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读后感
中华文明基本脉络
![中华文明基本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7b743e65561252d380eb6ea8.png)
一、好强大的历史文明梳理!使我对世界文明和中华历史文明支离破碎的印象又重构成一条顺畅的流线!其中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
"兼并包容,才会发展得更广大更长久。
中华文明,也如哲理一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起起伏伏数千年,如今正从盛衰周期的低谷走向高峰,祝福祖国,祝福中华民族,愿中华文明永世长存!二、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
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
长安无疑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部分;长安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
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不相同,是一种构筑起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农耕文化的现代化,尽管现代化就是现代工商业化,但我们无法忽视在悠久的农耕文明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因为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根本问题、阻力和动力、方法和路径都会不同于欧美国家。
因此忽视长安文化就不会找到中国现代化的真正问题和出路。
长安文化中潜在着中国现代化必须的经验和智力资源。
如目前在世界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儒、道思想,如中国现代化初期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国策在长安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经验。
三、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看完这篇文章颇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只是在一些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忍不住也来戏说一把~首先我非常认同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祖宗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奠定的中华文明的基础是极好的,这种好不仅仅是是因为百家争鸣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的激荡,更因为这种原生文明的存在是反生物学的。
为什么那么说呢?我们都知道,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而且是在经历了多次极端的地质变化和气候变化后存活下来的物种;这些可怕的、毁灭性的记忆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就形成了对生存的本能渴望,所以钻木取火、种植、圈养……这些农耕文明的主要成就其实都是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诞生出来的。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我们的原生文明奠基人,他们所坚守和传播的,却是与我们生物本能完全相左的东西。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f0662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d.png)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中国文明史》这本书是一本充满着神秘和韵味的历史性书籍,读完它,我对中国文明的演变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从中国的原始社会,黄帝时期开始,一直讲述到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秦汉文化等,也讲述了那些我们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例如战国七雄、隋唐盛世等。
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本书梳理出了许多关键的点,帮助我们了解了历史上的国家发展、文化传承和思想观点演变。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比如,中国的五行学说和阴阳观念,它们不仅仅是一个时期的人们的认识,而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这本书也讲述了中国的政治历程。
从各朝各代时期的国家机制到当今中国的政治制度,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政治体系是在不断地试错和改革中前进的。
经过历史上的各种考验和斗争,中国的政治理念逐渐成熟,并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制度。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强大的历史和灵活适应的能力。
最后,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明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历史上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人民的努力和智慧所推动的。
这些因素都深深的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总之,《中国文明史》书籍让我对中国文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讲述了历史事件背后的道理和智慧,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这本书,了解中国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文脉读后感
![中国文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825db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a.png)
中国文脉读后感《中国文脉》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自己的国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在《中国文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包括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服饰、饮食等方方面面,每一种文化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对这些文化形式的介绍,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在阅读《中国文脉》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书中对中国古代诗词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诗人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感悟,他们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让人感叹不已。
又如,在书中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画家们对自然、人物、动物等形象的描绘,他们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深刻的意境展现出了中国画独特的魅力。
这些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中国文脉》,我对自己的国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艺术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这让我更加自豪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国家文化。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文脉》,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国家文化。
中国文脉读后感6篇
![中国文脉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8af6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7.png)
中国文脉读后感6篇中国文脉读后感篇1早已耳闻余秋雨先生的大名,很有幸一次在超市的书架上看到余先生的这本书就痛快买了下来,但是能力有限距今断断续续读了已经半年有余才算初步读完。
