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质量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吉林东丰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
DOI:10.16815/ki.11-5436/s.2022.17.031制微生物活性,影响有机质形成,造成土壤缓冲能力降低、土壤酸化加重[2]。
不同类型的土壤酸化后pH 值与有机质含量详见表2。
白浆土pH 值在5.0~5.5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09%;pH 值在4.5~5.0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pH 值≤4.5时,有机质含量为3.16%。
暗棕壤pH 值在5.0~5.5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25%;pH 值在4.5~5.0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7%。
冲积土pH 值在5.0~5.5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4%;pH 值在4.5~5.0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2%。
草甸土pH 值在5.0~5.5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3%;pH 值在4.5~5.0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
水稻土pH 值在5.0~5.5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23%;pH 值在4.5~5.0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4%。
其他土类(泥炭土、沼泽土)pH 值在5.0~5.5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08%;pH 值在4.5~5.0之间时,有机质含量为3.15%。
三、东丰县土壤酸化原因东丰县水田多为多年连作的老稻田,连年种植水稻的老稻田土壤结构被破坏、有毒物质累积、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变,导致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逐年下降,造成土壤过度酸化。
耕地重用轻养,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同时,长期过量施吉林东丰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刚 洁(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 东丰 136300)摘要: 2017~2021年,东丰县连续5年开展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文阐述了当地的土壤类型、分布及当地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分析了造成土壤酸化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提出了土壤改良技术模式,以期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耕地;土壤酸化;土壤改良;东丰县刚 洁. 吉林东丰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7):51+53.酸化土壤一般表现为pH 值下降、呈强酸性或极强酸性,导致土壤退化,出现严重土壤板结。
土壤普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土壤普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状况、土壤质量、土壤环境、土壤利用现状等,为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土壤普查工作历时一年,经过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将普查工作总结如下:二、普查工作概述1.普查范围本次土壤普查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3个地级市、2853个县(市、区),共计5.4亿公顷土地。
2.普查内容普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利用现状等。
3.普查方法本次普查采用遥感技术、地面调查、样品分析等多种手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普查时间普查工作自2020年4月开始,至2021年3月结束。
三、普查成果1.土壤类型及分布我国土壤类型丰富,主要有红壤、黄壤、棕壤、黑土、水稻土、潮土、风沙土、盐碱土等。
其中,红壤、黄壤、棕壤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黑土、水稻土、潮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风沙土、盐碱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土壤质地及有机质我国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70%以上。
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含量为1.8%。
3.土壤养分状况我国土壤养分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养分不平衡现象。
其中,氮、磷、钾元素含量较高,但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4.土壤环境质量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等问题。
本次普查共发现污染土壤1.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工业密集区、矿区、城市周边等。
5.土壤利用现状我国土壤利用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等。
耕地占土壤总面积的60%以上,林地占15%,草地占15%,水域占5%,建筑用地占5%。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存在问题(1)土壤质量下降: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失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土壤污染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水稻土质量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水稻土质量现状与可持续利用858农场第三管理区第十二作业站王安摘要土壤质量是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它在持续农业、人类健康及环境质量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水稻土是我国最重要的耕作土壤,其93%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它是在种植水稻或以植稻为主的耕作制下,土壤经常处于淹水还原、排水氧化、水耕黏闭,以及大量施用有机肥等频繁的人为管理措施影响下形成的。
基于其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相关研究受到长期重视,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3300多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4,其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39%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粮食缺口依然较大。
