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合法吗
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合法吗
![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合法吗](https://img.taocdn.com/s3/m/efca34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a.png)
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合法吗判决书是法院作出的裁决结果的书面表达,它是法院对案件调查、审理、裁决的一个重要记录。
在司法实践中,判决书的送达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环节,旨在确保被告人、当事人、律师等相关方能够及时了解到法院的判决结果。
然而,当涉及到无法找到被告人或无法送达给被告人的情况时,法院是否可以直接公告送达判决书呢?下面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判决书的送达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法院应当将判决书送达给被告人,并要求被告人签收。
这一规定确保了被告人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判决结果,保障了被告人的知情权。
因此,法院直接公告送达判决书可能会侵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存在一定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在无法找到被告人或者无法送达给被告人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通过公告的形式进行送达。
这种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合法有效的,比如被告人潜逃、拒不接收送达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法院通过公告的方式将判决书送达给被告人,确保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诉讼公正性。
然而,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告送达可能会导致被告人无法及时了解到判决结果。
尽管法院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公告,比如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公布,但被告人未必能够及时浏览到这些信息,从而导致了被告人无法参与上诉等权益的丧失。
其次,公告送达可能会引发判决结果的争议和不公正。
由于公告送达的特殊性,被告人对判决结果的认知可能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的发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应该适度控制,确保公告送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在特定情况下是合法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法院在决定是否直接公告送达判决书时,应该权衡各方的利益,考虑到当事人的权益保护和诉讼的公正性。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当进一步完善,明确公告送达的条件和限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具备直接送达条件 采用公告送达违法
![具备直接送达条件 采用公告送达违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479c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4.png)
具备直接送达条件采用公告送达违法公告送达是一种法定的送达方式,通常是在其他送达方式均无法实施或拒不接收时使用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只有当其他送达方式不能够实现时,法院才可以使用公告送达方式,否则这种方式就是违法的,因为公告送达方式并不属于首选的送达方式。
本文将讨论采用公告送达方式违法的相关问题,并探讨如何规避这种违法行为。
在民商事诉讼中,送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送达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法院的负责人员一般会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来选用适当的送达方式,以确保当事人知悉相关的裁判文书,在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完成诉讼程序。
而当涉及到不同送达方式时,公告送达往往是最后的选择。
公告送达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直接送达条件明确,只有在其他法定送达方式不适用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具体而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当事人的居所或者其他可以接收文书的地址无法查明;2.通过电话、短信、传真、邮寄、电子邮件、微信或者其他现代通讯方式无法送达;3.通过其他方式确有送达困难的。
只有在以上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告送达方式。
如果法院直接采用公告送达方式,而没有妥善履行其他法定送达方式,就属于违法行为。
那么采用公告送达方式违法的风险是什么呢?一方面,公告送达方式无法保证文书能够准确地送达到当事人手中,且无法确认当事人是否知悉裁判内容,因此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当事人无法获悉诉讼进程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其错失自我保护的权利和机会,极大地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当涉及到财产权益时,后果会更加严重。
那么如何规避公告送达方式违法的问题呢?在进行公告送达之前,法院应该充分履行其他送达方式,确保尽可能多地尝试寻找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为其送达法律文书。
如果使用公告送达方式,必须确保公告内容准确、充分,并且在指定的期限内连续公告,以此尽可能地确保当事人知悉裁判内容。
而且,公告应该发布在案件涉及的区域内的报纸、村镇政府及其下设机构等公共场所,且应该通过与当事人密切相关的媒体、社交媒体或其他方式来发布,以便可能的到达当事人的手中。
公告送达相关法律规定(3篇)
![公告送达相关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03544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7.png)
第1篇一、引言公告送达作为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在法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告送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送达对象不明确;二是送达方式独特;三是送达期限较长。
本文将对公告送达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公告送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1. 概念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将有关法律文书或者判决书、裁定书等送达给当事人的一种特殊方式。
公告送达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当事人下落不明;(2)当事人虽下落不明,但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送达;(3)当事人死亡或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下落不明;(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2. 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告送达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当事人下落不明;(2)当事人虽下落不明,但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送达;(3)当事人死亡或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下落不明;(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三、公告送达的程序1. 公告的内容公告送达的内容主要包括:(1)案件的基本情况,如原告、被告、案由等;(2)公告送达的法律依据;(3)公告送达的期限;(4)公告送达的地点;(5)公告送达的方式;(6)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2. 公告的发布公告送达的发布,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公告应当在人民法院公告栏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公共场所张贴;(2)公告应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布;(3)公告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发布。
