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使用验案及分析一例
身体外寒内热怎么治?大青龙汤案例分析
身体外寒内热怎么治?大青龙汤案例分析2015年12月13日案例,睡觉的时候关空调冻着了,现在感觉身体发热,但是摸的话体温很正常,应该是还没打出来,头也不疼,但是肚子有些坏。
就是感觉身体在发热。
以前发烧的话不输液好不了,你这有啥好办法没?这是病人的描述,然后电话问诊,病人没有恶寒的表现,就是感觉内热,睡觉前空调温度高,睡觉时关的空调,身体受寒后毛孔突然关闭,内部的热散不出来,十分标准的大青龙汤症。
很准确。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原方原量,开2剂,一切都不会有问题,大青龙汤很猛,容易出问题,但只要辩证准确,基本一剂就能解决问题。
前几年伤寒的多,大青龙汤症经常遇到。
zui近几年瘟病多,基本没有遇到过,这个案例我交代的也十分清楚,服药后只要出汗,药就不用再吃了。
是一定不要再吃。
这一点记住了,曹颖甫经方实验录里面有惨痛的教训。
有一个病人服药后,汗出,病康复了大部分,接着把曹颖甫开的2剂大青龙汤吃完,后面人就死了。
病人去抓药,遇到麻烦了,因为我给的麻黄量很大,桂枝量小,药店要求改动药方。
我不同意,我的习惯药方不允许改动,你要改动就不要吃,我宁可退钱。
药店要求将麻黄改小,意思是麻黄量小于桂枝,大青龙汤出问题就出在这里,麻黄是开汗孔的,石膏会制约麻黄的发汗作用。
比例应该是2比1.石膏比较重,用量大,麻黄用得少,则发汗力完全被石膏压制,这边你加大桂枝的量,石膏清理出的热,桂枝加大力量向外推,麻黄开不了汗孔,等憋到一定时候,突然开闸放水,大汗就止不住,这是大青龙导致重大事故的根源。
昨晚睡觉之后出了汗,确实不是大汗。
现在已经不发热,感觉没问题了,就是头稍微有点疼,不需要继续服了吧?一副药只喝了一次,见效好快。
——这是病人31日早上8点半的留言。
嘱咐病人第二煎再喝半剂,其他扔掉即可。
大青龙汤麻黄和桂枝的比例,麻黄和石膏的比例十分关键,你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但是原来的比例zui好不要有原则性的改变。
大青龙汤医案
大青龙汤医案一。
伤寒烦躁:张锡纯医案:曾治一入冬日得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
医者不识大青龙证,竞投以麻黄汤。
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
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24克。
服后5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医学衷中参西录》1957)按语:大青龙证与麻黄证表实虽同,而烦躁一证为麻黄证所不备也,此内有郁热之象,治宜解表同时兼清其里。
麻黄汤有发汗之用而无清里之功,用之不惟不切病情,反增内热,故烦躁益甚,当以大青龙汤发表清里,待龙腾雨降,郁热顿除,则烦躁自解。
二、夏季伤寒余瀛鳖医案:邓某,男。
身体素壮,时值夏今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寝。
俄尔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
脉洪大而浮紧。
此夏气伤寒已化烦躁之大青龙证,为书大青龙方治之。
生麻黄12克.川桂枝12克,生石膏120克甘草9克,生姜9克,鲜竹叶15克。
服昨方,汗出甚畅,湿及衣被。
约半小时,渐渐汗少,高热已退,诸症爽然若失。
又为处一清理余邪之方,兼通大便,其病果瘥。
(江苏中医1959;(5>:16)’按语:身体素壮,感寒无汗,热无宣泄之路,渐至烦躁目赤,口干气喘。
此外寒内热,不汗出而烦躁证备,投大青龙汤果中。
三、春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翟冷仙医案:庄某,女,8岁,1965年3月7日初诊。
昨夜突然发热畏寒,头痛项强,喷射性呕吐,吐出宿食、痰涎,周身出现紫色淤斑,神志时清时昧。
体温40.11,血检:白血球28,700,中性93%,淋巴7%;脑脊液检查:浑浊,乳白色,白血球1,200/立方毫米,中性96%,淋巴4%,糖10毫克%以下,蛋白(十十十)。
初步印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其家属要求中药治疗。
刻诊:上证依然,无汗心烦,口渴欲饮,咽喉红痛,肢冷,舌赤,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太阳少阴两感,拟大青龙汤加附子。
处方:麻黄(去节,先煎,去上沫)9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光杏仁9克,生石育45克,熟附片6克,红枣6枚,生姜3片,水煎,每隔2小时服1次。
《伤寒论》113方——大青龙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大青龙汤,典型医案1伤寒——沈南炎医案程某,60岁。
一日忽发寒热无汗,精神疲倦,神志较模糊。
家人屡问所苦,才勉强答以自觉心烦,全身疼痛,难以转侧。
有人认为是少阴证,须急用姜、附子回阳。
家属犹豫不决,请我诊治。
我按他的脉象是浮而微数,摸他的两足胫又很热,遂断为大青龙汤证。
因患者恶寒发热,无汗,脉浮数,大青龙证的症候群已具。
虽然精神疲倦呈嗜睡状态和大青龙汤证的烦躁不得眠有异,但这是老年患病,精神不支的缘故,所以患者外表虽无烦躁现象,但却自觉心烦。
本病容易被认为少阴病的原因,除上述精神疲倦而呈嗜睡,可被误认为少阴证之“但欲寐”外,尚有身体疼痛难以转侧的症状,但脉象浮而不微细,足胫温而不冷,则和少阴病有很大区别。
本证因风寒外来,所以身痛不能转侧,阳热内郁,所以发热而烦,当用大青龙汤双解表里邪热。
但考虑患者年老体虚,发汗太过,可能导致虚脱,因嘱其将药分作3次温服,每2小时服1次,如得汗出,即停服。
服2次,全身微汗出,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附方:生石膏30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沈炎南。
伤寒论医案选评。
广东中医,1963,2:38)《经方临证集要》《聂氏伤寒学》《经方直解》论:全身疼痛,难以转侧,少阴内寒附子汤证与太阳外寒麻黄汤证,俱有之证。
浮为太阳脉,而少阴脉沉细。
心烦者,卫阳不泄而内郁也,所以脉数。
寒热,无汗,脉浮数,身痛,已是表实证。
卫闭心烦,大青龙汤证。
13目赤羞明——张志民医案患者女性,四十八岁。
初诊:一九五五年五月十六日。
患者三日来左眼视物不清,日重一日,请人搀扶来诊。
检视之,角膜周围充血,虹膜变色,光泽消失,瞳孔缩小,房水混浊,少泪水及眼眵。
病眼及前额部疼痛,黄昏时更剧。
羞明。
微有咳嗽,全身笨重,肢倦腰痛,小便短少而色混浊,皮肤干燥,不发热,微恶寒。
舌苔薄白,脉浮数。
问其起病经过,据称:“前一时期,丈夫病重月余,日夜伺候,十日前夫病故,又扶棺返乡,途中淋雨受寒,返沪后三日,目疾作。
大青龙汤治咳嗽医案
大青龙汤治咳嗽医案
大青龙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咳嗽的方剂,其具有清热
