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30句及其翻译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实践这些品德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4.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论语》原文及译文6.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7.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9. 原文:子曰:“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足。
”10. 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孔子说:“仁者关爱他人,智者了解他人。
”11.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小人虽然意见相同,却不能和谐相处。
”1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经典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一种乐趣,朋友间的相聚也是一种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这是君子的表现。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这句话阐述了孔子“德治”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以道德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稳定地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这里的“德治”并非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强调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君子的要求。
他认为,君子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具备广泛的才能和知识。
这里的“器”指的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工具或器具,而君子则应具备全面的素质。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
”这句话是孔子对仁的定义。
他认为,仁德就是关爱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五、《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君子团结但不结党,小人结党但不团结。
”这句话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为人处事上的区别。
君子注重团结,但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结党营私;而小人则相反,他们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大局,甚至为了个人目的而背叛朋友。
总结:《论语》中的经典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翻译,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文化的精髓。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经典语录及翻译

《论语》经典语录及翻译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的错误。
2.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做事情不要迁怒于别人,做错了不要再次犯错。
3.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我们应该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每个人都希望富有和尊贵,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则不能接受。
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就要死去也甘心。
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则是为了给别人看。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在寒冷的季节,才能看出松柏树不落叶的品质。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当一个人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时,他的影响力会非常大,甚至可以影响周围的人。
9.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花言巧语、伪装善良的人是非常少的。
10.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德,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11.君子不器。
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1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微不足道。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习。
而小人则与此相反。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15.当仁,不让于师。
在面对仁义时,不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毫不犹豫地追求。
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17.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的话就要做到,做事情要坚决果断。
1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论语20则原文

论语二十则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三十则原文

论语三十则(带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恤,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放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J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赖,小车无机,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6.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1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 德不孤,必有邻。
20. 听其言而观其行。
21. 巧言令色,鲜矣仁。
2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 近者悦,远者来。
2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摘要:一、概述《论语》的地位和影响二、整理《论语》中的30则原文及翻译三、分析每则语录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四、总结学习《论语》的心得和启示正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该书共有二十篇,内容涵盖了政治、道德、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论语》中的30则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
8.贤者不悲,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礼之用,和为贵。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君子之道,淡如水,而浊如泥。
16.贫而好学,富而好礼。
17.君子贞而不谅,辨而不争。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0.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1.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2.有志于学者,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2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4.君子之道费而难,乱而丧其所为。
2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6.君子之道,淡如水,而浊如泥。
27.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28.贤者不悲,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儒家学说的精髓,如仁爱、忠诚、礼义、智慧、勇敢等。
这些语录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精选的论语名句及翻译大全

精选的论语名句及翻译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12、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

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精选36句)1、注释:①笃:忠实,坚守。
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③仁:仁德。
2、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3、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
”4、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5、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8、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当付诸实施吗?斯,此,指合于义理的事。
诸,“之乎”的合音。
9、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10、这一则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2、如果自己是过于果敢、轻率的就要退缩一点凡事再思而后行,如果自己是过于勤奋休息太少的就要注意休息好、注意卫生之道。
13、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
14、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15、注释:①川:河,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舍,舍弃。
16、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1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18、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论语名句集锦及翻译

论语名句集锦及翻译论语名句及翻译篇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30句及其翻译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学有所立,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悟了道,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不管听到什么,耳顺没有烦恼了。
,到七十岁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而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我教你,你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智慧啊。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悟了道,晚上就可以死了。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通晓道义,而小人通晓明了于利益。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向他的优点看齐,见到不贤人就反省自己身上是否有同样的缺点毛病。
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迟早问题,一定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做同伴。
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的快乐,象水一样是活泼的流动的。
有仁德者的快乐象山一样是宁静安详的。
智者活泼,仁德者宁静。
智者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的人自己想介立不移,也帮助人站立于世间。
自己想通达,也帮助人通达。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发愤就不会受启发,不认为不对而寻求正确也不会受启发。
举一个角告诉他,不能反过来知道有三个角,那么他的心就会迷惑不能平复。
1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
说:想不到作为音乐能美到这个地步。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30则原文及翻译摘要:一、论语概述1.论语的背景与历史地位2.论语的主要内容与教育观念二、论语30 则原文及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为人谋而不忠乎?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5.传不习乎?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攻乎异端,斯害也已!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3.父母唯其疾之忧。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6.不患难,患无备。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8.夫子喟然叹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0.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21.君子之道费而难,乱而丧其所为。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25.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2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8.知者乐,仁者寿。
29.贤者多忌,不可。
3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正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分为二十篇。
它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涵盖了道德、教育、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挑选《论语》中的30 则原文,并附上翻译,以展示这部经典著作的魅力。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之后要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和伪善的面色,是很少有仁爱的表现的。
3.为人谋而不忠乎?翻译: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尽力呢?……29.贤者多忌,不可。
翻译:有才干的人往往容易猜忌别人,这是不好的。
3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翻译: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局。
《论语》这部著作,无论是对于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名句大全带翻译

