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的配管设计规定

合集下载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多样化的管线需求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能力而建设的一种地下综合通道工程。

管道布置与定位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从地下管道布置、管道定位、管道间距和管道分区等方面论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对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

1. 地下管道布置地下管道布置是指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如何合理布置各种管道。

首先,根据不同管道的功能和作用,分别确定各个管道的布置位置。

例如,自来水管道应优先布置在居民区,电缆管道应优先布置在商业区等。

其次,要充分考虑地下管道与地铁、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的相互关系,避免冲突和干扰。

最后,要考虑管道的交通便利性,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转角,提高管道的通行能力。

2. 管道定位管道定位是指确定管道在综合管廊中具体的位置和方向。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的定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尽量减少管道的交叉,避免不同管道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其次,要根据不同管道的特点确定其最佳的定位深度,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要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检修便利性,合理设置进出口和检修口,方便对管道进行维护和修理。

3. 管道间距管道间距是指同一条综合管廊中不同管道之间的距离。

合理的管道间距设计有助于减少管道之间的干扰和冲突,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间距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根据管道的直径、材质和功能等特点确定合适的管道间距。

一般来说,大直径、重要功能的管道间距可以相对大一些。

其次,要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检修便利性,合理设置间距,方便对管道进行维护和修理。

4. 管道分区管道分区是指根据城市综合管廊的不同功能,将管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合理的管道分区设计有助于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分区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根据管道的功能和特点确定合适的分区方式和范围。

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则

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则

31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则是什么?答:一、(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3)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4)需设置“Ⅱ”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Ⅱ”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6)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裕量。

二、(1)大口径管道应尽量靠近管廊柱子布置或布置在管廊柱子上方,以使管架的横梁承受较小的弯矩。

(2)比较经济合理的设备平面布置都是在管廊两侧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因而顺理成章地与管廊左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左侧而与右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右侧。

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管廊中间,易于向两侧引出。

(3)对于双层管廊,通常气体管道、热的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液体的、冷的、液化烃、化学药剂及其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宜布置在下层。

因此,公用工程管道中的蒸汽、压缩空气、氮气、氧气及其他工艺气体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新鲜水、循环水等液体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下层或上层。

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联系的设备嘴子的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以便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

(4)管廊在进出装置处通常有较多的阀门,应设置操作平台,平台宜位于管道上方。

对于双层管廊,在装置边界处应尽可能将双层合并成单层以便布置平台。

必要时沿管廊走向也应设操作检修通道。

有孔板的管道宜布置在管廊上方靠近走台处或靠近管廊的柱、架以便设平台和梯子。

(5)敷设在管廊上的电缆槽架不允许布置在热管道附近或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一般仪表管缆槽架敷设在管廊柱子的外侧。

甲类气体、高温气体、氧气、低闪点介质管道应尽可能远离电缆仪表管缆的槽架。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4 管廊的布置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内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范第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d) 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空冷器构架支柱的尺寸;e) 管廊下布置泵时,泵底盘尺寸及泵所需要操作和检验通道的宽度。

4.2.6管廊的柱距应满足大多数管道的跨距要求,宜为6m~9m。

4.2.7 多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廊结构确定,上下层间距宜为1.2m~2.4m;对于大型装置上下层间距可为2.5m~3m。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阶段进行配管研究的管道布置设计,以及详细设计阶段的管道布置设计。

1管道布置1.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1.1.1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a) 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b) 应符合有关的标准;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d) 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e) 在确定进出装置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一致;f) 管道应尽可能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方可埋地或在管沟内敷设;g) 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

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1.1.2 管廊上应统一考虑仪表、电气槽板所需的位置。

全厂性管廊或管墩上应留有10 %~30 %的空位,并考虑其荷载。

1.1.3 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1.4 管道布置应使管系具有一定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允许值的情况下,应用最少的管道组成件,最短的长度将管道连接起来,并尽量减少焊缝。

对于合金管道、泵及压缩机的吸入管道、真空管道更应如此。

1.1.5 在规划管道时应考虑其支承点和柔性。

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吸收热胀自行补偿。

1.1.6 管道布置应尽量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

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气管、排液管和切断阀。

管道布置应尽量减少管道“盲肠”。

1.1.7 法兰的位置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

输送腐蚀性介质管道及高压管道上的法兰宜设安全防护。

1.1.8 异径管件应紧靠需要变径的位置,以使布置紧凑、节约管材和减少焊缝。

1.1.9 管道布置应整齐有序,横平竖直,成组成排,便于支撑。

整个装置的管道、纵向与横向标高应错开,一般情况下,改变方向同时改变标高,但特殊情况或条件允许时也可平拐。

30 管廊配管设计规定介绍

30 管廊配管设计规定介绍

一.画图习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

在设计中,由于项目条件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身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认真学习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

同时,使用间接经验的过程,又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因而缩短自身成长周期的捷径之一。

