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637c1e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9.png)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
解析答案
答案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P17活动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问题:降水量最多的出现在 坡,海拔约为 米。北坡降水与南坡降水有何差异?
2000米
北
北坡位于迎风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坡降水多
荒漠化
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荒漠化的
危害与治理
全球性行动
防治方针
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7d83baaa00b52acec7ca2a.png)
气候
位置
深居内陆 水汽难 远离海洋 以到达
干 旱
阻隔水 高山环绕盆地 汽进入 青藏高原隆起
地形
中 国 降 水 量 分 布 图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 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塔里木盆地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地表多疏松的 大风日数多,且 力作用强盛 沙质沉积物 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 的潜在威胁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
A.自然原因 动力条件 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 地表物质疏松,植
被覆盖率低
过 度 樵 采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
在鄂缺尔乏多斯能沙源区的,地每区年每户大约防要风挖固6沙7平的方植米被沙遭蒿到作破为坏烧
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 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 在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过度开垦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6e5917ed630b1c59eeb5c5.png)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 —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 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 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 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罗布泊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 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 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包括土 地沙化、草场退化、农田退化以及土 壤肥力下降导致的土地生产潜力降低 或丧失。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有什么关系? 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 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 水汽的阻隔;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85d4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3.png)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100ec80c22590102029d19.png)
在西北地区荒漠形成过程中,有没有其 它原因造成土地退化进而沙化的情况呢? 展示几幅西北地区人类活动的图片。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人类活动,进 而过渡到另外一个原因。
(二)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本38页,结合图2-3 、2-4 ,引导学生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设计意图:逐一引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由 “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以及分 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 近几十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 不断扩大。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每
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由于
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通过打机井抽取地 下水.引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 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 的土地上。
请归纳总结荒漠化有哪几方面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一 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三、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 治理”
二、荒漠化的危害
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市西郊外,是世界上现存最大. 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站在交河古城观景台,你可以体 会到什么是博大,什么是沧桑...
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 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 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 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 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 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 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 了荒漠。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b1c13efd0a79563c1e72f2.png)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1课时内容。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图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
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阅读材料和图片的分析,和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61ae8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9.png)
(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荒漠化的发生、进展过程中,人类 活动常常起打算性作用。
⎩第 1 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材内案例]1. 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自然缘由: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 (2)成因⎨ 土地退化⎪人为缘由: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3)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 ①自然因素⎨土地表层风化猛烈,碎屑物质积存⎪⎩大面积地表暴露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示]最考纲 探究线索核心素养1.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 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 综合思维:抓住区域区域存在的环境 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 与进展问题及其 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 产生的危害、以 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 及有关的治理保 的成因及危害。
护措施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 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 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进展。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
荒漠化是多种缘由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2.荒漠化的危害(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暴露,供给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饿,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3.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连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把握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
[教材外案例]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高中地理浙江专版必修3: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浙江专版必修3: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f2f391783e0912a3162ad5.png)
答案:(1)干旱 半干旱 (2)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3)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 (4)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 (5)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三北 防风固沙
知识点(三) 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加试要求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一般思路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原因
表现
自然 因素
地理 位置
气候
深居大__陆__腹__地__,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干__旱__,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 远超过降水量,容易引起风__蚀__
植被
稀疏,覆盖率低,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
人为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过度放牧乱_砍__滥__伐____、盲目开垦 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思考探究:月牙泉的干涸是一种什么生态环境问题?其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土地荒漠化。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
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地区
具体措施
现有林地
应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 毁林开荒——即宜林则林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 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
的灌草地带
草,发展林业和牧业
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
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②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4)生态移民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4.其他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bac2b24cfc789eb172dc8be.png)
2 .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 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森林被砍伐、草原被破坏、农田被侵占,既有 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斑点状及片状)
旱作农业为主
过度农垦科尔沁草原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固定沙丘活化) 城镇\工矿区\交通线附近(点状、线状)
草原放牧业为主
绿洲农业为主 绿洲农业为主 工矿开发\居民点\ 和道路建设
过度放牧 呼草\锡草
西北地区严重的草场退化
红色荒漠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高原
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 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 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到处是千沟 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
二.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分布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 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范围:涉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影响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提示:请从西北地理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大 漠 长孤 河烟 落直 日, 圆 。
一. 荒漠化的含义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 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 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 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https://img.taocdn.com/s3/m/b93a5e8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c.png)
