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发生机理及防灾措施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地质灾害的影响对国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而泥石流又是地质灾害中危害较大、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的灾害之一。
据统计,2010年共发生泥石流灾害1988起,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踪,占全年灾害伤亡率近80%,以及数十亿元财产损失;2011年泥石流共发生1380起,造成数百人伤亡、失踪;由此可见,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对泥石流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浅显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一、危害性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拥有巨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强。
依据个人工作经验,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人口密集区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入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大面积建筑物损毁及大量人员伤亡。
其主要原因为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山区及丘陵区,由于区域内大块肥沃平整土地较少,又因先民地质知识匮乏,多数村庄、乡镇建设在冲沟沟口、古河道中以及泥石流冲积善上等受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导致以上人口密集区受灾。
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条件因素限定工程需建设在水系发达并有一定落差的区域,同时这样的区域也是泥石流常发育的地区,所以常会威胁上述工程及工作人员。
泥石流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泥石流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泥石流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危害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防治对策,希望发挥出参考价值,给泥石流灾害的防范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成因;防治对策近些年,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的稳定,需要从源头上精准分析,了解自然灾害成因,以便寻找科学的应对措施【1】。
泥石流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掺杂了大量泥沙和石块而形成了一股泥浆,顺着陡坡奔腾而下,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
尽管泥石流危害范围较广,但是也可深入了解其成因,在因时制宜的原则下运用科学化手段开展整治工作,有效降低损失和危害程度。
一、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泥石流灾害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兼具着崩塌和滑坡的双重作用,危害程度比单一滑坡和崩塌更高,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详细解读:对生活区的危害:泥石流能够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房屋以及其他场所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根据相应的调查研究分析,2010年8月7~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在这场灾害中,遇难人数高达1471人,失踪294人,舟曲5km长、500m宽区域被夷为平地【2】。
对交通设施的危害:泥石流还能直接影响到交通要道,摧毁路基以及桥涵等基础设施,导致交通中断,甚至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损坏其他的构筑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预估。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泥石流还能直接冲毁水电站和过沟建筑物等,淤积水库并直接磨蚀坝面。
若是采取的措施不及时,还会引发其他的灾害,引发严重的后果。
对厂矿企业的危害:厂矿企业也能受到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山和其他设施被摧毁,矿山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被迫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基于上述提及到的泥石流危害,应全面分析具体成因,以便采取针对性应对方案,让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性降至最低,保障国家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泥石流灾害的出现往往需要具备特定条件,从自然因素上展开分析,可以明确地形地貌对其产生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滑坡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滑坡泥石流频发且规模较大,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滑坡泥石流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和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滑坡泥石流是由多种地质和气候因素造成的。
例如,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水文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等,都会对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造成影响。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1.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位于构造活跃带的山地地区,地震、地表下陷、断层活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山地地区的地质构造不稳定,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
2.陡峭的地形:陡峭的地形对于水文系统的形成和稳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地表和地下水的运动,增加了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
3.水文因素的影响:水文因素包括降水量、雪融水、冰川融水等,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降水量大、覆盖面积广、雨点较大、平均强度大、降水时间长等均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常见特征。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于地形的改变会导致地宫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文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滑坡泥石流的防治策略包括预测和监测、地质工程防护、植被恢复、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1.预测和监测:预测和监测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础。
利用遥感技术、GPS、气象预报、水文预报等技术手段,可以了解危险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状况,预测和监控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降低风险。
