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与施工控制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与施工控制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与施工控制
蒋 国如 无锡市第三市政建设工程有 限公司
4 . 关于 污 水截 流顶 管某 事例 的施 工 控制 分析
4 . 1 工程的基 本情况和特点分析 关于污 水截 流工程 的一 个典型 事例分析 , 其应 用的是 顶管法 施 工 技术 , 管 径为  ̄1 2 0 0 mm, 平 均埋深为6 . 5 —7 . O m。 顶管工程 总共包括 两 个部 分, 第部 分长度约 为6 0 0 m, 第 二部 分长度约 1 2 0 m。 这个部 分的地下
【 摘 要】对 于长距离顶管施 工, 有必要 分析其施工过 程中的关键技 术, 在 此基础 上采取 相应的控制措施 , 方可在保证安 全的前提 下顺利 的实
现 项 目的质 量 、 进 度、 投 资 的预 期 目 标。
【 关键词 l 市政工程 ; 顶管法; 关健技 术; 施工控制
水 的位置是 比较 高 的, 最高可达2 m 左 右, 土 质含粉 质比较 高 , 普遍含 钙 1 前言 随 着社 会经济 的发展 和进步 , 顶管施 工在 社会生活 的方 方面 面得 质结核 并夹粉砂 薄层, 各层土体饱和度在 9 o %  ̄ j l O O % 之间 , 软 土地 基含 具 有很多的不利 于施 工的缺 陷存 在, 无法进行和 坚硬 到了应 用。 灯 管施 工具 有 自 身很多的独特优 势, 比如噪音少, 可以长距离 水量 相对比较 大,
之下进 一步分析了顶管施工技 术的特点以及在施工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 , 并试图提 出有效 的解决方法 。
动和行为 , 施工进行 的过程 中噪音 比较小 , 这些特点极大促 进了施 工的
有效进行。
4 . 2 主要技术措施 ( 1 ) 穿 墙。 穿墙 是顶管施 工的主要工序 , 包括打开穿墙 管闷管, 将工具 安 装好穿墙止 水几个过 程 。 穿墙后 工具管方 向的准确 程 度 层开 挖出来 的前 提下就可 以穿越 铁路和 河流等施 工的 妨碍 物 , 这样 的 管顶 出井外 , 施 工方 法为施 工带来 了很大 的便 利 同时 减少了成 本。 与此 同时, 顶管施 将直接决 定了管 道的方 向, 也会影 响到管道 拼接工作。 因此 在穿墙前 , 应 工技术对 于促进环境 污染的治理 起到 了一定得作用, 属于无污染而且 高 先在墙管 内事先填满经 过夯实的黄粘土 , 以免地下水和土大 量涌人 工作

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1 顶管施工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几大方面的优点:施工面由线缩成点,占地面积小;地面活动不受施工影响,对交通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城市中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干扰小,不影响现有管线及构筑物的使用;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管道,可以安全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

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详细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长距离顶管的施工中,受管径大小、顶进机械、施工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技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1顶力不足顶管的顶力是随着顶进长度的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但是又受到管道强度的限制,不能无限增加,对于普通顶管法而言只是在管尾施加顶力进行推进,其顶进距离受到限制。

因此,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必须解决在管道强度允许范围内如何施加顶力的问题。

目前有两种方法:即采用润滑剂减阻和中继接力技术。

2.2推力不足长距离顶管施工还受到后座所能承受推力大小的制约,一般情况下,顶管工作坑的后座所能承受的最大推力以顶管所能承受的最大推力为计算条件,只验算工作坑后座是否能够承受最大推力的反作用力。

但是,有的情况下,油缸的推力往往并不是均匀的作用于后座,推力的合力作用点或高或低于后座被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造成设计后座抗推能力不足。

因此,为使后座能够承受较大的推力,工作坑应尽可能深点,后座墙也尽可能埋深大点。

2.3顶进方向失控顶管施工中管轴线可能为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无论是直线和曲线,顶进施工中都必须确保管道按设计轴线顶进。

如果顶进方向失控,会导致管道弯曲,顶力急剧增加,顶进困难,甚至无法继续施工。

因此,必须有一套能准确控制管段顶进方向的导向机构。

顶进施工中的方向控制,主要是通过反复测量,不断检查和纠偏的过程来实现。

2.4塌方在软土地基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中顶进施工时,顶进面上容易发生塌方,塌方不仅会导致管道受力情况恶化,造成管道方向失去控制,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还会危及地面建筑物的稳定。