3. 公告的期限公告送达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一般不少于60日。
4. 公告送达的法律效力公告送达具有以下法律效力:(1)公告送达视为送达;(2)公告送达后,当事人不得再以公告送达为由提出异议;(3)公告送达后,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告送达的法律文书依法作出判决、裁定。
公告送达适用法律(2篇)
![公告送达适用法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a214f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f.png)
第1篇一、前言公告送达作为一种法律程序,是司法实践中解决送达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告送达适用于以下情形: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无法送达或者无法以其他方式送达。
为确保公告送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特此公告送达适用法律。
二、公告送达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在送达诉讼文书时,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告送达的,应当张贴公告,并在受送达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公告栏以及人民法院公告栏张贴公告,公告期为三十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公告送达的,自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视为送达。
”三、公告送达的适用范围1.受送达人下落不明受送达人因各种原因无法确定其具体住址或联系方式,导致诉讼文书无法送达。
2.受送达人无法送达受送达人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亲自接收诉讼文书。
3.无法以其他方式送达受送达人虽已知其住址或联系方式,但因特殊情况无法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四、公告送达的程序1.人民法院在决定公告送达前,应当充分调查核实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无法送达或者无法以其他方式送达的事实。
2.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公告送达的公告,并在公告中明确以下内容:(1)公告送达的诉讼文书名称、文号、送达地址等基本信息;(2)受送达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3)公告送达的依据、法律依据;(4)公告送达的期限;(5)受送达人未在公告期内提出异议的,视为送达。
3.公告送达的公告应当张贴在受送达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公告栏以及人民法院公告栏,并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公告。
4.公告期限届满后,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受送达人是否收到公告,并依法处理。
五、公告送达的法律效力1.公告送达的,自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
![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929845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8.png)
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公告送达是⼈民法院送达法律⽂书的⼀种,公告送达是⼈民法院通过公告的⽅式,将法律⽂书送达给当事⼈的,公告期间是60⽇。
那么,法院公告送达的规定是怎样的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告送达的有关法律规定公告送达是在受送达⼈下落不明或者⽤其他⽅式⽆法送达的情况下,⼈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的⼀种特殊的送达⽅式。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百三⼗⼋条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期为准。
对公告送达⽅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式进⾏。
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民法院在受送达⼈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式记录张贴过程。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百三⼗九条公告送达应当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要点,受送达⼈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的时间和地点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主要内容,当事⼈有权上诉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百四⼗条适⽤简易程序的案件,不适⽤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的时效《民事诉讼法》第九⼗⼆条受送达⼈下落不明,或者⽤本节规定的其他⽅式⽆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发出公告之⽇起,经过六⼗⽇,即视为送达。
⼈民法院应当在案卷中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百三⼗⼋条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期为准。
对公告送达⽅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式进⾏。
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以上就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在⽇常的⽣活中,我们应该对⼀些常⽤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运⽤法律知识来帮助⾃⼰。
裁判文书公开的法律规定(3篇)
![裁判文书公开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87f4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3.png)
第1篇一、引言裁判文书公开是指法院依法公开审判案件的过程中,将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一种制度。
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裁判文书公开的法律规定,探讨其制度内涵、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二、裁判文书公开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公开审判,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公开审判,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公开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公开审判,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公开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对裁判文书公开的范围、程序、期限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裁判文书公开的制度内涵1.公开范围:裁判文书公开的范围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2.公开主体:人民法院是裁判文书公开的主体,负责将裁判文书在互联网上公布。
