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
《中国古代史》课件

总结词
远古传说与历史记载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和伏羲八卦等。同时,介绍最早的历史记载《尚书》和 《史记》等。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夏朝建立与国家发展
详细描述
阐述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夏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
总结词
北朝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战争与和平
南北朝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和和平谈判,最终在隋朝时期实现了 全国统一。
北朝在政治上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05
隋唐时期
隋朝的贡献
完成中国统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 状态,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 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国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为了推行儒家思想,秦始皇采 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
《中国古代史》ppt 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史》
02
03
04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古 代史感兴趣的公众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史》课件

夏朝建立和发展
夏朝的建立背景
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夏朝的灭亡及其原因
商朝的兴衰
商朝的建立:商汤 灭夏,建立商朝, 定都于中原
商朝的兴盛:商朝 初期,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
商朝的衰落:商纣 王暴政,导致民众 反抗,最终被周武 王所灭
商朝的影响:商朝是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 个时期,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列强的侵略与瓜分:列强纷纷入侵,签订不平等 条约 清朝的对外关系 清朝的对外关系
朝贡贸易: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近代外交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交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第八章
周朝的制度和文化
分封制与宗法制
礼乐制度
井田制与土地制度
文化成就:周易、诗经、 礼记等经典著作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的背景:周王室衰微,诸 侯势力崛起
诸侯争霸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强了中央集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诸侯争霸的过程: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等霸主的出现
诸侯争霸的典型事件:城濮之战、 邲之战、鄢陵之战等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
七雄:齐、楚、燕、韩、 赵、魏、秦
争霸背景:周王室衰微, 诸侯国崛起
争霸过程:各国之间连年 征战,争夺领土和资源
争霸结果:秦国最终统一 六国,建立秦朝
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
百家争鸣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 会动荡,思想繁荣
主要学派:儒家、 道家、墨家、法 家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60页

王力先生书斋名。“雕龙”(文心雕龙)“雕虫” 都是古代的典故,战国时,齐人驺奭记录了
邹衍谈天文之术而成文,人们称他为“雕龙 奭”,后来指善于写大文章。“雕虫”是雕虫 小技,出自扬雄《法言·吾子》“童子雕虫篆 刻”,后来指微不足道的小文章。王力先生引 用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大事小事两样都干。雕 虫虽是小计,但要真正做好,也绝非易事。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 “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 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奸臣秦桧谥号为缪丑——恶谥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例子:柳河东、王临川、康南海 7.称郡望 例子:韩昌黎
姓名 字号
800多年来,秦桧其人在历史上一直 是人们加以深谴的对象。被“誉为”中 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 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 嵩、魏忠贤、和珅)之一。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 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 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 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 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 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 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 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 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 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民族融合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 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移民现象
如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对迁入地 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政策调整
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05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 变革
鸦片战争与西方列强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
01
1840-1842年,英国通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割
道家思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 有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广泛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法律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 集权制。
法家思想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01
02
03
04
造纸术
起源于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 ,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文化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与事件 •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与经济变迁 •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变革 • 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 文明
原始社会
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实行总统制,颁布《临时约法》,推动民主化进程。
中华民国的经济与社会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现代化,但同时也存在军阀割据 、政治腐败等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古代历史ppt课件

周朝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礼 乐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场合应该遵守的礼仪和音乐 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变革
01
政治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崩溃。各国纷纷进
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管仲改革等。
02 03
经济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 地所有制确立。商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繁荣 的市场。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艺术巅峰
唐诗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宋词
宋朝时期,词成为主要文学形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的 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
元曲
元朝时期,杂剧和散曲(统称为元曲)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关汉卿、 马致远、白朴等曲家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制度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即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通常以父死子继或兄终弟 及的方式进行。
政治制度
夏朝政治制度以王权为中 心,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 官职,实行官僚制度。
商朝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
政治制度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 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 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 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艺术成就
这一时期的艺术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科技成就突出表现
数学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取得了重要 成就,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
和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等。
农学进步
中国古代史总结 PPT