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的探讨

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的探讨

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高速发展,地下管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顶管施工因为不阻碍交通运行,占地范围小,安全、环保等优点,在市政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以本文是以贵阳市某输水工程为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顶管施工复杂地质泥水平衡长距离0引言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

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

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

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

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顶管法施工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

这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

贵阳市某输水工程,需下穿一个住宅小区、一条城市快道及一个高填方区。

工程共设计了8座顶管工作井,顶管段全长1503m。

第一段为1-6#工作井,顶管长度1233m;第二段为7-8#工作井,顶管长度270m。

顶管采用钢筋砼套管顶管施工。

顶管施工完成后进行给水焊接螺旋钢管穿管施工。

套管内径2.4m,管壁厚0.24m,管道采用C50P10混凝土浇筑,管节接头采用B型柔性钢承口管接头。

1工作原理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王芳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王芳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王芳摘要: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是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尤为重要的一类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效果比较显著,所展现出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本文主要就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该项技术的使用要点,找出影响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的因素,制定出更为完善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应用方案。

切实保障市政给排水系统使用的稳定程度,尽可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时处理好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项目的质量,展现出给排水系统的性能以及使用价值。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1 引言目前,我国开始注重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使用,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质量管控,约束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使用,优化给排水施工环境,让其施工活动可以更为顺畅化地开展,分别就质量管控以及管理制度等层面进行分析,合理地应用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利用该项技术来提升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效率,节省下资源能源,保障人们供水的良好状态,完善其技术的质量管控措施,构建相关技术应用体系结构,以实际的市政给排水施工现状为基准,选用适宜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

2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概述、特点顶管技术是使用相关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避免进行土地开挖的一种施工技术,针对该技术来说,其与开发技术有着较为鲜明的对比。

第一对于顶管技术来说,其不需要进行土地开挖,防止对于修建区域进行有关的破坏,确保其不会在遇到建筑物等区域时进行绕道处理的问题。

由于不用进行相关的建筑物绕行与地面处理,其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相关的施工成本。

第二对于整体建设施工来说,其不会出现对地面活动进行影响的问题,传统开挖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地面进行整体的开挖,所以需要阻碍相关的地面活动,但是顶管技术直接解决相关问题,大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

第三对于施工工作来说,其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环境问题,对传统施工来说,由于多为地面施工操作,所以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通过使用顶管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就目前的城市给排水管道建设来说,需要合理使用顶管技术,最大程度地提升施工质量,让其可以满足实际的发展要求。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究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究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究一、引言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卫生。

而给排水管道作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管道的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

在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管道沟槽开挖受限或地下设施密布等问题,从而保障给排水管道的顺利施工和运行。

本文将对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和研究,希望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重要参考。

二、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概述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利用顶管机械设备在地表或地下进行管道施工的技术手段。

通过切割地表或地下的沟槽,将管道顶入地下,从而实现地下管道施工的技术。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管道顶入长度大于管道直径的工程。

该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对地形要求低、不破坏地面设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准备工作、顶管机械设备布置、管道顶入和管道连接等几个关键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长距离顶管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场地的勘察和准备。

包括确定管道的走向和坡度、清理地表障碍物、钻取管道顶入孔等。

另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和施工方案的编制。

(二)顶管机械设备布置顶管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顶管机、推顶装置、导向装置等。

在进行长距离顶管施工时,需要将这些设备合理布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管道顶入在将顶管机械设备布置完毕之后,可以开始进行管道的顶入作业。

通过推动顶管机,将管道顶入到地下,并保持管道的正确走向和坡度。

在顶入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推力和方向,确保管道顶入的顺利进行。

另外在顶入过程中还需要及时排除管道内部的土方和水泥浆等杂物,保持管道的通畅和质量。

(四)管道连接当管道顶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管道的连接和处理。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管道的对接、固定、密封和防腐等工作。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讨朱慧玲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讨朱慧玲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讨朱慧玲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相比以往的传统技术有着大幅的提升,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该技术在提高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就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长距离顶管;排水系统;技术引言现代人们对于城市基础建设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对于施工方式以及施工速率、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

所以市政工程应运用新型技术来满足工程以及用户用水需求,因此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应用广泛,其在施工效率和质量上都有着理想的效果。

1顶管法的基本原理相比其他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无需开挖路面,便可穿越公路、地上建筑物及各类地下管网等。

