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公式大全
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初等代数1. 二项式定理(a + b)^n = C(n,0)a^n + C(n,1)a^(n-1)b + C(n,2)a^(n-2)b^2 + ... + C(n,n-1)a b^(n-1) + C(n,n)b^n2. 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多项式加减法: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乘法:展开式,按每一项分配展开多项式除法:长除法或者直接使用因式分解3.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求根公式:x = (-b ± 根号(b^2 - 4ac)) / 2a判别式:Δ = b^2 - 4ac根的情况:Δ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Δ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 < 0,无实数根4. 不等式解不等式的方法与解方程式类似,但需要注意不等式号的方向常见的不等式:线性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写法:用数轴表示或者写成区间形式5. 函数函数的定义:对于每个元素x,存在唯一的元素y 与之对应函数的图像:以y 轴为对称轴的曲线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平面几何1. 几何基本定理射影定理:两平行线被一截线相交,所成的两对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SAS、ASA、AAS、HL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SSS、SAS比例定理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 cosC2. 圆圆的相关性质:半径、直径、周长、面积圆的弦、割、切切线与半径的垂直性:切线与半径垂直于接触点圆内角的性质:内切圆、外切圆4. 向量向量的表示:用一个有向线段或者坐标表示向量的模:|a| = √(a1^2 + a2^2)向量的运算:加减法、数量积、向量积5. 空间几何点、直线、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及夹角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篇示例:职校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在职校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高职高考必背数学公式有哪些(汇总)
高职高考必背数学公式有哪些(汇总)高职高考必背数学公式有哪些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 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 √[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数学答题技巧1、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2、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 a 、 b 、 c 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3、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4、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5、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6、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如何快速记数学公式小学公式中,会存在大量平面几何的公式,比如三角形周长及面积公式,或是长方形周长及面积公式,圆形周长及面积公式等等,对于这类平面几何公式,可以引导孩子结合相应的图形具象地记忆,比如等腰三角形周长就是由两条相等的腰加上底边的长度,通过绘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如何相加。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基本运算公式1.加法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a+b)(a-b)=a²-b²2.乘法公式:- (a + b) · (c + d) = ac + ad + bc + bd- (a - b) · (c - d) = ac - ad - bc + bd- (a + b)² = a² + 2ab + b²3.除法公式:-(a+b)/c=a/c+b/c4.平方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二、代数公式1.因式分解公式:-a²-b²=(a+b)(a-b)-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2.二次方程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根的求法:x = (-b ± √(b² - 4ac))/(2a)- 二项式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b²- 二项式差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三、几何公式1.周长和面积:-正方形:周长P=4a,面积S=a²- 长方形:周长P = 2(a + b),面积S = ab- 三角形:周长P = a + b + c,面积S = 1/2bh-圆形:周长C=2πr,面积S=πr²2.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3.三角恒等式:- sin²A + cos²A = 1- 1 + tan²A = sec²A- 1 + cot²A = csc²A四、概率统计公式1.期望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E(X)=Σx·P(x)- 连续型随机变量:E(X) = ∫xf(x)dx2.方差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D(X)=Σ(x-E(X))²·P(x)- 连续型随机变量:D(X) = ∫(x - E(X))²f(x)dx 3.二项分布公式:-P(x)=C(n,x)·pˣ·(1-p)^(n-x)4.正太分布公式:-P(x)=1/√(2πσ²)·e^(-(x-μ)²/(2σ²))五、常用结论1.公倍数与公约数:-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的乘积/最大公约数-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两数的乘积/最小公倍数2.平行线与三角形:-平行线截割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线截割等腰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角形中位线和中心线:-三角形的中位线交于一点,分割成6个全等的小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线交于一点。
职高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职高数学常用公式大全高数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且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系列的公式,以便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高数学中常用的公式,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复高数学知识。