同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耕地面积不断缩小,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平稳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依靠科技创新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进行水稻土质量的研究,对了解我国主要水稻土的质量现状、障碍因子,促进了解水稻土形成过程中肥力的演变规律,充分发挥水稻土的增产潜力,可为制订科学合理的稻田土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最终保障粮食需求。
关键词:水稻土质量可持续第一章绪论、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水稻土是一种人工水成土,它的形成和发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亚热带地区是我国水稻土分布较为集中的的地区,但由于目前不合理的施肥,例如长期施用过量的化肥、过度使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非均衡化过程的发生,稻田土壤质量呈现退化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作为农业技术员我觉得有必要利用已有知识总结归纳我国水稻土的现状及保护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发面还需努力的方向,并向更多的人宣传这些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水稻土的质量现状,并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自觉加入保护我国水稻土的大军,实现我国水稻产业的稳步增长,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土壤保护计划
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土壤保护计划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2.1 研究内容 (3)1.2.2 研究方法 (3)第二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4)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4)2.2 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 (4)2.2.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4)2.2.2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4)2.3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5)第三章:土壤资源现状与问题 (5)3.1 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5)3.2 土壤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5)3.3 土壤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第四章: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 (6)4.1 节能减排技术 (6)4.2 循环农业技术 (6)4.3 生态农业技术 (7)第五章:土壤保护策略与措施 (7)5.1 土壤改良与治理 (7)5.1.1 土壤改良技术 (7)5.1.2 土壤治理工程 (8)5.2 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 (8)5.2.1 建立土壤质量监测体系 (8)5.2.2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8)5.3 土壤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8)5.3.1 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8)5.3.2 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法规 (8)5.3.3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执法监管 (8)第六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9)6.1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9)6.1.1 产业结构概述 (9)6.1.2 存在问题 (9)6.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9)6.2.1 优化产业结构 (9)6.2.2 提升产业链水平 (9)6.3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10)6.3.1 政策引导 (10)6.3.2 市场驱动 (10)6.3.3 社会参与 (10)第七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0)7.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10)7.1.1 创新体系概述 (10)7.1.2 创新体系构建原则 (10)7.1.3 创新体系构建内容 (11)7.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1)7.2.1 成果转化概述 (11)7.2.2 成果转化机制 (11)7.2.3 成果转化措施 (11)7.3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11)7.3.1 推广体系概述 (11)7.3.2 推广体系构建原则 (11)7.3.3 推广体系构建内容 (12)第八章:农业政策与制度保障 (12)8.1 农业政策体系构建 (12)8.1.1 政策目标与原则 (12)8.1.2 政策体系内容 (12)8.2 农业支持政策优化 (13)8.2.1 优化财政支持政策 (13)8.2.2 优化农业科技支持政策 (13)8.2.3 优化农业保险政策 (13)8.3 农业制度创新与完善 (13)8.3.1 土地制度改革 (13)8.3.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3)8.3.3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 (13)第九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13)9.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14)9.1.1 案例一: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14)9.1.2 案例二: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14)9.1.3 案例三: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9.2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 (14)9.2.1 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比较 (14)9.2.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借鉴 (14)9.3 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摸索 (14)9.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4)9.3.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14)9.3.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5)9.3.4 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15)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研究结论 (15)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 (1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与质量保护措施建议
