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全汇总【例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全汇总【例析】
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负势竞上。
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
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孟子·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贫贱不能移。
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桃花源记》
渔人甚异之
异: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到......的尽头。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
西南:方位词作状语,向西南
一词多义
《世说新语·陈太首与友期行》
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离开)
意与日去(流逝,逝去)—《诫子书》
与:
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跟)
意与日去。(随,伴随)—《诫子书》
《论语》十二章
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学习的内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学问和事业)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
《礼记·虽有嘉肴》
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礼记·大道之行》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寡,老而无皆有所养。妻的人
《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①许:古义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三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百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多,猿则百叫无绝。

④轩:高,互相轩邈。

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高。

⑤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⑥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四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④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五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对偶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对偶句、比喻句: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重点句子翻译: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水势湍急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犹好像奔马。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目录一、一字多义 (4)1、虚词 (4)而 (4)尔 (4)盖 (4)夫 (5)以 (6)故 (7)乎 (8)何 (9)或 (10)者 (10)之 (11)哉 (12)已 (12)因 (13)于 (13)则 (14)为 (15)惟 (16)焉 (17)也 (17)且 (18)然 (19)若 (19)虽 (20)所 (20)即 (21)既 (21)莫 (22)乃 (22)其 (23)2、实词 (24)安 (24)卑 (24)备 (24)被 (24)鄙 (24)毕 (24)薄 (24)策 (24)长 (24)称 ....................................................................... 24 惩 (25)驰 (25)出 (25)辞 (25)次 (25)箪 (25)当 (25)道 (25)得 (25)等 (25)敌 (25)度 (25)端 (25)恶 (25)发 (26)凡 (26)方 (26)分 (26)奉 (26)扶 (26)拂 (26)福 (26)富 (26)更 (26)苟 (26)固 (26)故 (26)顾 (27)观 (27)冠 (27)光 (27)归 (27)过 (27)好 (27)号 (27)患 (27)惠 (27)或 (27)极 (27)寂 (27)加 (27)间 (27)见 (28)将 (28)1借 (28)尽 (28)就 (28)居 (28)举 (28)具 (28)决 (28)绝 (28)开 (28)可 (28)苦 (28)乐 (28)类 (28)利 (28)隶 (29)良 (29)临 (29)鳞 (29)令 (29)名 (29)谋 (29)奇 (29)骑 (29)强 (29)且 (29)清 (29)情 (29)请 (29)穷 (29)屈 (29)去 (30)阙 (30)容 (30)乳 (30)善 (30)少 (30)舍 (30)甚 (30)胜 (30)食 (30)使 (30)始 (30)市 (30)是 ....................................................................... 30 适 (30)书 (30)数 (31)所以 (31)通 (31)图 (31)徒 (31)屯 (31)望 (31)为 (31)谓 (31)文 (31)闻 (31)下 (31)鲜 (31)贤 (31)相 (31)效 (31)屑 (32)谢 (32)信 (32)行 (32)许 (32)寻 (32)焉 (32)艳 (32)夷 (32)遗 (32)已 (32)义 (32)异 (32)易 (32)诣 (32)益 (32)意 (33)因 (33)引 (33)盈 (33)用 (33)友 (33)余 (33)与 (33)欲 (33)援 (33)2缘 (33)杂然 (33)再 (33)曾 (33)争 (33)指 (33)至 (33)志 (34)质 (34)致 (34)诸 (34)属 (34)缀 (34)资 (34)子 (34)自 (34)足 (34)卒 (34)作 (34)坐 (34)二、初中通假字 (35)三、所有通假字 (37)四、初中成语 (41)五、词类活用 (45)六、古今异义 (48)3一、一字多义1、虚词而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8上人教版文言文,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大全

8上人教版文言文,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大全

通假字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如:“便要还家”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盛众多.)核舟记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

)左手椅一衡木(衡——“横”,横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拣”挑选)约八分有奇(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大道之行〔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三峡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这里指中断)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湖心亭看雪余挐一小舟(“挐”通“桡”,撑(船))一词多义桃花源记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分享。

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1)便舍(shě)船:丢下。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标记或者是标记的符号。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名词)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另有说法为代之误入的渔人。

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把······当作。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读wèi,介词,对、向。