3.公开程序: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生效后,及时将其在互联网上公布。
4.公开期限:裁判文书公开的期限为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三个月。
5.公开方式: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查阅。
判决送达法律规定(3篇)
![判决送达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62f41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2.png)
第1篇一、引言判决送达是司法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判决送达法律规定了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的送达程序、方式和法律后果,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判决送达的定义、法律依据、送达程序、送达方式、送达期限、送达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判决送达的定义判决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将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送达给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
判决送达是司法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确保诉讼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
三、判决送达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仲裁规则》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四、判决送达的程序1.制作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在作出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后,应当及时制作并加盖院印。
2.确定送达对象:确定需要送达的法律文书对象,包括当事人、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
3.选择送达方式:根据法律文书的内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送达方式。
4.实施送达: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文书送达给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
5.送达回证:送达法律文书后,应当填写送达回证,并由送达人和接收人签名或盖章。
五、判决送达的方式1.直接送达:将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给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
2.留置送达:将法律文书留置在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住所、工作单位或其指定地点。
3.委托送达: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4.邮寄送达:通过邮政部门将法律文书邮寄送达。
5.公告送达:在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通过公告的方式送达。
民事判决书怎么送达
![民事判决书怎么送达](https://img.taocdn.com/s3/m/cfde0e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9.png)
民事判决书怎么送达民事判决书在司法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法院对争议案件做出的裁决结果的正式记录。
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判决书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送达给相关方。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判决书的送达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送达方式1. 以公告方式送达如果被告无法找到或者其住所不明确,法院可以采取公告方式送达民事判决书。
公告送达是指在报纸、网络等广泛可见的媒体上发布送达公告,通知被告关于判决书的内容。
2. 邮寄方式送达邮寄方式是送达民事判决书的常用方式之一。
法院会将判决书通过挂号信、快递或者邮政普遍服务等方式寄送给被告。
被告收到判决书时,必须签收确认以证明送达的合法性。
3. 手交方式送达在一些情况下,法院会选择亲自将判决书交到被告的手中。
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判决书的准确送达,也可以避免邮寄过程中的延迟和可能的纠纷。
二、送达要求1. 及时性判决书的送达必须尽快完成,确保被告及时了解判决结果,并按照法律规定采取相应行动。
任何不符合法定送达时间要求的延迟可能会引起诉讼参与方的不满和纠纷。
2. 准确性在送达判决书时,法院必须确保送达的是完整的判决书副本,并且不能出现任何遗漏或错误。
被告有权了解完整的判决结果,以便合理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3. 可证明性为了确保送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送达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证据记录。
无论是邮寄还是手交方式送达,都需要被告签收确认或者有第三方证人的出示。
4. 注明送达日期送达判决书时,法院需要在判决书上注明送达的具体日期。
这是为了避免任何争议和误解,也是判决书生效计算的起点。
三、送达的重要性1. 实现法律效力只有判决书正式送达给被告,判决书才能发挥法律效力。
送达是司法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案件的执行和裁决结果的合法性。
2.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送达判决书是为了让被告了解判决结果,以便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当事人有权知道自己在争议案件中被判决的权益,以及如何维护和执行这些权益。
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
![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34e2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5.png)
第1篇一、引言公告送达作为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公告送达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人民法院通过公告的方式,将诉讼文书内容予以公布,以达到送达目的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对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公告送达的概念与适用范围1. 概念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因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其他原因无法通过常规送达方式送达诉讼文书时,通过公告的方式,将诉讼文书内容予以公布,以实现送达目的的一种特殊送达方式。
2. 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公告送达适用于以下情况:(1)受送达人下落不明;(2)受送达人居住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且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3)受送达人虽居住在国内,但其住所地人民法院无法通过常规送达方式送达诉讼文书;(4)其他无法通过常规送达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的情况。
三、公告送达的程序1. 公告的发布(1)人民法院在决定公告送达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确认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其他无法送达的原因。
(2)公告内容应当包括:公告送达的依据、诉讼文书的主要内容、受送达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3)公告应当张贴于人民法院公告栏、受送达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公共场所,并在人民法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
