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4398279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9.png)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范围 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 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
有个体
物的许多种群
区别 种群
物种
种群具备“三同”,即同一时 主要是看形态特征是否一致
判断 间同、一同物一种地的点不、同同种一群物不种存。和能否自由交配产生有生育
标准
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有
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 生殖隔离
生育能力的后代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反映了生物的本质属性;种群是 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也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 殖、进化的基本单位。
【典型例题2】 在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中基 因型为AA的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 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依次是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随 机授粉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个体的百分比为 40%×40%=16%,基因型为aa个体的百分比为60%×60%=36%,基 因型为Aa个体的百分比为48%,A基因的频率为 16%+48%×1/2=4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个体的百 分比为16%+48%×1/4=28%,基因型为aa个体的百分比为 36%+48%×1/4=48%,基因型为Aa个体的百分比为 1/2×48%=24%,A基因的频率为28%+1/2×24%=40%。由上述结 果可知,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自 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频率改变,且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频 率不变。
浙科版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浙科版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b8185e8cec3a87c24028c41b.png)
③遗传和变异
④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模型: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事实4:个体间 普遍存在差异 (变异) 事实5:许多变 异是可能遗传 的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
×
×
什么是种群?
1.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 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基因,通过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 因重组)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 的前提。
•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 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 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练习(判断正误 ):
1.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 就属于两个物种。( ) √ 2.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 隔离而形成的。(× ) 3.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 种的进化。( ) √
地理隔离属于异地还是同地物种形成? 物种的形成都需要地理隔离吗? 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
异地还是同地物种形成?
小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4、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 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浙科版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word学案
![浙科版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word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61c25631b765ce0508149a.png)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编号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学习目标】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2、基因型频率变化的意义【重点难点】基因频率计算的应用【自学指导】用5分钟阅读课文96页,再用3分钟填写下面内容。
1、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全部个体。
特点:不仅是生物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课内探究】用5分钟做下面填空,再用5分钟讨论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例题: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1、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型AA的频率为;基因型Aa的频率为;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2、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A= ,基因a= 。
基因A的频率为;基因a的频率为。
注意:设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哈---代定律为(p+q)2=1 则 AA基因型频率为p2,aa基因型频率为q2 Aa基因型频率为2pq.当堂训练:(15分钟)必做题1.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4%、72% B. 36%、64% C. 60%、40% D. 57%、43%2.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2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DD、Dd和dd的个体分别是60、120和20个,则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是()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A.60%、40% B.40%、60% C.90%、l0% D.10%、90%3.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占25%。
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 B.1/9 C.1/8 D.1/44.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
新教材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51fe3f910ef12d2bf9e790.png)
【思考探究】 1.资料一:据报道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3 000 m的深海热泉孔周围, 就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继续去发 现。 资料二: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或转基因、细胞融合等)技术 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 (1)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思维) (2)以上研究成果,有力地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生命观念) 提示:(1)不同的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2)特创论的生物是由上帝一次性创造出来的
【审答误区】本题常见错因: 误认为生物能定向变异,误选A或B或D项,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2.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
A.稀有性
B.适应性
C.统一性
D.竞争性
【解析】选C。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相似,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统一
性。
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 通过分析比较马、驴、兔、蛇、龟和鲸6种动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 素c和其他五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1个氨基酸不 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蛇有22个不同,与龟有11个不同,与鲸有5个不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和最远的分别是哪个?原因是什么?(科 学思维) (2)如果马、驴和蛇这三种动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试画出马、驴 和蛇的进化历程。(科学思维)
(3)大量可遗传变异产生的原因: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 _两__个__或__两__个__以__上__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可以形成_数__量__ _巨__大__的基因型,使绝大多数个体之间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可见,可遗传变异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核心素养微专题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核心素养微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9eec2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4.png)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 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 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 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
1.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 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 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 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 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 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生命观念”在《普通 高中教科书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中表现如下:
2.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 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 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 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 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思维”在《普通高中教科 书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中表现如下:
不积跬步,无以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 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 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 作,勇于创新。“科学探究”在《普通高中教科书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中表现如下:
4.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 和能力。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 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 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 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 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社会责任”在《普通高中教科书 生 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中表现如下:
浙科版必修二 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I) 课件(30张)
![浙科版必修二 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I) 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57f7029db9d528ea81c779d3.png)
2.为什么说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答案 个体的基因型是终身不变的,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大优势,
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遗传给下一代个体。种群中个体的基因来自
种群基因库,个体死亡后又通过其后代把基因延续下去。如果一个个体不
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
较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并让它们 保留后代 。
②过程:把不合乎要求的个体 淘汰 ,不让其 传留后代 。
③结果:经过连续数代的选择,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 保存下来 ,微小变
异得以积累成为 显著变异 ,从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 新品种 。
答案
合作探究 (2) 自然选择
①概念: 环境条件 以某种方式选择用以 繁殖后代 的过程。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没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产生了抗药
性强的个体
问题导析
答案
一题多变
病菌中的抗药性状的出现,对于病菌来说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
返回
当堂检测
1
2
3
4
1.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B )
A.人工选择同样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多少?种群进化了吗?
