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城市文化研究
文城研究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文城研究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城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环境。
本文将对文城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发展、文化特色以及地理环境,以期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意义。
通过对文城的综合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文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介绍文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正文:分为文城的历史发展、文城的文化特色以及文城的地理环境三个部分,系统地介绍文城的各个方面。
3. 结论:总结文中提到的内容,对文城进行综合评价,并展望未来文城研究的发展方向。
同时探讨文城在历史、文化和地理方面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综述的目的是对文城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梳理,系统地介绍文城的历史发展、文化特色和地理环境,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
通过对文城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揭示其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为文城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通过本文的撰写,也可以为学者们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文城的研究基础,促进对这座城市的更深入探讨和研究。
2.正文2.1 文城的历史发展文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考证,文城是一个古老的文明之地,早在史前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古代,文城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各类商品交易繁荣,文化交流频繁。
文城的发展引起了周边地区的关注,吸引了许多文化人才前来聚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城经历了多次兴衰。
在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年代,文城曾一度衰落,但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文城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
近代以来,文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规划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等都为文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城市文化探索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化
城市文化探索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化城市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空间形态之一,每一个城市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现代文化。
通过深入探索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一个城市,也能够从中发现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第一部分: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历史底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城市的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所留下的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城市的历史底蕴,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一个城市的根基和传承。
1. 古代城市的历史底蕴古代城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智慧与创造力。
以中国为例,古代的长安、洛阳、杭州等城市都曾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文化艺术作品。
2. 城市的历史演进城市的历史演进是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在规模、布局、功能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
例如,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是以城墙和城堡为特征的,而现代城市则呈现出高楼大厦和交通设施发达的特点。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底蕴的具体体现,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能够让城市历史得以弘扬,也能够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参考。
第二部分:现代文化的多样性现代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表现形式,它包含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艺术创作、社交活动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城市的活力和独特魅力。
1. 音乐与表演艺术现代城市以其发达的音乐与表演艺术而闻名,各类音乐会、演唱会、话剧等文艺演出活动层出不穷。
这些活动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游客。
2. 美食与特色小吃城市的美食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特色小吃和菜系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也打造了城市的口味独特性。
3. 艺术与创意产业现代城市往往以其丰富的艺术与创意产业而著名。
艺术画廊、设计工作室、文化创意园区等场所的兴起,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
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被誉为“六朝古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南京的“山水城林”文化是南京古城独有的特色,融合了山水之美、城市之韵、林荫之清,展现出南京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本文将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这一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研究。
一、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内涵1. 山水之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自古以来就以其宜人的山水风光著称。
南京的山水如诗如画,有着秀美的青山、蜿蜒的河流和广袤的湖泊,构成了南京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这些山水元素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承载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
南京的山水之美既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启发了人们的灵感。
3. 林荫之清南京有许多著名的园林和公园,如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等,这些园林和公园不仅是南京人休闲游玩的场所,更是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园林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林中的行道、小桥、流水,都是林荫之清的代表,展现了南京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比如建筑设计、景观规划、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使作品既具有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
1. 建筑设计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建筑设计可以在建筑外观、格局、造型等方面融入南京的自然和历史元素。
通过山水画的意境来设计建筑外立面、利用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来打造现代建筑、在建筑布局和构造上体现出山水的流动和城市的规划。
这样的建筑设计既能展现南京的独特风貌,又能彰显现代建筑的气息,既有历史积淀,又具有创新精神。
2. 景观规划南京的山水城林文化赋予了景观规划者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景观规划中,可以充分利用南京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景观。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体现山水之美,增加绿地和水域的设置;在公园和园林的规划中,关注林荫之清,营造宜人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
城市研学游 线路名称
1111
1. 探索城市文化之旅:这条线路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学生将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2. 科学技术探索之旅:学生将参观科技馆、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
他们还将参与科学实验和工作坊,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自然生态发现之旅:这条线路将带领学生走进城市的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中心,了解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
学生将进行自然观察、野外探索和环境保护实践,培养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 城市发展与未来之旅:学生将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发展研究机构和未来城市模型,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未来趋势。
他们还将参与城市规划模拟和创新思维工作坊,培养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和创造力。
5. 跨文化交流之旅:这条线路将带领学生体验城市中的多元文化。
学生将参观国际社区、文化交流中心和民族文化村,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动,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和价值观。
以上线路名称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具体的城市特点和研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定制。
希望这些线路名称能为你的城市研学游规划提供一些启示。
城市与文学——评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
245云韬:城市与文学城市与文学——评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云 韬理查德·利罕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以下简称《文学中的城市》)中译本于2009年出版于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是吴子枫先生。
这部著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在文学与城市关系的理论研究上的空白。
本文就将对这部著作给予初步介绍,以资对国内的文学与城市关系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
一、理论背景概述理查德·利罕(Richard Lehan Daniel, 1930- )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英文系教授。
从他发表的主要著作[1]来看,利罕以研究美国文学为主,兼及现代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尤其对美国作家德莱塞和菲茨杰拉德有过深入研究。
利罕一直主张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因为美国文学本来就与城市化和现代化密切相关,因此他也比较关注文学和城市的关系,比如他发表的《都市符号和都市文学:文学形式和历史进程》一文。
利罕对历史学也很感兴趣,他曾于1990年发表过一篇《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局限》一文,认为存在三种历史观: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他认为新历史主义消解历史的结果是造成了三种危险:“时间空间化危险”、太过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性、语言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割裂。
尤其对于第三点即新历史主义造成的作品历史之维的丧失,利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有小说的发展都可以看成是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小说叙事说明是文化历史变迁的产物。
[……]小说产生于中产阶级兴起之时,一个新起城市的商业阶级,不再用传奇的结构去指涉其时代,去歌颂君主、政体或贵族阶级,而转向了以小说的新叙事形式,去歌颂新兴阶级的求爱仪式、婚姻生活、商业运作,并向那些会威胁到他们安全的权力阶层挑战。
一个新的阅读阶级创造了对虚构的要求——叙事要求和修辞要求。
所以,文学文类的演进和历史的发展是趋于同步的。
小说文类走向成熟还和一些“次文类”,即日记、旅游探险、乌托邦文学、讽刺喜剧、古堡小说、乡间小说、成长小说、侦探故事、帝国主义冒险小说、间谍小说、西部故事、硬汉小说、地域小说、科幻小说等相联系。
地域文化:一个城市发展研究的新视野--以重庆、香港为例
地域文化:一个城市发展研究的新视野--以重庆、香港为例赵万民;王纪武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5(023)005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化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日渐显著.该文论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将城市文化研究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讨论地域文化的内涵构成和发展规律.藉此,以自下而上的地域文化视角深入讨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文化问题.通过比较研究重庆、香港城市发展的历程,提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研究的地域文化观念与方法.
