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形)标准分幅整理说明
地籍图的基本知识

地籍图的基本知识一、地籍图的分类地籍图是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的统称。
其中以分幅铅笔原图的内容最为详细:二底图除了不注宗地面积,其图面内容与前者相同;宗地图只表示特定的宗地及其四至的内容。
此外,为了地籍测量的需要,还应绘制地籍测量草图。
二、地籍图的作用(一)基本地籍图的作用基本地籍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的状况的基本图。
它是测制宗地图的基础。
(二)宗地图的作用宗地图只表示特定的宗地及其四至的内容。
(三)地籍测量草图的作用地籍测量草图是地块和建筑物位置关系的实地记录。
在进行地籍要素测量时,应根据需要绘制测量草图。
(四)宗地草图的作用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宗地档案的重要原始资料,应到现场绘制,必须长期保存。
三、地籍图的测绘范围(一)基本地籍图的测绘范围基本地籍图的测绘范围主要包括城镇地区和独立工矿区。
村镇居民区的地籍测绘亦在包括之列。
(二)宗地图的测绘范围宗地图的测绘以宗地为单位。
四、地籍图的坐标系统与鸿图比铡尺地籍图的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采用独它坐标系时应与国家坐标系联测。
地籍图的比例尺直接影响其使用价值,选择地籍图的比例尺应以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为前提,一般来说,成图比例尺愈大,各类要素的表示就愈详细齐全,权属界线及面积的精度就愈高,所需的人、财、物力及成图周期会更多和更长。
因此,《地籍测绘规范》规定,地籍图的比例尺城镇地区城区一般采用1:1000。
郊区一般采用l:2000,复杂地区和特殊需要地区采用1:500。
五、地藉图的分幅与编号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幅面规格为50cm 50cm.地籍由的分幅是以地籍图的图廓以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为界,1:2000图幅以整公里格网线为图廓线,1:11300和1:500地籍图在1:2000田地籍图中划分。
划分方法如下图:(地籍的分幅与代码)。
地籍图的编号以高斯——克吕格坐标的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由编号区代码加地籍图比例尺分幅代码组成,其编号形式如下:完整编号:编号区代码比例尺幅代码××××××××× × ×(9位)(2位)简略编号:×××× × ×(4位)(2位)编号区代码由9位数组成,代码含义是第1、2位数为高斯坐标投影带的带号或代号,第3位数为横坐标的百公里数,第4、5位数为纵坐标的千公里和百公里数,第6、7位和第8、9位置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十公里和整公里数。
地籍图制图要求

地籍图制图要求9.1街坊划分:街坊沿自然街道或其它线状地物划分。
街坊线应沿街道等线状要素的西、南边划,将街道等公共用地单独划给其中一个街坊。
9.2地籍图:要突出专题图的特点,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她内容。
地籍图分幅规格:50 cm x 50cm。
1:500比例尺。
9.3地籍要素的采集内容♦地籍要素的采集要按照地籍调查表进行。
♦行政界线的采集:本调查区采集乡镇界线,可由民政部门提供。
♦界址要素的采集:包括宗地的界址点、线,街坊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界址点用0.8mm的红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的红线表示。
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她界线,在地籍图上可跳绘表示。
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在其权属界线内。
♦地籍号:本调查区地籍号由街道(乡、镇)号、街坊号、宗地号三级组成。
本调查区的地籍图上只注记街坊号与宗地号。
街坊号注在图幅内街坊的区域的适中位置。
宗地号注在宗地内。
宗地号与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对于跨图幅的宗地,在各图幅内均应注记宗地号,如果面积太小也可注记在图廓间。
宗地面积太小注记可用标示线引致空白处,也可不注记。
地类编码使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坐落:宗地坐落由街道名称(或地名)、宗地门牌号组成。
地籍图上适当标注街道名称。
宗地门牌可选择性标注。
地籍图制图要求♦土地使用者与所有者:选择性标注大的单位名称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名称。
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不注。
♦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要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等级注记。
9.4数学要素:图幅编号采用图幅左下角坐标进行编号,X Y坐标取至00、00、00、25、00、50、00.75km。
图名采用图幅内较高级别较大的单位名称。
图廓外整饰按《规程》的要求进行。
9.5地形要素的采集内容9.5.1测量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在内业编辑时用控制成果展绘,GPS点一律用《图式》3、3符号表示,一、二级导线点用《图式》3.1.5符号表示,图根点区分埋石点与非埋石点以《图式》3、1、7、3、1、8符号表示。
地形图分幅介绍

1:100万地形图/base.php?col=119&file=2851:10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
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1:5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省域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70年代起用拉丁字母A、B、C、D表示。
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50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50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Г,10—50—丁,J—50—D。
地籍完美版

地籍完美版第一篇:地籍完美版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地)03林地(031有林地,料、确定调查范围、技术设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业同一级别在不同区位条件调查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土地素(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址、数量、质量、权属、地032灌木林地,033其他林计、表册仪器工具准备、人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的收益差异bij=Bij/Bmax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调守制度而造成的丢失被盗泄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地)04草地(041天然牧草员培训和试点、宣传教育、结果等级化的过程(i为商业企业的类型序查各类土地的分布及其变动密和损坏;书写和制成材料册。
地042人工牧草地043其他拟定技术文件、预编地籍号土地分等定级的类型:城镇号,j为微观区位的类型序情况;调查各类土地的质量节省);自然因素(地籍档案地籍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草地)05商服用地(051批划分调查区域);权属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农用土地分号,bij为微观区位系数,及其变动情况;调查土地的制成材料和书写材料低劣,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发零售用地052住宿餐饮用地籍测量;资料整理;检查等定级Bij为i类商服企业在最佳利用状况、利用效果和保护存放环境较差,也会出现虫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地053商务金融用地054其验收。