养成良好画图习惯的目的是节约时间成本。

1.配管设计标准1.1.核对设备管嘴的位置、尺寸是否正确,重点是大口径管嘴、人孔、平台、爬梯的位置与制造厂和有关专业的图纸是否一致;1.2.管道走向要沿装置的南北、东西、上下;1.3.南北和东西走向的管道标高差是否合适,避免管道交错相碰;1.4.当管道走向改变时,是否改变了标高:1.5.管道应集中敷设,不应零星分散,支架林立;1.6.管廊、管架上下口径管是否尽量靠近管廊、管架柱布置;1.7.管道穿越楼板时.是否相对集中,以免开洞过多;1.8.管道的标高、间距是否标注齐全,能否满足安装的需要;1.9.沿墙敷设的水平管道和垂直管道采用不同的与墙间距,避免相交或绕弯;1.10.电缆槽盒与管道应有一定的距离;11.高温和低温的管道是否应用了U 形、波形管或其他形式的补偿器,来增加管道的柔性,使管系的热应力不超过允许值;1.12.高温管道或与敏感设备管嘴相接的管道,要核对固定点(支架、管嘴)的推力,不许超过允许值;1.13.管路等级是否正确,重点检查高温、高压、或特殊流动管道的等级;1.14.阀门选用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装位置是否符合流程图的要求;1.15.与设备管嘴相接的阀门,两者法兰的规格、密封形式是否对应;1.16.管道的固定支架、导向支架和活动支架的配置是否合适;1.17.管架的间距是否超过极限跨距,管架编号是否正确;1.18.设备管嘴连接的管道有无合适的固定点和支架,要避免管道的自重和热胀推力作用在管嘴上而损坏设备,特别要注意泵的出入口和铸铁设备的管嘴;1.19.与塔、换热器、加热炉相接的管道,要检查设备本体的热胀对管线的影响;1.20.并排管的管间距要满足保温需要的空间;1.21.管道的保温、保冷要求与流程图是否一致;1.22.与压缩机、风机、离心机、球磨机等振动设备相接的管道是否有减振支架或软接管隔振;1.23.设备基础与制造厂的要求是否一致;1.24.仪表接头是否在图上都画了,位置是否正确;1.25.是否满足自控仪表对配管的要求,例如是否符合孔板前后的直管段长度要求;转子流量计只能装在垂直管段上,介质由下往上流;1.26.装置的平面布置和配管是否考虑了将来发展的可能。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布置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布置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布置规范城市综合管廊是一种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设施,通过将各类管线集中在同一通道内,提供了更加高效、节约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为了确保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与布置具有规范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关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布置规范的一些要求。

一、工程设计与布置原则1. 综合利用原则: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各类管线的需求,在确保相互协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2. 安全性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表荷载等因素,确保管廊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灵活性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管线的新增、改造等需求,并预留适当的空间和通道,以便进行后期维护和更新。

二、工程设计要求1. 设计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环境、地质和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管廊尺寸:根据管道的类型和数量,确定管廊的宽度、高度和通道数量,并确保足够的空间用于维护和检修作业。

3. 管廊布局:根据不同管道的特点和功能,合理布置管廊内的管线,确保各类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

4. 排水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管廊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和污水的排放管道,以及防汛设施的设置。

5. 通风系统设计:在管廊内部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管廊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减轻管廊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工程布置要求1. 空间布置:按照设计方案,合理安排各类管道的布置,确保管廊内的管线减少交叉干扰,方便维护和管理。

2. 安全出口: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撤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标志标识:在管廊内设置清晰的标志标识,包括通道编号、管道种类、维护联系方式等,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操作。

4. 视觉美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管廊的外观美观性,可以使用艺术装饰、绿化覆盖等方式,使管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四、工程施工与验收1. 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管廊的配管设计

管廊的配管设计

管廊的配管设计1、管廊配管设计概述1)管廊的概念:敷设管道的一列管架。

2)管架的形式:独立柱式、门型架、开型架、轻型桁架、钢筋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式架(混凝土、钢制)、低管墩。

3)管廊配管的内容:管道的敷设、补偿器的敷设、管件及阀门的安装设计、管道支座的安装设计、伴热管道的安装设计、静电接地的安装设计、管道的保温防腐设计、给有关专业的设计条件。

2、管廊设计条件1)预配管:在正式配管开始前,需要对主要热力管道进行应力分析,因此需要将所有的热力管道(包括冷管道)进行预先配管,以便提出预配管单线图,供应力专业计算。

2)补偿器的形式:在预配管过程中选定管道的补偿器形式,主要形式有波纹管补偿器、套筒补偿器、方型补偿器、自然补偿。

3)补偿器的选择:根据管线的预配管走向及布置,选定管线的热补偿形式。

4)管廊的布置:在预配管之前,根据总平面布置图,确定管廊的布置及形式,如桁架式管廊、梁式管架、门型管架、独立柱式管架等。

5)固定点的确定:初步确定固定点的位置,以便布置管道,进行应力分析。

在应力分析完成后,再最后调整固定管架的位置,提出土建的管廊条件。

6)固定点弹性力的确定:根据所有热力管线的应力分析结果,综合所有应力管线的弹性力,确定固定管架的水平推力(轴向、侧向)。

7)管廊垂直荷载的确定:根据管廊上管道的布置及每条管线输送介质的特性,计算(或查表)出每条管线的垂直荷载并合计出总荷载,预留20%的裕量。

在提出垂直荷载时,应同时提出最大管道的保温外径,以供土建专业核算管廊的风雪荷载。

8)总图条件:管廊的布置图,包括管架的详细尺寸、标高。

9)土建条件:管廊的布置图、带管道布置详细尺寸的断面图、相对标高、绝对标高、固定管架的水平推力(轴向、侧向)、管廊垂直荷载、管廊的预留荷载等。

3、管廊配管的设计1)管道的布置原则(1)大口径或充满液体的工艺、公用工程管道应靠近管架柱子布置。

(2)小直径、气体管道及公用工程管道宜布置在管架中间。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管线管廊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可用于市政、工业、交通等领域。

为了确保长期的可靠运营和有效的管线保护,管线管廊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管线管廊的布置设计规范标准。

一、管线管廊的类型管线管廊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下:1.地面管廊:该类型的管廊一般用于室外。

它横跨道路、桥梁和铁路等场所,并通过地下隧道或井道与室内设备连接。

2.地下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通常被用于建筑物的基础中。

3.水下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位于水下,例如海洋、湖泊和河流。

4.空气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用于载有气体的管道。

二、管线管廊的基本设计要求1.环境监测:管廊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环境对管线的影响。

在设计管廊前,应该对管廊区域进行环境监测,以确保管线所处的环境适合其所需。

2.管线的安全性:管廊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安全规定和相关标准,最大程度地保证管线和储藏设备的安全性。