【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赵万民;王纪武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00045;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0004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性——以重庆市渝北区兰馨大道景观设计为例[J], 倪文峰;张艳;车生泉
2.山地都市人居环境·城市形态发展探析--以重庆、香港为例 [J], 王纪武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以重庆为例”教学设计 [J], 方皎
4.城市更新视野下旧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以重庆501艺术基地为例 [J],
邹明妍;周铁军
5.节事活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 [J], 邓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言影视作品的地域文化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
92FILM AND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影视传播第35届金鸡奖的获奖名单中,有一部方言电影《爱情神话》(邵艺辉,2021)备受业内与观众瞩目,尽管颁奖典礼早已落下帷幕,但关于其艺术含金量及其对于国内影视行业创作方向的指引意义的讨论依然延续至今。
虽无缘最热门故事片奖及男女演员奖,但该片荣获“最佳剪辑奖”代表了组委会从专业角度对这部电影的艺术造诣给予高度认可。
为这部聚焦上海市民生活的小众语言影片颁发“最佳编剧奖”的荣誉,无疑让人深思电影艺术中小众性的取材、语言之于大众审美的特殊意义。
本文以《爱情神话》为引,探讨方言影视作品的文化意义和传播价值。
一、方言与影视剧的关系方言影视指以方言作为全部或部分人物对白的影视剧,广义包括“方言剧情片”和“地方戏曲片”两类,狭义仅指方言剧情片,本文主要就狭义上的方言影视进行论述。
中国幅员辽阔,山峦横亘、江海纵横的地貌特征,既创造宏伟秀丽的自然风光,也区隔出不同的居民集散,促进各地衍生出具有差异的地方语言,为我国方言影视的诞生和流行奠定了广大的受众基础。
与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不同,在影视中呈现方言元素,关乎演员的声台形表、取材的捉取拿捻、角色的嬉笑怒骂、氛围的起承转合。
当方言作为声音媒介出现在银幕时,需额外考量它的听感、戏剧性、可理解性等附加属性。
汉语主体分为七大方言体系,不同方言与普通话的“距离”,一定程度左右着影视创作者对剧本、情节的考量。
如曾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的周磊所言:“一些剧作使用方言,能更好地体现艺术内涵,也更草根、更有趣。
但如果其他地域的受众听不懂剧中方言,作品就失去了广泛传播的能力。
”[1]当前国内得到大众熟知和喜爱的方言影视,多采用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也是因其语言与普通话较为相近的缘故。
譬如电影《疯狂的石头》(宁浩,2006)就基于故事设定,大量运用川渝、华北地区方言来丰富人物对白,为影片增加不少幽默亮点,体现方言元素自然参与影视剧情、角色塑造的特性。
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营造策
略研究
张彧;田丰;史文正;张悦
【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3(54)1
【摘要】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
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
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总页数】9页(P143-151)
【作者】张彧;田丰;史文正;张悦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基于儿童友好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2.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以山西大阳泉村为例3.存量规划背景下基于城市更新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研究4.存量规划背景下基于城市更新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研究5.基于居民需求特征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绍北京的书
任务名称:介绍北京的书一、北京的历史书籍1.1 《北京历史概要》•作者: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简介: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北京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古代的建城历史、明清时期的繁荣发展,到近现代的政治变革和城市建设,内容全面且深入。
1.2 《北京城记》•作者:冯乃恩•出版时间:1997年•简介:冯乃恩以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北京城的变迁和发展,并揭示了北京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是一本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的书籍。
1.3 《北京现代史》•作者:汪涵•出版时间:2014年•简介: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北京的历史变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结合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分析,深入探讨了北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二、北京的文学作品2.1 《北京折叠》•作者:刘震云•出版时间:2008年•简介:这本小说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多条平行的故事线索,展示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追求,深入描绘了北京的城市风貌和生活氛围。
•作者:龙应台•出版时间:1995年•简介:龙应台以北京为主题,讲述了几个人物在北京的成长和生活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犀利的言辞,展现了北京的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问题。
2.3 《北京故事》•作者:林达•出版时间:1983年•简介:这本小说以北京的胡同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几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北京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北京城市变迁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2.4 《北京,北京》•作者:杨小涛•出版时间:2003年•简介:这是一本北京城市文化的入门读物,介绍了北京的历史、民俗、名胜古迹、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北京的视角和知识。
三、北京的旅行书籍3.1 《北京印象》•作者:黄萍•出版时间:2012年•简介:黄萍以自己的旅行经历为基础,介绍了北京的美食、景点、购物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加入了个人的观点和体验,是一本较为亲近和实用的旅行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十六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十六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奖作品名单
(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共 20 件) 作品名称 基于中国土壤有效氮数据 库对碳氮耦合模型 CABLE 与 CLM4.5 的评估 高铁站周边发展水平影响 因素探究——基于全国 280 个高铁站的实证分析 中红外飞秒激光的产生和 粒子动量成像 基于 FPGA 和 ARM 的 “互联网+”综合信号分 析仪 仿生类黑色素水凝胶的合 成及其在紫外防护中的应 用 多模态交互方式的协同研 究:人如何在虚拟现实空 间中更快地移动物体 “打倒学阀”:北伐前后 上海学界的权势嬗递 对弈与契合:海归就业能 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状 况研究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建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 响——机制与 CHIP2013 微观证据 喝星巴克的人:中国中产 阶级的消费行为与群体建 构 杨航宇 政治学系 唐梦涵 沈劭茗 靳帅 王晓宇 汪冬 宋梦欣 张文初 张紫瑄 魏宁 第一作者 院系 地球科学学 部/生态与环 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 部/城市与区 域科学学院 物理与材料 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 术学院 生命科学学 院 心理与认知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经济与管理 学部/经管书 院 经济与管理 学部/经管书 院 黎佳、闻宇、王 茜、徐恺怡 张羽昕、薛云鹤 王媛 陈梦瑶、蔡铭 洋、卢玥锫、王 浩昕 合作者 肖绍赜、潘明 欣、鲍迪峰、李 媛媛、陈心悦 梁佳琪、刘子 隆、文乐 王嘉钰、李立 富、何心平 王健生 孙斌栋 夏建阳 指导老师
