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经济中城市化的战略规划分析
中国经济中城市化的战略规划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愈加迅速。
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至2019年的60.6%,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化地区之一。
城市化不仅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转型,更是城市发展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体现。
那么,中国经济中城市化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它是如何实施的?城市化的重要性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很多新城市被建立,原有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张。
城市面积的扩大相应促进了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城市化的前景日益广阔。
城市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城市化有助于全国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另一方面,城市化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贸易和物流,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城市化的战略规划城市化战略规划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多重因素。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关键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新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化的改造。
新城市建设新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规划,它的基本思想是扩大城市化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个过程中,新城市不仅应该有良好的规划和设计,还需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新城市的发展应瞄准未来趋势和发展前景,领先于现代技术和科学。
新城市规划还应注重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公共服务、交通和教育设施的合理布局,致力于建立优质的社区,促进城市的社会和谐。
现代化城市化改造除了新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改造也是城市化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城市核心区应与其他城市区域密切结合,共同缔造具有国际标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
现代化城市规划应考虑新的城市需求,包括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业务需求,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等。
城市规划还应注重城市社区的建设,力求达到社会公平和城市协调的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市群的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城市群发展。
一、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意义1.优化资源配置:城市群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提高经济竞争力:城市群可以集聚各种要素,形成聚集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
3.促进人口流动:城市群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人口流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
4.推动城乡一体化:城市群可以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机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
这些城市群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然而,中国城市群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群内部城市发展不平衡。
一些核心城市过于集中资源,导致周边城市发展滞后。
其次,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互动机制不够完善。
最后,城市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总体布局,缺乏统一的政策支持和调控机制。
三、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策略1.建立合理的城市群发展规划:制定城市群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总体布局,明确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2.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建立城市群间的合作机制,促进各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3.推进城市群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群内部的流动性和联动性。
4.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机制,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市场一体化,实现共同发展。
5.建立城市群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支持和调控力度,鼓励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它不仅推进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也带动了以农村地区为主要发展对象的乡村现代化。
然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实现并不容易,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特点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从城镇内部再造到城乡融合转型的基础上,以人为核心,推动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发展城乡融合、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①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提升居住在城市和乡村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②以城市为龙头:新型城镇化将城市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以城市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带动作用来实现城乡融合。
③强调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注重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融合,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发展路径:1. 打造文化城镇打造文化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方式,文化城镇可以让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给予城市居民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搬迁到乡村,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2. 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城市规划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可以包括城市道路、科技创新园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规划可以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来实现产城融合,实现城市化与产业交融。
3. 互联网+城镇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型城镇化也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互联网+城镇化。
这一发展方式可着重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进行开发,帮助城镇尽快将传统模式转型为现代化城市。
4. 绿色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需要重视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
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会重视绿色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生活品质。
三、新型城镇化应注意的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避免“浪费式发展”削减资源浪费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城市化具有很多优势,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
但城市化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城市化不均衡、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阶段,城市形态还比较原始,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都不高。
城市经济主要以小商贸和手工业为主,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比较落后,通常只有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服务。
2.快速扩张阶段这个阶段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得到了空前的迅速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速度越快,城市化阶段也就越短,这个阶段通常有5到10年的时间。
快速扩张阶段的城市,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籍管理混乱等。