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微观区位条件下的单位面积情况;调查土地权属及其变蛀地籍档案受到污染、加速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他商服用地)06工矿仓储用宗地:指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租理论(绝对地租,级差利润值)更情况。
老化变质的现象)(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地(061工业用地062采矿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租,垄断地租);区位理论土地登记概念:指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组织体系:逐级汇地籍档案保存期限:永久保按地籍开展的范围和对象特用地063仓储用地)07住宅地范围。
(自然区位和经济区委);土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存(有重要凭证和长久查考、征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用地(071城镇住宅用地072土地权属调查:是指宗地为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壤肥利人的合法土地权利,依法会审汇编。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横线连接。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分幅示例:50cm×50cm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分幅示例:50cm×40cm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编号示例:
1:2000地籍图的图幅编号:689.0-593.0 1:1000地籍图的图幅编号:689.5-593.0 1:500地籍图的图幅编号:689.75-593.50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图幅元素:表示图幅位置和大小的一组数据。
地籍图比例尺在1:5000至1:5万之间的,多采用梯形分幅, 图廓线为经纬线,图幅元素构成如下:
大地经纬度
L,B
高斯平廓线长 a南,a北,c(cm)
图幅对角线长
d(cm)
图幅面积
p(km2)
子午线收敛角
r
感谢聆听!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籍图分幅编号方法与对应比例地形图相同。 ① 1:50000的地籍图,以1:100万国际标准分幅为基础,
采用24×24的行列分幅编号。图幅大小为经差15′、纬差10 ′。 ②1:10000的地籍图,以1:100万国际标准分幅为基础,
采用96×96的行列分幅编号。图幅大小为经差3′45″、纬差 2′30″。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③1:5000的地籍图,以1:100万国际标准分幅为基础, 采 用192×192的行列分幅编号。图幅大小为经差1′52.5 ″、 纬差 1′ 15″。
④1:500、1:1000、1:2000的地籍图可采用正方形分幅 (50cm×50cm)或矩形分幅(40cm×50cm)。图幅编号按照图廓
(完整版)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地籍测绘-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_测绘规范大全_地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全面完成调查任务,统一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土地调查成果、市(地)级汇总成果和省级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成果的自检、抽查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检查验收的制度对县级调查成果实行自检、预检、验收、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工作分别由各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县级负责自检,市(地)级负责复查,省级负责预检和验收,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核查确认。
市(地)级、省级汇总成果,实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第四条检查验收的依据(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四)《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五)《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六)《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八)《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九)《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十)《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十一)《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术文件第五条检查验收的程序(一)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1.自检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调查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对调查成果进行全面自检,并形成自检报告。
附录11—地籍图的分幅及编号

地籍图的分幅及编号
一、农村集体所有权调查
农村所有权调查地籍图分幅及编号按国家标准1:10000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标准执行。
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分幅标准采用正形分幅,大小为50cm×50cm。
(二)图幅编号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千米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取两位小数,中间用短线连接。
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
1:2000地籍图图幅号为2775.00-505.00
1:1000地籍图图幅号为2775.50-505.00
1:500地籍图图幅号为2775.75-505.00
(三)地籍图名称
准地籍图必须指定图名,图名以本图幅内有代表情的单位名称、构筑物名称、地物或山名命名。
图名可简写,但应符合当地的习惯叫法。
2022-2023年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每宗地的界址点独立编号时,界址点编号统一()由“1”开始顺序编号A.从始至终B.从上向下C.从左向右,自上而下D.从右向左,自下而上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如果调查区内,无近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其他能清楚地反映宗地之间关系的图件,可按宗地进行界址点编号,即每宗地的界址点独立编号,界址点编号统一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由“1”开始顺序编号。
2.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
A.精度B.点位埋设C.密度D.标注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3.地籍测量应随着每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
A.客观性B.精确性C.现势性D.有效性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地籍测量不同于普通的地形测量,它应随着每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4.初始权属调查的步骤包括:①绘制宗地草图;②实地调查;③调查的准备工作;④权属调查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初始权属调查的步骤依次为:调查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土地用途及土地坐落的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权属调查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