“鬼畜”的符号策略—— 鬼畜视频是如何施行解构 的? 改革开放后的峥嵘岁月 — 以社会转型中一个普通家 庭为案例的口述生活调查 研究 高铁站周边发展水平影响 因素探究——基于全国 280 个高铁站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新金融领域的信用 评分体系模型探讨和构建 优化——基于机器学习方 法的某金融平台的案例分 析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高管 薪酬粘性 长江沿岸港口城市网络结 构——基于航运服务业视 角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空间 结构研究及交通优化 意外伤害、园闹与施虐的 成本收益模型分析——经 营方视角下的虐童现象发 生机制解释研究 不平等的童年:农村儿童 的教育机会如何持续减 少? 基层治理视角下的“河长 制”实践 边缘与隔离:上海市外来 人口居住隔离状况及影响 机制 把根留住:沪语方言在上 海青少年中的传——承困 境研究 朱琪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管书院 潘思泽、肖原 梅、黄婧窈、刘 璐、陈梦舟 路锦非 黄枫岚 社会发展学院 陈海燕 王春兰 束啸岳 政治学系 马新瑶、闻宇、 黎佳 陶逸骏 曹曙 社会发展学院 黄妍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管书院 谭梦圆、贺晓 慧、袁婕 余飞跃 饶颖霞 张圣 高云霞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管书院 地球科学学部 城市与区域科学 学院 地球科学学部地 理科学学院 傅行行、金慧 丽、戴洋 申悦 王列辉 贺叶婷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管书院 黄孟彦、倪木 子、夏雯静、邢 译文 张紫瑄 地球科学学部 城市与区域科学 学院 梁佳琪、刘子 隆、文乐 孙斌栋 陈勃含 历史学系 云天遥 哲学系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作过程。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文艺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展现了城市的美丽与魅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文艺作品书籍的介绍。
《城市之美》这本书是关于城市建设美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对各个城市的建筑、规划和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城市之美的内涵和特点。
书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各个城市的建筑景观,让读者感受到城市建设的艺术魅力。
《城市的记忆》这是一本关于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探索,还原了城市的记忆。
书中以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间,感受城市的变迁和沧桑,理解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
《城市的声音》这本书以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展示了城市的声音与节奏。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音乐文化、文学艺术和表演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描绘了城市的音乐风貌和文化底蕴。
书中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诗歌的朗诵和戏剧的表演,让读者感受到城市的音乐与艺术之美。
《城市的色彩》这是一本关于城市色彩与视觉艺术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建筑外观、街道景观和艺术装饰等方面的观察,揭示了城市的色彩之美。
书中以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形式,展示了城市的色彩斑斓和视觉艺术的精彩。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领略到城市建设中色彩的魅力。
《城市的创意》这本书以创意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建设与创意经济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创意空间、创意产业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呈现了城市的创意之美。
书中以案例分析和创意理论的讲解,启发读者对城市建设的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
《城市的灵魂》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观察,描绘了城市的灵魂。
书中以人物故事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展示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城市建设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塑造芜湖市自主创新城市文化品牌研究
塑造芜湖市自主创新城市文化品牌研究作者:苏国红等来源:《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04期摘要:目前,芜湖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仍缺少真正能代表芜湖城市核心精神的城市文化品牌并存在:概念不清晰;定位不准确;缺乏系统性;缺乏独特性等问题。
奇瑞的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正是芜湖核心城市文化的体现,可以通过四种途径重点发展以奇瑞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为核心的芜湖城市文化品牌。
关键词:芜湖奇瑞自主创新城市文化品牌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一个城市独有的城市品牌体现着这个城市的灵魂,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未来,芜湖享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今天的芜湖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创新型城市,而奇瑞作为民族品牌崛起的代表植根于芜湖,腾飞在芜湖,其本身卓越的企业创新文化正是芜湖城市灵魂的体现。
因此,芜湖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应该将奇瑞企业的自主创新文化作为核心城市文化塑造芜湖独特的城市自主创新文化品牌。
1城市品牌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城市品牌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品牌专家凯文·莱恩·凯勒(KevH3 Lane Kel-ler)在其著作《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他对城市品牌的定义是:“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
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形象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
”所以,芜湖城市品牌的发展应该首先寻找能够代表芜湖这个城市精神实质的本土的东西,本土的才是具有独特性的,然后使其贯穿于整个芜湖的发展中,从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是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城市品牌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形象和声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成为其潜在的消费者,还在于其持续不断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巨大潜能,城市品牌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凸现。
城市文化则是城市品牌的精神力量。
城市文化中的地铁文化研究(全文)
城市文化中的地铁文化研究本文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铁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城市文化,这就确立了地铁与城市的依存关系。
地铁正在将过去远离都市的一些地方变成城市,这一变化的结果必定会带来人口、资源的重新聚集、调配和迁移,进而又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社会活动、文化思想的巨大改变,这即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
从这个意义来说,地铁不可能改变其公共服务属性而脱离城市孤立存在。
然而换一种角度来看,地铁所代表的人类智慧和科技文明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丰富和美好。
这是由地铁所制造的新的城市文明。
其中,地铁文化对城市文化的价值体现为:(1)既是城市文化的物化形态,也是城市文化精神形态的存在方式。
只要搭上地铁,就能看到最真实的巴黎!这是《巴黎地铁杂货旅行》一书封面上的醒目标题。
书中由地铁线路串起的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不仅让我们领会了巴黎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学会了关照城市的另一种方式———地铁文化。
显然,地铁文化之于城市,不仅是它所代表的现代交通文明,还在于它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承载一个城市文化的绝佳舞台。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品质所在,它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城市精神、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诸多特质,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建筑形态、行为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地铁文化。
