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连续基础
结构动力学第四章连续体1
![结构动力学第四章连续体1](https://img.taocdn.com/s3/m/7b19bc1df18583d04964593f.png)
2 x 2
2 y 2 y EI ( x) 2 m( x ) 2 q ( x, t ) x t
4.3.2 等截面均匀细长梁的自由振动
4 y 2 y EI 4 A 2 0 x t
M t GJ p x G ——剪切弹性模量, J p ——截面的极惯性矩 由达朗贝尔原理
M t 2 Mt dx M t J p 2 dx 0 x t
2 2 GJ p 2 J p 2 x t
2 2 G 2 2 a 2 2 2 t x x
, , ,,
4 y d 4Y T (t ) 4 4 x dx
a 2 d 4Y d 2T 2 Ydx 4 Tdt 2 2 d 4Y Y 2 4 k 4Y 0 a dx
自由振动的解为:
T (t ) Ci sin(t )
Y ( x) A sin(kx) B cos(kx) Csh(kx) Dch(kx)
' n
4.1.3 两端自由
u x, t x
U x A sin
'
x 0 x l
dU 0 ,也就是, dx
'
x0 x l
0
a
x B cos
a
x
U ' x A'
'
a
cos
'
a
x B'
a
sin
a
x
U 0 0 A
U l B
y( x, t ) 0, x 0, l
连续基础
![连续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a77f5f77c1cfad6195fa7a5.png)
(4)邻近荷载的影响
基底反力呈现双拱形分布
5.地基非均质性的影响
软 硬 硬
软
(a)
(b)
图 3-5 地 基 压 缩 性 不 均 匀 的 影 响
软 硬 硬
软
软
硬
软 硬
图 3-6 不 均 匀 地 基 上 条 形 基 础 柱 荷 载 分 布 的 影 响
3.2.2 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整个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挠曲的抵抗能力,称为 上部结构刚度,或称为整体刚度。根据整体刚度的大小, 可将上部结构分为柔性结构、敏感性结构和刚性结构三类。 以屋架-柱-基础为承重体系的木结构和排架结构是典型的 柔性结构。由于屋架铰接于柱顶,这类结构对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有很大的顺从性,故基础间的沉降差不会在主体结 构中引起多少附加应力。但是,高压缩性地基上的排架结 构会因柱基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围护结构的开裂,以及其他 结构上和使用功能上的问题(详见2.4.3节)。因此,对这 类结构的地基变形虽然限制较宽,但仍然不允许基础出现 过量的沉降或沉降差。
(a)基 底 网 格 ; ( b) 地 基 计 算 分 层
zi
j
z i-1
这种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基土
i
• 3.3.4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条件和常用方法 • 分析中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 ①静力平衡条件 F 0 M 0 • ②变形协调条件。
3.4 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
3.4.1 无限长梁的解答
w e
x
C cos x sin x
静力平衡条件:再在O点处紧靠F0 的左、右侧把梁切开,则作用于O 点左右两侧截面上的剪力均等于F0 之半,且指向上方。根据符号规定, 在右侧截面有V=-F0 /2,由此得 C=F0λ/2kb 。 +V F0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0b742c1303d8ce2f0166230b.png)
《基础工程》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地基基础的概念,分类:1.基础通常指:建筑物最下端与地基直接接触并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结构部件。
(承上启下)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方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岩土体。
3.地基分类:天然地基:不需处理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需要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建基础的土层。
4.基础分类:浅基础:一般基础埋深<5m,或基础埋深>5m但小于基础宽度.深基础:基础埋深>5m.应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特殊的施工法。
地基基础设计时荷载取值的规定: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4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地基基础设计时荷载取值的规定地基变形的类型及应用按基变形特征分:沉降量:基础中心的沉降量沉降差:相邻两个单独基础沉降量的差倾斜:单独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砖石承重结构沿纵墙6-10米内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原理基础的类型:按材料分类: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及三合土基础,砼及毛石砼基础,钢筋砼基础按构造分类: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按受力性能分类:单独基础(柱下单独基础,墙下单独基础),联合基础(十字交叉,筏板,箱形),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形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深度。
大一高数连续知识点归纳
