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评估评估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风险控制策略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评估评估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风险控制策略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评估及风险控制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储存装置。
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锂离子电池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并有效控制潜在的风险,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性评估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等组成。
正极材料主要有氧化钴、氧化镍、锰酸锂等;负极材料通常采用石墨;电解质主要由有机溶剂和盐组成,如碳酸丙烯酯和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则用于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
2. 安全性能评估指标安全性评估指标通常包括热失控温度、短路电流、过充电容性、内阻、循环寿命等。
热失控温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温度,其低于该温度时电池工作稳定;短路电流则是指在电池发生短路时的输出电流;过充电容性是指电池在过充电状态下所能容纳的电量;内阻则是电池内部电阻,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循环寿命是指电池能够充放电的次数。
3. 安全性能评估方法安全性能评估通常通过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两种途径进行。
实验方法包括热失控实验、冲击实验和短路实验等,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数值模拟方法则采用计算机模型对电池在各种工况下的热耦合、电耦合等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预测电池的安全性能。
二、风险控制策略1. 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在锂离子电池的设计阶段,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正负极材料、优化电池结构、改进电解质体系等手段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例如,使用高稳定性的正负极材料可以降低电池的热失控温度;优化电池结构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耐冲击性能;改进电解质体系可以增强电池的耐高温性能。
2. 制造和测试阶段的风险控制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和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电池的生产质量和一致性。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之一,其作用在各个领域的电力储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优势分析:1.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储存和释放更多的电能,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来说,其能量密度更高,储存更多的能量,因此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2. 长循环寿命:与其他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经过数千次的充放电循环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这意味着锂离子电池可以在长期使用中保持更好的性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 无记忆效应:锂离子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即使电池没有完全放空,也可以进行充电而不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这使得锂离子电池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充电,而无需担心记忆效应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4. 快速充电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快的充电速度。
现代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电池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充电,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劣势分析:1. 安全性问题:锂离子电池在过热、过充、过放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电池内部结构设计不当,或者电池过度使用时发生异常,可能会导致电池膨胀、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锂离子电池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锂资源,而目前全球锂资源的储量有限。
此外,电池的生产和废弃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一些回收技术正在发展,但对于大规模的电池废弃物处理仍然存在问题。
3. 电池容量衰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电池内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尽管锂离子电池相对其他电池类型的容量衰减较慢,但随着使用寿命的延长,容量衰减仍然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一个因素。
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与试验
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与试验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电动汽车(EV)因其零排放特性而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锂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整体安全。
