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与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职业院校的作用与价值被我国的企业和社会越来越重视。

这要求职业院校不仅要具有传统的教学功能,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企业对于技能队伍的需求,形成一条新的育人路径,以满足企业的经营需要。

为此,职业院校应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这也是目前职业院校发展和转型的主要方向。

首先,职业院校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径和模式,不断挖掘企业文化的优势,加强和企业的技能培训,使职业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其次,职业院校应重视学生实习的过程,深入领会企业技能培训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人才培养的精准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此外,职业院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技术交流,注重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技术能力提升,强化学生在企业发展中的实践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另外,职业院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既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学术发展,又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支持,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良性发展。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不仅需要职业院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而且还需要企业展开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要继续加强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成功构建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实现职业院校的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院校及企业的支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相关政策,以建立一条更加有力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

以上就是《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与实践》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内容。

在未来,职业院校的发展因职业技能的需求以及企业的参与而发生变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将会朝着精细化,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也是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王晖(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中双方对资源要素的需求,揭示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依赖理论;会计专业一、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1985年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独立角色,全国就开始不断尝试和实践适用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生通过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环境中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

但一直以来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公办院校,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其更注重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补齐学校课堂教学的短板,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因为追求目标不同,导致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利益不一致。

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导者为学校,在合作中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不高。

即使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双方也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终学校也无法实现其目标。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相继在2017年、2019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校企合作的办学主体是学校,而产教融合办学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这就从机制上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得到充分的重视,有利于双方的合作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

虽然产教融合是发展趋势,然而目前阶段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具备产教融合的条件和资源,有很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找到合适的契机实现产教融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1. 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与特点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就业机会、科研项目等资源,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双向互利、目标明确、资源共享、实践导向等。

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优质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已经逐渐普及,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基地提供和校企双方人员交流等层面,缺乏深入的合作机制和项目。

一些企业也对与学校的合作采取观望态度,缺乏长期合作意识。

进一步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其潜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双方利益共享:学校与企业应该明确合作的目标,并在合作协议中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合作结果的公平分享。

(2)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应该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合作的效益。

(3)双向互动:学校与企业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师资交流等方式,保持双方的互动与合作。

(4)实践导向:学校与企业应该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设计校企合作模式的结构框架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构建:(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可以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际操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训机会。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愈发受到社会关注。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高职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与特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探索、实践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来探讨如何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水平相辅相成,对于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度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和实践将更加贴近职场需求,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真实项目,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法与实践,通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与特点,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培养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以期探讨如何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成为教育界热点话题之一。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们离毕业就业时刻越来越近,校企合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一、校企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有着丰富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机遇方面,校企合作能够为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和先进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们在校园外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与企业的合作还能够为学校开拓更多的就业市场,帮助学生找到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校企合作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源整合难题。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与利益并不总是能够完全对齐,如果两者在合作中不能达成共识,就会面临资源整合的难题。

其次是管理难题。

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在育人目标、师资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需要双方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针对校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应该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包括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研究中心等,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践性需求和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高职院校需要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共同育人。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授课,进行技术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

学校也可以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还应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市场需求靠拢。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目标和课程设置需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因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够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主要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

校企合作旨在通过共同开发课程、提供实习机会以及进行技术研发等途径,推进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的机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

一方面,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计课程内容,保持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的同步,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短期或长期培训项目,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

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培训师资,还可以通过实习岗位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内真实的工作环境。

这种形式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专业实践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院校应当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一过程不仅深度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促成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双方需要通过定期的沟通与反馈,不断优化合作内容和形式。

职业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教学评估与课程设计讨论,以便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统计与分析合作效果也是检视校企合作机制是否成功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学生就业率、毕业生满意度及企业反馈进行系统分析,学校可以不断调整策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企业需求。