![大一高数连续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65ca0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8.png)
大一高数连续知识点归纳高等数学作为大一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连续函数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数学分析的基础。
本文将对大一高数连续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连续函数的相关内容。
1. 连续函数的定义连续函数是指在某个区间上具有无穷多个函数值的函数。
具体来说,如果函数f在某个点a处的左极限等于右极限,并且与f(a)的值相等,那么我们称f在点a处连续。
2. 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如果函数f和g在某个点a处连续,那么它们的和、差、积、商(当分母不为零时)也在该点处连续。
- 连续函数的复合:若函数f在某个点a处连续,而函数g在点f(a)处连续,则复合函数g(f)在点a处连续。
- 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性质:如果函数f在闭区间[a, b]上连续,那么它在该区间上有界且可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3. 连续函数的中值定理中值定理是连续函数理论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描述了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一定存在一个点,使得该点的导数等于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4. 连续函数的一致连续性一致连续性是连续函数的一种更加严格的性质。
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一致连续,意味着无论取多小的正数ε,只要自变量的取值在该区间上,函数值之间的差距都不会超过ε。
5. 连续函数的导数在高等数学中,导数是研究函数变化率的重要工具。
对于连续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来得到其在每个点的变化率。
导数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函数的极值和拐点。
6. 连续函数与极限的关系连续函数和极限是高等数学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通过研究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值,我们可以得到该点的函数值,从而判断函数在该点是否连续。
总结:通过以上对大一高数连续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连续函数的定义、基本性质、中值定理、一致连续性、导数和与极限的关系。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基础工程课件-第3章连续基础
![基础工程课件-第3章连续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89c5b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8.png)
连续基础是建筑工程中起承重作用的基础形式,通过延伸和连接支撑结构, 使得荷载能均匀传导到地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连续基础的定义
1 连续基础
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形式,通过连续传递和分散荷载至地基,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连续基础的分类
1 按跨度分
单跨连续基础和多跨连续基础。
3 地基处理材料
选择适合地基特点的处理材料。
2 钢筋
选择强度高、抗腐蚀性好的钢筋。
2 按受力形式分
正受力连续基础和偏受力连续基础。
连续基础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分散荷载 • 减小地基变形 • 简化施工
缺点
• 占用地面空间 • 工期长 • 施工难度大
单跨连续基础的设计原则
1 确定荷载
通过结构设计确定荷载特点及作用范围。
2 选择基础形式
根据荷载大小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3 进行计算
2 减小沉降
通过延伸支撑结构,减小地基沉降。
3 增加稳定性
通过连续传递荷载,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连续基础的施工要求
1 地基处理
对地基进行打桩、注浆等处理,增加地基承载力。
2 基础浇筑
3 保护基础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基础,防止损坏。
连续基础的材料选择
1 基础混凝土
选择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混凝土材料。
进行基础承载力计算,确保基础安全可靠。
多跨连续基础的设计原则1 来自定连续桩的位置通过地质勘察确定连续桩的施工位置。
2 进行连续桩的计算
根据连续桩的设计要求进行承载力计算。
3 考虑系梁设计
根据系梁在连续桩之间的跨度进行设计。
《连续基础》课件
![《连续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f611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4.png)
动态连续基础
振动基础,地震基础。
连续基础的设计原则
1 承载力
确保连续基础足够承载建筑物的荷载。
2 稳定性
提供充足的稳定性,抵御土壤的下沉和侧向力。
3 液化
考虑土壤液化的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震后液化的影响。
连续基础的设计步骤
1
连续基础类型选择
2
根据土壤特性和建筑要求选择适合的
连续基础类型。
3
连续基础强度计算
《连续基础》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连续基础的定义、种类、设计原则、设计步骤、案例分析以及 应用前景,深入探讨如何有效设计连续基础。
什么是连续基础?