经营管理 972021.1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与质量保护措施建议雷康平(四川省冕宁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冕宁 615600)摘要:对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展开分析,结合冕宁县耕地土壤质量低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保护措施,希望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调节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施肥结构等措施,满足高效农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质量保护冕宁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北部,有耕地49.04万亩,属于地方农业大县、产粮大县。
为推动冕宁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对耕地土壤进行保护,提升土壤质量,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1 耕地土壤现状1.1 土壤资源状况冕宁县地形较复杂,土壤母质类型较多,耕地土壤分为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红壤、黄棕壤、石灰(岩)土、潮土7个土类,共13个亚类、20个土属、30个土种。
1.2 耕地利用状况冕宁县有耕地49.04万亩,其中水田21.29万亩、旱地27.75万亩;2019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8万亩,复种指数高。
1.3 耕地质量现状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冕宁县耕地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等、二等、三等总共仅占12.1%。
受立地条件限制,土壤的灌排能力较低,健康状况较差,因此造成了耕地质量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
冕宁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土为主,城镇化、工业发展、过去长期农药和化肥不合理使用,有进一步酸化的趋势。
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较高,特别是高含量的占比较大,而有效磷含量过高往往会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反而影响了耕地质量。
同时,钾素供应不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以镉为主,与成土母质和土壤偏酸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次是铬和铅的污染。
2 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措施2.1 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智慧农业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宜机宜耕农田面积,使用大型旋耕地机将粉碎和堆沤腐熟秸秆深翻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肥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并减少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源。
第三章土壤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湖南农业大学
第三章
土壤资源及可持续利用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孙福军
主要参考资源
• 张凤荣,2002 . 《土壤地理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李天杰等,2004 . 《土壤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土壤数据库 《土壤圈》 《土壤学报》 《土壤通报》
本章主要内容
1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发生分类)中亚类以上主要土壤 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情况。 2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广域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和区域 性分布规律。 3 我国土壤分区的原则、分区单位系统及各大区域的特点。 4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
5 土壤退化的类型及其成因(土壤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 渍化与次生盐渍化、土壤污染等)。
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时间因素不同地带土壤剖面发育与成土年龄相关示意图据gerrard2000在稳定条件下土壤发育的时间序列示意图等等其他因素第一节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为了科学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必须在系统认识土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区分这就是土壤分类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课程之《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
2 我国土壤分布情况
• 高山土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各高山带,包括草毡土、黑毡土、寒钙 土、冷钙土、棕冷钙土、寒漠土、冷漠土和寒冻土。土壤风化程 度低,淋溶弱,多处于原始成土阶段或初育阶段,以牧为主。 • 初育土发育于不同地带的山地、坡麓、丘陵及山间盆地,包括黄 绵土、风沙土、新积土、石灰岩土、紫色土、石质土和粗骨土。 土壤发育微弱,剖面无明显分异,母质特征明显。 • 人为土主要是水稻土、灌淤土和灌漠土,多见于各大流域灌区、 绿洲灌区、丘陵湖塘灌区。人为土是人工灌溉、水耕熟化条件下 发育的土壤,具有淹灌、耕作、氧化还原和灌淤层等特征土层与 特征性状。土壤肥力高,结构性和通透性良好,是我国重要的粮 食生产基地。
南县中低产田现状与改良利用措施
道 采 用 水 泥 砖 浆 砌 粉 刷 或 用 U型 槽 沟 缝 的 方 法 , 田 间 灌 溉 渠 规格为 3 0×4e 0m或 4 0×5e 0m,引水 渠 为 5 0×6e 0m或 6 0× 7e 0m。农 田灌 溉渠道的设 计要根据灌溉面积 ,灌水量 ,渠道坡 度 大小 来 确 定 。 截 流撇 洪渠 道的设计 。根据历 年洪水的大小 来确定设计宽 度 和高 度 。 机 耕 道 路 的设 计 。一 般 宽 度 为 3—4米 ,有 利 于 中 型 农 业 机械 的操作 。 5 11 灌 溉 改 良型 .. 平整土地 、坡土改梯 土、培育 水源 ,修建 大型 引水 渠道 、 塘坝 、积水窖等 、配套节水灌溉设施 。 5 12 瘠薄培肥 型 .. 深耕 、深翻 、客土 ,加厚土层和耕作层 。 5 13 障碍层次型 .. 深耕打破障碍 、切断漂洗源 、清除砾石等障碍物 。
4 1 中低 产 田 生产 能 力 现 状 .