本篇将对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安全性能。
1. 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分析1.1 锂动力电池的化学特性锂动力电池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充放电速率快等特点。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或物理损伤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起火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1.2 热失控现象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池温度进一步升高。
如果不采取措施,电池内部可能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1.3 安全性能影响因素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池材料、电池设计、电池管理系统(BMS)等。
电池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对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电池设计,如电池单体的结构、电池模块的布局等,也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电池管理系统负责监控电池的工作状态,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电池安全。
2. 安全性试验方法为了验证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试验方法:2.1 过充试验过充试验用于评估电池在过度充电条件下的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将电池充电至超过其标称容量的一定比例,观察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起火、爆炸等现象发生。
2.2 过放试验过放试验用于评估电池在过度放电条件下的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将电池放电至低于其标称容量的一定比例,观察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起火、爆炸等现象发生。
2.3 短路试验短路试验用于评估电池在短路条件下的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通过特定装置使电池发生短路,观察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起火、爆炸等现象发生。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分析
材料篇: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充放电的模型
•材料篇:钴酸锂的充电物理反应模型
• 充电化学反应式:LiCoO2→0.5Li+Li0.5CoO2 • 实验证明,钴酸锂(LiCoO2 )电池在正常充电结束后 • (即充电至截止电压4.2 V左右),LiCoO2正极材料中的Li • 还有剩余。 • 此时若发生过充等异常情况,LiCoO2正极材料中的Li+将 • 会继续脱嵌,游向负极,而此时负极材料中能容纳Li+的位 • 置已被填满,Li+只能以金属的形式在其表面析出,聚结成 • 锂枝晶,埋下了使电池内部短路的安全隐患。
•结构篇:星恒电源的新型安全阀结构
•结构篇:星恒电源添加的特别安全措施
• 我们选用 了一种特殊 的材料,将 其加工成型 做成正极密 封圈
材料篇:几种正极材料的综合比较
•
•钴酸锂
•锰酸锂
•磷酸铁锂
•镍钴锰酸锂
•耐过充
•╳
•√
•√
•╳
•氧化性
•很强
•一般
•弱
•强
•过充极限
•0.5C/6V
•3C/10V
•3C/10V
•0.5C/6V
•用作动力电 池的安全性
•容量
•很不安全 •可达10Ah
•安全性能好 •10~30Ah
•安全性能好 ,
•可达100Ah
•结构篇:传统安全阀的结构
• 弹簧片式安全阀 随着使用 时间的延长,弹簧的弹性会变化 甚至消失。这样就无法保持电池 在正常状态时的密封性能,电池 的性能会很快衰减,安全性也无 法保证。
• 金属薄片刻伤安全结构,它 利用内压达到并超过刻痕部位的 最大承受压力时,将其冲破实现 卸压。但要想刻成能承受一定压 力的伤痕本身就很难,刻伤部位 承压也不均匀,且成本很高。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能源结构的逐步转型,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储能电站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电池热失控、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对于保障其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使用条件等,并探讨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有效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核心,其基本原理和结构是理解其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二次电池。
其结构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
正极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具有高嵌脱锂电位的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
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负极材料则通常采用具有低嵌脱锂电位的碳材料,如石墨、硅碳复合材料等。
负极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释放锂离子,其结构和性能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隔膜位于正负极之间,是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的关键组件。
隔膜通常由聚烯烃等多孔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离子通透性和机械强度。
电解液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传导锂离子,实现正负极之间的电荷转移。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负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正极。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作者:刘俊来源:《时代汽车》2024年第11期摘要: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电动汽车,因其环保、低排放等特点备受青睐。