答案
A 的基因频率= AA 的基因型频率+ 1/2Aa 的基因型频率= 0.4 +
1/2×0.2= 0.4 + 0.1 = 0.5,可得 a的基因频率= 1 - 0.5= 0.5 ;由于种群的
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种群没有进化。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课件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课件 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de26f8b8bd63186bcebbc70.png)
6.(2009上海T3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 【分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7.(2010山东T2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 × ) 【分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 一 自然选择与进化性变化的发生 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遗传 (2)基因突变 提供了原材料 (3)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4)种群1 选择
基因频率
【互动探究】(1)若图1中种群1和种群2不能通过地理屏障,它 们是否是两个物种? 提示:不一定。如果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它们是不同 物种,否则是同一物种。 (2)A′、A和a之间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提示:不遵循。A'、A和a互为等位基因,它们遵循基因的分离定 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 概念 生物的全部个体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 范围 的个体
物种
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 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 物
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 物的许多种群
种群
物种
种群必须具备“三同”;
判断 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
标准 同一物种
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 联系 间存在着地理障碍,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
【典例2】(2011·广东高考)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 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会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 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 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 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 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5章 生物的进化 第2节 第1课时 自然选择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5章 生物的进化 第2节 第1课时 自然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7ef14f4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3.png)
典例剖析
利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
的
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
的
D.病菌中原来没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产生
据公式得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
频率=24%+36%=60%,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
+1/2Aa的基因型频率=4%+36%=40%。
学以致用
在某一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人群中,已调查得知,表现为隐性
性状的个体占16%,则该对相对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
分别是(按AA,Aa,aa顺序排列)(
物和空间,获得更多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生存斗争对生物体都是不利的吗?
提示:不是。生存斗争对失败(死亡)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整
个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它推动着生物的进化。
三、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条件
1.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
生活方式使该生物适合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
发生变化。
3.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
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种群的基因库是一直不变的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不是。突变、自然选择、种群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等都
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预习检测
1.判断题。
(1)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这里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畸变。
( ×)
(2)自然状态下的种群通常不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 )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的形成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第2课时 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75990ae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c.png)
典例剖析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 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 河流分隔成两个种 群,两个种群现在已 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 D.品系1和品系2在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后,立刻形成物种1和 物种2
答案:B 解析:题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新物种的形成可以 不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A项错误。①~⑥表示物种 形成过程中变异是多方向性的,其中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 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项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 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项错误。
学以致用 下列能形成新物种的是( )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占95%变为s(黑色)占
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物种间必然存在隔离。不管是地理隔离还是生殖隔离, 结果都是阻止了基因的交流。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4.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华南虎和东北虎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 它们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
5.经鉴定,牧民放牧的马和某地的野马是两个物种,鉴定的主 要依据是( ) A.野马比牧马更善于奔跑 B.野马与牧马存在地理隔离 C.野马与牧马存在生殖隔离 D.野马比牧马更适应野生环境 答案:C 解析: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鉴定野马和牧马是两 个物种的主要依据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019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课件浙科版必修2
![2019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课件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46ca306915f804d2b16c1d8.png)
1/6 , ⑵第二代种子发育的幼苗中,白化苗的比例为______ 1/3 。 白化基因频率为______
在世代传递中发生一次选择,就会使白化基因频率由1/2下降 为1/3,如果一直选择下去,白化基因频率还会继续下降。
例2: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 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5.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 的长度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 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 表此时情况的曲线图是( D )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基因频率
