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竹枝词二首》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作品原文:竹枝词二首⑴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⑵。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⑶,巴人能唱本乡歌⑷。

今朝北客思归去⑸,回入纥那披绿罗⑹。

词句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⑶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⑷巴人:①古巴州人。

②古曲名。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⑸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⑹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

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鉴赏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
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
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

古诗《竹枝词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竹枝词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竹枝词·其一》赏析古诗《竹枝词二首·其一》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竹枝词》原文及赏析1原文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翻译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注释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鉴赏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

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的。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创作背景这组诗一共九首,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

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2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意思-赏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意思-赏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意思|赏析出自中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道是无晴却有晴。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译文二作者:佚名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

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少女忽然听到自己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

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

因此她想到: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

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 )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水俗和男女,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竹枝词二首·其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

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鉴赏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之后人们对竹枝词越来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竹枝词二首·其一》作者:刘禹锡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1、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人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2、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3、唱:也作“踏”,唱歌时用脚踏地,作为节拍。

诗意:江岸杨柳青青,江面水平如镜,江上传来情郎踏着节拍的歌声。

东边太阳高照,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没有天晴,却也还是天晴。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及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竹枝词: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

文学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整改方案】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竹枝词九首其一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其一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其一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拼音版注音:bái dìchéng tóu chūn cǎo shēng ,bái yán shān xiàshǔjiāng qīng 。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nán rén shàng lái gēyīqǔ,běi rén mòshàng dòng xiāng qíng 。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九首其一翻译:春天里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见底。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北方人看着此情景切不要动了乡情。

竹枝词九首其一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

这组民歌体诗,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有人民在白帝城头和瀼溪桥上唱歌,有昭君坊里和永安宫外的游女,有旅居在此地的妇人托返回成都的船带信给丈夫,有住在山头的女子到江边来取水,男子到山下来烧草灰肥田:九首诗组成了一幅风俗画。

其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有人认为,这些作品是词作,是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白帝城头”一首,开头两句写夔门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

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

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

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

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

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

此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与歌的悦耳,但因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便自然地表现出歌声的优美。

“北人莫上动乡情”,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_竹枝词其一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_竹枝词其一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_竹枝词其一一、《竹枝词》全诗及注解《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词释义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

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二、《竹枝词》赏析赏析一《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其一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注释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

东汉初公孙述筑城。

述自号白帝,因名。

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白盐山: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长江南岸。

蜀江:泛指蜀地境内河流。

翻译
春天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澈见底。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没上去的北方人也动了乡情。

赏析
本诗开头两句写夔门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

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

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

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

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

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
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

此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与歌的悦耳,但因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便自然地表现出歌声的优美。

“北人莫上动乡情”,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

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此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诗词鉴赏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诗词鉴赏

【导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祖籍洛阳,唐朝⽂学家,哲学家,⾃称是汉中⼭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政治改⾰集团的⼀员。

唐代中晚期诗⼈,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门第。

政治上主张⾰新,是王叔⽂派政治⾰新活动的中⼼⼈物之⼀。

后来永贞⾰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的“汉寿城春望”。

下⾯是为⼤家带来的刘禹锡《⽵枝词⼆⾸·其⼀》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枝词⼆⾸·其⼀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作:唱歌声) 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

(却有晴⼀作:还有晴) 译⽂ 杨柳青青江⽔宽⼜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出西边下起⾬,说是⽆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 ⽵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名《⽵枝》。

原为四川东部⼀带民歌,唐代诗⼈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

后代诗⼈多以《⽵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风俗。

其形式为七⾔绝句。

晴:与“情”谐⾳。

《全唐诗》:也写作“情”。

译⽂⼆ 杨柳青翠,江⽔平静清澈。

在这美好的环境⾥,少⼥忽然听到⾃⼰⼼上⼈的歌声,从江边传来。

他⼀边朝着江边⾛来,⼀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也有点意思呢?少⼥并不清楚。

因此她想到:这个⼈有点像黄梅时节晴⾬不定的天⽓,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说它是⾬天,东边⼜还出着太阳。

是晴是⾬,真令⼈难以捉摸。

鉴赏 《⽵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种民歌,⼈民边舞边唱,⽤⿎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枝词》,描写当地⼭⽔风俗和男⼥爱情,富于⽣活⽓息。

体裁和七⾔绝句⼀样。

但在写作上,多⽤⽩描⼿法,少⽤典故,语⾔清新活泼,⽣动流畅,民歌⽓息浓厚。

《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作品原文:竹枝词二首⑴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⑵。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词句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白话译文: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作品鉴赏:《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二、《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三、《竹枝词二首·其一》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