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机械化施工技术,顶管施工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可根据土层组成、土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顶管设备及施工工艺。

同时,顶管施工还具有连续性及不可逆转性。

当一项顶管工程开始施工后,便无法随意暂停,若停工时间过长,将会大大增加顶进失败的几率。

在顶进施工中,如果顶管机出现问题,需及时找出故障原因,并及时处理。

2顶管施工技术的优点顶管施工技术具体指的是在不破坏地表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利用液压顶进装置,将需要铺设的管道,以切削土体或者挤压的方式完成铺设的施工手段。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以顶管为基础,顶进施工后再进行管道铺设。

因为施工过程在地下,所以不影响上方的交通和生活,这也是顶管施工技术最大的优势。

由于顶管施工技术有着无污染、减少拆迁成本、缓解交通压力的特点,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了方便、快捷外,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应,因此该技术被国内外施工方广泛采纳,并成功地运用到大部分地下基础工程建设中。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市政给排水是个庞大的工程,可能与想象的有所偏差,其不但掺杂了众多的技术要点,而且施工步骤也非常繁琐,再加上外界环境以及诸多其他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难度增大。

长距离顶管施工难点及技术安全控制分析

 长距离顶管施工难点及技术安全控制分析

长距离顶管施工难点及技术安全控制分析长距离顶管施工是一种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使用的技术。

它能够在不破坏地面或道路的情况下完成管道、河流或高速公路的穿越和连接。

虽然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分析长距离顶管施工的难点以及技术安全控制措施。

一、长距离顶管施工难点1.复杂的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长距离顶管施工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为不同的地质条件会影响到施工的难度和安全,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技术措施。

特别是在沉积岩和城市地区的地下情况较为复杂,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2.管道长度与深度长距离顶管施工通常是通过顶管机进行,因此,管道的长度和深度是另一个决定施工难度的主要因素。

长距离顶管施工通常要求顶管机能够在地下挖掘直径为3米至5米的隧道,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隧道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3.施工环境复杂长距离顶管施工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员,此外,由于地面交通等因素的干扰,施工环境十分复杂。

因此,施工现场安全和人员管理十分重要。

二、技术安全控制措施1.地质数据调查与分析顶管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研究和数据分析,以确定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管道顶管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法。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地质勘探和测绘技术。

2.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是提高长距离顶管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例如,在地质状况复杂的区域,可以采用掘进机和综合机械;在城市地下管线密集区域,可以采用橡皮轮挖掘机,以适应狭小的施工工作空间。

3.安全监测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地质变形、地质应力、管道变形等施工风险。

可以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地质监控和引导钻孔技术等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4.人员管理和培训人员管理和培训是长距离顶管工程中的重要措施。

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人员培训,确保工人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提高施工安全性。

超长距大直径钢顶管下穿桥梁等构筑物的施工措施探讨

超长距大直径钢顶管下穿桥梁等构筑物的施工措施探讨

超长距大直径钢顶管下穿桥梁等构筑物的施工措施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下穿桥梁、铁路等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某地大力建设的城市引水系统,广泛采用了顶管法施工技术。

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交通隔断,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一次顶进技术突破1.9km顶距,成为城市建设的首选。

目前我国的顶管技术正朝着超长距离,大直径的方向发展。

本文针对超长距大直径钢顶管下穿桥梁的施工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长距大直径;钢顶管;施工措施1.工程概况某输水管线由4根支线组成全长207公里,全部采用钢顶管施工。

其中某支线全长26公里,设计为dn3600口径双管,平均埋深在15米左右。

其中c6标段穿越需要下穿桥梁基础、民房等构筑物,并穿越河道,过桥桩基础最小静距是20cm,提前进行绕行,过河流因为覆土较薄,一是减速,控制土压和顶推力,二是减少该区段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有条件的可以对河床进行覆土压重,三是根据河床变化及时调整顶进参数。

本文根据c6标段进行超长距大直径钢顶管施工措施进行介绍,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主要技术措施2.1土压平衡顶管工艺原理土压式顶管是机械式顶管施工的一种。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顶进过程中,利用土仓内的压力和螺旋输送机排土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它排出的土可以是含水量很少的干土或含水量较多的泥浆。