5.调查人员在接收土地登记人员转来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为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申请文件后,应()核实宗地原土地登记情况。
A.择日B.即刻C.按原则D.现场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调查人员在接收土地登记人员转来的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为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变更申请文件后,应现场核实宗地原土地登记情况,调查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为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手续的行为及过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调查、核实各种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
南京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增加部分地籍资料成果使用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批复-宁价房[2006]328号
![南京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增加部分地籍资料成果使用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批复-宁价房[2006]328号](https://img.taocdn.com/s3/m/b2cf0ff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0.png)
南京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增加部分地籍资料成果使用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批复正文:---------------------------------------------------------------------------------------------------------------------------------------------------- 南京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增加部分地籍资料成果使用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批复(宁价房[2006]328号)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你中心《关于增加地籍资料成果使用费收费项目的请示》(宁国土信[2006]51号)收悉。
为充分发挥地籍资料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你中心增加了部分地籍资料成果及服务项目,根据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工程产品价格》有关规定,经研究,适当调整增加部分地籍资料成果使用费收费项目和标准,批复如下:一、调整计算机数字化制图收费项目标准纸制:1:500分幅地籍图1500元/幅;1:1000分幅地籍图2300元/幅。
电子图:1:500分幅地籍图3000元/幅;1:1000分幅地籍图4600元/幅。
二、新增收费项目及标准1、计算机数字化制图纸制:1:2000分幅地籍图3200元/幅;1:5000分幅地籍图3600元/幅;1:10000分幅地籍图4400元/幅;1:50000分幅地籍图5500元/幅;1:100000分幅地籍图6300元/幅。
电子图:1:2000分幅地籍图6400元/幅;1:5000分幅地籍图7200元/幅;1:10000分幅地籍图8800元/幅;1:50000分幅地籍图11000元/幅;1:100000分幅地籍图12600元/幅。
2、证明费出具用于《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遗失证明(不配图)收费:个人10元/次;单位:80元/次。
三、你中心收取以上费用应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在收费场所醒目位置标明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自觉接受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

关于印发《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的通知苏土籍〔1993〕153号各市、县土地管理局:为加强城镇地籍调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近几年实际工作经验,特制定《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现予印发公布,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特此通知。
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以《土地登记规定》(以下简称《规则》)、《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为依据,制定本细则。
1.2内容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勘丈)。
它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分别在初始和变更土地登记前进行。
地籍调查要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1.3调查单元调查单元是宗地。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一宗地。
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也称为一宗地(共用宗)。
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用地应分宗;单位自管公房和房产管理部门直管公房用地,按房屋产权人或产权代表分宗;特大宗地内用途明显不同且面积较大的地块,可依明显的地类划分宗地。
1.4地籍编号初始地籍调查中的地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城市按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如1-(2)-4;建制镇按街坊、宗地两级编号,如(2)-4。
变更地籍调查中,无论宗地分割可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得再用。
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的支号顺序编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最小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如18宗地分割成三宗地,分割后编号分别为18-1,18-2,18-3,;如18-2宗地再分割成2宗地,则编号为18-4,18-5;如18-4宗地与10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0-1,如18-5宗地与25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8-6。
2017注册测绘师教材第五章知识点: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2017 注册测绘师教材第五章知识点:地籍图的内容
和表示方法
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一)行政区划要素
(1)行政区划要素主要指行政区界线和行政区名称;
(2)不同等级的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只表示高级行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和乡级界线;
(3)当按照标准分幅编制地籍图时,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驻地注记名称外,还应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行政区界线与内图廓线的交汇处的两边注记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
(4)地籍图上不注记行政区代码和邮政编码.
