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
(完整版)汽车运用工程复习完全整理版
![(完整版)汽车运用工程复习完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eff0564028915f814dc26f.png)
基本概念1. 汽车使用性能: 是指汽车能适应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包括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安全性、通过性、机动性、容量利用、质量利用、使用方便性和乘坐舒适性。
)2.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等。
3. 制动侧滑:制动时汽车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称为制动侧滑。
4. 制动跑偏: 汽车在制动时自动向左或向右偏离行驶方向称为制动跑偏。
5. 临界速度与特征车速:对于不足转向汽车,即横摆角速度增益最大稳定值时所对应的车速为其特征车速V ch 。
对于过多转向汽车,横摆角速度增益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车速为其特征车速V ch 。
当汽车极其微小的前轮转向角δ都会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ω,失去操纵性,出现激转现象时的车速为其临界车速Vcr 。
(当车速为时,的称为临界车速。
)6. 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是指汽车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
它是评价汽车营运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7. 同步附着系数: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8. 附着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φb ,制动力系数也称附着系数。
指轮胎在不同路面的附着能力大小。
9. 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位置或行驶方向的外界影响的能力。
汽车操纵稳定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一是操纵性,二是稳定性。
操纵性是指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致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10. 汽车走合期:对新车、大修车以及装用大修发动机的汽车,在使用初期汽车各部件处于磨合阶段还不能承受全负荷,该阶段为走合期。
11. 汽车技术使用寿命:指汽车已达到技术极限状态,而不能用修理的方法恢复其主要使用性能的使用期限。
道路运输类——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600209
![道路运输类——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600209](https://img.taocdn.com/s3/m/0edb756769eae009581becfd.png)
高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600209)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交通运输大类(60)道路运输类(6002)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81)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人员(2-02-18-01)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维修工证书(中级以上)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证书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的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力学、材料、机械识图、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4.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汽车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基本知识;5.掌握车载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6.掌握汽车性能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7.掌握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流程及基本知识;8.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及维修的基本知识;9.掌握汽车专业英语的基本知识;10.掌握万用表、诊断仪和四轮定位仪等汽车检修仪器设备基础理论和操作规范;11.了解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关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132642fe4733687e21aa1f.png)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 085222一专业领域简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道路与铁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个二级学科。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主要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学科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2010年,已招生24届,授予2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最早以汽车使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在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辆零部件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科研与实验条件。
该学科有交通部第一批重点投资建设的“汽车运用工程实验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
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6、2011年分别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汽车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和监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科研作风。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可在某一研究方向得到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
毕业后可从事汽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交通设施安全技术、汽车安全结构CAD/CAE/CAM 一体化研究、汽车碰撞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2021年工程系列交通运输工程高中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2021年工程系列交通运输工程高中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9496a2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1.png)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2021年工程系列交通运输工程高中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1.07.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2021年工程系列交通运输工程高中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省直管试点县(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属各单位、省交投集团、省港口集团,省直及中央驻赣有关单位:根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1年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赣人社字〔2021〕225号)要求,经江西省职称工作办公室同意,现就做好2021年工程系列交通运输工程高中级职称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评审范围(一)人员范围1.正高级: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作,符合工程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2.高级: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作,符合交通运输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3.中级:在我省省直单位从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作,符合交通运输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专业范围工程系列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主要包括公路与桥梁、筑路机械工程、交通通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船舶应用工程、船舶检验工程、水上交通工程、航运枢纽及辅助工程、隧道工程等。