根据本次耕地地力分 等定级结果 ,按照每个级别 的中问粮 食 产 量 计 算 ,即 一 级 农 田 按 6 .3gh 2 00 k/ m ,二 级 农 田 按 5 .6g h 2 ……以低 一个 等级递 减 66k/ m ,以此 类推 , 3 3k/m 计 .7g h 2 七级农 田按 2 .1gh 2 00 k,m ,得 出南县现有生产 能力为2860 / 2 0 吨/ 年 ,平 均年生产能力为 2 .k/ m ,与当前水 田平均 生产实 际 5 1g h 2 产量 基本接近 。 42 可 挖 掘 的耕 地 生产 力 . 耕 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 响到粮 食单产的高低 。据调查 ,耕 地地力每相差 一个等 级 ,在正 常年景 下年生产 能力 相差 10g 0k 左右 ,以耕地地 力平均提高一个等级 ,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提高 10 g 0k 计算 ,全县可挖掘 的生产 潜力为60 5 7 万 。南县基 础产 量较低 ,增产潜力 大 ,要将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必须 具备 种植先进 的技 术 、优 良的品 种、土壤 基 础条 件好 、灌 溉有 保 障 、土地利用程度 高等基 本要求 。南 县历来 注 重农 业新 技术 、 优 良品种 的推广 和应 用 ,还有差距 的是土壤基础 和灌 溉条 件问 题 。只要下大决 心 ,增 加资金资入 ,确定近期 、中期 和远 期的 规划 和 目标 ,改 良 中低 产 田,培 肥地力 ,改 善灌 溉 设施 和水 源 ,全面提高耕地质量 ,耕地 潜力 一定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5 中低 产 田 改 良 措 施 自第二次土 壤普 查 以来 ,南 县广 泛 开展 了以工 程措 施 为 主 ,配套以生物措施 、农艺措施 改造中低产 田工作 ,并取得 了 较好 的成绩 。据不完 全统计 ,20 0 0年 以来 的 1 问 ,全县 改 O年 造各 种类型 的中低产 稻 田达 到 23 .3万 l 2 以上 ,新 增有 效耕 m 地面积 114 2 6 l 。经 过 改 造后 的 中低 产 田,排 灌 条 件 得 到 改 m 善 ,土壤理 化性能变优 ,肥力水平 提高 ,障碍因素完全或基本 消 除 ,耕地 地力水 平 上升 1 ~2个 等 级 ,实 现 了低 产 变 中产 , 中产变 高产 ,每亩增产 幅度在 6 k 5g以上 ,效果 十分显著 。 近年来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用 于耕 地质 量建设的投入不断 加大 ,20 00~20 农业 综 合开 发 、土地 整 理 、标 准 粮 田建 09年 设 、支持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整合 财政支农 资金项 目、大型商 品粮基 地建设等项 目累计改造 中低 产 田土 25 .6万 l ,累计投 蛐2 入资金4 0 .万 元 ,每 67 2 1252 6m 投入 1 7 .元 。其 中农业 综合 11 0 改造项 目中低产 田 18 万 I ;土地 整理 项 目改 造 中低 产 田 .8 32 h z 4 m ;标准粮 田建设项 目改 造 中低 产 田 0 1 万 l ;支持 0 .7 1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整合财政支农 项 目改造 中低产 田 0 17万 . 6 h2 m ;大型商 品粮基地建 设项 目改造 中低 产 田 00 .2万 h 2 m 。据
辽宁省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研究
辽宁省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研究戴继光(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农业农村部在昌图县等17个县(市、区)划定为辽宁黑土区,共布设2000余个耕地质量调查点位,采集土壤样品7000余个,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5项耕地质量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
结果表明:辽宁省黑土区土壤pH值平均偏酸,有机质平均含量整体不高,氮素含量处较低水平,磷素和钾素含量处较高水平。
关键词:黑土地;耕地质量;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S-03文献标识码:A黑土是我国珍贵的农业资源,土壤质量是保护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耕作制度、肥料施用总量与作物品种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加上长期的重用轻养,黑土地区土壤整体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化、结构变差、功能退化,导致黑土“变瘦、变薄、变硬”。
为了更好地摸清全省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本文在辽宁省黑土区共布设2000个耕地质量调查点,3a共采集土壤样品7000余个,针对6项土壤主要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黑土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为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辽宁省黑土区分布及基本情况黑土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3大黑土区之一,北起大兴安岭,南至辽宁省南部,西到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
辽宁省黑土区面积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10.07%,主要有黑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水稻土等5个土壤类型。
农业农村部在昌图县、铁岭县、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海城市、台安县、抚顺县、清DOI:10.19754/j.nyyjs.20210430007原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灯塔市、辽阳县、开原市、西丰县等17个县(市、区)划定为辽宁黑土区。
南方低产水稻土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
2023-10-31•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与数据•南方低产水稻土养分特征•南方低产水稻土质量评价•结论与展望目录01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水稻的主要产区。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低产水稻土的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南方低产水稻土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的研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通过对南方低产水稻土的养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分布和有效性,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全面了解低产水稻土的土壤质量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和土壤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研究方法与数据研究方法土壤养分测定运用现代实验室方法,对土壤样本进行养分含量的测定,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有机质、pH 值等。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不同土壤类型、地区和种植方式下的养分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样本采集在南方低产水稻土地区,按照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等条件,进行系统的采样,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低产水稻土的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信息,作为研究的补充数据。
土壤普查数据利用已有的土壤普查资料,筛选出低产水稻土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
