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章隋唐五代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时候,全城开始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期盼格中组 成“里”(“里”在北魏后称“坊”),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优化的 结果。不仅功能要素划分明确,城内交通方便,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 唐长安城堪称这类城市的典范。这时的“里”与“市”虽仍由高墙包 围,按时启闭,和汉代并无本质区别,但到后期,管制已放松。一些 里坊中“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至北宋,也就取消了夜禁和里坊制。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唐代 簪花仕女图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园林 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701-761),在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的 辋川山谷修建的别墅园林。《关中胜迹图志》中可见其大致面 貌。特点为: 1.利用山林溪地创造自然山水园林。 2.景点多‘诗情画意’。 3.景点连贯形成整体。
佛光寺大殿内部有一圈金柱, 它们把大殿的内部空间分成两 部分:金柱围合的部分称“内 槽”,金柱与檐墙之间的空间 称“外槽”。后排金柱之间及 南北向金柱最后两个柱间有 “扇面墙”, “扇面墙”围合
的部分即佛坛。佛坛高出室内 地坪0.74m,上有30多尊晚唐 造像。外曹与内槽高度也不同, 外高内低,形成对比。但两者 的梁架和天花处理方式有是相 同的。这使高低不同的空间能 够和谐统一。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佛光寺大殿平面与剖面
佛光寺的空间组织,体现了几 种不同的虚拟手法:一是利用 柱廊;二是改变地坪标高;三 是改变顶棚标高。正是由于采 用了这些手法,空间才显得丰 富多变,佛坛的地位才能更加 突出。众多虚拟空间的运用表 明唐代在空间审美和空间处理 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辋川别业图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1—后室;2—前室;3—后甬道;4—前甬道;5—天井;6—水沟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园林
隋唐园林达到了全盛阶段。包括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兼有 城市公园性质的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个类别。 大内御苑主要有西苑、禁苑、大明宫和兴庆宫; 离宫御苑以今陕西临潼的华清宫为代表; 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两地,扬州、成都也有颇具特 色者。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麟德殿平面复原图
麟德殿复原鸟瞰图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佛寺
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最为繁荣的阶段。佛教盛行, 豪华寺院随处可见,佛教建筑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现 存的唐代佛殿有4座:即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五台山南禅寺大 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太庵正殿。现存唐代楼阁式
砖塔以西安兴教寺玄奘塔和慈恩寺塔(大雁塔)为代表。密檐 式塔以西安荐福寺塔(小雁塔)、河南登封的王寺塔和云南大 理崇圣寺千寻塔最著名。隋唐砖石塔风格质朴,到了晚期,逐 渐转向华丽。隋唐也是石窟艺术的高峰,敦煌莫高窟现存的 492窟中,隋唐开凿的在70%以上。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佛光寺大殿平面与剖面
南禅寺的空间组织与佛光寺有 相似之处,佛坛为凹字形,高 出地坪0.7m,也是一个相对独 立的空间。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南禅寺平面图
南禅寺外观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陵墓
隋代国运虽昌,寿命却短,陵墓无显著特征。唐代陵墓大多被 盗,多数尚未发掘,已发掘的几座唐墓,地下部分的形制基本 相同。以乾陵永泰公主墓为例,墓下部分由墓道、过洞、天井、 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由南向北,由地面倾斜向下,穿过一个 个筒券顶的过洞,过洞之间为“天井”,意为采光口。经过洞 和天井后,墓道变为水平的“前甬道”,“前甬道”与“前室” 相连,再经过“后甬道”,便到了整个墓室的最后部分“后 室”。该墓全长近90m,设计意图是模仿生前住所:以第一个 过洞象征宅第大门,以诸多“天井”象征重重院落,以前后墓 室象征“前堂后室”,整体布局既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所,又 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宫殿
长安与洛阳的主要宫殿是长安的太极宫、大明宫和洛阳的洛阳宫。大 明宫的含元殿、麟德殿和洛阳宫明堂都可算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
含元殿
约高出地面十余米,殿基东西东西宽76米,南北深42米,是一座13 间的殿堂,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之用,坡道共7折, 远望如龙尾,故称“龙尾道”。坡道上铺设莲花砖,两侧为石栏杆。 殿前左右有阙楼相向而立,有飞廊与殿身相联,形成环保之势。这组 建筑造型雄伟,表现了唐朝的兴盛与气魄。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一、社会背景 开放、融合与发展的成熟期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里坊制
里坊制的确立大概在春秋至汉阶段,商业的繁荣、人口的激增以及日 趋复杂的城市生活,必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城的有效运作和统 治集团的安全,于是“里坊制”逐步建立:把全城分为若干封闭的 “里”作为居住区,商业、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放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全城实行宵禁。这是封 建专制主义在城市形态上的突出表现。不过,这一时期,城市总体布 局较自由。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含元殿鸟瞰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含元殿外观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宫殿
麟德殿
麟德殿当建于初唐麟德年间(公元664—665年),是一组前后殿阁 相连,两翼楼亭连接的宫殿组合体。南北主轴上串联着前、中、后三 殿。主轴线的两侧,对称的耸立着郁仪楼、结邻楼和东亭、西亭,它 们都是坐落在高台之上的亭、楼,以架空的飞阁(天桥)与景云阁连 接。两座楼台还另设斜廊式的登楼阶道,东楼阶道在南面,西楼阶道 在北面,这种不对称的处理当是为了通往南北院庭的便捷联系。这组 建筑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殿堂。三殿串联、楼台簇拥、高低错落的组合 形象,是从早期聚合型的台榭建筑向后期离散型的殿庭建筑演变的一 种中介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