3.管线的操作性:管线的设计应该适用于其所在的特定操作环境。

4.管廊的灾害风险评估:在管廊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以确定设计应考虑哪些灾害。

5.管线的布置:管廊应该在地理上尽量接近管道所需的位置。

管廊的长度和宽度也应该考虑到管道所需的压力和流量,以确保管道在运行时不会爆炸或堵塞。

1.管线管廊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包括:a.《城市轨道交通管线管廊工程技术规范》;b.《城市地下生活设施建设标准》GB51250;c.《电力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安全防范技术规程》SL284;d.《城市燃气管线设计制图规范》GB50057。

2.设计必须考虑到以下的要素:a.管廊系统的长度和宽度的范围;b.管廊跨越空间的跨度和距离;c.管廊墙面和顶面的厚度;d.防火措施;e.载荷要求。

3.在设计管廊系统时,应考虑强度、稳定性、透气性和斑点分配。

四、管线管廊的施工规范1.设计施工标准必须遵循相关规范,以确保管线系统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规范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统筹规划、设计建设的一种地下、地上多层管道和设备,用于集中布置城市公用设施和各类管线,实现各种功能的综合系统。

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置与定位城市综合管廊的布置应考虑以下因素:1.各类管线的需求: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合适的位置布置综合管廊。

2.地下空间利用:尽量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地上设施的占用面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3.管线通道的长度:合理安排综合管廊的长度,减少管线的延伸长度。

二、设计与施工1.综合管廊的结构:根据城市地质、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隧道、地下室等。

2.通道宽度和高度:根据各类管线的需要,确定综合管廊的通道宽度和高度,保证各类管道能够顺利安装和维修。

3.通道间隔:合理设置不同层管道之间的间隔,便于维修和安全操作。

4.消防安全:设计综合管廊时,应考虑消防安全,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设备,确保灭火和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三、设备与管道布置1.管道布局:合理布置各类管道,避免交叉和干扰,保证各类管道能够互不干扰地进行维修和改造。

2.管道标识:对各类管道设置标识牌,标明管道类型、用途和所属单位,方便管理和维护。

3.附属设备: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附属设备,如泵站、电缆井、风井等,为管道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管理与维护1.管理机构:设立综合管廊管理机构,负责综合管廊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明确各类管线的责任单位。

2.巡检与维修:建立管线巡检和定期维修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线故障,确保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

3.更新与改造:根据城市发展和管道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管道的更新和改造,提高综合管廊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4.安全与环保:建立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确保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和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综合管廊的设计规范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置与设计原则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置与设计原则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置与设计原则管道布置与设计原则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管道布置和设计原则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管道布置的原则、管道设计的原则以及管道布置与设计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道布置的原则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以及项目的投资效益。

以下是管道布置的原则:1.综合利用原则:在管道布置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尽量避免新地下管道的开挖,充分利用已有的管道走廊,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2.合理布局原则:在管道布置中,应根据地下管道的种类和功能,合理布局,确保各管道之间的安全间距,避免相互干扰和冲突,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3.公共利益原则:在管道布置过程中,应注重公共利益,确保各类管道的功能需求,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管道设计的原则管道设计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运行效果和设备的可维护性。

以下是管道设计的原则:1.安全可靠原则:管道设计应以确保工程安全可靠为前提,合理选择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管道的牢固性和抗压性,防止泄漏和破损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经济合理原则:管道设计应将经济因素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合理选择管道管径、施工方法和设备配置,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可维护性原则:管道设计应注重设备的可维护性,合理设置检修孔、阀门和管道支撑等设施,方便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提高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性。

三、管道布置与设计的关系管道布置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布置的合理性对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设计的合理性也是布置的基础。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需要平衡管道布置的空间利用和管道设计的技术要求。

1.布置指导设计:管道布置的合理性可以为管道设计提供指导,合理的布置可以减小管道的长度、降低施工难度,为设计提供了便利。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管线设计的要求(通用版)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管线设计的要求(通用版)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管线设计的要求(通用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管线设计包括一般规定、给水、再生水管道、排水管渠、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等,应符合以下要求:1、管线设计的一般要求:1)管线设计应以综合管廊总体设计为依据;2)纳入综合管廊的金属管道应进行防腐设计;3)管线配套检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或监控系统应设置与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联通的信号传输接口。

2、给水、再生水管道的要求:1)给水、再生水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有关规定;2)给水、再生水管道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3)接口宜采用刚性连接,钢管可采用沟槽式连接;4)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有关规定。

3、排水管渠的要求:1)雨水管渠、污水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

2)雨水管渠、污水管道应按规划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确定其断面尺寸,并应按近期流量校核流速;3)排水管渠进入综合管廊前,应设置检修闸门或闸槽;4)雨水、污水管道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

压力管道宜采用刚性接口,钢管可采用沟槽式连接;5)雨水、污水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有关规定;6)雨水、污水管道系统应严格密闭。

管道应进行功能性试验;7)雨水、污水管道的通气装置应直接引至综合管廊外部安全空间,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8)雨水、污水管道的检查及清通设施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运行和维护的要求;9)重力流管道并应考虑外部排水系统水位变化、冲击负荷等情况对综合管廊内管道运行安全的影响;10)利用综合管廊结构本体排除雨水时,雨水舱结构空间应完全独立和严密,并应采取防止雨水倒灌或渗漏至其他舱室的措施。

