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师生互动,让新学习下的语文课堂生动多样,百花齐放

荣昌县荣隆镇中心小学:刘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于是,学生就成了“配角”和“观众”,课堂教学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活动。可以这样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异于一片沙漠,没有生机和活力,有的只是让人感到窒息的压抑。面对这样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历经数次的课程改革,我校教师也越来越觉得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性地探索出新的教学途径很重要,但却一直苦于无方法可用。此时,“领雁工程”竖起了以“新学习”为课堂改革的大旗:“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心随课动,课随心动。”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关注差异、尊重情感,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这些观念恰好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契合,犹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给了迷茫中的我们一丝希望。

在“领雁工程”专家张雪龙的指导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是师生

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新课堂,要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水平和互动的方式、成效。新课堂,要把学生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判断,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了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这一席话如同清清的泉水润泽了我们干涸的心灵。因此,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加强调师生双向的互动行为,把师生之间的互动作为一堂课是否有效、高效的标准之一。经过三年的探索,我们逐渐总结得出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教师的点拨与学生读书相结合

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要与文本对话,那么一定要充分阅读文本才行。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并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而教师应该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拓展,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并简洁的总结提炼。

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好象知道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为什么“知道了”前面加上个“好象”,“懂得了”前面加个“模模糊糊”呢?在教学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采取对比读的方式,即去掉“好象”“模模糊糊”再读,对比有和没有这两个词的区别。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开始有一些明白了,但却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适机进行点拨,提醒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实际情况思考,学生再读之后发现:由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岁数还小,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开始有意识了,但还不成熟。就这样,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反复朗读学生认识到:不光是数学有“准确性”,

语文课堂里用词也要考虑准确性,还知道了联系作者当时的情况进行思考的读书方法。

二、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我认为以学定教的基础应该是自学。学生只有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哪些是学生会了的,哪些是真问题。对于真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我先让学生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再联系上下文,自己先思考后,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学生特别是听见:“有理由即可。”他们热情高涨,学生们开始在自己的书上勾勾画画,并写上自己的理由和感悟。随后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各抒己见,经过组内交流,形成共识,然后推选代表,回答老师提问。

就这样师生互动在有声有色的气氛中进行着——

我先示范朗读了这段文字:我看到了一位身体瘦弱的母亲!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在我朗读完毕后,让小组代表发言说说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在教师示范朗读之后,在学生充分自学,小组充分交流后,代表们的回答更为精彩:

一位代表回答:我不仅看到了一位极其瘦弱的母亲,还看到了一位辛苦的母亲。

另一位代表回答:我看到了一位疲惫的母亲!学生用低沉的声音朗读道:背

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还有一位代表回答:我看到了一位爱子情深的母亲!学生饱含深情含泪地读了起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

当我看见同学们举起的小手,我感到欣慰极了,这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比较、借鉴、完善、提升自己的认识,达到对知识透彻的把握。这堂课成功的不仅仅的教师,更多的则是学生。

三、教师的提问与学生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例如:在教学《白鹅》一文中,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从“鹅老爷”“架子十足”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了什么?

问题一提出来,一个学生就抢先回答道:“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鹅的讨厌,觉得它越来越难伺候了。”

这时,一个学生起来质疑道:“不对,如果是讨厌白鹅,干嘛还要伺候得那么周到呢?”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在叽里呱啦地说自己的看法。我见此情景,于是让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哪种说法更妥切。”

于是,各小组赶紧行动了起来,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赞成第一个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