而动力电池作为驱动这些车辆行驶的心脏部件,自然成为了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着电动车辆的快速增长,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随之浮现,特别是涉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痛点。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行驶、甚至遭遇交通事故的过程中出现的动力电池自燃或起火现象尤其让人担忧。
这些火灾事故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更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给车主及周围人群带来重大风险。
因此,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深入的安全性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包括了解和评估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设计、制造、使用和废弃等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还涉及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1 锂离子动力电池工作原理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之源,其结构与功能复杂且精巧。
它主要构成包括若干锂电池模组、外围的箱体、安全设施(如防爆阀)以及温度调节用的加热片等。
同时,可将这些锂电池模组视为动力电池的“心脏”,而这些模组本身,则是由许多串联、并联或二者结合的锂离子电池单体所组成。
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基本构建单元,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它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电池壳体等部分组成。
在工作时,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电荷的转移。
因其工作方式类似于摇椅,即电荷在两端来回“摇摆”,因而得名“摇椅型”电池。
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当外部电压施加在电池两极上时,锂离子会从正极材料中释放并进入电解液,在隔膜的指引下向负极移动。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和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而动力电池作为这些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与可靠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动力电池的性能不仅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体验,更关乎着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深入研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
目前常见的动力电池主要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其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出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果控制不当,就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那么,动力电池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过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当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散热不良,温度持续升高,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材料的分解、短路,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另外,过充和过放也会对电池造成损害。
过充会使正极材料结构发生变化,产生过多的锂离子,容易形成枝晶,刺穿隔膜,造成短路;过放则可能导致负极铜箔溶解,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此外,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也会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杂质、缺陷或者不一致性,都可能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例如,电极涂层不均匀可能导致局部电流密度过大,引发过热;隔膜存在微孔或破损,会使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
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电池设计方面,采用合理的结构和材料,如选择热稳定性好的正极材料、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机械强度的隔膜等。
同时,优化电池的管理系统(BMS)也是关键。
BMS 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通过控制充放电过程,避免过充、过放和过热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加强电池的热管理也非常重要。
采用有效的散热方式,如风冷、液冷等,确保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的产生 。 同时锰酸 锂 稳 固 的结 构 ,使 其氧 化 性能远 远低 于钻 酸 锂 ,分解 温 度超 过钴
酸 锂 1 O℃ ,即 使 由于 外 力 发 生 内部 短 0 路 ( 刺 ) 外部 短 路 、过 充 电时 ,也 完 针 、 全 能够 避 免 了 由于 析 出金 属 锂 引发 燃烧 、
过 。 磷 酸铁 锂 的可 逆 容 量 可 以达 到 10 6
mA /。 hg
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比较 :就 目前的情
况看 ,锰酸 锂价 格较低 ,技 术较 成 熟 , 已有
磷酸铁锂对 电解液的氧化能力低 ,具有
更 好 的安全性 ,可 以用来做 更 大的 电池 。表 1为 常 用 正极 材 料 的差 热 扫描 分 析 ( C) DS 数据 ,总放热量 越 高 ,其 热稳定 性越 差 。从 表 1中 可 以 看 出 ,磷 酸 铁 锂表 现 出很 好 的 热稳 定性 ,这是 由其 结构 所决定 的 。在磷 酸