2.地质工程防护:地质工程防护是指通过堤岸、拦砂坝、挡土墙、防洪墙等措施,阻止和抑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保护下游人民的安全。
对于一些常年暴露在滑坡泥石流风险区的地区,可采用加固治理、隔渠巷道、阶梯式排水等技术手段,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和运动。
3.植被恢复: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区,通过大面积种树造林等措施,增强地表的稳定性,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防护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和运动,减轻灾害影响。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刘晴一、研究的动机近年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1)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其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2)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水深度达到4米左右。
因此,泥石流及滑坡的原因是我们应该去研究,去想办法避免的。
二、研究的目的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剖析这个问题,我们才可以更好地避免泥石流,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安定,减轻更多的情感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研究方法我经过上网查询和阅览旧报查到了关于泥石流的信息,了解到了泥石流的频发地点,特点特征及危害等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后得到一些结论。
四、研究内容(1)泥石流概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在中国,泥石流灾害多发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泥石流也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泥石流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规律,有着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综上所述,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当然,泥石流还有一定的诱发原因,除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都会催化泥石流的发生,此外,其他灾害也会诱发泥石流的发生。
在这些方面,这要人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就可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杨保好摘要:近年来,我国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不得不再次警醒世人,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我们不禁要问: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是什么,人类又将如何减少乃至避免泥石流灾害呢?关键字:机理人为因素自然因素防治1.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分析通过对泥石流灾害的探讨,我们了解到,一直以来,自然因素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主导因素,但从近几年来,我们发现,人为因素对泥石流频繁发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诱发乃至助涨作用。
1.1.泥石流灾害发生机理的自然因素分析泥石流是携带着岩石、粘土和其它碎屑而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
从历年来泥石流发生的区域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区域具有以下特点:一、地质构造比较活跃的山区。
二、降雨比较集中的季风地带。
三、植被覆盖率低且土质疏松。
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和区域分布,我们可以得到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地地质构造不稳定,地貌高低不齐,岩石、碎屑物质等堆砌比较疏松,并且地形落差大。
二、降雨比较集中,特别是持续性地暴雨、特大暴雨,导致水流不畅,积水较多,压力过重,岩石、碎屑物质等顺势而下。
三、山区土地贫瘠,植被覆盖率比较低,渗水性差,不利于雨水就地存储。
这些因素可以说在不同程度诱发、促进乃至直接导致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发生。
1.2.泥石流灾害发生机理的人为因素分析不可否定,自然因素是导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也不能回避,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泥石流灾害频发发生起到诱发作用,从而加重了泥石流对人类的破坏。
就个人看来,人类活动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随意砍伐森林,导致森林等植被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土质变得更加疏松,存水、蓄水能力越来越弱。
二、盲目追着经济利益,过度开山开矿,从而导致地表坍陷,岩石松动,加上盲目开采矿山、矿石遗留下的废弃物任意堆积,没有及时进行良好的处理,为泥石流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摘要】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从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出发,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
针对这些灾害,探讨了相关的防治策略,包括工程防治措施和生态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包括加固边坡、引导水流以及减少地表凹凸等措施。
而生态防治则强调通过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法来减轻灾害风险。
最后强调了防治策略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策略、成因分析、工程防治、生态防治、重要性、展望、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滑坡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等原因,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中,需要分析目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了解灾害的危害性和影响范围,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历史上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案例,分析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防治策略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空间。