接下来谈谈读完这本书的感悟吧。
何謂中国文脉,“中国文脉是中国文学发展几千年来的一种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等级是文脉的生命。
文学的等级没有像官阶、军衔、财富等这样的东西来界定,它由一种不太明显的东西来定,这种东西叫——品味”。
什么是品味,这里我给大家几个品味对人产生影响的例子。
我们常说一个人读过什么样的书在他的身上就会有这样的影子。
例如他穿衣服的品味,做事的风格等。
一个暴富的土豪他的汽车里肯定不会听着舒缓的softmusic。
一个饱读诗书的学生也不会去带一条大金链子。
当今社会上某些“成功”人士扛着大师的旗号来以文炫已,以文训世的现象数见不鲜。
如某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多少人津津乐道,我当时就在老爹的要求下看了几次,甚至家里还买了他的书,最后听说因在北京大学演讲穿着暴露被轰赶下台。
现在还有很多顶着无数头衔到处给人送去心灵震撼的“大师”,请大家一定擦亮眼睛,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
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学生盲目的背着并不理解的发蒙文言,例如《三字经》里边有些东西已经明显是错误的、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色的讲述早就应该退出文化记忆的文化残屑、。
面对上述现象先生直言“文脉既隐,小丘成峰。
健翅已远,残羽冲鹏。
”因此迫切需要来搬开芜杂重新梳理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读后感篇2我平时读书,喜欢挑,喜欢挑书的封皮。
寒假里,阅读组推荐了几部书,我先上网搜了一下所有书目的介绍,打算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来读。
第一眼,我就看到了余秋雨的名字,毫不犹豫先搜寻了他的《中国文脉》,屏幕上,黑色的封皮,厚重典雅,配以一簇大红的零星碎片在左下角,撩拨着我的心,所以当即拍下了这本书。
这部书一共分三个部分:一是中国文脉。
余秋雨先生追溯到了我国古诗的源头——《诗经》,还谈到了诸子百家中的老庄孔孟,从体裁上来看还赏析了楚辞、秦碑、汉赋等;然后纵横大唐诗文,点评南唐李煜,盛赞了宋代豪放词风及爱国情怀。
中华文脉读后感
![中华文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7389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1.png)
中华文脉读后感《中华文脉》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巨著,它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为读者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阅读这部书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被书中所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所震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而《中华文脉》则将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儒家思想到道家哲学,从书法艺术到传统节日,这些古老的文化元素无不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中华文脉》,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更加自豪和自信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
其次,书中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介绍也让我深有感触。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文脉》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机与活力。
从中国当代艺术到中国现代文学,这些现代文化元素无不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
通过阅读《中华文脉》,我对中国现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自信地认同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
最后,通过阅读《中华文脉》,我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介绍,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魅力和活力。
《中华文脉》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有义务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总之,通过阅读《中华文脉》,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自豪和自信地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相信,在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必将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关于中华文化的读后感
![关于中华文化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ead6a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5.png)
关于中华文化的读后感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传统习俗等元素。
读完关于中华文化的书籍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
在书中,我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从夏朝、商朝、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中华文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这些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不仅在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精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也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种思想流派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中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观念、墨家的兼爱主义等思想,都为人类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最后,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中国的传统礼仪、饮食、服饰、建筑等也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关于中华文化的书籍,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传统习俗等元素,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也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5c883c68783e0912a2162aa8.png)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本文作者唐加文,原文出自《科学大观园》2012年21期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
现在是公元21世纪,那个是公元前21世纪,等于对折一下,一张纸对折一下,我们公元后21世纪,那是公元前21世纪,中国文化跨入了成熟文明的门槛。
那么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第一,这种文化必须有文字。
第二,这种文化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4200年前我们跨入了成熟文明门槛,那在世界上是第几名呢?就像运动员比赛一样总得有个名次,究竟是第几名?肯定不是第一名。
我们中国人喜欢称大王,不是第一名就很难过,但事实上的确不是第一名。
第一名是谁?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
那个地方古代叫巴比伦文明。
如果说得更大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
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就是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相差比较远,他们比我们早得多了。
那第二名是谁呢?也不是我们。
第二名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这是第二名。
第三名照理应该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一共四大文明。