感谢您的聆听!
(六)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 1、经济:均田制、耕作工具与灌溉工具,制瓷、
丝织技术的改进、民间手工业恢复发展 国内外交通与城市、商业、对外贸易的
发展 2、政治:三省六部制与藩镇割据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3、思想科技文化: 儒家面临的挑战;雕刻印刷与火药; 诗歌的黄金时代、传奇小讲; 书法绘画的巨大成就
581年至618年
隋朝
618年至907年
唐朝
907年至1368年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1368年—1644年 明朝
1644年---1840年 清朝
二、考点分布 必修一第一单元 必修二第一单元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选修一第二、三、四单元
三、时期特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方面归纳史实) (一)原始社会
清(前期):摊丁入亩
特点: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作用: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赋役 制度成熟的标志。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 变,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 为标志) ③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 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 为标志) ⑤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 为标志)
(三)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社会的形 成
1、经济: ① 农业: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的瓦解与封建土地私有 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垄作法,都江堰; ② 手工业、商业:官营手工业接着发展,冶铁技术的进步; 家庭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的兴起;
中国历史概述ppt课件(2024)

重要城市发展与布局变化
2024/1/26
古代城市发展与布局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的转变,城市 布局也逐渐形成了中轴线对称、坊里制度等特色。
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布局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 市布局也逐渐向多元化、开放化转变。
城市发展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成就包括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
14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等。
农业政策和制度
重农抑商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
25
工业崛起和产业结构调整
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民族工业的兴起。
工业化的推进
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工业城市的崛起。
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以农业为主导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的兴起。
2024/1/26
26
社会生活变迁及影响
物质生活的变迁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 运动席卷南方,对清朝统治造成严重 威胁。
2024/1/26
9
民国时期
2024/1/2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0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时期
0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政府,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中国。
中国古代史专题课件

南宋时期,经济文化持续发展, 出现了朱熹等理学家和陆游等文 学家。金朝则实行汉化政策,促 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元朝的统一与多元文化发展
元朝的统一
元朝通过武力征服和政治手段,实现了对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实行行 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多元文化发展
元朝时期,蒙古族、汉族、藏族、回族等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格局。同时 ,元朝还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等,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传承
• 经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之一。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 繁荣,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清时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江南 地区的纺织业和广东地区的对外贸易等。
• 科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医学、 数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 物》等著作代表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
01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如儒家、道家、墨家
、法家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思想解放
02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了许多新
的思想和观念,如“无为而治”、“兼爱非攻”等。
重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03
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02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及社会变革
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以王 权为核心,逐渐发展出分封制、 宗法制等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
的国家管理体系。
社会变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 ,社会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奴 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宗法礼俗
1.宗法 (1)宗法是根据 血缘关系 来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核心 是 嫡长子继承制 ,基本点在大宗、小宗的区分。
(2)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建造的祭祀其祖先 的礼制性建筑,称为 宗庙 。其正殿叫 庙 ,后殿叫 寝 ,合称 寝庙 。
(3)宗庙的等级有严格规定,周天子为 七庙 ,即后稷、文王、武 王三庙和四亲庙。诸侯为五庙 ,大夫为 三庙 ,士为 一庙 。庶人 不准设庙。
(3)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作为每年的序号,这种纪年法叫“ 干支纪年法 ”。1995年是农历 乙亥 年, 1996年是农历 丙子 年,1997年是农历 丁丑 年。
(4)《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 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年号干支兼用法 。
(7)杭州 ,又称临安、钱塘、武林。 (8)元代的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 (9)汉代的“两都”,又叫两京 。指 长安 、洛阳 。 (10)东汉的“三都”指的是东都 洛阳 、西都 长安 、南都 宛 。 (11)唐代的“三都”指东都 洛阳 、北都 晋阳 和京都长安 。 (12)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中的“锦官城”指的 是 成都 。
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纪年法
古代历法
纪月法
古代历法
纪日法
古代历法
纪时法
古代历法
纪年法
(1)中国古代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的纪年法有:帝王年 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 。
(2)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如“周平 王元年”,依次以元年、二年、三年的顺序计算;春秋战国时, 以诸侯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中国古代史》PPT课件