多余 的锂 离子 游离 到 负极 形成 枝 晶 。钴酸 锂材 料 的理 论 比能 量是 超 过 每 克 2 0mAh的 ,但 7
为保 证其 循环性 能 ,实 际使用 容量 只 有理 论容 量 的一半 。在使 用过 程 中 ,由于某 种原 因 ( 如 管理 系统 损坏 ) 导致 电池充 电电压过 高 ,正 而 极 中剩余 的一部 分锂就 会脱 出 ,经 电解 液 到 负 极表面 以金 属锂 的形 式沉 积形成 枝 晶。 枝 晶刺
嘻
Y£ 。 垒 L
.
自 奎一
礓
为了保 障动力锂离子 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
电动汽 车 、 电动 自行车 用锂 离子 电池 的有 关标
准 中都 规定 了电池 安 全性能 的 条款 ,主 要测 试 项 目包括过放 电、过 充 电、短 路 、跌 落( 振动 冲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危险性分析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危险性分析摘要: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可能会因为热失控或其他风险隐患引发火灾事故,从而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和设施设备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因此,在其使用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如何消除危险性隐患,预防火灾发生,在设备研发、生产环节应加大力度,开发先进的技防措施,通过先进的预警系统、救灾系统等,在发生火灾时维护设备安全性,从根本上防范安全隐患风险或其他问题。
关键词:动力锂电池;热失控;火灾危险性;灭火预防引言在我国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道路的背景下,电动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在能源机构改革、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电动汽车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火灾事故问题,容易引发生命财产安全事故,使人们对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产生顾虑,电动汽车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1 锂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应用和安全状况由于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在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将达到20%,而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为5.4%。
中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在过去的20多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强国。
随着磷酸铁锂、镍钴铝三元锂、镍钴锰三元锂电池的大规模商品化,加速了电动车的普及和应用。
锂电池起火,是因为锂电池短路,电流在一瞬间被释放,产生的热量会瞬间破坏电池的化学系统,从而导致电池内的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最后导致电池的燃烧和爆炸。
根据近年的统计,大多数的意外事件都是因为锂电池本身的热失控,其中包括在静止状态(未充放电)、行驶时(放电)和充电时,以及极少数因外部热源、碰撞和控制线路故障而导致的意外。
2 锂电池电动汽车火灾预防及救援2.1 防涉险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多数都符合IP67防水、防尘的技术标准,把电池组浸泡在清水里没什么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定 性 通 常 较 差 , 易 释 放 出 氧 气 ,而 碳 酸 酯 极 易 与 氧 气 反 应 ,放 出 大 量 的 热 和 气 体 ; 产 生
记 本 电脑 电 池 爆 炸 所 引起 的 。 2 0 年 8 0 6 月计 算机 生产 商戴尔 和苹 果公 司分别 宣布 回收 4 1 0
万 枚 和 1 0 枚 笔 记 本 电 脑 锂 离 子 电 池 , 回 万 8
和体 积 大小 直接 相 关 。 容 量 高 的 电池 通 常对 应较 高 的放 热 量 ,而体 积大 的电池 ( 其散热 堆) 相 对 困 难 ,热 量 更 容 易 被 累积 ,从 而 导 致热
功 制约 锂 离子 电 池 向 大 型化 、高 能 化 方 向发
展的 瓶颈 。
兰整 丝塑兰 堡 ! 困 ! 篁 塑
电 池 外 部 的 氧 气 作 用 ,可 能 发 生 燃 烧 甚 至 爆
过 热 、 破 裂 导 致 起 火 。 而 对 于 更 大 的 动 力 电 池 组 , 安 全 问 题 更 为 突 出 , 因 此 安 全 问 题 成
炸 的 危 险 。 锂 离 子 电 池 的 安 全 性 与 电 池 容 量
材 料 和 设 计 ,一 般 情 况 下 锂 离 子 电 池 储 存 的 总 能 量 和 其 安 全 性 是 成 反 比 的 ,随 着 电 池 容 量 的 增 加 ,电
2 电极 材料 与电解质共 存体 系的热稳定 性 )
锂 离 子 电 池 安 全 性 能 的 另 一 个 更 重 要 的 方 面 即 是其 热 稳 定 性 。在 一 些 滥 用状 态 下 ,如高 温 、
过 充 、针 刺 穿 透 以及 挤 压 等 情况 下 ,导 致 电极 和 有 机 电解 液 之 间 的强 烈 作 用 ,如 有 机 电解 液 的 剧
锂电池安全问题及失效分析
锂电池安全问题及失效分析摘要:在日常的使用当中,锂电池比较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危险事故,其本质原因是锂电池的有机材料所致。
电池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当中均有可能发生起火爆炸的事故,另外还会出现容量衰减、内阻增大、产气、漏液等异常情况,这些情况大大的降低了锂电池的使用性能,同时锂电池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对锂电池失效原因开展深入探究对未来锂电池性能的提升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装饰;新技术;新工艺;施工分析1锂电池失效产生途径1.1内部短路在日常的锂离子电池使用当中,内部短路问题是其安全问题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威胁,当前在大多数的锂电池安全问题当中,内部短路问题占比极高。
内部短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电池内部正负极发生点短路所致,当锂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发生短路时,在短路点会产生热量,因为隔膜的材料特性,当温度升高后隔膜熔融,短路面积持续扩大,最终造成大面积短路,电池的电压骤降而温度迅速上升,从而诱发起火甚至爆炸。