连续基础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稳定的土壤支撑,分散结构的重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与稳定。
连续基础的种类
静态连续基础
水平基础,带状基础,圆形基础。
随着城市发展和建筑需求增加,连续基础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4
根据土壤承载力和连续基础尺寸,计
算连续基础的强度。
5
土壤勘察
详细了解土壤特性,确定设计参数。
连续基础尺寸设计
根据荷载计算和安全要求,设计连续 基础的尺寸。
连续基础施工
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连 续基础的质量。
连续基础案例分析
城市公用建筑连续基础设计
根据城市建筑特点和荷载需求,设计安全可靠的 连续基础。
大型工业建筑连续基础设计
考虑特殊荷载和土壤条件,设计适应工业建筑需 求的连续基础。
总结
1 连续基础的重要性
2 连续基础的设计原则
连续基础是建筑结构的基础,关系到建筑 物的安全稳定。
承载力、稳定性、液化等方面的考虑是设 计连续基础的重要原则。
计算机仿真技术基础第4章连续系统模型的离散化处理方法
![计算机仿真技术基础第4章连续系统模型的离散化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bcb9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6.png)
1 S2
Z 1 TZ
Z • Z 12
T Y(Z) Z 1 U(Z)
Z反变换得差分方程:
y(n 1) y(n) Tu(n)
2)选用一阶保持器
Gh ( S )
T 1 TS 1
e TS S
2
离散化传递函数 G(Z ) Gh(S )G(S )
T
1
TS
1
e TS S
2
1
S
Y CX DU
t
状态方程的解 X (t) (t)X (0) (t )Bu( )d
采用零阶保持器对状态空间表达0式进行离散化处
理
u(t )
u(k )
零阶 保持器
u~(k )
x Ax Bu
x
~x
对e A于T X连(K续T解)
eX A( t()K1)T( tX) X(0(0))
t
根据Z变换理论,S域到Z域的最基本的
映射关系是:
Z
eTs
或
s 1 ln Z T
其中T是采样周期
若直接将这个映射关系代入G(S)得到G(Z)将 会很复杂,不便于计算,实际应用中是利用Z变 换理论的基本映射关系进行简化处理,得到近似 的离散模型。
4.1.1 简单替换法
由幂级数展开式:
eTx 1 Tx (Tx)2 (Tx)n
y(n 1) y(n) T [u(n 1) u(n)] 2
4.2 离散相似法
4.2.1 离散相似法的概念
离散相似法将连续系统模型处理成与之等效 的离散模型的一种方法。设计一个离散系统模型, 使其中的信息流与给定的连续系统中的信息流相 似。或者是根据给定的连续系统数学模型,通过 具体的离散化方法,构造一个离散化模型,使之 与连续系统等效。
《连续基础~》课件
![《连续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8772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c.png)
在机器学习中,连续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工具,用于构建各种算法和模型。例如,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是两种常见 的连续模型,它们使用连续的数学函数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此外,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也使用连续的数学 函数来构建复杂的模型。
案例三:数据科学中的连续基础
总结词
数据科学中的连续基础是指利用连续的 数据表示和计算方法来进行数据分析和 挖掘。
连续基础的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的阐述
连续基础的物理意义在于描述物质和能量的连续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过程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
物理意义的重要性
理解连续基础的物理意义有助于深入认识物质和能量的本 质属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物理意义的应用实例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中,有许多实例可以体现 连续基础的物理意义,如流体力学、热传导、电磁波传播 等。
详细描述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连续基础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通过将文本转换为连续的数值表示,使得机器可 以更容易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数据。例如,词向量表示方法(Word2Vec)可以将每个词表示为一 个实数向量,这些向量在语义空间中具有相似的含义。
案例二:机器学习中的连续基础
总结词
机器学习中的连续基础是指利用连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进行机器学习任务。
数据质量
由于连续基础数据的来源 广泛,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加强数据清洗和校 验工作。
技术更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连 续基础需要不断更新和升 级软硬件设备,以满足数 据处理和传输的需求。
连续基础的研究前景
算法优化
针对连续基础数据处理和传输的 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数据处理
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可视化
研究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数据可 视化方法,以便更好地展示连续基 础数据。
实数的连续性.ppt
![实数的连续性.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30c60369dc5022abea0078.png)
2). 在具有性质 P 的区间中确定一个长度不超过该区间 长度 1的也具有性质 P 的子区间(通常采用二等分法),
2 然后继续使用上述步骤,可得具有性质 P的区间套. 实 现将具有性质 P 的这个数“套”出来.