政治制度
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渐演 变为州郡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同时,汉朝还推行察举制等选官 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官僚队伍的 专业化。
社会经济状况
汉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 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 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汉朝还推 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业生产,限 制商业发展。
法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
03
商鞅变法、长平之战、马陵之战等
先秦时期的经济状况与科技进步
农业经济的发展
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水利 工程的兴修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科技进步的表现
天文历法的成就、数学的发展、《黄 帝内经》与中医理论的奠基、四大发 明中的造纸术与火药等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进步、商 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起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建设成就
政治制度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下设 三公九卿等官职,推行郡县制,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建设成就
秦朝在水利、交通、防御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修建了灵渠 、直道、长城等工程,加强了国 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汉朝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经济状况
科技发展
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雕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同时, 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06
宋元时期
宋朝的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状况
政治制度
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制, 加强皇权;同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
经济发展状况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之一,农 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 中,农业方面出现了梯田、水利等先进技术 和工具;手工业方面则以纺织、制瓷、造船 等为代表;商业方面则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交子。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课件一、中国古代史1.原始社会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较低,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2.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后期,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国家制度逐渐完善。
商朝晚期,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这一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同时,各国思想家辈出,如孔子、老子、墨子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建长城、灵渠等。
汉朝继秦而兴,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进入了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
三国后期,晋朝统一全国,但不久后分裂为东晋和西晋。
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中古史1.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隋朝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朝继隋而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唐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2.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词、画、书法等。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著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意义
老子 庄子
韩非 孙武 墨子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兼爱 非攻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 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C.齐桓公称霸中原
B.社会生产力发展 D.百家争鸣的出现
【B】
中考真题演练
2.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晚期牛尊 变成天府之国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考点1:商鞅变
时间:公元前356年
法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商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鞅 思想武器:法家学说
变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确立起中央集权制
法
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
(二)汉朝
考点5:两汉科技文化
四个 人物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司马迁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两 个 道教 宗 教 佛教
【A】 【A】
【B】 【C】
【A】
【C】 【C】 【C】
中国古代通史复习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3)思想文化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明基本 形成。 ①上古时期的思想文化反映了先人对自然、社会 和人生的看法,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的反映。 ②“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 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 在各领域所形成的理论,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的进化, 诗歌(代表作《诗经》《楚辞》)是当时具有代 表性的文学形式,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也 有所建树,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经济上: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水平。南方经济 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①农业上,精耕细作,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 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瓷器成为主要出口产品,元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期;北宋普遍用煤 冶铁;元代新兴的棉纺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 术; ③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 限,商业活动地点与时间不再受限制;北宋出现最早的 纸币“交子”,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上“陶瓷之路”兴盛,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1、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 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 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内的发展创 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 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复习PPT参考课件

2021/3/10
授课:XXX
11
12.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 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 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二、经济:恢复与繁荣 ㈠农业 ①农具和技术:耦犁;代田法; ②水利工程:漕渠、白渠、龙首渠
2021/3/10
授课:XXX
12
㈡手工业
1.冶铸业: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发明水力鼓风冶
2021/3/10
授课:XXX
18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2021/3/10
授课:XXX
19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㈠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㈡藩镇割据
㈢“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政绩
二、经济
㈠农业
1.耕作方式和技术: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2.水利灌溉:创制筒车
㈡手工业
1.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大量输出欧非
2021/3/10
授课:XXX
26
2.农业 ①耕作制度: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②水利灌溉:高转筒车 3.手工业 ①制瓷业:宋朝时出现五大名窑 ②丝织业: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③民间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继续艰难发展;元朝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增多,改变丝、麻、 棉的纺织品比例
2021/3/10
授课:XXX
24
㈢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政治危机:土地兼并,农民不断反抗
②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③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④庆历新政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
事,主持变法
①理财措施
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
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PPT

B 、西汉—东汉
C 、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2 、(2010年河南中考)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 于下列图片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图一: 司母戊鼎 图二: 甲骨文 图三:殷墟官殿复原图 A.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 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 A、南朝人 。首次将圆周率计算精确 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一 千年。
3、医学
• 华佗: 东汉末年名医 ,创制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 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 张仲景: 东汉末年医学家 ,著有《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尊为“医圣 ”。
• 李时珍: 明朝医学家 ,他写的《本草纲目》 是一部 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中国古代史
(部分内容)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
- 夏 商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魏、蜀、吴) 两晋 (西晋、东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一 、梳理知识
1 、青铜工艺 2 、数学
3 、医学 4 、科学著作 5 、伟大工程 6 、 四大发明
1、青铜工艺
•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
(出土于河南安阳) • 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精品 。
(出土于湖南) •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 、青铜树
造型奇异 ,风格独特。
2、数学
• 《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时期 , 总结了 周 、秦至汉代的数学成就。
• 医学家张仲景是历史上的河南南阳人。 •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途经河南。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