(二)地籍要素
(1)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
(2)界址线与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只表示行政区界线,同时在行政区界线上标注土地权属界址点,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
(3)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叠置于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之下.叠置后其界线仍清晰可见;
(4)地籍图上,对于土地使用权宗地,宗地号及其地类代码用分式的形式标注在宗地内,分子注宗地号,分母注地类代码,地籍图上注记地类的二级。
1:500比例尺地形数据库标准及整理规范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数据库标准及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数据库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数据库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数据库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地籍图的分幅及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分幅及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分幅
基本地籍图应选⽤厚度为0.07 mm、经过热定型处理、变形率⼩于千分之0.2的聚酯薄膜。
图幅规格为40厘⽶*50厘⽶的矩形图幅或50厘⽶*50厘⽶的正⽅形图幅。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相临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于图上加减0.3 mm;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于图上加减0.3 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何种⽅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于图上加减0.5 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于图上加减0.4 mm。
题⽬:地籍图的分幅中,图幅规格为:( )。
A.40厘⽶*50厘⽶的矩形图幅
B.60厘⽶*50厘⽶的矩形图幅
C50厘⽶*50厘⽶的正⽅形
D50厘⽶*60厘⽶的正⽅形E40厘⽶*60厘⽶的正⽅形
答案:(AC )。
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一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为了便于测绘、查询、使用和保管地形图,不可能将广大区域缩绘在一张图纸上,而要分块测量,拼连使用,做到有分有合,这样就必须要按统一的规则对地形图进行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即将一个测区按规定的图幅大小,按一定规则进行单位划分,每一个单位为一个图幅。
为了区分不同的图幅,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规则给每幅图一个编号,称为地形图的图幅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梯形分幅法和矩形分幅法。
前者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后者则用于工程上常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一、梯形分幅法梯形分幅法,是以具有一定经纬差的梯形划分图幅,由经纬线构成每幅地形图图廓的分幅方法,故此法也可称为经纬线分幅或国际分幅法。
这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形图和大区域小比例尺分幅地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
1国际梯形分幅法按国际上规定,全球1:100万地形图的世界地界实行统一的分幅与编号。
1:100万的地形图是以经差6°、纬差4°分幅。
自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度4°为一横列,到南北纬88°止,将南北半球各分为22个横列,依次以拉丁字母A、B、C、……、V表示,以极点为圆心,纬度88°的圆用Z表示,88°以上单独为一幅;由经度180°起算,自西向东,将整个地球表面用子午线分成60纵行,每一纵行经差为6°,依次以阿拉伯数字1、2、3、……、60表示(北半球在英文字母前加N,南半球加S。
我国国土在北半球,故省去字母“N”)。
如图7-1所示其每一梯形小格为一幅1:100万地形图,每1:100万图幅的编号是该图所在的横行字母和纵行阿拉伯数字组成。
若已知某地的经纬度,可以从图8-1中直接查取其所在1:100万地形图图幅编号,也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7-1 )式中:—某地经度;1:100万以下图幅是在1:100万图幅的基础上划分的,具体情况如图7-2所示。
地籍图

地籍图信息地籍图是对在土地表层自然空间中地籍所关心的各类要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并用编排有序的标识符对其进行标识,标识是具有严密数学关系的一种图形,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之一。
