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技术规范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
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0.3 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4 浅层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22 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
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2.0.23 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
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 参数的试验。
2.0.24 岩土体 rock-soil 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
1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25 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 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
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0.1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
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 系统。 2.0.15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
2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2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 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2.2 1 2 3 4 5 6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岩土层的结构; 岩土体热物性; 岩土体温度;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冻土层厚度。
2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4.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 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4.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 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 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 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 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 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 力不应小于1.0MP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选用。
1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 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2.0.10 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 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 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 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 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 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 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 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0.1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 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 系统。 2.0.15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 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 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3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3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3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09.03.10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34号
•【施行日期】2009.06.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23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九年三月十日。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邹瑜徐伟冯小梅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 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 《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3
主要内容
1 总则 2 术语 3 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
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 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
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 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
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1 一般规定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
积和位置要求)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
缆的分布; 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 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 溶液。
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2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 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2.2 1 2 3 4 5 6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岩土层的结构; 岩土体热物性; 岩土体温度;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冻土层厚度。
2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项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建筑供能技术。地源热泵 是一种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 然能源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 热的系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 调系统。 抽取地下水水源热泵,但由于技术限制,全部回灌不易做到,监督 实施也比较困难,而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在国外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是埋管式地源热泵技术,是充分利 用浅层地热的最佳技术途径。 目前埋管式地源热泵在欧美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已被充分证明是 成熟可行的技术,在我国,建设部和一些省市的建筑节能政策中明确 提出要推广使用地源热泵。 (欧美普遍使用的是在别墅中,在冬天取暖、夏天空调的地区)
4.2.5 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 水温低3~5℃。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 与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 的影响。
2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3.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 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 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总则 术语 工程勘察 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 建筑物内系统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附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 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 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 热泵系统。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 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 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 热等等。
1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21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 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2.0.22 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 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2.0.23 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 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 参数的试验。 2.0.24 岩土体 rock-soil 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
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4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
3.4.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 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 3.4.2 1 2 3 4 5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 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 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 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地表水利用现状; 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总则1.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

地埋管换热系统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热等等。

2.0.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

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0.3 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4 浅层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

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管径与长度的计算
管径选择
根据系统的流量和压力损失来选择合 适的管径,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长度计算
根据土壤的热性能和系统的设计要求 来计算埋管的长度,以达到最佳的换 热效果。
埋管换热能力的评估
土壤热性能
土壤的热传导率、比热容等参数对埋管的换热能力有 重要影响。
系统运行参数
系统的流量、水温等参数也会影响埋管的换热能力。
总结
施工要求与验收规范是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 术规范的重要环节,为系统的施工和验收提 供了指导和依据。
PART 03
地源热泵系统埋管计算方 法
埋管形式与选择
垂直埋管
适用于较小的场地,如家庭或小型商业场所。
水平埋管
适用于较大的场地,如大型商业或工业场所。
混合埋管
结合垂直和水平埋管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规 模的场所。
PART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地源热泵作为一种 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的制定,旨在规 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高系统的能效 和稳定性,促进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目的和意义
01
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系统的安全、 可靠和高效运行。
加强地源热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研 究,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远程监控 能力。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优化埋管计算方法, 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降 低运行成本。
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 开展地源热泵系统的适应性研究,拓展 其应用范围。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总结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地源热泵系统的施工、操作和管理规范,包括地源热泵
系统的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检修以及质量控制等要求。

1、原材料和制造应采用国家有关标准的标准,热泵机组的精度和噪声应符合国家标
准的要求。

2、热泵装置的设计和施工应依据国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规范》(GB50271-2001),热泵机组在制作及安装前期应拆开,对连接每个零件及部件进行适当的维修和保养,以确保机组可以正常运行。

3、安装时应按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使机组保持水平,避免安装过程中损坏管道、
面板及元器件;安装完成后,应保证机组安装牢固。

4、运行状态安装时应按要求的运行参数来调试和调整热泵机组,确保机组可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5、安装完成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机组正常运行,并及时检查和更换
磨损部件。

6、机组的使用部件等必须按规定的来执行。

7、系统使用、维护应根据机组的不同类型、型号的说明书的要求来完成,避免因违
反说明书的要求而对系统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8、水温传感器、温控器以及其它控制仪表的操作应按设备的说明书的要求来进行。