管廊配管设计导则

管廊配管设计导则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JING 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LTD.设 计 导 则管廊配管设计导则CERTIFIED第一次出版MGR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CLIENT_________ DATE__________版 次 REV.说 明 DESCRIPTION设 计 BY校 核 CHK.审 核 APPR.日 期 DATETOTAL 35 PAGES 56WI-DGM-0708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BYCHKDATEAPPR管廊配管设计1 OF 35REV. 0前 言管廊是连接各设备的桥梁其上敷设工艺管线公用工程管线仪表管线和电缆通过管廊输送进出装置的原料成品中间产品蒸汽氮气凝结水等它是石油化工厂不可缺少的辅助设施本书主要介绍了管廊的型式管架的结构和功能管廊的布置管廊的管线布置及附属设施同仁使用后若发现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或提供资料以作为下次进版之参考完善本设计文件方便同仁工作使用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BY CHK DATEAPPR管廊配管设计2 OF 35REV. 0目 录页 数第一章 管廊的概述 3第一节 管廊型式简介 3 第二节 管架结构简介 6第三节 管架构件的名称和功能 14第二章 管廊的布置 15第一节 管廊的布置简介 15 第二节 管廊宽度的确定 19 第三节 管廊支柱的间距 24 第四节 管廊的高度 25 第五节 配管专业应必备的数据和资料 26 第六节 管廊P/R布置范例 29第三章 管廊P/R的管线布置 31第一节 管廊的管线布置 31者有者有者有2.2 管架的结构型式可分为者一般采用较为普遍设计施工也较简单如图有A B 者有它与一般独立式管架不同点在于把柱顶的横梁改为纵向悬臂者在纵向梁上按需要架设不同间距有有者交通干用花而且拉杆金属易被腐蚀性气体腐蚀可采用小垂直度悬索管架悬索下垂度一般可选者有依靠柱脚的不完全铰者适用特别当采用钢结构时能收到适有者有者有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J D E C C O R P O R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A L I N F O R M A TI O N O F A P R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E . T H I S IN F O R M A T I O N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管廊配管设计3.1主构架 (MAIN TRANSVERSE BENT):由COLUMNS 及TRANSVERSE BEAMS 组成为支撑管线的主要构架3.2主横梁MAIN TRANSVERSE BEAMS连接COLUMNS 用以支撑管线的横向水平梁3.3中间架INTERMENDIATE BENT两个主构架间用以支撑小管电缆仪表管的构架3.4横向中间梁INTERMENDIATE TRANSVERSE BEAMINTERMENDIATE BENT 上的横梁3.5短柱POSTINTERMENDIATE BENT 的柱或管架顶层的电缆支柱3.6纵向支撑梁LONGITUDINAL STRUT连接两个主构架的纵向水平梁传递纵向水平力至垂直斜撑兼支撑进出管架的管线 3.7垂直斜撑VERTICAL BRACING维持管架纵向稳定的斜撑构件 3.8水平斜撑HORIZONTAL BRACING维持管架水平向稳定并传递水平外力的斜撑构件3.9管桥PIPE BRIDGE管线跨越马路时所做的构架称之为管桥3.10跨度SPANS主构架MAIN TRANSVERSE BENT二柱间的横向间距3.11间距BAYB两个主构架MAIN TRANSVERSE BENT 间的纵向间距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管廊配管设计第二章 管廊的布置第一节 管廊的布置简介1.1 管廊依据其服务的对象可分为对全厂范围内各生产装置提供服务的厂区主管廊对装置内部设备等提供服务的区域内部管廊我国人多地少节约占地减少能耗进行经济合理的布置是基本原则尽管确定管廊的基本方案制定的因素很多但首先是装置所处位置占地面积地形地貌其次是周围环境如原料罐成品罐的位置相邻装置的布置形式等等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管廊的基本方案一般石油化工装置在管廊两侧按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其管廊的形式不能事先确定或固定不变要根据设备的平面布置而定应以能在装置内处于能联系尽量多的设备的位置为宜1.1.1 有关管廊布置的具体规定请参考石油化工装置布置设计导则及消防法规规定(DGM-01)中要求1.2 管廊的位置:管廊在装置中的位置以能联系尽量多的设备为宜一般管廊布置在长方形装置占地的适中位置且平行于装置长边其两侧布置设备可以缩短装置的占地长度节约占地面积节省投资1.2.1下面为管廊布置的几种方案的比较其中各布置方案的工艺设备面积都是相同的者有配电室罐区等者有如按右图的方法可比左图省者储罐放在管廊两侧减少管廊长度扩建时有旋转90度减少管廊长度者合并管廊减少投资有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N C O N F I D E N T I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B EC O P I ED O R D I S C L O S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管廊配管设计2.4由于整个管廊的管线布置密度并不相同通常在首尾段的管线数量较少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减少首尾段的宽度或将双层变单层2.5管廊宽度计算公式 W = 0.5 N/T W管廊宽度 单位米N 设计初给出的管线数T设计初给出的管廊层数 2.6确定管廊宽度的步骤1.6.1依据公用工程流程图UFD确定布置形式1.6.2统计出管线数 1.6.3画出立面剖视图SECTION1.6.4估算管廊宽度和管廊层数2.7管廊上布置的设备仪电槽架管线等都有一定的方式如图2.2.1如图2.2.2如图2.2.3中显示了常用的管架断面及其支撑物化工厂中若有空冷器AIR FANCOOLER时通常也都把它安置在管架的顶层由于操作上的需要管架也需要设置爬梯LADDER 或楼梯STAIR及人行走道WALKWAY与地面或其它结构体连通者有者泵操作检修通道有者有操作区通常为如中小型装置中小直径的管线较多时可在两根支柱之间者有T H I S D O C UM E N TC O N T A I NS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N