1. 二次根公式:解二次方程 ax2+bx+c=0,其中a≠0,则x1,x2的值为:x1=(-b+√(b2-4ac))/2ax2=(-b-√(b2-4ac))/2a2. 一元n次方程的解:解一元n次方程P(x)=0,则其根为:x1,x2,x3…xn=x1+x2+x3+…+xn=(-b±√(b2-4ac))/2a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0,则x的值为:x1= -b/2a,x2= -c/a二、三角公式:1. 余弦定理:已知三角形ABC,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则有:a2=b2+c2-2bc cosA2. 正弦定理:已知三角形ABC,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则有:a/sinA=b/sinB=c/sinC3. 海伦公式:已知三角形ABC,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则有:s=(a+b+c)/2,面积S=√(s(s-a)(s-b)(s-c))三、微积分公式:1. 高斯积分公式:已知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导,则有:∫f(x)dx=(f(a)+f(b))/2∫f'(x)dx2. 错切公式:已知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导,则有:∫f(x)dx=∫f(x+Δx)dx-∫f(x)dx=f'(x)Δx3. 极限公式:已知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导,则有:lim(x→a+)(f(x)-f(a))/x=f'(a)以上就是高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高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代数运算常用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2.完全平方公式:a²-b²=(a+b)(a-b)3.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a ≠ 0),其解为 x = [-b ± √(b² - 4ac)] / (2a)4. 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公式:ax² + bx + c = a(x - α)(x - β),其中α和β是方程的两个根。
二、几何公式和结论:1.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C为圆的周长,r为半径。
2.圆的面积公式:A=πr²,其中A为圆的面积,r为半径。
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c为斜边,a和b为两条边。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高的关系:底边中线的长度等于等腰三角形的高。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A=底边×高,其中A为面积,底边为底边的长度,高为平行于底边的线段的长度。
三、函数与方程常用公式:1.直线的斜率公式:斜率m=(y₂-y₁)/(x₂-x₁),其中P₁(x₁,y₁)和P₂(x₂,y₂)为直线上的两个点。
2.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3.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其顶点坐标为(-b/2a, -(b² - 4ac)/4a)。
4.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解为x = -b/a。
四、概率与统计常用公式:1.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P(A)=n(A)/n(S),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n(S)为样本空间中的总次数。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a某^2 + b某 + c = 0,解的公式为某 = (-b ± √(b^2 - 4ac))/(2a)。
- 因式分解公式: 根据巴斯卡定理和二项式定理,可以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如(a+b)^2 = a^2 + 2ab + b^2。
- 平方差公式: (a+b)(a-b) = a^2 - b^2,(a+b)^2 - (a-b)^2 =4ab。
- 三角函数公式:例如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2(a) + sin^2(a) = 1等。
2.几何公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满足a^2+b^2=c^2。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为πr^2,周长为2πr,其中r为半径。
-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海伦公式或两边夹角的正弦公式计算,如S = 1/2ab某sin(c),其中a、b为两边长,c为两边夹角。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可以用点斜式、截距式或一般式表示。
3.概率公式:-计算概率公式:概率P=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对于互斥事件A、B,概率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P(A∩B)/P(B)。
-乘法定理: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P(A∩B)=P(A)某P(B)。
4.统计公式:-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和/数量。
-方差公式:方差是指每个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正态分布公式:正态分布可以由概率密度函数表示,公式为f(某)=(1/√(2πσ^2))某e某p(-(某-μ)^2/(2σ^2)),其中μ为均值,σ为标准差。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职中数学公式的总结,仅包含了一小部分,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其他公式。
在数学学习和工作中,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对于解题和计算非常有帮助。
中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集合。
1. 集合的概念。
- 集合是由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总体。
例如,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可以组成一个集合。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A。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A = {1,2,3}。
-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例如B={xx >0,x∈ R},表示所有大于0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 真子集:如果A⊆ B,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A是B的真子集,记作A⊂neqq B。
- 相等:如果A⊆ B且B⊆ A,那么A = B。
4. 集合的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例如A = {1,2,3},B={2,3,4},则A∩ B = {2,3}。
- 并集:A∪ B={xx∈ A或x∈ B}。
对于上面的A和B,A∪ B={1,2,3,4}。