9、系统内各部件的连接和使用上应按设备厂家的技术规范及要求等来执行,以确保
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10、进行施工、安装、检验和使用时应配备完善的传输、控制仪表,及时、有效地操
作系统,保证设备良好的状态和安全可靠的运行。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建设和运行,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并促进地源热泵系统的普及、推广和应用。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一、术语和定义1.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温度较为稳定的地热能作为热源或热汇的热泵系统。

2.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水体作为热源或热汇的热泵系统。

3.空气源热泵系统:利用室外空气作为热源或热汇的热泵系统。

4.地温:地下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5.地热能:地下的热能。

6.地热能利用: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将地下的热能利用为建筑供暖、制冷、热水等用途。

7.地源热泵工程: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调试、运行和管理。

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包括地源热泵机组、地源换热器、水泵、水箱等组成部分的热泵系统工程。

二、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规定。

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地热能,并考虑其在建筑物供暖、制冷和热水等方面的应用。

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负荷情况和空间条件,选择合适的地源热泵机组、地源换热器等设备。

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等要求。

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与建筑物其他系统的配合和协调,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三、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建设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规定。

2.地源热泵机组、地源换热器等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并保证安全可靠。

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地源热泵机组、地源换热器等设备的位置和布局。

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建设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应进行评估和处理,确保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建设完毕后,应进行验收和测试,并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和规定要求。

四、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运行管理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运行管理应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DOC)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DOC)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 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 《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项目工程技术规范标准》GB50366-2005解读

《地源热泵系统项目工程技术规范标准》GB50366-2005解读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设计要点解析1 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 《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2)“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意旨不包括吸收式热泵。

2.2 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埋管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表水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1 岩土层的结构;
2 岩土体热物性; 3 岩土体温度;
4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5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6 冻土层厚度。
3.2.2A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 m2~5000 m2 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 5000 m2时, 应进行热响应试验。11地源热泵系统工 Nhomakorabea技术规范
2 术语
2.0.25 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 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26 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 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7 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 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 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8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 壤热交换器。
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 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 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1 一般规定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
积和位置要求)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2 术语2.0.25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26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27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l从自然地表下10m~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0.28测试孔vertical testing exchanger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3 工程勘察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2.2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 m2~5000 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 m2时,应进行热响应试验。

3.2.2B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测试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测试证书。

4 地埋管换热系统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5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下列要求:1 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33℃;2 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宜高于4℃。

4.3.13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附录B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B.0.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c max 100011c f pe b s c sp c Q R R R R F R F EER L t t EER ∞⎡⎤+++⨯+⨯-+⎛⎫⎣⎦= ⎪-⎝⎭(B.0.2-1) F c =T c1 / T c2 (B.0.2-2)式中 L c ——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所需钻孔的总长度(m );Q c ——水源热泵机组的额定冷负荷(kW );EER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t max ——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通常取33℃~36℃;t ∞——埋管区域岩土体的初始温度(℃);F c ——制冷运行份额;T c1—一个制冷季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1为最热月份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T c2—一个制冷季中的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2为最热月份的小时数。

046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正文

046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正文
4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 4.1 地埋管系统
由于地埋管系统通过埋管换热方式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避免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依 赖,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地埋管系统的设计方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通常设计 院将地埋管换热设计交给专业工程公司完成。除少数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公司,引进了国外软件,
2
可作一些分析外,通常专业公司只是根据设计负荷,按经验估算确定埋管数量及埋深,对动态
加给竖直埋管,记录热响应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获得测试区域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扩散系数及温度。分析方法主要有 3 种,即线源理论、柱源理论及数值算法。实际应用中,如
有可能,应尽量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同时分析,
以提高分析的可靠性。
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装置如图 1 所示:岩土体
热物性测试要求测试时间为 36~48h,供热量应
对Eskilson的g-functions进行了改进,使该方法适用于短时间热脉冲。
1984年Kavanaugh使用圆柱形源项处理,利用稳态方法和有效热阻方法近似模拟逐时吸热与
释热变化过程。《规范》中附录B,采用类似方法,给出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供设计选用。
z 水平埋管由于占地问题,大多城市住宅或公建均很难采用。由于应用较少,国内外对
z 竖直埋管地下传热计算
图 1 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装置
地下传热模型基本是建立在线源理论或柱源理论基础上。1954 年 Ingersoll 和 Zobel 提出
将柱源传热方程作为计算埋管换热器的合适方法,1985 年 Kavanaugh 考虑 U 型排列和逐时热流
变化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
实际工程设计中很少使用这种乏味的计算,20世纪80年代人们更倾向于根据经验进行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邹瑜徐伟冯小梅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 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 《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GB50366-201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9年局部修订共18页文档