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以下是一例医案,介绍了大青龙汤治疗咳
嗽的具体情况:
病例,患者,男,45岁,主诉咳嗽已有一周,咳嗽声音低沉,
咳痰较多,痰色黄白,伴有发热,口干咽痛,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为热痰
壅肺型咳嗽。
病人咳嗽声音低沉,痰色黄白,伴有发热、口干咽痛
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均表明有热痰壅肺的证候。
治疗方案,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医生给予患者大青龙汤治疗。
大青龙汤是一味清热化痰的经典方剂,适用于热痰壅肺型咳嗽。
方
剂组成包括黄芩、半夏、生姜、甘草等药物,具有清热化痰、止咳
平喘的作用。
治疗结果,患者按时服用大青龙汤后,咳嗽症状逐渐减轻,咳
痰明显减少,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经过一周的治疗,
患者咳嗽基本消失,舌苔转为薄白,脉象平和有力。
总结,大青龙汤在治疗热痰壅肺型咳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对于伴有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对于具体的病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这个医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由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关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只有三条,又加后世医家对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皆视为竣剂,畏之而不敢用。
因此大青龙汤的应用上的普遍性和临床上的卓效性,鲜为人们所了解。
近几年来(1985年以后),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不管是《中医方剂学》,仍是《中医内科学》,都没有把大青龙汤看成一大主方,在书中作必要的论述和临床应用的推行。
最多只是是像《方剂学》那样,作为麻黄汤的加味方,附於麻黄汤条后。
关於仲景书中对於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此刻仅有的三条是:《伤寒论》第38条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烧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假设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
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又此书第39条为“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在那个地址咱们略去传统性诸家对《伤寒论》中两条开端所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和“伤寒,脉浮缓”谓当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随称大青龙汤为治风寒两伤、营卫俱病的无谓之词,而着重研究投与大青龙汤的主证。
显然,脉之浮紧、浮缓,身疼痛与身不疼但重,都不是大青龙汤的主证。
关于外感病来讲,从第38条中有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项作为主证,那么第39条中投用大青龙汤所据脉证,而上述四项,一项未备。
对此很多医家作了许多揣测。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山田正珍氏和我国的陆渊雷先生,都以为在第39条中投用大青龙汤必然都具有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文中不载是意在简化文字表达,或举出药方名那么主证可知而略去的。
因此,以为外感病投用大青龙汤的必备主证,山田氏以为: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而陆渊雷先生独以为:发烧、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五证,而多口渴一证。
读了大村光明氏的《大青龙汤管见》,此文发表于日本《汉方临床》第24卷第9期表达了应用大青龙汤(提纯剂)治愈者六例,以驳斥成都中医学院所编的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中投用大青龙汤时必需具有要紧病症的说法。
大青龙汤——医案四条
大青龙汤——医案四条唐易医;大青龙汤6外感风寒祝某,男,52岁,2005年4月17日因外感全身不适,受邀诊视,主诉;前天晚上夜宵时,忽感头痛。
继而昨日乡下办事,往返途中全身不适,腰背肩胛拘痛,心烦口渴,畏寒发热无汗,不欲饮食。
昨日回来后曾煲服凉茶,今晨又服了“日夜百服宁”,仍不见好转,反而增加咳嗽,觉得病情加重。
诊其六脉浮紧略数,舌胖苔厚微黄。
此外感风寒,又喝凉茶,所以不好,又加咳嗽,患者言正是觉热,烦燥口渴,大便干硬,才喝的凉茶,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喝凉茶就好了,这回怎么不行呢?告知此内热,外感风寒,表闭不解,所以当解表清热,不只是清热。
于是拟方;麻黄12克,杏仁9克,桂枝10克,炙草6克,石膏40克,大枣12克,射干9克,生姜3片1剂,服药20分钟后,头痛止,继而浑身拘痛解,烧退,唯腰仍觉重坠感,略还有点心烦,未汗,于是在进1剂,药后汗出而愈。
姜春华;大青龙汤7外感高热《经方发挥与应用》陈某,男,26岁,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至38.9度,已两天,主诉;恶寒,头痛,浑身酸疼,不汗出,觉室内狭隘,烦躁,脉浮紧有力,舌红苔白。
麻黄12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6克,生姜3克,大枣7枚,生石膏30克嘱病人一服若得汗,即莫再服。
果一剂即得汗解。
论;脉浮紧有力,此是伤寒表实,麻黄的剂量还是偏小。
从方剂的剂量,说是大青龙也行,说是桂二越一汤也行,把杏仁换成白芍,那就是桂二越一汤。
从这个医案感觉到,国内的西医,非常有必要学一点中医太阳病的理论知识,即使个人不善长治疗,也应该把这样的外感患者,推荐到中医门诊,别搞的高热就说感染。
另一个是国人对中医治疗外感的专业知识,需要普及一下,秋冬季节一降温,医院里、诊所里就挤满了挂水的人。
刘渡舟;大青龙汤8双臂浮肿《经方临证指南》某女,32岁,患者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服之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
大青龙汤验案精选
临床心悟
.401.