二、有关政策(一)申报交通运输工程正高级资格执行《江西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2011年修订版)》;申报交通运输工程高级资格执行《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2011年修订版)》;申报交通运输工程中级资格执行《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2011年修订版)》。
(二)大学专科毕业生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及中专毕业生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资历条件按《关于2002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赣人发〔2002〕18号)执行。
高校专业(类)介绍: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高校专业(类)介绍: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ff3bd1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f.png)
高校专业(类)介绍: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综合知识基础,掌握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理论,具备在汽车运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汽车构造、运输组织学、交通工程学、汽车运用工程、交通系统规划1、运筹学、运输技术经济学、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就业方向
可在交通运输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研发、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就业去向包括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业等。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dc7926c281e53a5802ffcc.png)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学科代码:08 专业代码:081801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交通运输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汽车运用工程学、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能力,运输车辆技术使用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能从事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运用工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技术鉴定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一)培养规格结构1.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具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
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文社科和艺术类选修课等。
(2)工具性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知识,具备英文阅读与科技写作水平。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工具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具备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查询能力。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学科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运筹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5)专业知识①掌握专业基本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交通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技术等,形成基本专业知识理论体系。
②掌握专业方向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维修工程、物流工程技术、交通事故再现技术、城市道路交通监控技术、运输场站与枢纽规划、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等,形成第一任职的基本能力。
③选修专业方向的其他课程: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技术、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技术、车祸流行病学、汽车文化、智能运输系统、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形成任职需要的扩展能力。
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
![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e534aaf524ccbff021840c.png)
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第一条评定标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法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论著;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公路、桥梁、筑路机械、交通通信、港口、远洋船舶驾驶管理、远洋船舶轮机管理、航道、水工、救捞、船舶工程、船舶检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专业的科研、规划、勘察、设计、造价、施工、管理、监理、监督、检测、试验、养护、航运枢纽运行管理、港口营运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和从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汽车运输生产组织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车辆技术改造、汽车运输与维修企业设计、车辆检测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基本条件一、思想政治条件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取得现资格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取得现资格以来,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者,延期1年申报。
(二)年度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期2年申报。
(三)受警告以上处分者,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者,剽窃他人成果者,延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满2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2年。
(二)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满5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5年。
(三)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未满5年或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或学位)满5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3年,取得现资格以来,如其业绩与论文、论著条件符合本条件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运输工程系专业 介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运输工程系专业 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5537d3510661ed9ad51f384.png)
高速公路建成后,如何发挥效率,如何获得效益?必 然要涉及交通运输问题
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人均收入和消费增长、汽车 产业的发展来看,中国的汽车消费将不断增长,据预 测在2010年前汽车销量年增长率在20%以上,2010年- 2020年至少每年增长率在12%以上。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 增长。 从中国未来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大型中长距 离公路货物运输的需求将持续快速上升。
南京 上海 无锡 南通 北京
4.55% 22.70% 63.65%
南京 苏州 上海 合肥 美国
交通运输专业2003级本科毕业生就业走向分布
6%
6%
6% 江苏省 广东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24%
58%
运输与物流工程系学术队伍情况