实验室分析数据通过对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养分含量、pH值等实验数据,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来源03南方低产水稻土养分特征养分含量特征养分含量总体偏低01南方低产水稻土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不同土壤类型差异大02南方地区土壤类型繁多,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
鹿寨县潴育水稻土水稻施肥指标体系探究
鹿寨县潴育水稻土水稻施肥指标体系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鹿寨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该地区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该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水稻的施肥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当前针对潴育水稻土的施肥指标体系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针对潴育水稻土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鹿寨县潴育水稻土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应用效果和影响。
通过建立完善的施肥指标体系,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
本研究也将探讨不同施肥指标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今后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鹿寨县潴育水稻土的施肥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构建施肥指标体系,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潴育水稻土水稻施肥的现状,了解目前施肥情况下水稻生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构建科学合理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包括不同施肥剂种类及施用量等方面,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基础支撑;3. 探讨施肥指标体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验证指标体系对水稻生长的影响;4. 比较不同施肥指标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寻找最优的施肥方案;5. 优化施肥指标体系,为潴育水稻土的持续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为鹿寨县水稻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潴育水稻土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而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水稻土施肥指标体系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土壤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传统施肥方法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
周至县耕地地力现状及土壤改良利用的对策
周至县耕地地力现状及土壤改良利用的对策作者:朱群娥左顺杰尚旭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22期[摘要]周至县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
项目实施以来,周至县土肥站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奠定了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
了解周至县耕地地力现状,探索周至县土壤改良利用的对策,有利于提高耕地土壤质量,进一步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
[关键词]周至县耕地地力现状土壤改良利用对策陕西省周至县耕地面积73万亩,农业人口59.08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88%,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陕西水果畜牧业十强县,其中以猕猴桃产业发展最为显著,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
一、周至县耕地地力评价的前提条件周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奠定了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
2007年周至县被列为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
项目实施以来,承担项目的周至县土肥站严格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2007-20]0年在全县采集了4500余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完成小麦、玉米肥料"3414"田间试验56个,建立了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土壤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为耕地地力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
二、周至县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周至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原区,部分分布在低山区,少量分布在秦岭中山地区。
按照国土资源部2002年新启用的土地利用分类(三大类)标准,周至县可分为3个一级地类,10个二级地类。
全县总耕地面积47039.8301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5.93%。
其中一级地2433.3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17%,二级地13137.3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7.93%,三级地16713.9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5.53%,四级地10927.8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3.23%,五级地3401.2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23%,六级地425.9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91%。