通过深入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现状和研究现状,可以为接下来的成因分析和防治策略探讨提供基础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滑坡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深入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促进地质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对滑坡泥石流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水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建立健全的灾害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国家和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学号11160080编写姓名傅澔乐专业班级土木1112班所属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提交日期5月6日泥石流成因与防治措施姓名傅澔乐学号11160080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1112班摘要: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冰雪融冰等水源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山地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息息相关,是环境退化、生态失衡、地表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环境恶化的产物.人口的增长及在山区进行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揭示出其成灾特点,并针对其成灾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Title】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Debris flow is a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oduced in the mountains, it is heavy rain,snow and ice melting ice water excite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pecial flood sediment ston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imbalance, surface structural damage, soil erosion,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duct。
泥石流形成与防治论
泥石流的形成与防治论文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
泥石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泥石流的形成、危害以及如何来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首先我们来看下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经国土资源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两级专家在舟曲现场调查评估和会商分析,舟曲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舟曲原本就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区,该地区山高沟深,沟床比较大,岩体风化严重,这种特殊的地质地貌非常容易松散破碎,极易形成地质灾害。
其次,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舟曲属重灾区。
强烈的地震导致该地区山体松动、岩石破碎。
地质专家说,岩体稳定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而现在地震刚刚过去两年,岩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8月7日,舟曲县突降暴雨,降雨量达96.77毫米,1小时降雨量达77.3毫米,而今年上半年,舟曲发生较长时间的持续干旱,使该地区的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之间、山体之间的缝隙,使原本已经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更加松散。
7日所降的暴雨直接触发了这起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郭玉虎说,8月7日舟曲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两条沟汇水面积达40平方公里,强降雨对原本松散易垮的山体、岩体形成浸泡和巨大冲击,是8月8日泥石流灾害的直接诱因。
由此看来,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可能发生进而危害到我们的生命。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泥石流地质灾害论文2篇
泥石流地质灾害论文2篇第一篇1地质灾害现状综观王千庄峪整个区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当属潜在泥石流的各种存有物。
按照泥石流体生成的主要物质组成划分,本区域范围泥石流属于水石(渣)型。
如果按照泥石流活动产出的环境分类,该区域范围属沟谷型泥石流。
再按照泥石流的成因实行分类,主要以自然和人为因素为主,且以前者为主导。
1.1地形地貌条件本研究区域地势总体险峻,东西地形高差较大;所有沟谷均呈“V”型,可谓沟壑纵横,沟与沟连环相扣。
因为沟谷相间,高差较大,因而单沟流程普遍较短。
研究区属低山区,海拔在1098m~1888m之间。
区内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峰位于研究区东南部,海拔1888m,最低点位于丰台镇东辛庄,海拔1098m,相对高差约790m。
从本区域整体水系情况来看,水系大多呈树枝状,并以北方季风性气候为特征,春冬少雨,夏秋多雨,均属季节性沟河。
区域主要沟谷全长1.5km,流域面积约为1.69km2。
本区域总体地貌特征表现为:坡度比大,坡面陡峻;沟谷相连,但沟谷深而狭窄,沟床坡比降为12.5%。
典型的北方黄土地貌为泥石流的活动提供了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
再从流域地貌特征上实行分析,上游地区地势开阔,汇水面积比较集中,构成了泥石流的主要形成区;中部地段坡大沟多,但沟谷普遍深而狭窄,形成了泥石的快速流径流区;下游地段地势总体宽阔平坦,既是泥石流的主要堆积区,也是最终导致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
根据以往调查统计,发生在不同地区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尤其是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几乎相似坡度绝大多数都在40°以上的阴坡陡峭地段,其他地形地段则很少发生发育泥石流。
由此能够说明,地形条件,准确讲应该是地貌特征,这是形成坡面泥石流的重要主控因素。
再从雨水汇集地貌形态来看,树枝状水系发育的沟域,极其有利于洪水迅速汇集,并迅速搬动和运移松散固体物质,进而引发和形成泥石流。
1.2泥石流主要物源与特征考察本研究区域泥石流的主要物源,绝绝大多数为天然固体物源,固体物源构成主要包括:区域内裸露的石炭系碎屑岩地层,山坡上覆盖的零星黄土,以及堆积在坡下厚度不等的残积物。
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泥石流是一种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泥石流灾后成因机理分析及治理措施
泥石流灾后成因机理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重大地质灾害之一,对其成因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的永恒主题。
通过对已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分析其形成条件及启动特征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避免泥石流二次灾害,希望对同类山区泥石流的灾后处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机理;治理措施1 概述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泥沙的松软山体饱和稀释而形成的洪流,具有突然性、冲击速度快、毁坏性强等特性[1]。
随着山区的不断开发,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使山区泥石流活动愈加强烈,常给交通设施甚至是山区居民和企业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
基于泥石流灾害的破坏性及威胁性,针对山区泥石流发生后,对其形成条件、启动特征、危害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通过资料表明,泥石流形成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丰沛的水源条件;(2)陡峻的地形条件;(3)丰富的固体物源[2]。
发生泥石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流域短时间内出现强降雨、冰雪消融等,产生大量的地表径流,地形陡峭,水流容易聚集。
流域内植被率较低、局部的毁林开荒和下游扇形农耕区、整体滞水作用不强,这三者是激发降雨形成径流和引发泥石流的重要因素。