迁移应用 案例——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漠化
资料一“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湿润红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 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资料二“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 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 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图丨摄影师@赵来清
7
干涸的罗布泊,历史上罗布泊面积有过多次反复增减
▼图丨摄影师@李学亮
▼楼兰古城附近的雅丹形成时间并不长,是近千年来的产 物也是环境恶化的见证者之一 下图为白龙堆雅丹
图丨摄影师@王隽斌
9
▼龙城雅丹,这种雅丹都是同一方向的沟谷 多是常年盛行某一方向的大风所致
图丨摄影师@钱玮
Lou Lan Gu 荒废的楼C兰h古e城n
(2)物质条件——地表疏松,多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靠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Ⅱ 人为原因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90%]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会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2、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图丨摄影师@郝沛
▼《流沙坠简》
“宜渐节省使相周接” 于是人口流散 原本繁华的城池逐渐荒废 楼兰也在历史记忆中变得 越发模糊不清了
1
一、荒漠化的含义
▐基础梳理 • 1.概念: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实质)。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 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 2. 类型: 风蚀和水蚀等外力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和生态破坏。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4fa14e0242a8956aece41f.png)
沙尘暴的源头在哪里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 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 化现象尤其严重。
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荒漠狭化义是:指由土于地气沙候漠变化化和人 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 化。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 荒漠化的含于义使用土地包不括当风或蚀其和他水因蚀素等,外 所导致的耕力地作、用草造原成和的森土林地等退 资土源 地的退广生化义产,: 化滥能可,牧力使也所下土涉导降 地及致。完人的严全类水重丧滥土的失垦流 生产力。 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 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 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各方面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 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 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 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 形成。
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 资源利用不当。
用水量加大
河流水量减少
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枯死
荒漠化土地扩大
另 类 的 江 南
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 (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 的现象)。查阅资料,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 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 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77页文档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7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7d2a2af51e79b89680226df.png)
课
课
堂 互
荒漠化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 生产力
课 堂
5.掌握其他土地退化问题的原因、危
课 时
互 动
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作 业
探
究
菜单
XJ ·地理 必修Ⅲ
教
学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解
读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1.含义
当 堂
双
课 前 自 主
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基 达 标
2.土地退化
导
学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XJ ·地理 必修Ⅲ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XJ ·地理 必修Ⅲ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XJ ·地理 必修Ⅲ
教
学
图
教
表
法 分
第一节
活 动
析
解
读
教 学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方
案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设
当
计
堂
教
学
图
教
表
法
活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解 读
教
学 方
(1)自然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因素深居 大风 大频陆繁腹地 ,,日照降时水间稀长少,气候干旱,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b04b408580216fc700afdbd.png)
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 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 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 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 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 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 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 了荒漠。
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D )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
三、荒漠化的防治
防治荒漠化的方针以及采取的措施?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 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
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 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
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请举例说明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科尔沁草原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 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大风频繁.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 草原和荒漠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过度砍伐
Hale Waihona Puke 2、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 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
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 约束自己的行为?
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 和保护水资源等等。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 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 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 总面积的28%。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狼尾草
科尔沁草 原
(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 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 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 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 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 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 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 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各方面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 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等。
4、我国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 漠化严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建防护林带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乳化沥青固沙
沙枣
胡杨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自 土壤
然 降水
因 素
植被
地形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人 为 人类破坏植被(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 因 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素
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 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说出你的理由。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土地石漠化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而归纳西北地区荒 漠化的原因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降水少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 山地和盆地为主。
阿尔泰山
天山 昆仑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 2,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4,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
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 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用水量加大
河流水量减少
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枯死
荒漠化土地扩大
另 类 的 江 南
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 (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 的现象)。查阅资料,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 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 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沙尘暴的源头在哪里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 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 化现象尤其严重。
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荒漠狭化义是:指由土于地气沙候漠变化化和人 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 化。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 荒漠化的含于义使用土地包不括当风或蚀其和他水因蚀素等,外 所导致的耕力地作、用草造原成和的森土林地等退 资土源 地的退广生化义产,: 化滥能可,牧力使也所下土涉导降 地及致。完人的严全类水重丧滥土的失垦流 生产力。 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一般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降低,因雨 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 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流 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 是土地荒漠化。
胡杨林
干枯的胡杨林
1、塔里木盆地 荒漠化土地面积 为什么会扩大?
滥牧 植被破坏
垦荒 耕地扩大
水源减少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 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 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 形成。
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 资源利用不当。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 —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 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 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 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 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