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年、月、日》数学教案
![《认识年、月、日》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4db7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4.png)
《认识年、月、日》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第2、3、4、5、6节。
主要包括年、月、日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区分年、月、日的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长度及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和相互关系。
难点:理解年、月、日的关系,能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如过生日、新年等,引导学生思考: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天有多少小时?2. 探究年、月、日的知识(15分钟)(1)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年的时间长度,让学生感受一年的时间。
引导学生思考: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2)月:展示不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了解月份的天数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大月和小月的区别是什么?(3)日:引导学生思考:一天有多少小时?小时和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个同学今年8岁,问他过了多少个年?多少个月?多少天?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年、月、日的关系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月:28天(小月)/30天(中间月)/31天(大月)日:24小时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一年有____个月。
(2)一个月有____天。
(3)一天有____小时。
2. 判断题:(1)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____)(2)大月有31天,小月有28天。
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fa275c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8.png)
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并掌握年、月、日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写出相关日期。
能力目标1.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年、月、日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关运算和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日期概念的敏感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年、月、日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相关日期的计算。
教学难点1.跨年份的日期计算;2.复杂日期信息的提取和运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年、月、日的重要性,并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日期的不同表达形式。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并示范如何写出不同日期的表达方式;2.通过多个例子演示日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跨年份的计算。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学生自行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检查并讨论解题过程;2.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日期的表示方法,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见解。
第四步:拓展与运用(15分钟)1.设计一个情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条件计算特定日期,并写出表达形式;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日期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日期的重要性,拓展学生对日期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的习题;2.搜集三个不同日期的写法,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更加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5fcd1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5.png)
《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年、月、日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年、月、日之间的换算方法。
3.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4. 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其换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挂图、卡片等。
2. 学具:年历、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展示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形成年、月、日的基本认识。
3. 深化理解: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年、月、日之间的换算方法,以及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4. 应用拓展: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年、月、日之间的换算方法。
3.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4. 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年、月、日之间的换算。
2. 提高题:闰年和平年的判断。
3. 拓展题: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认识年、月、日》(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年、月、日》(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75e90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9.png)
1.拓展阅读材料:
-《时间的奥秘》:介绍时间单位的历史演变、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时间相关知识。
-《年月日的趣闻轶事》:收集与年月日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化习俗等,增加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点的兴趣。
-《生活中的时间管理》:介绍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认识年、月、日》(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认识年、月、日》,选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chapter章。内容包括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如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天或30天,2月有特殊情况,平年与闰年的区别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对时间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年、月、日的关系,深化对时间单位及其换算的认识。此外,学生对日历已有一定认识,可通过观察日历加深对年、月、日关系的理解。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把握时间,为后续学习时间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4.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答案:平年是指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或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全年365天;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的年份,或能被100整除同时也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全年366天。
5.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帮助人们管理时间的工具,你会如何设计?请简要描述你的设计。
答案:例如,设计一个智能时间管理闹钟,它可以设定多个提醒事项,如上课、作业、休息等,并具备统计分析功能,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从而更好地管理时间。
答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16d0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2.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教案:年、月、日的认识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年、月、日。
我们会通过教材的第47页到第50页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认识年和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认识年和日,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2. 能够理解闰年的概念,以及它与平年的区别;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大家能够正确地认识年和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让大家能够理解闰年的概念,以及它与平年的区别。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PPT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给大家出示一些实际情况,让大家思考年和日的关系。
比如,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或者11个月?二、新课讲解(15分钟)三、随堂练习(5分钟)在学习完新知识后,我会给大家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
这样可以让大家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
四、例题讲解(10分钟)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关于年、月、日的例题,让大家看到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年和日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同时,我还会写下闰年和平年的区别。
作业设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
比如,让大家列举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年份,并判断它们是闰年还是平年。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对年、月、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课后,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是多少?这样大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年和日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年是一个时间单位,用来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大约需要365.24天,所以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7465c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b.png)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年、月、日的读写方式。
3.能够将日期进行排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及其读写方式。
2.教学难点:日期的排序。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观察家中日历或手机时间的显示,让他们分别说出现在是几年几月几日,并找出日期的规律以及日历上不同的标记符号。
2. 导入课程教师可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一些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介绍年、月、日这三种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三种概念的含义,并将其与日历上的标记相对应,如薄荷色指代节假日,红色表示假期等。
3. 分步教学(1)年教师让学生按下列顺序写出接下来5个年份: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并让学生发现规律:接下来的年份是从2020年开始依次加1的。
(2)月教师在黑板上随机写下12个月份,让学生按照提供的数字排序,并要求学生描述每个月份的特点。
(3)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日期数字,如17、28、13、23等,要求学生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序。
4. 常见日期的读写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常见时间,如2019年5月1日、2019年9月10日、2020年1月1日等,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读写方式读出来。
5. 综合练习教师可以将以上的内容进行综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日期数字,让学生正确排序并写出其对应的年、月、日。
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日常表现评价。
2.个人小调查评价。
五、教学后续在教学后续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完成有关日期排序的作业。
2.帮助家人写出正确的日期。
3.课后自己搜集更多跟日期有关的信息并整理成一篇文章。