- 补集:设U是全集,A⊆ U,则∁_UA={xx∈ U且x∉ A}。
二、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对称性:如果a > b,那么b < a;如果b < a,那么a > b。
- 传递性:如果a > b,b > c,那么a > c。
- 加法单调性:如果a > b,那么a + c>b + c。
- 乘法单调性:如果a > b,c>0,那么ac > bc;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般形式为ax + b>0(a≠0)或ax + b < 0(a≠0)。
- 求解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职高数学公式范文
职高数学公式范文1.代数公式:-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0,方程的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x = (-b ± √(b^2 - 4ac)) / (2a)-二项式展开:(a+b)^n=C(n,0)a^nb^0+C(n,1)a^(n-1)b^1+C(n,2)a^(n-2)b^2+...+C(n,n-1)a^1b^(n-1)+C(n,n)a^0b^n其中C(n,k)表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几何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根据三条边长a、b和c来计算,使用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p=(a+b+c)/2是半周长。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a、b和c分别表示两个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满足以下关系:a^2+b^2=c^2-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半径为r,面积可以计算如下:S=πr^2周长可以计算如下:C=2πr3.指数与对数公式:-指数运算法则:a^m*a^n=a^(m+n)(a^m)^n = a^(mn)(a*b)^n=a^n*b^n-对数运算法则:log_a (mn) = log_a m + log_a nlog_a (m/n) = log_a m - log_a nlog_a (m^n) = n * log_a m4.统计与概率公式:-加法原理:对于两个事件A和B,它们不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B)=P(A)+P(B)-P(A∩B)-乘法原理: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B)=P(A)*P(B)-排列组合:排列公式用于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不同排列个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n,m)=n!/(n-m)!组合公式用于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不同组合个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C(n,m)=n!/(m!*(n-m)!)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职业高中数学公式,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应用有所帮助。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10、和角差角公式: sin cos cos sin sin( )
cos cos sin sin cos( )
11、倍角公式: sin 2 2sin cos
cos2 2 cos2 1 1 2sin2
c2 c2
2bc cos A 2ac cosB
c2 a2 b2 2ab cosC
7、在三角形 ABC 中, 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8 、 asinx bcosx a2 b2 sin(x ) , 最 大 值 为 a2 b2 , 最 小 值 为 a2 b2 ,最小正周期:T 2
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差,记作:d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n 1)d 推 广形式an am (n m)d
③、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Sn
n(a1 2
an )
na1
n(n 1) d 2
④、等差数列的性质:在等差数列an 中
(1)若2m p q,则2am a p aq ; (2)若m n p q, 则am an a p aq ; (3)Sn , S2n Sn , S3n S2n ,成等差数列.
x
b 2a
时,
y最大或最小
4ac 4a
b2
②单调性: y ax2 bx c
Ⅰ、
a
0 时,递增:
,
b 2a
,递减:
b 2a
,
Ⅱ、
a
o
时,递增:
b 2a
,
,递减:
,
b 2a
如: y 5x2 4x 3
递增: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常见公式及结论一、基础公式: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两点A(x1,y1)和B(x2,y2),则AB的距离d为:d=√((x2-x1)²+(y2-y1)²)2.直线的斜率公式:设直线上两点A(x1,y1)和B(x2,y2),则直线的斜率m为:m=(y2-y1)/(x2-x1)3.一次函数的一般式:设一次函数为y = kx + b,则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4.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为y = ax² + bx + c,则顶点坐标为:x=-b/(2a)y=c-b²/(4a)5.定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定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第n项aₙ为:aₙ=a₁*qⁿ⁻¹6.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Sn为:Sn=(2a₁+(n-1)*d)*n/27.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前n项和Sn为:Sn=a₁*(qⁿ-1)/(q-1)二、几何公式:1.三角形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为:S=1/2*a*h2.三角形周长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周长P为:P=a+b+c3.三角形海伦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为:S=√[s*(s-a)*(s-b)*(s-c)]其中,s=(a+b+c)/2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b,斜边的长度为c,则有:c²=a²+b²5.正弦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a / sinA =b / sinB =c / sinC6.余弦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c² = a² + b² - 2ab * cosC7.正切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tanA = a / h三、统计与概率公式:1.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设n个数的平均数为A,总和为S,则有:A=S/n2.方差的计算公式:设n个数的方差为V,n个数的平均数为A,第i个数为xᵢ,则有:V=Σ(xᵢ-A)²/n其中,Σ表示求和3.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σ=√V4.