地铁拥有大量的人气聚集,既封闭又具流动性,这些都为城市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它“浓缩了都市生活的缤纷色彩,承载着快乐和忧伤,也交错着梦想与希望”[1]。
也因如此,世界各国优秀的城市地铁都将这一人类巨大的公共资源倍加珍惜并施以利用,通过在地铁中溶入浓郁特色的城市文化,使地铁成为展示和传播自身城市文明的窗口。
如世界最早的伦敦地铁,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各种不同年代建筑风格的车站,从早期的砖石拱形结构,到后期的纯钢铁结构,再到现代的钢化玻璃站台等。
这些车站记录着100多年的地铁建设历史,展现出一个城市建设的沧桑变化。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打造大连城市名片——重大主题报道《纸短情长家国梦》的分析与研究
2023.09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理论问题等专门组织的集中报道,既向受众传递时事信息,又向受众创造性地输出观点。
随着融媒时代的不断发展,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坚持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振、与人民共鸣,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下,根据选题特点,将时代的气息创新注入重大主题报道,让重大主题报道落地生根。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连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通过书信这一形态,深情再现大连70年走过的那些难忘而光荣的历史时刻,将那些精彩而意味深长的历史瞬间,镌刻在纸短情长的岁月里。
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在国庆节前陆续推出8集,每集都在6分钟左右,都以宏大历史背景、书信朗诵及与书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物讲述来构成视频的内容架构。
微视频邀请了大连话剧团优秀演员参演,影棚模拟拍摄,后期抠像,运用现实增强手法构建起新颖的视觉形态。
《纸短情长家国梦》在电视端和新媒体端同步推播,业内人士、电视观众及网友都给予较高评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诸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精心组织策划,力求润物无声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牢牢把握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通过精心组织策划推进,做到了导向正确、气氛浓厚、内容精彩。
重大主题报道选择以“微视频”为载体,令故事讲述极具感染力,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微视频”让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大道理”化作可感知的身边事、身边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视频中精心呈现的信笺、家书、日记、诗篇是对燃情岁月的追忆,是赤子深情的告白,能够让受众突破空间限制,沿着70年的时空维度采拾心灵史的闪光碎片。
1.精准创意。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
做好宣传创意的目的就是营造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浓厚氛围。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在宣传报道上做到了上下联动、高效协调,倾力打造创作精品。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十六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杜艳芳 楚清脆 席居哲
“鬼畜”的符号策略—— 鬼畜视频是如何施行解构
的? 改革开放后的峥嵘岁月 — 以社会转型中一个普通家 庭为案例的口述生活调查
研究 互联网新金融领域的信用 评分体系模型探讨和构建 优化——基于机器学习方 法的某金融平台的案例分
析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高管
薪酬粘性 长江沿岸港口城市网络结 构——基于航运服务业视
王潇、刘维
孟凡壮
法学院
李帅
教育学部
胡耀宗
教育学部
刘莉莉
教育学部
熊万曦
经济与管理 学部/经管书
院
肖雪、孙晨明、 周国峰、马靖
谢炜
二等奖(共 32 件)
作品名称 基于河流阶地的天山北麓 奎屯河流域侵蚀速率研究
三种花卉植物对重金属镉 的富集作用及机理研究
城市建筑物日照条件快速 评价和三维展示系统
ECNU-SJTU 活动信息共 享与社交平台
件工程学院
张金洁 曹建华 林进威
信息科学技术学 倪金萌、严佳欣
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 张金洁、姜利
院
来、周宇哲
物理与材料科学
学院
陈子晗
化学与分子工程 韩欣悦、邓凌
学院
雪、张宇
王健生 何煜倩
信息科学技术学
院
心理与认知科学 黄柳笛、张琳、
学院
张雨欣
陆英浩
历史学系
孙新朋
经济与管理学部 冯源、王心惟
/经管书院
周萍
转移农民工家庭与城市家 庭儿童在校同伴交往的比 较研究——以常州市两所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例 数学师范生 M-TPACK 现
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习 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 究 ——基于 SEM 的实证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目录一、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1.毕业论文奖 (2)2.毕业设计奖 (18)3.课程设计奖 (52)4.主题竞赛奖 (71)5.优秀指导教师奖 (90)6.优秀组织奖 (94)7.先进教育单位奖 (97)8.优秀联络员奖 (100)9.人气奖 (103)10.社会责任奖 (109)11.突出贡献奖 (109)二、园冶杯专业奖国际竞赛1.市政园林奖 (110)2.城市设计奖 (137)3.地产园林奖 (138)4.2017年度优秀设计机构 (162)5.2017年度优秀工程承包商 (163)6.2017年度优秀开发经理(总监) (164)7.2017年度优秀设计师 (165)8.2017年度优秀项目经理 (167)三、百强十佳企业1.中国生态园林百强企业(2016-2017年度) (168)2.全国十佳园林工程企业(2016-2017年度) (171)3.全国十佳园林设计企业(2016-2017年度) (172)4.全国十佳园林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2016-2017年度) (173)5.全国十佳园林养护企业(2016-2017年度) (174)6.全国十佳园林花木企业(2016-2017年度) (175)7.全国十佳园林科技创新企业(2016-2017年度) (176)一、2017年度园冶杯大学生竞赛毕业论文奖(一)规划设计类一等奖1.作品名称:近代岭南私家园林空间防御性研究作者:冯思懿指导老师:汤辉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2.作品名称: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三亚热带珍稀花木博览园规划研究作者:黄梦兰指导老师:沈守云、吕振华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作品名称:天目湖流域林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作者:胡义涛指导老师:朱颖参赛院校:苏州科技大学二等奖1.作品名称:岭南历史村落水泥预制类建筑装饰元素研究作者:黄嘉丽指导老师:汤辉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2.作品名称:基于IPA分析法的初溪土楼村落景观认同与感知评价研究作者:陈杰指导老师:潘翔参赛院校:四川农业大学3.作品名称:浅析三门峡陕州区传统窑洞村落环境特征作者:兀晨指导老师:田大方参赛院校:东北林业大学4.作品名称: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关系研究作者:谭庆扬指导老师:卢丹梅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5.作品名称: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景观美学评价研究作者:吕昂指导老师:沈守云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作品名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Based the Case Studyof the JIAO-JI-----Railway Industrial Heritage Corridor 作者:李昀书指导老师:DR.OLAF SCHROTH参赛院校:Landscape of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Sheffield7.作品名称:水生态敏感区乡村性格局与演变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作者:王慧咏指导老师:赵敏参赛院校:云南大学8.作品名称:基于GIS的旅游度假区景观生态评价研究--以江西铅山叫岩旅游度假区为例作者:胡益指导老师:胡希军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9.作品名称:城市公园消极的环境行为驱动机理研究作者:郭雅敏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10.作品名称:基于客家文化的城市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以上杭县南江滨公园为例作者:陆卫云指导老师:胡希军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等奖1.作品名称:PEG干旱胁迫和盐碱胁迫对大花金鸡菊、桂圆菊种子萌发的影响作者:杨娇娇指导老师:张彦妮参赛院校:东北林业大学2.作品名称:西蜀园林门窗装饰纹样特征解析作者:李谓文指导老师:鲁琳参赛院校:四川农业大学3.