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标说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说教材八上
发酵现象
内容结构
认识生物的多 样性 根据生物的特 征进行分类 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
第六单元 及生 其物 保的 护多 样 性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花、果实、种子
内部构造
植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第一节
生理功能
行尝 分试 类对 生 物 进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图表理解大小
分类单位
种是最小单位
三、说建议
2.评价建议
过程与终结 性评价相结 合
定量与定性评 价相互结合 期中、期末测试是 阶段性评价重要组 成部分 人教版
教师评价与 学生评价相 互补充
评 价 建 议
启发学生学习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与 互相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相互补充 人教版
评 价 建 议
促进学生学习 通过学生活动表 现作出评价
科技馆 充分利用 学校和社 区的学习 资源
图书馆
重视对生物 实验室的建 设和投入
人教版
与课 利程 用资 建源 议开 发
自然博 物馆
科技馆 充分利用 学校和社 区的学习 资源
图书馆
发掘日常 生活和生 产中的有 用素材
实践 活动
重视对化 学实验室 的建设和 投入
人教版
与课 利程 用资 建源 议开 发
自然 博物 馆
科技 馆 充分利用 学校和社 区的学习 资源
图书 馆
发掘日常 生活和生 产中的有 用素材
实践 活动 影像 资料 重视利用 网络资源 和其它媒 体信息
重视对化 学实验室 的建设和 投入
资源 网站
广播、 电视、 杂志 等
人教版
与课 利程 用资 建源 议开 发
/podcast/ryzr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5篇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5篇说课稿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介绍和展示的书面材料,通过详细描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帮助他人了解和评估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生物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一)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的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对上一节《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遗传图解的巩固,因此,本节内容对确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并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1、重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符合课改理念。
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
优选八上生物第五单元说教材
健康地生活
(六)立体式整合——纵向整合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 物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 物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 保护
七年级上册
生物和细胞
八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生命的 延续和发展
生物和生物圈
纵
向
健康地生活
整
合
研课标说教材流程说教材说建议来自说课标教学建议
3、社会热 点 巧妙引入
2、借助直观 教具(实物、 模型、挂图 等),增加感
动物的运动 和行为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 的运动方式;说明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 一定的结构
生物技术
举例说出发酵技
术在食品制作中
内
的作用;说明食
品腐败原因和保
容
鲜一般方法
标
准
研课标说教材流程 说教材
说课标
编者意图 教材特点 编写体例
内容结构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一)编者意图
全面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
编 者 意 图
性认识
1、教学遵循 一定规律、遵 循一定模式、 环节明细、高
效
4、注重知 识归纳、构 建知识网络
教 学 建 议
6、注重实验 教学
7、作业形式 灵活多样
8、问题导学 侧重能力
研课标说教材流程
说教材
说建议
说评价
说课标
(二)教材特点
形式生 动活泼
结构体 系清晰
探究性学习,加 大实验教学
贴近生活
体现STS思想, 人文精神渗透
教 材 特 点
(三)编写体例
探究
进一步探究、 课外实践
技能训练
模拟制作、 设计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说课设计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三节真菌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说课设计真菌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通过前两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和《细菌》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
通过对细菌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微生物的一些特点。
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和繁殖方式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明确真菌这一类生物的特点, 并为第五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2、教学目标: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能够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阅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热爱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健康生活,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真菌,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节课首先利用视频资料做“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提高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恰当的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活动。
多媒体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微观的知识宏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本节的知识梯度。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手工制作的孢子印在班级进行交流,为师生之间更好的知识交流和情感升华设置了一个平台。
三、说学法八年级学生已不再象七年级那样只对直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知识感兴趣,他们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目光去观察生活,尤其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
研课标说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 价,撰写
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
系等。
模仿水平
尝试,模仿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水平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六)知识技能的整合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 圈中的作用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 类群
第四章
细菌和真 菌
第五章
病毒
第六章
生物的多 样性及其
保护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三 说建议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教学建议
3、社会热点
巧妙引入
4、注重知识归纳、构建知识网 络
5、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 围绕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教学内容,便 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人与生物 圈。
• 体现课标中相应的知识目标,突出环节 、节肢、鱼、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十七页,共30页。
动物部分的知识结构
第十八页,共30页。
为什么将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 为第二章
• 学生已了解运动方式,需要了解运 动的结构基础。人体部分未讲运动 。
• 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
第十三页,共30页。
附 录:
知识性 目标动词
技能性 目标动词
情感性 目标动词
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例说出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说课设计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说课设计《细菌和真菌》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我将从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指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的内容,本章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得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还包括了生物技术一级主题中的“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