二、确界定理
将闭区间 a1,b1 二等分,所得两个闭区间为a1,a12b1与a1
2
b1
,b1
,其中必有一个具有性
质 P,将其记为 a2,b2 .
同样方法,将闭区间 a2,b2 二等分,必有 一个闭区间具有性质 P,将其记为 a3,b3 .二等
用分法无限进行下去,可得区间套 an,bn ,
线段),后者被包含在前者之中,并且这些闭线段的 长构成的数列以0为极限.则这一闭线段存在唯一 一个公共点.
注: 一般来说,将闭区间列换成开区间列,区间套 定理不一定成立.
a1 a2
a3
an l bn
b3 b2
b1 x
证: 由条件 1),数列 an 单调增加有上界 b1, 数列 bn 单调减少有下界 a1,即
定理 2. 确界定理 设 E R,若 E 有上
(下)界则数集 E 必存在唯一的上(下)确界.
证 因为 E R,所以 b1 E,又 E 有
下界,设 a1 是 E 的下界,则 a1 b1,不妨设 a1 b1 .这时闭区间 a1,b1 具有如下性质(称为具有性 质P):
1. 闭区间 a1,b1 左侧没有数集 E 的点; 2. 闭区间 a1,b1 中至少有数集 E 的一个点;
2)
0 ,n0
1,有
n0 n0 1
1 2
1 2
.
即
《连续基础》PPT课件
![《连续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d3917355270722182ef73e.png)
ppt课件
25 3 连续基础
邻近荷载的影响
邻近荷载会对基础产生附加应力,进而使 受影响一侧的基础沉降增加,引起局部反 力卸载(即邻近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使基 底局部接触应力减小);
邻近荷载引起的局部反力卸载使基底反力 重新分布,受影响一侧边缘处的基底反力 向基础中部转移,改变基底反力的分布。
较大的邻近荷载会使基底反力分布呈现 “中间大、边缘小”的形态。
16 3 连续基础
刚性基础
中心荷载下基底反力边缘大、中 间小;
由于边缘处首先剪切破坏,基底 反力呈马鞍形;
具有刚度的基础,在迫使基底沉 降均匀的同时,也使基底压力发 生由中部向边缘转移。
架越作用:刚性基础跨越基底中 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的 传至基础边缘;
砂土地基上基底反力接近抛物线 形,粘性土地基呈马鞍形。
ppt课件
14 3 连续基础
3.2.1 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
1. 基底反力的分布规律 通常假设呈线性分布 实际上非常复杂,与基础刚度及上部结构
有关。
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
基础抗弯刚度较小,基础随地基变 形而任意弯曲。
基础抗弯刚度较大,基础底面不随 地基变形而变化,保持平面。
ppt课件
15 3 连续基础
ppt课件
36 3 连续基础
ppt课件
37 3 连续基础
➢ 如将图(a)按柱分离配置的扩展基础改为图(b)所示的 三柱共用的条形基础,则可借助条形基础的抗弯刚度来加 强框架结构调整各柱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并使框架的变形 和次应力都得到改善。
➢ 这样,条形基础的挠曲、基底反力以及弯矩分布图就不但 与地基的变形特性有关,也要同时受到框架刚度的制约。
ppt课件
18 3 连续基础
04连续
![04连续](https://img.taocdn.com/s3/m/abd83a1552d380eb62946dbc.png)
Trr 1 Tr Tzr Trr T br 0 r r z r
(2.3.18)
Tr 1 T Tz Tr Tr b 0 r r z r Trz 1 Tz Tzz Trz bz 0 r r z r
的平截面。相应地,过P点沿活动标架作三个坐标平面。于是它们在物体内截得一 个微小四面体,如图2.4所示。在这个微小四面体的每一个面上,都受有物体的其 余部分给它的作用力,不妨设在 ABC 上受到的作用力为 tA ,在PBC ,PCA 与PAB上 的作用力分别为 t1A1 、 t2 A2 与 t3A3 ,其中 A 与 Ai 分别为各微小平 面的面积,作用于微小四面体ABCP上单位质量的体力为b。 现在假设对物体的任何部分,特别是对微小四面体ABCP而言,动量的变化率与 作用的合力成正比。虽然这是个很自然且牛顿第二定律更强的新假设 (因为牛顿第 二定律只适用于整个物体),然而,它却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因为不可能做内部 表面接触力的直接测定,这种力的存在与大小只能由其它量的观测推知。 对于微小四面体ABCP,柯西定律给出
tA t1A1 t2 A2 t3A3 bV tA ti Ai bV 1 tA t i A cos i bhA 3
ma Va 1 hAa (2.1.04) 3 其中 为物体的密度, h 为P点到ABC面的距离,并且考虑到微小四面体的体积. 1 V hA (2.1.05) 3
tX, t , n n TX, t
(2.1.13)
(2.1.07)
上式就是柯西假设的具体形式,常称之为柯西基本定理。
ti Ti1e1 Ti 2e2 Ti 3e3 Tij e j
则式(2.1.07)可写成
大学数学连续知识点总结
![大学数学连续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d05a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2.png)
大学数学连续知识点总结连续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分析、微积分、实变函数等数学分支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大学数学课程中,连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掌握好连续函数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连续函数的定义、性质、重要定理以及相关的例子等方面对连续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
1. 连续函数的定义在数学中,连续函数是指在某个区间上的函数,在该区间内任意一点的函数值都可以通过该点的邻域内的点的函数值来无限接近于该点的函数值。