2. 公告的期限(1)公告期限一般为六十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九十日。
(2)公告期满,视为送达。
3. 公告送达的法律效力(1)公告送达具有法律效力,受送达人不得以未收到公告为由拒绝履行诉讼义务。
(2)公告送达后,受送达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答辩或者反诉。
四、公告送达的例外情况1. 受送达人表示愿意接受公告送达在公告送达前,受送达人表示愿意接受公告送达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尊重,并按照其意愿进行公告送达。
2.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但已通过其他方式送达在公告送达前,受送达人虽下落不明,但已通过其他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的,人民法院不得再进行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判决_法律规定(3篇)
![公告送达判决_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35356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e.png)
第1篇一、公告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当事人可能无法亲自到庭参与诉讼。
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与透明,现将判决书送达的相关规定及公告如下。
二、法律规定1. 送达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直接送达: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2)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可以留置送达;(3)邮寄送达:通过受送达人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邮政机构送达;(4)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
2. 送达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判决之日起七日内送达判决书。
3. 送达地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文书的送达地点为:(1)受送达人的住所地;(2)受送达人的经常居住地;(3)受送达人的工作单位;(4)受送达人的营业场所;(5)受送达人的其他合法住所。
4. 送达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审判人员或者书记员负责。
三、公告送达1. 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公告送达适用于以下情况:(1)受送达人下落不明;(2)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
2. 公告内容公告送达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告送达的依据;(2)公告送达的文书名称;(3)公告送达的期限;(4)公告送达的地点;(5)公告送达的后果。
3. 公告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告送达的期限为六十日。
四、公告送达的程序1. 确定公告送达人民法院在送达诉讼文书时,应当首先尝试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
在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告送达。
2. 公告公告应当张贴在人民法院公告栏、受送达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工作单位、营业场所等公共场所,或者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民事判决书送达法律规定(3篇)
![民事判决书送达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a4bca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9.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判决书的送达是民事审判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判决书的法律效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司法公正的实现。
本文旨在分析民事判决书送达法律规定,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事判决书送达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民事判决书送达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1)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送达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2)第一百零二条:送达法律文书,应当采取下列方式:(一)直接送达;(二)留置送达;(三)邮寄送达;(四)公告送达;(五)委托送达;(六)其他方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民事判决书送达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主要包括:(1)第一百零三条:直接送达法律文书有困难的,可以采取邮寄送达。
(2)第一百零四条:邮寄送达的,应当附送达回证。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3)第一百零五条: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法律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4)第一百零六条:公告送达的,自公告之日起满六十日,视为送达。
三、民事判决书送达的程序1.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送达人将法律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的方式。
直接送达的程序如下:(1)送达人出示证件,说明送达法律文书的目的;(2)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在场,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3)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签收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4)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不在场的,可以邀请其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
关于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
![关于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726d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a.png)
第1篇一、引言公告送达作为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在法律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人民法院在无法采取其他送达方式时,依法将诉讼文书公告张贴于公共场所,以公告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的一种法定程序。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将围绕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展开论述。
二、公告送达的定义及适用范围1. 定义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无法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等传统送达方式时,依法将诉讼文书公告张贴于公共场所,以公告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的一种法定程序。
2. 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公告送达适用于以下情况:(1)受送达人下落不明;(2)受送达人地址不详或者不明确;(3)受送达人拒绝接受诉讼文书;(4)其他无法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等传统送达方式的情况。