但是由于这六十七十年来印度的考古发现很少,而中国的考古成果是较多的。
于是就有一些人在国际上把中华文明说成了第三名。
然而,真正有可能把中国的名次往前推的,推到第三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这个比较早,但这还需要国际上的认定。
四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您可能会问,一个对后来世界影响极大的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呢?是这样的,希腊文明,这是利比亚事件以后中国拆桥,拆到希腊一个岛,叫克里特岛。
在这个岛上发现的文明确实很早、很优秀、很灿烂辉煌。
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探寻中华文明源头心得体会(优秀3篇)
![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探寻中华文明源头心得体会(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c0b52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f.png)
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探寻中华文明源头心得体会(优秀3篇)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篇一在中国历史5000年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发生过无数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故事,涌现了无数个千姿百态的英雄人物,遗留下浩瀚无垠的历史典籍。
从中能够了解中国历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外交家的智慧和风采,了解缤纷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真相与内幕,了解刀光剑影的战争较量以及传统精神文化构成的真谛。
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
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他不仅仅透过涿鹿、阪泉战争同意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也为华夏民族的创立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
夏启建立了夏朝,开创了夏朝四百多年的基业,从此,中国就走进了“封邦建国”的历史时代。
再有春秋战国的剧烈征战,直到秦王嬴政率强大的秦军自燕国南下,灭掉了战国七雄中的最后一个强国,齐,结束了烽烟四起、分裂割据的战国乱世,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秦王嬴政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第一个封建专制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成为中国历真正好处的始皇帝。
汉朝是中国历的第一次全盛,继秦王嬴政之后,汉武帝成为又一个伟大的君主。
汉朝之后,又一个争霸和战争的局面出现了,三国鼎立。
在一番角逐后,又三分归晋。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比较动荡的时期。
南北朝皇帝的频繁更迭,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南朝在中国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礼貌的发展,以及南部地区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周相国杨坚迫使自我的外孙退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结束了东晋以来数百年分裂的局面。
唐朝是中国历比较强大的王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景象是的标志,同时,唐朝的开放交流也是前所未有的。
宋朝是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也是封建王朝经济贸易的高峰,但军队作战潜力的微弱,是宋朝一向在夹缝中求生存。
元朝的建立为一向以中原文化为主的中国历史,加入了一段传奇的插曲。
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隐约看到了现代的影子,也在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构成了新的趋向。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b5209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0.png)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中国文明史》是一本非常好看且有趣的书,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知识。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
书中说,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远古时代。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
他们善于观察自然现象,研究天文地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物和工具。
而且,中国人民还创造了许多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和舞蹈等。
这些成就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特且繁荣的文明古国。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的古代文明中,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中国的古代文明非常注重道德和礼仪。
在古代,人们讲究的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邻里和守信用。
这些品质一直被看作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
中国的古代文明也非常注重教育和学问。
在古代,人们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并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
除了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我还发现了一些对我个人有用的知识。
在书中,我了解到人类的文明是通过努力工作和创新来发展的。
而这种努力和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方面,还包括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
这使我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和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并取得成功。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的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我也明白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我希望通过读更多的书籍,了解更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使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读完《中国文明史》让我获得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知识。
这本书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使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我们才能够获得成功并对社会做出贡献。
我很高兴能够读到这本书,希望可以继续阅读更多有关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中华文明史读后感
![中华文明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869d9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e.png)
中华文明史读后感《中华文明史》读后感。
《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巨著,它详细地描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阅读这部著作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和博大精深,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中华文明史》中,作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明清,都有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些历史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在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的坚韧和自信。