信息共享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烟台市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紧扣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 需求袁带动校企技术合作尧共建共管专业尧开展典型合作项目袁探索出
一条校企共赢互惠袁 将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学院的教育利益紧紧捆绑袁 实现校企联姻的道路遥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袁在学习中工作袁实现了高 职教育野教育尧培训尧就业冶一体化的大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遥
3 校企合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渊1冤政策法规的缺失制约着校企深度合作的进程遥 虽然自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以来袁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校企合作袁但是 这些政策法规都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袁而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细节上 比如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尧学院享有的权利尧参与教学的企业享有的优 惠措施等方面则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遥 这就使得在校企合作教学的具 体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袁企业则在有利可图时处于积极 状态袁无利可赚时则消极迎合遥
渊2冤 高职院校和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 展遥 目前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袁企业是属于独 立的法人袁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导向遥 而作为高职院校和企 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的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力度不够袁使得校企合 作长期处于民间活动状态袁 因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权尧渊下转第 80 页冤
科技视界
酸冶袁其代表企业有丰原生化尧八一化工等遥 产品附加值不高袁同时特别 向化工一类产品的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遥 蚌埠市对外贸易发展 仍主要依靠资源尧能源尧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投入袁资源和环境压力 较大遥 蚌埠市能源资源消耗大袁单位产品能耗高遥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袁 蚌埠市外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强化遥 2.2.2 县域外贸发展不均衡袁总体规模偏小
以 2009 年为例袁怀远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558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 实绩企业 8 家曰五河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184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 企业 3 家曰固镇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250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 3 家遥 三县总进出口额不足 1000 万美元且县域外贸发展的不均衡袁这 会制约蚌埠市的对外贸易发展遥 2.2.3 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深入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校企合作则打破了这种局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促进就业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学校的科研支持和人才储备,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

4、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能够促使职业教育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目前,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这种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2、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企业进行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通过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索和实践了校企合作模式,总结了其优势和挑战,并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创新。

在展望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实践建议。

未来,该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金融行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该研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现状分析、优势、挑战、创新、发展趋势、实践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普及,校企合作已成为金融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金融行业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率。

目前,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变化和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金融行业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金融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其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增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的更好对接需求。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和挑战,可以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教 育模 式 的 全 面运 行 . 进 了我 院 国 家示 范 性 高职 院 校 机 械制 造 促
友 资 源 、 友 企 业 . 后 设 立 了 “ 学 合 作 滨 江 工 作 站 ” “ 学 校 先 产 、产 合 作 衢 州 工 作 站 ” “ 学 合 作 绍 兴 工 作 站 ” “ 学 合 作 台 州 工 、产 、产 作 站 ” “ 学 合 作 富 阳工 作 站 ” “ 学 合 作 桐 庐 工 作 站 ” “ 学 、产 、产 、产 合 作 临安 工 作 站 ”并 制 定 了 “ 学 合 作 区 域 工 作 站 管 理 办 法 ” . 产 . 规 范 工 作 站 的运 行 管 理 。工 作 站 挂 靠 在 当 地 有 一 定 规 模 、 产 生 技 术 较 先 进 、 理 严 格 、 营 规 范 、 会 声 誉 好 的企 业 , 校 企 管 经 社 在 合 作 过 程 中发 挥 了 独 特 的 作 用 : 是 成 为 学 校 与企 业 沟 通 的纽 一
结合、 专业 顶 岗 实 习试 点 , 取得 了预 期效 果 。 0 8 5 8月 、0 9 20 年 20 年 5 8月 、0 0年 5 8月 .我 院机 械 工 程 学 院 2 0 ~ 0 8 共 21 — 0620 级 14 5 2名 学生 下 企 业开 展 了为 期 4个 月 的工 学 结 合 、专 业 顶 岗 实 习 。 同时 . 订 和完 善 了学 生 顶 岗 实 习管 理办 法 及 学 生顶 岗实 习 修 总 结提 纲 和 考 核 标 准 , 善 和 充 实 了 学 生 《 习 手 册 》 完 实 内容 , 强 加
了 顶 岗实 习 的 组 织 与管 理 . 建 了 由政 府 、 会 、 校 、 业 四方 组 协 学 企
参 与 的产 学 研 指 导 与合 作 委 员 会 指 导 下 的 校 院 二 级 顶 岗 实 习 管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以某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项目为例,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高职院校需要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要求。