现行教材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放在一章里便于系统、完整地阐述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也能与第五章病毒有较好地对应。
本章教材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他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理性的怀疑,技术的进步。
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教材尽量让学生通过活动,如观察与思考、实验,先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有一定的直观感受,再系统阐述。
阐述时将细菌真菌重要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面特点的重要概念,用黑体字呈现以引起学生注意。
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作了初步的介绍,所以本章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不是很多,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从正反两方面介绍教材,先介绍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再介绍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以及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事实,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的看待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既介绍了较为传统的发酵等人类在食品制作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在食品保存方面如何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介绍了细菌和真菌的在医药、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说课设计 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细菌》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说课设计《细菌》说课稿《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处理、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细菌的突破,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2)过程与方法1.应用讲述法,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运用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繁殖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重难点(1)重点: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难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二、说学生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
因此,我将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以及霉菌实物,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级上册》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赵占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供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册教材,现将本册教材的编写情况作以下说明。
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同七年级上、下册一样,本册教材的编写遵循了这套书共同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
1.编写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编写原则(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
(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5)渗透STS教育思想。
(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
(8)具有弹性。
知识体系的构建本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总体框架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与本册相对应的内容涉及三个一级主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在教材中列为第五单元第二章。
“八、生物的多样性”中,细菌、真菌、动物的类群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安排在第五单元;生物的分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安排在第六单元。
“九、生物技术”中,“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五章。
在“生物的多样性”这个一级主题中,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已经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容将安排在八年级下册。
说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资料
说评价
《观察蚯蚓》课堂评价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
评价内容 知识掌握
观发展状况
能力
采用学生自评、小 组内互评、组间互 评结合教师评价, 班级 促进小组合作效能 第 组 的最优化。
欣赏性的眼神、 鼓励性的手势以 及充满尊重的肢 体语言都是很好 的评价手段。
评价主体的
探究能力
姓名 答题情况 实验技能 (操作现象)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 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 基础知识
理解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意义, 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总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 探究能力、实践 操作能力、思维 和创新能力 1、认识动物各 主要类群的生活 环境和生活习性 相适应的形态结 构特征, 2归纳各类 群的最基本 特征,便于 区分和识别。 3、关注各类 群动物在自然 界的作用及与 人类的关系
第六节 鸟
第一节腔肠 动物和扁形 动物
教 材 内 容 和 结 构
第七节 哺 乳动物
说教材
横向整合——本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 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 动物的运 动和行为
第四章 细菌和真 菌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 类群
生 物 圈 中 的 其 他 生 物
第五章病毒
纵 向 整 合
生物技术 健康的生活 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生物圈中的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教科书》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研说流程
内容结构
编写特点
编写体例 及目的
甘旗卡第三中学
立体式整合
内容标准
说教材 说课标
课程目标
教学建议
说建议
评价建议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析解读课标,教学反思等
境及资 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
源(媒 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体)准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
作名称
适用年级
8 年级
《真菌》
学科
生物
作品简介
作品信息
本作品是生物课八年级上册《真菌》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课 件,课堂实录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学生熟悉的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为 问题情景引入,创设有序的学习探究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真菌 类型、已有的认识及经验着手,运用“问题——归纳——探究—— 再归纳——应用”的认识程序,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思考、讨论、 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解决学习问题。在组织的教学 资源中,有文字,有图片,有歌曲,有视频,多种媒体资源交叉出 现,以期课堂生动活泼,能让学习者印象深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 连,引发相关思考。
教学模 课程学习中:学习者展示已了解的真菌的各种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真菌的形态和生理,通过视
式与教 频资料了解真菌的生活。
学策略 实验探究: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真菌的生殖特点
巩固练习: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
课堂拓展:联系实际,学习者交流真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环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
2、教学目标:(说明:请以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表达教学目标分析结果,尽
可能涵盖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024年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说课稿
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之后再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这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检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否达成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课件演示过程)