六、教学总结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安排,希望大家可以掌握和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以及正确的读写方式。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课题。
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eb017e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b.png)
人教版数学三下6.1《认识年月日》教案2一. 教材分析《认识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以及每个月的天数,从而建立起对时间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认识,对时间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等。
但是,对于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年、月、日的相关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如钟表、日历等,引导学生对时间产生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年月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年月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平年和闰年有什么区别?等问题。
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年月日的任务。
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或者编写一个关于年月日的故事。
通过合作,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计算,找到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课时1认识年、月、日-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课时1认识年、月、日-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1aa502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8.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课时1 认识年、月、日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为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课时1 认识年、月、日人教新课标所准备的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的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时1,主题是“认识年、月、日”。
我们将深入探讨年的概念,月份的分类以及日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月份的长短和日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日历牌,用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说,我们通常是怎么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的。
3. 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随时提问,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更好地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4. 练习:讲解结束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年、月、日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列出你最喜欢的三个月份,并说明为什么。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年、月、日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引入环节的生活实例。
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年、月、日的概念,这是因为我相信学生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更加熟悉和敏感。
例如,我会问学生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份吗?每个月份的天数又是一样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我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去听、去学。
讲解环节的互动。
在讲解年、月、日的概念时,我会随时提问,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年、月、日》优秀教案
![《年、月、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f48b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d.png)
《年、月、日》优秀教案《年、月、日》优秀教案(通用6篇)《年、月、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平闰年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重点: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对策:尽量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积累同学的生活经验,便于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教学准备:补充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对年月日的知识你了解了多少?2、基本练习:(1)平年一年有()天,闰年有()天,相差的天数出现在()月。
(2)今年是20()年,是()年,我国将在()年召开奥运会,这一年是()年。
二、计算经过时间1、胜利小学从7月1日开始放暑假,到9月1日正式开学,胜利小学放暑假一共放了()天。
同学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明确:7月1日也是算在放暑假之中的,7月份一共放了31天,8月份也是31天,9月1日已开学,不能算在放暑假中,所以暑假一共放了31+31=62天。
假如从7月5日开始放暑假,到8月29日开学,一共放了()天。
2、妈妈所在的班组从3月22日到4月10日,一共加工了200套服装,这个组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套服装?重点理解:3月22日到4月10日在计算时两头都要算,共20天。
3、出示:第21页考虑题引导同学理解:计算农作物的生长期,计算的方法各地不同,可以两头的天数都算在内,也可只算一头的。
假如两头的天数都算在内,那么这三样农作物的生长期分别是几天呢?先独立算。
交流计算方法。
4、今年几岁了?(9岁还是10岁)引导同学理解:周岁与虚岁不同算法,周岁只算一头时间,虚岁两头时间都算,所以虚岁比周岁要大1岁。
5、小结:我们在计算经过时间时,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经过的时间是算一头还是算两头。
6、练习:(1)从今年的10月1日到明年的2月1日,经过了( 4 )个月。
(2)从今年的10月到明年的2月,经过了( 4或5 )个月。
板书设计:补充练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年、月、日)(1)两头都算(2)一头算一头不算(3)两头都不算补充练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年、月、日)(1)两头都算(2)一头算一头不算(3)两头都不算《年、月、日》优秀教案篇2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示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0d4c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a.png)
1.《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
2.通过具体活动,经历判断大月、小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3.体验利用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大月、小月及2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课件出示: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大部分学生能猜出是日历。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年、月、日的秘密。
二、探究新知1.出示2023年年历课件出示:师: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预设1: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9天,还有的有28天。
预设2:知道5月1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6月1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2.出示2023年和2024年的年历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照2023年和2024年的年历,完成【学习任务一】。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填表后交流发现,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集体交流。
学生能通过观察年历完成表格。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1: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0天的月份是4月、6月、9月、11月。
预设2:还发现2023年的2月有28天,2024年的2月有29天。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信息找得很准确!请看看教科书,不同天数的月份分别叫什么?预设:在数学上,把每月有31天的叫大月,把每月有30天的叫小月,把2月叫特殊月。
《认识年、月、日》数学教案
![《认识年、月、日》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15f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1.png)
《认识年、月、日》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16页例1及相关练习。
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掌握大月和小月的划分,以及日历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理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并能运用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大月和小月的划分,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进行日历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大月和小月的划分。
难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日历的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如春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关注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
2. 新课导入: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年、月、日”,引导学生思考:年、月、日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知识讲解: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讲解大月和小月的划分,并展示日历的制作方法。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判断201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判断202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制作2020年的日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判断2021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制作2021年的日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年、月、日1. 年:一年有12个月2. 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3. 日:一天有24小时4. 平年:2月有28天5. 闰年:2月有29天6. 大月:1、3、5、7、8、10、12月7. 小月:4、6、9、11月七、作业设计1. 判断2021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答案:平年2. 制作2021年的日历。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a3f22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a.png)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篇1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学生已能较熟练地使用教学平台以及会上网搜索有关资料。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合作探讨计算一年天数,从中初步体验大月和小月。
2、通过学生自己在推测和验证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3、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选择记忆方法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4、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5、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本人自制的网络课件分“年月日知识”、“年月日故事”、“万年历”、“综合测试”、“备课参考”、“课外知识”、“论坛交流”7个模块。
“年月日知识”中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需要的工具如:年历、万年历和计算器,还提供了许多与本课相关的信息(如年月日的来历;为什么七八月份是连着的两个大月等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因惑的内容)。
“万年历”方便学生寻找各年的年历,直观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并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综合测试”中安排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以及综合练习,学生通过计算机反馈的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论坛交流”主要是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网络教学强大的交互功能。
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展开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