GB50366-201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9年局部修订共18页文档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2 术语2.0.25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26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27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l从自然地表下10m~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0.28测试孔vertical testing exchanger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3 工程勘察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2.2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 m2~5000 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 m2时,应进行热响应试验。

3.2.2B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测试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测试证书。

4 地埋管换热系统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5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下列要求:1 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33℃;2 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宜高于4℃。

4.3.13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附录B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B.0.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c max 100011c f pe b s c sp c Q R R R R F R F EER L t t EER ∞⎡⎤+++⨯+⨯-+⎛⎫⎣⎦= ⎪-⎝⎭(B.0.2-1) F c =T c1 / T c2 (B.0.2-2)式中 L c ——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所需钻孔的总长度(m );Q c ——水源热泵机组的额定冷负荷(kW );EER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t max ——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通常取33℃~36℃;t ∞——埋管区域岩土体的初始温度(℃);F c ——制冷运行份额;T c1—一个制冷季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1为最热月份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T c2—一个制冷季中的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2为最热月份的小时数。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篇一: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 1800-201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tandard for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engineering2013-××-××发布 2013-××-××实施篇二:地源热泵执行标准地源热泵执行标准产品标准《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11《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923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工程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其他政策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工程技术规范》(DB11/T935-2012)农村小型地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篇三: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工程勘察·一般规定3.1.1 热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3.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

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得专业队伍承担。

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工程勘察4地埋管换热系统5地下水换热系统6地表水换热系统7建筑物内系统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9附录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0.1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工程勘察4地埋管换热系统5地下水换热系统6地表水换热系统7建筑物内系统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9附录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术语2.0.1地源热泵系统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

地埋管换热系统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热等等。

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术语2.0.2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

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0.3地热能交换系统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4浅层地热能资源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传热介质heat-transfer fluid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

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术语2.0.6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0.7地埋管换热器ground heat exchanger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

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8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

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术语2.0.9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 ground heat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2.0.10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 water system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1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72.0.12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术语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地表水换热系统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0.14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2.0.15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术语2.0. 16 环路集管circuit header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2.0.17含水层aquifer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2.0.18井身结构well structure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2.0.19抽水井production 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2.0.20回灌井injection well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术语2.0.21热源井heat source 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2.0.22抽水试验pumping test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2.0.23回灌试验injection test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

2.0.24岩土体rock-soil body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

10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术语2.0.25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26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27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rock- soil从自然地表下10m~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0.28测试孔vertical testing exchanger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11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工程勘察4地埋管换热系统5地下水换热系统6地表水换热系统7建筑物内系统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9附录1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1 一般规定3.1.1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此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共2个强制性条文)3.1.2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

3.1.3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

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1 一般规定3.1.4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积和位置要求)2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

1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2.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2.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土层的结构;2岩土体热物性;3岩土体温度;4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5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冻土层厚度。

3.2.2 A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 m2~5000 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 m2时,应进行热响应试验。

15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工程勘察4地埋管换热系统5地下水换热系统6地表水换热系统7建筑物内系统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9附录1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1 一般规定4.1.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4.1.2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4.1.3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17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4.2.1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4.2.2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

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

2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选用。

1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4.2.3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他介质:1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2较低的冰点;3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4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4.2.4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

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

4.2.5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

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与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

1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4.3.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

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4.3.3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

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4.3.4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20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5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瑞典隆德大学EED、美国Solar Energy 实验室TRNSYS等)进行。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4.3.5A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下列要求:•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33℃;•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宜高于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