在《中华文明史》中,作者还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和博大精深,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些特点和精神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精神指导下形成的和谐共生的社会秩序。
在《中华文明史》中,作者还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和传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和对中国当代文明的重要传承。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和博大精深,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和传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些影响和传承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在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航中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在科举制度和儒家文化的传承中对中国当代文明的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中华文明史》,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和博大精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脉读后感
![中国文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d142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8.png)
中国文脉读后感中国文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瑰宝。
通过阅读《中国文脉》,我深受启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深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围绕中国文脉这一主题展开,分析其中的背景信息、细节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影响预测。
中国文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还体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各个层面。
中国文脉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强调尊重、和谐、仁爱等价值观,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日常生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文脉的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体系。
儒、道、佛的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儒家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强调个人责任和道德准则;道家则强调合乎自然、追求无为而治;佛教则强调慈悲、舍己为人等。
这些思想体系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在中国企业文化中,许多企业都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员工的忠诚和责任意识,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中国文脉的细节分析表明,中国文脉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存在。
在现代社会,中国文脉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
作为中国人,根植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身份认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文脉也影响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中国文化,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对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文脉会与现代价值观和全球化趋势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脉的传统智慧将与现代科技和社会变革相结合,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同时,中国文脉也将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递和弘扬的使命。
总的来说,中国文脉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
《中华文明》观后感600字小红书
![《中华文明》观后感600字小红书](https://img.taocdn.com/s3/m/3bad00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6.png)
《中华文明》观后感600字小红书(最新版2篇)篇1 目录1.引言:观看《中华文明》的感受2.《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3.《中华文明》的价值观4.对现代社会的启示5.结论:对《中华文明》的评价篇1正文在观看了《中华文明》后,我深感震撼。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更是一部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宏大史诗。
《中华文明》以时间为线索,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全面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它详细地描绘了中华文明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包括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汉的统一,魏晋南北朝的分裂,隋唐的繁荣,五代十国的战乱,宋元的繁荣,明清的专制,以及近代的苦难和现代的崛起。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观。
无论是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还是法家的法治,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同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现代社会来说,《中华文明》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尊重每一种文化,每一种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外界所左右。
总的来说,我对《中华文明》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它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华文明的史诗,也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作品。
篇2 目录1.引言:介绍《中华文明》的观后感2.《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我国历史的深度和广度4.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5.观后感想: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感受6.结论:总结观后感,强调中华文明的重要性篇2正文【引言】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中华文明》的纪录片,它详细地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让我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纪录片以宏大的视角,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深感自豪。
【《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中华文明》从远古时代开始,沿着历史的脉络,详细地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