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设随机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m,试验次数为n,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A)为:P(A)=m/n以上是中职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及结论。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1.基本运算法则:-加法法则:a+b=b+a-减法法则:a-b≠b-a-乘法法则:a×b=b×a-除法法则: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2.整数运算:-整数的加法:a+b=c-整数的减法:a-b=c-整数的乘法:a×b=c-整数的除法:a÷b=c3.分数运算:-分数的加法:a/b+c/d=e/f-分数的减法:a/b-c/d=e/f-分数的乘法:a/b×c/d=e/f-分数的除法:a/b÷c/d=e/f4.代数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二次根式:√a,其中a为非负数-平方根:√a=b,其中b为满足b^2=a的数-根式的运算:a√b+c√d=e√f-指数运算:a^b,其中a为底数,b为指数- 对数运算:loga(b),其中a为底数,b为真数5.平面几何:-长方形的面积:A=l×w,其中l为长,w为宽-正方形的面积:A=s^2,其中s为边长-圆的面积:A=πr^2,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A = 1/2bh,其中b为底,h为高-梯形的面积:A=1/2(a+b)h,其中a、b为上底和下底的长度,h为高6.空间几何:- 立方体的体积:V = lwh,其中l、w、h为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V=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底圆半径,h为高-锥体的体积:V=1/3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底圆半径-球的体积:V=4/3πr^3,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半径7.概率统计:-简单事件的概率:P(A)=m/n,其中A为事件,m为A发生的情况数,n为总的可能情况数-加法原理:P(A∪B)=P(A)+P(B)-P(A∩B),其中A、B为两个不相交的事件-乘法原理:P(A∩B)=P(A)×P(B,A),其中A、B为两个事件,P(B,A)表示在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以上是中职数学常见的运算和公式,其中涵盖了基本的数学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和概率统计等内容。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最全)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预备知识:(必会)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2. 因式分解(1)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2) 十字相乘法:acx 2+(ad+cb )x+bd=(ax+b )(cx+d ) 如:)2)(13(2532-+=--x x x x(3) 两根法:ax 2+bx+c=a (x-x 1)(x-x 2) 如:)251)(251(12--+-=--x x x x 3. 配方法:ax 2+bx+c=a (x+a b 2)2+a ac b 442- 如:825)41(23222-+=-+x x x4. 分数(分式)的运算5. 常见方程的解法(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x=aacb b 24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6.常见的几种函数:(1)一次函数:y=kx+b (k ≠0) (2)反比例函数:y=xk(k ≠0) (3)二次函数: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0≠a )②顶点式:h k x a x f +-=2)()( (0≠a ),其中),(h k 为顶点③两根式:))(()(21x x x x a x f --= (0≠a ),其中21x x 、是0)(=x f 的两根7.常用公式:(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2)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3)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大全一、函数1、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 3、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απ±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αππ±+2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3、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5、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2tan tan 21tan ααα=-. 公式变形: ;22cos 1sin ,2cos 1sin 2;22cos 1cos ,2cos 1cos 22222αααααααα-=-=+=+= 6、三角函数的周期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 7、 函数sin()y x ωϕ=+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8、辅助角公式 )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 其中ab =ϕtan9、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10、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11、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 1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13、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θcos ||||b a b a ⋅=⋅1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2)设a =11(,)x y ,b =22(,)x y ,则b a ⋅=2121y y x x +.(3)设a =),(y x ,则22y x a +=15、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设a =11(,)x y ,b =22(,)x y ,且0≠b ,则 2222212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b a ba +⋅++=⋅=θ16、向量的平行与垂直b a //⇔a b λ= 12210x y x y ⇔-=.)0(≠⊥a b a ⇔0=⋅b a 12120x x y y ⇔+=.三、数列17、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1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19、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 20、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 n a a a q q n N q-==⋅∈;21、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 或 11,11,1n n a a q q q s na q -⎧≠⎪-=⎨⎪=⎩.四、不等式22、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xy y x ≥+2,当y x =时等号成立。