农 业 的 发 展
大动荡、大变革 阶段特征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诸侯争霸兼并,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变革世卿世禄;贵族没落新兴地主兴起; 中央集权替代贵族联合执政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 政治形势 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破坏 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为控制更多土地和人口相互进行争霸战争 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改称“王” 战国时期 政治形势 为富国强兵,一些诸侯国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效”,发展农业,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理论:法家学说 以农 求富 增强 经济 实力 商 鞅 变 法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维护地主利益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首倡重农抑商,影响深远;增强秦国实力 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度量衡器,促进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打击贵族势力,维护新兴地主利益 内 容 奖励 军功 加强 集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剥夺贵族身份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强化统治 推行县制——秦国在春秋已设县,君主直接任免县令,加强中央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细想,强化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变革社会风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结局——侵犯贵族利益,孝公死,商鞅被杀,但商鞅之法未废 影响——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未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打击并瓦解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对后世影响深远 商鞅变法,国富兵强 背景 秦国 统一 战争 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趋势 嬴政雄才大略,吸引人才 (郑国修郑国渠;李斯上书《谏逐客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中国古代史ppt课件

社会制度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分 配制度以及社会组织结构 。
夏商西周时期
夏朝建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 诞生,以及夏朝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特点。
商朝发展
商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和文化 艺术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
西周统治
分封制、宗法制等政治制度的实施 ,以及西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
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生产工具改进
如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耕作效率 。
土地制度变革
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土地所有制和经 营方式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水利设施建设
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稳定的水源。
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概况
手工业繁荣
如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技 艺精湛,产品丰富。
商业兴盛
城市中市场、货币、商业规则等 日益完善,促进了商品流通。
胜利,保卫了边疆安全。
02
抗击倭寇战争
明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明朝政府采取了多种措
施进行抗击,最终消除了倭患。
03
抗击西方列强侵略战争
清朝晚期,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如鸦
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虽然最终失败,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志和
民族精神。
06
思想潮流与宗教信仰问题探 讨
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强调自然规律和自由,主张无为 而治,顺应自然。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商鞅为代表 ,强调法治和权力集中,主张通 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 序和稳定。
佛教传入和本土化过程剖析
佛教传入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 一、国号名称的来由 1、根据原部族名定:商、周、秦 2、根据发迹地定:汉(楚汉争霸,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 3、根据封号定:隋(杨坚曾封隋王)
唐(李渊曾封爵唐国公) 4、根据发迹地特产定:辽(即契丹语“镔铁” )
第39页/共83页
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 (“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
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 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第14页/共83页
3、汉 西汉: (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李延年 政治活动家:张骞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 1、三国鼎立 • 2、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19页/共83页
1、三国鼎立
曹操
刘备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孙权
第20页/共83页
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发明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的发展(七擒孟获)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第21页/共83页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 期
•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 称“西晋”
•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西晋皇族 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 思想 春 秋 时 期 的 思 想 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一切要顺应自然 提出“无为而治”,回归小国寡民理想社会, 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矛盾相互依存转化 生平:春秋晚期鲁国人,创立儒家学派,名丘,字仲尼 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弟子三千,优秀者“七十二贤” 整理《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六经”),言行载于《论语》 孔 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以爱人之心调节社会关系; 要实现“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仁”。 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个人行为要符合礼的要求(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礼要与仁结合起来,提出中庸思想,过犹不及,和而不同,统一与和谐才完美 教育活动: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注重因材施教;六经和《论语》成为儒教学说的经典 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子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文 化
背景: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社会发展重大变革,士阶层活跃,地位上升 孟子和荀子是代表人物 名轲,邹国人,是孔子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 儒家 学派 战 国 时 期 的 百 家 争 鸣 孟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念主张“性本善” 荀子:名况,赵国人,著作《荀子》,提出“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规范行为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法家学派——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群臣,以权威震慑臣民, 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主张“兼爱”,不分贵贱亲疏爱所有的人; 宣扬“非攻”,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影响很大 科学技术——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先秦时期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哈雷慧星等记录 战国石申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后人辑成《石氏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坐标 文学和艺术——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 楚国诗人屈原创作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商朝出现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井 田 制 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买卖。 