3.调整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扩张期,开始进入了调整期。
调整期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新领域。
这个阶段的城市,有较强的政府规划和管理能力,能够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成为大城市,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城市规模庞大。
城市作为国家的行政、文化和购物中心,服务、教育、健康等领域的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和生活环境稳定、舒适、安全。
这个阶段的城市不仅有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城市管理也相对得到不断改善。
二、城市化的战略城市化的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的战略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城市化结构当前,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散布不均也会影响其发展能力。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小城镇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挑战1.资源制约:中国小城镇面临的首要挑战是资源制约。
由于小城镇相对较小的规模和人口基数,其资源投入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2.人口流失:小城镇的发展遭遇的另一个挑战是人口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纷纷涌向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导致小城镇人口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潜力。
3.产业结构落后:小城镇的产业结构通常较为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动力。
4.基础设施欠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交通、通信和能源等方面的不完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二、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重点1.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面临资源制约的小城镇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小城镇间的资源互补和合作共赢。
2.人才引进和留住:鼓励人才向小城镇流动,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留住本地人才。
与此同时,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当地人才的素质,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3.产业多元化发展:小城镇应积极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产业,提升小城镇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4.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小城镇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的综合竞争力。
三、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1.政府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加强监管和扶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2.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和创业,在小城镇营造创新氛围,吸引和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3.促进区域间合作:加强小城镇间和城市间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以快速urbanization为特征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相应的规划措施。
一、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1.人口集聚与城市扩张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人口集聚的驱动。
由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集聚加速了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新城区的建设不断推进。
2.经济中心的集中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成为了国内外企业和投资的首选地点,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
这些城市以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先进的产业结构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3.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中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单一的工业和商业功能发展为拥有多元化功能的现代化都市。
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需求的提高,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要。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划1.生态环保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生态环保规划。
例如,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对高污染行业进行了整治等措施。
2.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低碳发展模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中国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
通过对老旧建筑、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形象,并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4.乡村振兴规划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该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村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战略
新 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就业需求 。进人新世 纪以来 ,我 国的城市化速度有 明显加 快的 趋势 。预计到 2 1 年 ,我国城 市户籍人 口 00 比例会上升到 5 %左右 ,即城市和农村 户 0 籍人 口持平 , 各占一半 。 这在 f国五千年文 { J 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 因此 , 有必要科 学看待和认真分析我国的城 市化现象。
一
中国 城 市 化 的历 史 进 程
后 ,我 国建立 了城 乡二 元分割 的 户籍制 度,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 开 放 以 后 ,人 口从 农 村 向城 市 的流 动 呈 现 }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我国的城市化缺 I j 少一 个 渐 进 的过 程 ,现 阶 段 城 市 化加 速 发 展 也 产 生 了许 多 问题 。 比如 :城 市化 滞 后 于经济发展水半和工业化阶段 ;城市体 系 的宏观布局、规模 、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 适应 ;缺 乏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 和影响力的国际性人都市 ;城镇密集地区 各类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 结构趋 同; 广大 中西部地 区中心城市不足 ,现有城镇的要 素聚集 、 辐射和带动能 力弱; 城镇质量和管 理水 平 不 高 , 城 镇数 量 偏 多 、规 模 偏 小 。 小 我国 巨大 的城 乡差异使城市化的进 程 不同于其他国家 。 一般说来 , 城市的生活水 平 、 础 设施 、 基 资金 投 入 等 , 是 农村 所 无 都 法比拟的 。 乡之间的 巨大经济差异 , 城 导致 农民大量从农村流入城 市。发达地区与落 后地 的城市化也处于不 同的阶段。一些 发达 地 区 , 如北 京 、 海 、广州 ,已出 现 比 上 了生活富裕起来的阶层从城里向郊区迁移 的趋 势 ,也 就 是 说 进入 到城 市 化 发 展 的 第 二阶段… 一 “ 市郊化阶段” 。然而 ,绝大多 数地 区仍处在第一阶段 ,即人 口由农村向 城 市集 中的 阶 段 。 不 同发 展 阶 段 同 处 于 一 个 历史 时 期 ,给 制 定城 市 化 政 策 带 来 了 一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年11月13日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背景链接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
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
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压缩基本 建设规模 的同时 , 减少城市 尽 管政府 的力量 是极其强 有力的 , 但 和最起码 的交通 、 通讯 、 供电等社会生 人 口,并提 出提 高建 制镇的标准 , 减 它也不 能任 意取 消或 者改 变这 个 自 产 条件 , 现代工业很难发展起来 , 也抑 少市镇数阜 此 后 , 8 至 0年代初 , 我 然 的发展历程。 同的城市化进 程缓慢 , 至出现了城 甚 制 了第三产业 的发展 。同时 , 我们 在 改革开 放以后 , 由于家 庭联产 责 考 察世界各 国城市化道路 时发现 。 城
市 数 量减 少的 “ 逆城 市 化”现 象 , 大 任制 的推广 , 农业生产 中新 的激励 机 镇 化仅仅是城 市化 的初 始表现形态 ,
城 市南 15个减 少为 15个 , 城镇 制 实施 后生产率 的提高 , 农村 中出 而且 , 市化在初 始阶段与工业 化相 1 0 小 使 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已经 影 响到 了我 国经 济结 构 的进一 创造 出更多 的就业岗位 。如果城市里 业和服务业难 以发展。城镇虽小, 但
步提升 ,阻碍 r中国的现代 化进 程 。 存 在足够多 的工作 岗位 , 政府就会 号 医院 、 学校都要五脏俱全 , 基础设施和
所以, 如何 进一 步推 进城 市化 , 是我 召人们 进入城 市就 业 。其二 , 主观 社 会事业 建设 的投 资效 益低下 , 从 造成 国 当前和 今后 一段 时期 内的重 要经 上看 , 舆论 过度渲 染了发达 国家城 市 社 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城镇规模小
