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考试版

名词解释劳动资料: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
劳动对象: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自足经济,也就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市场竞争、风险约束等途径,来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过程。
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商品生产,又调节商品交换。
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各级各类市场的总和。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价值形式。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具有了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或比例。
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同一劳动,一方面,它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它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之一,即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习题】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是 指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 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属于哪种规则( )。 A.市场准入规则 B.市场交易规则 C.市场竞争规则 D.市场保护规则
(三)市场管理P81 ·市场管理包括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市场监管体系两大部分。 • ·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设置的专门 从事市场管理的机构;第二类是有关的技术管理机构;第三类 是社会性及群众性管理机构; • 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 参与四个方面。
4.特征(与教材略不同) (1)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会出现竞争,就会有商品生产 者在共同市场上的相互较量,优胜劣汰。由上可以推出( )。 A.企业破产是商品经济中的正常现象; B.先有商品经济,后有竞争,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先有竞争,后有商品经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竞争的激烈; D.计划经济中不存在竞争; (2)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 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 (3)商品经济是自主性、平等性的经济;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 1.含义:P66 2.特征
市场经济
(1)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
(2)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3)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强;
(二)商品经济
1.含义:P66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条件P66-67
3.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 )和市场经济。P67 • 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导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后,商品经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 式。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 商品经济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 P67 • 历史命运:马克思说未来社会,商品经济会伴随着私有制的 消灭而消灭,这就是马克思预见商品经济的历史命运。
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

第一节 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的掌控者,另一部分则成为 市场的附庸)
企业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它是一个创新者,是生产要素的一种契约, 节约交易成本。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要素,实现效率最大化。
分散走向集中 不正当竞争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三、时间节约规律 “一切节约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因为商品的价值表现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节约的内涵
合理地分配生产各种产品的劳动时间(生产的比例与结构) 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 通过价值规律实现劳动时间的节约(资源配置方向)
商品经济
定义: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 基础:社会分工——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次社会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社会部门
商品经济的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传统农村与现在农村的差别) 商品经济的优势:(使人们懂得如何才能获取财富)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微观激励:创新提高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社会必
要劳动),从而获取更高的剩余价值。(充分激励)
宏观作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节约资源,创造更大社会财富。促进私 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二、作用的局限性
信息不完善(信息披露,信号显示) 市场信息不完全(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自由竞争导致垄断?
(
资源配置方式的跃升,生产率的巨
大改进)
法律与信用成为交换的基础——契约经济。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私人劳动:意思有值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独立化、专业化。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用: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是买卖双方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制下制造某种实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数量来表示,而是以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就是在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
扩大再生产:指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以消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规模。
生产价格;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商品: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称为商品,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后题详解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狭义: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广义:包括生产全过程中的一切经济关系,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3.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1.商品经济: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抽象劳动: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6.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第三章市场经济: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1.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资本: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为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
3.不变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4.可变资本: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第五章1.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资本积聚: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
4.资本集中:若干个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
第六章1.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2.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
3.年剩余价值率:为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1.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是按照商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消费资料市 场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 产资料市场则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
▪ (二)、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它在市场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产要 素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土地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交易的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联想做大做强 以下是联想集团2008年的做法努力: ①人才与管理: 引进戴尔高级管理人员、联想与首钢培训中心共建笔记本大学; ②技术: 联想安全理财电脑震撼上市:基于LCVP技术,联想安全理财电 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供理财专用的操作系统;
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微观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 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也能激励上市公 司的经理层把公司做大做强。(投资者多做价值投 资)
注意:在我国,土地市场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市场
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为交易对 象的市场
重要性
首先:为研发和生产的协作建立了直接 的联系,加速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二:促进研发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共 享,并借助知识的外溢,促进整个社会生产 力的进步
交易方式
一:存在于图纸、资料、磁带中的专利、技术诀 窍、产品设计等技术交易,属于知识产权转让 二:存在于人的大脑里的知识的交易,主要通过 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