FO R M A T I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管廊配管设计4.1 在确定管廊高度时要考虑到管廊横梁和纵梁的结构断面的型式务必使梁底或桁架底的高度满足下列确定管廊高度的要求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一般为1.2-2.0M ,主要决定于管廊上多数的管线直径通常情况管廊为南北高东西低或东西高南北低4.1.1横穿道路的空间管廊在道路上空横穿时其净空高度为装置内的检修道不低于4.5M工厂主干道不低于5.5M铁路不低于5.5M管廊下检修通道不低于3M当管廊有桁架时要按桁架底高计算4.1.2 管廊下管线的最小高度为有效地利用管廊空间多在管廊下布置泵考虑到泵的操作和维护至少需要3.5M 高度;管廊上管线与分区设备相接时一般应比管廊的底层管线标高低或高600-1000mm 所以管廊底层管底标高最小为3.5M 管廊下布置管壳式冷换设备时由于设备高度增加需要增加管廊下的净空4.1.3管廊外设备的管线进入管廊所必需的高度 若为大型装置其设备和管径较大为防止管线出现不必要的袋形管廊最下一层横梁底标高应低于管嘴500-700 mm若管廊附近有冷换框架冷换设备的下部管线要从它的框架平台下接往管廊此时至少要保证管廊的下层横梁要低于冷换框架第一层平台4.1.4同其他装置的协调 若管廊与有关装置的管廊衔接宜将与相接的管廊布置成一条直线可以节约投资并有利于全厂的美观和整齐4.1.5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若管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成直角相交其高差以500-750 mm 为宜当高差为500 mm 时DN150以下的管线用两个直角弯头和短管相接大于DN150的管线用一个45弯头一个90弯头相接当高差为750 mm 时DN250的管线用两个直角弯头相接对于大型装置也可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管廊配管设计采用1000 mm 高差至于装置之间的管廊的高度取决于管架经过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沿工厂边缘或罐区不会影响厂区交通和扩建地段从经济性和检修方便考虑可用管墩敷设离地面高300-500 mm 即可满足要求第五节 配管专业应必备的数据和资料5.1管线的重量应包括EMPTY WT.,OPER.WT.,TEST.,INSULATION WT.等对于1.5TON 以上的VALVE 应以集中载重列出. 5.2特殊大管比该层总平均管径大2号以上者(约大4)应以集中载重(P)考虑集中载重P=S(W-pd)S 管跨距 W 大管重Kg/M P 平均管重Kg/M 2 d大管管径M5.3管架上的设备重量:5.3.1空气冷却器及附属设备如马达齿轮箱等5.3.2其它设备重量 5.4 仪表配管重量5.5 电缆重量5.6 填写PIPE RACK 表(见图2.5.1见图2.5.2)者有者有者格条盖需要处设置有者有P/R的管线布置者有时由于管口高度及位置关系在配管时会产生袋形为了避POCKET之现象为了节省材料则将此等管线配置于上层管架上孔板ORIFICE之牛角有INSULATIONHEADER LINE应将此阀放在支管线BRANCH LINE 上之水平位置不可置于垂直位置积存液体于阀上端之管线而无法排出者一般常见的方法为设回环管线有最大而温度最高的管线应排列于回环管线之最外侧同时回环管线应考虑放在易于支撑之处此外大管线若由于空间高度不够时可将大管线以常用的方法是把管廊之支柱延长做型支架再决定其位置一般都配置在管廊支柱的外侧气体或蒸气管线的支管由上方进出主管而液体管线LIQUID LINE的支管BRANCHES则由下方进出主管HEADERT H IS DOC U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I DE NT IALI N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C O PI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PIPING DESIGN GUIDEDGM-07.08管廊配管设计在火炬主管FLARE HEADER 上的支管BRANCH LINE 应顺流向而从上方以45斜插1.14管廊上的管线与相邻单元区域UNIT AREA 内的管线相接时若其方向有改变则高度也应改变一般以管架上的管线为中心采用上下500-1000mm 范围内的高度最常采用的是上下750mm 但外侧的大管线可以水平转向以节省FITTING 1.15 接到界区BATTERY-LIMIT 的接点TIE-IN LINE在管廊PIPE RECK的阀门VALVE 应交错配置必要时设操作平台以利操作若经过界区BATTERY LIMIT 后接点TIE-IN LINE 是配置在管墩GRADE SLEEPER 上时其阀门VALVES 也应上下错开以减少配置空间以上的高度是从地上算起的净空高度,不包含管廊的梁1.16 为了有效利用管廊下方的空间一般都将泵PUMP控制阀组CONTROL SET以及公用工程UTILITY STATION 等设置于管架下方或支柱旁同理空冷器AIR FAN COOLER 及安全阀SAFETY VALVE等则利用支架而支撑于管廊上方的适当位置1.17高温管线因热膨胀移动将干扰到邻接的管线为避免此种现象应预留充分的空间1.17.1 两条管线相邻布置时,设其最外侧间隔为75 mm1.17.2 两个法兰FLANGE邻相邻布置时, 设其最外侧间隔为25 mm 但一般为了减少管架(RACK)的宽度都把法兰FLANGE错开安装1.7.13 管线与法兰FLANGE 邻相邻布置时设其最外侧间隔为25 mm以上管线若有保温INSULATION 时要加算其厚度1.18管廊宽度应另加约20%的余量以当作今后追加新的管线1.19管廊下方应提供3 M 通道供叉车通行以便保养设备所提供3 M 通道不必完全成一条直线若管廊PIPE RACK 下方不提供叉车通道则应提供1.8 M 通道,以便操作维修1.20管廊支柱的间隔由于结构上的限制有时不能太小一般为6M 因此对于小管者1.20.1 高温管线1.20.3 在管线上有阀门有者有(中国石化出版社ABOVEGROUND PIPING DESIGN GUIDE石油化工管线设计。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管线敷设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管线敷设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管线敷设标准管道布线和管线敷设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为了确保管道布线和管线敷设的质量和效果,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管道布线和管线敷设的标准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一、管道布线标准要求管道布线是指在城市综合管廊内进行管道系统的合理布置和设计。