至 15 9 7年 ,我 国城 市 人 口增 加 了 贫困 、 问题和交通 、 犯罪 污染等 问题 。
30 0 0万 。 着 , “ 跃 进 ”而 引起 的 接 因 大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引言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断加快的态势,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的进程加速2011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突破了50%的关口。
此后,城镇化率持续攀升,迅速超过60%。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5%。
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有6.5亿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这个数字比2000年时增长了5亿人口。
2.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其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同时,较强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持续推动了国家的经济转型和升级。
3.城市群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城市群建设不断加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建立了11个城市群,分布在全国范围内。
城市群发展的目标是将周边城市的经济和人口引入到主城区,并减缓一线城市承担的压力。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1.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进尽管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5%,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中国政府仍将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以提高城镇化率和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发展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将城市化提升至高质量发展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城市群建设将加速推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未来,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将会更加加速推进,建立更多更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是将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引入到主城区,提高主城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同时减缓一线城市的压力。
四、总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以加速,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质的飞跃。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旨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进步。
1、以人为本,推进人口城镇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注重人口城镇化。
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人口流动、分布状况,制定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创造更加宜居、安全、安心的城市生活环境。
同时,为了避免城市人口过度集聚,应重视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农业、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推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2、强化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要实现城市化质量提升,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功能。
在城市规划中应加强城市的战略性、功能性、多样性,建设具有城市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商业区、文化区等,打造全球化的招商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保障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协同发展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要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推进城市化的协调、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区域集聚效应。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城市规划的协同与整合,建立城市间合作的框架,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规划研究城镇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依据不同的规划要求,制定出有关城市扩建、城市改造、城市更新、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注重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是城镇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城市空气、水、声、土壤等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空间环境布局,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应注重提高城市绿化、防洪防涝、环保等关键指标的标准化和科技化,在城市土地管理、建筑设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细致规划,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城市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成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城市化现状、城镇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化现状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正在快速向70%迈进。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城市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使城市的人口总量增加。
同时,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引领着全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速的。
特别是在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
中国城镇化的历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力求达到快速发展和可持续的目标。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设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新出现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了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目标和路线图。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值得关注的是“适度规模、内涵发展”的发展思路。
这种发展思路强调城镇化进程需要适度规模,避免“人海战略”的出现。
与此同时,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内涵方面,即城市品质、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城乡统筹发展。
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城市和乡村不再单纯地相互依存,而是实现有机结合,形成城乡融合的新局面。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需要推出更为优化的城镇化政策,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管力度,以保证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结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面积广阔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应用。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以及交通网络等方面。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城市规划的角色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合理的土地利用。
在中国现有的城市中,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城市存在土地浪费、闲置现象。
因此,城市规划研究应该侧重于优化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城市的建筑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分区、人流分布和市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因此,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应该重视建筑布局的合理性,兼顾城市功能和市民需求。
最后,城市规划需要关注交通网络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规划应该致力于提升交通网络的发展,缓解交通压力。
这可以通过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完善道路网络等方式来实现。