具体来说,设函数f(x)在点x0处的邻域内有定义,对于任意ε>0,都存在δ>0,使得当|x-x0|<δ时,有|f(x)-f(x0)|<ε成立,那么就称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连续函数的定义跟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实际中,我们通常使用极限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函数在某一点是否连续。
2. 连续函数的性质连续函数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在分析和微积分中都有大量的应用。
在此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连续函数的性质:(1)两个连续函数的和、差、积以及商(分母不为0)也是连续函数。
(2)两个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也是连续函数。
(3)具有有限段分段连续的函数是连续的。
(4)连续函数在有界闭区间上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5)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一定能够取到区间端点的值。
这些性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分析和微积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连续函数的重要定理在连续函数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定理对于理解和应用连续函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列举其中的几个重要定理:(1)介值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那么对于介于f(a)和f(b)之间的任意值y0,都存在区间[a, b]上的某一点x0,使得f(x0)=y0。
(2)零点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且f(a)和f(b)异号,那么在开区间(a, b)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f(ξ)=0。
连续基础31概述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箱
![连续基础31概述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箱](https://img.taocdn.com/s3/m/b14a4e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0.png)
连续基础31概述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箱什么是连续基础?连续基础是房屋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也是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基础类型。
它是指多个相邻基础之间连成一体,在同一块混凝土板上进行浇筑而成的基础形式。
主要应用于较大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上,例如高层别墅、厂房等。
柱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也是属于连续基础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用于柱子基础的支撑,通过把多个柱基础相互支撑,形成一个连续基础,从而实现对于大规模建筑物的支撑,减少建筑物下沉的可能。
柱下条形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根据土壤情况合理确定基础尺寸和深度,并且进行必要的回填和标注工作。
如果基础尺寸和深度不合理,就会导致基础承受不了建筑物的重量,从而可能会出现开裂和下沉等问题。
交叉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也是连续基础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多个柱子在一起的地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基础的相邻部分相互交叉,形成一个连接整体,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中,需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土壤,根据地下水位、土质和荷载选定基础深度、长度和宽度,确保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地震、风压等自然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筏板基础筏板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也是连续基础的一种。
它通过在土层表面进行浇筑混凝土,再在混凝土层上铺设加强钢筋网,形成一个较大的基础,从而能够支撑大型建筑物的重量。
筏板基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深度,并进行必要的地勘、检测和回填等工作。
如果筏板基础的深度和尺寸不合理,就有可能会出现开裂、下沉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箱型基础箱型基础也是一种连续基础形式,它通常用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等地下建筑物的基础。
它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质、荷载和地震等因素,通过设计合理的基础形状和尺寸,来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箱型基础需要进行必要的模板制作、钢筋配筋、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基础工程-连续基础