它和泥水式顶管施工相比,最大特点就是排出的泥土或泥浆都不需要进行泥水分离等二次处理,非常适合挖掘量大的大口径顶管施工。

土压平衡顶管机的切削刀盘将挖掘面的泥土切下后,通过刀盘后的搅拌棒将泥土搅拌成具有良好塑性、流动性和止水性的三性土,再通过螺旋输送机排出泥土仓。

通过改变推进速度和螺旋输土机的排土速度来实现排土量与顶管机的切削量保持平衡,同时也就实现了土压的平衡。

2.2顶管出洞2.2.1顶管出洞的风险(1)在打开洞门的过程中,前方的流砂涌入井内,以至于根本无法将顶管机推进到洞门内。

(2)在出洞过程中,尽管顶管机已经推进到洞门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前方水土从洞口止水装置流入到工作井内。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对于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地下管道施工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涉及到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进度监控、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加强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丰富积累,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希望通过本文对设计、施工管理要点、管道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施工进度与质量监控、安全环保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探讨,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推动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2 问题意义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其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管理挑战。

这个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项目通常需要在地下铺设大批数量的管道,如排水管道、供水管道等,因此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使用效果和工程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施工管理必须做到精准规划和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管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施工单位和管理者的管理难度。

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方案。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安全环保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

对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8 安全 措施
理工作 , 卷扬 机操 作人 员必须 持证上 岗 , 严 格按 照操作 规程 进行 操作 , 杜绝 违章操作 。 2 ) 安全装置 。a . 卷扬机 : 采用 超力牵 引限位装置 。b . 吊笼安 止吊笼下坠 ( 提前通过 试验 ) 。吊笼卷扬 机安全装置 : 包括高度 自 动 限位 和人工 限位装置两种 , 防止吊笼的“ 冒顶” 和“ 落底 ” 。 3 ) 安全 防护装置 。按 G B J 7 8 — 8 5烟囱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 范要
பைடு நூலகம்
1 ) 施工现场应设 置专 职的安全 员 , 全 面负责现场施 工安全管 9 环保措 施 1 ) 施工场地及道路 硬化 , 防止 灰尘 飞扬 , 并配备 专用洒 水设 备采取洒水 降尘 。 2 ) 施 工现场 提倡文 明施 工 , 建立健全 噪声管 理制度 , 混凝 土
3 ) 对工人进 行环保 教育 , 施工垃圾 用封 闭式容器 运到地 面 , 杜绝将 施工垃圾 随意凌空抛撒 。 4 ) 现场搅拌 站区域全部封 闭, 并且在搅拌机棚 内部 加设 喷雾
全装置 。断绳保护装 置 : 当 吊绳 牵引绳 断掉 时 , 安全装 置立 即阻 施 工采用低 噪声机械 , 达到施 工噪声不扰民的 目的。
求, 设置安全通道 、 安全平 台、 安全栏杆 、 安全 网、 结合具 体工程 编 设施 , 在搅拌机运行 中进行降尘 , 保证无灰尘 飞扬 。
钢 尺量筒身半径 , 符合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口应箍紧 , 以减少施工时漏浆 。 严格控制 , 后 台计量要准确 。
在操作平台与吊笼之 间 的装 置 , 一旦牵 引绳 断脱时 , 此装 置立 即
班前应进行安全交底 、 安全检查 , 检查 吊笼 、 卷扬 机 、 钢 丝绳 、 安全 素 。C . 在操作平 台 、 吊笼卷扬 机棚和 吊笼 出人 口处设 有可靠 的声 光信号和通讯联络设备 , 如发生信号不 明, 不得启动卷扬 机。

市政污水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要点控制

市政污水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要点控制

市政污水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要点控制摘要:在市政污水管道建设中,经常会存在一些距离较长的工程,为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简化施工流程,同时做好环境保护,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以开平市城区生活污水设施完善PPP项目建设为例,简述了长距离顶管施工的重难点、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要点,期望为市政同类污水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市政污水;长距离;顶管施工;要点控制;一、项目简介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迳头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是在原一期、二期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三期工程将在迳头污水处理厂预留用地上建设;同时,现有二期工程的部分构筑物或设施已按三期需要建成,三期工程将主要建设生化池、二沉池等关键处理单元及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1)新建污水处理厂扩建迳头生活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设计规模为2.5万.m³/d,主要是在现有二期厂区预留用地上新建A/A/O曝气式氧化沟和二沉池等构筑物/设施,其他构筑物/设施与一期、二期共用。

(2)新建管网设施:①新建迳头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新建配套管道不少于43.376公里,具体内容包括:DN500~DN800重力流污水主次干管33.356公里,DN1650混凝土管过河管道内套两条DN630过河压力管道0.202公里,DN300~DN400污水支管9.32公里,新建勒冲污水提升泵站土建规模5.0万m³/d(设备按2.0万m³/d)。