可发汗清热以祛饮。处方:大青龙汤原方。服l剂即汗出而安。(刘渡舟《伤寒论 十四讲》第67页)
病例2:8年无汗症。杨某某,女,35岁,农民。1987年8月31日诊。缘于 18年前患麻疹合并肺炎,治愈后,遗留周身无汗,沉重拘紧,两目肿如卧蚕,即 使夏暑野外劳动,肌肤仍不汗出,甚或战栗起粟。近一年来日益加重,且时时欲 伸臂后仰,上肢拘紧而瘦痛,虽经多方诊治,但无起色,遂来就诊。细察皮肤, 汗毛倒伏,汗孔不显,舌淡暗,苔白腻微黄,脉滑。纵观患者脉证,病虽十几载, 但疹后复感外邪,表气郁闭,汗不得泄是其基本病机。《内经》谓:“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又忆医圣《伤寒论》有用大青龙汤治无汗表实之法;《金匮》更有“饮 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治用大青龙汤之训。因拟大青 龙汤加味。处方:麻黄129桂枝99杏仁99生石膏249炙甘草69生姜69 大枣6枚 白芍99苍术99。4剂,日l剂,以水900ml,煮取300ml,2分三次 温服。服药2剂,病无变化。患者自行将后2剂合煎,分三次服。药后胸背及上 肢汗出如珠,上半身肢体顿觉轻快,汗孔显露。二诊:因下肢汗出较少,故以上 方去白芍,’加炮附子69通达阳气。又服药6剂,下肢亦汗出,诸症悉除。(吕志 杰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4:25)
按:本案从发病时间、年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等,都符合典型的流脑之 诊断。本病发病急,病情重,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案患者以大青龙汤治愈, 证明中医药可治急性病。作者在15年之后又撰文谈“大青龙汤加附子治愈流行性 乙型脑炎糟(翟冷仙,《江苏中医》198l,4:20)。在体会中说:余救治30余例本 病患者,无一失败。总结用方经验,应掌握的主症为:壮热无汗,舌润苔白,脉 浮或细弱,肢冷。若壮热汗多,烦渴引饮,苔黄糙舌绛,脉洪大者,则非本方所 宜,当用白虎之属。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方剂: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服法: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证;本方以麻黄汤为基础,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为发汗峻剂。
重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臣以桂枝辛温解肌、石膏甘寒清热;佐以杏仁宣肺平喘,姜枣草调和脾胃。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除里热之效。
(一)《伤寒论》中,有两条原文叙述了大青龙汤的适应症状。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两条原文所叙症状,稍有差距,甚为矛盾。
如,脉浮紧与脉浮缓;身疼痛与身不疼但重而乍有轻时。
前人多解释此证乃风寒同病之互文,又或“溢饮”之证治。
但刘老觉,这些均未从太阳表证的发展情况探索变化,从题外另立名目,此与仲景原意背道而驰。
在伤寒注家中,唯尤在泾先生慧眼超群,分析精巧,堪称绝妙。
先生言:伤寒脉浮缓,脉紧去而成缓,为寒欲变热之证…伤寒邪在表则身疼,邪入里则身重,寒已变热而脉缓,经脉不为拘急,故身不疼而但重。
其脉尤浮,其邪气在或进或退之时,故身体有乍轻乍重之候也。
先生把麻黄汤证到大青龙汤证的临床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失仲景之原意。
(二)1942年,刘老遇一张姓患者,男,18岁。
冬日感寒,五日不得汗,至第六日,突发烦躁,坐卧不安,以手抚其肌肉则灼热如炙,皮肤反干燥无汗,二便尚可。
脉浮紧,苔薄黄润。
由于病情较重,刘老请其老师王志远先生指示证治之法。
先生诊视完毕后,言:此证本为无汗表证,如早投麻黄汤,则一汗而愈。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大青龙汤证【原文】太阳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晌,此為逆也。
(38)大青龍湯方麻黄六雨(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滅二升,去上沫,内諸药,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释义】本条论述伤寒证兼内热烦躁的证治。
原文虽然以“太阳中风”冠首,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尤其是脉紧、身痛、无汗三大主要脉症完全具备,这属于典型的太阳伤寒重证。
在一派伤寒表证的基础上,出现了“烦躁”,烦躁属于热症。
显然这是寒邪郁闭过重,阳气内郁化热,热邪扰乱心胸所导致的,因此外寒内热是大青龙汤证的病机特点。
大青龙汤中麻黄的用量是加倍的,达六两之多,是中医方剂中发汗力最为峻猛的方剂,必须表里俱实方可使用。
正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仲师专门提出“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的禁忌。
“脉微弱”提示了里虚,汗出恶风”提示了表虚,无论是里虚还是表虚,凡是虚都不可用大青龙汤。
