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绪论: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障碍,严重影响着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本文根据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探究这些障碍产生的根源,并根据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生理特点探究克服这些障碍的相应对策,促进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对于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和相关的文章,也提出了部分克服障碍的相关的对策,但这些研究只是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的片面的研究和分析,所提出的克服障碍的对策并不全面。因此,我打算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并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克服这些障碍的相应对策。在研究过程中准备到中学搞一次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障碍,并查阅已有的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结合两者对本课题进行研究。

物理学以其奇妙的、新颖的物理现象吸引着中学生,中学生在初学物理时往往带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以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现象,使一些中学生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习物理。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我认为,中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障碍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研究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产生的根源,并由此根据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指导中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和具体排除障碍的方法归纳如下.

1思维障碍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知过程,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回答,是大脑的反射活动.”人们在学习和接受知识时遵循一定的认识规律,且在其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受自身的心理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制约;还受学习内容的制约。中学物理知识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方法等组成,是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鉴于中学生的心理和

生理特点,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在低级阶段,因此,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物理知识的学习,而不善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当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好时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进行物理思维时,就会不自觉的运用一些错误的思维方法,从而产生思维障碍,久之,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陷于困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及时察觉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错误的思维方法,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学生摒弃错误的思维方法,排除其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障碍所产生的原因不同概括起来,思维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相近相似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思维障碍

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相似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有的中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容易将它们混淆,形成思维障碍.如表示物理量大小及表示它变化快慢的两个量,中学生就容易混淆,以速度和加速度为例来说,二者都是描述物理运动的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加速度则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有的中学生认为,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就大,加速度变大时,速度就随之也变大。

要克服这种思维障碍,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一是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典型例子加以纠正,使概念深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二是可以运用图象进行区别,如对于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通过v-t图象说明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

1.2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当人脑多次受某种外来信息刺激作用而作出反映后,人脑将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叫做思维定势.”当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同类型的物理问题形成了固定的一套分析解决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能力,一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从正面说,思维定势的形成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的物理知识,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从反面说,这种思维定势对分析解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

用,遇到相类似的物理问题学生会不多加分析想当然的按原来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造成了错误的结论的产生.

要克服这种思维定势,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加强练习,增强训练的新颖性,增强题目的灵活性,重在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切实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习惯和方法,克服想当然的按头脑中的思维套路来解题的不良习惯。

1.3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通常所说的使中学生掌握物理

概念,一方面指的是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同时也要求明确其外延。所谓外延,即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使中学生弄清

概念的外延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正确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概念的外延指的是适用该概念的一切有关事物,因此,中学生在理

解或实际运用概念时,有时会不自觉地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外延,因而造成错误

的结果,形成了思维上的障碍。

缩小概念外延主要表现为,忽视了同一概念所包含的物理图景的多样性,

以较熟悉的个别的图景代替图景的全部。如对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处于超重状态

的物体,中学生只考虑其向上加速的情况,忽视了向下减速的情况等等。发生

这一错误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中学生头脑中的物理情景建立的不全面,同时也

暴露出中学生思维缺乏周密性。

相反,也有无意识地扩大外延的情况,如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相对运动,而中学生有时就扩大为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有的学生因忽视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适用范围,用它来分析其它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种思维障碍,在教学中必须把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讲清楚,讲

清公式的适用范围,配合练习加强运用,在运用中进行检查,深化理解,逐步

达到正确掌握基本知识的目标。

1.4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式,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或有所新发现的重要思维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