根据技术规范,管道布线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管道安全布置。

根据不同管道的性质和用途,合理确定管道的布置位置,保证管道在城市综合管廊内的安全运行。

同时,应考虑到管道的防腐保温等要求。

2.管道布局合理。

要根据城市综合管廊的实际情况,结合管道系统的布置要求,合理安排管道的走向和分支,确保管道系统的全面连接和高效运行。

3.管道布线图的编制。

在进行管道布线设计前,应编制管道布线图。

图纸中需要清晰标注管道的走向、材质、直径等信息,并与其他管道系统进行协调。

4.管道布线的方案评估。

根据管道布线图,对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对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施工难度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管道布线方案。

二、管线敷设标准要求管线敷设是指将管道逐段敷设到预定位置并与其他管道系统连接的过程。

根据技术规范,管线敷设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管线敷设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管线敷设前,需要对敷设区域进行勘察,包括地下管线、地质情况等的检测,确保敷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2.管线敷设的施工工艺。

根据具体管道材料和敷设长度,选择合适的敷设工艺和设备,确保管线敷设的稳定和质量。

3.管线敷设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管线敷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管道的沟槽开挖、填土、回填等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4.管线敷设后的检测与验收。

在管线敷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和验收工作,包括对管道质量、敷设质量以及与其他管道系统的连接情况进行检验,确保敷设的合格性。

浅述管廊布置及配管设计

浅述管廊布置及配管设计
摘 要 : 管廊 是 不 同装 置 或 不 同厂 区之 间集 中敷 设 工 艺物 料 管 道 、公 用工 程 管道 及 电 、仪 桥 架 等 的 主要 场所 ,联 系着 厂 区 内 不 同的子项或不 同的厂 区,是配管设计的重 中之 重,本文简述 了管廊 的设置及其 管道布置 的一 些原则 。 关 键 词 :管 廊 :管 道 布 置 ;配 管 设 计 中 图分 类号 :T E 9 7 3 . 1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5 7 8 0 ( 2 0 1 5 ) 0 1 — 0 0 9 4 — 0 2 1 概 述 在科技迅猛 发展的今天 ,石化 行业生产规模不 断扩大 , 使得管廊的布置及配管设计也相 当复杂,管廊的布 置体 现了 装置整体布局是否合理 。管廊是不同装置或不同厂区之间集 中敷设工艺物料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 电、仪桥架 的主 要场 所 ,联系着厂 区内不同的子项或厂 区,管廊布置直接影 响施 工管理、操作维护和整体投资诸多方面。
布置在管廊的两侧 ,方便管道进 出管廊; ( 4 ) 管廊改变方 向时取不 同标 高,整个 装置统一规划 , 垂直相交 的管廊 ,其高差一般取层高的一半; ( 5 ) 多层管廊时 ,电气、仪表桥架 过多时可单独设层 , 避免与管线碰撞: ( 6 ) 管廊的布置要考 虑到设备 的安装 、操作和维修 ,注
意 避 开 大 中型 设 备 的检 修 场 地 。 n
3 管廊上 管道 的布置 3 . 1管道布置 的一般 原则 ( 1 ) 大 直 径 管 道 宜 靠 近 柱 子 布 置 ,以减 少 梁 的弯 曲力 矩 , 小直径 、气体管道宣布置在管廊 中间,小直径 管道 敷设在大 柱 距管廊上 时,可 由大直径邻管支承 ,以避免下垂,小管支 架 生根在大直径 的邻 管上 ,高温保温管道应设管托 ; ( 2 ) 纵 向与横向的管道标 高应错开 ,管道 的方 向和标高 宜同时改变 ,当管道布置在管廊边缘时可采用平拐 ,不影响 其 他 管道 的排 列 ; ( 3 ) 管道布 置时应做到步步 低或步步 高,避免在管廊上 形 成 液袋 或 气袋 ; ( 4 ) 对 于 有 坡 度 的管 道 ,坡 度 一般 取 0 . 1 % ~0 . 3 % ,粘 性 介质管道坡度应 更大 些; ( 5 ) 管廊上水平管道变径时应选用偏心大小头 ,且底平 , 使管底 标高保持不变 ,因为管廊的层标高是一致的 ,这 样放 置 偏向大小头便 于做 管道 的管架 ; ( 6 ) 两 根平 行布置 的管道 ,任何突 出部分 到相邻管线 突 出部分 的净距不 易小于 2 5 眦 ,裸管 的管壁 与管壁 间净距 不 宜小于 5 0 m m ,在 热 位 移 ( 冷 位 移 )后 隔 热 层 不 应 相 碰 ,所 以对有 侧向位移 的管道应 适量加大 管道 间距 ; ( 7 ) 相邻 大管径裸管不 宜在 同一柱线设置 导向架 ,如 需 在 同一柱线上设置可 以采 取错 开布置方 式; ( 8 ) 在 两个 “ 型 ”补偿器 之间需要布置 固定架来提 高 “ 型 ”补偿器 的稳定性 。 ( 9 ) 电气 电缆桥架和仪表 电缆桥架最好布 置在管廊 的上 层 为防止电磁感 应,电缆槽板和仪表槽板不宜相邻布置 ,当 相邻布 置时,两者 的净距不小于 5 0 0 m m 。通常用检修通道将 两槽板隔开 。由于 电气槽板 比仪表槽板荷载大 ,尽 量将 电气 槽 板靠近柱 子放置 ; [ 2 ]

管廊的配管设计(终版).doc

管廊的配管设计(终版).doc

装置内管廊的配管设计规定2005-12-15 发布2006-01-01 实施第一章总则1.0.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新建或扩建装置内的管廊的配管设计。

1.0.2 管廊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1.0.3 管廊的布置参见《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的有关章节。

第二章管廊的配管设计第一节概述石油化工装置的管道大都采用管廊架空敷设。

管廊可用型钢制作,也可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管廊的高度和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根据管道的多少可以采用单层管廊或多层管廊。