假若误用,容易导致大汗亡阳竭阴,阳亡失于温煦就会四肢厥逆,阴亡失于养就会筋惕肉瞤。
为了防止汗多亡阳亡阴,仲师在方后注又特别提出“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方解】大青龙汤主要由麻黄汤倍用麻畫,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的,仍然属于麻黄汤的类方。
方中倍用麻黄加上生姜,加大开表发汗的力量以散外寒,加石膏辛寒清透郁热以除烦热。
重用甘草,加大枣和中扶正,以资汗源,既可以防止麻黄过汗伤正,又可以防止石膏过寒伤中。
因为本方最具有辛散发汗的特点,有如东方木神的伸展宣达,所以方名叫做“青龙”。
又因为发汗力最大,所以叫做“大青龙汤”。
关于“温粉”止汗的问题,后世医家有据《肘后方》,用川芎、白芷、藁本三药研粉。
张致祥:大青龙汤的临床运用
张致祥:大青龙汤的临床运用【方解】麻黄汤加生姜大枣生石膏而成(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生姜三两,大枣十枚,杏仁四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具辛温解表,兼清里热之功。
适宜于伤寒表实而有里热烦躁之证。
1.发热咳喘案邓某,男,55岁。
病史:冬季晨练回家后突感发热畏寒,咳喘发作,渐觉胸中烦闷,烦躁不已。
服用氨咖黄敏后无汗,体温升至39.3℃。
患者因对多种抗生素过敏,要求中医治疗。
初诊:舌质红,寸脉浮紧。
辨证:证属寒邪外束,阳热内郁。
方用大青龙汤双解表里邪热。
方药:麻黄9克桂枝9克生石膏30克生姜3片大枣4枚杏仁10克生甘草9克服用2剂而热退身凉,咳喘平息。
【评按】大青龙汤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
它是麻黄汤倍用麻黄的剂量,再加生姜、大枣、生石膏所组成。
方中重用麻黄,助桂枝生姜发汗解表;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宣发解表;石膏辛甘大寒,配麻黄解肌表,开阳郁而清热除烦,甘草大枣扶正资助汗源。
本方治疗伤寒失汗,表邪不解,阳郁化热所形成表寒兼内热的证候。
除了表实证,还有“不汗出而烦躁”的表现。
当汗不汗,卫阳被表寒闭郁而化热,阳热内扰,故见烦躁。
此方外解风寒,内清烦热。
大青龙汤属于发汗峻剂,体质虚弱者不可用。
2.发热恶寒案雷某,男,32岁,农民。
病史:病属寒邪,初伤太阳,症见发热恶寒,继而身重无汗,昼日安静,夜间烦躁。
初诊:无身踡足冷欲寐之象,而扬手掷足;诊其脉无沉细之象,而见浮缓。
不呕不渴,无咳无喘,此邪伤太阳,内犯太阴脾经,因邪在太阳,故发热恶寒无汗;内犯太阴脾经故身重,四肢烦躁;昼日气行于阳,正能胜邪,故较安静;夜则气行于阴,正不胜邪,故见烦躁。
宜师仲景大青龙汤发表之意。
方药:麻黄9克桂枝6克甘草6克杏仁3克石膏30克生姜1.2克红枣4枚煎法:先煎麻黄去沫,再煎15分钟后入诸药同煎。
服法:分3次,徐徐服之,汗出即止服。
【评按】本汤是越婢汤合麻黄汤,用越婢汤主以发越脾经之邪,佐以麻黄汤以解表寒。
本案既有太阳表寒,又有太阴身重,四肢烦扰,兼有内热烦躁,用原方治疗,但是病机重在太阴方面,因而药物的用量必须加减(即越婢二麻黄一汤的意思)。
大青龙汤检误案
大青龙汤检误案我前天碰到了与安老师上次讲的医案类似的病患。
安老师医案:要大姐,今年67岁,上有公婆,下有儿孙。
就诊于2017年6月3日。
主诉:血压高。
现症:血压高至180mmhg.低血压110.头痛、头晕、头沉,轻恶风、轻恶寒,烦躁,口稍干苦,无汗,口渴,饮不多,头痛在巅顶,眉棱骨,前额。
腰以下自感发凉,这夏天,要内套秋裤,尤其腰部如坐水中状。
脉浮紧,舌质淡红苔卜。
我碰到的如下:女,65,咳嗽就诊。
脉浮紧,舌质红,薄白苔。
头痛,头沉,后脑勺尤甚。
咳嗽夜里无法入睡。
呻吟,自诉非常难受,无法做人。
来我处时在县里已经多处就诊无效,准备去省城广州看病。
我处理这个医案是现学现用,用安老师的办法。
就诊时间是星期六上午,我当时不敢用大青龙汤。
处方为柴葛解肌汤加减。
嘱患者早上服。
星期天早上家属打电话告知,说回去当天晚上喝了药,没有在早上喝。
一夜无眠,头痛未减,咳嗽加剧。
问我是否继续服药。
我思考良久,认为是药力不足,患者体内回旋空间太小,不能速战速决。
想起安老师的思路,处了一剂大清龙汤。
麻黄8 石膏30 桂枝10 杏仁12 甘草6 生姜15 大枣6枚附子10 石菖蒲10 蝉蜕10,一剂,当晚服下。
今天早上打电话告知我,昨晚出了大汗,咳嗽迅速缓解。
但是出现一个症状,呕吐,喝水都吐。
头太阳穴疼痛。
罗谨言:出现五苓散证了?家属说听到母亲的呻吟,心中都抖,脚都发软。
问我怎么办。
我当即知道了情况,此乃回旋空间是有了,却引起水逆。
问家属是否打了吊针。
家属说之前打了很多吊针。
我心中明白,此为体内水湿太盛,发表以后水湿上冲造成。
当即处了一方。
桂枝15 茯苓20 猪苓20 白术20 泽泻30 旋复花10 代赭石30 法半夏12生姜30 大枣6枚党参20 甘草10至此,我心中已经明了,患者有望治愈。
我处了五苓散合旋复代赭汤史良军:误汗了好了,我们回过头来检误,一诊的正确处方是什么?我学艺不精,来一个回合才能知道,惭愧。
罗谨言:大青龙汤?师父:不是史良军 :大青龙汤非死不可你就喜欢夸张,我已经处了大青龙汤啦!@1223现在是问一诊正确处方是什么要认真分析后来的发展,结合一诊。
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
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经方论治【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枚,石膏(碎〉如鸡子大。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方解】此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为发汗利水的峻剂,用于太阳阳明合病证。