由于短路对安全的影响极其重要,在整个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都会严格控制金属颗粒和粉尘,降低短路的可能性。
1.2电路故障为了做好锂离子电池的相关保护,在电池的宿主设备或者适配器设置中会有充放电管理电路存在,甚至在部分的设备中还会有放电的负载电路。
为了对锂离子电池做好相应的保护,在电池的PACK封装过程当中,厂家还会在相应的设备当中加入保护电路板,但这些电路的存在会使得电池组以及外部极有可能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使用故障,常见的故障中包含有过充、过放、外部短路等情况,这些情况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使得电池发生过热、爆炸等类型的危险事件。
电池发生在过充后在内部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在一系列的反应发生的同时会伴随有大量的热产生,热量的聚集会导致隔膜失效,从而使得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
过放会使电池的电压出于低于规定的放电截止电压,在低电压情况下,电解液会进一步分解进而形成大量的气体,内压突增,从而使电池外壳膨胀,最终导致漏液情况的发生。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提高,锂离子电池在国内外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如汽车,电动自行车,电源设备等。
由于锂电池的应用日益普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爆炸、自燃等重大安全事故也相应增加。
所以,必须要做好对锂离子电池安全的检测与评估工作,要和锂离子电池所使用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并建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检测与评估办法,以便于把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减至最小化。
关键字: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影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利益的增加,有关部门对锂离子电池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但是,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需要采用陶瓷涂层对其进行覆盖,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锂离子电池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但是,大量使用陶瓷涂层隔膜的公司还很少,很难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因此,这种应用方式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使锂离子电池安全的核心性能体现出来。
1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测试1.1短路试验举例来说,在60Ah公三原材料电池模块短路测试的流程中,满电态系统的最大电流约为20.4V,而热短路器电阻则为3mΩ,在实际试验中,短路流程中的瞬时最低电流大约为3293A,热电池的持续最高释能电流则约为3000A,而在此时,锂离子脱嵌电池内部就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电池的工作温度在持续提高中,在如此高温条件下,热电池内还会产生正负两极材料、电解质溶液中的放热反应和产气反应。
电池完全蒸发后,电解液和可燃体会一起冲破电池壳层,弥散在附近空气中,当形成高温气体时,就会产生闪点非常低的流线型碳酸酯,从而引起电池内部起火,还可能由于短路而发生电池外壳起火的现象。
1.2过充测试当电压靠近4.8V时,电池的表面温度逐渐增大。
在实验中,缠绕式软包装的电池先是发生了胀气鼓包现象,并于25分钟后完全着火了。
叠片式软包电池在实验时也发生了胀气鼓包的现象,最大工作温度达到96℃。
不过,由于18650形钢壳电池自身的安全阀的功能,在电解液分解后形成的气体温度超过内部耐压下限值的时候,安全阀就将自行开启,由此使得其自身的工作温度大大地降低,最大工作温度达到了70℃,而且也不会产生明显的胀气和漏液情况。
锂电池安全问题汇总及常见预防措施
锂电池安全问题汇总及常见预防措施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电池热失控都是由于电池的生热速率远高于散热速率,且热量大量累积而未及时散发出去所引起的。
从本质上而言,“热失控”是一个能量正反馈循环过程:升高的温度会导致系统变热,系统变热后温度升高,又反过来让系统变得更热。
不严格的划分,电池热失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图第1阶段:电池内部热失控阶段由于内部短路、外部加热,或者电池自身在大电流充放电时自身发热,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到90℃~100℃左右,锂盐LiPF6开始分解;对于充电状态的碳负极化学活性非常高,接近金属锂,在高温下表面的SEI膜分解,嵌入石墨的锂离子与电解液、黏结剂会发生反应,进一步把电池温度推高到150℃,此温度下又有新的剧烈放热反应发生,例如电解质大量分解,生成PF5,PF5进一步催化有机溶剂发生分解反应等。
第2阶段:电池鼓包阶段电池温度达到200℃之上时,正极材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热和气体,持续升温。
250-350℃嵌锂态负极开始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第3阶段:电池热失控,爆炸失效阶段在反应发生过程中,充电态正极材料开始发生剧烈分解反应,电解液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高温和大量气体,电池发生燃烧爆炸。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安全性负极材料负极材料虽然比较稳定,但嵌锂状态下的碳负极在高温下会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负极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SEI的分解;嵌入负极的锂与电解液的反应;嵌入负极的锂与黏结剂的反应。
常温下电子绝缘的SEI膜能够防止电解液的进一步分解反应。
但在100℃左右会发生SEI膜的分解反应。
锂离子电池各种放热反应的温度区间与反应焓在更高温度下,负极表面失去了SEI膜的保护,嵌入负极的锂将与电解液溶剂直接反应有C2H4O产生,可能为乙醛或氧化乙烯。
嵌入锂的石墨在300℃以上与熔融的PVDF–HPF共聚物发生如下反应:反应热随着嵌锂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热随黏结剂种类不同而不同。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在新能源汽车进展过程中,除价格高、续驶里程短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外,动力安全性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动力电池比能量的提升。