决定装置的设备平面布置时,管廊的走向和形式是很重要的。

管廊有多种布置形式,应根据装置平面布置的特点确定。

第二节管廊的布置形式一般石油化工装置,在管廊两侧按流程顺序布置设备。

管廊的形状不能事先确定或固定不变,要根据设备的平面布置而定。

对设备数量较少的装置,通常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一端式即工艺和公用工程管道从装置的一端进出;直通式是由装置的两端进出,通常是工艺管道从一端进出,公用工程管道由另一端进出。

一端式和直通式是管廊的基本形式,组合管廊形式如L形管廊由两端进出管道;T形管廊由三端进出管廊;其它形状管廊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节管廊的位置管廊在装置中的位置以能联系尽量多的设备为宜。

一般管廊布置在长方形装置占地的适中位置且平行于装置的长边,其两侧布置设备。

工艺设备布置在管廊一侧时,管廊太长,若把设备布置在其两侧则可缩短一半长度。

不需要紧靠管廊布置的生产设施,控制室、配电间、罐区等,如沿管廊布置则会增加所需的管廊长度。

由此可见,合理布置设备和管廊,可以缩短管廊长度。

第四节管廊的宽度管廊的宽度由下列因素决定一、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道的数量和管径的大小确定。

并考虑一定的预留的宽度,一般留有20%~30%的裕量。

并考虑其荷重,以便增添管道。

管廊上管道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双层,必要时也可布置三层。

管廊的宽度一般不大于9m,如果必须超过9m时,可在中间加一根支柱,形成三根支柱主副两跨式管廊。

管廊的布置与设计规范

管廊的布置与设计规范

管廊的布置与设计规范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各类管线,通过管道布置规划合理的管廊设计,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效率和维护便利性。

以下是管廊的布置与设计规范。

一、布置规范:1.管廊的布置应遵循“节约用地、优化布局、统筹规划、灵活配置”的原则,尽量减少地下管线的敷设数量和面积。

2.管廊与地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和建筑布局相协调,避免过于密集或冲突。

3.管廊的布置应考虑到地下管线的敷设深度和埋设方式,通常应在地下基坑或地下车库下方进行敷设。

4.管廊可分为主干管廊和支线管廊,主干管廊应尽量贯通城市各大区域,支线管廊则布置在相应的各个小区域内。

5.管廊应尽量避免穿越建筑、道路或其他存在缺陷或冲突的区域。

二、设计规范:1.管廊的设计应遵循安全、稳定、可靠的原则,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管廊内的管道应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选材和设计,保证管道的承载能力和耐用性。

3.管廊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管线的敷设规范,包括敷设深度、埋设方式等,以确保管线的规范运行。

4.管廊内的通风、照明等设施应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5.管廊内的防火、防水、防腐等措施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管廊的设计应考虑到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包括通道宽度、通道高度、检修孔的设置等。

7.管廊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容需求,预留相应的空间和设施,以便后续的管线敷设和维护。

综上所述,管廊的布置与设计规范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在布置规范方面,要注重节约用地、优化布局,统筹规划和灵活配置管廊。

在设计规范方面,要注重安全、稳定、可靠,满足相关管线的敷设规范,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同时,要充分考虑通风、照明、防火、防水、防腐等设施的设置,以及维修和扩容需求的预留。

只有遵守这些规范,才能保证管廊的有效运行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管廊的配管设计

管廊的配管设计

管廊的配管设计1、管廊配管设计概述1)管廊的概念:敷设管道的一列管架。

2)管架的形式:独立柱式、门型架、开型架、轻型桁架、钢筋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式架(混凝土、钢制)、低管墩。

3)管廊配管的内容:管道的敷设、补偿器的敷设、管件及阀门的安装设计、管道支座的安装设计、伴热管道的安装设计、静电接地的安装设计、管道的保温防腐设计、给有关专业的设计条件。

2、管廊设计条件1)预配管:在正式配管开始前,需要对主要热力管道进行应力分析,因此需要将所有的热力管道(包括冷管道)进行预先配管,以便提出预配管单线图,供应力专业计算。

2)补偿器的形式:在预配管过程中选定管道的补偿器形式,主要形式有波纹管补偿器、套筒补偿器、方型补偿器、自然补偿。

3)补偿器的选择:根据管线的预配管走向及布置,选定管线的热补偿形式。

4)管廊的布置:在预配管之前,根据总平面布置图,确定管廊的布置及形式,如桁架式管廊、梁式管架、门型管架、独立柱式管架等。

5)固定点的确定:初步确定固定点的位置,以便布置管道,进行应力分析。

在应力分析完成后,再最后调整固定管架的位置,提出土建的管廊条件。

6)固定点弹性力的确定:根据所有热力管线的应力分析结果,综合所有应力管线的弹性力,确定固定管架的水平推力(轴向、侧向)。

7)管廊垂直荷载的确定:根据管廊上管道的布置及每条管线输送介质的特性,计算(或查表)出每条管线的垂直荷载并合计出总荷载,预留20%的裕量。

在提出垂直荷载时,应同时提出最大管道的保温外径,以供土建专业核算管廊的风雪荷载。

8)总图条件:管廊的布置图,包括管架的详细尺寸、标高。

9)土建条件:管廊的布置图、带管道布置详细尺寸的断面图、相对标高、绝对标高、固定管架的水平推力(轴向、侧向)、管廊垂直荷载、管廊的预留荷载等。

3、管廊配管的设计1)管道的布置原则(1)大口径或充满液体的工艺、公用工程管道应靠近管架柱子布置。

(2)小直径、气体管道及公用工程管道宜布置在管架中间。

管廊配管规则

管廊配管规则

管廊配管规则1、大口径之管尽量靠近支柱(COLUNM)配置,以减少两制弯曲力矩(BENDING MOMENT)2、制程管线(PROCESS LINE)排列与管架(PIPE RACK)之两侧,中间则放置公用管线(UTILITY LINE);不过大口径的管线,不论其位制程管线或公用管线,都依靠近管架的支柱为佳。