通过宗地标识符使地籍图与地籍数据和表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地籍号、面积、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次要反映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记,一般不反映地形要素。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范围由于被占用或使用、利用而被分割成许多地块和土地权属单位,并且无一遗漏,那么整个国土面积,不论城镇、农村,还是边远地区,均必须测设地籍图,因此地籍图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
地籍图测量方法分模拟法和数字法两种。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测绘地籍图所采用的方法不同。
数字法测绘地籍图是指从野外数据采集及数据组织到绘制地籍图都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辅助完成。
模拟法测绘地籍图基本靠手工完成。
当地籍调查范围内有现势性较好的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时,可以利用权属调查及界址点测量成果编绘地籍图。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测绘地籍图都应充分利用宗地草图数据、权属调查勘丈数据及解析界址点坐标数据。
利用地形图编绘地籍图时,地形图的比例尺、现势性及精度应满足要求,在制作地籍图之前,必须利用宗地草图中的勘丈值全面检核地形图的正确性。
重点检核与界址有关的地物的正确性,如果发现原地形图有错,就利用勘丈值修改。
在已有地形图成图到制作地籍图期间新建的建筑物,图上没有反映,应予补测。
采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勘丈法测定界址点的地籍细部测量,都可以利用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的分幅与地形图的分幅相似,分幅地籍图的幅面采用50cm × 50cm 或 50cm × 40cm ,分幅方法应采用有关规范所要求的方法,便于各种比例尺地籍图的连接。
地籍图的分幅编号方法与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方法相似。
级《地籍管理》课后习题按章及答案

第一章地籍管理概述名词解释:1、地籍2、税收地籍3、产权地籍4、多用途地籍5、初始地籍6、日常地籍7、地籍管理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基本任务)是什么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一章地籍管理概论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地籍: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2、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
3、产权地籍: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
4、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
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
5、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
6、日常地籍: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7、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目标是:(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5)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6)为土地管理服务。
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地籍(地形)测量细则

利川市地籍(地形)测量细则一图根控制测量一、图根点测量的方式及精度在四等、一级GPS点的基础上加密图根点,图根点能够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静态定位测量、GPS—RTK测量等方式施测平面和高程。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二、图根点布设及选点、埋设图根点的密度应知足地形、地籍测量的需要,保证界址点的收集距离不大于200米。
一般每幅图埋石点数量很多于2点;每一个埋石点至少应与另一埋石点通视。
一、二级图根导线点编号,点号前冠以L、X、N加数字序号,如L001、X00一、N001等;GPS—RTK施测的图根点,点号前冠以K加数字序号,如K001等;支导线点编号,点号前冠以Z加数字序号,如K001等。
不埋石图根点标志一般采用临时标志,可选用如铁钉、木桩、刻石等材料,并用红漆标注点号。
对于需要进行图根点埋石的,依照以下标准执行:3、光电测距导线测量布设形式主要为附合导线和结点网,一般加密二次,个别导线无法贯通的旧街坊或庭院,通视困难地域,采用支导线形式补充,平坦开阔地也可采用全站仪解析极坐标法测定。
为了确保界址点和地物点的测定精度,本次作业原则上只布设一、二级图根导线,为了提高对点精度目标方向利用对点器觇牌。
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图根光电测距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测距坐标闭合差(m)DJ2 DJ6仪器类型II级(单程)测距一测回读数一1200 120 1/5000 1 2 ±24 1 2 ±二700 70 1/3000 — 1 ±40 1 2 ±注∶①表中n为测站数,导线结点间长度为附合导线长度的倍。
②当导线长度短于上表规定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该大于15cm。
③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把边数放入根号外,常数放入根号内。
如∶14条边:±14。
