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酒文化的突围与复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酒文化的突围与复兴

中国黄酒与德国啤酒、法国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品种”。作为国之瑰宝的黄酒,发源地在哪里?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绍兴,但正确的答案却是宁波。拥有7000年历史的宁波黄酒长期沉寂的局面,直到阿拉老酒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2005年10月24日,阿拉老酒经过重重考核,在7年一届的全国酒类质量检评中荣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这是目前国内酿酒行业的最高荣誉,也是建国以来宁波黄酒第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从而打破了宁波没有优秀黄酒的局面。

一个潜伏7000多年的民间传统,如今却能高张起河姆渡古老文化的旗帜,在现代市场中重新夺回过去的声誉,并传播至海外。这就是阿拉老酒。

7000年酒文化的复兴

余姚河姆渡,这个有7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显示了黄酒发源于宁波的直接证据:有发酵和储酒的陶罐,还有温酒的陶鬶、盛酒的陶盉以及饮酒的陶钵、陶杯。而绍兴酒有文字记载不过2000多年历史。但在改革开放前期的世人眼中,绍兴酒是黄酒的代称,宁波则正在被人遗忘。

历史上宁波黄酒也曾极负盛名:唐时明州(宁波故称)有一个叫王可交的人“所酿之酒,世间不及”;明代《酒谱》记载称宋代全国名酒中,“明州金波”与绍兴的“越州蓬莱”为当时齐名的美酒;明清时期宁波“金波酒”声誉更甚于绍兴酒;及至20世纪60年代宁式黄酒仍然可与绍式黄酒齐名。

可在最近短短40年不到的时间里,两者境遇发生巨变:绍兴黄酒在国家支持下,成为行业翘楚,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华老字号、省名牌、省著名商标等不胜枚举,占据行业荣誉的半壁江山;绍兴黄酒入选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绍兴黄酒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名单。

而宁波的国营酒厂则从黄酒行业的竞争中完全溃败,只有手工作坊式的民营酒厂在艰苦挣扎。民字头的宁波黄酒,遇上国字头的绍兴黄酒,注定了这场竞争的不轻松。据宁波酿酒工业协会预测,到今年底将有一半左右的宁波黄酒企业可以继续生存。

宁波黄酒将就此败退?阿拉老酒的发展给出了相反的答案,证明了草根出身也能挺起千年的脊梁:完全由民营资本承担的宁波黄酒博物馆正在筹建中,阿拉老酒投资1.5亿元人民币新建的优质黄酒生产基地将于2009年初投入使用,阿拉老酒正突破长三角、越过长江黄河、越过大洋销售到世界各地……

2006年,在优异品质的强劲支撑下,加之产品形象的有效宣传与推广,阿拉新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30%以上!“阿拉”迅速成长为宁波黄酒行业的第一品牌,产品畅销中国黄酒最成熟的江浙沪地区;即使是在黄酒界“望江兴叹”的北方,阿拉老酒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情追捧。

从名不见经传到业界新贵,只有短短3年。上述事实距离他们2004年正式启用“阿拉”

品牌,只有3年,这3年的背后,其实是宁波黄酒默默耕耘30年的厚积薄发,更是阿拉老酒民营化活力的充分展现,凭借“阿拉的、民族的、世界的”的文化主张,和一系列创新,宁波黄酒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目前黄酒消费的70%集中在长三角一带,而这里的人口还不足全国人口的10%。可见黄酒在长三角地区以外地区的弱势,北白(酒)南黄(酒)几乎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分割线。换句话说,一出了长三角,黄酒就变成了模糊乃至偏废成“料酒”的概念。

黄酒市场也就长三角而已?阿拉老酒不相信,于是“打过长江以北去”的过江战略,成为他们的新诉求。

黄酒这条猛龙无法过江,非品质问题,而是认识普及的问题。阿拉老酒抓住这个关键点,联合绍兴黄酒一道,开始了广泛而又艰巨的市场普及工作。

2004年前后,阿拉老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市场调研,他们发现,除了地理上的差异,世人对黄酒营养价值的不了解,也是市场容量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比如在街道的老太太都知道葡萄酒能够软化血管、滋润皮肤,却没几个人知道黄酒含有更丰富的营养。事实上,如果葡萄酒被称作“液体面包”,黄酒就是“液体蛋糕”:含有21种氨基酸,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是啤酒的1.5倍、葡萄酒的2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有地域差异,产品价值又不为市场熟知,市场怎么打开?阿拉老酒借鉴了类似可口可乐、星巴克等跨国企业的攻略:文化先导。

阿拉老酒认为,黄酒温和圆润,刚柔相济,恰如中国人“中庸”之秉性。可以承载着人们释放精神、惠泽健康、表达情感、激发智慧的作用,这与儒家崇尚仁义、主张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息息相通。