山区沟谷泥石流流域形态通常从上到下呈扇形分布,其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度相差大,坡降较大。
山区泥石流通常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性,山区泥石流的形成区范围广泛、具有疏松的固体颗粒,流通区较为狭长窄小,堆积区较为宽缓。
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通常为松散的固体物质堆积,与当地的地质环境相关,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产生、组成等。
泥石流发育的地区,常为岩层复杂、不良地质条件发育、岩石风化破碎、地震多发的地带。
这样的地带疏松的固体颗粒丰富、地形陡峭、坡降较大,具备泥石流产生所需的动力条件。
3 泥石流的启动特征3.1 物源启动方式由于每个堆积体的形态结构及与沟道的关系有差别,所以泥石流启动的方式千差万别。
弃渣堆积型物源主要以滑塌、揭底和冲蚀等方式参与泥石流活动;崩滑类物源主要通过滑塌、冲蚀、揭底、滑塌、侵蚀、冲刷等方式参与泥石流活动;沟道堆积型主要通过侵蚀、揭底参与泥石流活动。
地震后的泥石流防范掌握防灾技巧保护社会稳定
地震后的泥石流防范掌握防灾技巧保护社会稳定地震后的泥石流防范:掌握防灾技巧,保护社会稳定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而地震后的泥石流更是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本文将介绍地震后的泥石流防范措施,帮助读者掌握防灾技巧,保护社会稳定。
一、了解泥石流的特点与形成条件泥石流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泥土与石块混合物在山坡上迅速流动而形成的。
通常,泥石流具有以下特点:速度快、体积大、破坏力强。
为了有效地防范泥石流,我们需要了解其形成条件:高山地区、陡峭的山坡、多雨地区。
只有了解了泥石流的特点与形成条件,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防灾计划。
二、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地震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是有效预防泥石流的关键。
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地震监测、数据传输、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来提前预警地震,给人们留出逃生的时间窗口。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宣传,让公众充分认识到地震的危险性,提高防灾意识。
三、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有效防范泥石流的破坏,我们需要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我们需要修建稳固的防洪堤坝,以防止泥石流的冲击。
此外,还需修建合理的水利工程,通过引导山洪,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另外,修建防护墙和挡土墙,可以有效减缓泥石流的速度,保护下游人口和财产安全。
四、加强社会组织力量的建设地震后的泥石流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力量的建设。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抗灾救灾工作的投入,完善灾害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灾害的能力。
此外,还需加大对泥石流防范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救灾的效率。
五、加强防灾教育与意识培养防灾教育与意识培养是有效预防地震泥石流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地震泥石流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公众全面了解泥石流的威力和防范措施。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
此外,还需加强学校的防灾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具备防灾观念和应急能力。
泥石流防治毕业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崇州校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关于道路建设与泥石流的研究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岩土工程学生姓名:班级:岩土高职0901指导教师:2014年5月5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撰写的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学及其他技术人员对本文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生本人(签名):2014 年 5 月 5 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对学院岩土工程专业同学所完成的题目为:关于道路建设与泥石流的研究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论文结构、论据论点、工作量、工作态度、论文质量及存在不足的综合评语:是否同意设计(论文)提交答辩:同意□;不同意□指导教师: _ (签名)年月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教师评审意见书对应用技术学院学院高职(本科、专科、专科起点本科、高职、大专)专业岩土工程所完成的题目为:关于道路建设与泥石流的研究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论文结构、论点论据、工作量、论文质量及存在不足的综合评审意见:评审教师评审成绩:是否同意设计(论文)提交答辩:同意□;修改后答辩□;不同意□评审教师:(签名)年月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学生柏涛(专业岩土工程)题目为:关于道路建设与泥石流的研究的毕业设计(论文)向专业答辩委员会提供以下材料:1.毕业设计(论文)共 12 页;文中插图 4 张;附图幅。
2.指导老师对本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一份。
专业答辩委员会意见(论文、报告、回答问题等情况):专业答辩委员会决议: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专业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关于道路建设与泥石流的研究作者姓名:专业班级:摘要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
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摘要:地质灾害种类各式各样,其中影响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就是泥石流。
泥石流这种地质灾害的成因较多,如和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物源条件、地层岩性等有一定关系,且自然因素和人工活动等都是诱因。
它主要指的是一种混合泥土、岩石碎片和水的高速流动,通常发生在山坡、山谷或河道等地区。
泥石流的高速流动和巨大的力量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泥石流爆发时,它可以迅速淹没和摧毁居民区、农田和森林。
泥石流经常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农田和道路等的破坏,这会导致庞大的经济损失。
泥石流不仅摧毁人类居住区域,还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它会导致水源污染、土壤侵蚀和生态系统破坏,也会封锁道路和桥梁,使人们难以通行,造成交通中断,影响物流和紧急救援工作。
对此,有必要探讨其成因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治理;措施方法引言泥石流以高速流动而闻名,可迅速滚滚而下。
它由泥土、碎石、水和其他材料混合而成。
泥石流通常在陡峭的山坡、峡谷或河道上发生,主要由降雨、雪融或地震等因素引发,且泥石流通常难以预测,尤其是在大雨、暴雨或地震后。
有效治理,可以降低泥石流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防止泥石流发生或减轻其影响,从而减少财产损失,通过治理可以减少泥石流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水源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还可以降低交通中断和贸易受到的影响,有助于加速灾后恢复。