某种基因的数目
= 控制同种性状的 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例1: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
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分 别是多少? A=
30×2+60
100×2
a=1-A=40% ×100% = 60%,
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且使有利变异积累。
青霉素起初杀死 绝大多数细菌
存活下来的细菌进行繁殖并 将其抗性基因传给后代,最 后青霉素对它们不再起作用
变异是不定向的 经过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间 接 直接 表现型
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基因型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基因频率
例1:植物中常见的白化苗,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白化苗由于
缺乏叶绿素,不能成活。假定有一株小麦苗表现正常但携带有
白化基因,该株小麦自花授粉共结出第一代种子100粒,全部种 植后自花授粉获得第二代种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一代种子发育的幼苗中,白化苗的株数约为_____, 25 0.5 。 白化基因频率______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课件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课件 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42966a27e21af45b207a83d.png)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
是否发生了进化?_没___有___原因是
____种__群__的___基__因__频___率__没__改__变__________。
(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_种___群___,进化的实
②基因迁移
③遗传漂变
④非随机交配
⑤自然选择
同地物种的形成 (多倍体形成)
1.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
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2.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D)
色盲(b)基因频率= 15+2+14 × 100% 200×2+200
=5.17%
3、据调查得知,某学校的学生中各血型的
比率如下:
IAIA 20%
IAi 30%
IBIB 10%
IBi 20%
IAIB 10%
ii 10%
计算IA、 IB、i的基因频率。
IA=20%+1/2*10%+1/2*30%=40%
A.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B.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繁 殖代代相传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D.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 占20%,则:
(1)该植物的A的基因频率是___5_5_%____。
(2)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
浙科版必修2 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教材辅导课件(共70张PPT)
![浙科版必修2 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教材辅导课件(共7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2e9254a45177232f60a246.png)
s(0.8)
S(0.2) SS(0.04) Ss(0.16)
卵子
s(0.8) Ss(0.16) Ss(0.64)
2. Hardy-weinberg定律的意义
① 单纯的遗传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非随机交配、基因流、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可改 变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它们是引起种群进化的 因素。
4.1 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彩,它们来自共同祖先。 4.1.1 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 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祖先。 4.1.2 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 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结构与功能等方面 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4.2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概念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由于突变率太低,仅靠突变本身不能让一个性状从一 种状态进化为另一种状态。(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等位 基因频率的影响要大得多。)
2. 说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设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 有利突变比例为1%,一个种群数量为108的种群中, 整个基因组:
每代发生的突变总数 = 2×104×10-5×108 =2×107个 其中有利突变数 = 2×107×10-2 =2×105个 一个基因座: 每代发生的突变总数 = 2×10-5×108 =2×103个 其中有利突变数 = 2×103×10-2 =20个 如果考虑多代积累,变异数量会更多。
4.2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2.1 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 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4.2.2 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增加 4.2.3 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4.2.4 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 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4.2.5 阐明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形成
浙科版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浙科版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41d765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f.png)
添加标题
胚胎发育:展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 相似性
生物学的共性:表明了所有生物都 共享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过程和机 制
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适 者生存,不适
者淘汰
基因突变:产 生新的遗传变
异
基因重组:促 进基因多样性
的产生
生物多样性: 不同物种之间 相互影响与协
同进化
生物进化的机制
遗传变异的产生
基因突变:DNA 复制过程中发生基 因序列的随机变化
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和演化 的基础
生物进化的历程
物种起源:生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基因突变:遗传物质变异,产生新性状 生物多样性: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和过程
生物地理学:揭示了生物分布在不 同地区的规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基因重组:通过同 源重组或非同源重 组的方式,将不同 亲本的基因重新组 合
染色体变异:染色 体结构或数目的变 化导致遗传信息的 改变
转基因技术:通过 人工手段将外源基 因导入生物体中, 实现基因的定向改 变
自然选择的作用
定义: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作用方式:通过基因变异和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表现 型,使其适应环境。
定义: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来研究生物进化的学科。 方法:对不同物种的相似器官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意义:有助于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为生物进化提供重要的证据。 应用:在生物分类学、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胚胎发育研究
胚胎发育是生物 进化的重要研究 手段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https://img.taocdn.com/s3/m/478238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9.png)
A.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不同物种间没有亲缘关系 D.生物是进化的
答案: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A、B、C三项是“特创论”的观点。