论语名句大全带翻译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Famous Quotes from the Analects with Translation。
The Analects, written by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ooks in Chinese history. It contains a collection of sayings and teachings that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for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present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famous quotes from the Analects with translation.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Isn't it a pleasure to study and practice what you have learned?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 suǒ bù yù, wù shī yú rén.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ù yì lè hū?Isn't i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篇1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6、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1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精选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1【原文】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读“lè”,快乐)乎?(《学而》)【直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意译】有好多朋友从远方到中国来研究学问切磋技艺,不也是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的事情吗?【原文】2.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直译】礼的应用,以和为贵。
【意译】我们之所以用最高的礼节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认为同世界各国的朋友和谐相处是最可宝贵的。
【原文】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直译】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意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在社会上是怎样可以站住脚的。
【原文】4.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直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原文】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直译】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意译】孔子的志向是:让普天下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普天下的朋友得到信任,让普天下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原文】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直译】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意译】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原文】7.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
(《雍也》)【直译】机智的人动而不括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
【意译】一个机智的人乐于自由运动,一个仁厚的人长于保持操守。
《论语》经典50句(含解释)

《论语》经典50句(含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译文】: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译文】: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三十则-译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鲔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
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三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三则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论语十三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子曰:“无倦。
”译文:子路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
孔子说:“自己带头做事,同时使百姓勤劳工作。
”子路想知道进一步的作为。
孔子说:“不要倦怠。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译文: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
孔子说:“先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不要计较他们的小过失,提拔优秀的人才。
”仲弓再问:“怎么才能认出优秀的人才,再进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假如卫国的国君请你去治理国政,你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纠正名分。
”子路说:“你未免太迂阔了吧?有什么好纠正的呢?”孔子说:“你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应该保留不说。
名分不纠正,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公务就办不成;公务办不成,礼乐就不上轨道;礼乐不上轨道,刑罚就失去一定标准;刑罚失去一定标准,百姓就惶惶然不知所措了。
因此君子使用任何名词来表示名分,一定要让它可以说得顺当,说得出来的,也一定让它可以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吧。
”4、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圊,曰:“吾不如老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学有所立,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悟了道,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不管听到什么,耳顺没有烦恼了。
,到七十岁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而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说:“子路,我教你,你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智慧啊。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孔子说:早上悟了道,晚上就可以死了。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明白通晓道义,而小人通晓明了于利益。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见到贤能的人就向他的优点看齐,见到不贤人就反省自己身上是否有同样的缺点毛病。
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迟早问题,一定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做同伴。
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的快乐,象水一样是活泼的流动的。
有仁德者的快乐象山一样是宁静安详的。
智者活泼,仁德者宁静。
智者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
1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的人自己想介立不移,也帮助人站立于世间。
自己想通达,也帮助人通达。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不发愤就不会受启发,不认为不对而寻求正确也不会受启发。
举一个角告诉他,不能反过来知道有三个角,那么他的心就会迷惑不能平复。
1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
说:想不到作为音乐能美到这个地步。
1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吃粗茶淡饭喝水,弯曲胳膊睡觉,快乐就在其中了。
不道义却富足而且高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一样,终究会散去。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孔子说:君子心胸坦坦荡荡,小人常常戚戚忧忧的。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弘大而刚毅。
担子重大,道路遥远;把仁德作为自己的担子,不也是很重吗?死了以后才停止,不也是道路遥远吗?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说:三军可以攻击丧失其主帅,匹夫不可以丧失志向。
1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孔子说:天气寒冷,然后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惑,仁爱的人没有忧郁和忧患,勇敢的人不畏惧。
19、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战胜自己的欲望,恢复到礼义,就是仁。
一天战胜自己恢复到礼,天下都归属于仁。
为仁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吗?
2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整个天下四海以内的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兄弟。
2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孔子说:君子成就人的美德,不成就人的恶行。
小人正好相反。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思想名分不正,那么说话就不会顺利,言辞不通顺,那么干事情就不会成功。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他自身正直,不命令他的意思也会施行。
他自身不正,虽然命令下属也不听从。
24、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老想快速成功,不要只看见眼前的小利益。
想要快速反而不能成功,见到小利益,那么大事就不能成功。
2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孔子说:有志向的人,仁爱的人,不会为了求生而伤害到仁,有时会被杀身以成就仁。
2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考虑,一定会有现前的忧患。
2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孔子说:道理不同,不相互谋划作为。
2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孔子说: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习气环境染着不同,性情就大不相同了。
29、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做事做得好还要继续学习深造,学习好了,就去实践做事。
3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象一时的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了,人们还是都照样仰慕他。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