![基础工程-连续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bc523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9.png)
基础工程-连续基础简介连续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它是由多个连续分布的基础构成,将荷载分散传递到地基中,以达到稳定和均匀分布荷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连续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以及施工过程。
连续基础的基本概念连续基础是指由多个基础组成的基础系统,它们以一定的间距和连续的方式分布在建筑物的底部。
这些基础通常是以浇筑混凝土方式施工而成。
连续基础的主要功能是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均匀受力。
连续基础的设计原则为了保证连续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荷载分析在进行连续基础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建筑物的荷载进行分析。
荷载分析是确定连续基础所需承载能力的重要步骤。
荷载可以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两大类,永久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地基沉降等,可变荷载包括人员活动、设备荷载等。
根据荷载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连续基础的尺寸和布置。
地基条件地基条件是影响连续基础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变形特性都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
通过地质勘察和试验,可以获取地基的相关参数,如土壤容重、剪切强度、压缩特性等。
这些参数将用于计算地基的承载能力,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结构布置连续基础的结构布置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形态进行合理的选择。
基础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应根据荷载计算和地基条件确定。
在布置连续基础时,应注意保持连续基础之间的间距和均匀性,以保证荷载的平均分布。
施工技术连续基础的施工技术和过程对于保证连续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配筋的布置和初始强度的保护。
此外,还需要注意连续基础的固结和保护,以避免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连续基础的施工过程连续基础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基础定位基础定位是将建筑物的基点和轴线准确地标记在地面上的过程。
这一步骤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测量仪器进行操作,以确保连续基础的位置和形状准确无误。
连续基础
![连续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a554fd605087632311212ff.png)
连续基础§1 概述§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3 地基计算模型§4 Winkler地基梁的计算§5 地基上梁的数值分析§6 柱下条形基础•连续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箱形基础•特点 底面积大 整体刚度大 补偿作用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箱形基础,设置地下室的筏形基础§1 概述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部分是有机的整体,科学的、理想的方法是将三部分统一起来进行设计计算。
依目前的理论水平,还很难做到。
尽管如此,我们在处理地基基础问题时,一定要有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整体概念,目标:合理,经济。
§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上部结构基础地基§2.1 地基与基础相互作用1基底反力分布规律(1)柔性基础基底反力荷载均匀时,p(x,y)=const 沉降均匀时,p(x,y)=const(2)刚性基础基底反力地基土完全弹性时实际:地基强度有限,边缘处部分应力向中间转移:马鞍形分布荷载继续增加,反力进一步向中间转移:钟形分布无粘性土,基础埋深浅,边缘处土压力忽略:抛物线形分布基础的架越作用: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
(3)基础相对刚度的影响基础刚度大粘性土基础刚度适中粘性土基础刚度小岩石基础架越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基础的相对刚度、土的压缩性以及基底下塑性区的大小。
(4)邻近荷载的影响如果基础受相邻荷载的影响,受影响的一侧沉降量会增大,边缘反力卸载,向基础中部转移,基底反力分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无相邻荷载相邻荷载相邻荷载2地基非均质性影响柱荷载相同挠曲情况和弯矩图截然不同柱荷载分布情况不相同基础内力分布不同有利有利不利不利§2.2 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柔性结构、敏感性结构、刚性结构(一)柔性结构以屋架—柱—基础为承重体系的木结构和排架结构,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具有很大的顺从性,沉降差一般不会引起主体结构的附加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面;