三、公告送达的程序1. 公告送达的申请(1)申请人提出申请。
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公告送达的申请,应当提交申请书及有关证据。
(2)人民法院审查。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公告送达条件的,予以批准。
2. 公告的内容及形式(1)公告内容。
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诉讼文书名称、诉讼文书的主要内容、公告送达的依据、受送达人姓名或者名称、公告送达的期限、公告送达的效力等。
(2)公告形式。
公告应当张贴于公共场所,如人民法院公告栏、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
3. 公告送达的期限公告送达的期限为60日。
公告期满,视为送达。
4. 公告送达的效力公告送达具有以下效力:(1)公告送达的法律文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公告送达的诉讼文书,受送达人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已经送达;(3)公告送达的诉讼文书,受送达人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重新送达。
四、公告送达的法律责任1. 受送达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责任受送达人未在公告期间提出异议,也未履行法定义务的,视为已送达。
公告送达的概念及要求
![公告送达的概念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eef68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a.png)
公告送达的概念及要求公告送达是指法庭在诉讼程序中向当事人宣告相关法律文件和通知的一种方式。
在诉讼程序中,法院需要向当事人发送各类法律文件和通知,以确保当事人能够及时了解诉讼程序的进行和相关权利义务的变化。
公告送达作为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被用来解决因无法直接送达或无法找到当事人地址等特殊情况下的送达问题。
公告送达具有以下特点:1.法律规定的必需性: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公告送达是法院送达的合法方式之一、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无法提供有效地址或无法直接送达时,法院有权利通过公告告知当事人相关法律文件和通知。
2.公告范围广泛:公告送达的范围相对较广,可以涉及到告知诉讼督促、裁定、判决、申请书、证据、法庭传票、开庭通知书等各类法律文件和通知。
3.公告媒介多样:公告送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以确保信息的传达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多的当事人。
1.公告事由明确:公告的事由必须明确,即明确告知当事人具体的法律文件和通知内容,确保当事人能够准确了解其权利义务的变化。
2.公告媒介公正:公告媒介必须选择公正、客观的媒体进行,以确保消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公告媒介应该选择覆盖面广、受众多的媒体,确保消息能够尽可能传达给更多的当事人。
3.公告期限合理:公告送达的期限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规定。
例如,对于判决书的公告送达,一般规定一定的公告期限,以确保当事人有足够时间了解判决结果。
4.公告地点明确:公告的地点应当明确指明,以方便当事人查询。
同时,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保留公告原件作为证据,并提供给当事人查询。
5.公告的形式合规:公告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例如,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布,严禁随意修改或删除公告的内容。
并且,法院应当在公告过程中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公告送达作为法院送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必要性。
通过公告送达,法院能够确保相关法律文件和通知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告知当事人,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诉讼权利。
判决书的发布和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
![判决书的发布和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https://img.taocdn.com/s3/m/159635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0.png)
判决书的发布和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判决书的发布和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了判决书的发布和送达的相关规定。
判决书是民事诉讼程序中裁判机关作出的最终裁决文件,它的发布和送达对于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判决书的发布判决书的发布是指裁判机关将裁决结果公之于众。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判决书的发布应当采取以下形式之一:1. 开庭宣判。
在开庭审理结束后,由审判人员当庭宣读判决结果,并告知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开庭宣判能够使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第一时间了解判决结果,以维护其知情权和参与权。
2. 上传送达。
判决书可以通过上传至互联网平台、电子邮件以及其他便捷的网络传媒途径公开发布。
这种发布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获得对判决结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司法透明度的提升。
3. 注册送达。
将判决书提交至相关的法律公证机构进行注册备案,公众可通过法律公证机构查询判决书的内容,保障知情权。
二、判决书的送达判决书的送达是指裁判机关将判决书正式送达给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送达的目的是确保当事人能够及时、准确地收到判决书,从而行使其申诉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判决书的送达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 书面送达。
裁判机关将判决书以书面形式通过邮政、快递等方式发送给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在选择邮寄或快递公司时,裁判机关应该选择具有较高可靠性、稳定性的服务提供商,以确保送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电子送达。
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供电子邮件、传真等联络方式,并在法庭审核后确认有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子形式送达判决书。
在进行电子送达时,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送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免被篡改或泄露。
3. 传真送达。
双方同意通过传真方式送达判决书,并在传真发送后进行确认。
传真送达具有即时性强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提高送达的效率和准确性。
从开庭到审判直接公告送达法律文书
![从开庭到审判直接公告送达法律文书](https://img.taocdn.com/s3/m/24d33f3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7.png)
从开庭到审判直接公告送达法律文书公告送达是我国法定的送达方式之一,按照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在无法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等方式送达法律文书、通知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实践中,针对当事人离开户籍地,居住和工作地址不确定,且而无法联系的情况下,法院可依据法定程序的,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向当事人送达文书和诉讼通知等。