二、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很重要的,这涉及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应该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过快、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应该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关注城市的功能定位。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城市发展战略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使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三、生态环境城市的发展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分析中国的城市战略与城市发展规划
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
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其引领 带动作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04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功能提升途径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方法论述
精细化土地利用规划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
慢行系统建设
加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提供安 全、便捷的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与品质提升
教育设施完善
优化教育设施布局,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 率,促进教育公平。
医疗卫生设施提升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 平,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文化体育设施丰富
增加文化体育设施供给,丰富居民精神文 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
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掌握 土壤污染状况。
土壤修复技术研发
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 技术体系。
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推动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土壤修复企业和机构。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推进
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设计、施 工、运营等全过程中降低能耗和排放。
可再生能源利用
鼓励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交通枢纽建设及便捷出行保障措施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 接和便捷换乘。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鼓励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 务水平。
社会福利设施完善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将城市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以推动中国彻底跻身现代化国家之列。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全面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在全球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责任与机遇不言而喻,因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城市都是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优势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起步于1996年,2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2013年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新型城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城市化率已跃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虽然发展相对较快,但要深化城市化进程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通过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充分挖掘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特有的人口红利。
中国拥有人口基数巨大和增长速度较慢的特点,这种特质为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化指数的高速上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范例。
中国在城市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成功的例子,如深圳、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的成功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优势产业的实现。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中国能够将非制造业升级为新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并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使之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趋势。
4. 政策支持和全面改革。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加速,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全面改革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强。
这些政策和改革,为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 相关技术和功能的改善。
在城镇化新发展过程中,中国将会有更多的高效的城市管理技术工具和更先进的改建公共服务设施,能够大幅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中国的城镇化在不断加速,但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存在不平等的发展模式导致一些地区的土地占用过度,房地产泡沫代价极高等问题。
中国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
中国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当前,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中国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城市化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化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的过程,旨在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协调发展。
合理的城市化规划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城市化现状截至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0.6%,城市数量达到680个。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市扩张过快、城市规划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
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化规划和发展战略需要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
三、主要城市化规划及发展战略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化规划的核心内容。
未来中国城市化将注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大城市、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承载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
2. 强化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注重强化城市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物流等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在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3.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坚决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城市绿化、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 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5. 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石。
中国城市化规划将注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本文将就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效果与挑战。
1.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城市规划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旨在实现城市结构的合理布局和空间的高效利用。
宏观城市规划包括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规划,以协调城镇发展和区域协同为目标。
