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
纵观先秦时期历史观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夏商周时期神意史观向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理性的历史观的转变,转变的契机就在于诸子历史理性的觉醒。历史理性的觉醒,是由于春秋战国社会“礼坏乐崩”的现实所引发。
诸子为现实社会寻求治理之道,纷纷借鉴历史经验,从而促成了成熟形态的历史观的形成。先秦儒家在深入考察尧、舜、禹、夏、商、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历史观。
本论文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讨论历史观,从历史观的角度把握先秦儒家思想。历史哲学是对客观的历史过程作整体的哲学考察。
对客观历史过程的整体哲学考察,无非包括历史的本原,历史的主体,历史的本质,历史的趋势、规律、动力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正是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也由此构成了本论文的基本架构。本论文在深入把握先秦儒家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思想主旨的基础上,对先秦儒家思想与历史观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辨析。
本论文始终坚持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的关系中讨论先秦儒家历史观,摒弃了仅把历史观看作是面向过去的单一视角。本论文总结了先秦儒家历史观的特性,凸显了先秦儒家历史观的价值。
这些都构成了本论文突破旧说的创新之处。本论文坚持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还采用问题的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以对先秦儒家历史观做出全面细致的考察。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绪论主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的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成就与不足,以彰显本选题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对历史观作出明确定义,并交代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先秦儒家历史观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先秦儒家思想建立在宗法社会基础之上,有着牢固的农业文明根基。我国深厚的重史意识和悠久的史官文化传统是造成儒家重视历史的重要前提。
西周王官之学向诸子之学的转变又成为现实的学术文化背景。通过对以上诸多因素的分析,试图对先秦儒家历史观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章:先秦儒家思想产生兴起的原因、思想主旨及其与历史观的关系。对于先秦儒家乃至先秦诸子产生兴起的原因的探讨,自汉以来就不绝于耳。
虽然众说纷纭,但因挽救时弊的迫切需要促成了历史理性的觉醒,进而导致
诸子思想创造的全面繁荣应是主要原因。由此也决定了先秦诸子思想的主题只能是政治论,亦即诸子提出思想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为春秋战国的现实社会提供治理之道,他们反思与总结历史,也是为了借鉴政治治理经验。
先秦儒家继承了自西周确立的道德价值,将之悬为最高的价值理想。他们将历史的本质看作是道德的演进,从而建立了道德史观。
先秦儒家思想是针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思想创造,代表着今;历史观是对历史
的反思与总结,代表着古,先秦儒家思想与历史观的关系,便转化为今与古的关系。先秦儒家反思与总结历史,是要发挥历史的借鉴价值,即以古鉴今。
然而,改造现实社会的迫切愿望远远胜过对历史真相的探索,因而在以古鉴
今的同时,先秦儒家也在悄然地改变着历史的面貌,从而出现了以今绳古的现象。第三章:天人关系和先秦儒家历史本原与历史主体思想。
越是人类社会的早期,天、上帝等超验的观念越能影响人们的历史起源和历史主体思想。通过考察先秦天人关系的变化发展,尤其是孔子、孟子、荀子对天
与天命的思想变化,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并不热衷于追溯历史的起源,认为历史的起源原本就是客观的存在,圣人在推动文明时代到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历史主体,先秦儒家认为历史是帝王将相等杰出人物活动的陈迹,人,而非神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四章:先秦儒家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孔子继承周礼,又创造性地提出“仁”的道德范畴,开创了道德史观的先河。孔子对尧、舜、禹道德黄金时代的追溯,以及“仁”的提出,都是基于他对历史本质在于人伦道德的认识。
《春秋》作为孔子删修的史书,体现了孔子的历史理想。孟子提出性善论,奠定了道德史观的基石,并且将孔子提出的仁德观念扩大到政治实践领域,主张推行仁政和王道政治理想,将道德作为历史演进的主要决定力量。
荀子认识到“人生而有欲”,欲望的过度膨胀显露出人性本恶,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由于人性本恶,因此才需要对人性加以改造,使之由恶变善。
同时,人只有依靠群体力量才能够生存,群体社会又需要通过礼义之分加以维系。礼义的最大功能在于对人的恶性加以改造。
改造人性的过程中,赋予人以社会属性。道德理想社会的建立取决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协调统一。
第五章:先秦儒家古今变易思想。先秦儒家虽然坚持古今一体,但古与今终究不同,不同是由于古今变易造成的。
先秦儒家对古今的变易性有着深刻的洞察。本章围绕先秦儒家关于古今变易,变易的趋势、规律、动力的相关思想展开讨论。
第六章:先秦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历史观比较研究。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学说虽内容迥异,但都是历史理性觉醒的产物,因而都对历史作了反思与总结,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历史观。
本章从历史本原、历史主体、历史本质、历史规律、历史动力五个方面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历史观加以比较研究,并归纳五家历史观的共性和儒家历史观的特性,以深化对儒家历史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