判决书可以直接公告送达。
开庭公告送达,证明法院的开庭传票和原告的起诉状,没有能够直接邮寄送达被告,法院是采取公告方式进行送达。
法院缺席判决后,法院可以将判决书直接向被告公告送达。
因为被告未向法院提交送达地址确认书,法院无法进行邮寄送达。
法律文书送达方式有哪几种一般有5种方式:1、一般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2、受送达人拒收的,可以留置送达;3、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有关组织代为送达;4、邮寄送达;5、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六条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第八十七条电子送达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公告送达判决_法律规定(3篇)
![公告送达判决_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f76f7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7.png)
第1篇一、前言公告送达作为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无法直接送达裁判文书的情况下,通过公告的方式,将裁判文书的内容公之于众,以达到送达目的的一种送达方式。
本文旨在对公告送达判决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并对公告送达的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二、公告送达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92条: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的,可以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拒绝签收的,可以留置送达。
- 第93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自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135条: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的主要内容,公告期满不应诉的,裁定按撤诉处理。
三、公告送达的适用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公告送达适用于以下情况:1.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2. 受送达人地址不详;3. 受送达人拒绝签收;4. 诉讼文书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送达。
四、公告送达的操作流程1. 确定公告送达的必要性- 法院在决定公告送达之前,应当首先尝试通过其他送达方式,如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等。
- 确认其他送达方式无法实施后,方可决定采用公告送达。
2. 制作公告- 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法院名称;- 案件名称;- 裁判文书的主要内容;- 公告期限;- 公告送达的方式和地点。
3. 公告发布- 公告可以在法院公告栏张贴,也可以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刊登。
- 公告期限一般为六十日。
4. 公告期满后的处理- 公告期满后,法院应当视为送达。
法院判决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
![法院判决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3c94f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4.png)
第1篇一、引言判决送达是司法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法院行使审判权、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判决送达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
本文将从判决送达的定义、送达的方式、送达的效力、送达的期限、送达的证明以及违反送达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判决送达的定义判决送达,是指法院依法将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送达到当事人或其他法定受送达人手中的行为。
三、判决送达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送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送达:是指法院工作人员将法律文书直接送达到受送达人的住所、单位或本人手中。
2. 间接送达:是指法院工作人员无法直接送达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送达:(1)留置送达:是指法院工作人员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单位留置法律文书,并要求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或盖章后通知收件人。
(2)邮寄送达:是指法院工作人员通过邮寄方式将法律文书送达到受送达人的住所。
(3)公告送达:是指法院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单位张贴公告,或者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公告期为60日。
3. 电子送达:是指法院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等方式将法律文书送达给受送达人的行为。
四、判决送达的效力1. 生效判决送达后,受送达人应当遵守判决内容,不得擅自变更、撤销或放弃。
2. 生效判决送达后,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3. 生效判决送达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次提起诉讼。
五、判决送达的期限1. 直接送达、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的期限为送达之日起15日内。
2. 公告送达的期限为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内。
六、判决送达的证明1. 直接送达的,由法院工作人员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证明送达时间、地点和受送达人。
2. 间接送达的,由法院工作人员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送达方式、时间、地点和受送达人。
3. 公告送达的,由法院工作人员在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内,将公告送达回证交由受送达人。
送达判决书法律规定(3篇)
![送达判决书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0ef9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4.png)
第1篇一、引言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终结后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判决书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将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法律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判决书送达是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送达判决书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判决书送达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判决书送达的主要法律依据。
其中,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
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判决书送达也有相关规定。
其中,第201条规定:“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判决书送达也有相关规定。