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总结。

古今异义: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边远的地方;今义:鄙视)2.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雇船;今义:购买)3. 西蜀之去南海 (古义:距离;今义:前往,到某地去)4. 僧富者不能至 (古义:穷;今义:贫穷)5. 顾言语于富者 (古义:告诉,对…说;今义:用言语表示或表达)6. 吾欲之南海 (古义:往,到;今义:的)7. 越明年 (古义:及,至;今义:越过)8. 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贫穷的人;今义:物质上缺乏的人)9. 若为佣耕 (古义:你;今义:若,假如)10. 子何恃而往 (古义:凭什么;今义:依赖,依靠)一词多义:1. 之a. 吾欲之南海(往,到)b. 富者语于贫者曰(告诉,对…说)c. 子何恃而往(凭什么)d. 蜀之鄙有二僧(的)2. 欲a. 吾欲之南海(想)b. 富者欲归母(想要)3. 若a. 若为佣耕(你)b.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类似“至于”的词语)c.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假如)d. 不若与先也(比得上)4. 自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c. 西蜀之去南海(从)d. 吾欲之南海(前往)5. 得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能够)b. 得无异乎(肯定)c. 不得而知也(能够)d.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6. 因a. 因往晓之(于是)b. 因问日:“汝何所恃而往?” (于是)c. 因以为号焉(因此)d.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此)7. 于a. 于昼夜何?而告日:“奚若?” (对)b.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对于)c. 日中如探汤,沸鼎不足形容也(到)d. 子墨子九距之,墨子之守圉有余焉(在)8. 顾a.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怎么,难道)c. 顾玩其辞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仔细)9. 志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向)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c.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志向)d.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初中语文7-9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7-9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7-9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02-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词类活用、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有哪些??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7-3 23:36要全提问者: 大大宁宁 - 一级最佳答案 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 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 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 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 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 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动激奋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四.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2.长(1)身长八尺(身高)(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8.发(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3)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2)外结好孙权(友好)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15.立(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7.论(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21.起(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22.塞(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24.上(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25.胜(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26.食(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卒买鱼烹食(吃)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33.谓(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34.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35.信(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36.兴(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37.行(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38.许(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39.言(1)愿诸君勿复言(说)(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40.遗(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41.应(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2.遇(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43.远(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44.忠(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中考古文重要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中考古文重要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的考点就是对它的解释。

通假宇的答题格有一定的格式:"XX”同“XX”,“XX"的意思。

七年级通假宇汇总课文原句通假字原字通假字程义课文出处尊君在不不表小否XE《陈太丘与友期行》枷兑乎说悦愉快《典》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同上止有剩骨止只仅,只《狼》身亡所寄亡无没有《杞人忧天》其人舍然大喜舍释解除、消除卿今当涂掌事涂途《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耶语气词对镜帖花黄帖贴粘贴《木兰诗》但繇尔尔耳罢了《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勺勺子可爰者甚蕃蕃繁多应说》亭亭净植植直竖立一词多义,指一个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而在另一个句子中又有了新的意思,而这些意思又有一定的关联。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七年级上册一词多义归类实词义项例句舍舍弃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解除、消除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去消失意与日去《诫子书》离开一狼径去《狼》时当时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按时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日天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太阳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岁月意与日去《诫子书》为给、替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亘担任、做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被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成为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乐以...为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乐趣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行出行与人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行走三人行《论语》十二章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童领悟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意神情意暇甚《狼》想、企图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敌胁迫、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敌人盖以诱敌《狼》止同"只"仅、只止有剩骨《狼》停下一狼得骨止《狼》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狼》上前狼不敢前《狼》闻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使知道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消息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

语文第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语文第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与朱元思书》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

)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假字,这些假字是为了表达文艺效果而设计的。

常见的假字有:
1.折字:把一个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折叠成另一个字,
如“我”折成“屋”,“月”折成“皂”。

2.谐音字:根据汉语的谐音规则,把一个字改写成
另一个字,如“白”写成“蒲”,“人”写成“仁”。

3.易字:按照汉语的语音规律,把一个字写成另一
个字,如“闲”写成“咸”,“六”写成“陸”。

4.假借字:把一个字借用成另一个字的形式,如“好”
借用成“耗”,“王”借用成“网”。

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者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

常见的倒装句有:
1.全部倒装: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都颠倒过来,如“长
者出,少者归”。