通过新建泵站,将勒冲片区的污水提升(过江)至银海一号小区南侧市政路,再接入迳头东路现状污水管道,进而汇入迳头污水厂进行处理。

②新建新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新建配套管道不少于1.733公里,具体内容包括:DN800~DN1000重力流污水主次干管1.733公里。

本文主要涉及DN1650过河混凝土管道202米,内套两条DN630过河压力钢管管道,管底标高-11.725米,管道覆土15.1-3.5米深。

通过新建泵站,将勒冲片区的污水提升(过江)至银海一号小区南侧市政路,再接入迳头东路现状污水管道,进而汇入迳头污水厂进行处理。

长距离顶管施工要点分析

长距离顶管施工要点分析

长距离顶管施工要点分析(1)长距离顶管注浆控制顶管机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和顶管机顶管周围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再固结以及地下水的渗透,是导致地表沉降的重要原因。

为减少和防止地表沉降,在顶管机顶进过程中,要尽快在管道背后同步注入足量的浆液材料充填环形空隙。

1)注浆目的①使钢管与周围土体的环形空隙尽早建立注浆体的支撑体系,防止土体坍塌与地下水流失造成地下水损失,控制地面沉降值。

①尽快获得注浆体的固结强度,确保管道的早期稳定性。

防止长距离的钢顶管背后处于无支撑力的浆液环境中,使管道发生位移破坏。

2)注浆方式本工程顶管对地面沉降保护要求高,施工中采用同步注触变泥浆进行空隙的填充、施工完成后采用二次补充注浆弥补同步注浆可能流失产生的缺陷。

3)顶管机顶进同步注浆为减小摩阻力及防止地层产生过大变形,采用顶管机边顶进边压注触变泥浆的同步注浆方式,填充顶管机及中继间向前推进时管道背后的空隙。

4)注浆材料配比与性能指标减阻泥浆的性能要稳定,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既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

顶进施工前要做泥浆配合比试验,找出适合于施工的最佳泥浆配合比。

5)在气压舱后第一节管道上增加3道注浆环,三道注浆环间隔1.5米,第一道均匀布置9个3寸注浆孔,共计27个注浆孔,注浆管上间隔50米安装一个压力表,时刻监控压力表数值。

(2)长距离顶管中继间接力顶进技术措施中继间的控制采取集中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的方法;集中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电缆、行程开关、控制箱等组成,把所有的中继间和组顶系统串联起来,并按照奇偶顺序分为两组。

处于同一组的中继间以及主顶同时动作向前顶进,待中继油缸推进到最大行程时,行程开关动作,这组中继间停止动作,另外一组中继间开始启动。

这样两组顶进装置交替向前推进。

(3)长距离供电及照明长距离供电为了解决电压降问题,一般采用高压输电,在盾构施工中,都是采用高压输电解决降压问题的。

但是顶管施工有其特殊性,若采用高压供电安全缺乏保障,因此必须采用380V低压输电。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讨 张凡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讨 张凡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讨张凡摘要:顶管法施工时,地下管道铺设是最常见的一种暗挖法施工形式,在市政管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长距离顶管技术是现代市政工程给排水项目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其对提升给排水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以及减小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长距离顶管技术;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建设引言市政工程中给排水施工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城市的发展与规划过程中,离不开市政给排水施工大力的建设。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时代新型施工技术和新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推陈换新,很大程度提升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一定层面上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

市政给排水整体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长距离顶管施工,然而这种技术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其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对建筑周边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后,有效实现城市的供水目标,提升城市化节奏。

1顶管法的基本原理顶管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顶管法施工时通过顶进设备的主顶油缸等部件,从起始工作井将顶管掘进机从土层内穿过直至接收工作井,随后依次顶进连接其他管道,并埋设于起始工作井的管线土层内的地下管道施工工艺。

相比其他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无需开挖路面,便可穿越公路、地上建筑物及各类地下管网等。

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机械化施工技术,顶管施工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可根据土层组成、土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顶管设备及施工工艺。

2长距离顶管施工影响因素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选用长距离顶管技术,一般100m的距离是每次顶管施工的前进距离。

在顶管施工时通常对距离有较高的要求,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与普通顶管施工时,应当注意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

在长距离顶管正式施工前,应当对现场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给排水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掌控,以此来增强该技术的有效适应性。