微观城市规划则关注具体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布局等细节,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产城融合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策略,即将城市和工业园区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提高城市的产业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这一策略可以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3. 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减少农民对城市的迁移,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4. 生态城市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生态城市建设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提高城市的生态性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成为了生态城市的典范,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5. 城市更新与改造中国政府鼓励城市更新和改造,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城市更新包括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人居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尽管中国政府在城市化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城市规划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农民工问题等也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
【关键字】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和动力核心提示: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1年的6.9亿,30多年来增加了5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
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农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8.7%。
2011年,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
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旧的城市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运而生。
新型城镇化旨在以现代化为基础,以人为本,通过城市发展促进农村发展,通过城乡融合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由于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建设旨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城乡一体化、城镇融合可以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虽然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很多优势和带来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镇化进程的不协调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三,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合理解决和平衡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为了有效应对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一系列的战略思路。
首先,要全面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中国的基础建设。
因此,要在城乡差异化的基础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在发展中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化和美观化。
其次,要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建设。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对于居民生活的保障至关重要。
因此,要加强公共服务的供给,尤其是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第三,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保护是两个紧密联系的事情。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
社会 的整体均衡与 和谐 , 实 现最优 的配置与资 源的节 约。 《 中共 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 若干 重大 问题 的决定》 由党的 十八届 三 中全 会审 议通 过 ,进一 步指 出 ,我们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进 以人 为 核心 的城镇 化 ,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突 出强 调城镇化 的 质量 ,由传统的注重经 济增长 和规模 扩 张转 向注 重 以人为本 的发展 方 式 ,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位 ,对于其健康发 展具有重 要
我 国 新 型 城 镇 化 发 展 路径 与 政 策 建 议 研 究
徐 慧
摘 要 :新 型城 镇 化 突 出强 调城 镇 化 的 质 量 , 由传 统 的 注 重 经 济 增 长 和 规 模 扩 张 转 向 注 重 以人 为 本 的发 展 方 式 。 介 绍 了我 国 学 者 对 新 型城镇化 的研 究现状,分析 了政府规划引导 、市场利益主导的发展路劲 ,给 出了坚持 以人 为本 ,科 学规 划新型城镇化 、破 除制度 障碍 ,加 速 新 型城 镇 化 建 设 、 加 强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三 个 政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新 型 城 镇 化 ;发 展 路 径 ;政 策 建 议 ’
力 ,保 护 环 境 ,防 止 污染 ,注 重 经 济 中 污 染 严 重 工 业 的 改 革 转 型 ,注 重
剧 ,大大降低 了整 体的生产效率 ;我国现行 的城 乡分 割户籍管理 、土地 管理 、社保管理等 尚不健全 的体制机制 阻碍 了城市化 的健 康发展 。新 型 城镇化建设 即为解决这些城镇化 问题 的有效路径 。
题》 中对 新型城镇化 道路从 四个 方面进 行 了解 释 :一 是工 业化 、城镇 化 、信息化 、农 业现代 化 “ 四化” 相互 协调 ,实 现统筹 城 乡发 展 和农 村文明延续的城镇化 ;二是资源 、环境与人 口、经济相协调 ,建设 生态 文明的美丽城镇 ,实现城镇健康有序的和谐发展 ;三是大 、中、小城市 与 小 城 镇 发 展 相 协 调 ,在 空 间 布 局 上 以 城 市 群 为 主 体 形 态 ; 四 是 坚 持 “ 以人为本” 理 念 ,以实现人 的全 面 发展 为 目标 的城镇 化 J 。郑 敏提 出,要从城镇战略布局 、资源环境 的合理开发 、城乡二元体 制等角度 出 发 ,真正实现 由传统城镇化 向新型城镇化转型 。黄锟在 《 中国新 型城镇 化道路 的选择》 一书中从农 民工市 民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城乡二元 制度改革 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给 出了能够协调城乡二元制度 下改革 中制 度 冲突 的政策选择 J 。朱铁臻认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 于解决三农 问 题 ,推动工业化 和现代化建设 ,加快第一 、二 、三产业发 展 ,提高人 口 素质 ,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走新型城镇化 道路是 自然 资源 和人 力 资 源 合 理 利 用 的有 效 保 障 J 。 现 在 越来 越 多 的学 者 对 城 镇 带来 难 得 的 发 展 机 遇 ,是 我 国 城 镇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ROUPECONOMY集团经济研究2006·4下半月刊(总第196期)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向前推进的。
我国1949年城市化水平只有12%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在曲折中发展,至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超过17.9%。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到2003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0.5%。
由于经济过剩的压力和企业开工不足造成的下岗压力等原因,现在我们重新开始审视过去走过的城市化道路。
与工业化程度相比较,我国的城市化已经滞后了,而且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提升,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所以,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经济任务。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新中国建国之初,毛泽东曾明确认识到需要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从1952年至1957年,我国城市人口增加了3000万。
接着,因“大跃进”而引起的经济衰退,使我们在1962-1965年间进行了经济调整,在减少工业项目,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的同时,减少城市人口,并提出提高建制镇的标准,减少市镇数量。
此后,至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城市数量减少的“逆城市化”现象,大城市由115个减少为105个,小城镇由5400个减少为2900个。
由于建国以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图把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国家计划的范围,包括对于城市化问题上也是采取计划的方式。
从50年代以后,一系列的政策如: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劳动用工、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完全由国家计划,国家试图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城市化,致使中国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我国城市化没能顺利推进、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从客观上看,我国推进的是以重工业体系为主的工业化,属资本密集型,虽然也能吸收劳动就业,但在这种模式下劳动所占的份额较少,存在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问题。
所以,当时虽然从表面上看是政府规定不允许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但实际上是因为城市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如果城市里存在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政府就会号召人们进入城市就业。
