤要水解 需过量的 强酸 快
再生
交换速度
很容易 慢(除非离 子化后)
需要过量 再生容易,可用 的强碱 碳酸钠或氨 快 慢(除非离子化后)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和测定方法:
1.外观和粒度(颗粒度);P107 2.机械强度(不破损率%) 3.含水量;P108 4.总交换容量*** 5.滴定曲线:P108
红霉素的分离纯化
SOD的分离纯化
其他类型的吸附 P153
疏水作用吸附 盐析吸附 亲和吸附 染料配位体吸附 免疫吸附 固定金属亲和吸附 羟基磷灰石吸附
本章小结: 重点: 难点;
1 .有哪几种吸附等温线,各有何特点? 2.大孔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如何?
第九章 离子交换法
吸附与离子交换
第八章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 的 pH 条件下,使发酵液中的产物被吸附, 然后再适当的洗脱将吸附的产品从吸附剂 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这 样的提取方法称为吸附法。 应用:
还可以用于蛋白质、核酸、酶、抗生 素、氨基酸以及废水处理等方面。
吸附法的优缺点
优点: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操作简便、 安全、设备简单;pH变化小,对生化物 质的活性影响小。 缺点:选择性差;收率较低;无机吸附 剂不稳定、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等。
溶液浓度(mol/L)
比较三种吸附等温线的特点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方程有以下二种:
吸附等温线表示平衡吸附量,并可用来推
断吸附剂结构、吸附热和其它理化特性。
五、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
1、吸附剂的影响
比表面大、空隙度高,吸附容量大; 颗粒度较小、孔径适当,吸附速度快;
离子交换与吸附
离子交换与吸附
离子交换是指利用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等介质,以一定的压力或电势使溶液中的离子交换,以实现分离、纯化、浓缩等操作的技术。
离子交换主要有催化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沉淀法等,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分离纯化技术。
吸附是指溶液中的某种微粒以极薄介质覆盖表面,形成微膜,使溶液中的某些离子或分子吸附到表面上的一种物理现象。
一般来说,吸附必须要有一个吸附介质,它是把吸附的物质物理地粘附在它的表面上。
吸附可以用于分离、纯化某些物质,也可以用于修饰试管、滤纸等,大大增加试管、滤纸的选择性。
第九章 吸附法
亲和吸附
亲和吸附原理: 利用生物高分 子物质对某些 相对应物质具 有专一的识别 和可逆结合的 能力(亲和力) 来实现。
五、吸附剂
1. 吸附剂的要求
• • •
交换容量——结构(多孔、立体网状) 选择性——组成 稳定性——结构、组成
2. 吸附剂的种类
1)无机:硅胶、氧化铝、磷酸钙凝胶、沸石等 2)有机: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纤维素等
1)组成结构:由木屑、兽骨、兽血或煤屑等原料高温
(800℃)碳化而成的多孔网状结构
2)种类: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锦纶活性炭
吸附能力为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锦纶活性炭
3)吸附特性:非极性吸附剂,在极性介质中,对非极性 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
7、沸石
1)组成结构:Na2Al2O4· xSiO2H2O,多孔网状结构 2)种类:人工、天然沸石
缺点:
选择性差,收率不太高; 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 动强度大。
第一节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固体分为:多孔性和非多孔性两类。
非多孔性固体:具有很小的比表面; 多孔性固体:比表面很大,每克几百
平方米(存在颗粒内微孔),内表面积比 外表面积大几百倍,具有较高的吸附 势。 应用多孔性吸附剂较有利。
化学吸附—化学键力的吸附
1)吸附区域为未饱和的原子
2)吸附层数为单层
3)吸附可逆性—不可逆
4)吸附选择性—很好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
项目
作用力 吸附热 选择性 吸附速度 吸附分子层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较小,接近液化热 几乎没有 较快,需要活化能很小 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化学吸附
化学键力 较大,接近反应热 有选择性 慢,需要一定活化能 单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树脂吸附剂的特点:
• • • • • 结构容易人为控制; 适应性大、应用范围广; 吸附选择性特殊、稳定性高。 再生简单,多数为溶剂再生。 在应用上它介于活性炭等吸附剂与离子 交换树脂之间,而兼具它们的优点,既 具有类似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又比离 子交换剂更易再生。