黄酒的文化习俗始终以“敬老爱友、古朴厚道”为主题,与中国社会崇高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相一致。这样浸润着儒家文化的黄酒,反过来滋润着人的精神世界,不同于白酒的壮怀激烈,不同于葡萄酒的清洌恬淡,而是一种独特的宽容与温和。

经过反复斟酌与精心谋划,阿拉采取了“卖文化”方式来做大黄酒这块蛋糕,简单地说就是:阿拉的、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

品牌取名“阿拉”,更是充分展现了独特的宁波地方特色。“阿拉”是宁波在数千年前就有的一个人称代词,意指“我、我们、咱们”,最初是从宁波人拉网捕鱼的号子中发展而来,代表团结、力量、收获、亲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宁波、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常用词。这种传承了特色文化又极具亲和力的品牌,给了他们足够的展示空间。

为进一步加强阿拉作为宁波黄酒领导品牌的形象,阿拉老酒启动了立体传播攻势:赴北京聘请专业广告公司以“阿拉老酒,我的酒,我们的酒”这一广告语拉开了宣传攻势;赞助中国女排国际比赛宁波赛场,利用电视转播的全国辐射频频露脸;在当地日报、电视台启动高频次的广告插播;在主要的公交线路上做整车流动广告以及一些城市交通要道上的车站户外

广告;借重《中国酒》与《中国黄酒》等行业媒体配合宣传,并参与了有关食品与酒类的许多展览会、博览会,立体化的进行了品牌传播。

阿拉老酒还在更新传统黄酒只适合冬秋饮用的习惯,倡导夏季黄酒消费潮流,为此特别开发了夏季饮用的“明州金波”,使这一宁波历史上的名酒再一次焕发了青春。到目前为止除古越龙山有一个“江南才子”酒,以很少的量作为黄酒的夏季产品外,很少有同行敢于这样尝试。

讲悠久历史,讲独特工艺,讲文化礼仪,讲营养健康,讲饮酒情调等等,配以品质出色的“阿拉老酒”中的高端产品,阿拉做了“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的不敢做”的事情,逐渐扭转了黄酒仅在江、浙、沪一带,仅在国内打转的传统局面。

一位郑州的阿拉老酒经销商说:“阿拉老酒光这个名称就很有卖点,上口且便于记忆,让人一看就容易联想到是上海、江浙一带的产品,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很特别,来自传统,又感觉时尚,对消费者吸引力很大,蛋糕自然容易做大了。”

阿拉老酒的文化突围

要追溯阿拉老酒这家企业的传承,会有多个版本、几个来历,这是因为中间夹杂着有白手创业、有国企改制、有合资突围的多线程故事。这跟改革开放中很多民营企业的成长相似,产权、制度、文化甚至产品等等,都是逐级成熟而清晰的。每一个改变,都会跟社会变革的每一步发展相对应。

把目光集聚到“阿拉老酒”的掌门人傅勤峰身上,能够更清晰了解这个民营企业和宁波黄酒的变迁,能更容易寻找到宁波民营经济的历史浪潮。这是一个草根与正统、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历史。

1986年的傅勤峰刚过而立之年,是一家集体饮料厂的副厂长,完成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深造不久。深造也表明着他的提拔将顺理成章。但在创业风潮的鼓舞下,以黄酒事业为生命的傅勤峰,眼见千年传承的宁波黄酒日渐式微,硬是在领导挽留、亲友规劝和家人的反对声中,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路。走出企业的大门后,他全身上下口袋里装的只有300块钱,这是创业的全部资本。

四处借贷,他的新碶酒厂宣告成立。只有12个工人,自己兼厂长、工人、供销诸职,推上自行车,背上样品酒,穿梭在大街小巷、山乡僻壤。但第一个冬天是惨淡的:对手排挤、竞争激烈。傅勤峰每天给自己打气:“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随着创业后第一春天的来临,天道酬勤,新碶酒厂口碑好了起来,开始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到2000年,他们成了宁波黄酒业中属数一数二的酒企,并更名为宁波市北仑成丰酿酒有限公司。

黄酒方面,绍兴人跑得比宁波人快许多,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古越龙山”、“塔牌”、“会稽山”等绍酒蜂起,有了规模化和品牌化,开始走向全国;而宁波黄酒企业仍小打小闹,关起门来自己斗得不亦乐乎。

“宁波黄酒应该拥有它本应有的荣耀!”阿拉老酒决定做强做大。2002年“小鱼吃大鱼”,从市场竞拍中整体收购国营宁波东风酒厂,并在两年后把成立于1959年的这家企业更名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