“进展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是应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键。
”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在上海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高峰论坛上强调。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艾新平分析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
当电池温度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很简单引发这些放热副反应。
重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暴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上升。
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
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及进一步由活性氧引发的电解液分解,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量积累,促进了热失控。
3.电解质的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分解放热,加快了电池温升。
4.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
LixC6与PVDF反应的起始温度约为240℃,峰值290℃,反应热为1500J/g。
重要的过充副反应为,有机电解液氧化分解,产生有机小分子气体,导致电池内压增大,温度上升。
当放热副反应的产热速率高于动力电池的散热速率时,电池内压及温度急剧上升,进入无法掌控的自加温状态,即热失控,导致电池燃烧。
电池越厚,容量越大,散热越慢,产热量越大,越简单引发安全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重要包括下述3种情况引起的短路:①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和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②材料中金属杂质;③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振动或碰撞等应用过程。
此外,还有大电流充电导致的局部过充,极片涂层、电液分布不均引起局部过充,正极性能衰减过快等过充因素。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进展电池安全设计制造、PTC限流装置、压力安全阀、热封闭隔膜及提高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常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在肯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合 电动车 发生 起 火事 件 ,0 1 上海 2 1年 8 5 纯 电动 公交 车 因 电池 过热 起火 2路 自燃 一 主些 事件 使 得 锂 离 子 电池
1 锂离子 电池的 自身原 因 .
锂 离子 电池 自身特点是决定其安
全性 的根本 因素 J① 由于能量 密度 :
安 全性 『题 受 到越 来越 多 的重视 , u j 因
一
锂离子 电池安全性分析
锂 离 子 电池 产 生 安 全 性 问题 可
生变 化 , 其 具 有强 氧 化 能力 , 者 使 或 正极 材料 直接 放 出氧 , 电解 液 中的 使 溶剂发 生强 烈氧化 , 负极表 面 固体 电 解质 界 面 ( ) 的分 解 , SEI膜 负极 析 出
>L Ni o - >L Ni 2Ya g i C 0O2 i O 。 n 等 2
也有相 同的结论 ,ie O较LC O 、 LF P 4 i o 2
Li O 和Li 2 等具 有 更 高 的 热 Ni 2 MnO4 稳 定性 , 其在 充 电状 态下 与 电解质在 30 4 ℃以下 没有表 现 出 明显的 吸热 或
的金 属锂 与 电解液 的反应 , 些过 程 这
归 结为 2 大方 面 的原 因 : 是 锂离 子 一 电池 自身特 点决定 的 ; 二是 由于 突发 事 件或 电池 应用 不 当造成 的。 锂离 子 电池 内部存在着一 系列潜在 的放 热反
应 , 是诱 发锂 离子 电池 安全 问题 的 这 根源 。
如 20年 苹 果、 06 联想 笔记本 电脑 因电
池 安 全性 问题 被 召 回 ,0 8 2 0 年本 田混
放 出的热量 如果积累 可能会 引发热失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的分析
随 着汽 车数 量 的逐 渐增 多 。环 境 污染 和 石 油 资 源 匮 乏 的 问题 日益 显 著 ,电 动汽 车 因其 绿 色 环 保 、 能量 来 源多 元化 、能源 利 用效 率 高等 优 点 .世 界各 国都 在 积极 努力 地 研究 发 展能 够替 代 传 统汽 车 的 电 动汽 车 。 目前 ,电动汽 车 用动 力 电池 包 括超 级 电 容 器 、铅 酸 蓄 电池 、锂离 子 电池 、金 属 氢 化物 镍 蓄 电 池 、锌 空气 蓄 电池 。其 中锂 离 子 电池 是最 晚 研 究而 商 品 化 进 程 最 快 的 一 种 高 性 能 电池 ,其 具 有 电压 高 、比能量 高 、循 环性 能 好等 优 点 ,在 电动 汽 车 动 力 电池 中受 到广 泛 应用 ;但 由于其 在 实 际使 用 过程 中安 全事 故频 发 ,其安 全性 越来 越 受到 重视 。
中图 分 类 号 :U 4 6 3 . 6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 8 6 3 9 ( 2 0 1 3 ) 1 2 — 0 0 5 1 — 0 3 S a f e t y An a l y s i s t o P o we r Li Ba t t e r y f o r EV
1 动 力 电池安 全性 试验 标 准要 求 为 了保 证 动力 电池 的性 能 及 安 全 性 ,2 0 0 9 年7
装形 式 可分 为 “ 软 包装 ”和 “ 硬 包装 ”两 种 。其 中 “ 软 包 装 ” 的优 点 是 遇 到 异 常 情况 会 膨 胀 至 外 部 包 装 破 裂 ,不 易 发生 爆 炸 等 事 故 ;缺点 是 外 壳 薄 弱 , 尖 锐物 体 能够 轻易 刺 人 电池 。 “ 硬包 装 ” 的缺 点 是 遇 到异常情况相对 “ 软 包 装 ”容 易 发 生 爆 炸 等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影响因素Power type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roblem analysis(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sis of two aspects of influe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erformance factors,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roblems.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erformance; Thermal stability; Influence factors.0 引言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的电池。
