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心小学胡劲松【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物件与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估量、实验、分析、搜集、记录等方法,展开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特征、分类、性质及材料的研究活动。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获得抽象的概念,如通过“古人用的材料”到“家庭材料调查”,再到“了解新型材料”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由近及远的材料发展过程,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型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能力培养目标】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联系生活经验、动手实验等活动,对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印象。

2、能区分身边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明白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材料。

【教学难点】1、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

2、组织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见解。

【实验准备】1、工具: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水槽、打火机(各10个)。

2、牛奶10盒、白醋10瓶、食用色素10瓶。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出示课件一:教材第40页情景图。

问题情景: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皮毛,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

波波和彬彬就“真皮”与“假皮”发生了争论。

难道还有“假皮”吗?(揭示课题)二、活动1:了解古人用的材料同学们,在远古时代,古人们用了我们今天用的各种餐具吗?穿了我们今天穿的各种衣服吗?(生:没有。

)他们用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出示课件二:教材第41页插图。

师:观察图画,讨论古人用了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生:“塑料”)你是怎么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呢?(生:看)通过看的方法,可以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边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组观察课本2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图,填写好“材料研究记录表”(表样附后)2、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可以课件出示,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3、按材料给以上物品分类把分类结果填到课本第二页五个白色的圆圈。

师:分类有一定的标准,这次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材料)师:请同学们在圆圈下面写出圈内物品制成的材料名称。

4、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5、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

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1、观察“材料研究记录表”想一想,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到的?2、除了木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是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告诉学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首先要设计确定并制造模具,玻璃原料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辅料在高温下溶化成液态,然后注入模具,冷却、切口、回火,就形成玻璃瓶。

身边的材料 教学设计及反思

身边的材料 教学设计及反思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继红小学徐园园一、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正确判断出常见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

3、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4、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能描述一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如:陶瓷、玻璃、塑料等。

6、能够举例说明材料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7、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并且能够认真的倾听别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3、能够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三、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能够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四、教学准备:常见物品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

﹙播放各种材料的杯子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杯子。

﹚“你们认为杯子是什么?它又是用来干什么的?”﹙生答:一件东西,用来装水的等。

﹚引出物品的概念:很好,准确地来说,它是一件物品。

一般来说,我们将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成品称为物品。

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

下面我给每个小组一个杯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制作的?”﹙生答:塑料、玻璃、陶瓷等。

﹚关于这些杯子请大家告诉我:什么是物品?什么是材料?”﹙茶杯是物品,而制造它的材料是金属、陶瓷、玻璃、木头、塑料。

﹚活动一:教师谈话:通过上面的观察和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材料?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板书﹚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身边的材料”。

﹙板书“身边的材料”。

﹚请自告奋勇的同学说一说:材料是什么?生答:可以制成某种物品的材质。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2、知道一些常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知道身边的一些日常用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培养目标: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3、学会观察,通过看、闻、摸了解物品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会简单描述实验现象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上学期主要学习如何观察物品,因此,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能简单地描述物品的特征,但语言不够科学,描述得不够准确,表达能力有待培养。

学生之前接触的实验比较少,动手能力较差,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想到解决方法,需要老师的帮助。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学习了《物体的特征》,学生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并能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而且能判断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在《物体的分类》这一课中,学生学会了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本节内容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制造新材料的实验中,引导学生从看、闻、摸三方面进行观察,并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及时进行记录。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难点:动手制作新材料教学准备: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牛奶、醋、勺子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导入教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玩意,大家看一看(投影展示)。

这些不同形状的小玩意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我请同学摸一摸,是软的还是硬的?我请同学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味道?学生:有点软,闻到了牛奶的味道…..教师:这个物品是老师亲手做的,等会老师也教同学们做,好不好?要制作这个物品,我们要知道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身边的材料。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的了解,以及对材料的分类和简单识别方法的探究。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材料有所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和总结。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材料的名称和特征。

2.能够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简单识别。

3.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难点: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简单识别方法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材料的分类和识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

2.准备分类和识别的材料样本。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材料的分类和识别。

每组发放一些材料样本,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区分不同材料的制品?如何提高环保意识?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方法,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思考家庭的材料使用情况,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中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课时)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课时)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中的第1课。

本课是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的引领概括。

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常见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以下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让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认识材料,展示自己的观察与平常的积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作为依据,为他们打开一片视野,从而引起对材料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奥秘。

第二个内容:是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平时积累较好抓住材料特点,让学生在研讨中,拓展学生的认知。

第三部分内容:是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讨,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并且揭示两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了解材料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在对棉花和腈纶进行比较中,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旨在了解材料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

