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法提示:实践法、观察法,问题分析法。
一、导入示标
你见过品种繁多的购物票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吗?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社会,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质疑
(一)预习检测:
一、农村的改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取得突破性进展。2.1978年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强调准中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和支持农民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肯定了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中央的肯定下,以、为主要形式的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
3各地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坚持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度龙井经济成分,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2.决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3.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多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质疑问难:
三、探究交流:
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
探究一:农村的改革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1.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2.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材料三: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1.请说一说:材料一、二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2.据材料三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四、训练反馈:
1.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A.完成了土地改革B.加入了农业合作
C.建立了人民公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哪三个方面进行的()
①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
④实行企业私有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B.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
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本质上反映了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B、企业获得了绝对自主权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发展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二)阅读探究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 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