作品名称:基于几种典型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康复景观设计研究作者:方睿指导老师:季建乐参赛院校:南京林业大学4.作品名称:广州高密度建成区商业综合体微绿地建设研究作者:唐楚茵指导老师:佘美萱、赵建华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5.作品名称:瞻园中廊的运用与分析作者:杜凯伟参赛院校:金陵科技学院6.作品名称:针对健老群体的广州市居民楼屋顶花园设计研究作者:巫文莉指导老师:李自若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7.作品名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街道景观评价体系研究作者:陈凯指导老师:兰思仁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8.作品名称: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南宁市居住小区绿地规划设计研究作者:黄春萍指导老师:郭松参赛院校:广西大学9.作品名称:天目湖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保护策略研究作者:莫晓琪指导老师:朱颖参赛院校:苏州科技大学10.作品名称:基于LID的城市公园雨洪管理研究作者:陈豪指导老师:黄启堂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11.作品名称:森林公园声景观评价与优化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作者:洪昕晨指导老师:兰思仁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12.作品名称:闽东北廊桥景观分析与评价研究作者:林夏斌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13.作品名称:海南岛传统聚落水环境的生态营造研究作者:张瑞海指导老师:杨定海参赛院校:海南大学14.作品名称:成都太古里商业街区户外景观空间研究作者:候晨旭指导老师:蔡仕珍参赛院校:四川农业大学15.作品名称:福州古代私家园林中园墙的应用艺术与文脉研究作者:万柳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16.作品名称:福州市区主干道植物景观评价作者:马仕伟指导老师:陶萌春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荣誉奖1.作品名称:海绵城市试点项目那考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调研作者:杨雅娴指导老师:胡尚春参赛院校:东北林业大学2.作品名称:郑州市中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作者:王嘉指导老师:谢福春参赛院校:东北农业大学3.作品名称:广州旧城区在微改造中文化资源资本化研究作者:梁惠兰指导老师:赵晓铭、杨文越、赵建华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4.作品名称:大运河(无锡段)聚落遗产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荣巷历史街区、淘沙巷作者:王灵哲指导老师:张帆参赛院校:南京林业大学5.作品名称:马鞍山市凹山矿景观改造作者:丁文一指导老师:张瑞参赛院校:安徽师范大学6.作品名称:彭山牧马山芒硝矿区景观修复研究作者:陈弟伟参赛院校:成都理工大学7.作品名称:中山公园硬质景观材料应用研究作者:彭焰火指导老师:张辛阳参赛院校:武汉设计工程学院8.作品名称:南京城市公园园亭调查作者:陈浩指导老师:李宏参赛院校:金陵科技学院9.作品名称:信息学院植物园绿化设计作者:李泽慧指导老师:詹景强参赛院校: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10.作品名称:壮族服饰纹样在南宁市景观小品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项载君指导老师:梁喜献、杨洋参赛院校: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11.作品名称:韶关西桥公园设施安全性浅析作者:陈嘉丽指导老师:晏琪参赛院校:韶关学院12.作品名称:大花紫薇生殖生物学研究作者:袁娟指导老师:朱栗琼参赛院校:广西大学13.作品名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南宁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作者:韦肖莹指导老师:和太平参赛院校:广西大学14.作品名称:互联网时代下公共空间变化探究及应对策略作者:郭超指导老师:沈守云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5.作品名称: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作者:李芮芝指导老师:胡希军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6.作品名称:古诗词意境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作者:周伶雅函指导老师:曹福存、杨翠霞参赛院校:大连工业大学17.作品名称:音乐形象的景观表达及相关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作者:刘慕芸指导老师:李敏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18.作品名称:基于安全感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评价及设计研究作者:黄敏凤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19.作品名称:西双版纳景洪市旅游城镇化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作者:汪成丽指导老师:车震宇参赛院校:昆明理工大学20.作品名称:基于RS和GIS的莆田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监测与模拟研究作者:陈颐指导老师:董建文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21.作品名称:西湖叙事空间研究——以福州西湖为例作者:陈燕红指导老师:吴小刚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22.作品名称:保定古莲花池形态变迁研究作者:王帆指导老师:聂庆娟参赛院校:河北农业大学23.作品名称:察哈尔右翼后旗临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作者:郝帅指导老师:段广德参赛院校:内蒙古农业大学24.作品名称:西湖变迁对现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启示作者:张亚琼指导老师:周晨参赛院校:湖南农业大学25.作品名称:基于造园艺术的古典园林空间研究--以寄畅园与谐趣园为例作者:杨子涵参赛院校:广西艺术学院(二)环境艺术设计类一等奖作品名称:广州社区旧物的景观再利用设计研究——以塑料瓶和玻璃瓶为例作者:林悦婷指导老师:李自若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二等奖作品名称:苏州环秀山庄的空间布局及发展分析作者:赖思琪指导老师:张青萍参赛院校: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1.作品名称:闽西南传统村落景观评价研究作者:彭宝瑶指导老师:周旭丹参赛院校:吉林农业大学2.作品名称:旅游影响下宏村、西递村镇空间景观发展研究作者:施昳指导老师:车震宇参赛院校:昆明理工大学3.作品名称:Do Trees in Shopping Streets Enhance Commercial Activity and Createa Better Environment?作者:王新宇指导老师:Jan Woundstra参赛院校:School of Landscape,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荣誉奖1.作品名称:记忆花园——老年认知症康复景观设计作者:夏璟旖指导老师:孔繁强参赛院校:上海交通大学2.作品名称:体验型商业空间景观设计的哲学思考作者:陈智捷指导老师:吕娜参赛院校:上海商学院3.作品名称:城市废弃材料在节约型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戎银慧指导老师:张翠英参赛院校:徐州工程学院(三)建筑、城市设计类一等奖作品名称:The Role of Trees in Mitigat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Urban Squares作者:蒋旻彧指导老师:Laurence Pattacini参赛院校:School of Landscape,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二等奖作品名称:闽东传统民居艺术形式特征研究作者:刘威指导老师:陈祖建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三等奖1.作品名称:广州黄埔村宗祠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作者:曾梓韵指导老师:赵建华、佘美萱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2.作品名称:现代商业步行街行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作者:李玉兰指导老师:周旭丹参赛院校:吉林农业大学3.作品名称:我国城镇化率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影响研究作者:刘晔指导老师:刘志强参赛院校:苏州科技大学荣誉奖1.作品名称:城市儿童游憩场地调研作者:任慧指导老师:徐振参赛院校:南京林业大学2.作品名称:闽西土楼装饰艺术的文字文化内涵研究作者:郭布明指导老师:陈祖建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3.作品名称:城市安全视角下安全公园的空间营造研究作者:王希阳指导老师:焦洋参赛院校:沈阳建筑大学(四)生态植物类一等奖1.作品名称:‘和谐’与‘凤丹’花瓣中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作者:刘红艳指导老师:郝青参赛院校:青岛农业大学2.作品名称:丛枝菌根提高喜树抗旱效应的研究作者:王康指导老师:琚淑明参赛院校:徐州工程学院3.作品名称:水肥耦合对盆栽金花茶苗期生长及生理的效应研究作者:李茹指导老师:王凌晖参赛院校:广西大学二等奖1.作品名称:百子莲Y2SK2与SK3型脱水素启动子克隆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作者:王思淇指导老师:张荻参赛院校:上海交通大学2.