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谓:“味辛,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显辛凉解表作用。
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
【仲景原文解读】《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解读】这里的太阳中风,是对主治风水的越婢汤证而言。
越婢汤证原有“续自汗出”,患者又兼见麻黄汤的表实证,故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这是因不能汗出,表不解、水湿不能祛除、内热不能外越的缘故,故患者既有麻黄汤证又有越婢汤证,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本方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太阳中风之证,慎不可误给服本方,如果误给服本方,则会造成四肢厥逆、筋惕肉瞤,成为虚以实治的坏病,故谓此为逆也。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解读】水气外郁于肌表,虽无汗形似伤寒,但脉不浮紧而浮缓,身亦不疼但重。
水气时有进退,因亦乍有轻时,如细审确无少阴证时,则宜用大青龙汤发汗行水。
按语:本条所述当系溢饮证治。
溢饮有属于阳热实证者,宜用大青龙汤治之;有属于阴虚寒证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治之。
细审无少阴证,即排除阴寒表证。
经方验案——服大青龙汤后感觉实录
经方验案——服大青龙汤后感觉实录
某男,45岁。
2017年9月1日上午来诊。
诉来诊前一天周身酸痛,发热,傍晚于池塘洗了个冷水澡,当晚身痛加重,并畏冷,口渴,心烦。
体温39.5度,其脉浮紧,舌淡红苔白。
患者要求输液,经沟通后同意中药治疗。
予:麻黄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
石膏60克。
1剂,于医馆顿服。
约半小时骑托摩车离去。
下面是刚才患者复诊所说服药后感觉:
我当时离开诊所行1公里左右即感全身冷得发抖,免强骑车至家,倒头便困在床上,盖棉被二床,感觉床在抖动,胸腹部温度特高,估计超过50度,口渴厉害,喝冷水约500毫升,当即全吐了;约半小时后感觉有块刀片在左下腹起向上刮动直至头顶,然后至左上肢,再至手指,所过之处特舒服,此时开始出汗。
再从腹中起直至头顶,最后在少腹自下而上至右手,汗出甚多,全身顿感轻松,当晚外出捕猎无任何不适。
这是我第一次遇见患者对服大青龙后出汗描述得最全面的一个,特录之供大家参考。
大青龙汤-方剂分析
谢谢 观赏
2022年11月
用法:
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 诸药,煮取三升(300ml),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 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 恶风烦躁,不得眠。
加减变化:
1.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 2.咽喉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 3.浮肿者者加茯苓、泽泻、苏叶; 4.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 5.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 6.淤甚者加当归、丹参; 7.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 蒡子; 8.烦躁不安加钩藤、蝉蜕。
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 ,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配伍特点:
麻黄甘温,桂枝辛热。寒伤营,以甘缓之;风伤卫,以 辛散之。故以麻黄、桂枝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 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佐桂枝以解肌。石膏辛甘 微寒,质重而又专达肌表为使也。营卫阴阳俱伤,则非轻剂 所能独解,必须重轻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
证治机理:
本方证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热伤津液所致。治疗以 发汗解表,兼清郁热为主。
方解:
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 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 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 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 邪外出。