۞没有考虑基础的变形会引起上部结构产生附 加应力与变形,这是偏于不安全方面。因此这 类方法较适用于上部结构刚性较小而基础刚度
较大的情况。
4.2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不考虑共同作用分析法
假定基础底面反力呈直线 分布的结构力学方法,分析时 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按静 力平衡条件分割成三个独立部 分求解。只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静定分析法、 倒梁法和倒楼盖法等。适用于 地基刚度很大、变形量很小,
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
共同作用分析法
基本原则:要求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
用,使三者之间不仅要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而且必须满足变
形协调条件,以保证建筑物和地基变形的连续。
4.2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考虑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
按静力平衡条件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割开, 用结构力学方法求出柱端作用力,并反向作用 加于基础上,并选用合适地基土模型。基础成 为放在地基模型上的承载结构。基础—地基共 同作用必须满足两者变形协调的要求。 这类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仍然有所 差别。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导致地基变形 量偏大,因而基础内力也偏高,这是偏于安全
平板式筏板基础
4.1 概述
连续基础
连续基础可以是一块平坦的板。为了减少板厚,常在单向或双向设置肋 梁,肋梁可以往上也可以往下设置。当底板、墙板和顶板连成整体时, 便形成刚度很大的箱形基础。 连续基础高度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尺寸,可以把它们看成 地基上的梁板结构。 当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传到地基上时,地基土对基础底面产生反力, 在结构荷载和地基反力的共同作用下,连续基础发生挠曲,并产生内力。
将条形基础看作长度为L宽度为b的刚性矩形基础,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 面尺寸。计算时先计算荷载合力的位置,然后调整基础两端的悬臂长度,使荷载合力的 重心尽可能与基础形心重合,地基反力为均匀分布,并要求:
PG p f bL
a
4.4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法 如果荷载合力不可能调到与基底形心重合,或者偏心距超过
连续基础的挠曲曲线特征、基底反力和基础内力的分布是上部结构、基 础和地基相互作用的结果,应该按三者共同工作的分析方法求得。但这 样的设计方法非常复杂。
4.1 概述
肋梁式筏板基础
4.2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上部结构(墙、柱)与基础相
连系,基础底面直接与地基相
接触,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体 系,在接触处既传递荷载,又
当柱荷载分布和地基较不均匀时,支座会产生不等的沉陷,较难估计其 影响趋势。此时可采用所谓“经验系数法”,即修正连续梁的弯矩系数,
表4-1
对总配筋量有较大影响的中间支座和中间跨,采用经验系数法比连续梁 系数法增加配筋约1530%。
4.4 柱下条形基础 静定分析法
一、静力平衡法
用基础各截面的静力平衡条件求解内力的方法称静力平衡法。由于基础自重不会引 起基础内力,故基础的内力分析应该采用基底净反力,不计基础自重G计算,基础梁任 意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可取脱离体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当上部结构和条形基础的刚度很大,柱荷载和柱距各不相同,柱距较小,地基土 质较均匀时,可近似用静力平衡法分析。
基础长度的3%,基底反力按梯形分布,并按下式计算:
pmax
min
P G (1 6e )
bL L
pmax 1.2 f a
4.4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法
二、翼板的计算
p j max
min
PG 6e (1 )
b
bL
b
M (
p j1 3
p j2 2
)l12
4.2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刚性基础对荷载的传递和地基的变形要起约束与调整作用。假定基础
绝对刚性,在其上方作用有均布荷载,为适应绝对刚性基础不可弯曲的持点,基
底反力将向两侧边缘集中,强使地基表面变形均匀以适应基础的沉降。
当把地基土视为完全弹性体时,基底的反力分布将呈①的分布形式。实际的 地基土仅具有很有限的强度,基础边缘处的应力太大,土要屈服以至发生破坏, 部分应力将向中间转移,于是反力的分布呈②即马鞍形的分布。
4.4 柱下条形基础
• 一般情况下,条形 基础的端部应向外 挑出一定长度以增 大基础底面积,并 使基底反力分布比 较合理,挑出长度 宜为第一跨距的 0.25~0.30倍; • 梁的宽度应略大于 该方向柱的边长。 • 现浇柱与条形基础 梁的交接处,其平 面尺寸不应小于图 3-6的规定。 • 梁的顶、底面配筋
4.1 概述
荷载大,地基土软, 基础底面积大,各个基础非常接近. 增强基础的整体 性并方便施工,将同一排的柱基础连通做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当在高压缩性地基上建造荷载较大的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时,为增强基础的 整体刚度,减小不均匀沉降,常将基础设计成双向条形基础,即正交格形基础, 如图示。
4.1 概述
4.4 柱下条形基础