作品名称:广西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开花物候及花芽分化初步研究作者:赵红芳指导老师:王翊参赛院校:广西大学3.作品名称:广州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模式变迁研究作者:陈淑贤指导老师:程晓山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4.作品名称:大花紫薇生殖生物学研究作者:袁娟指导老师:朱栗琼参赛院校:广西大学5.作品名称:波斯菊对镉胁迫的响应及外源茉莉酸甲酯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作者:刘宇婧指导老师:余小芳参赛院校:四川农业大学三等奖1.作品名称:广东珠海万山群岛野生观赏树木资源调查研究作者:覃明指导老师:和太平参赛院校:广西大学2.作品名称:南京秦淮新河绿带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对PM2.5等的削减作用研究作者:汪逸伦指导老师:魏家星参赛院校:南京农业大学3.作品名称:大花紫薇有性生殖过程的微观研究作者:韦立迪指导老师:朱栗琼参赛院校:广西大学4.作品名称:城市建筑墙体绿化景观调查与评价——以广州、深圳为例作者:冯瑞雯指导老师:翁殊斐、冼丽铧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5.作品名称:南京小桃园秋色叶树种的观察与研究作者:罗淑祯指导老师:郝日明参赛院校:南京农业大学6.作品名称:华中冬青雌雄株低温与干旱胁迫研究作者:胡曼筠指导老师:金晓玲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7.作品名称:环境异质性对罗汉松根瘤特性的影响作者:徐艳霞指导老师:朱栗琼参赛院校:广西大学8.作品名称:双荚决明对复合盐、镉和铅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作者:蔡思琪指导老师:廖飞勇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荣誉奖1.作品名称:碳纳米材料对香石竹鲜切花衰老过程影响作者:李璇指导老师:张荻参赛院校:上海交通大学2.作品名称:万山群岛草本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作者:曾求标指导老师:邓荣艳参赛院校:广西大学3.作品名称:南宁青秀山兰园植物及其景观调查分析作者:韦瑛璐指导老师:和太平参赛院校:广西大学4.作品名称:不同土壤条件对罗汉松根瘤形态结构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作者:杨凯指导老师:朱栗琼参赛院校:广西大学5.作品名称: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体细胞胚培养初探作者:中山圣子指导老师:李在留参赛院校:广西大学6.作品名称:不同规模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益研究——以乔-草型植物群落为例作者:苗馨予指导老师:张明娟参赛院校:南京农业大学7.作品名称:观果类植物在洋湖湿地公园的应用调查研究作者:王纯指导老师:黄琛斐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8.作品名称:广州公园花境应用调研与分析作者:欧阳舒怡指导老师:冼丽铧、翁殊斐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9.作品名称:扬州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作者:曹畅指导老师:陶俊、罗云建、王晓春参赛院校:扬州大学10.作品名称:生态修复性景观的早期实效研究——以三岭山受损地为例作者:莫爱斌指导老师:吴刘萍参赛院校:广东海洋大学11.作品名称:武汉市武昌区综合性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作者:彭岩指导老师:何诗静参赛院校:武汉设计工程学院12.作品名称: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研究作者:王千千指导老师:杨瑞卿参赛院校:徐州工程学院13.作品名称:观赏海棠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白静怡指导老师:张国君参赛院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14.作品名称:园林食用花卉发展研究与展望作者:刘娜指导老师:张英参赛院校:唐山职业技术学院15.作品名称:遂宁市缤纷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作者:刘雯指导老师:杜娟参赛院校:四川农业大学16.作品名称:哈尔滨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作者:宋婷婷指导老师:岳桦参赛院校:东北林业大学17.作品名称:外源喷施化学物质对榉树叶色变化的影响作者:张亚平指导老师:金晓玲参赛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8.作品名称:海坛岛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夏季微气候分析评价作者:郑俊鸣指导老师:邓传远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19.作品名称:基于GIS的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视觉评价研究作者:张强指导老师:潘辉参赛院校:福建农林大学二、2017年度园冶杯大学生竞赛毕业设计奖(一)园林设计类一等奖1.作品名称:编织计画—莞城西隅历史片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作者:曾文略、邓宛琳指导老师:汤辉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2.作品名称:奎巷小院作者:郭似韵、彭铃指导老师:袁柳军参赛院校:中国美术学院3.作品名称:播种记忆—重庆市渝中区戴家巷地块景观规划设计作者:尹一涵、陈施羽指导老师:刘磊、代璐参赛院校:西南大学4.作品名称:寻找失落的“仪式”-湖南靖州飞山景区规划设计作者:刘贇、韦敏宁、张淑媛、吴雪、李婧指导老师:王长柳参赛院校:西南民族大学5.作品名称:沢山半隅—基于重庆山地地形的悦来会展公园雨洪管理方案设计作者:林挽星、吴天歌指导老师:刘家琳参赛院校:西南大学6.作品名称:捕捉生命的轨迹—交互式体验园景观设计作者:周鑫、张旭蕾、赖高鹏指导老师:陈青扬、谢华春参赛院校:浙江万里学院二等奖1.作品名称:景观蒙太奇语言在乌龙浦保护与活化中的运用作者:汤雨晨指导老师:毛颖、廖晨阳参赛院校:四川大学2.作品名称:栖·青——珠海香山绿道兴奋点景观规划设计作者:徐君楠指导老师:佘美萱、赵建华、卢丹梅参赛院校:华南农业大学3.作品名称:城市愈合——消除轨道交通背景下的城市割裂感作者:陆平安、张琳娜指导老师:刘磊参赛院校:西南大学4.作品名称:共享园——杭州横槎村乡村幼儿园景观规划作者:陈悦、王梦琦指导老师:曾颖参赛院校:中国美术学院5.作品名称:老年人视角下的——互动交流式生态公园作者:黄玉蓉指导老师:张路红、聂玮参赛院校:安徽建筑大学6.作品名称:忆?游——叙永县郊野公园设计作者:李美佳、江俊涛、易窈西、陈浩瑾、顾艺指导老师:陈娟参赛院校:西南民族大学7.作品名称:呼吸的梯道山地梯步空间景观概念再造作者:熊科玮指导老师:娄娟、娄飞参赛院校:重庆文理学院。
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参考书目里面绝大部分是中国大陆出版的,只有极少的几本书是只有台湾才有的。
也没有收录外文的资料(有一本是在日本以中文出版的),较便利于大家查找与研读。
索引:叶晓军:《中国都城研究文献索引》,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文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62年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含此后历代正史地理志、州郡志)班固:《两都赋》,萧统编《文选》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张衡:《西京赋》,萧统编《文选》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杨?之撰、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程大昌撰、黄永年点校:《雍录》,中华书局2002年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吴自牧:《梦梁录》,文海出版社1981年李濂撰,周宝珠、程民生点校:《汴京遗迹志》,中华书局1999年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中华书局1990年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0年王存:《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1985年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中华书局1984年徐松辑、高敏点校:《河南志》,中华书局1994年周城:《宋东京考》,中华书局1988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5年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华书局2003年祝穆:《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王士性著、周振鹤点校:《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屈大均:《广东新语》(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考释: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中华书局1985年胡渭:《禹贡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总论类: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叶晓军等:《城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美〕保罗?诺克斯等:《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柴彦威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美]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曲英杰:《古代城市》,文物出版社2003年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皮名庥:《城市史研究略论》,《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张冠增:《城市史的研究??21世纪历史学的重要使命》,《神州学人》1994年第12期曲英杰:《谈对古代城市的复原研究》,《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杜瑜:《从现实出发,研究城市史》,《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何一民曾进:《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展望》,《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4期。