在施工中应当注意以下制约因素:首先是推力限制。

大断面长距离矩形顶管工法在地铁隧道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大断面长距离矩形顶管工法在地铁隧道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大断面长距离矩形顶管工法在地铁隧道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摘要:福州地铁4号线省立医院站~东门站区间隧道采用矩形顶管工法,是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首次在地铁隧道中应用。

为确保工程成功,顶进姿态及沉降控制是施工中的关键。

以此为研究背景,分别从出洞控制、顶管顶进、顶管进洞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顶管施工姿态及沉降控制技术措施。

通过以上关键技术,顶管成功贯通,变形及姿态偏差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大断面矩形顶管在地铁隧道中推广应用开创了成功的案例,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关键词:矩形顶管;地铁施工;姿态控制;变形控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引言矩形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非开挖的隧道施工技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矩形顶管的研发应用,主要用于城市地下立交道路、大断面公路隧道主线及其匝道、城市过街人行通道、地下管线共同沟、小区地下车库通道、地铁出入口等项目[1]~[3]。

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安全性要求更高。

首次在地铁施工使用矩形顶管,顶管的姿态及沉降控制是施工的关键技术,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效果好。

以福州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省立医院站~东门站区间顶管段施工为依托,介绍了本工程从顶管出洞控制、顶管顶进控制、顶管进洞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顶管施工姿态及沉降控制技术措施。

该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效果较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良好实效,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1.工程概况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省立医院站~东门站区间顶管段位于东大路,顶管西侧为左线盾构,两者之间的净间距为3.4m~5.3m。

顶管与盾构的施工顺序为:先施工顶管、后施工盾构。

顶管采用尺寸10.8m×7.5m的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机施工,始发井位于东湖宾馆旁,接收井为东门站西侧端头井,顶管顶进长度190.423m。

为目前同类型断面首次用于地铁施工,对与长距离大断面顶管施工,姿态及变形控制至关重要。

图1.1工程总平面图顶管区间隧道覆土厚度9.97m~10.043m,根据本区间详勘钻探揭露,本场地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1-2>杂填土,<2-4-1>淤泥, <3-1-1>粉质粘土,<3-3>(含泥)粗中砂。

复杂地层长距离过江顶管关键技术探究

复杂地层长距离过江顶管关键技术探究

复杂地层长距离过江顶管关键技术探究摘要: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顶管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在复杂地层过江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因地质条件的复杂以及施工风险的存在,使得顶管施工的开展难度增大。

对此,本文以某过江顶管施工为例,依据其地质条件的分析,采用顶进纠偏、泥浆减阻设置、洞口加固等技术来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顶管;复杂地层;过江;长距离随着我国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持续增大,顶管施工的开展愈发受到企业的重视。

长距离过江顶管的施工,可以在提升供水运输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地下供水系统的良好构建。

但是在复杂地层条件下,过江长距离施工难度较大,再加上顶管施工隐藏一定的施工风险,所以如何借助关键技术进行复杂地层过江长距离顶管高质量、高效率施工,成为业内的重点关注问题。

1.工程概况(一)工程情况为有效解某市存在的新城供水问题,依据地区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长距离供水管道顶管施工方案。

顶管起点为南岸的某水厂,终点则为北岸的某街道。

工程顶管施工长度约为580m,针对过江顶管的设计,以河床面为参照,顶管管顶需保持在河床下6m以上,参照两侧河岸标高(7.0~8.0m),确定将顶管埋置的深度控制在7~22m范围内,并借助地下连续墙工艺来保证顶管施工质量的提升(如图1)。

图1过江顶管平面与顶管井示意图1.地质条件采用钻孔检测方式进行穿越地质的检查,控制其钻孔间距保持在20m,分别在管道两侧进行钻孔施工。

经钻孔检测得知,顶管施工涉及到的穿越地层属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顶管施工局部地区涉及到对微风化、中风化粉砂岩的穿越。

1.复杂地层下长距离过江顶管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1.择选机头依据对该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为确保其顶管施工一次性完成,选择型号为DN1400的顶管掘进设备,通过自带破碎、破岩功能来保证掘进施工的顺利进行[1]。