本节通过让学生体验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周围细菌直接引入新授内容细菌的发现,在制作课件时对文字的出现用自定义动画作效果体现了课件的审美性。在这张幻灯片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一个是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产生,在介绍时我分别用了两个超链接一个是图片一个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说课稿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说课稿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类群,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不熟悉。
然而它们在动物的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通过“田野动物调查”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了感性认识,但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仍然缺乏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识别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并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水螅、涡虫和华枝睾吸虫的形态结构。
二、说教法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深入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本节课并不难,需要的就是教师的正确指导,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三、说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与实践,在课上分享各自的收获,叙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将所给的动物进行准确归类,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动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说课稿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并明确学生学习任务的详实描述和分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⑴教材内容、地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微生物及其种类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篇2】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主要是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㈡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教材分析一,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材分析李新花(一)第二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写意图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来认识动物的运动机理,认识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认识动物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这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理解人与生物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动物的行为活动常常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编排在一起,既反映了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本章涉及三节内容.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以哺乳动物和人体为例,通过图解分析让学生认识动物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理解和接受动物产生运动的一般机理.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与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叙述方式,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素材,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有以下主要特点.1.加大了探究活动的自主性.教材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动物的绕道取食"和"蚂蚁的通讯"内容的呈现形式是,提供实验背景和方法提示,让学生分析,判断,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这样从材料的选择到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都给学生和教?8?师留下了更大的自主性.如有关"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教材设计了两个动物行为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总结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2.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章设计的探究活动有观察与思考,模拟制作,资料分析和探究等,其中探究均为全程探究,但其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设计与完善实验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如在探究实验中设计了"作出假设~L制定计划"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计划等活动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明确探究的思路,知道怎样去做,为什么这样做.本章探究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包括饲养动物,设置对照实验装置,观察记录等,而且实验需要的时问较长,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习题训练加大了开放性.开放性的习题有:结合"狼孩"的事实背景请学生谈.对人类学习行为的新认识;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实践活动,请学生搜集有关动物通讯的资料,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iJII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三)对第二章教学的几点建议1.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将人和动物的运动t中m学教材教学>20XX年凳2l期(中学理科?凳7~te)一并叙述的.在"观察与思考"活动栏目中安排了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成结构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总结出人和动物的结构基础,肌肉,骨骼与关节三者的关系.教师最好引导学生结合教具或实物来认识僻读结构图,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常识(如骨骼,肌肉和关节损伤给人带来的运动障碍)来加深理解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有条件的学校要安排好"制作肌肉牵动骨骼运动的模型"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有利于理解动物在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统一关系,理解动物运动的机理.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和人体的运动需生物体整体的协调统一,动物的运动虽主要由运动系统来完成,但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使学生加深理解生命活动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2.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活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是组织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资料分析中列举了动物的六个行为活动实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动物的行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动物行为特点的理僻,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体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但实验的难度较大,所需的时间较长,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探究活动的目的要求.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握每个探究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如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为全程探究实验,其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难点是如何为菜青虫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应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资料了解菜青虫的生活习性,组织学生选择和确定实验地点,制作实验所需的设备等.第二个含义是,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实际条件组织好学生讨论和完善实验方案,使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的方法步骤,每一步骤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2)注重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探究动物行为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时间较长.