学院可以通过与企业代表开展定期讨论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各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就业形势,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并将这些信息应用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院可以与一些大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探索双方合作的方式和内容。

可以开展双向的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院还可以开设一些校企合作的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一些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合作的质量。

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实践指导中心,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和管理工作。

学院可以派出专门的教师到企业中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

学院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可以开展一些技术交流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些新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合作关系,旨在通过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分析。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1.促进产教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产教融合”的授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素质校企合作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学校还可以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就业,提高竞争力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进行校园招聘,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力。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产教融合3.开展校企合作就业服务,促进学生就业以某高职院校与某大型企业的合作为例,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就业。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建立双向沟通机制。

学校还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产教融合”的授课,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地方性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性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更 要 依 靠 市场 机 制 , 如公 司 要 吸 引 、 合 各 方 面 的优 质 比 整
学 提 供 了有 益 的 尝 试 。
关 键 词 : 方性 高职 院校 地 校 企合 作模 式 创 新
近 年 来 ,校 企 合 作 已经 越 来 越 广 泛 地 受 到 高 职 院
资 源 组成 强大 的智囊 顾 问机 构 。 健 依 靠 的是 市 场 机制 。 关
格 毕业 生 . 由 华 大菁 英 教 育 有 限公 司 负 责 安 排 到合 作 则
株 洲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作 为 一 所 由 湖 南 省 株 洲 市 政 府 主 办 的 地 方 性 高 职 学 院 , 有 行 业 与 企 业 背 景 , 依 托 其 多 没 但 年 的职 教 办 学 积 淀 , 极 解 放 思 想 、 变 现 念 。 终 坚 持 积 转 始
有 益 的尝 试 和 探索 。

学 校 是 否 有 条 件 , 方 面都 具 备 是 毕 业 生 就 业 通 畅 的前 两
提 条 件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校 在 专 业 设 置 前 根 本 没 有 足 学 够 的 精 力 、 力 和 实 力 对 人 才 市 场 进 行 充 分 调 研 . 而 能 因 具 有 较 大 的盲 目性 。株 洲 职业 技 术 学 院 的合 作 方— — 深 圳 市 毅 俊 企 业 管 理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长 期 以 来 主 要 从 事 为
正 是 由于市 场 机 制 在起 作 用 ,才 能长 期 保 证 公 司 开发 产 品 的先进 性 , 才 能保 证 校 企合 作 的协 调 发展 。 也
3合 作 管 理 标 准 化 .
校 的重 视 , 取 得 了 一 系 列 可 喜 成 绩 , 而 在 实 践 过 程 并 然 中 也 存 在 着 许 多 问 题 ,特 别 是 对 于 地 方 性 高 职 院 校 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市 场经 济的快速 发展 和国家对 高职教 育 的 E益重视 , t 校企合作办学 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方 向。 教育部 《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指出 , 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主 要宗 旨,以就业为导 向,走 产学研 结合 发展道路 ,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增强特 色为重点 ,以合作办 学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 、合作 发展为主线 ,为社 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培 养千百万 高素质 技能 型专 门 人 才。 高职院校 只有通过校 企合作 这个不可或缺 的 基础条件 ,才能有效地培养高职人 才。 校企合 作办 学模式是 一种 以培养 学生 的全 面
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学生授课 ; 办专题讲座 ; 举 开 展拓展训练 ; 奖励专业成绩 突出的学生。学院先后 派出 8 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 , 以提高专 业教 师 的实践能力 , 更好地开展项 目化 教学 ; 实现了双 方共赢 。
三 、校企合作存在 的问题
2 高 职院校应不 断深 化专业教 学改革 ,开放 .
第 2卷 1
第9 期
牡丹 江 大学 学报
M d n i n U i e t ua j.9 o1 21 o
2l 0 2年 9月
文 章 编 号 : l0 .7 7 ( 0 2 90 6 —2 0 88 l 2 1 )0 — 180
S . eP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 展职业 教育 的决定 》指 出: 教育部 门以及各个高职院校通过学校和企业 的 合作 以及 自身 的实践摸索 , 要积极推行学 习和工作 相 结合 的教学 理念 ,逐步建立 和牢 固实 习实训制
收 稿 日期 :2 l-60 0 20 .7 作 者 简 介 : 李 静 ( 9 3 ) 女 ,牡 丹 江 大 学 光 伏 学 院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教 学 及 管 理 工 作 。研 究方 向 : 高 职 1 6~ , 院校 计 算 机 应 用 专 业 相 关 课 程 教 学 及 教 改 。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482023年12月下 第24期 总第420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石油、化工行业是具有高速度、高效率强劲发展态势的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锦州市,建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是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上的重要一点,具有非常好的区域发展前景。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形态升级,石化行业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带来新一轮的人力资源需求旺季,因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积极对接石化产业集群的需要[1]。