其中,第87条规定:“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三、判决书送达的主体判决书送达的主体包括:1.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判决书送达的主体,负责将判决书依法送达给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2.当事人当事人是判决书送达的主要对象,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等。
3.其他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四、判决书送达的方式判决书送达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判决书直接送达给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
直接送达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送达方式。
2.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判决书留置在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住所地,并通知其收件人的送达方式。
3.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判决书委托给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的送达方式。
4.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判决书通过邮寄方式送达给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
5.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判决书张贴在公告栏或者通过媒体公告送达的送达方式。
文书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
![文书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e8ea6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d.png)
第1篇一、概述文书公告送达是指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将诉讼文书、法律文书、调解书等通过公告的形式送达给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的法律行为。
公告送达是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送达需求。
本文将就文书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将诉讼文书、法律文书、调解书等送达给当事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将诉讼文书、法律文书、调解书等送达给当事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将诉讼文书、法律文书、调解书等送达给当事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
”三、公告送达的适用范围1. 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送达的;2. 当事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不在我国境内,无法送达的;3. 当事人因特殊情况无法到庭的;4. 当事人自愿放弃接收诉讼文书的;5.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情形。
四、公告送达的程序1.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告送达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七日内向当事人发出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送达文书的内容、送达的期限、公告送达的依据和理由等。
2. 公告送达的期限为六十日,自公告之日起计算。
公告期满,视为送达。
3. 公告送达的方式可以是张贴公告、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也可以是其他合法方式。
4. 公告送达的,应当记录公告送达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并附具公告送达的证据。
五、公告送达的法律效力1. 公告送达具有送达的法律效力,送达的法律效力与直接送达相同。
2. 公告送达的,当事人对送达的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告期满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损害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合法吗判决书是需要送达到当事人的手里的,送达有很多方式,应该先采取哪种方式呢?那么要是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合法吗?接下来由赢了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判决书直接公告送达合法。
判决书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送达的方式有以下六种。
(一)直接送达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
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
即是说凡是能够直接送达的,就应当直接送达,以防止拖延诉讼,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受送达人是公民的,由该公民直接签收。
该公民不在时可交由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
但是,在离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没有其他成年家属,只有对方当事人的,不宜采用由对方当事人签收的方法,因为双方有利害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该法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是其他组织的交由其主要负责人或者该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签收。
但是,调解书应当直接送交本人,不得由别人代收。
因为调解书一经接受,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如果不接受,即视为调解未能成立。
(二)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受诉讼文书的。
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根据《意见》第82、83、84条的规定,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及其他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
但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
(三)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是指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委托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称为委托法院,接受送达任务的法院称为受托法院。
委托送达应当出具委托函,并附相关的诉讼文书和送达回证。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四)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所送达的文书通过邮局并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
实践表明,法院采用邮寄送达通常是受送达人住地离法院路途较远,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所采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根据《意见》第85条的规定,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
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转交送达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转交送达有三种情况:1.受送人是军人,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2.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和劳动改造单位转交;3.受送达人正在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劳动教养单位转交。