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整实验方案与计划,包括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实验记录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等.不仅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更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这一环节往往更富有教育意义.例如,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中,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①环境太嘈杂或捆绑小鸡的绳索太粗,分散了小鸡的注意力;②小鸡太小,学习能力较弱;③实验前给小鸡的食物过多,实验时小鸡摄食欲望不高;等等.通过反思,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等目标.(3)因地制宜,体现教学的创造性.教材为我们落实新课标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思路或范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具体条件选择实验材料,改进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如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时, 可以探究鸡越过障碍物取食的行为;探究小鸡区分食物可食性的行为(确保鸡勿将非食物性物体摄入体内),实验证明此类实验对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具有较好的效果.3.第三节"社会行为"是以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为例,分别叙述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社会行为.在读解教材中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此方面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加深对动物的社会性行为特征的理解,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对种群繁衍与发展的意义.动物群体中的个体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对此,教材设计了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动物个体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从而进一步认识在生态系统中,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使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具体的教学建议可参见第二节内容.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材分析(一)第三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写意图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下册"生物圈中的人"的基础之上开设本章内容,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概括动物的作用,这与前两册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对学生全面理解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打下基础.(二)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本章中"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动物与《中小学教摆教学2o03年第21期(中学理科?第7期1?9?人类生活的关系"两节内容概括性较强.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采用了提供分析素材,引导学生探究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材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归纳,其中包括:1.动物在调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方面的作用.2.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动物的行为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自然界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理解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树立人与生物圈协同发展的思想.教材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的编写,主要涉及两方面:1.让学生从调查活动人手,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2让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 了解动物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材进行这样处理的目的是:1.提高教材的可读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2.以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材的正文和练习题中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正文资料分析中,以剪报插图的形式提出了"重庆古城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的问题,在关于保护中华鲟的习题中,配以网页页面提出上网查询有关信息的建议;在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技能训练中,设置了搜集材料的活动;等等.这些内容不仅直接给学生传递了信息,而且间接地向学生传播了获取信息的渠道,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三)对第三章教学的几点建议1.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认识人类盲目活动对动物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信息,写出相关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或食物网, 进而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种群数量的消长对其生活环境的影响;理解生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维系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平衡发展的基本原理;学会从维护人和生物圈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动物对人类的利与害.关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此部分内容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和七年级下册有关人体代谢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以含碳物质为例,归纳总结物质在生物圈中的转化途径(如图1),帮助学生理解动物是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10.图1关于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教材用以图代文的形式叙述了几个典型的实例,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被子植物的一生" 的相关知识解读图片,描述动物行为对其他生物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此方面的实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讨论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对现象的认识和描述,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形成的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长期进化的结果.如果人类盲目地破坏了这种关系,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2.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以学生调查活动导人课题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对调查的内容没有给以具体的规定,而是以模拟调查的形式做了重点提示,其意图也是增加实践活动的自主性.教师组织活动时应帮助学生做好调查计划,调查的内容不要限于动物在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调查动物在促进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决策的意识.有关"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这两部分内容均涉及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时,可多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资料中传递的信息.例姐,有关"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的资料,其传递的直接信息是生物技术带来的产品. 生物科学原理在生产中的作用;间接信息是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两者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爱科学,勤于学习的思想情感.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技能训练和习题中的开放性问题,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题研讨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关生物学应用与发展的信息, 如了解动物与仿生在社会生产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搜集保护中华鲟的进展情况;调查与生物反应器有关的营养性和药物性的食品等. (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区教育中心)《中小学~)2oo3年第2l期(中学理科?第71g])。