20XX-20XX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评优获奖作品选题
20XX-20XX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评优获奖作品选题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评优获奖作品选题情况序号作品名称 20XX年度 1 2 3 4 5 6 7 8 不同改造模式对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影响的对比研究——以上海市卢湾区的两个典型住区为例邯郸市城市形象调查报告江西省婺源县历史街区和古村落调查旧城中的沉思——大悲院地区居住条件调查湘西历史街区和古村落调查——湖南会同县高椅村沙湖问题调查报告在融合中寻求更新与发展——天津市老城厢文庙地区居住现状调查报告承燕赵古风、铸造邯郸形象特色——关于邯郸城市形象的调查报告20XX年度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南京市新街口正洪商业步行街社会调查报告交流、了解、共融、发展——津京地区回族社区现状调查到——容积率变更引发的思考细看城市流动摊点——南京新街口流动摊点调查报告对三峡库区“棚房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呼唤——浦东新区规划批后管理中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近代商业建筑群落的代表——谦祥溢老号需求人性化的开放空间——对城市中心区开放空间与驻留人群的研究天津市五大道租界住宅风貌区保护现状调查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的交融——古村落团山调查报告蜕变——从南京中心区电影院的实际使用状况中看电影院的危机与发展郑州市低收入社区居民游憩活动分析及游憩设施改建建议在动迁的过程中协调关系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鼓励奖鼓励奖鼓励奖鼓励奖鼓励奖城市中心区建设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规划管理城市问题城市问题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设计城市中心区建设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历史文化及保护建筑设计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规划管理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鼓励奖鼓励奖鼓励奖鼓励奖鼓励奖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形象城市历史文化及保护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历史文化及保护城市问题居住及社会问题城市形象获奖情况选题类型序号 22 23 作品名称燕赵大地的城市客厅——邯郸城市广场调查报告哈尔滨市宗教建筑调查获奖情况鼓励奖鼓励奖选题类型城市形象建筑设计 20XX年度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点线面的延伸——中央大街休闲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五村合一”启示录——山东省兖镇迁村并点的调查和思考南京市新街口地下商业街社会调查报告南京市盲道建设与使用状况调研报告湖南路——服饰消费空间调查哈尔滨城市居民周末短程休闲调研报告需求到空间——南京市湖南路商业中心休闲空间调查从“分异”走向“融合”——关于当代我国居住模式的调研与思考住区市场调研关于南京新街口地区公共停车场使用功效性的调研为了明天更美好——济南周边地区及广饶县三峡移民安置现状调查大地上的异乡者——西云村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调查报告从回忆至回归——评事街旧城更新调查报告混合住区的分异现象初探——南京市锁金村社区社会调查报告关爱老人从社区做起——北京虎坊路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深圳城市土地使用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规划管理马路市场:让我欢喜让我忧——济南大学西校门旁马路市场调查报告 20XX年度 42 43 居民停车与现行居住区规范的矛盾山师东路调查报告佳作奖佳作奖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交通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小城镇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中心区建设居住及社区问题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住及社区问题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历史文化及保护居住及社会问题老年人问题城市开发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序号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作品名称粮道街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报告济南市解放桥地段公共产能换乘调查报告我们的南京书店——南京主城区书店现状调研湖南路光环境现状调查南京市住区停车现状调研报告大学生住宿现状调研报告广州居住区架空层调研报告青岛市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青岛社区养老环境的调查报告“百米”感受——世纪大道交通调查报告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操作与实效的调查哈尔滨市高龄者交通特征与需求调研天下文枢苑,寻常百姓家——夫子庙地区历史与现代文化协调情况调查侵入与延续——对某商品房小区邻里关系的调查杏坛旁的蒿草——关于济南大学西校区西侧的后龙窝庄的调查报告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济南市广场调研报告龙江花园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现状调研人车行——南京湖南路公共交通调查桐芳苑社区重构情况社会调查报告苏州中心主城居民住意向调查报告获奖情况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佳作奖选题类型老年人问题城市交通城市文化建设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老年人问题老年人问题城市交通城市开发老年人问题城市历史文化及保护居住及社区问题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居住及社区问题居住及社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编码:—————“挑战杯”济宁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作品正文作品名称:城市文化研究系全称:信息技术系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毕晓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发明制作B类城市文化研究济宁学院信息技术系06级1班毕晓宁城市是什么?“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在低级野蛮社会中,各个部落常住的家是用栅栏围起来的村落。
……在中级野蛮社会中,开始出现了用土坯和石头盖造的群宅院,好似一个碉堡。
但到了高级野蛮社会,在人类经验中首次出现了以环形垣垒围绕的城市,就表明已经有了稳定、发达的田野农业,已经有了成群的家畜,有了大量的商品贸易,有了房产和田产,……人们逐渐感到需要行政长官和法官,需要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吏,还需要一套措施来征募军队和维持兵役,那就需向公众征收赋税。
----摩尔根《古代社会》城市在西方自古代就出现了,古希腊文明的标志就是城邦的繁荣。
罗马帝国时代大规模城市已经出现,当时的罗马城据说已有几十万人口。
那个时候城市主要是消费场所和政治中心,功能较为单一。
罗马帝国解体以后,采邑成为欧洲主要的经济形式,商品交换的数量和规模一时跌入谷底,城市也随之衰败。
封建时代初期,许多城市的建筑毁于火灾,城市的人口由于瘟疫大幅度减少,蛮族入侵则摧垮了城市的权力基础。
"在西罗马帝国城市"遗址"的围墙内只住有少数居民和一名军事、行政或宗教的首领。
城市首先是主教驻在地,寥寥无几的世俗人聚居在相对来说多得多的教区周围;经济生活局限在一个小地方,也就是交换日常必需品的市场内。
"城市的复兴是从12世纪开始的,其标志是商业的发达、人口的增加、行政中心的形成等。
商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起来以后,欧洲封建时代的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采邑经济便开始瓦解。
在思想和观念方面,与商业文明相关的的变化随之发生。
商业的发展导致衡器和量具的标准化和普及化,商品交换的频繁使人们感到交换工具(衡器和量具)标准化的重要性,守时、讲信誉等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商业世界观在城市中得以流行。
结果"一是经济上强迫接受衡具和量具的发明,结束了城市建立以前质朴的交换,二是军事上强迫接受城墙,从此隔离代替了亲近。
"一,城市人口的发展(popuiation deveiopment)(1)人口数量的发展城虽大,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