5.动物、植物、真菌在哪一结构层次上能统一起来?( ) A.个体 B.种群 C.器官 D.细胞 答案:D 解析:动物、植物、真菌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则体现在模式上 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 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 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生物的统 一性和多样性在几个层次上都有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 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生物 界的高度统一。
生物 结构单体是相同的,连接方式也是相同的 生物在分子层次
大分 子层 次
②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③蛋白质可充当酶的角色,RNA是“二传 手”,将D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 ④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只用一套基本
上存在着高度统 一性;在生物遗传 这个基本过程中, 整个生物界存在
的遗传密码
高度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在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等 方面各有特点,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差异性。人类和大猿的 脑容量相差较大,人能直立行走,能用工具制造工具,说明了生 物之间存在差异性。人的手臂、猫的前肢、鲸的前鳍和蝙蝠 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差 异性。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且有着相 似的结构模式,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D项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的 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模型: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事实4:个体间 普遍存在差异 (变异)
事实5:许多变 异是可能遗传 的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3)历史意义 :
1、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
(4)不足 :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
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1)、
十九世纪中期
提出: ——《物种起源》(1859年)
适者 生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如何解释 长颈鹿脖子为什么会变长?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影响存活与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数代选择
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
进化,新物种产生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课堂反馈:
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堂小结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主要内容 意义
主要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未砂·鱼谱》(公元1596年)中说:“蓄类贵广, 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 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 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备。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
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
合理的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拉马克进化学说——用进废退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分子)水平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以个体为单位 深入 以种群为单位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 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 ④适者生存
生物的繁殖能力总是大大地超过环境 的承载能力
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 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的现象。
生物的变异有的是有利于生存的,有 的是不利于生存的。变异可以遗传。
经生存斗争,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个 体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 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2)、内
鳕容鱼:的年产卵量
是500万粒。如果
鳕鱼所产的卵全
部能孵化长大成
鱼,那么不出6年,
整个大西洋就会
被鳕鱼塞满。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进化的条件
2、生存斗争 ——进化的手段
3、遗传变异 ——进化的基础、内因
4、适者生存 ——进化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特创论观点:
*生物物种由上帝分别创造
*一经创造出来不会再发生改变
*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 进化来的 。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 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人们根据自己需要
选择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 数代选择 所需变异被保存
微小变异变成显著变异
培育出新品种
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 昆虫特别多。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大风 大浪
有翅 力大
√ 生存
有翅
力大
原始 昆虫
有翅 力小
×
自然 选择
有力的武器
(5)、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 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成另一物种。
2、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 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加拉帕戈斯群岛多种地雀)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长颈鹿 过度繁殖 长颈、长肢个体 生存斗争 的祖先 (变异) 短颈、短肢个体 现代长颈鹿 自然选择 长颈、长肢个体 (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4)、贡献:
(1)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
(2)生物进化原因: 一是“用进废退”
二是“获得性遗传”
按照用进废退法则推理未来人是怎样的?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 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思考: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 树叶,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 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特征:
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不同种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 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即存在生殖隔离。
判断生物个体间是否同 一物种的标准:
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探究讨论:
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然而他们 却可以交配生出骡子。那么骡子 是一个新物种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骡子是高度不育的。
分类:
北京巴儿狗、啄木鸟、德国猎犬、黄鹂、太平鸟、澳大利亚牧羊犬、 西伯利亚雪橇狗、鹦鹉
家犬:北京巴儿狗、德国猎犬、澳大利亚牧羊犬、西伯利亚雪橇狗 鸟:啄木鸟、黄鹂、太平鸟、鹦鹉
物种
思考:分类的原因?
物种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 同,并能够交配繁殖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类型上具有 巨大的多样
性
物种约200万种以上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人与大猩猩骨骼的比较
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生物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
生命特点: 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和适应环境等
分类学: 起源: 细胞:
分子:
亲缘关系越近,结构和功能越相似。 有共同祖先。 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 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