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石化类高职院校与对接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互派专家,搭建企业模拟工况,共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近年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学院提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抢抓发展机遇,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具有特色的优质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近十年来校企合作发展建设的缩影,对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院作为全国首批骨干高职院校中的优秀单位,其实训条件均为模拟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按照企业生产装置建造开发而成的,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其中,汽提塔、柴油加氢装置、化工设备维修车间、HSE 体验馆、3D 虚拟现实中心、重整实训车间、催化裂化实训车间均为全国独创。

学院利用先进、具有企业生产特征的实训设备,按照工匠标准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不断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状元、石化企业十佳新员工、石化企业劳动模范等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弘扬工匠创新精神,打造科学技能强国”作出积极贡献[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高职院校正逐渐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职业培训和实践机会,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因此,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的成功需要两方面的努力:学校需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平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合作项目,提供实际的职业培训和实践机会。

下面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具体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方面要想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需要先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对于人才的要求。

为此,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企业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

合作平台可以是线上或线下的,线上平台可以通过学校官网等方式实现,线下平台可以在学校设立合作办公室进行实时服务。

合作平台需要提供关于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的信息,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校园招聘、讲座和项目合作等服务。

最后,学校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育服务体系。

学校需要通过改良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建立个性化教育平台,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课程。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认证、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等方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企业方面要想开展良好的校企合作,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人才需求和用工方向。

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派遣、实习、招聘等方式参与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得到锻炼,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

其次,企业需要根据学生实习和实践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生档案,为企业后续招聘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企业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

企业在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推荐等方面的支持。

三、校企合作的潜在问题和挑战尽管校企合作有望为学生和企业双方提供更多的机会,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和挑战。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高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结合的一种新模式。

这种模式大大丰富了高校课程设置,提高了教学质量,引入了企业资源,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积极促进了学生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这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与意义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高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产物,其背景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与培训需求相结合:传统的高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通过深度融合教育和培训需求,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趋势。