部编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 6.1.2从种到界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从种到界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中的第二节《从种到界》一课。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生物分类知识,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形态学知识要求很高;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属于专业技能,已经超出了义务教育生物课程的培养目标,所以《课标》对相关内容标准定位为“尝试根据生物体一定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尝试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分类等级和基本单位,同时也为后两章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理由,我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位于: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弄清分类等级之间的大小包涵关系(2)概述分类的依据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具有分类的能力情感态度:在教学中融入保护生物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3.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名称及其包涵关系;难点: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
二、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我还采取大量的图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有效建立学习成 果当地 生态环境 4、搜集网络 课程资源
1.重视学生 生活经验
课 程 资 源
5、开发学校 课程资源
关于课程资源
• • • • • • • •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低成本原则。 争取校领导的支持。 利用社区资源。(录像) 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 争取家长支持。 有条件的学校多利用网上资源。 注意积累课件和音像资料。 校际联合。
1.注重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出 发,避免从理 论到理论
5.进一步增加 可读性
编 写 方 式
(五)编写体例
探究 活动 资料分析 与讨论 观察 与思考 实验 演示 实验 调查 活动
设计
模拟探究
课外实践 进一步探究
正 文
拟定计划
练习 拓展
技能训练 科学· 技术· 社会
节前言 和图片 章前言 和图片
节
课外阅 读等
动物部分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将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 为第二章
• 学生已了解运动方式,需要了解 运动的结构基础。人体部分未讲 运动。 • 运动是行为的基础。 •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行为有 密切联系
(二)编写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全面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为宗 旨
以促进学生转变 学习方式──变被 动接受式学习为 主动探究式学习 为突破口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 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
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
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摘自《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
• 科学教育是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 育。教育界普遍认同,科学素养不 仅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与 能力的掌握、科学行为与习惯的养 成,更重要的是相关的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樱桃园中学:李继钦
研说流程: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收集信息 能力
学会生物 科学探究 的方法
增强实验 操作能力
在科学探究 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 能力和创新 能力 环境保护 意识 实事求是 的态度、 探索精神 和创新意 识
生物科学技 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 发展中的应 用
2、借助直观教 具(实物、模型、 视频 等),增 加感性认识
6、注重实验教 学
1、教学遵循一 定规律、一定模 式、环节明细、 高效
教 学 建 议
7、作业形式灵 活多样
8、问题导学侧 重能力
评价建议
2.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3、合理评价学生的 作业
1.科学评价学生的探 究能力
评 价 建 议
各水平的要求
(一)教材内容和结构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 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 和行为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五章 病毒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 类群
教 材 内 容 和 结 构
第六章 生物的多样 性及其保护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知识内容特点
• 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简化了一些 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 • 围绕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教学内 容,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突出人与生物圈。 • 体现课标中相应的知识目标,突出 环节、节肢、鱼、鸟和哺乳动物的 主要特征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1、给每个 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 2、课程内容多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因材施教 4、学习资源的分配均等
5、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及时、客观、适度的鼓
励)
关于科学素养
前言及 图片
章
单 元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章节小 结
科学家的故事
(六)知识技能的整合
第二章 动物的行 为 第一章 动物的主 要类群 第四章 细菌和真 菌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 圈中的作用
第六章 生物的多 样性及其 保护
第五章 病毒
教学建议
4、注重知识归 纳、构建知识 网络 3、社会热点 巧妙引入 5、注重三维目 标的落实
• 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一个合格的健 全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 综合培养(知、能、情),最后落实在 人的全面发展上。 • 把人的主体性、自主学习放在了首位。
• 把学校教育看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不断 地把学习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 会联系起来。学习与人共处,和谐发展。 •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能力 知识
课程 具体 目标
情感
生物的多 样性
我国的生物 资源状况
1、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 平衡中的作用2、辩证认 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 布的特点2、归纳细菌 真菌生存的条件3、了 解细菌真菌的生殖方式
1、举例说出运动系统 的组成及动作的完成。 2、描述动物的行为及 其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说出动物的社群行 为及意义。
编 写 指 导 思 想
(三)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恰当安排了科 学探究活动
1、体现了新课程 理念的要求,符 合学生的身心发 展规律。
3.反映科学· 技术· 社会(STS)的内容
内容 的选 择与 组织
(四)编写方式
3.给学生更多自 主学习的空间 2.注重创设问题 情境,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
4.学生生活情 景图片化
• • • • • 知、能、情三方面 有侧重 明确具体 用行为动词表述 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 性
附 录: 学习目标的说明
知识性 目标动词
技能性 目标动词
情感性 目标动词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例说出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 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 价,撰写 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 系等。 模仿水平 尝试,模仿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水平 运用,使用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 技能建立联系等。 经历(感受)水平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反应(认同)水平 关注,认同,拒绝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 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确立,形成,养成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 价值观念等。
1、识别病毒的种类2、掌 握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 方式3、关注病毒与生物 圈的其他生物的关系。
1、概述各类动物的特征2、 概述代表生物的结构和适 应生活环境的特点。3、说 出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内 容 标 准
1、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2、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3、说出 生物分类的等级和依据4、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