第二,宏观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价值规律作用与联想
2004年末,电脑制造巨头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 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后,IBM的全球电脑业务 使联想集团的业务规模从30亿美元上升至120亿美元,同时全球 市场占有率从2%上升至8%,成为仅次于戴尔、HP的全球第三大 电脑厂商。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编辑ppt
41
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必须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 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不同的物品其有用性不同则使用价值不同,一种商品可能 有多种使用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寓于物品自身之中,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 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
从质的方面看,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 然属性决定的。
从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数量。
编辑ppt
16
•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商品必须具
——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编辑ppt
26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
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
的范畴;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编辑ppt
7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 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条件
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
编辑ppt
8
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发达商 品经济阶段。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3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1)

供不应求
缩小生产 利润小
价格上涨
生产资料
流
劳动 力 入
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资料 流 劳动 力 出
价格下降
利润大 扩大生产
供过于求
春节过后,全 国有数千万到东南 沿海一些经济发达 的地区去打工,人 们形象地称之为 “孔雀东南飞“。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资本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 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 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 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出。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贫富 差距等
二、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发
内
存
展
相
涵 不 同
在 和
到 普
发 展
遍 化
的 前
阶 段
对 物 不 同
提
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1.企业是市场主体 社会化大生产,企业为主体,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自主决定。
2.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生产资源由市场配置效率高。
——马克思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刺激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劳动生产率。 “鞭子作用”
技术 水平
先进
劳动生产 个别劳动
率
时间
高
少
商品 出售
等价
结果 多利
落后
低
多
等价
少利
3.分化作用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筛子作用”
个别劳动 生产率
个别劳 动时间
此后,他们奔赴市场,搜集商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有的改 行建造蔬菜大棚,为城镇供应鲜菜;有的购置了汽车,搞 起了货物运输;有的人又引进新的优质苹果树苗,继续生 产苹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
a.市场信息的真实性 要求:价格真实、买卖意愿真实、成本真实、质量和服务真实等 原因:定价不准确、反馈不及时、交易双方议价能力不平等等
b.市场信息的充分性 获取定价信息足够多,判断价格变动信息足够全
c.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市场竞争要求:自由竞争、平等竞争、适度竞争(没有垄断等) 当出现垄断时,需要反垄断立法和必要的政府干预,否则价值规律调节
行为较保守。
商品经济 概念: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产生条件
a.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 行业和部门,产生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
b.生产资料属于彼此独立的、不同的所有者,或者同一所有者的生产 资料,委托不同的人占有和使用。
作用
a.突破自然经济的界限,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生产。 b.生产者独立自主经营,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具有内在动力。 c.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进行商品交换,促进平等。 d.促进生产者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重视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鼓励其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取更大利益;b.强化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自律意 识,迫使其审慎决策,谨慎行事,遵从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改善经营 管理,以规避风险。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与范围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
概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指通过价值的决定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
作用无法发挥。
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主要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领域外,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有限,调节效果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a.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规划和利用等,超出商品生产者个体范围,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市场经济1、自然经济(1)概念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非用于交换的经济形式。
(2)基础以小生产和自然分工为主(3)特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自给自足•规模小、依赖自然•具有封闭、保守的特征•2、商品经济(1)概念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2)存在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a.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被划分成相对独立化的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行业和部门,使得生产专业化。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商品生产、海外贸易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与交换实现了经常化、商品流通从商品生产中分离出来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必要条件b.(3)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a.它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势市场经济b.当市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简单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3、市场经济(1)概念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决定性作用。
(2)基础社会化大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3)基本特征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2022年4月12日13:3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来调节a.b.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商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c.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以要素的价格市场为前提,以要素的自由流动为条件。
法治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
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是交换者的市场地位平等和权力平等。
d.只有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才能保证商品交换的正常进行和市场秩序的规范。
信用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并为法律的有效运行提供条件。
e.经济的开放性。
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产权: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的排他性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②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③产权对财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一方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较;另一方面,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因此,各种不同的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5、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势。
6、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生产率同劳动生产率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7、主要的市场机制有: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9、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这样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第二,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三,优胜劣汰。