形同井字,故称“井田制”。井田制下有“公田”“私田”之分。 过程:夏商西周实行,春秋战国时期解体 生产工具:青铜农具,耒耜,石锄、石犁 夏 商 西 周 的 经 济 手 工 业 的 发 展 青铜业:夏商西周时期的代表性手工业,官府垄断,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丝织业产生并发展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明朝中期之前,在手工业中居主导地位。 凭借国家权力,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采用上等原料, 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供给官府贵族。 商朝人以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商业的发展 商周时期鼓励支持商业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物:神农氏尝百草,创耒耜 作物:最早培植(北)粟(南)稻 农业 原 始 社 会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工具:耒耜、石刀、石斧 畜牧业 手工业 鸡狗猪牛 冶铜技术和养蚕缫丝 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 夏朝和商朝 神化王权:巩固统治 王位世袭: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皇帝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称“皇帝” 皇帝 制度 皇帝独尊:只有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玉印称为“玺” 皇权至高无上:总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 诸卿:分别壮观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中央 官制 三公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发展:春秋战国出现,秦朝采纳李斯建议推广全国 郡 县 制 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形成“郡—县—里”行政结构 影响:将每个地方、每户家庭纳入国家体制; 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 奠定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巩 固 统 一 的 措 施 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驰道、直道、灵渠),巩固国家统一 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连接秦赵燕长城为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 大兴土木修筑宫殿、骊山墓,加重人民负担
农 业 的 发 展
大动荡、大变革 阶段特征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诸侯争霸兼并,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变革世卿世禄;贵族没落新兴地主兴起; 中央集权替代贵族联合执政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 政治形势 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破坏 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为控制更多土地和人口相互进行争霸战争 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改称“王” 战国时期 政治形势 为富国强兵,一些诸侯国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效”,发展农业,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理论:法家学说 以农 求富 增强 经济 实力 商 鞅 变 法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维护地主利益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首倡重农抑商,影响深远;增强秦国实力 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度量衡器,促进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打击贵族势力,维护新兴地主利益 内 容 奖励 军功 加强 集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剥夺贵族身份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强化统治 推行县制——秦国在春秋已设县,君主直接任免县令,加强中央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细想,强化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变革社会风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结局——侵犯贵族利益,孝公死,商鞅被杀,但商鞅之法未废 影响——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未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打击并瓦解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对后世影响深远 商鞅变法,国富兵强 背景 秦国 统一 战争 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趋势 嬴政雄才大略,吸引人才 (郑国修郑国渠;李斯上书《谏逐客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夏 商 西 周 时 期 的 政 治 经 济
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 基础:井田制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 封 制 义务:服从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 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确立周王“天下共主”, 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等级秩序 西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过程:夏朝出现,西周鼎盛,春秋战国瓦解 瓦解:生产力发展(铁里牛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 含义:与分封制互为表、基于血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 法 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强化王权,实现国和家一体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齐家治国”“家国一体”的源头 礼乐制度(周礼) 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稳定统治秩序
手工业的 产生和发展
民间手 工业兴起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是农户的副业 产品主要用来加纳贡赋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出卖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商业的发展: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根本原因:由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具体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重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即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充当者。 重农 抑商 内容:农业为本业,工商业为末业;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限制工商业发展 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首倡:商鞅变法 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奠定基础 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 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秦 汉 时 期 的 经 济 和 文 化
从无为 到有为 儒 学 的 正 统 地 位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后世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文学:汉赋成为新文体,辞藻华丽。司马相如为代表
北魏的崛起:鲜卑族拓跋珪建魏,史称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分裂局面 宗主督户制: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和徭役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民族矛盾:没有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民 族 融 合 孝 文 帝 改 革 ( 前 期 在 冯 太 后 主 持 ) 措 施 颁布均田令: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设立三长制:健全地方基层政权,取代宗主督户制,保证国家对人民有效控制 租调制:农民脱离豪强地主转向国家,成为编户齐民,有利于国家收入增加 迁都洛阳:经略南方,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姓氏、通婚姻) 仿效汉族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和官制) 促进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与周边国家地区有商业往来 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民族大融合
秦 朝 大 一 统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开 创 中暴 华政 民导 族致 国秦 家朝 统短 一命 的而 新亡 纪 元
汉 朝 的 政 治 制 度
中枢权力机构: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发 展 汉初:郡国并行,实行郡县制,分封诸侯王 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平定“七国之乱”后不断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嫡长子继承王位,诸子分割土地,归郡管辖。王国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