同时,施工期间若出现滚刀更换、堵仓处理时,通过控制气压平衡状态来保证其处理的人工进行,避免因气压不平衡影响到障碍清理效果,保证人员生命安全[2]。

浅析长距离深坑顶管穿越高速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控制要素

浅析长距离深坑顶管穿越高速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控制要素
技术研究
2020年第12期
浅析长距离深坑顶管穿越高速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控制要素
柳志伟
青宁天然气管道分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顶管施工是天然气管道穿越在役高速公路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对于大管径、长距离、深基坑的顶管穿越,实 际穿越质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长距离深基坑顶管穿越G40沪陕高速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其穿越方案设计, 穿越施工的沉井制作、顶管顶进和对沪陕高速保护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要素,分别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敏感点说明对应 的技术措施,为今后类似的长距离深基坑穿越项目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顶管 深基坑 长距离 控制要素
Analysis of key control element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ong-distance deep foundation pit jacking through highway Liu Zhiwei
Qingning Natural Gas Pipeline Branch,Yangzhou 225000 Abstract:Pipe jacking is an effectiv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 natural gas pipeline to cross an in-service highway. The actual crossing quality will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long-distance deep foundation pit jacking through the G40 Shanghai-Shanxi Expressway,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of its crossing scheme,the manufacture of the sinking well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the jacking of the jacking pipe,and the key control element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ShanghaiShanxi Expresswa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itive points of the project,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sures are explain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similar long-distance deep foundation pit crossing projec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Pipe jacking;Deep pit;Long distance;Control element

干砂层大口径长距离土压平衡顶管关键技术

干砂层大口径长距离土压平衡顶管关键技术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64·2019年第4期干砂层大口径长距离土压平衡顶管关键技术崔立志,陈 军(中铁四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摘 要:本文结合内蒙古乌兰布和穿沙管道工程,针对沙漠地层稳定性差,无粘性,摩阻力大,长距离大口径顶管施工时间长、难度大,护壁与减阻浆液性能维护要求高,干砂层对顶管刀盘刀具磨损破坏严重等问题,通过方案比选和现场试验,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沙漠地层管道顶进,在实施过程中,成功解决了刀具磨损率高、摩擦阻力大等施工技术难题,确保了沙漠干砂层顶管的顺利贯通,为类似干砂地层中顶管法施工提供了新的技术和经验。

关键词:干砂层;大口径;长距离;土压平衡;顶管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4-0064-02作者简介:崔立志(1984—),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管理。

图1 刀盘正视图图2 刀盘后视图图3 A 向视图1 工程概况及地质特点1.1 工程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巴音湖输水穿沙管道工程,为沙漠引水工程,采用DN3000mm 单管供水,管道从乌兰湖接出,由南向北穿越乌兰布和沙漠带,接至沙漠内巴音湖,管线全长1.52km 。

沙漠中顶管条件复杂、难度系数大、施工工序多,管道最大埋深约50m ,共设临时顶管井9座,其中工作井4座、接收井5座,单段最长顶距为423.3m 。

1.2 工程地质施工区主要以第四系中更新统冲基层(Q2al )为主,自上而下土层主要为:松散粉砂层、稍密粉砂层、中密粉砂层,中密粉砂层中存在部分粉土层和圆砾层,其中圆砾层岩性为级配不良砾,中密,一般粒径1.00~2.00cm ,最大可见粒径约4.00cm 。

管道所处地层为中密粉砂层,地层变化不大,为稍密—中密粉砂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顶管施工具有交通干扰少、震动噪音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因此在市政管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顶管工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而探讨了长距离顶管施工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最后结合某污水截流工程的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些顶管施工中的控制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工程顶管法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06(c)-0066-01
1 顶管施工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几大方面的优点:施工面由线缩成点,占地面积小;地面活动不受施工影响,对交通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城市中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干扰小,不影响现有管线及构筑物的使用;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管道,可以安全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

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详细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长距离顶管的施工中,受管径大小、顶进机械、施工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技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顶力不足
顶管的顶力是随着顶进长度的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但是又受到管道强度的限制,不能无限增加,对于普通顶管法而言只是在管尾施
加顶力进行推进,其顶进距离受到限制。

因此,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必须解决在管道强度允许范围内如何施加顶力的问题。

目前有两种方法:即采用润滑剂减阻和中继接力技术。

2.2 推力不足
长距离顶管施工还受到后座所能承受推力大小的制约,一般情况下,顶管工作坑的后座所能承受的最大推力以顶管所能承受的最大推力为计算条件,只验算工作坑后座是否能够承受最大推力的反作用力。

但是,有的情况下,油缸的推力往往并不是均匀的作用于后座,推力的合力作用点或高或低于后座被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造成设计后座抗推能力不足。