教科书上还安排了一个思考身边的物品中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

意在巩固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究活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二年级上册科学“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单元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把握课堂节奏,逻辑清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讲授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力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讲授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讲授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1【讲授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铰剪、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企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小学科学三年级《身边的材料》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身边的材料》教案附教学反思

课题: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认识用天然材料制成的物品(2)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不断发明创新材料教学重点:能区分常见物品中适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难点: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不断创新发明德育渗透: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能源教具准备:视频、图片、皮毛、尼龙、棉布教学过程:一、导入夏天,妈妈为琪琪选衣料。

出示皮毛、尼龙、棉布图片。

你会提议妈妈选择哪种衣料?都是衣料,但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教学意图:通过对不同的衣料的观察,引入对不同材料的特征的探讨。

)二、新授(情景)出示课本图片。

描述坐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瓷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来,捕鱼船来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来自动物皮毛,制作用品的材料全部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材料。

思考一:古人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这些材料来自哪里呢?归纳:存在于自然环境种(中)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粘土、动物皮毛、棉花、蚕丝、石油等。

讨论二: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还保留了哪些天然材料制作生活用品?(教学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天然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发展情况。

)归纳: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对材料占有、认识、制造、使用与发展的历史。

思考三:1、对比古人和现代人利用材料的方式,说明了什么?2、天然的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教学意图:为了让学生理解到,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们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归纳:看来天然的材料可以制成很多生活用品,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缺陷。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或化学反应去处理天然材料,所以有些用品虽然都来自天然材料,但其技术含量是完全不同的。

了解:在使用天然材料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通过加热或者其他的一些方法可以制造出新材料,我们把这些人工制成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3、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信息。

【教学准备】汽水灌、字典、报纸、小刀、钥匙、杯子
【教学内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3、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粤教版科学三下第7课《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下第7课《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下第7课《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下第7课《身边的材料》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如塑料、金属、纸张等,以及这些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

2.实验教学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PPT、实验材料(如塑料、金属、纸张等)、实验仪器。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笔记本、画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对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材料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 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 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身边的材料一、教材分析通过已有的知识,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并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学生分析: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

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材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有关身边材料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由老师带来一些身边物品,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想知道有关身边所用材料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以及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 教学引入: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你知道哪些材料?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教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我们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师:认真看课件, 图上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讨论。

生:学生回答,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等。

身边的材料-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身边的材料-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身边的材料-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下教材版本:粤教粤科2001版课题: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分类身边常见的材料;2.能够描述身边常见的材料的特点;3.能够正确地选择并使用常见的材料;4.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1.身边常见的材料;2.材料的分类;3.材料的特点;4.材料的用途。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识别和分类身边的材料;2.如何观察和实验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班级气氛热烈,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老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出本课的主题:身边的材料;3.向学生提出问题:身边有哪些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和用途?拓展讲解1.简单介绍身边常见的材料:纸张、玻璃、水、木材、石头、金属等;2.分类讨论身边常见的材料: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详细讲解材料的特点:重量、硬度、强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4.介绍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使用纸张书写、使用玻璃饰品、使用木材造家具等。

实验探究1.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验,观察纸张的特性,比较铜板和铝箔的导电性;2.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的性质,提出问题并讨论;3.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在实验记录中总结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小结1.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讲解和实验结果;2.教师强调材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认真学习身边的材料;3.鼓励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积极参与课堂问答环节。

作业1.搜集身边材料,并分类;2.随时记录观察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完成实验记录。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材料,通过实验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快乐学习的态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分辨和认知身边的材料,还能够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身边的材料-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身边的材料-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身边的材料-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引入目标:1.了解身边常见的材料。

2.了解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

3.学会以下词语:色彩、大小、形状、厚薄。

教学重点:1.身边的材料。

2.材料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特征的描述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词语描述材料的特征。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分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使用五官进行感官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实物材料。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观察下面的图片,问学生这些东西是属于什么材质的?图片图片2. 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A. 色彩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的图片中每个图案的颜色都是什么?图片图片B. 大小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的图片中每个图案的大小。

图片C. 形状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的图片中每个图案的形状。

图片图片D. 厚薄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的图片中每张纸张的厚薄。

图片图片3. 教师测评请同学们找到身边的材料,把身边的材料归类,描述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和厚薄,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说话,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词汇,描述自己的感知体验。

三、练习1. 组织学生观察:1.同学们现在看一下自己的书桌,找出其中的物品。

2.把这些物品分类。

3.每种单独拿出来,说一说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厚薄。

4.允许同学之间交换意见。

2. 组织学生搜集資料:1.要求同学们回家搜索自己找到家里的材料,找到物体所具有的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厚薄特征。