1、课前教师在“教学公告”栏上向学生发布了学习任务和活动建议,学生利用这个虚拟学习社区获取学习任务——小组协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整理、上传资料,教师也利用这个虚拟学习社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案。
《年、月、日》(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年、月、日》(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9606a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9.png)
教案:《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关系,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方法,如:闰年的判断、各月天数等。
3. 时间的单位换算,如:时、分、秒与日、月、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时间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闰年的判断,时间的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挂图等。
2. 学具:年历、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时间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闰年的判断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方法:闰年的判断、各月天数等。
3. 时间的单位换算:时、分、秒与日、月、年的换算。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年、月、日的关系,巩固基本概念。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年、月、日基本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4aad2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a.png)
三年级下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优秀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
(日历)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年、月、日》(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年、月、日》(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112c6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6.png)
《年、月、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天数,知道大小月;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正确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2.各月天数及大小月的认识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各月天数及大小月的认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年历卡学具:学生自带年历卡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时间单位,引出课题。
2.探究年、月、日的关系(1)学生观察年历卡,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教师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
3.认识各月天数及大小月(1)学生观察年历卡,找出各月的天数。
(2)教师讲解大小月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4.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1)学生观察年历卡,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
(2)教师讲解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5.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年、月、日的关系2.各月天数及大小月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七、作业设计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一课内容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关系,认识了各月天数及大小月,学会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年、月、日-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年、月、日-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56e6f1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2.png)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年、月、日-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年份、月份和日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 年、月、日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年、月、日的关系。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出年、月、日的概念。
2. 讲解新课:a. 讲解年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天。
b. 讲解月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一个月有多少天,以及大月和小月的区别。
c. 讲解日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分钟和秒。
3. 演示年、月、日的关系: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年、月、日的关系。
4. 练习年、月、日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年、月、日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 完成《数学作业本》第10页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概念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 年、月、日的计算方法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掌握?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根据人教新课标编写的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步骤”部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a5c07610661ed9ad51f3c9.png)
(7)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四、思维训练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时=()分 1分=()秒
1时=()秒 240分=()时
1分25秒=()秒 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等)
年、月、日(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年、月、日(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37ebd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d.png)
教案: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4. 日期的推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闰年和平年的区别。
2. 教学难点:日期的推算,闰年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日历、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星期、时间单位,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闰年和平年的区别。
3. 案例分析:分析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生日、节日、纪念日等。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概念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4. 日期的推算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判断题:判断闰年和平年。
3. 应用题: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闰年和平年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课后作业要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时刻。
在教授“年、月、日”这一课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他们最喜欢的节日或生日在一年中的具体时间,来引导学生对时间单位产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哪个月?这个月有多少天?”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年、月、日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0660f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3.png)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年、月、日》这单元是在前面已经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以及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积累了对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
而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及各月天数,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了解有关闰年的有关知识,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多个年份年历卡【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师:课件出示大屏幕。
师:这是谁呀?生:猪爷爷。
师: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猪爷爷,猪爷爷为了保持强健的身体每天坚持服用钙片,一瓶钙片有三十粒,每天服用一粒,一个月够吗?生1;够,因为一个月有三十天。
(师板书)生2:有时不够,因为有的月份三十一天。
(师板书)师:这两位同学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那每月情况是怎样的呢、每年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同桌合作,探究年历卡活动要求:1、以同桌为单位,一张年历卡,一张汇报单。
认识年、月、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认识年、月、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aeb5c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3.png)
教案:认识年、月、日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版本:2023-2024学年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年、月、日之间的换算。
2. 闰年、平年的判断。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让学生发现年、月、日的存在。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年、月、日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老师讲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含义。
2.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换算方法。
3. 老师讲解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理解闰年、平年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四、拓展提高(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年、月、日的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惑,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闰年、平年的判断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在这个细节上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是非常必要的。
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如下:1.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不能整除的是平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
(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
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
(板出课题)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
称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
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
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
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
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
(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7 )个大月,(4 )个小月
(2)5月1日的前一天是(4 )月(30 )日
(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 )月(31 )日
(4)四月份有(4 )个星期零(2 )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
是(7 )月和(8 )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课本P56的第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