大青龙汤
《伤寒论》 落叶方剂组成:麻来自(去节)18g桂枝6g
甘草(炙)6g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g
生姜(切)9g
大枣(擘)十二枚6g
石膏(如鸡子大)18g
方剂歌诀: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新冠病毒感染病案一,大青龙汤症
新冠病毒感染病案一,大青龙汤症病案一(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去桂加厚朴杏仁→麦门冬汤)第一晚睡觉后开始发烧,从37.5一直烧到38.9,自述后腰酸痛,喉咙干哑如刀刮,表热畏寒,不渴,脉象浮且数,搏动有力,肺部脉象有长期痰湿,第二日起床后病症仍在,发烧38.5,增加腰软无力,咳嗽白痰,心跳较快。
典型的表热里寒太阳瘟病,开大青龙方剂如下:麻黄3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石膏25克,大枣4枚,杏仁20克,生姜10克。
3碗水泡麻黄半小时,大火煮沸减水150毫升,撇去浮沫加入剩余药材,继续大火煮沸至剩余一碗水。
大青龙汤(麻黄25克,桂枝8克,炙甘草10克,石膏25克,大枣4枚,杏仁25克,生姜10克)取过滤药温服至微微发汗,盖被睡觉约30分钟,患者自述汗水把衣服弄湿被子里潮气重,腰酸、全身疼痛、喉咙疼痛消失,测量体温37.9。
可下地正常行动,全身症状消失,略微仍有些咳嗽,脉象归于常,转为阳明,无任何后遗症。
医案辩证:病患表证和脉象是典型的时疫太阳瘟病,脉象浮数搏动有力说明平时身体情况较好,故敢于开大青龙汤给病患。
麻黄宣肺,桂枝解肌,两者配合将肺中病毒用废汗液从皮肤排解出去,同时还能将全身疼痛解除。
发汗解表导致肺与胃中津液干掉,用大枣、生姜、杏仁补之。
病人发烧39度,不算太高,故清热之石膏剂量不用给太大,25克足以。
炙甘草10克用来平缓麻黄桂枝的药性,控制解表速度,同时保护心脏。
回顾方中略有不足之处,病人解表后仍有咳嗽,说明肺中津液损失过多,汗液出多了,并未做到取微似汗(即微微有汗),麻黄桂枝分量减至三分之二或刚好,亦或可用麻杏石甘汤直至桂枝去桂加厚朴杏仁弥补。
后期如仍有咳嗽可用麦门冬汤处理。
大青龙汤对于治疗此类太阳瘟病,平时身体情况较好的病患,确实可以做到覆碗而愈。
最新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方将大青龙汤合五苓散作为通用基础方。
大的方向是没有错的,通用方对所有身体条件的病患用大青龙汤稍微有些冒险。
076大青龙汤
076大青龙汤大青龙汤1方剂:大青龙汤:麻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6克、生石膏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
温水煎服,取微汗。
2方解:3来源:4功效实例4.1大青龙汤可以治浑身困重疼痛又烦热的,一发汗困重疼痛没了,一清热了烦躁也解了,所以这个汤方非常好。
现在用它治疗什么病呢?皮肤病,汗腺闭塞症,我们以前接手过毛孔闭塞的患者,这个汗都出不来,皮肤就痒,经常痒。
我们一叫他赤脚,加上这个按脚,这个无汗症就好了,大家可以去试一下。
打赤脚是发汗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因为直接作用脚底皮肤,太阳膀胱经发汗解表非常好的,而且可以引气下行。
打赤脚,在老师认为他是发汗清热并具的一种疗法。
4.2大叶性肺炎用大青龙汤。
有一个男子高烧到39.5度,几天都不退,胸中烦热欲死,用大青龙汤一剂,汗出如雨,心中的巨石就降下来了,这个是一剂愈。
你们可以去看,中医里面有一本书叫做一剂都可以治好病的,叫什么书?经方时方一剂见效的,这本书你们可以去买回来看。
4.3又有一个妇女她感冒了,发热数日不解,最后热到头痛如刀割,体温40度,夜间睡不着觉烦躁欲死,服用大青龙汤,也是汗出身解,大青龙汤对于感冒高烧的效果好。
大青龙就是大热,用大发汗。
4.4还有一个,冬天他心中异常的烦躁,张锡纯治一个患者,奇怪,他又不会发烧,人就是异常的烦躁。
张锡纯一切他的脉发现,脉浮,浮为表,浮为表证,摸下去又跳的很大很快,里面又热,表寒里热。
病人说胸中烦躁欲甚,自觉屋隘难容。
就是说心胸中烦躁,觉得这个房子都容不了他,太热了张锡纯就开大青龙汤加天花粉,不过五分钟汗出如洗,病去若失,一剂药而已。
4.5有些病没有表现出发烧,但是已经火冒三丈。
像有些人做梦经常梦到心中似火烧,两眼像两团火,用大青龙汤行云布雨,因为肝开窍于目,目都着火啦!那应该干什么?应该下雨,木一着火了就应该下雨。
天降大雨,森林的火就会灭掉。
大青龙汤发汗降火就可以治狂躁的梦。
4.6还有一个刘渡舟老先生的医案,32岁的妇女,两臂肿胀,冬天洗冷水以后自觉寒气入骨,然后两臂肿胀伸不起来。
大青龙汤使用验案及分析一例
大青龙汤使用验案及分析一例小儿,男,7岁,十二月一日晚来就诊,一周前被猫抓伤,今日打破伤风针第二针,天冷贪玩,受寒起病,恶寒,发热,下午开始发热,体温39度,扁桃腺肿大,吞咽疼痛,怕冷,无汗出,口不渴,背紧,无头痛,无咳,纳可,大便两日未行。
舌淡红,苔白,稍厚,润而不干,脉浮数。
就诊前已经自服桂枝汤,发热未退。
我诊后开两方:第一方为“麻黄汤”:蜜炙麻黄6 桂枝3 杏仁12 炙甘草3嘱家属,配两剂先服,如服后汗出,停服麻黄汤,继服第二方麻杏石甘汤蜜炙麻黄6 生石膏18 杏仁12 炙甘草6 两剂服药经过:十二月一日晚先服麻黄汤后,无汗出,身壮热,达42度,咽痛明显,因无法联络到我,遂又自服第二方麻杏石甘汤一剂,也无汗,身热不退。
遂自服退热西药,体温降至39度。
十二月二日早,由于发热不退,咽痛甚,家属心忧,遂入医院门诊静点抗生素,症状依然,高烧不退。
又复回诊中医。
此时症见:恶寒甚,发热,无汗,口不渴,口臭,大便三日未行,小便黄,无身痛,咽喉肿痛化脓,舌淡红,苔白,偏厚,脉浮数有力。