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锂离子电池是最晚研究而商品化进程最快的一种高性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目前以成为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新能源。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发的3C市场领域、电动车(EV)和混合型电动车(HEV)市场领域、军事用途及空间技术领域。
虽然,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安全性相对于金属锂二次电池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隐患,比如:由于电池的比能量高,且电解液大多为有机易燃物等,当电池热量产生速度大于散热速度时,就有可能出现安全性问题。
根据Ph.Biensan等的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产生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和生产来说,电池的安全性不仅是指在各种测试条件下不出现冒烟、着火、爆炸等现象,最为重要的确保人员在电池滥用的条件下不受伤害。
1 锂离子电池的几代变革第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锂金属,工作电压高达3.7。
由于直接以极其活跃的金属锂作为负极,安全隐患太大已经被淘汰。
第二代锂离子电池:低功率液态锂离子电池。
负极:C的同素异形体材料,工作电压有所降低,为3.6V。
它避免了直接以金属锂作为负极的安全隐患,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
第三代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是不流动的固体凝胶物,可以做出任何形状、尺寸。
容量大但不可大电流放电,为手机、MP3等功率较小的IT产品市场所青睐。
第四代锂离子电池:高功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容量大,且适合大电流(功率)放电。
作为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等高功率用电池。
2 锂电池的优势锂是自然界最轻的金属,比重仅及水的1/2,所以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比很高。
一般是镉-镍电池的2~3倍、氢-镍电池的1~2倍。
锂原子/离子半径较小,体积比氢-镍电池小30%,它的体积比能量也很高。
一般是镉-镍电池的2倍、氢-镍电池的1.5倍。
锂又具有最低的电负性,标准电极电位为-3.045V(以氢电极为参比而言)。
所以,只要找到合适的正极材料,就可获得较高的电动势,目前它的工作电压为3~4伏,是镉-镍、氢-镍电池的3倍。
与大部分化学电源采用水溶液作电解液不同,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溶剂作电解液。
因此,锂离子电池往往具有宽广的适用范围,一般20℃~60℃,尤其适合低温使用。
而水溶液电池在接近0℃时,即因电解液凝固而完全报废。
锂离子电池不含重金属元素(比如:铅酸电池中的Pb)和有毒元素(比如:镉-镍电池中的Ge),不会环境造成污染,因而被称为绿色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坦,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也是它强有力的优势。
3 锂电池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特别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所关心的焦点问题。
锂离子电池与金属锂二次电池相比,在安全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隐患。
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充放电电流大,散热条件差,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
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达到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
因此,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方面的研究,对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程度,保证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3.1 电池材料本身的安全性电池材料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保护通常采用专门的充电电路来控制充电过程,防止电池过充放,并在电池上设置安全阀和热敏电阻这些方法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外部手段来达到对电池的安全保护,防止滥用造成的安全问题,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还要从电池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能出发。
3.2 材料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影响一般而言,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与电池材料的热活性有关。
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电池内部会发生许多放热反应,如果产生的热量超过了热量的散失,就会发生热溢溃。
锂离子电池材料之间主要放热反应有:SEI膜的分解;电解液分解;正极分解;负极与电解液的反应;负极与粘合剂的反应;此外,由于电池存在电阻,使用时也产生少量热量。
3.2.1 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直是限制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
和负极材料相比,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低,并且也是引发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有决定性影响,因而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寿命。