穿透曲线的Flash示意图
固 定 床 吸 附 塔 示 意 图
固定床的操作 是间断的,因 为吸附饱和后 需要更换新炭
粒状活性炭 吸附层
21
活 性 炭 吸 附 柱
22
(2)移动床:
运行操作方式是原水从吸附塔底部流入和吸附 剂进行逆流接触,处理后的水从塔顶流出,再生 后的吸附剂从塔顶加入,接近吸咐饱和的吸附剂 从塔底排出,即吸附剂由上而下移动,所以称为 移动床。 • 按吸附剂排出的方式:间歇移动床和连续移动床。 • 移动床充分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水头损失小。
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
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
面上,这就是吸附。
4
2、吸附的分类
吸附剂与吸附物质之间是通过 分子间引力(即范徳华力)而产 生的吸附
物理吸附 吸 附
离子交换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产 生化学作用,生成化学键引 起吸附
(1)物理吸附特点
(fixed bed)
连续式
移动床
moving bed
流化床
expanded bed
(1)固定床: 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装置。 让废水连续地通过填充吸附剂的设备,这种动态 吸附设备中,吸附剂在操作过程中是固定的,所 以叫固定床。 • 固定床根据水流方向:升流式(up-flow)和降流式 (down-flow)两种。 • 降流式出水水质较好,水头损失较大,易堵塞。 • 升流式水头损失小,运行时间较长。不易堵塞, 但吸附剂易流失。
• 吸附剂在制造过程中会形成一定量的不均匀表 面氧化物,其成分和数量随原料和活化工艺的 不同而异。 • 表面氧化物成为选择性的吸附中心,使吸附剂 具有类似化学吸附的能力。 • 一般说来,有助于极性分子的吸附,削弱对非 极性分子的吸附。 • 低温活化(<500℃)处理→酸性氧化物 • 高温活化(>800℃)处理→碱性氧化物
29
苯酚的吸附量与吸附剂比表面之间的 关系
ü ½ ¿ Î ¸ Á (mg/g)
30 20 10 0 0 200 400 600
2
635 511 143 333 252 254
800
Î ¸ ¼ ± ± æ £ m /g£ ü ½ Á È í Ã ¨ ©
30
活性炭细孔分布及作用图
31
3)表面化学性质
第10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Ad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
1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 • • • • • • 你知道吸附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吗? 吸附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吸附在工业上是如何实现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如何评价其优劣? 离子交换与吸附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离子交换柱是什么样子的? 离子交换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通过分子间力的吸附为 物理吸附。 ①没有选择性。 ②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低温状态下,放热较小。 ③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吸附。 ④解吸容易。 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表面积和细 孔分布。
6
• • • • •
(2)化学吸附的特点
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化学键力引起吸 附称为化学吸附。 ①有选择性 一种吸附剂只对某种或特定几种物质有吸 附作用。 ②一般为单分子层吸附,分子不能在表面自由移 动。 ③吸附时放热量较大,通常需要一定的活化能。 • 在低温时,吸附速度较小。 7 • 吸附牢固,解吸困难。
kqm c e qe cs c e 1 k 1c e / cs
式中 cs—吸附质的饱和浓度; k—常数,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相互作用能有关。
三、 吸附工艺和设备
操 作 方 式
间歇 式
将废水和吸附剂放在吸附池内进行搅拌 30min左右,然后静置沉淀,排除澄清液 固定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质量,一般用q
表示,单位mg/g 或g/g。
如果用V表示废水体积;C0和C分别表示吸附前后吸附 质的浓度;W表示吸附剂的质量,则:
V (C0 C ) q W
11
3、吸附速度(adsorption rate):
指单位质量的吸附剂在单位时间内所吸附的吸 附质的数量。 吸附速度决定了废水和吸附剂的接触时间 (contact time)。 吸附速度越快,接触时间越短,所需的吸附 设备的容积也就越小。
式中 q-平衡吸附量 c-液相平衡浓度
1 1 1 q q m k1c q m
qm-与最大吸附量有关的常数; k1-与吸附能有关的常数。
2)Freundlich等温式
此为指数函数型式的经验公式:
q e kc1/ n e 式中,k称为Freundlich吸附系数,n为常数,通常n>1。
Freundlich式在一般的浓度范围内与Langmuir式比较接近 ,但在高浓度时不像后者那样趋于一定值;在低浓度时,也 不会还原为直线关系。
32
(2)吸附质的性质
• ①溶解度:越低越容易吸附,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常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链长的增长 而减小,而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却随着有机物在水 中溶解度的减少而增加,也即吸附量随有机物分 子量的增大而增加。
• 如活性炭对有机酸的吸附量按甲酸<乙酸<丙酸 <丁酸的次序而增加。 ②使液体表面自由能降低得越多的吸附质则越容 易被吸附。 33
而不需要反冲洗设备,对原水预处理要求较低
,操作管理方便。
• 目前较大规模废水处理多采用这种操作方式。
(3)流动床:
• 流动床也叫做流化床。吸附剂在塔中处于 膨胀状态,塔中吸附剂与废水逆向连续流 动。 • 可使用小颗粒的吸附剂,吸附剂一次投量 较少,不需反洗,设备小,生产能力大, 预处理要求低。 • 运转中操作要求高,不易控制,同时吸附 剂的机械强度要求高。
2
第一节
1、吸附概念
吸附
一、吸附的基本原理 指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废水中某 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 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 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称为吸附 剂(absorbent));而废水中被吸附的物质 称为吸附质(adsorbate)。
3
吸附的原因分析
• 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其作用发生在两个相的 界面上。 • 原因: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
37
适用于废水处理的粒状活性炭的主要指标
项目 比表面积 堆积密度 颗粒密度 真密度 数值 项目 950-1500 孔隙容积 2/g m 0.44 g/cm3 碘值(最小) 1.3 g/cm3 2.1 g/cm3
磨损值(最小)
数值 0.85cm3/g 900mg/g 70% 7%
灰分(最大)
有效粒经
平均粒径 均匀系数
包装后含水 0.8-0.9 mm 率(最大) 1.5-1.7 mm <1.9
2%
38
(2)树脂吸附剂
• 也叫做吸附树脂,是一种新型有机吸附剂。 •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呈多孔海绵状,加热不熔 化,可在150℃下使用,不溶于一般溶剂及酸、 碱,比表面积可达800m2/g。
• 按照基本结构分类,吸附树脂大体可分为非极 性、中性、极性和强极性四种类型。
27
流动 床吸 附塔 构造 示意 图
返回目录
28
四、影响吸附的因素
(1)吸附剂性质的影响 1)比表面积 单位重量吸附剂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吸附剂 的粒径越小,或是微孔越发达,其比表面积越大。吸 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则吸附能力越强。 2)孔结构 • 吸附剂内孔的大小和分布对吸附性能影响很大。 • 孔径太大,比表面积小,吸附能力差。 • 孔径太小,则不利于吸附质扩散,并对直径较大的分 子起屏蔽作用。L
60 40 20 0 2 4 6 pH 8 10 12
35
镉去除率
氰去除率
四、吸附剂
工业吸附剂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a)吸附能力强;(b)吸附选择性好; (c)吸附平衡浓度低; (d)容易再生和再利用; (e)机械强度好;(f)化学性质稳定; (g)来源广;(h)价格低。 一般工业吸附剂难于同时满足这八个方面 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
应用
•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的试验方程式为: 吸附剂吸附量 0.5
q 3.9C
今有100升溶液,色素的浓度为0.05g/L,欲将色素除去 90%,需加多少活性炭?
平衡时的C=0.05(1-90%)=0.005g/L
故q=3.9× 0.0050.5 0.276g / g
M 100(0.05 0.005 ) 16.3g 0.276
3)B.E.T. 等温式
B.E.T.模型假定:
在原先被吸附的分子上面仍可吸附另外的分子,且不一定等第一层吸满后再 吸附第二层;对每一单层却可用Langmuir式描述,第一层吸附是靠吸附剂与吸附 质间的分子引力,而第二层以后是靠吸附质分子间的引力,这两类引力不同,因 此它们的吸附热也不同。总吸附量等于各层吸附量之和。由此导出的二常数 B.E.T.等温式为:
23
移 动 床 吸 附 塔 构 造 示 意 图
移动床的进出水 是连续的,活性 炭的进出可以是 连续的也可以是 间断的
粒状活性炭 吸附层
新的或再生后的 活性炭
去再 生系 统
24
三、移动床吸附
。
移动床吸附优点:
移动床较固定床能充分利用床层吸附容量,
出水水质良好,且水头损失较小。由于原水从
塔底进入,水中夹带悬浮物随饱和炭排出,因
中去——解吸过程(desor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