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并以其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时间为送达日期。
(六)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法院以张贴公告、登报等办法将诉讼文书公诸于众,经过一定时间,法律上即视为送达的送达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用公告送达必须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前五种方式无法送达时,才能适用的送达方式。
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为公告期满,视为送达。
根据《意见》第88.89.90条的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或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有关报纸上刊登公告;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特殊要求办理。
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的,应说明起诉或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说明该判决或裁定的主要内容;属于一审判决的,还应说明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审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定期宣判时,当事人拒不签收判决、裁定书的,应视为送达,并将有关情况在笔录中记明。
仲裁代理人 /fl/666263.html∙军婚诉讼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262.html∙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261.html∙仲裁与诉讼相比有哪些优点/fl/666260.html∙劳动仲裁由谁来裁决 /fl/666259.html ∙法院调解指的是什么 /fl/666258.html ∙法庭规则 /fl/666257.html∙二审诉讼中的新证据指的是什么/fl/666256.html∙收到起诉书应该怎么处理/fl/666255.html∙老年人被侵权起诉的诉讼费有哪些照顾/fl/666254.html∙以奖券抵债,奖券中奖所得应归谁所有/fl/666253.html∙当事人提供了担保后法院是否应该解除保全措施/fl/666252.html∙诉前财产保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fl/666251.html∙我想要起诉,可是法院那么多,我该找哪个/fl/666250.html∙视听资料的证据效力 /fl/666249.html ∙反诉 /fl/666248.html∙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提交哪些材料/fl/666247.html∙海事法院受理的其他海事海商纠纷案/fl/666246.html∙打医疗官司诉讼有技巧/fl/666245.html∙对起诉的审查 /fl/666244.html∙债务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243.html∙几种常见纠纷案件的管辖/fl/666242.html∙移送管辖 /fl/666241.html∙债务人失踪的执行案件应怎样处理/fl/666240.html∙哪些房产纠纷可向法院起诉/fl/666239.html∙双方均在外地,离婚应如何起诉/fl/666238.html∙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或者已经起诉的债权人发 /fl/666237.html∙哪些案件适用于先予执行/fl/666236.html∙公告送达指的是什么 /fl/666235.html ∙国际司法协助原则 /fl/666234.html∙上诉状的书写方法 /fl/666233.html∙不知是赃物而收购,损失谁负/fl/666232.html∙买卖合同的诉讼如何确定管辖/fl/666231.html∙起诉以后还可以撤回吗/fl/666230.html∙法院决定不立案的,原告该怎么处理/fl/666229.html∙裁判文书生效后,法院应主动强制执行/fl/666228.html∙如何写答辩书 /fl/666227.html∙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226.html∙举证责任的分担 /fl/666225.html∙怎样委托他人替自己打官司/fl/666224.html∙送达的方式 /fl/666223.html∙送达的效力 /fl/666222.html∙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fl/666221.html∙企业法人破产还债,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220.html∙法院先予执行必须符合哪些条件/fl/666219.html∙诉的分离 /fl/666218.html∙哪些侵权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fl/666217.html∙起诉的期限 /fl/666216.html∙再审判决 /fl/666215.html∙仲裁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fl/666214.html∙执行的主体 /fl/666213.html∙私下录音能作为证据吗/fl/666212.html∙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的是什么/fl/666211.html∙企业破产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权/fl/666210.html∙案件受理费 /fl/666209.html∙举证常识 /fl/666208.html∙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fl/666207.html ∙能否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对他人的到期债权/fl/666206.html∙经济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如何上诉/fl/666205.html∙审判公开原则指的是什么/fl/666204.html∙报案后司法机关不立案怎么处理/fl/666203.html∙留置盘问超过12小时合法吗/fl/666202.html∙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怎么处理/fl/666201.html∙怎样书写申请证据保全申请书/fl/666200.html∙合并审理 /fl/666199.html∙巧用视听资料证据 /fl/666198.html∙指定管辖 /fl/666197.html∙哪些案件由被告举证 /fl/666196.html ∙原告在递交起诉状的同时需提交那些附件/fl/666195.html∙我国(仲裁法)的特点 /fl/666194.html ∙录音可以成为证据吗 /fl/666193.html ∙反诉的提起和审理 /fl/666192.html∙取证要注意形成证据环/fl/666191.html∙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怎么处理/fl/666190.html∙辩护人的权利 /fl/666189.html∙传票有何法律效力 /fl/666188.html∙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上诉费是否退回/fl/666187.html∙管辖权转移 /fl/666186.html∙债务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185.html∙申诉过程中证据应如何提供/fl/666184.html∙诉讼官司中债务纠纷案件应提供哪些证据/fl/666183.html∙什么时候可以请律师 /fl/666182.html∙合议制度 /fl/666181.html∙经济纠纷案件的诉讼费由谁负担/fl/666180.html∙打官司要交诉讼费 /fl/666179.html∙由于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178.html∙审判监督程序 /fl/666177.html∙具有司法精神鉴定权利的单位和个人的条件是什么/fl/666176.html∙诉的合并 /fl/666175.html∙当事人应在什么时候提出回避申请/fl/666174.html∙追诉时效的例外 /fl/666173.html∙协议管辖 /fl/666172.html∙延期审理的情形 /fl/666171.html∙法院在先予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fl/666170.html∙未经审判 /fl/666169.html∙法律监督原则 /fl/666168.html∙怎样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fl/666167.html∙借条与欠条在适用诉讼时效上的异同/fl/666166.html∙哪些案件告诉才处理 /fl/666165.html ∙我国(仲裁法)的简介 /fl/66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