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也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中华文明史读书心得5篇
![中华文明史读书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e66f1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中华文明史读书心得5篇书讲述了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有光辉的一面,也有耻辱的一面。
光辉的让中华骄傲,耻辱的让中华奋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华文明史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中华文明史读书心得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
这本书追随历史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脉搏,讲述了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
从盘古开天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一切该经历和不该经历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办事公平,执法严明的好宰相狄仁杰;名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着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大发明家祖冲之;女皇帝武则天;天文学家张衡;大禹治水;秦始皇……在这本书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桧了。
就在岳飞即将抗金胜利、凯旋归来之际,是秦桧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语,致使岳飞在一天之内收到12块“金字牌“。
可怜的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啊!最后,昏君秦桧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位抗金名将杀死在狱中。
文天祥也是一个坚强的人中豪杰。
在皇上投降敌人时,他却致死不屈,结果被判死刑。
死前,他写下了《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更是成了千古名句。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了成千上万个古代发生的事情,读了这本书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中华文明史读书心得2中国有五千多年漫长历史,许多伟人给我们创造了很多东西,至今留传。
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那些中华文明是无价之宝,许多历史故事给后人许多启迪。
书中隋唐时期的孙思邈从小就看见很多人年纪轻轻便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他看着亲人们哭天喊地悲痛欲绝的情景,心里十分伤感,他心里便萌发了一个念头:要是能救了一命多好啊!黄金能够用钱买到,而人的生命是哪怕用黄金也买不到的。
于是他有了一个宏伟的志向:我要认真学医,做个好医生,为成千上万人解除痛苦,也为他们的亲人解除痛苦。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6ce4d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4.png)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中国文明史》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它让我了解了中国文明的历史和发展。
这本
书的作者是吕思清先生,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让我对中国文明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从“大禹治水”到“圆明园的毁灭”,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详细的描述。
书中还介绍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唐朝的李白、宋朝的文天祥、元朝的郑和等等。
这让我感到很有趣,也更加深入理解了
中国文化的底蕴。
此外,书中还讲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商朝时期的青
铜文化,宋朝时期的诗词歌赋,清朝时期的康熙字典等等。
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我得以
了解到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最让我感到意犹未尽的是书中对于中华文化的解析。
书中详细介绍了儒家、道家和佛
家三大文化流派的发展历史和思想核心。
同时还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中文进行了详
细的讲解。
书中讲述了中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让我对中文设计的精妙和历史渊源有了更深
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中国文明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也
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思想精髓。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想要了解中国文
化和历史的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中华文明》读后感
![《中华文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10753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a.png)
《中华文明》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化传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文化丰厚国家。
其他文明古国都灭亡,他们的文化传承中断了。
中华大地之所以5000年来吃立不倒,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没有断。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文化在,国就在。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青铜时代的描述。
青铜冶炼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历经夏、商、周,持续了1500多年的时间。
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古代中国在这个时期迈开了世界文明史上领先的步伐。
青铜器的数量、种类和精美程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商代殷墟甲骨文的重要性。
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在文字方面的独特贡献。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被书中展现的中华礼仪之邦的形象所感染。
作者强调了文明礼仪在个人素养和社会公德方面的体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道德风范。
这也让我深刻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做到谦虚礼让、谈吐文明、举止端庄、讲究卫生。
《中华文明》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更加自豪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书中展现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将会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读后感】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读后感】中国文明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70a65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c.png)
【读后感】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中国文明史》是一部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程的著作。
通过阅
读这部书,我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