3、管架有两层时,原则上制程管线配置在下层,而公用管线则配置在上层。

4、有时由于NOZZLE高度位置的关系,为了避免管线中间产生POCKET的现象,以及口径大的合金管线,为了节省管线材料,则将此等管线配置与上层管架上。

5、有危险性的GAS LINE,在两层管架上的配置时必须配在上层,且要尽量离开高温的管线;6、有ORIFICE及其他仪器的配管时,要集中排于容易操作和看得见的地方。

ORIFICE之TAPS 如果是水平方向时,应注意勿与相邻管线发生干涉;7、管架上的阀,应尽量排列于容易接近及操作的位置,必要时可装设平台于管架上,以便于维修和操作。

8、将保冷管线集中在一起,同时尽可能远离保温(HOT INSULATION)管线;9、HEADED LINE 之上BRANCH LINE 有BLOCK VALVE时,应将此阀放在BRANCH LINE 上的水平位置,不可置于垂直位置,以免管线在维修或检验时,积存的液体留于阀上端的管线而无法排除;10、管架上的高温管线应考虑起热膨胀的问题,一般常用的方法为设回环管路(PIPELOOP)与管架上,尽可能的将高温管线集中在一起做回环管路,口径最大而温度最高的管线应排列于回环管路的最外侧;同时回环管路应考虑放在易于支撑的地方。

此外,大管线若由于空间高度不够时可将大管线以45度连接;11、FLARE LINE 必须要有倾斜度(SLOPE),必要时另外设置支撑,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把管架的支柱延长T型支架;12、仪表管及电器管配置的位置应先于仪电工程师研讨后,在决定其位置。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连接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连接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连接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管廊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管道布线与连接的要求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管道布线与连接方面的要求。

一、管道布线要求管道布线是管廊工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合理的管道布线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管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以下是管道布线的要求:1. 管道材料选择合适,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耐久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常用的管道材料包括PVC管、HDPE管、铸铁管等。

不同的管道材料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工程要求。

2. 管道布置的宽度和高度应满足操作和维修的需要。

根据规范要求,对于水、气、电、通信等管道,布置的宽度应考虑人员和设备操作的空间,而布置的高度应保证维修和排水的需要。

3. 管道布线的走向应尽可能简洁、直线,并且避免交叉和死角。

合理的管道布线可以减少管道长度,提高流体运行效率,并方便日后的检修和维护。

4. 管道的坡度要符合排水和排气的需求。

排水管道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水流畅运行。

排气管道也应设置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气顺畅,避免积气。

5. 管道布线还需要考虑与其他管线、结构物以及地下设施的冲突和交叉。

根据规范要求,各种管线与设施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净距,避免相互干扰和损害。

二、管道连接要求管道连接的质量和稳固性对于整个管廊工程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以下是管道连接的要求:1. 管道连接应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橡胶密封环连接、螺纹连接、焊接等。

根据不同的管道材料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2. 管道连接应保证密封性和稳定性。

连接时应注意连接部位的光滑度、整齐度以及连接强度。

密封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可以防止管道泄漏和松动,确保管网的正常运行。

3. 管道连接应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水和防腐措施。

根据管道所处的环境和介质的特性,设置适当的防水和防腐层,以保障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
SLDI 333C06-2001
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廊的配管设计
附图管廊的管道布置
装置边界处的管廊
第一章总则
第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新建或扩建装置内的管廊的配管设计。

第管廊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管廊的布置参见《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的有关章节。

第二章管廊的配管设计
第一节管廊的宽度和高度
第管廊的宽度由下列因素决定
一、管廊上面和下面不布置设备时,其宽度由管道的多少来决定。

二、管廊下面布置泵、换热器类或上面布置空冷器时,其宽度不但要满足管道布置要求,而且还要满足设备布置和安装的要求。

第装置内的管廊宽度一般在6~9m之间,如果宽度大于9m时,应采用二层管廊。

不宜采用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管廊。

第管廊宽度的估算
一、管廊的宽度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W-管廊的近似宽度(m);
N-设计初期阶段估算的管道数量(根);
T-预计的管廊层数(层);
0.5-系数。

当管廊上的管道直径平均为DN=150时,上式考虑了下列情况:
平均管间距为300mm;
管道数量和尺寸调整后会增加25%的宽度;
预留25%的宽度作扩建用;
也考虑了仪表和电气的汇线槽位置。

由公式确定的宽度只是估算,管廊的最终宽度应通过配管研究来确定。

二、当管廊上面布置空冷器时,管廊的宽度按下式估算
W=L空-0.6m (1)
或W=0.75L空(2)
式中:
W-管廊的近似宽度(m);
L空-空冷器的长度(m);
0.6、0.75-系数。

三、当在廊下面布置一排泵时,管廊的宽度为泵长加上2.4~3m通道,则管廊宽为0.75~7m;若布置二排泵,管廊宽约8.5~9m。

第装置内的管廊宽度应留有10~30%的预留位置,以备扩建使用。

第双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不宜小于1.2m。

第对于L型管廊,在拐弯处如果管道排列顺序不变时,拐弯处的管廊标高不需改变。

若管道排列顺序改变时,拐弯处的管廊标高应根据最大管径的大小而相应改变,如下图所示。

图2.1.6 L型管廊的拐弯
第管廊的净空高度应根据管廊下面布置的泵类、换热器类设备安装和检修所需空间高度来确定,也要考虑与管廊两侧设备的接管高度。

当管廊横跨道路时,还须满足车辆通过所需的安全高度。

一般管廊的最小净空高度如下:
管廊横跨装置内主干道最小净空高度≥6m
管廊横跨装置内一般道路最小净空高度≥4.5m
管廊下布置泵类时最小净空高度>3.5m
第东西向和南北向相交的管廊的各层高差应为750mm以上。

第二节管道布置
第管廊上的管道布置可按下述原则考虑。

一、大直径、重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

二、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宜布置在管廊中间。

三、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管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