其二,从主观上看,舆论过度渲染了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城市化完成以后出现的人口逆向流动的趋势,也过度渲染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想通过人口的有计划迁移来避免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城市失业、贫困、犯罪问题和交通、污染等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涉及到一个对城市化道路认识的方法论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尽管政府的力量是极其强有力的,但它也不能任意取消或者改变这个自然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广,农业生产中新的激励机制实施后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中出现了更多的富余劳动力。
本来,按照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将会引起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但因我国改革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改革初期城市中计划经济仍然占有绝对地位,所以,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走了发展乡镇企业之路。
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殊的城市化道路———城镇化。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大约19000个建制镇。
应当肯定,在城乡隔绝的社会结构体制下,在城市工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限制下,小城镇为依托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小城镇城市化的起点太低,乡镇布局星罗棋布,比较分散,有的城镇只有三四千人,城镇人口数量不足使商业和服务业难以发展。
城镇虽小,但医院、学校都要五脏俱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资效益低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城镇规模小的另一个方面,是难于进行有效的基础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公共物品难以积累,于是在不少地方,“村村象城镇,镇镇像农村”。
各小镇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生产要素在城镇之间的流动壁垒,使企业之间难于合并和资产重组,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削弱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同时,小城镇缺乏现代大工业最基本的规模效益和最起码的交通、通讯、供电等社会生产条件,现代工业很难发展起来,也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在考察世界各国城市化道路时发现,城镇化仅仅是城市化的初始表现形态,而且,城市化在初始阶段与工业化相联系,当实现工业化以后,进一步的城市化又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们现在在充分肯定城镇化的巨大历史和现实作用的同时,也明确我们应进入城市化的更高阶段。
二、当前阻碍进一步城市化的体制因素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文/卢旭东战略研究47GROUPECONOMY集团经济研究2006·4下半月刊(总第196期)首先,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仍然存在着一道很高的“门槛”。
在计划经济时代,户籍管理制度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制度等在城乡之间划出一道对于个人来说是不能跨越的“鸿沟”。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生活必需品供给制度的取消和市场作用的加强,从根本上动摇了城乡隔离的经济基础。
但是,这并不是说城乡之间隔离的行政藩篱已被彻底拆除。
事实上,旧的户籍管理制度仍然起作用,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如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购买城镇户口、到大城市里寻找工作的外地人口常因没有户口而受到歧视等。
在许多大城市,外地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常会交纳只有农民工才必须交的费用。
外地农民工子女入学因没有城市户口,即便在义务教育阶段,每年要交纳的费用也是城市居民的若干倍。
由于城市中的市民有更多的福利,所以,一系列的制度障碍阻止了农村人口的流入,从而在客观上对我国的城市化起了阻碍作用。
其次,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一些具有垄断性质行业的经营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城市化,使城市不能继续扩大容量,从而把农村和城市隔离开来。
这些垄断部门利用其垄断地位把农村和城市人为地分割开来。
在计划经济时期是由于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手段特别是通过行政垄断把城市和农村割开,“有计划地”进行城市化;而现在,当我们迈向市场经济的时候,这些企业则仍然利用计划经济给它们留下来的“遗产”,使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结合起来,继续分割城市和乡村。
三、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对策首先,应彻底拆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制度“壁垒”。
如果把户籍管理制度仅仅看作是为了政府便于对人口的管理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设想能够找到其他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管理。
事实上,发达国家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有许多经验和可供借鉴的管理方式。
对于已经移居到城市里进行工作的农民工,应该得到妥善的安排,包括安排好他们的住所和子女的教育。
其实,这些农民工现在所走的路子,就是许多城市居民的父辈和祖辈多年前曾经走过的路子。
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保障这些外来人口的安定生活,而不是采取限制的方式。
其次,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规范垄断行业的经济行为。
垄断行业的行为已经开始阻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它通过定价上的歧视来分割城市和农村。
垄断行业的这种行为,把原有的城区不仅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且把它凝固化,这既不利于城市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城市扩张的成本,也不利于城市的建设,导致现有城区更加拥挤。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经济垄断成为既阻碍市场化也阻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必须破除垄断,对经济垄断行业进行“规制”。
第三,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地域性城市体系。
从国际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化道路应采取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大城市一般处于交通运输的集散地,基础设施比较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大城市土地、人口集中,信息发达,技术创新能力强,文化娱乐高度发展,是现代大工业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载体,其人口吸纳能力和空间辐射扩散效应更强。
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和郊县小城镇零落分散、发展缓慢,构成两极不平衡的城市体系结构,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在当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中心城区和各郊县通盘考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建设地域性城市体系。
促进中心城区作为增长核心的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若干卫星城市,同时在卫星城市周边发展中心城镇,促进农村人口向卫星城市和中心城镇集中,吸纳外来智力性和投资性移民落户,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体系。
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中心工业向周边卫星城市转移,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城市产业合理布局,并由此产生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和产业经济投资需求。
另一方面,使农民彻底从“亦工亦农”和家家户户耕种小片口粮田的生产格局中解脱出来,促进土地合理布局,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并促进乡镇工业向中心城镇的集中。
对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言,建设卫星城市是构筑合理的区域性城市体系的关键,例如上海已经出台了“一城九镇”的城镇体系发展方案,促进人口向卫星城市聚集。
在另外一些中等城市,建设区域性城市体系还要积极拓展中心城市,酝酿撤县并市,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需要在中心城、卫星城、中心镇和一般集镇的四级城市体系框架下拓展人口城市化的容纳能力,使人口在重新分布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四,可以考虑用“教育移民”的方式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使相当一部分原来具有农民身份的年轻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和技术教育以后留在城市里参加工作,他们的子女因此就变成了城市居民。
城市化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聚集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
“教育移民”不仅是城市劳动力数量上的增减,而且是劳动力质量上的提高。
若经过几代的教育移民,则农村中就有相当数量的人转移到城市,客观上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战略研究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