倒梁法只进行了基础的局部弯曲计算,而未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 实际上在荷载分布和地基都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地基往往发生正向挠曲,
在上部结构和基础刚度的作用下,边柱和角柱的荷载会增加,内柱则相
应卸荷,条形基础端部的基底反力要大于按直线分布假设计算得到的基 底反力值。
可将边跨的跨中和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按计算值再增加20%。
或结构刚度很大、基础的挠度
很小等情况。
4.3 地基计算模型
文克尔地基模型
文克尔(C.winkler,1867)地基模型假定地基土界面上任意一点的沉降s与 该点所承受的压力强度p成正比,而与其它点上的压力无关,即: p = k· s k 为文克尔地基的基床系数
☼文克尔地基模型是把地基视为在刚性基座上由一系列侧面无摩擦的土柱组成,并可以 用一系列独立的弹簧来模拟。 ☼地基仅在荷载作用区域下发生变形,在区域外的变形为零。 ☼基底反力分布图形与地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图形相似。当基础的刚度很大,受力 后不发生挠曲,则按照文克尔地基的假定,基底反力成直线分布。
4.4 柱下条形基础
二.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方法
将基础看成绝对刚性并假设基底反力成直线 分布,按静定分析法或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考虑地基与基础的共 同作用,但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考虑上部结构参与共同作用的方法。
4.4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法
一、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4.4 柱下条形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例题
【例题4-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某柱列如图所示,欲设
计单向条形基础,试用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假定地基土 为均匀粘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修正系数hb =0.3、 hd =1.6 ,土的天然重度g18kN/m3。
相互约束和相互作用。
若将三者在界面处分开, 则不仅各自要满足静力平衡条 件,还必须在界面处满足变形 协调、位移连续条件。
4.2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
不考虑地基的影响,认为地基是变形体且基础底面反力均匀分布;若
上部结构为绝对刚性(如刚度很大的现浇剪力墙结构 )、基础为刚度较小的 条形或筏形基础。当地基变形时,由于上部结构不发生弯曲,各柱只能均 匀下沉,约束基础不能发生整体弯曲。这种情况,基础犹如支承在把柱端 视为不动铰支座上的倒置连续梁,以基底反力为荷载,仅在支座间产生局 部弯曲。
4.3 地基计算模型
按照文克尔模型,地基的沉降只发生在基底范围以内,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其原因在
于忽略了地基中的剪应力。而正是由于剪应力的存在,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才能向四周 扩散分布、使基底以外的地表发生沉降。 文克尔模型仍有其独特的适用性。臂如湖面冻结而成的浮冰是以冰下的水为“地基” 的,众所周知,水中剪应力为零,按照阿基米德原理,浮冰底面任一点的静水压力 (浮托力)应与该点浮冰的下沉量成正比,这就正好符合文克尔假设。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凡力学性质与水相近的地基,例如抗剪强度很低的半液态土 ( 如 淤泥、软粘土等)地基或基底下塑性区相对较大时,采用文克尔模型就比较合适。
4.4 柱下条形基础
支座反力与柱轴力一般并不相等?
倒连续梁分析得到的支座反力与 柱轴力一般并不相等,这可以理解为 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基础整体挠曲的抑 制和调整作用使柱荷载的分布均匀化, 也反映了倒梁法计算得到的支座反力 与基底压力不平衡的缺点。 提出了“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 即将不平衡力(柱轴力与支座反力的 差值)均匀分布在支座附近的局部范 围(一般取1/3的柱跨)上再进行连 续梁分析. 将结果叠加到原先的分析结果上, 如此逐次调整直到不平衡力基本消除, 从而得到梁的最终内力分布。
4.2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如果基础不是绝对刚性体而是有限刚性体,在上部结构
传来荷载和地基反力共同作用下,基础要产生一定程度的挠
曲,地基土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变形。基底反力的 分布形状取决于基础与地基的相对刚度,基础的刚度愈大, 地基的刚度愈小,则基底反力向边缘集中的程度愈高。
4.2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4.2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刚度,
对上调整上部结构荷载,对下约束地基变形,使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形成共 同受力、变形协调的整体,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基础完全柔性
荷载的传递不受基础的约束也无扩 散的作用,则作用在基础上的分布荷 载将直接传到地基上,产生与荷载分 布相同、大小相等的地基反力。 当荷载均匀分布时,反力也均匀分 布,而地基变形不均匀,呈中间大两 侧递减的凹曲变形。显然,要使基础 沉降均匀.则荷载与地基反力必须按 中间小两侧大的抛物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