的介绍,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发展,书中的介绍让我对这些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阅读《中国文明史》,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同时,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文明史》,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
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文脉读后感
![中国文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b9d7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0.png)
中国文脉读后感中国文脉读后感1喜欢读《中国文脉》,源于它的名字;坚持读下去,因为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反复读几遍,得益于它博大精深的深层内涵和对文化的思考。
谈到文化,势必是一个极为博大深远的话题。
它是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是我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历经千余载岁月的涤荡,我们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
面对如此之繁华盛景,一个中国人,若是对自己的文化渊源一无所知,甚至鄙薄,显然是极端可怕的。
这不禁让我们意识到,品鉴和把握先祖赋予我们的财富,并将其不断延续,推向高峰,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古往今来,文化洪流奔涌不息,其之大,浩浩荡荡,其之深,难寻其底,其之绚丽多姿,琳琅满目。
正如我上文所说,把握和品鉴其精髓是关键所在。
而文学的发展变迁正是华夏文化延续变化的一条清晰而又重要的主线,它的活力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肝盛的生命力和璀璨的精华。
因此,抓住这条主线,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领悟文化的神韵精髓。
于是,我仔细研读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
然而我惊喜的发现,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作者开篇第一句即指出“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刘和审美潜流。
”这正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指明了我所追寻的方向,将文学的主线升华为了文脉,这正是其根源所在。
点明主题之后,《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原点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既是文学的发展,亦是历史的变迁,生动地为我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纵观全书,开始的两个篇目,《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是总体纲领,它们酣畅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中国书法史,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分别以个体进行精细论述,使全书更加丰满充实。
中华文脉读后感
![中华文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d4bf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a.png)
中华文脉读后感《中华文脉》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以中华文化为主线,全面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在阅读《中华文脉》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还融合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阅读《中华文脉》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还融合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阅读《中华文脉》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还融合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华文脉》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的源泉。
中华文脉读后感
![中华文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48735c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d.png)
中华文脉读后感《中华文脉》是一本展现中华文化的巨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以中华文明为主线,从古代先秦时期一直延伸到现代,全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成就。
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探讨尤为深入,不仅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流派,还对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精髓,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阅读《中华文脉》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里,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深入了解,我更加自豪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根植于中华大地,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华文化不仅吸收了各种外来文化,还能够与之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
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中华文化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保持着活力和魅力。
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阅读《中华文脉》,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加自豪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我也更加明白,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通过它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读后感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40e9d958f5f61fb73666cd.png)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读后感其实,中华文明的最成功之处在于没有间断。
埃及、两河的文明均在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的反复践踏中灰飞烟灭了。
印度?呵呵,在所有曾被征服和奴役的国家或者民族中,印度在次数与程度上均可以豪迈地宣称第二——同时没人敢称第一。
因此,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这是最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
我们在清末的极度沉沦和中日战争的最困难处境中艰难地挺过来了!说到中日战争,现今舆论均认为这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即战争失败则中华民族灭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即是如此。
那么设想一下:如果中日战争中国最终输了,日本统治整个东亚,然后历史发展,这个国家也步入衰亡,然后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是否会有人在说:当年的日本统一东亚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东亚的团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陆上的抵抗势力妄图对抗统一,坚持分裂,阻挡历史大潮,岂不是螳臂当车?显然,所有中国人都无法接受这种假设。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假设的逻辑确实没有错误,而且有类似的事实为证。
1279年蒙古铁蹄践踏了中国最后的抵抗力量,然后的事情就人所共知。