1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2、信用货币: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
13、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通过购买生产要素为资本价值增殖做准备。
购买阶段一旦完成,资本的职能形态也随之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循环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资本的生产阶段。
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资本的销售阶段。
15、资本的周转:资本这种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就叫做资本周转。
14、资本集中:指若干个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篇1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也就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建立在小生产和自然分工的基础上,由许多单一的经济单位(家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等)组成,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其主导地位最终为商品经济所代替。
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拥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产生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行业和部门。
●三次社会大分工:I.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从采集和狩猎活动中分离出来。
II.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III.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由商人专门经营的新的行业和部门。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初始形式,它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人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和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两种性质:I.自主性 II.平等性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就意味着商品经济由简单的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阶段。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的调节手段和配置方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的基础。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是保障商品关系正常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信用也不可忽视信用可完善和弥补法律的不足,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信用监督机制。
●经济开发性。
●国家调节的重要性,市场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联想做大做强 以下是联想集团2008年的做法努力: ①人才与管理: 引进戴尔高级管理人员、联想与首钢培训中心共建笔记本大学; ②技术: 联想安全理财电脑震撼上市:基于LCVP技术,联想安全理财电 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供理财专用的操作系统;
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微观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 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也能激励上市公 司的经理层把公司做大做强。(投资者多做价值投 资)
自给经济
市场经济 微观层面
计划经济 宏观层面
添添商品加加经你你济的的与市小小场标标经题题济的区别小结
就商品经济来说
它回答的是劳动者之间经济联系的方 式,它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对应;
就市场经济来说
回答的是要配置社会资源靠什么方式 来进行,是自给自足的方式还是计划 经济的方式?
添添加加市你你场的的经小小济是标标商题题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Market economy and law of value
配置资源的手段
•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 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基础
配 手段 置
计划
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
资
源
基础
市场
市场经济
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资源流入
3、风险机制。 风险是指因市场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使市场经济参与者面 临受损的可能性。(惊险的一跃) 风险的存在对于市场经济参与者具有双重意义: 损失的可能性;获取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及其机制的作用在于: 一方面鼓励市场经济参与者甘愿冒更大风险去追求更大利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一)、商品市场
消费资料市场
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划分依据
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
是按照商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消费资料市 场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 产资料市场则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
(二)、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它在市场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融市场
价值规律存在的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只要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 价值规律在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商品经济 的基本规律。
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价 值 规 律
(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生产领域
商品经济
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 (价值量的实现) 基础实行 等价交换。 商品交换领域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含义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各级各 类市场的总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前提就是各类 生产要素和产品都进入市场。
分类
消费资料市场 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交易对象
生产要 素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土地市场
27
区域性市场
交易的空间范围
5
第二个条件是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的 经济利益。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 件。 马克思指出“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 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 交换行为。 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品交换的双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 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不能是不 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劳动产品的交换既然是等价的商品交换,那么,生产者的 生产过程就成为以直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第2章商品和价值一、商品及其内在矛盾1.商品经济(1)含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①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②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3)商品经济的特征①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
商品生产者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
②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商品交换。
③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
不同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由此推动生产者提高效率并关心社会需要。
④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
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之问的经济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其范围也不断扩大。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①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
②市场经济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
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政治经济学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形成买方市场。 供不应求时,买者之间竞争加剧,卖者处于有利地位,
形成卖方市场 供求大体平衡时,各方面竞争最充分,竞争机制作用得
以充分发挥,形成均衡市场。
政治经济学第3章 朱艳
8
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
2.竞争机制是指各种市场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目
标而发生的相互排斥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是 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可以在买者之间、卖者 之间、买卖双方之间。
政治经济学第政治经济学第33章章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作用的局限价值规律作用的局限时间节约规律时间节约规律市场体系和市秩序市场体系和市秩序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政治经济学第政治经济学第33章章社会资源配臵方式社会资源配臵方式资源配臵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市场风险及其机制的作用在于: (1)鼓励市场经济参与者甘愿冒更大风险去追求更大
的利益 (2)强化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意识,迫使其审慎决策,
谨慎行事,改善经营管理,以规避风险
政治经济学第3章 朱艳
10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
•价 值一值量、规由律生价的产值内商规容品:的律商社及品会其的必价要作用
– 自然经济 是自给自足经济,是封闭、保守和相 对落后的经济形式。
–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社会分 工和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拥有是商品经济产 生和存在的条件。
– 商品经济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成为占支配地 位的经济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