2.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联合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管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与企业培训中,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转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当前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我国许多高校和企业都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其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1. 实践教学方式创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在实践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采取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程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一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企业模拟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实际工作流程,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业 的价值 认 同 企业 的这 种战略 考 量 。 就 为高职 院校 深化 校 企合
作. 创新合作模式带来 了新的机遇 . 这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
才和 企 业 长期发展 战 略双 向对撞
三、 以任 务为 驱 动 项 目导 向, 是 师 生在 企 业 支持 下完成 项 目任务 过 程 . 因此任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 .我们深入分析企业在校 企合作 中的 务 驱动 既是 产 生挑 战 的 动 力也 可 以看 做 是 对 师 生的 一种 全 新 考 实际 需求 。 总结 出了以共 建 专业 为平 台 。 以项 目为 导向 , 以任 务 为 核模式 这种考核模式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压力和动力. 会提 升学
高职 院校 深化校 企合作 的 实践探 索
厉 建欣
( 日照职业技 术学院 山东 日照 2 7 6 8 0 0 )
【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给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科 学、 可持 续发展 对 高职院校培养高质 ̄ : - - r 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提 出新的要求 。 为深化校企合作催 生了内在动 力, 也为校企合作丰富 内容 , 创新形式带 来了机遇 。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2 — 0 2 3 8 — 0 2
把 已经 完成的市场项 目或未完成的市场项 目拿到 专业人 才培养 的过程 中来, 这些无疑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 巨大挑战. 就会促使 教 师和 学生按 照 实际 生 产流程 , 去 完成 规 范 的项 目动 作 . 从 而把 生产流程和人 才培养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培养 出来的学生 会 更加 适合 企 业要 求 . 从 而 缩短 了学生 的职 业 适应 期 而项 目中 的教 师也会 自觉把 项 目中产生 的项 目生产 能力 转化 为教 学 能力 . 形 成递 进 上升 良性 循环 因此. 以项 目为导 向 . 不仅 是一 种校 企合 作的深化. 更是一种科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在该过程中, 专业教 师要特别注意项 目档案的建设. 项 目档案既要具有生产性 特征又有具备人才培养过程特性. 把项 目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关键 点找准找好。以项 目为导向. 可以促使专业教师明晰人才培养生 产性要素 . 有利 于专业教师编写校企合作教学档案和校企合作教 材。教 学档案和校企合作教材 , 就是项 目导向的成果之一。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与培训企业订立培训合 同,整个培训 过程 由行 业协
纵观 国外产学研 结合 ,校企合 作办学 发展 职业
教育 的典型模式 ,大致有德 国 “ 双元制 ”模 式 、美 国 “ 合作教育”模 式 、英 国 “ 工读交替 ”模 式 、澳 大利亚 “ A E”模 式 、 日本 “ 学 合 作 ” 模 式 。 TF 产
成人 教育工作会议 ” 中指出 ,校企合 作可 以解决 当 前职业教育发展 中的一系列 相关 问题 ,高职 院校要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努力 开创职业 教育科 学发展 新
异 ,使其 在校企 合作 的具 体操作上 各有其 特征 ,但
是概括起来 ,主要呈现 为三种不 同的模式 :一 是 以
局面 。我 国高职院校 只有 不断探 索与实践 校企合 作
部 门成为职业教育 的主要组织 者 。它将学 生在企业
与办学 ,如学校 管理 、专业 设置 、师 资培养 、教学
的培训纳入学校 的教 学计划 ,学生 以接受学 校教育
本文是成都职业技术学 院 2 0 0 9年度高职教育研究重点课题—— 《 高职 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研究 》 阶段成果之


( )战略思考不足 一 我 国 目前 已形成 的校 企合作 大都是学校 为求生
存 、求发展和适 应市场 经济 的要 求 ,而主动 向企业
寻求教 育合 作 伙 伴 ,而 较 少 有 真 正建 立 在 优 势互
养模式和评价模式 的关 键环节 ,同时他把职业 教育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 发展规划 ,促使 了职业教
课题编号 :C S8一 4 。 J0 O 4
作者简介 :黄永久 (9 9一) 16 ,男 ,成都 职业 技术 学 院科 研处 副处 长 、副教授 。研究 方 向 :汉语 言文学 、高教研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究主要从分析 高职院校 “ 校 企合作” 模 式的本质 内涵与现 实意义 出发 , 整理 当前关 于校 企合作 的模 式类型 , 并探 索其 具体的 实践方
式, 以期为今后 高职 院校 “ 校企合作 ” 的深入进行提供相应 的参考 。最后 , 笔者就该模 式在 实践过程 中所遇到 的问题 , 提 出了 自己的

