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建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足我们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浩社会的重要任务的途径之一。
社会和谐是小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浩社会。
这些重要论断,不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建没指明了方向,而fIJ为具体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供丁方法途径。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回答了“什么足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理论创新观点。
(一)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目标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所描绘的美好蓝图,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追求和目的归宿。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
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和弊端深刻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山发展的条件”小,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经。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基本要求和途经。
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
发展理念,它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本要求和途经。
首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这是因为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以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为核心,让人民始终处于发展的主导地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保障
民生、保障人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社会的发
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的利益和发展,还要兼顾未来的发展
和环境的保护。
我们必须遵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促进
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方向。
在建设和谐社
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科技创
新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不断创造新的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在
世界上更加崭露头角。
最后,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建设和谐社
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经济发展
的同步推进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注重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促进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关键途径。
只有不断坚持创新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保障,才能让中国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要思想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注重协同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全面满足。
它既强调发展的速度要加快,经济要持续增长,也要求发展的质量要提高,经济要转型升级;既注重现代化建设,也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导向。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在和谐社会中,人民的生产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充分实现,文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向上。
和谐社会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全体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经济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调经济发展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共同富裕;在政治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文化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文化事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社会道德风尚的不健康现象,需要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论文导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即“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和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1、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中的问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实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某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在经济和社会协调的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旨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通过统筹发展、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综合手段,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总体和谐。
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要把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首位,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2.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坚持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追求增长为主、无视资源环境成本等负面影响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注重质量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战略。
4.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要扩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在全社会推动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5. 坚持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公平正义,这既包括经济领域的公平分配、公正竞争等,也包括社会民生领域的公正保障,特别是加强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扶持。
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包括:1. 坚持政府主导。
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发展。
2. 推进市场化改革。
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经济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机制和法律法规。
3. 加强社会治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公平正义等,要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 加强文化建设。
要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强化现代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社会风尚。
5. 增加对外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发展观提高到统筹全局的高度,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发展,这使发展的内涵更清晰,明确了发展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强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明确的指出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而且这个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这是从我国长期以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五个方面来理解。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帮助人民;“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我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有着一些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关注教育、文化、健康等方面,只有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最后,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严重、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在推进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为实现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③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五个统筹的实质和内涵:①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②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③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火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到各个环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化, 是马克 思 主义关 于发展 的世 界观 和方法 论 的集 中 体 现 ,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建 设 、 治 建 设 、 化 建 是 政 文 设 、 会建 设 全 面 发 展 必 须 长 期 坚 持 的重 大 战 略 思 社
想, 因此 , 也是构 建社 会主义 和谐 社会 的灵魂 和核 心 。 ( ) 一 以人 为本揭 示 了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会 建设 的
刘 民 渡
( 中央社会主 义学院,北京 10 8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属性 ,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是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
要求 。科 学发 展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指导方针 。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是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灵 魂和核 心。因此 , 我 们必须用科学发展 观统领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关键词 : 科学发展观 ; 以人为本 ;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发 展是 科学发 展观 的第 一要义 。发 展是 硬 道理 , 是解决 我 国所 有 问题 的关 键 。坚 持 和贯 彻 科 学发 展 观, 就要 时 时刻刻 牢 记 发 展是 硬 道 理 这一 战 略要 求 ,
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 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
裕 的道路 ,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 促 做到 发展 为 了人 民 , 发
社会 建设 的根本 途径
科 学发 展观 的核心 是 以人 为本 。坚 持 以人 为本 , 就是 以人 的全 面 自由发 展 为 目标 , 终 把 实 现好 、 始 维 护好 、 发展好 最广 大人 民 的根 本利 益作 为党 和 国家 一 切工作 的 出发点 和落脚 点 。尊重人 民的主体 地 位 , 发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统一。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也就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但政治不民主,文化领域落后,社会矛盾尖锐,环境恶化的社会,无法称之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强调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多个方面的协调推进。
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建设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只有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权益保障充分的社会体系,消除贫困、贫困落后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公平。
此外,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但仅有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立足于人民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倡导科学发展观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重大现象。
它是一种新形势下新的发展理念。
在这里提出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一是尊重人的尊严与利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尊重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基本利益,必须维护自身权益,让人人有权自由发展,让人人正当享受社会的收益。
二是反对任何形式的相互歧视。
和谐社会不是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而是鼓励每一个人尊重他人、关怀他人,让人人获得均等机会发展,让每一个人共同分享和谐社会的成果,构建和谐的伦理标准。
三是具有普惠性的法律秩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落实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推动司法体系改革,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法治水平,以便有效保护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权益,建立法制社会,营造公平和谐社会。
四是建立安全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保障体制。
只有建立安全、舒适、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营造和谐的气氛,让家庭和谐,企业、社会、学校和谐,个人和社会共处和谐。
五是形成新的社会伦理形态和文化精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人民向科学文明发展引领,鼓励人们接受新的文化理念和伦理行为,形成谦虚、孝敬、积极、分享的精神和行为,促进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政策方针,更是指导个人行为的标准。
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谐度原则,在体现人人有序发展、每个人各得其所的目标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为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进步而奋斗。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动 荡 等 问题 , 经 济 增 长 并没 有给广 大人 民带 来更 多 的 实 惠 ,
未 能 实 现 持 续 的 增 长 和 真 正 的 发 展 . 反 而 使 社 会 各 个 方 【断 的
稳 定和协调感急剧 F 降。 世 界发展实践表 明 , 发展绝不仪 仪
是经济 的增长 , 而应该是包括经 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的全
面 发 展 , 应 该 是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由此 可 见 和 谐
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之间在未来发展上 , 相辅相成 , 密不可
分。
正 像认识有一 个 随着发展 的实践不 断深化和 升华 的过程
一 样 , 指 导改革的 认识也有一 个随着改革的实践不 断深 化和
机制 , 它是社 会动 力机 制和 平 衡 机制 的统 : 同时
既是一
种 价 值 目标 ,
是 义
一
种 不 断推进 的现 实 的社
会 历 史过程 , 它 是价 值 日标 和 社会 历 史过 程 的统
二 .