职高数学公式整理
第一册数学公式一、集合实数集R 空集 ∅ 有理数集Q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Z Z 或 整数集 Z交集:{}B ∈A ∈=B ⋂A χχχ且 并集:{}B ∈A ∈=B ⋃A χχχ或补集:{}A ∉∈=A χχχ且U C U充分条件:条件p ⇒结论q必要条件:条件p ⇐结论q 充要条件:条件p ⇔结论q三、函数()x f y =函数奇偶性奇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数集D ,如果对于任意的,都有D x ∈-且)()(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叫做奇函数。
偶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数集D ,如果对于任意的,都有D x ∈-且)()(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叫做偶函数。
不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叫做非奇非偶函数。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分式指数幂:n mnm a a= nmnm aa1=-实数指数幂:qp qpa a a +=⋅ ()pq qpa a = ()p p pb a ab ⋅=幂函数:)(R x ∈=αγα指数函数:)10(≠>=a a a x且γ 性质:1)函数的定义域为R ,域值为()∞+,0; 2)当0=x 时,函数值1=y ;3)当()()内是减函数。
时,函数在内是增函数,当时,函数在+∞∞-<<+∞∞->,10,1a a对数:b N N a a b=⇔=log性质:1)01log =a 2)1log =a a 3)0>N ,即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常用对数:N N lg log 10简记为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 (e=2.71928……)为底的对数,N N e ln log 简记为 积、商、幂的对数:)0,0(lg lg )lg(>>+=N M N M MN N M NMlg lg lg-= M n M n lg lg = 对数函数:x y a log = 性质:1)函数的定义域为()∞+,0,域值为R ; 2)当1=x 时,函数值0=y ;3)当()()内是减函数。
高职高考数学知识点公式
高职高考数学知识点公式一、函数与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公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可以表示为ax+b=0的形式,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该方程的解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出:x=-b/a。
2.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一元二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可以表示为ax^2+bx+c=0的形式,其中a、b和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解这种方程:x=(-b±√(b^2-4ac))/(2a)。
其中,±表示两个解,√表示对一个数开平方。
3. 线性函数斜率公式线性函数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斜率表示函数曲线的倾斜程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k=(y2-y1)/(x2-x1)。
其中,(x1, y1)和(x2, y2)为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
4. 二次函数顶点公式二次函数表示为y=ax^2+bx+c的形式,其中a、b和c为已知数。
顶点是二次函数曲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在求解最值问题时经常用到。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v=-b/(2a),yv=f(xv)。
5.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公式指数函数表示为y=a^x的形式,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表示为y=loga(x)的形式。
两者之间有以下的等价关系:a^x=y 等价于 x=loga(y)。
二、平面几何1.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它的公式表达为a^2+b^2=c^2,其中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
2.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常见的形状之一,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S=1/2×底×高。
其中,底表示三角形的底边长度,高表示从底边到对应顶点的垂直距离。
3.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职高数学公式
职高数学公式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ax+b\]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a=\frac{{y_2-y_1}}{{x_2-x_1}}\]一次函数的截距公式:\[b=y_1-ax_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ax+b\]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二次函数顶点坐标:\[(h, k)\]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h=-\frac{b}{2a}\] 和 \[k=f(h)=-\frac{D}{4a}\]二次函数的判别式:\[D=b^2-4ac\]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ax^2+bx+c\]指数函数:\[y=a^x\]对数函数:\[y=\log_a(x)\]三角函数:\[y=\sin(x), y=\cos(x), y=\tan(x)\]正弦定理:\[\frac{a}{\sin(A)}=\frac{b}{\sin(B)}=\frac{c}{\sin(C)}\]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正切定理:\[\frac{a-b}{a+b}=\frac{\tan(\frac{A-B}{2})}{\tan(\frac{A+B}{2})}\]勾股定理:\[c^2=a^2+b^2\]射影定理:\[\frac{AD}{AB}=\frac{CD}{CB}\]平行线性质:对于平行线BC和DE:\[\frac{AB}{CD}=\frac{AC}{CE}=\frac{BC}{DE}\]相似三角形性质:对于相似三角形ABC和DEF:\[\frac{AB}{DE}=\frac{BC}{EF}=\frac{AC}{DF}=\frac{K_{ABC}}{K_ {DEF}}\]正方形的周长公式:\[P=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A=a^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P=2(a+b)\]长方形的面积公式:\[A=ab\]圆的周长公式:\[C=2\pi r\]圆的面积公式:\[A=\pi r^2\]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S=2\pi rh+2\pi r^2\]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pi r^2h\]球体的表面积公式:\[S=4\pi r^2\]球体的体积公式:\[V=\frac{4}{3}\pi r^3\]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 等边三角形中,所有边长相等:\[a=b=c\]等腰三角形中,两边相等的角度也相等:\[\angle A=\angle B\]正多边形中,所有边长和角度相等:\[n\angle A=360°\]。