2.部分倒装:只有谓语的一部分倒装,如“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学习资料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学习资料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学习资料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译:脖子都因为此而僵硬了。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愉悦。

译:不也高兴吗?)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惘,迷惑。

译: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4、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5、是知也(“知”通“智”,明智。

译:这就是明智。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译:一切都没有。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译:才如点点繁星。

)8、尊君在不(“不”通“否”,译:您父亲在家吗?)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译:每天拉着仲永拜访县里的人。

)10、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译:在额头上贴花黄。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译:出门去看望伙伴。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译: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14、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译:全场静悄悄的。

)15、止有剩骨(“止”通“只”,“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止”相同。

译: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

)二、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

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2、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盖房,盖子”等。

译: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3、方出神(方:古“正”,今“地方,方块,方形”等。

译:正看得出神。

)4、怡然称快(然:古作助词“......的样子”,今“然后,天然”等。

译: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5、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作数词。

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6、是知也(是:古作代词“这”,今作肯定判断词。

译:这就是明智。

)7、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8、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作语气助词“罢了”,今“不过如此”。

九上语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九上语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九上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汇总一、通假字。

1、適戍渔阳九百人適:“谪”,被贬外调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4、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5、秦王不说(“说”通“悦”,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7、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8、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9、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0、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1、自董卓以来(已,通“以”)二、古今异义。

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2、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

3、豪杰:古义有声望或者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4、会计:古义集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5、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6、又间令吴广:古义暗地;今义中间。

7、“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8、“非若是也”(是:古:这样;今:判断动词)9、“休祲降于天”(休:古:吉祥;今:休息)10、“虽千里不敢易也”(易:古:交换;今:容易)11、“长跪而谢之曰”(谢:古:道歉;今:感谢)12、将军宜枉驾顾之古:拜访今:照顾13、凡三往古:总共今:平凡14、孤不度德量力古:我,古代王侯的自称今:孤立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大概今:危险1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一天天今:太阳1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可以把今:可能,能够,许可18、利尽南海古:南方近海的地方今:指中国南海1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用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1、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2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23、)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24、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25、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6、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三、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用法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用法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壮也 烛之武退秦师
2、的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
二、之——代词
1、子犯请击之 烛之武
三、之——动词
1、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一、而——连词
1、连词,表承接,不译 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连词,表修饰,不译 夜缒而出
5、卒其不意 “卒”通“猝”,突然 6、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7、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8、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显露 1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鸿门宴
1、皆为龙虎,呈五采 “采”通“彩”,彩色 2、具告沛公 “具”通“俱”,全、都 3、距关 “距”通“拒”,把手 4、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9、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同意 今义:有做某事的意愿 10、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胳膊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11、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考虑
鸿门宴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亡去不义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3、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嫁娶的事
一、其——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 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2、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或第二人称 可译为“我的”“我 自己 ”“你的”“你” 失其所与 烛之武退秦师
3、指示代词,“这”“那” 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二、其——副词
1、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2、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副词,似乎,好像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如果 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及,比得上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获 鸿门宴 代词,你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实用版】目录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详细总结。

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今异义词。

比如,“之”字,在古代的意义是“的”,而现代汉语中则常常用作连词。

这种古今异义的现象,需要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加以留意和区分。

二、一词多义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例如,“其”字,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连词;“而”字,既可以表顺承,也可以表转折。

这些一词多义的现象,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仔细分辨其具体意义。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止”通“只”,“尔”通“耳”等。

对于通假字,我们需要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其意义。

四、词类活用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也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等。

对于词类活用,我们需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准确理解其意义。

五、特殊句式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对于这些特殊句式,我们需要在阅读时,加以识别,并准确理解其意义。

总的来说,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既有古今异义词,也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初二下语文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①许:古义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三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百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多,猿则百叫无绝。

④轩:高,互相轩邈。

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高。

⑤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⑥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四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④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五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对偶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对偶句、比喻句: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重点句子翻译: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水势湍急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犹好像奔马。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的小结 (1)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的小结 (1)

愚公移山的小结一、通假字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

二、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为动词,对着2、毕力平险平:形容词用作动词,铲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阻。

3、箕畚运于渤海之中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笑而止之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