2.请同学们将发现的物品,拍下来,写下它的名称并描述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厚薄等特征,并制作一张学习笔记。

四、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身边的材料。

通过五官的感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身边的材料。

学习到了颜色、大小、形状、厚薄等基本特征的描述方法,这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积累了知识储备。

期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发掘身边的材料,发现身边的美好。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二)能力培养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3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二、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三、教学准备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

(前每小组材料全组装好,放置在小组桌面中间,把纱布也是先扎在烧杯口,)学生: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

事先布置家里物品调查作业。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

波波说“真皮沙发真舒服”,彬彬说“难道还有假的皮沙发吗?”。

谁说的对?你怎么区别呢?真皮沙发的材料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自人造皮革。

这是存在的事实,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的区别。

(目的:引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概念,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题。

)(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情景:出示本图片。

描述:这是我们人类的远古时代,我们看看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土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捕鱼船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自动物皮毛,制作的生活、生产用品材料全部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材料。

思考:古人用这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这些材料自哪里呢?学生讨论汇报:归纳:存在于自然环境种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粘土、动物皮毛、棉花、蚕丝、石油等。

学生观察:天然材料可以制成很多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用品,看看用哪些天然材料制作了生产、生活用品?同时指导学生填好记录表。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凌云小学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1、学生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用途。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

教学方法;搜集、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展示课前让学生准备的“身边的材料”调查表。

2、通过分析调查表,教师总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引出课题: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1、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1)、让学生试着把调查表中的材料分一分。

(分的方法有很多种)(2)、教师有意识的把调查表中的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分开成两大类。

天然材料:石油、木材、棉花、岩石等人造材料:塑料、玻璃、钢铁、布等(3)、让学生观察这两大类材料的特点,在教师的提示下试着说出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4)、教师总结:天然材料:像石油、木材、棉花、岩石、动物皮毛、蚕丝等的材料,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出示课件)人造材料:把天然材料进行加热或其他一些复杂的方法,变成人们所需要的材料是人造材料。

例如塑料、玻璃、钢铁等。

(出示课件)2、区分调查表上的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1)、在学生理解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调查表上的材料再分一分。

要求:在天然材料下面大“√”,在人造材料下面大“▽”,在不确定是什么材料下面大“?”。

(2)、展示学生区分材料的结果。

(3)、教师总结。

3、你喜欢人造材料还是天然材料?为什么?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1、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塑料”。

2、搜集有关新型材料的资料,了解新型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石油、木材、棉花、岩石等人造材料:塑料、玻璃、钢铁、布等。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7 身边的材料》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7 身边的材料》教案

《7 身边的材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生感受、发现身边材料不同的质感,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瓦楞纸、胶水、剪刀等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师)课件、瓦楞纸造型作品。

六、教学过程
1.以“鱼的造型非常丰富,如果表现时不用笔画,而是用其他材料进行造型,你会用什么材料来做”来突出本课的特点来导入新课。

2.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作品:艺术家是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感受不同材质的巧妙应用及丰富的造型。

3.学生讨论瓦楞纸这一材料的质感和使用方法,如:怎样变化纸的形态可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最适合表现什么题材?纸材通常用割、卷、折、叠等不同方法,丰富其表现力度。

4.展示瓦楞纸制作的作品,欣赏范例并同时分析其构思和制作的技巧。

(提示:学生分析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5.除了瓦楞纸,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各种主题?学生思考并交流。

(提示:结合教材分析,如用废旧报纸等。


6.学生实践。

要求设计以纸质材料为主的装饰物,可建议使用瓦楞纸来设计制作。

7.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制作可进行讨论并鼓励。

8.学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达制作感想,可自评、互评。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愿意把自己找到的材料告诉他人,乐于与人合作。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初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用具PPT、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一次性纸杯、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三脚架、玻璃棒、牛奶、醋、打火机、过滤网五、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出示几种学生熟悉的物品的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看它们是什么?生: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一次性纸杯、烧杯。

师:这些都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生:钢铁、黏土、塑胶……师:它们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板书)(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就课本第40页,跟学生一起谈谈古代人如何运用身边的材料。

师:我们的生活用品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那古时候的人们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0, 观察图片,说说古时候的人们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的?生: 衣服用动物的皮毛做的,房子用木材和动物的皮毛建的,打猎用木棍,用石头来切割东西……师:那么他们的生活用品材料来源于哪里?生:都是在身边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材料。

师:对,他们制造生活用品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存于自然环境中的,比较粗糙简单的。

那么我们把这样的材料叫做什么?生:天然材料师:你在书上哪里找到的?请同学们把它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3、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信息。

【教学准备】汽水灌、字典、报纸、小刀、钥匙、杯子
【教学内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3、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