离 职皖 敕“ 校芷合作’Βιβλιοθήκη ’ 模 式 硇 搽 索 与 实 跬
山 东省 科 学 院情 报研 究所 王珏琛
[ 摘
山 东凯 文科技 职 业 学 院 聂媛 媛
要] 目 前, 越来越 多的 高职 院校在人 才培 养的过程 中, 尝试 采用“ 校 企合作” 的模 式 , 以 实现教 学 目标与市 场需求的接轨 。本研
学校 教师对所教 内容的感性认识 ; 另一方面 , 企业直接提供 各岗位上综 合 素质较 好 、 业务 能力较 强的人 员作 为指导教 师 , 直 接指 导学生 的操 作 。第二 , 共 建课程设 置。主要 是指校企双 方围绕共 同教学 目标 的要 求, 大胆 实行 课程改革 , 对专业进 行岗位工作分析 , 确定课程 的结构 、 内 容, 并开 发专业 教材 , 以确保 课程教 学 的质量 。第三 , 共建实 训基 地 。 主要从 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出发 , 共 同建立与 教学理论 、 技能训练 、 职 业素养培 养 、 职业资格认证等相关 的一系列教学基地 , 完成 对人 才的一 条龙打造服务 。 三、 高职 院校“ 校企 合作” 办学的思路与展望 1 . 开展校企合作 , 选择合适企业是关键 实行校 企合作 , 最终是要 实现学校 、 学生与企 业的合作 共赢 , 其教 学 的开 展是与企业 定位密切 相关的 , 因此 , 要开展 校企合作 , 选择 合适 的合作企业 是关 键。首先 , 学校要有 自己的教学 目标定位 , 要 明确 自身 的办学条件 。第 二 , 了解企业 的发展理念 、 规模 、 技术及发展趋 势 , 寻求 可长远发展 的合作 对象。第三 , 寻求深层合 作。从 目前来看 , 大部 分高 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 的过程中 , 还处 于较低层 次的合作 , 没有进行 深入 的探讨 , 特别是管理专业 等涉及企业核心 内容 的部分 , 在学生人企 实习 过程 中 , 并不能参 与其 中, 较 多 的还 只是单纯 的基层 工人性 质的操作 , 这对培养 技工性质 的人才较 为有效 , 但 并不能很好 地进行 管理层 面的 人才培养 。 2 . 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 价是完善教 学过程 的重要手段 之一 , 特别 在高 职院校校企 合作的教学过程 中 , 对于所涉及的教学 主体 、 内容较 单一的课堂教 学来 说更为复 杂 , 且关 系到校企合作 的进一 步展开 , 因此 , 健全 完善的教学 评价是很 有必要 的, 一方面 , 它能够及 时反映学生 的学习情况 , 有利 于 教师对其进行相应 的指导 , 以促进下一步学 习环节 的顺 利进行 ; 另一方 面, 及时准确 的教学评价 , 还能够使学校及企业反思 自己在教学过程 中 的不足 , 从 而进行调 整 , 以更好 地实现教学 目标 。从评 价 的内容来看 , 首先是对教学 目标及培养 方案的评价 ; 其次是对 教学过程的评价 ; 再 次 是对学生 的学习质量评 价 、 教师 的教学质 量评价 ; 最后 , 还包 括对毕业 学生在企业 中的表现评价 。 3 . 实施“ 一体化” 教师培养 般来 说 , 高职院校 的教 师多为直接从高校毕业 的学术型人才 , 具 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 而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 的高校 教育 , 它注重对人才 实践能力及 职业技能 的培养 , 因此 , 从教师 队伍来看 , 高职 院校教师还 缺乏对职业 的感性认识 , 无法切 身体会所 教内容 。从 现有 的校企合作 模式 中也可看 出 , 大部 分企业都 承担着为 高职院校提 供职业技 术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工作的回顾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理念,提高认识
作为一所行业办学高职院校,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校企合作理论与经验,积极尝试与探索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模式。

立足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提出了“分层建设、分类管理”的工作理念,明确了以“核心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三个层级校企合作分层建设,以“人才培养”和“横向项目合作”两种类型为主的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配套出台《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后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等分类管理性质的可操作性文件,将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深入到专业建设层面,有效引导系部和教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院内涵建设。

2.探索开拓、组织落实、深化合作,累积校企合作显性成果
(1)开创“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校企资源共享。

