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系列世界人口精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 人教课标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容量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容量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二、人口合理容量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 ◆人口过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二、人口合理容量 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对策
承载力关系的曲线是( )
地球母亲适合 养活多少人?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前提(条件)
核心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该消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影响因素 各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因素
相关性
自然资源状况 正相关
社会经济和科技 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
正相关 负相关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亦然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越高, 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课件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①人口合理容量实质上是人地协调发展问题 ②追求人口合理容量是个长远目标 ③人口合理容量是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值的“虚数” ◆人口合理容量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价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章 课时41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章 课时41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考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
• 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世界人口分布的示意图
世界人口的分布
• 从全球来看:
• 思考题: • 从半球、纬度、距离海洋
远近和海拔四个角度说出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示意图
按半球
•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
世界人口分布的示意图
按纬度
• 集中在北纬10°~50°地带
交通运输条件


作用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
政治、文化
口分布的变化
和历史等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思考题: 读图描述中国人口的 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问题: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真题研析
(2023·全国文综甲)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
按距离海洋远近
•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按海拔
•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
• 从区域来看:
• 思考题: • 在图中找出世界四大人口的
稠密区。
世界人口分布的示意图
按地区
• 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的示意图
地形
气候
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源
土壤
矿产 森林 资源
地形
•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 集中在此。
气候
太旱
干旱的沙漠:降水量稀少、生存环境恶劣
太冷
高纬度地带:严寒限制人类生产生活
•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分布第1课时示范课件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分布第1课时示范课件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全球尺度
观察并思考: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什么? 分布不均,世界人口分布
的基本特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全球尺度
观察并思考: 哪些纬度人口分布多?哪些
纬度人口分布少?为什么?
从纬度位置来看,世界人口主 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 然条件优越。
人口密度256P/K㎡ 增长率1.97% 占世界2.61%
第五名 巴西 2.09亿
人口密度25P/K㎡ 增长率0.79% 占世界2.77%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国家尺度
第四名 印度尼西亚 2.64亿
人口密度146P/K㎡ 增长率1.10% 占世界3.50%
第三名 美国 3.24亿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总结
人口的分布是人口的空间表现形式。世界人口分布的面貌,是人类在改造自 然、发展生产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管从全球尺度、大洲尺度还是国 家和地区尺度来看,分布不均是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我们除了要用运用空间尺度 思想来认识和看待人口分布问题外,还应该运用发展变化的思想,认识到人口分布 状况是会发生变化的。一般情况空间尺度越小人口分布变化的时间周期越短,空间 尺度越大人口分布变化的时间周期越长。
人口密度150P/K㎡ 增长率0.43% 占世界18.67%
截止2018年底,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总共有13 个,其中亚洲最多有7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国家尺度
观察并思考: 读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总结描述人
口分布特点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 人口分布-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 人口分布-课件(共36张ppt)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 区。
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另外,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 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阅读图1.8c,并与图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4.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时隔80多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已增长了近两倍,然而,“胡焕庸线”所 划分的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人口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图1.9)。在2009年 我国地理学界评选出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胡焕庸线”位列第七 。请你分析这种人口分布格局的成因。
如图表1-1-1,世界人口总数约为75.50亿(2017 年)。世 界各地人口分布不均匀,具有地域差异。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问题: ⑴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范围是? 200-400N ⑵人口分布最少的纬度范围? >400S ⑶就南北半球而言,哪个半球人口更多? 北半球 ⑷由下表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是什么 ?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小结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不均衡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课堂练习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 (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 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 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探究
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濒临芬兰湾,人口约550万(2015年)。首都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件(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件(共45张PPT)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规律方法技巧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表示方法
人口金字塔,即人口年龄结构金字 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 性别构成的统计图。一般表示方法是 将总人口按性别分为两栏;再按一定 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纵轴表示各年龄 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 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人口增长太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 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 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 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和类型
构成 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自 两条线之间的 然 的间隙越大, 增 表示自然增长 长 率也越大。 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人口数量变化
高-高-低
分析传统型和现代型的 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会产
生怎样的人口问题。 低-低-低
学法指导
(2)如何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包括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原始 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它们的区别 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目前世界上主要存 在着现代型和传统型两种增长模式,所以关键是能 够准确地确定现代型和传统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并且可以把1%的数值指标 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自然增长率高于1%为传统 型,低于1%为现代型。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借题发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1人口的数量变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1人口的数量变化PPT课件
中国人口来自化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 工业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
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
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
城市垃圾增多
饥饿贫穷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
出生率 a、指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b、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所处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 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 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 施,人口增长将趋于 缓慢
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鼓励生育,引进来移民
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慢产生的 人口问题,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 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 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 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人满为患的海滨浴场
数字看问题
• 每秒钟出生2.2人 • 每分钟出生133人 • 每节课出生5985人 • 世界人口每年增长7000万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
2011年10月31日,地球村第 7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 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 的数量在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人教版)