农村土壤性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研究生:32323指导教师:申请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领域名称:XXXXXXX培养单位:32322011年 2 月Secrecy:No.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issertation论文英文题目Candidate:Supervisor:Degree: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Specialty:Institute: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February 201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时间:2011年 2 月26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农业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研究生签名:时间:2011年 2 月26 日导师签名:时间:2011年 2 月26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表注:第一位答辩委员为答辩委员会主席摘要55市地处88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作物产区,在88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居于优势地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对55市土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农业结构和发展现状,对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55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员 曹志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摘 要: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影响动植物及人类安全的健康质量的综合量度。
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质量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基础;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确保土壤(水及空气)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深入研究土壤健康质量的理论与相关技术是确保人畜安全和丰富健康的物质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立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后的近两年中已取得了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土壤质量 肥力 环境 持续利用Study on the Principles of Soil Q uality Changing toPromote Sustainable U se of Soil R esourcesProfessor CAO Zhihong(The I nstitute of Soil Science,CAS,N anjing210008)Abstract:Study on the principles o f soil quality changing and development o f related soil techniques is now the research hot point in modern soil sciences,and also has been interested by most o f the government bodies in world .The definition o f soil quality is the integrated soil capacity o f soil to f unction within escosystem and land use boundary.The capacity is to provide plant essential nutrients and biological productivity;to accommodate,de2 grade and clean up those pollutants into the soil system;to effect or promote on the health o f plant,animal and human beings.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quality is the key for higher efficiency,yield and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2 duction;friendly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the background for sustainable use o f soil resources:sound soil healthy quality is the demand o f life security and happiness o f all inhabitants in earth village.It has achieved some important progress since this project has been approved as one o f the national major basic research plan pro2 jects two year s ago.K ey w ords:soil quality,fertility,environment,sustainable land use 一、土壤质量的定义与关键科学问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嘉兴市长期秸秆还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调查
㊀㊀2021年第62卷第7期1285收稿日期:2021-05-15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项目(2018AY11020,2017AZ13025);2018年嘉兴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秸秆长期还田下土壤肥力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与应用)作者简介:鲁晨妮(1993 ),女,浙江嘉善人,助理农艺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工作,E-mail:lcn2019@㊂通信作者:陈贵(1982 ),男,山西运城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生态环境和养分高效利用研究工作,E-mail:chenzhao2004@㊂文献著录格式:鲁晨妮,陈菊根,程旺大,等.嘉兴市长期秸秆还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7):1285-1287.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706嘉兴市长期秸秆还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调查鲁晨妮1,陈菊根2,程旺大1,沈亚强1,曹奎荣1,张红梅1,王保君1,陈贵1∗(1.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兴㊀314016;2.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新桥生态农场,浙江嘉兴㊀314016)㊀㊀摘㊀要:调查嘉兴市南湖区和秀洲区4个长期(4~6a)秸秆还田种粮大户基地,测定水稻产量㊁植株氮积累水平㊁土壤pH㊁有机质和部分矿质元素含量㊂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影响水稻氮积累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稻穗的氮积累,谷草比分析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谷物的物质积累㊂长期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全氮㊁有效磷㊁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㊂关键词:长期秸秆还田;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嘉兴中图分类号:S5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1)07-1285-03㊀㊀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碳库,含有氮㊁磷㊁钾和多种中微量元素,是物质和养分的载体[1]㊂加快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但节约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