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1.几何概念和公式-长方形:周长P=2(l+w),面积A=l×w-正方形:周长P=4s,面积A=s^2-圆:周长C=2πr,面积A=πr^2-三角形:面积A=0.5×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对应的高-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其中c是斜边的长度-平行四边形:面积A=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对应的高-梯形:面积A=0.5×(a+b)×h,其中a和b是上下底边的长度,h是对应的高2.代数概念和公式-相反数:两个数的和为0,则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一个数与0的距离-平方: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乘以自身,即a^2=a×a-立方: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该数乘以自身两次,即a^3=a×a×a-公式:一种用字母和符号表示的数学关系式- 一次方程:形如 ax + b = 0 的方程,其中 a 和 b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二次方程:形如 ax^2 + bx + c = 0 的方程,其中 a、b 和 c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表示为若干个因子的乘积的过程-根式:形如√a的表达式,表示使得x^2=a的解x-比例: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百分数:以百分号%表示的分数,表示每一百份中的几分之几-方程组:包含多个方程的集合3.概率与统计概念和公式-事件:一次试验的结果-样本空间: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概率: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P(A)表示-互斥事件: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独立事件:两个事件发生与否互不影响-随机变量:对应样本空间到实数集上的映射-期望:随机变量的平均值,记为E(X)- 方差:随机变量离期望的平均距离的平方,记为 Var(X)-正态分布:一种连续型概率分布,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中心极限定理:大量独立同分布变量之和的分布收敛于正态分布这些只是职高数学中的一小部分概念和公式,但它们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基本数学知识。
职高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职高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一、集合。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设U为全集,∁_U A={xx∈ U且x∉ A}2. 集合元素个数关系(容斥原理)- n(A∪ B)=n(A)+n(B)-n(A∩ B)二、函数。
1. 一次函数y = kx + b(k≠0)- 斜率k=(y_2 - y_1)/(x_2 - x_1)(两点(x_1,y_1),(x_2,y_2)在直线上)- 当b = 0时,y=kx为正比例函数。
2. 二次函数y=ax^2+bx + c(a≠0)- 顶点坐标(-(b)/(2a),(4ac - b^2)/(4a))- 对称轴方程x = -(b)/(2a)- 判别式Δ=b^2 - 4ac,当Δ>0时,方程ax^2+bx + c = 0有两个不同实根;当Δ = 0时,有两个相同实根;当Δ<0时,无实根。
3. 函数的单调性。
- 设x_1,x_2∈ D(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且x_1。
- 如果f(x_1),则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如果f(x_1)>f(x_2),则y = 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4. 函数的奇偶性。
- 对于函数y = 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x,都有f(-x)=f(x),则y = f(x)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如果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三角函数。
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180^∘=π弧度,所以1^∘=(π)/(180)弧度,1弧度=frac{180^∘}{π}。
2. 三角函数定义(在单位圆中)- 设角α终边上一点P(x,y),r=√(x^2 + y^2),则sinα=(y)/(r),cosα=(x)/(r),tanα=(y)/(x)(x≠0)。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三:
“ 同增异减”
情形
函数
单调性
第①种情形
第②种情形
内层函数 u g(x)
外层函数 y f (u)
复合函数 y f [g(x)]
第③种情形
第④种情形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x ,都有 f (x) f (x) ,则 f (x)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x ,都有 f (x) f (x) ,则 f (x) 是奇函数。 注: f (x) 0 (或 y=0)为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loga
M N
loga
M
loga
N
(3)
logam
Nn
n m
loga
N
(4) loga 1 0
(5) aloga b b
(6) loga a 1
(7) lg10 1
(8) lne =1
(9) lg2 lg 5 1 (10) log ab • logb a 1
常见的函数图象
y
y
性质:
*A∩B A,A∩B B,A∩A=A,A∩ = ,A∩B=B∩A
*若 A∩B=A,则 A B,反之也成立。
(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 U。
(4)补集:对于全集 U 的一个子集 A,由全集 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
当 k 0 时, y 在 x 0 时单调增,在 x 0
时单调增。
第2页(共20页)
指 数
y ax
函
数
(a 0, a 1)
当 a 1 时, y 在 R 上是增函数; 当 0 a 1,时 y 在 R 上是减函数。
对
数
y log a x
函
数 (a 0, a 1)
当 a 1 时, y 在 (0,) 上是增函数; 当 0 a 1时, y 在 (0,) 上是减函数。
N*或 N+:正整数集合{1,2,3,…}
Z:整数集合{…,-1,0,1,…}
Q:有理数集合
Q+:正有理数集合
R:实数集合(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R+:正实数集合
R-:负实数集合
∅ :空集合(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合,又叫空集)
分数
Q-:负有理数集合 C:复数集合
复数 C
实数 R
有理数 Q 整数 Z
当 n 为偶数时,
n
an
| a |
a, a 0 a, a
0
.