1 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1.1 地形地貌泥石流会在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陡峭的山坡、沟谷和峡谷是泥石流的多发地带,这些地区的地形使得泥石流更容易发生,因为陡峭的坡度可以加速水和泥土的流动,而狭窄的峡谷则会增加泥石流过流的难度。
1.2 地层岩性松散的地层,如泥土、碎石、砂砾和破碎的岩层,容易被雨水或融雪冲刷,最终就会形成泥石流[1]。
这些松散的地层通常存在于山区和河谷地带,当这些松散的岩层饱和水分后,它们失去了支撑力,变得容易流动。
此时,受到诱发因素的影响,泥石流地质灾害就极易出现。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摘要:某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数量多、分布广,活动频繁,严重影响公路正常运行。
在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某公路段泥石流的发育和危害特征,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危害方式1研究区概况1.1地形地貌研究区域总体地势自北西向南东倾伏。
地貌类型复杂,分布有高山、高山山原、高原以及谷地平坝和阶地等。
区域内最高海拔6085m,最低海拔2882m,整体地势较高。
区内高程大于3500m的面积超过92%;其中,约42%的区域分布在海拔4000~4500m,约22%的区域分布在海拔4500~5000m。
区内约65%的区域地面坡度小于25°;约35%的区域分布在25°~45°,十分有利于泥石流松散物的形成和积累;地面坡度大于45°的区域不足1%,不利于泥石流物源的积累和储存,往往是泥石流形成的清水区。
1.2气象条件由于地势起伏大,加之受季风环流的影响,研究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地区气候为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干燥寒冷,无霜期短,日照强,年均气温2.4℃~10.4℃。
气温低,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6.7℃~8.2℃。
研究区降雨量在时段和地域上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上,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超过年总降雨量的80%。
2研究区泥石流发育特征2.1泥石流类型和性质调查发现,某公路沿线共发育沟谷型泥石流沟339条。
根据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研究区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共有324条,冰雪融水混合型泥石流沟15条。
在冰雪融水和降雨的作用下,冰碛物被冲刷带走,参与形成泥石流。
根据泥石流活动频率,研究区以中-低频泥石流为主,其中,低频泥石流沟有164条,中频泥石流沟90条,高频泥石流沟85条。
位于中强地震带。
频繁的地震活动加快了泥石流物源的形成和积累。
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研究区以稀性和过渡性泥石流为主,其中,稀性泥石流沟有166条,过渡性泥石流沟139条,黏性泥石流沟只有34条。
泥石流与地震科学减轻灾害损失
泥石流与地震科学减轻灾害损失2019年9月29日,在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泥石流和地震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泥石流与地震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科学手段减轻灾害损失成为了可能。
本文将探讨泥石流与地震科学减轻灾害损失的方法与策略。
一、泥石流科学的研究与预测泥石流是由于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植被稀疏,多雨等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
在传统的泥石流灾害防范中,通常采取物理工程的手段,如修建围堤、安装拦石网等。
然而,这些手段在面对规模庞大的泥石流灾害时效果有限。
而通过泥石流科学的研究与预测,可以提前预知泥石流的发生,为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目前,泥石流科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泥石流起源环境的调查与分析、泥石流运动机理的研究以及泥石流预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
通过对泥石流起源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泥石流的预测提供基础。
同时,通过对泥石流运动机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泥石流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减轻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建立泥石流预测模型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现代科学的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提高泥石流的预测准确性,为相关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地震科学减轻灾害损失的方法与策略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地震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1. 地震预测与预警地震预测的核心是通过对地震发生机理的研究,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和历史数据等信息,预测未来地震的可能性和发生时间。
通过准确预测地震,我们可以提前采取应急措施,警示人们做好防范和逃生准备。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2. 抗震建筑与结构设计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抗震建筑与结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以科技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结果为载体,探讨分析了吉首市太平乡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的内外部原因,在这基础上根据理论知识结合本乡乡情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
希望能够凭借所学知识为家乡的有序建设和长久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字:科技实践活动、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一、研究背景太平乡系吉首市辖乡。
位于市境东17公里,面积58.4平方公里,辖太平、夯古、马头、司马、深坳、干田、英勇、青枫、金山、新华、农科11个村委会,人口0.7万,系苗族聚居乡[1]。
乡政府驻五台溪口,目前仅有一条公路通市区。
2014年7月12日至17日,吉首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全市总降水量达485.3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47.8毫米)偏多437.5毫米,偏多9倍。
此次暴雨灾害,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度大,受灾面积之广、受灾程度之深,由表1可以看出太平乡在此次特大暴雨中也未能幸免,遭遇公路滑坡甚至出现部分村寨发生泥石流等衍生灾害,给乡民的出行和人生财产都造成了不少损失。
其实,太平乡发生泥石流、滑坡灾害并非头一次。
因为地貌多为红岩低山,山峰丛丛,岭峪交错。