到了现在,已经过去700多年,也许是出于对西藏、内蒙领土固有主权的佐证,蒙古人侵略形成的朝代元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朝代,蒙古人的侵略战争被美化成为了推动历史进步的统一战争,其中无数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被刻意遮掩、遗忘。
这样的事实难道不与我上面的假设如出一辙吗?当然,可能蒙古的渊源相较日本要与中国内地更近一点,毕竟中原的军队曾多次在蒙古高原征伐,勉强可以说蒙古高原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活动区域。
那么,随后而来的另外一个故事则更加接近我的假设——满清入关。
其实,从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角度讲,以公正的态度讲,满清入关和日本侵华是多么的相似!——只是前者成功了,后者失败了。
从这一点可以佐证: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在明末清初,满清的民族成分据说是女真族,有观点认为该族是曾经在中原建立金国的女真族后裔,满清的统治者也持此种观点,他们最初的国号也是“金”,史称后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读后感
其实,中华文明的最成功之处在于没有间断。
埃及、两河的文明均在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的反复践踏中灰飞烟灭了。
印度?呵呵,在所有曾被征服和奴役的国家或者民族中,印度在次数与程度上均可以豪迈地宣称第二——同时没人敢称第一。
因此,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这是最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
我们在清末的极度沉沦和中日战争的最困难处境中艰难地挺过来了!
说到中日战争,现今舆论均认为这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即战争失败则中华民族灭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即是如此。
那么设想一下:如果中日战争中国最终输了,日本统治整个东亚,然后历史发展,这个国家也步入衰亡,然后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是否会有人在说:当年的日本统一东亚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东亚的团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陆上的抵抗势力妄图对抗统一,坚持分裂,阻挡历史大潮,岂不是螳臂当车?
显然,所有中国人都无法接受这种假设。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假设的逻辑确实没有错误,而且有类似的事实为证。
1279年蒙古铁蹄践踏了中国最后的抵抗力量,然后的事情就人所共知。
到了现在,已经过去700多年,也许是出于对西藏、内蒙领土固有主权的佐证,蒙古人侵略形成的朝代元朝
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朝代,蒙古人的侵略战争被美化成为了推动历史进步的统一战争,其中无数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被刻意遮掩、遗忘。
这样的事实难道不与我上面的假设如出一辙吗?当然,可能蒙古的渊源相较日本要与中国内地更近一点,毕竟中原的军队曾多次在蒙古高原征伐,勉强可以说蒙古高原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活动区域。
那么,随后而来的另外一个故事则更加接近我的假设——满清入关。
其实,从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角度讲,以公正的态度讲,满清入关和日本侵华是多么的相似!——只是前者成功了,后者失败了。
从这一点可以佐证: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在明末清初,满清的民族成分据说是女真族,有观点认为该族是曾经在中原建立金国的女真族后裔,满清的统治者也持此种观点,他们最初的国号也是“金”,史称后金。
但是,对当时的中国正统王朝——明朝来说,满清与无数梦想奴役整个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样,仅仅是强盗而已,同时其行径与之前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一模一样;而且到了现代,有另外一种说法,并有相当的论据,说满清一族是原住于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区的通古斯卡野人部落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南迁的一支。
这种迁徙行为可以参考俄罗斯为寻求不冻港而在东、西两处不断南侵的史实。
这与日本国土狭小多山,资源匮乏而大肆对外扩张,拓展大和民族生存区域的侵略行径是多么相似啊!所以,从本质到表象,满清入关与日
本侵华如出一辙,并无二致,仅仅结果不同。
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时,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已经彻底觉醒,抵抗的决心更为强大。
不得不说,共产党在其中的功绩是十分巨大的。
其实日本侵华时,国民政府的腐烂程度与满清入关时的明朝政府的腐烂程度差不多,但不同的是明朝的民间力量(不仅仅指起义的人民,更包括地主阶级以及半地主半商人阶级)也在努力地啃食明朝这座大厦,而国民政府的民间力量逐渐集中到了一个先进、清明并且富有活力、坚持抗日的政党——共产党手中。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不否认唐加文先生对蒙元正面评价,因为唐先生并没有虚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蒙元的另一面也是存在的:残暴的侵略与屠杀、种族歧视、穷兵黩武等等,这些都是史实。
马克思主义崇尚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研究历史的学者更应该如此,因为历史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它并不纯粹是故纸堆,而是关乎现在与未来,关乎一个民族的底蕴与愿景。
因此,我必须再将唐先生片面的观点树立为靶子。
在前面,中国遭受的四次大规模的、影响深远的异族入侵我已讲到了三次,还有一次更久远一点的是五胡乱华,最后的结局是唐先生所崇尚的北魏的建立,即拓跋氏的化胡为汉,然后在这种大融合的背景下孕育出盛唐。
但不得不说,这次的异族入侵(或者说民族大融合)虽然结果是美好的,但过程同样是痛苦的:五胡乱华杀了多少汉人!
毁了多少城市和村庄!——除了南渡长江避难的,黄河流域的汉人几乎被杀光了——“两脚羊”、“易子而食”这种词语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表述。
而与此类似的,日本侵华最终的结局对中国人来说也是美好的,因为我们终于胜利了——但是这其中的痛苦有谁敢忘吗?谁忘了谁就是民族罪人!
我已经记不得我在此文中说过多少次“类似”,但确实如此。
历史如同一个巨轮,它滚滚向前,不断发展,但同时也是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轮回,所以才会造成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脉络,它遭遇了四次严重的危机,但都坚强地挺过来了,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延续的古文明。
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最根本的在于唐先生所说的中国古代的智者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使得中国的文明带有着浓厚的民族氛围,才能够在最后发育出最强烈的民族意识。
而如西方文明与中东文明,重点在于人与物的关系,倾向于实物科研,弱化了民族分别;而如印度文明,重点在于人与神的关系,虽然在哲学层面上讲是最深刻的,但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显得很无力,才使得印度这个地方犹如不穿衣服的美女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被一个又一个强盗反复占有。
中华文明的成功之处便在于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密建立使得在这片区域的人们形成极强的认同感与对外的同
一感,高度发达的文明建设形成了对周边部族的文明优势,巨大的文明落差使得中华文明保持着对周围部族强大的融
合力。
因此,纵使五胡乱华成功了,但五胡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纵使蒙古铁蹄无敌天下,最终的结局也是要么退出要么融入;纵使满清阉割了中华文明数百年,仍然逃不过被彻底击倒的命运,仍然在百年后能有我这种在这里自由地作如此文章的人;纵使日本横扫东亚,仍然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中国还是中国,没有变成“支那”。
中华文明虽然避免不了农耕文明的保守性,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华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更多、更快地吸收海洋文明的进取性与开拓性,进一步完善自己。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融合能力,虽然要经历这一转变的阵痛,但是阵痛之后,便是破茧成蝶,翱翔天际的那一刻!第1页共1页编辑:刘兆斌文章出处:桃江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