因此,为使后座能够承受较大的推力,工作坑应尽可能深点,后座墙也尽可能埋深大点。

2.3 顶进方向失控
顶管施工中管轴线可能为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无论是直线和曲线,顶进施工中都必须确保管道按设计轴线顶进。

如果顶进方向失控,会导致管道弯曲,顶力急剧增加,顶进困难,甚至无法继续施工。

因此,必须有一套能准确控制管段顶进方向的导向机构。

顶进施工中的方向控制,主要是通过反复测量,不断检查和纠偏的过程来实现。

2.4 塌方
在软土地基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中顶进施工时,顶进面上容易
发生塌方,塌方不仅会导致管道受力情况恶化,造成管道方向失去控制,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还会危及地面建筑物的稳定。

在深层顶管中,制止坍方实际上是控制地下水的问题。

3 某污水截流顶管工程中的施工控制
3.1 工程概况
宝山区宝安公路污水截流工程位于宝安公路现状道路下,污水截流连接管全长约1500m。

沿线包括φ9m顶管工作井五座,9m×5m矩形顶管工作井一座,5m×5m正方形顶管接收井一座,φ6m顶管接收井四座,φ7m顶管接收井两座,纳管井一座;φ2400顶管长约1428米,埋深约7.5~10.3m,φ1200顶管长约84米,埋深约7米,φ2400开槽埋管长约20米,埋深约5.7m,φ2700开槽埋管长约54米,埋深约8米,两节1200×1900箱涵管,长约26米,埋深约2米。

3.2 主要技术措施
(1)顶进过程中的线型控制
顶管工程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和工作井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的地方,并加以保护,必要时每点增设两个以上便于校核的攀线桩。

工作井内设置由地面水准点引入的临时水准点,在交接班时进行仪器高程的校对与调整。

顶进轴线由设计管道中心通过经纬仪测定引入井内,然后对中观测。

测量仪器架设在工作井后部,仪器支架保证水平牢固,其上设置棚架保护,测定轴线偏差采用激光经纬仪,测定标高采用水准仪。

(2)防止基底可能发生流砂、管涌、隆起的措施
为确保沉井下沉过程中基底土体的稳定,防止井体突沉而造成灾害性事故的发生,顶管工作井及顶管接收井井体施工前,对沉井井壁两侧每边1.5m范围的土体进行分层注浆加固,加固范围为刃脚底面设计标高以上0.5m至刃脚底面设计标高以下3.5m,注浆孔按间距1.5m梅花形布设,采用φ110mm小型地质钻机钻孔,注浆压力0.5~1.0mpa,注浆扩散半径0.8m,从而达到提高基底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渗透性,控制井底土体隆起的目的。

(3)建筑物沉降控制保护措施
本工程位于市政道路以下,周边有建筑物、高架桥和公用管线等设施,施工中为减小对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扰动影响,还进行了地表变形测量和建筑物沉降观测,主要是对顶管施工影响范围以内的构筑物及公用管线进行监测,观测在顶进过程中的地表变形和土体位移情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处理有关沼气及承压水方法及措施
通风换气是长距离顶管施工中供氧与防止气体中毒的重要环节,尤其在穿越河浜部位更易发生气体渗漏,施工中不能掉以轻心。

顶管中的换气采用专用的鼓风机,使工作井内的空气强制流通,且保证鼓风机距离施工掌子面不超过3米。

为保证施工安全,在顶管内工作严禁使用明火,一旦发现有沼气等有害气体泄漏入混凝土管,需对管内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当沼气或其他有害气体泄
漏量较大时须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再行排放。

穿越河浜部位的技术处理详见特殊技术措施部分。

3.3 效果评价
该污水截流工程,自2010年4月开工至2011年4月竣工验交,经检测各项技术标准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顶管轴线偏差在60mm以内,高程控制在50mm以内,线路面总沉降量在±5mm以内,各类市政管线未受到任何影响。

(2)施工进度快,有效减少土方填挖量,施工总用时为288天。

(3)对既有道路、河流、建筑物扰动很小,未影响到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

(4)地下施工噪声低,土方和泥浆集中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很小。

综合来看,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采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顶管施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越来越普及,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本文在介绍顶管工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而结合某污水截流工程的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些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方法,并探讨了其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叶军,吴玉林.地下长距离混凝土顶管施工技术,建筑技术,2002.
[2] 任建文.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西部探矿工程,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