光是滑坡点全乡就有6处,且大多分布在村民聚集的地方,一旦暴雨来袭,引发的泥石流通常都会将公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冲毁,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作为太平乡的一份子、家乡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利用科技实践活动的机会,借助所学的理论知识更为主动地调查研究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探究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增强保护家乡的意识,为家乡的生产建设和有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图1 2013年泥石流图2 2014年滑坡表1 吉首市农村公路受灾情况统计表[2] 二、认识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图42014年太平村泥石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与防治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与防治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其中,泥石流灾害以其猛烈的冲击力和巨大的破坏力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并且其防治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入手,探讨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方法。
泥石流是指由大量的水、泥土、石头和其他碎屑物质混合而成的流体,沿着山坡或山谷迅速下滑的自然现象。
它通常在陡峭的地形上出现,山坡上的土壤被大雨或融化的雪水浸泡,导致土壤结构松散,失去了自身的稳定性。
同时,降雨也能增加山坡上的水分含量,降低土壤的黏性,从而使土壤更容易形成泥石流。
此外,地震也是引发泥石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动力堆积、流动和沉积。
在动力堆积阶段,大量的土石体沿着山坡失去稳定性,形成松散的土质堆积物。
当土壤松散堆积物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如重力、地震或降雨冲刷时,泥石流就开始流动。
在流动阶段,泥石流迅速流动,形成流速快、冲击力强的急流。
最后,在沉积阶段,泥石流减缓并逐渐沉积,使得泥石流流域内的土石体逐渐堆积。
针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泥石流形势的监测与预测。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潜在泥石流灾害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泥石流形成因素的研究。
深入了解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加强对泥石流的预警与紧急应对机制也是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警报,引导人们采取适当的逃生和避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泥石流防治工作中,还可以采取采集和清理泥石流堆积物的措施。
通过合理利用泥石流沉积的黑土和砂石等资源,可以为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此外,进行泥石流的土地整治和治理工作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通过建设固定护坡、挡土墙等工程,加强地质灾害点附近土壤的固结和稳定,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泥石流发生机理及防灾措施
【摘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机理、监测预报以及救援等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泥石流;发生机理;危险性;检测预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1 发生机理
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突然爆发的一种流体,历时短,破坏力大,成因复杂,泥石流坍塌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集水范围、山坡坡度和坡向、植被、岩石种类和风化程度、山坡土层厚度
等诸多因子密切相关,而且各因子之间也相互影响和制约。
本文对泥石流坍塌量与降雨量、集水区面积、山坡坡度、岩石种类和土层厚度等主要因子作初步分析。
1.1 泥石流与降雨量
泥石流坍塌与降雨量的大小有关,经计算分析,泥石流崩塌量与降雨量成对数关系,其公式为:
y=24769ln(x)-99408(1)
1.2 泥石流与集水面积
泥石流坍塌量与集水面积的关系,泥石流坍塌量与集水面积成对数关系,其公式为:
y=5016.3ln(x)+16253(2)
1.3 泥石流与山坡坡度
泥石流坍塌量与山坡坡度成指数关系,其公式为:
y=0.0005x4.8018
1.4 泥石流与山坡土层厚度
土石山区泥石流坍塌量与发生泥石流坡面的土层厚度有关。
山体为片麻岩、砂砾岩,覆盖厚度0.3~0.7m时,泥石流坍塌体主要是白云岩和石灰岩;当覆盖厚度1~2m时,坍塌体主要是白云岩、砂砾岩和片麻岩;当覆盖厚度大于2m时,主要是页岩容易发生泥石流。
在降雨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坡面土层厚度的变化,泥石流坍塌量在不断的加大。
1.5 泥石流与岩石种类
岩性不同,在同样的暴雨激发下形成的泥石流坍塌量差异甚大。
2 危险性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2.1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2.2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
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
建国以来,
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2.3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2.4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4]
3 检测预报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
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
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
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
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
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4 防灾减灾
4.1 跨越工程
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
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4.2 穿过工程
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
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4.3 防护工程
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
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4 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4.5 栏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参考文献
[1]李金海.北京山洪泥石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7
[2]陈洪凯,唐红梅,陈野鹰.公路泥石流力学.科学出版社:2007,7
[3]王礼先,王志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预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
[4]陈洪凯.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5]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滑坡与泥石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9
[6]《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7]匡乐红.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报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11
[8]苏延敏。
数值模拟在泥石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
[9]费祥俊,熊刚.泥石流输砂能耗及运动速度与阻力的计算方法[j].泥沙研究,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