5、帝感其诚感:被动用法,被感动。

三、古今异义1、惩山北之塞惩:古义,苦于;今义,惩罚。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甚至;今义,曾经。

四、一词多义其1、其妻献疑曰(他的)2、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3、惧其不已也(他,他们)4、帝感其诚(他的)之1、本在冀州之南(的)2、惩山北之塞(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出入之迂也(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以君之力(的)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6、投诸渤海之尾(的)7、跳往助之(他)8、汝之不惠(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9、毁山之一毛(的)10、汝心之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虽我之死(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操蛇之神闻之(的;这件事) 13、告之于帝(这件事)且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焉1、且焉置土石 (哪里)2、始一反焉(语气助词)3. 无垄断焉(语气助词)始1、始龀(刚刚)2、始一反焉(才)于1、达于汉阴(到)2、告之于帝(向)而1、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2、聚室而谋曰(连词,表顺承)3、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4、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以1、以君之力(凭借)2、河曲智叟亡以应(来)五、重点语句省略句1、惩山北之塞翻译:(愚公)苦于山北阻塞道路。

2、一厝朔东翻译:一座放(在)朔东。

倒装句1、告之于帝翻译: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2、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疑问句1、其如土石何?翻译:还能把土石怎么样呢?2、且焉置土石?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六、文章内容和主旨内容:本文记叙了愚公带着家人移山的事情主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通假字表: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童趣》)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

《论语》十则)4、是知也。

(知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出现。

《西江月》)6、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

《山市》)7、裁如星点。

(裁通才。

《山市》)8、尊君在不(不通否,《陈太丘与友期》)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引。

《伤仲永》)10、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木兰诗》)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孙权劝学》)12、满坐寂然。

(坐通座。

《口技》)13、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14、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15、舟首尾八分有奇。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16、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17、右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18、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望岳》)19、略无阙处。

(阙通缺。

《三峡》)20、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与朱元思书》)21、窥谷忘反。

(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2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马说》)23、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马说》)24、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25、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26、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岳阳楼记》)27、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

《岳阳楼记》)28、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行路难》)29、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通值。

《行路难》)30、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陈涉世家》)3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陈涉世家》)32、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唐雎不辱使命》)33、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唐雎不辱使命》)34、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隆中对》)35、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隆中对》)36、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

《公输》)37、公输盘诎。

屈,理屈。

《公输》)38、亲戚畔之。

(畔通叛。

《孟子》两章)39、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孟子》两章)40、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章)41、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4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鱼我所欲也》)4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鱼我所欲也》)4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助词。

《鱼我所欲也》)4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也》)46、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智慧。

《愚公移山》)47、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愚公移山》)48、一厝朔东。

(厝通措,安置。

《愚公移山》)初中一词多义表:愿愿为市鞍马。

(愿意)愿驰千里足。

(希望)闻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不闻爷娘唤女声。

(听到)自又七年,还自扬州。

(从)并自为其名。

(自己)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市东市买骏马。

(集市)愿为市鞍马。

(买)得得为众人而己耶(能够)便得一山。

(发现)或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或王命急宣。

(有时)固固众人。

(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固不可彻。

(固执)然父利其然也。

(这样)屋舍俨然。

(……的样子)然志犹未已。

(然而)及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及郡下,诣太守。

(到了)绝以为妙绝。

(极点)群响毕绝。

(停止)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名之者谁(命名)有仙则名。

(出名)去相委而去(离开)我以为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故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故虽有名马。

(因此)温故而知新。

(旧,与“新”相对)顾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三顾臣于茅庐之中。

(探望,拜访)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图)宾客意少舒。

(神情)舍便舍船。

(舍弃)屋舍俨然。

(房屋)寻寻向所志。

(寻找)寻病终。

(不久)志寻向所志。

(标志)处处志之。

(作标志)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为宫室器皿。

(做,这里为雕刻)修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长)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书一男附书至。

(书信)即书诗四句。

(写)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引凄异。

(连续)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美好)良多趣味。

(的确)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是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和)方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方出神。

(正)方七百里。

(周围)白上下一白。

(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是是日更定。

(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判断词)浑莫笑农家腊酒浑。

(浑浊)浑欲不胜簪。

(简直)负负势竞上。

(凭借)至于负者歌于途。

(背)投投诸渤海之尾。

(丢弃)暮投石壕村。

(投宿)临执策而临之。

(面对)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策执策而临之。

(马鞭子)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年且九十。

(将近)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食不饱。

(吃)衣食所安。

(粮食)虽故虽有名马。

(即使)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胜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高处不胜寒。