目前共有9位专业教师,其中高级职称5人,是交通学 院最年轻化的学术队伍 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在职进修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 以上。 90%的教师在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64%
36%
55%
物流方向 运输方向 其他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2003级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
14% 36% 运输 物流 其他 50%
交通运输专业2001级本科毕业生就业走向分布
4.50% 4.50%
交通运输专业2002级本科毕业生就业走向分布 4.55% 4.55%
18.20%
59.10% 13.70%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
基础课 专业课及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
交通学院 大类学科平台
运输经济学 管理学
大类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主干课
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1.载运工具 2.汽车构造与原理 3.汽车运用工程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剖析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75a10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b.png)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专业代码:08120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汽车运用、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及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要求掌握交通运输组织和规划、运载工具及装备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现代汽车新技术、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交通运输进行组织管理和最优化规划的能力;2)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3)掌握现代汽车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4)掌握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5)具有一门外语阅读翻译、计算机运用和车辆驾驶的能力;6)具备机械电子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主干及相邻学科:运输管理汽车运用交通工程资源环境控制工程学位主干课程:汽车构造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服务工程现代汽车新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综合设计汽车驾驶实习汽车拆装实习交通运输课程设计汽车维修实习毕业设计主要专业实验:汽车及发动机调整实验汽车电器综合实验现代汽车电控系统实验汽车检测与诊断设备综合实验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时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教学总学时:2557 其中:必修课程占70%选修课程占30%实践教学40周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最低学分数:175 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53.5专业核心课学分42.5学校特色课学分26通识教育课学分14实践教学学分33课外创新训练学分 6交通运输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进程表交通运输专业第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指标
F NS N SH
NS — 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当场死亡 或事故后存活不超过七昼夜);
NSH — 事故中的受伤人数。
(2)死亡人数 常用每百万居民,每百万公里行程,或
每百万部车的事故死亡人数来衡量道路交通 事故的程度。
(3)危险系数
K K1Nq K2 NZ K3NS Nq NZ NS No
Nq — 轻伤人数(康复期不超过四周); NZ — 重伤人数; NS — 死伤人数; No — 未受伤人数; K1,K2,K3 为加权系数,建议取 K1 0.015,K2 0.36,K3 1。
据统计值可知,某轿车各个
座位的危险系数,见图4-5。
0.25
轿车各座位的危险系数k
0.2
0.15
仪表板下部应安装膝部缓冲垫,风
挡玻璃应采用钢化或夹层玻璃;转向盘 可采用弹性有波纹的结构,且盘缘可以 变形,转向柱能弯曲或伸缩。
图4-10 生存空间
五、外部被动安全性
1. 轿车与行人的碰撞 轿车与人碰撞,行人动态示意图见图4-11。 从图中看出,首先行人腿部碰撞到保险杠上, 然后骨盆与发动机罩前段接触,最后头部撞到 发动机罩或风挡玻璃上。此时行人被加速到车 速,即所谓的“ 一次碰撞”。 由于汽车制动使行人与汽车分离,行人以 与碰撞速度相近的速度撞到路面上,这是“ 二 次碰撞”。有的交通事故还发生行人被汽车辗 压,这是“ 三次碰撞”。
2.碰撞方向 1)轿车:前部60%,后部相随13%; 2)客车:后部相撞; 3)我国右侧通行、左侧撞车>右侧; 4)大客车左前角与右后角。 3.撞车速度 1)50% 前面撞车 车速>60km/h;
90% 后部相随撞 车速<30km/h。
碰撞事故类型分布
2. 撞车事故人员受伤过程
图4-2、图4-3 和图4-4 分别表示出 了撞车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前排乘 客及身体各部分受伤的分布情况。
0.1
0.05
0 驾驶员 副驾驶员 后左座
后中座
后右座
座位 0.184
0.229
0.149
0.167
0.171
图4-5 轿车各个座位的危险系数
二、内部被动安全性
减低人体减速度是研究内部被动安全 性的重要内容。
1. 安全车身 轿车发生迎面碰撞或碰到固定障碍物 时 , 前 部 分 发 生 特 别 大 的 平 均 减 速 度 jcp (300g~400g),从车头到车尾逐渐降低 (图4-6a);轿车质心平均减速度 jcp为 40~60g(图4-6b),瞬时值可达80g~100g。
图4-2 撞车中轿车驾 驶员受伤过程
图4-3 撞车中轿车前排乘客 有无安全带受伤过程
25
20
15
10
5
0
驾驶员 副驾驶员
头部 19.7 22.5
面部 18.5
22
颈部 3.7
4
胸部 21.5 22.3
驾驶员 副驾驶员
上肢 8.5 7.2
腹部 6.5
4
下肢 20.5
19
图4-4事故中轿车乘员身体各部位受伤分布
图4-11 撞人事故中行 人动态示意图
决定行人伤害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一次碰 撞的部位和汽车与人体碰撞的部件形状与刚度。 汽车前部的形状参数和刚度对碰撞的影响可见图 4-12。
保险杠是汽车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部件。为了 减轻事故中受伤程度,行人与保险杠的碰撞部位 应在膝盖以下为好,此时希望保险杠降低,但过 低会加大人的头部在发动机罩或挡风玻璃上的撞 击速度,因此保险杠高度一般为330~350mm较 为适宜。另外,保险杠应没有尖角和突出部位, 并应适当轮化。
图4-6a 平均减速度沿车长方向分布
图4-6b 轿车质心平均减速度
为了降低迎面碰撞时的减速度,可
将轿车前部做成褶皱区(图4-7),在碰 撞时,可提供500~600mm的变形行程, 以通过褶皱区吸收撞车时的动能。
后部撞车的车速较低,轿车后部的
褶皱区的变形过程约为300~500mm。
侧面撞车时,碰撞部位允许的变形
素质
经验 人 状态
路面 线路
活动
精神 心理
操作
图4-1 公路交通
环境
安全的影响因素
气象 物理
状况
道路
车辆
行驶 交通流
性能
结构
二、汽车安全性分类
汽车安全性: 1. 主动安全性 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 道路交通事故的性能。 2. 被动安全性 汽车发生了事故后, 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 能,又可分为 内部被动安全性和外部 被 动安全性。 3. 事故后安全性 汽车发生了事故后 能减轻事故后果的性能。
图4-12 汽车前部的形状 参数和刚度对碰撞的影响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一节 制动性 第二节 操纵稳定性 第三节 汽车被动安全性
第三节 汽车被动安全性
一、汽车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1. 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
轿车和客车撞车事故的分布情况
65.4 59.5
9.6 6.2
23 4
15
13.2 23.3
11.8 11.3
1.事故统计、分析 气候、道路、时间、驾驶员、车外人员的年龄。
图4-可以不必限制乘客的正常活动。
安全气囊的作用情况见图4-9,传感器1在撞 车发生时可感知车身变形和减速度,撞车信 号通过引爆装置2使气体发生器3产生了高压 氮气和氩气进入安全气囊4。气囊可在十分之 一秒内充气完毕,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身。 事故发生后经过0.4~0.5秒,气囊的气体通过 专门的孔放出,乘客可以自由活动。
使用安全气囊的缺点是在放气时形成 160dB-180dB的声压,另外,成本高。
图4-9 安全气囊的作用情况
3. 消除部件致伤因素
在乘坐区设计时必须保证乘员幸存 空间内没有致伤部件。图4-10画出了在 撞车前、后零件变形界限。界限1-1将引 起轻伤,界限2-2导致重伤,而界限3-3 将是致命的。
行程很小,应保证主撞车不会侵入被撞
车的乘客室。因此,车门和铰链、门锁
机构承受碰撞的能力是一个关键。
图4-7 轿车各部分不同的刚度(乘坐区 刚度大,保证乘员的幸存空间)
2. 限制乘员位移
(1) 限制乘员位移的装置中,最简单有 效的是安全带。安全带的型式如图4-8 所示。轿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多采用 三点式安全带,后排乘客或载货汽车、 大客车乘员也有用腰部安全带的,赛 车则用四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