(1) ar as ars (a 0, r, s Q) .(2) (ar )s ars (a 0, r, s Q) .(3) (ab)r arbr (a 0, b 0, r Q)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a N b ab N (a 0, a 1, N 0) .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
单调性解法:
方法一:设 x1, x2 a,b, x1 x2 那么
(x1 x2) f (x1) f (x2) 0
f (x1) f (x2 ) 0 x1 x2
f (x)在a,b上是增函数;
(x1 x2) f (x1) f (x2) 0
cos2 1 cos2 2
sin 2 1 cos2 2
5、函数 y Asin(x ) C 的图象变换(上加下减,左加右减,伸长缩小)
ωy 1
变周期 0
-1
Ay 2
变最值 1
y=sin2x
π
2π
y=sinx
y=2sinx
1
y=sin x
2x
3π
4π
y= 1 sinx
2
0
π
2π
-1
x
y=sinx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2)定义法: f (x) f (x) ,则 f (x) 就是奇函数;
f (x) f (x) ,则 f (x) 就是偶函数。
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对函数 f (x) ,若存在 T 0,使得 f (x T ) f (x) ,则就叫 f (x) 是周期函数。
tan( ) tan tan . 1 tan tan
sin sin ;
第5页(共20页)
4、二倍角公式
sin 2 2sin cos .
cos 2 cos2 sin2 2cos2 1 1 2sin2 .
tan
2
2 tan 1 tan2
.
2cos2 1 cos2, 公式变形: 2sin2 1 cos2,
-2
注: 根据图像求 y Asin(x ) 的解析式的方法
①最值求 A ②周期求 ③点代入求
另外:函数 y Asin(x ) 及函数 y Acos(x ) 的周期T 2 ,最大值为|A|; | |
函数 y Atan(x ) ( x k )的周期T .
2
| |
第6页(共20页)
6、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k<0
k>0
a<0
o
y=kx+b
x
o
x
a>0
y=ax2+bx+c
y
2
1
y=x+ x
-1 o 1
x
-2
y
y=ax
0<a<1
a>1 1
o
x
y
y=logax
0<a<1
o1
x
a>1
幂函数 y xa
对数函数 y log a x
指数函数 y xa
sin y r
三、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ycos x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常考隐含问题:若 f (x) 是定义域在 R 上的奇函数,则 f (0) 0 ,(必过原点)。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 (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可能偶函数) (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奇偶性解法: (1)前提条件下(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 A 的补集,记作: Cu A 即: Cu A ={x|x∈U 且 x∈A}
补集的 Venn 图表示:
性质:
(Cu A) A U
(Cu A) A
Cu (Cu A) A Cu =U
Cu ( A B) (Cu A) (Cu B)
Cu ( A B) (Cu A) (Cu B)
2
1sin2k sin , cos2k cos ,
tan2k tan k .
2sin sin , cos cos ,
tan tan .
3sin sin ,
cos cos ,
tan tan .
4sin sin ,
cos cos ,
tan tan .
以上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
sin
2
cos
,
cos
2
sin
.
6 sin
2
cos
,
cos
2
sin
.
以上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互余的两个角 sin 值等于 cos 值
3、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 ) sin cos cos sin ;
cos( ) cos cos
性质 函 数
y sin x
y cos x
y tan x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最值 周期性 奇偶性
单调性
对称性
R
1,1
R
1,1
x
x
k
2
,
k
R
当 x 2k k 当 x 2k k 时,
2
时, ymax 1;
ymax 1;
当 x 2k 2
k 时, ymin 1.
当 x 2k
第3页(共20页)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分数指数幂
m
(1) a n n am ( a 0, m, n N ,且 n 1 ).
m
(2) a n
1
m
an
n
1 am
( a 0, m, n N ,且 n 1 ).
根式的性质:(1)当 n 为奇数时, n an a ;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 +r
ytan y
- + x
o
- 第4页(共20页)
sinα
x
-
-o +
cosα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2 cos2 1, tan = sin . c os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k 的正弦、余弦,等于 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 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k 的正弦、余弦,等于 的异名函数,前面加上把 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1. A 的子集个数为 2n。
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2n-1。
2. A 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2n-1。 A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n-2。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 B 的并集(Union)记作:A∪B,读作:“A 并 B”,即: A∪B={x|x∈A,或 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