我校按照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标准遴选出相关优质企业,与企业共建“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生产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我校分别与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南京长江无线电厂、江苏中电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图腾动画有限公司、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数控加工实践教学基地”“电子产品生产型实训基地”“高压电实训室”“三维数字工作室”“华为4G-LTE移动通信实训室”及“华为技术培训基地”等“企业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引进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植入校园,创设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我校还与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等共建了“课堂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将学校教学元素引入企业,强化实践育人。

(2)推行“订单培养”或“嵌入式”人才培养,促进产教互动。

我校充分整合办学优势,为企业量身订制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特色、强化、实训等精品课程,企业主动来校签订培养订单。

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电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兴农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与我校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嘉环班”“中邮班”“中电科科技班”等15个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785 人。

在“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校企双赢互动。

(3)开发“校企特色课程及教材”,促进校企专业与技术交流。

加大力气建设精品专业,按企业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编写教材,我校与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思科系统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南京图腾动画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课程21门和教材23 本,深化学院的工作过程教学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
喜人。

(4)拓展“横向项目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深化校企合作。

共建“技术应用工程中心”,中心设在学院,合作企业设中心工作室,校企共同构建了一个集“项目合作(产品开发、技术应用)、三师培养(教学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培养)、专业建设、科研成果累积(专利、鉴定成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用”技术平台。

二、校企合作艰难推进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法律政策配套不到位
校企合作仍然处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不稳定状态,合作关系随时会因为市场和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停止或中断。

由于缺乏一个政府倡导、企业响应、学校参与的多方受益的系列配套体系来支持校企合作的有力政策与措施,校企合作全程深度合作较难。

2.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与制度落实不到位
长效机制很重要,学校应签订企业的急需人才培养订单,并且把企业利益核算明确。

如果校企双方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地规范运作制度,效果会更好。

3.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不到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最好是能围绕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工作量、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在人财物的配套与使用上进行倾斜,激励机制切实可行,才能充分激励普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三、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建议与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构建院系二级化管理及考评机制
长远发展校企合作,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能为企业利益增长与实际发展做贡献,深化校企双方共赢点。

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育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适应企业需求,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双赢合作机制的建设。

学校应为企业切身利益着想,完善相关制度文件,细化工作流程,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跟踪、维护与管理,让企业对学校进行考核与评价,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验证及新合作项目的依据。

并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小组,以“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效”为中心,分别从“时间维度、主体维度、指标维度”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综合评。

如图所示。

2.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点、面、线结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存在“校企合作计划碎片化”和“校企合作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注重“点、面、线”的有效结合,推动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

首先聚焦“点”的突破,学校应以校企合作重点项目推进为切入点,与合作企业商定相应的推进措施,落实责任人,按月度进行跟踪与检查,使合作计划、实施过程、具体措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都得到保证并取得成效。

其次抓好“面”的推广,学校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点及面,推广到学院所有专业。

最后抓好“线”的建设,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横向项目合作等人才培养主线的各个关键环节,明确建设目标,强化建设成效。

3.校企渗透融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
(1)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传统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

而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重点在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对合作企业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合作成效。

笔者认为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遵循三个原则:一要选择符合校企合作五大标准——“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高端制造或新兴产业企业,确保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二要选择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至少20人以上),并愿意为企业及所在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性;三要选择与学院有共同价值理念,校企双方领导(高、中层)沟通顺畅的企业,确保能够形成高效快捷的组织管理保障机制。

现代学徒制的难点在于标准的制定,要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要求,调整与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制定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学生学徒的选拔标准、课程标准、师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项目合作成效的评价标准。

(2)在校企“横向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产学研”共同体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是指产学研各方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对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承担风险、使其整体利益超过部分利益之和的共同体,其构成主要有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

目前,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校内产学研创新实践平台资源(各类实验室、实训室、专业研究室、技术应用中心、大学生实践创新社团等),对照国家或所在省市产学研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条件与建设要求,联合企业,在横向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共建相关技术应用工程中心或技术成果孵化中心等,逐步形成“产学研”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军.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
[2]马林.内部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正效实现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48—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