于此时处方“大青龙汤”:(因病人年少,将原方中的生麻黄12g改为炙麻黄9g)蜜炙麻黄9 桂枝4 生姜9 大枣6 炙甘草4 杏仁12 生石膏30 两剂嘱病人,虽然配药两剂,但如服一剂后即汗出,需立刻停服。
当晚服上方半剂后微汗出,发热仍不退,39度,遂自行物理降温,发热依然,乃漏夜询问如何处置。
既然已经微汗出,乃病重药轻,再嘱服原方半剂,遂服药,药后遍身大汗出,热退,咽痛顿减,至晨仅留少咽痛,停服大青龙汤,继予麻杏石甘汤一剂,诸症皆除。
隔日归校参加运动会,无其它感冒后遗症。
病案分析:本病初起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应予麻黄汤即可,然先自服桂枝汤,遂寒郁化热,虽予服麻黄汤,仍发热而不汗出。
恶寒不解,舌不红,虽家属继予麻杏石甘汤服用,但此时症状不是该方适应症,因此服之无效。
此时病儿虽无烦躁症状,但咽痛已加剧,口臭,尿黄,大便秘,脉浮数有力,上述症状均为阳明经热症;恶寒重,而无汗,太阳伤寒表实症,二症相合,非予大青龙汤不解。
大青龙汤加减治疗水肿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用之治疗伤寒中风所致外寒里热证,《金匮要略》则用之治疗溢饮。
溢饮者,“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即水湿泛溢于肌肤所致之水肿。
综合张仲景之意,大青龙汤可治水流肌肤、热郁于内之水肿。
大青龙汤由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红枣组成。
麻黄汤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石膏清肺胃之热,除烦止渴;生姜、大枣补脾健胃,顾护中州。
全方正合外寒内热之水肿病机。
临证使用大青龙汤治疗水肿时,尚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化裁,以符病机:
1.表证不著者,麻黄用蜜炙,以取其宣肺利水消肿之功。
2.体弱不耐寒凉者,易大寒石膏为轻清上浮之连翘。
3.水肿病机复杂,
焦均可能涉及,故当遵《黄帝内经》之“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
法,及《金匮要略》之“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
意,据证加药合方,疗效方好。
现举典型验案如下。
临床验案
杨某,男,13岁,学生。
2000年8月30日就诊。
主诉:眼睑浮肿2个月。
病史:2个月前,因发热、咽痛后出现眼睑浮肿,晨起尤甚,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尿常规提示红细胞(+),予西医利尿及442021.03 No.7。
大青龙汤败案经方实验录
大青龙汤败案经方实验录
王某,男,20岁,2015.06.09下午5点,患者昨日高考结束,今日上午,体温39.5自服尼美舒利2袋,体温39度,未出汗.下午5点就诊,患者体型偏瘦,营养中等,体温39.5恶寒,口干思饮,头晕,舌红苔薄白,脉数.
太阳阳明合病:恶寒无汗为太阳伤寒,口干舌红脉数为阳明经证
大青龙汤
麻黄18石膏60桂枝15杏仁10炙甘草10生姜10大枣20
急煎1剂,2小时后无汗服第二次,仍无汗,体温40.5度。
夜间给酒精擦.
2015.06.10上午患者体温39.5度,先给于输液治疗
1.生理盐水250ML头孢曲松钠3.0 地塞米松10MG入壶
2.葡萄糖250ML VC2.0 VB6200MG
3.左氧氟沙星100ML
输液上午12点治疗结束,体温39度,未出汗,恶寒,口干思饮,头晕,舌红苔薄白,脉数.昨晚大便稀一次。
太阳阳明合病
葛根汤加石膏
葛根20麻黄15桂枝10生姜10白芍15炙甘草10石膏45
下午4点复诊,2点服药后全身汗出,大便3次稀,体温37.3度.热退神清,头晕口干症状基本消失。
问题:
1. 同为太阳阳明病,选相近的两张处方出现不同疗效呢?
2. 大青龙汤去杏仁加葛根,白芍变为葛根汤加石膏汤,两方的病机,适用范围的区别是什么?
3. 同一方中各种药物量效关系比例如何掌握? 0.050325(s) query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男,7岁,十二月一日晚来就诊,一周前被猫抓伤,今日打破伤风针第二针,天冷贪玩,受寒起病,恶寒,发热,下午开始发热,体温39度,扁桃腺肿大,吞咽疼痛,怕冷,无汗出,口不渴,背紧,无头痛,无咳,纳可,大便两日未行。
舌淡红,苔白,稍厚,润而不干,脉浮数。
就诊前已经自服桂枝汤,发热未退。
我诊后开两方:
第一方为“麻黄汤”:
蜜炙麻黄6 桂枝3 杏仁12 炙甘草3
嘱家属,配两剂先服,如服后汗出,停服麻黄汤,继服第二方麻杏石甘汤
蜜炙麻黄6 生石膏18 杏仁12 炙甘草6 两剂
服药经过:
十二月一日晚先服麻黄汤后,无汗出,身壮热,达42度,咽痛明显,因无法联络到我,遂又自服第二方麻杏石甘汤一剂,也无汗,身热不退。
遂自服退热西药,体温降至39度。
十二月二日早,由于发热不退,咽痛甚,家属心忧,遂入医院门诊静点抗生素,症状依然,高烧不退。
又复回诊中医。
此时症见:恶寒甚,发热,无汗,口不渴,口臭,大便三日未行,小便黄,无身痛,咽喉肿痛化脓,舌淡红,苔白,偏厚,脉浮数有力。
于此时处方“大青龙汤”:(因病人年少,将原方中的生麻黄12g改为炙麻黄9g)
蜜炙麻黄9 桂枝4 生姜9 大枣6 炙甘草4 杏仁12 生石膏30 两剂
嘱病人,虽然配药两剂,但如服一剂后即汗出,需立刻停服。
当晚服上方半剂后微汗出,发热仍不退,39度,遂自行物理降温,发热依然,乃漏夜询问如何处置。
既然已经微汗出,乃病重药轻,再嘱服原方半剂,遂服药,药后遍身大汗出,热退,咽痛顿减,至晨仅留少咽痛,停服大青龙汤,继予麻杏石甘汤一剂,诸症皆除。