科学 发展 观 与和 谐社会 的辩 证 关 系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辩证 关系主 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 : 一 方面 , 落实科学发展 观 与构建和谐
中 国共产 党对 于 社会 主 义 建 设规律 、 社 会发展 规律 、 共 产 党
执政规律的认 识达 到 了新的高度 , 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 的中国
化 , 标 志 着 马克思 主 义 和 新 的 中 国 国情 相 结合 达 到 了 新 的 高
度和阶 段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具体 内容包 括 :
第一 ,
以人 为本 的发展观 。
第二 , 全面发展 观 。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经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经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经。
下面是对这些问题的详细回答:一、基本要求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公正与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为人民谋福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要重视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等公共服务,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和谐社会,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实现和谐发展,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这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善的社会文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途经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经是以人为本。
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经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即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公正与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经是科技创新。
即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民主法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经是民主法治。
即建设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善的社会文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和民主法治等方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社会民生条件,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全民共同富裕。
3. 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要求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科学发展观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姓名:王木滨指导教师:张慧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社会思潮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并且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策。
在此,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做一分析。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键所在(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引进的一些国外企业和一些乡镇企业的日益出现,大气污染、河流污浊、垃圾围城等一些人的自身发展与自然界不和谐的现象不断显现。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瓶颈。
环境问题也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一大棘手问题。
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处置和协调,那么大自然将会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实施毁灭性的报复。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现象的情况下,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人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符合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
“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不适宜人的需求的条件加以转变,及时改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这一现象。
这些正是体现了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键所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在。
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在于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
但正是由于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现象,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很有必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集中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着重体现在“以人为本“的重要核心上,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正是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的关键之所在。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1.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答: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7年提出的,旨在引导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GDP论英雄、以发展为硬道理的发展观念的纠正和超越。
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之一,是一个既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又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的全面建设。
和谐社会,是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相互融合的社会形态。
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落实,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现。
再次,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理念,可以促进各领域的平衡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相符,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目标,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应当成为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因。
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以人民的利益、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最终目标。
同时,更需要激发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出路和路径。
我们应当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一、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呢?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
它们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什么叫发展、怎么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回答的是“什么叫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
显然,科学发展观是管总的。
但是,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却都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全面考察这两者关系,可以进一步看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同时它也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
十六大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一要牢记“机遇”这两个字,即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二要贯彻落实“全面”这两个字,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要做 全 面的、科学的分析。解决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 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 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千百年来所追 求的真正的公平“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 现”;在共产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平的实现 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分配的尺 度相同,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家庭状况等不尽 相同,分配结果事实上很难做到公平。我国现在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也好,“五个统筹”也好,都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 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 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 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 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基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质和竞争力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对于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在全面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如何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的认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
能否抓住机
遇,又快又好地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发展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不仅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而且要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2.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了发展的为民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规律。
古往今来,贫困是社会不和谐最主要的根源,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困必然导致不和谐。
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就只会有极端贫困的
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离开发展这个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而和谐社会建设所要求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发展。
只有坚持发展的为民性,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不断焕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情;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减轻社会震荡,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句话,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3.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既把发展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同时又把和谐作为发展的应有之义,坚持了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一开始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这一正确原则,努力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和谐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是在
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着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如果离开发展去片面追求社会和谐,结果不仅会使和谐本身失去应有的价值,而且还会使整个社会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我国又是在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和谐因素日趋增多的情况下建设小康社会的,如果只顾发展而无视人们对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不仅难以更快更好地发展,就是发展起来了,也只能是一个广大人民无法接受的畸形社会。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历史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4.科学发展观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科学思想方法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集中而生动的展示。
比如,它对以人为本原则的倡导,生动展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倡导,生动展示了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
这些科学思想方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和谐社会建设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宏伟事业,它要求我们
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以利于把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运用联系的观点做好统筹兼顾的
工作,使这一工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运用发展的观点搞好前瞻性筹划,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去不断开拓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十五”的辉煌已成过去,我们又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仍然是“十一五”期间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目标。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6.6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参考》,作者:红旗大参考编写组,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05.3
郑小林:男,1966年3月9日生,大学文化,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65大队政工干部,企业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