(禁受)战必胜矣。

(胜利)观观夫巴陵胜状。

(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一一碧万顷。

(一片)而或长烟一空。

(全)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佳木秀而繁阴。

(树木萌发滋长)将将登太行雪满山。

(将要)自将磨洗认前朝。

(拿起)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会)会天大雨。

(恰巧)每有会意。

(理解)间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时时而间进。

(偶尔,间或)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感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实情)崩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崩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不以千里称也。

(著称)先帝称之曰傻。

(表扬)诚诚宜开张圣听。

(的确)帝感其诚。

(真心)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野芳发而幽香。

(开)光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浮光跃金。

(光芒)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景色)景春和景明。

(日光)四时之景不同。

(景色)居面山而居。

(居住)居庙堂之高。

(处在)具各具情态。

(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详细)安衣食所安。

(养)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数珠可历历数也。

(计算)以数谏故。

(屡次)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说)太守谓谁(是)鲜芳草鲜美。

(鲜艳)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兴百废具兴。

(兴起)兴复汉室。

(兴旺)水波不兴。

(起)作一鼓作气。

(振作)属予作文以记之。

(写)往来种作。

(劳动)作亭者谁(兴建)道得道多助。

(治国之道)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不足外人道也。

(说)国夫大国难测也。

(国家)去国还乡。

(国都)身身已半入。

(身体)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自己)将军身被坚执锐。

(亲自)遗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遗留)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信小信未孚。

(诚实)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罔罔不因事象形。

(无)而不思则罔。

(迷惘)亡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灭亡)曲智叟亡以应。

(无,没有)师师伐我。

(军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辱宠辱偕忘。

(耻辱)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没)苦啼一何苦。

(痛苦)苦而不平。

(愁)比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等到)初中古今异词表:“几何”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指多少,今义指数学的一个学科。

“交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指交错相通,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指妻子和子女,今义指成年男子的配偶。

“无论”例句:“无论魏晋”,古义指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指连词,表示条件连词。

“致词”例句:“听妇前致词”,古义指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话。

“前途”例句:“天明登前途”,古义指前面的路程,今义指比喻将来的光景。

“中间”例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指其中夹杂着,今义指里面或中心。

“文理”例句:“其文理皆有可欢者”,古义指文采和道理,今义指文章内容或词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例句:“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指渐渐,今义指稍微。

“亲戚”例句:“亲戚畔之”,古义指族内亲属和族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和它的成员。

“所以”例句:“所以动心忍性”,古义指用来,今义指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儿女”例句:“儿女共沾巾”,古义指青年男女,今义指子女。

“牺牲”例句:“牺牲玉帛”,古义指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指正义舍弃生命或利益。

“可以”例句:“可以一战”,古义指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等死”例句:“等死,死国可乎”,古义指同样的死,今义指等待死亡。

“会计”例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指聚会商议,今指管理财务工作的人员。

“开张”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指扩大,今义指店铺开业。

“感激”例句:“由是感激”,古义是感动而奋激,今义是衷心感谢。

“卑鄙”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是地位低微,学识浅陋,今义质量恶劣。

“作文”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是写文章,今义文章。

“阿爷”例句:“阿爷无大儿”,古义是父亲,今义是祖父。

“绝境”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 股”例句:“两股战战”,古义是大腿,今义是臀部。

“ 走”例句:“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

“ 再”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是第二次,今义是又一次。

“ 狱”例句:“小大之狱”,古义是案件,今义是监狱。

“ 江”例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大小江河。

“ 河”例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指一切河流。

“ 池”例句:“池非不深也”,古义指城河,今义指水塘。

“ 国”例句:“则有去国怀乡”,古义指国都,今义是国家。

“ 但”例句:“但微颔之”,古义是只是,今义是但是。

“ 去”例句:“则有去国怀乡”,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别处。

“ 涕”例句:“临表涕零”,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

“ 汤”例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为“热水”。

今义一般指多液体的菜肴。

“ 恨”例句:“辍耕之龙上,怅恨久之”,古义是遗憾,今义是仇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