隔日归校参加运动会,无其它感冒后遗症。
病案分析:
本病初起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应予麻黄汤即可,然先自服桂枝汤,遂寒郁化热,虽予服麻黄汤,仍发热而不汗出。
恶寒不解,舌不红,虽家属继予麻杏石甘汤服用,但此时症状不是该方适应症,因此服之无效。
此时病儿虽无烦躁症状,但咽痛已加剧,口臭,尿黄,大便秘,脉浮数有力,上述症状均为阳明经热症;恶寒重,而无汗,太阳伤寒表实症,二症相合,非予大青龙汤不解。
麻黄汤和大青龙汤临床应用区别:
麻黄汤和大青龙汤均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主太阳伤寒表实,恶寒,无汗,身痛,发热,但无阳明经热证。
大青龙汤,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
烦躁即是阳明经热证,所以有时虽不见典型烦躁症状,但已有阳明经热证出现即可应用该方。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临床应用区别: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均是辛寒发汗剂,麻杏石甘汤,表寒轻,肺胃热重,一般见汗出,舌红,脉滑。
大青龙汤表寒燥热均重,无汗、恶寒、烦躁、脉浮数。
病人出现大青龙汤证,非予大青龙汤,不能速解,但用方时一定要和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症相鉴别,药物使用中也不可随意加减,并且要中病即止。
大青龙汤使用注意:
大青龙汤为发汗重剂,服后汗出畅快,应立刻停服,切不可因为有效,而连续服用。
虽然有阳明经热,方中生姜、大枣切不可去掉。
下面引用一例医案记载大青龙证,用大青龙汤治疗失手病例一则,以资学习比较参考,引以为戒。
宋道援老先生运用大青龙汤—失案析。
1929年春假,随族人同居由沪至屏风山。
有雷某之子,年20岁,患病甚重。
其父代诉:「初因劳作往返,抵家热甚,遂用井水淋浴,拂晓即发寒热。
年事方壮,不以为意,二天犹不退,虽经治仍日甚一日。
」是时,其妻携扶出室,为之易衣,但病人云冷甚,坚拒去被,语声高亢,欲饮冷茶。
又见患者虽委顿,但面色缘缘正赤,目光炯炯有神,唇局燥焦破裂,上有血迹。
问:「衄乎?」其妻答:「齿鼻均有血,前天才开始,量并不多。
」试令张口,腥热之气喷人,服间亦有血迹,舌质色红,苔灰白干燥。
脉浮数,一息六至以上。
按其胸腹,皮肤干燥,抚之热如炙,腹柔软.遍寻无痛处,脾可触及。
小搜赤热.六天来大便共两次,色黄不黑。
腹诊之顷,时时路缩,口亦为凛。
问:「曾出过汗否?」曰:「病至今日,从未出汗,故乘热给药,希能出些汗
把热退去,但吃药后只觉烦热难过,汗则丝毫没有。
」余始以为大青龙汤证。
然患者有衄之一症,是否血热?继思之:舌质不绝,神识不昏,末见斑疹,加以大渴喜冷饮,显然邪尚在气而末入血。
既末入血,则致助之由,仍系《伤寒论》所谓「剧者必顺」者「阳气重。
」乃书案云:
热为寒困,欲透末由,愈郁愈炽,阳气重故助。
大渴引饮喜冷,神清舌不绛,未涉营血分,犹可辛温透汗。
盖表之严寒不解,里之炽热不除也,然气热已经瀰漫,焦头烂额堪虞,势非略参辛凉不可。
大青龙场主之:麻黄六钱,桂枝二钱,生石膏八钱,杏仁五钱,甘草二钱。
一剂。
书毕,觉病情虽延一周,但正年壮,病机与方药无间,其效可必。
乃嘱其父曰:「服后能得汗,则热亦可随之而退。
」此时舟人催行,遂匆匆告别。
不日束装返沪,亦未及过问其后果。
抵校,将所录脉案就教于陆师渊雷,讵料陆师阅后谓:「病因大青龙汤证,但所用者,究系何方?从药量比例,或可云仿之大青龙,但所列药物则非,称之为麻杏甘石加桂枝,亦可称之为麻黄汤加石膏,诚非驴非马汤。
」余谓;「姜枣在本方非属必要,故舍而未用。
」师对此语,大不为然,曰:「仲景方不特药量之比严谨之至,即一药之取舍,效若天渊,《伤寒论》中此类例证,不胜枚举。
」当时虽唯唯,然内心实不折服。
遂又质之章师次公,并告以己意。
章先生云:「陆君之言诚然!余所欲知者,乃药后以何方继?」对曰:「末也。
」章师曰:「对如此重病,投如此峻剂,而不预谋善后,安危难料,非万全策。
」陡闻此教顿觉冷水灌顶,虽欲亟知其果而不能。
暑假再返,遂惜造雷家。
其父云:「服药一煎,不久即出汗很多,怕冷怕热,口渴难过,病好了一大半,深夜服二煎,但汗不如白天之多,不过热未退清。
家人以药虽贱却验,又赎一剂。
服后,汗较昨天更多,且一直不止,热虽迟清,但怕冷更甚,继而四肢亦冷,浑身如冰,四肢抽筋,依次神识昏迷,话也不能说,如此一昼夜,延至深夜而亡。
」含泪烯嘘,惨不忍闻,余虽心为之碎,实无言可慰。
想此病之方,蒙章陆两师鉴定,再征以第一煎服后的表现,大青龙本系的对之方,可予肯定。
但方证的对,而仍不免于死,非方药所杀,实用方者杀之也:病重如斯,方峻如斯,安危难料而余末亲自观察,一书了之。
麻黄能使人汗,多汗亡阳,今量达六钱,,并伴桂枝,能不防其大汗乎?况《伤寒论》扬后服法下,明明有「若复服汗出亡阳」之戒。
而余视此文若不见,未预告汗后再服之害,致使汗后一服再服,大汗亡阳而毙。
况本方即不再服,药重如此,也大有亡阳可能,故当预告服后诸情及抢救方药。
当时若预拟四逆辈授之,以备不虞,则即肢冷脉绝也或可有救。
而余计不出此,铸成大错,实由我之蒙昧所致矣。
“
附《伤寒论》相关条文: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桂技(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方八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二十六。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