5.若该州建设用地长期处于上表所示使用状况,该区域最有可能导 致( )
A.洪涝灾害多发 B.生物灾害加剧 C.森林火灾增多 D.地质灾害多发
答案:D
解析:第5题,该地实际建设用地大于适宜建设用地,说明该地陡坡开发。地 处降水丰富的山区,且地处板块交界地带,陡坡开发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洪涝 灾害主要发生在平原排水不畅的地区;对生物灾害影响不大;本地降水丰富,不 会增加森林火灾。故D正确,A、B、C错误。
原因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 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 多集中在此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 业生产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 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 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 较为密集 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 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2.导致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矿产 C.水源 D.土壤
答案:C
解析:第2题,中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其东南 部位于高原山地,降水稍多,冰雪融水丰富,人口分布较密集,因此,导致中亚 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C正确;中亚东南部地区海 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且 分布广泛,中亚东南部地区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且图中没有相关的矿产资源信息, 难以判断,B错误;中亚东南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成土 条件较差,土壤不肥沃,D错误。
[思维拓展]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 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造成人口容量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 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从地区看:
❖ 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的大部、北美洲的东部
❖ 稠密地带: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带
原因分析:
❖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气候 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又是目前世界上 工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工交、 城市发达)。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人口。
❖ 稀疏地区: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以及 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 林、干旱荒漠、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区人 口稀少(下图)。
稀少地 区: ①北美、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 ②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沙漠地带; ③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带; ④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共同的原因:自然条件差,较不适宜人类生活
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 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但因劳动力缺乏,出生 率居高不下。代表性国家如尼日利亚等。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死亡率下 降;同时劳动生产率也极大提高,加上节育措施逐 渐普及,出生率开始下降。代表性国家如巴西等。
低、低、 低
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 生活观念的变革,出生率很低;死亡率因人口 老年化而有所上升。代表性国差异:
缓慢增长 快速增长
速度下降
中国:人口出现 1949年
70年代
现在
❖ 世界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人类社 会初期
农业社 会时期
产业革 命时期
后工业 化时期
极高、极 高、极低
高、高、 较低
高、低、 高
生产力极为低下,劳动力不足且无节制生 育导致极高的出生率;而频繁的战争、食 物匮乏和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死亡率奇高
型。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 计__划__生__育工作,
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 高__-_低__-_高 向 “__三__低” 的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一:“三低”特征;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
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 或者负增长。 零增长:德国、波兰、奥地利 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瑞典
❖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就大州而言,非洲是世 界土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达2.7%。其次是拉丁美洲,达 (1.7%)和亚洲(1.5%)。欧洲是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为 0.2%。其次是北美洲(1.0%)和大洋洲(1.4%)。
❖ 自然增长率(速度):非、拉、亚、大、北、欧
❖ 增长绝对数:亚、非、拉、大、北、欧
中国人口
①解放前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 ②解放后增长迅速
③20世纪70年代后增长速度下降
①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 人口问题 ②人口老龄化(自然增长率低)
①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
人口政策
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 ②健全社会养老保险、社区服务
制度
中国人口增长类
型:

“高-低-高”型



❖ “三低”型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 社会因素: ❖ 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 ❖ ②政治、军事、历史因素 ❖ 自然因素: ❖ ①地理位置;②地形;③气候;④水源; ❖ ⑤土壤 ❖ 人口分布不平衡是由于各地区自然、经济、
历史、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 密集地区成因分因: ❖ 东亚、南亚:人文因素-世界古老文化中心、人
2010高考世界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03《世界人口》
世界的人口
1、人口增长及原因:
(1)人口数:
1987年7月11日-50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2006年1月64.9亿(目前约65亿多)。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 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数量达12.9533亿,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
类聚居历史悠久;自然因素-地处中低纬度,气 候条件优越;沿海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河流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西欧:人文因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发达, 商业贸易活动频繁;自然因素-气候温暖湿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 美国东北部: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密集, 商贸金融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地处五大湖区,矿 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 利、气候条件湿润
(2)人口增长三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3)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同及原因:
❖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 平。人类出现之初,生产力水平低下,人 口增长十分缓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婴儿死亡率的减少、 人的寿命的延长,世界人日增长速度不断 加快,尤其是二战以后,人口增长呈直线 上升
下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下列国家中,与a、b、c、d四曲线相对应的一组是 ( B)
❖ A.瑞典 墨西哥 日本 中国 B.瑞典 日本 中国 墨西哥 ❖ C.中国 墨西哥 日本 瑞典 D.日本 瑞典 墨西哥 中国
3、人口密度与分布
❖ (1)人口密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平方千米平均人口数。 ❖ (2)分布(稀疏与密集)及原因: ❖ ①从大洲看:
世界人口的分布
❖ ③从国家看:
❖ 就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依然增长 缓慢,尤其是欧洲的许多同家出现人口的零增长 或负增长,如: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拨较快。20世纪70年代以 来,许多发展中同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 然增长趋缓。
❖ 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
❖ 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 墨西哥。
拓展练习:1.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
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__自_然__增_长__率____
2.(1)阶段人口
出生率_高__,人口死亡率_高___,人口自然增长率_低___, 这属于
“__高__-_高_ -低”_人口增长模式。
3.(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__三__低__”,人口年龄结构呈现__老__龄__化__,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