4、支导线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少量图根支导线,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四条边,总长度不超过上表中一级图根导线规定长度的1/2,最大边不超过平均边长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形)标准分幅整理说明
根据设计要求,地籍(形)分幅图的制作按照《规程》要求统一制作。
要求如下:地籍(形)图采用MAPGIS数字测图软件,是通过野外数据采集,编辑后获得的,
根据调查区内的图幅信息,自动进行分幅后,叠加图廓,使用喷墨绘图仪绘制出标
准分幅的地籍纸图。
一、分幅图前的准备工作:
1、先在桌面上备份SUV图,以防丢失;
2、在SUV图上显示宗地号、地类号,房屋结构楼层最低层(0);
3、将个人土地使用者、边长、面积去掉;地形分幅图不表示地籍要素,但要表示所
有采集的地形信息,将权属界线(街道街坊线,街道街坊号、村界、道路红线)去掉;
4、界址点号不显示,宗地号前缀去掉(如370783-001-007-0136改为0136即可);
5、分幅之前把方格网接边的地方复制那边的单位名、宗地号、地类号、街道、街坊
号、路名和性质、房屋层数和性质。
二、输出分幅图,具体步骤如下:
1、输出按编码和图层输出均可;
2、图幅框设置
图幅名:东营村;测绘机关:XX市国土资源局;接图表:全显示;分
幅方法:地形、地籍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
图幅范围:自动确定;方格网线类型:十字坐标线;比例尺:1:500 密级:
秘密;
显示公里编号- 不显示公里编号、图框面板、旋转图框为0
不显示中间坐标显示四角坐标:横向位数整数 2 小数 2 坐标
系:国家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
纵向位数整数 2 小数 2
1:500 确定再确定
三、图幅整饰的一些规定:
1、图幅编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进行编号,X在前Y在后(取小数前后各两位),
中间短线连接。
2、图名以图幅内的地理名称(村庄、工矿,企、事业单位)取名,若图幅内无名可取时,可利
用某一相邻图幅的图名加方位字“东、西、南、北”命名,方位字加圆括号,如“李庄(东)”;一个单位或一个村庄跨几幅图时,可在单位或村庄名后加“-1、-2、……”,如“李庄-1”、“李庄-2”等。
起图名是在困难时,可不注图名,只注图号。
图名为两个字时其字间隔为2,三个字时字间隔为3,四个字及四个以上时间隔为2mm-3mm。
图幅结合表可采用图名或图号任意一种。
3、各图幅文件名称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去掉小数点和短线的图幅编号)。
4、测绘机关注记“XX市国土资源局”。
5、权属界址线使用0.3mm红色线划绘制,界址点用0.8mm的红色圆圈绘制。
6、地籍图上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各级行政界线、街道、街坊线、宗地界址点、界址线、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地类号,图上选择性注记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不注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
7、系统设置中需修改的内容(系统库使用Suvslib)。
矢量字库目录选择使用TrueType字库
0(中文)方正细等线
1(中文)方正中等线
2(中文)方正黑体简体
3(中文)宋体
8、街道(坊)号注在图幅内适中位置(不得省略),宗地号、地类号必须注在宗地内,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可以注在宗地外的空白处。
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分割时,面积较大的部分应注记宗地号、地类号,较小的宗地可只注记宗地号,实在注不下时可注在内图廓线外或不注或用标识线移在宗地外空白处注记宗地号。
9、地籍图内注记各级控制点,不注记高程点。
10、界址点、界址线的点位、线划绘制尺寸及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地类号和其它名称注记的字体,一律按有关规定执行。
11、地籍图分幅和编号与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2)地籍图采用三色图,即红色、黑色和蓝色,界址线和界址点为红色,水系为蓝色,其他为黑色;而地形图采用二色图,即黑色和蓝色,水系为蓝色,其他为黑色。
12、严格按规定参数修改图廓、图框注记内容,但地形图要注记高程;
13、图幅内所有注记,地物不能压盖,要处理得当、合理、美观;
14、路灯、高程点、各级控制点等的地物不能压盖路边线,要把路边线剪断;
15、宗地号、地类号要挪到宗地内适当位置;
16、内图框外的无关的地物删掉,有重叠注记的取主舍此,挪此要地物。
17、各个图幅之间要接边、合并(包括地物街边的结构、性质,街边的单位名称、宗地号、面积);
18、/0016/061/;
19、将注记挪至地物中间位置;
20、接边时如果注记不开,可以把字体参数改小;如果一个单位跨两个图幅时,面积较小的注在图廓间,图内不注记,面积相等时按方便注记的一幅注记。
21、十字丝不要压;
22、图角坐标要去掉大数并应合并为一体。
左上角北坐标调整参数X为0、Y为0.2;东坐标调整参数X为东坐标参数X为1.5、Y为0;右下角北坐标参数X为2.0、Y为0.4;东坐标X为1.4、为0.65。
“秘密”调整参数X为-1,Y为0.65 ,“绘图员”一栏点调整参数X为20,Y为2.35,“单位名称”调整参数X为0、Y为13。
“作业日期”点调整参数X为0,Y为1.35;“比例尺”点调整参数X为0,Y为-1.3;“图号”参数X为-3.4,Y为0;1.5、Y为0;左下角北坐标X为0、Y为0.4,东坐标参数X为1.5、Y为0.65;右上角北坐标参数X为2.0、Y为0.4,图名要根据图号调整X的参数挪至图廓中央。
四、参数设置一览表:
1、地籍(形)图左右下角注记内容:
2、图廓内容注记见下表:因各个测区不同,参数设置也不同,此表格仅供参考。
图廓内容整饰参数(见宗地图例版)(2007版图式)
注: *内外图廓线间距参数为12.25,外图廓宽为0.5。
3、图形内部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