(《战国策. 赵策》)宜阳之城方百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战国策.》)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
(《史记. 苏秦列传》)隋唐以来,开始出现了百万人以上的大都市。
隋唐首都长安、东都洛阳,人口近百万。
在郡县一级的地方城市中,人口超过十万者也不少。
北宋都城东京(今之开封)的人口更是登峰造极。
据说人口最高年份是宋徽宗崇宁年间,达一百四十万左右。
(2)人口结构的变化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出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殡妇,化治丝巢;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间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周礼. 天官》二,城市规模的发展(1)中国城市规模的发展(scale deveiopment)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
(《左传. 隐公七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考工记》)公侯之城方七里,侯伯之城方五里,子男之城方方三里。
(《周礼》)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
(《三辅黄图》)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
(《三辅黄图》)隋唐长安:84平方公里,达到顶峰。
南宋都城临安:60平方公里(2)西方城市规模的发展古罗马时期的名城庞贝,长1200米,宽700米,呈椭圆形。
古罗马城营建之初,市区南北长约6200米,东西宽约3500米。
而公元一世纪后,罗马帝国各皇帝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宏大建筑,使城市面积扩大了2倍。
随着罗马帝国的势力扩展,欧洲各处出现了一批一批的新城镇。
按照罗马设计师的理想设计,这些新城镇的规模应为2400X1600英尺,当时的都灵与奥斯塔(意大利西北部古城)即符合这个标准,但大部分新市镇却大小不一。
中世纪佛罗伦萨:200英亩→1500英亩15、16世纪后的伦敦:扩大10倍三、城市功能的发展(function deveiopment)1、中国城市功能的变化发展。
(1)原始城市:祭祀、墓葬中心(2)西周城市:王城——首邑——采邑:行施王权政治(3)秦统一天下,设36郡,辖800~900县,迄西汉孝平帝时,凡郡国103,县邑1314,道32,候国241。
(《汉书. 地理志》)秦汉以后形成了以地域为基础,以国都为中心,以郡县为据点的更为稳定的行政中心体系。
城市的政治职能有所强化。
(4)宋: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城市群体:(5)近代:沿海城市成为新兴的经济通商城市;内陆城市逐渐衰微。
2、西方城市功能的发展。
(1)古希腊、罗马时期:宗教、礼仪中心(2)中世纪后:城市复兴,以经济功能为主,生产型经济功能。
中国:消费型(3)15世纪至近代: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与资本投资需求日益突出(4)近代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化:城市打破自身局限,积极向外开放.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一个社会人员所习得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一体化系统。
但我们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划分出众多的亚种或层面。
基于我们的目的,我们将划分出三个文化亚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
”(怀特《文化的科学》)四,城市文化的缘起(cultural orgin)1、缘起的标准:柴尔德提出的10条标准是:(1)大型居住区(2)人口构成和功能与任何村庄都不同(3)剩余财富的集中化(4)巨大的公共建筑(5)从事非体力劳动的统治阶级(6)文字(7)历法学和数学(8)专职艺术家(9)对外贸易(10)以居住区而不是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组织。
2、城市是集合了各种新文化要素的组合体(assembiy)。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特点:(1)泰勒的三阶段说。
1)蒙昧阶段:人类,人类生活的特征是“人靠植物和动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不耕种土地,也不驯养动物以供食用。
”2)野蛮阶段:人们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野蛮阶段的生活特征是“为了保障食物的储存,是指保留到下一个收获期,于是就建立了村庄和城市的生活,并在技术、知识、习惯和管理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果。
”3)文明阶段:则是“随着书写技术的出现而开始了。
这种技术牢牢地记下了历史、法律、知识和宗教以利于将来的世纪,它把过去和未来连接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智力和道德的锁链。
”城市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系统或体系,它由众多子系统所组成,城市文化系统或体系所表现出的不同层次,就是城市文化的结构。
由于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因此,讨论城市文化的结构,便也须从对一般人类文化的结构的理解开始。
在这方面,怀特的理论无疑是最富有启发性的。
怀特认为,如果把人类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同样可以把各种文化也设想为一个整体:人类文化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可以区分出技术的系统、社会学的系统以及意识形态的系统等亚系统。
技术系统是由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仪器以及使用这些仪器的技术构成的,人类作为一种动物,依靠技术系统使自身同那自然的生息之地紧密联系。
社会学的系统由人际关系构成,这种人际关系是以个人与集体的行为方式来表现的。
在该系统内有社会关系、亲缘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教会关系、职业关系、娱乐关系等。
意识形态系统由思想、信仰、知识构成,它们是以清晰的言语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
其中包括神话与神学、传说、文学、哲学、科学、民间智慧以及普通常识。
怀特认为,上述三个亚系统从总体上构成人类文化系统。
当然,三者之间是相互贯通的,每一个亚系统影响着另外两个亚系统。
不过,各个亚系统在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技术系统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人类必须首先解决衣食和居住问题才能从事政治、宗教、艺术等活动。
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系统相对于技术系统而言是次要的和从属的。
社会系统是技术系统的函数,技术是一个自变量,社会系统是一个应变量。
社会系统是由技术系统决定的,前者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替代石斧的铜斧并不仅仅是一件质地优良的工具,它还表征着一种较为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观念形态或哲学的系统是信念的体系,人类的经验通过这一体系而得到解释。
但是,经验和解释由此而受到技术的强有力的制约。
每种类型的技术都有一种特定类型的哲学。
畜牧技术、农业技术、冶金技术、工业技术或军事技术,无不可以在哲学中找到各自相应的表达。
某种技术在图腾哲学中获得说明,而另一种技术则可以在占星术或量子力学中找到解释。
因此,在人类文化系统中,底层是技术的层次,上层是哲学的层次,社会学的层次居中。
技术的系统是基本的,社会系统是技术的功能,而哲学则在表达技术力量的同时反映社会系统。
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系统对技术的活动没有制约作用,或者说社会和技术系统不受哲学的影响。
但是制约是一回事,而决定则是另一回事。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广义上说,城市文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类成果的总和,也是由众多子系统所组成并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略加修正,便可以将城市文化的结构大致上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次。
一城市的物质文化 (materical cuiture)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的表层。
它由城市的可感知的、有形的各类基础设施构成,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通讯设施、公共住宅、水源及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市场上流通的各色商品以及行道树、草地、花卉等人工自然环境所构成的城市物质文化的外壳。
这些物质现象之所以也被纳入城市文化的范围,不仅是由于它们典型地体现了“人化自然”(广义文化概念)的特征,而且也因为它们都是一个城市文化风貌的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呈现。
可以说,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所展示的东西要远远地超过人们肉眼所见的表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凯文.林奇指出,城市文化的物质方面,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展现着明确的与不明确的符号:旗帜、草地、十字架、标语、彩窗、橙色屋顶、螺旋梯、柱、门廊、锈了的栏杆,等等。
“这些符号告诉我们其所有权、社会地位、所属的团体、隐性功能、货物与服务、举止,还有许多其他的有趣或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