使用容易脱嵌的活性材料,充放电循环时,活性材料的结构变化小且可逆,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
在锂离子电池滥用的条件下,随着电池内部温度的升高,正极发生活性物质的分解和电解液的氧化,这两种反应将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导致电池温度的进一步上升,同时不同的脱锂状态对活性物质晶格转变、分解温度和电池的热稳定性影响相差很大。
寻找热稳定性较好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
层状LiCoO2、LiNiO2、尖晶石LiMn2O4和橄榄石LiFePO4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
LiCoO2热稳定性适中,电化学性能优异,但由于钴资源的限制,LiCoO2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LiNiO2虽然容量较高,但合成困难、循环性能较差,也不适合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LiMn2O4热稳定性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适合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LiFePO4由于合成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又有较高的比容量、有效利用率、适宜的电压及较好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
3.2.2 负极材料早期使用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而以金属锂为负极组装的电池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易产生锂枝晶,锂枝晶会刺破隔膜,导致电池短路、漏液甚至发生爆炸。
使用嵌锂化合物避免了锂枝晶的产生,从而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目前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较具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碳主要有三种:一是高度石墨化得碳,二是软碳和硬碳,三是碳纳米材料。
当前锂离子电池所用的负极材料大部分采用石墨,而石墨的理论适量比容量只有372mAh/g,体积比容量也只有800mAh/cm3。
尽管目前研制出的医学热解碳具有700mAh/g的比容量,但是它的体积比容量还是非常有限。
由于大功率的需要,高能量密度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妒忌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主要向微小颗粒(纳米级)、单相向多相、掺杂非活性材料等方面发展。
金属和合金类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循环寿命短。
为延长寿命,采用金属学上的近似法开发控制合金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组织(纳米级)及表面处理技术。
近期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嵌锂状态下的碳负极将首先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
在相同的充放电条件下,电解液与嵌锂人造石墨反应的放热速率远大于嵌锂的MCMB、碳纤维、焦炭等的反应放热速率。
硬碳类材料、软碳类材料、石墨类材料的碳层间距约分别为0.38nm、0.34~0.35nm、0.335nm,当锂嵌入碳层后,层间距约为0.371nm。
石墨类材料的层间距最小,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嵌入和脱出过程中形变最大,锂离子在此类碳层中的扩散速度也较慢,大电流充放电时,极化大、电阻大,电池的安全性差,硬碳类材料则相反。
然而也有人认为:石墨化程度增加可以降低锂离子扩散的活化性能,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而硬碳类材料由于存在大量的空洞,大电流充放时,其表现接近于金属锂负极,安全性反而不好。
在新材料的探索方面,锂化过渡金属氮化物及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是很好的例子,对该类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为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3 隔膜与电解液隔膜本身是电子的非良导体,但也允许电解质离子通过。
此外,隔膜材料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以及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对电解液保持高度浸润性,隔膜材料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隔膜对电解质的保持性均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等有较大影响。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之间起着输送Li+的作用,电解液与电极的相容性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电解液的研究开发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和发展非常重要。
从电池的安全性方面考虑,要求有机电解液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在电池发热产生高温的条件下保持稳定,整个电池不会发生热失控。
有机电解液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影响主要从溶剂、电解质锂盐和添加剂三方面进行研究。
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应为离子液体电解液。
3.3 制造工艺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可分为圆柱式和叠片式,无论是什么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制造、电池装配等制造过程都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包括:正极和负极混料、涂布、辊压、裁片、焊接极耳、卷绕或层叠、注液、封口、化成等。
其中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3 个方面:(1)正负极容量配比正负极活性物质的配比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尤其是过充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