而且能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㊂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促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嘉兴市于2016年出台了‘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和‘嘉兴市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力求从法律上保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顺利实施[2-3]㊂嘉兴市年产农作物秸秆180万t,水稻和大小麦秸秆占90%左右[4]㊂秸秆资源的利用途径主要为用作还田肥料㊁蘑菇基料㊁固化成型燃料㊁饲料和家庭燃料等[5]㊂其中,秸秆还田约占总量的59.6%,包括秸秆留茬还田20%~25%和秸秆机械切碎还田35%,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是秸秆资源化利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5]㊂研究[6-7]表明,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质㊁全氮㊁速效钾含量㊁土壤pH 均高于常规施肥㊂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不仅能归还作物生长期吸收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够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和面源污染的发生[8]㊂我们通过种植大户基地调查㊁监测,依托嘉兴市秀洲区和南湖区长期实施秸秆还田的种粮大户或合作社,以秸秆长期还田对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研究重点,旨在为促进嘉兴市秸秆长期还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㊂1 材料与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㊀㊀嘉兴市地处浙江省北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16ħ,年降水量1194mm,平均相对湿度80%~85%,年均辐射量462kJ ㊃cm -2㊂土壤类型为长三角地区典型的水稻土青紫泥㊂1.2㊀调查与采样㊀㊀本次调查区为嘉兴市南湖区和秀洲区4个种粮大户基地,分别位于秀洲区的王江泾镇㊁油车港镇㊁新塍镇和南湖区的余新镇㊂各调查点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王江泾镇调查点水稻种植类型为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种植品种分别为绍粳18和甬优1540;油车港镇㊁新塍镇和余新镇调查点的水稻为籼粳杂交稻,种植品种分别为甬优7872㊁甬优362和甬优1540,稻-麦轮作种植㊂施肥方式以及田间管理按照大户种植水稻常规管理㊂各调查点秸秆还田量为每年9.0~16.8t㊃hm -2,还田年限4~6a㊂1286㊀㊀2021年第62卷第7期表1㊀调查种植大户基地的基本信息调查点类型品种种植制度秸秆还田量/(t㊃hm-2)秸秆还田年限/a王江泾镇1常规粳稻绍粳18稻-休9.04王江泾镇2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稻-休12.04油车港镇籼粳杂交稻甬优7872稻-麦15.0~16.56新塍镇籼粳杂交稻甬优362稻-麦15.3~16.85余新镇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稻-麦14.2~15.85㊀㊀水稻收获时采集水稻植株样品和土壤样品,按调查点种植面积设计若干采样点,均匀分布㊂土壤样品室内自然风干,用木棍碾压,去除植物残体㊁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㊂充分混匀后经四分法取舍,研磨过筛,装入样品瓶备用㊂1.3㊀样品分析测定㊀㊀水稻样品测定植株氮含量,采用H2SO4-H2O2消解㊁凯氏定氮法测定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肥力指标和土壤微生物指标㊂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土壤全氮采取H2SO4混合催化剂消解-凯氏定氮法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有效磷采取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取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采用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 土壤DNA提取试剂盒(Mobio12888),荧光定量PCR酶采用SYBR Green Premix Ex Taq II (RR820A,宝日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㊂2 结果与分析2.1㊀水稻产量和氮吸收累积特性㊀㊀表2可见,油车港镇调查点秸秆还田时间最长,所种植的甬优7872产量高于其他调查点,为12.08t㊃hm-2㊂在4个调查点中,秀洲区王江泾镇调查点和南湖区余新镇调查点种植的籼粳杂交稻品种为甬优1540,其产量分别为11.85和11.70t㊃hm-2㊂表2㊀各调查点的水稻产量和氮吸收累积调查点品种产量/(t㊃hm-2)谷草比氮累积量/(kg㊃hm-2)叶秆穗总计王江泾镇1绍粳188.700.4538.5553.7092.25王江泾镇2甬优154011.850.4839.3079.20118.50油车港镇甬优787212.080.5644.2596.45140.70新塍镇甬优36211.250.5635.7089.55125.25余新镇甬优154011.700.4347.5575.45123.00㊀㊀不同种植基地杂交稻谷草比为0.43~0.56,其中,秸秆还田年限5㊁6a的新塍镇和油车港镇调查点水稻谷草比并列第一,说明连续秸秆还田可以增加水稻谷草比,提高水稻光合转化效率㊂各调查点杂交稻地上部氮积累量为118.50~ 140.70kg㊃hm-2,平均氮积累量为126.86kg㊃hm-2㊂其中:油车港镇调查点水稻地上部氮积累量最高;王江泾镇调查点常规稻地上部氮积累量最低,仅为92.25kg㊃hm-2㊂比较发现,杂交稻地上部氮积累量比常规稻高28.5%~52.5%,平均高37.5%㊂分析地上部氮积累数据发现,余新镇调查点水稻叶秆氮积累量最高,达47.55kg㊃hm-2,油车港镇调查点水稻的穗氮积累量最高,达96.45kg㊃hm-2,比杂交稻穗的氮平均积累量高13.3%㊂由数据分析发现,地上部氮积累量的差异主要由穗的氮积累量差异造成,其中,王江泾镇常规粳稻含量穗氮积累量仅为油车港镇杂交稻的55.7%㊂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还田时间影响水稻氮积累,其积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穗的氮积累上,即还田时间越长水稻穗积累的氮素含量越高㊂2.2㊀土壤肥力状况㊀㊀图1分析可知,各调查点耕层土壤容重均较低,为0.84~1.07g㊃cm-3,平均为0.94g㊃cm-3,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降低㊂其中,油车港镇调查点秸秆还田时间最长,其土壤容重最低,为0.84g㊃cm-3,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大量秸秆还田,输入农田的秸秆腐化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与微生物的丰度,使土壤变得疏松,容重降低㊂图1㊀各调查点秸秆还田下的土壤容重各调查点土壤全氮含量在2.0~3.2g㊃kg-1,平均值为2.6g㊃kg-1,其中还田年限最长的油车港镇点最高㊂有机质含量为26.7~53.2g㊃kg-1,平均为37.6g㊃kg-1,还田年限为5和6a的调查点有机质含量高于还田4a的调查点㊂有效磷含量在26.2~77.6mg㊃kg-1,平均含量为42.6mg㊃kg-1,随还田年限增加有效磷含量呈现增长趋势,种植基地秸秆长期不还田地块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为10mg㊃kg-1左右,仅为长期秸秆还田有效磷平均水平的1/4左右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15.7~157.6 mg㊃kg-1,平均含量为133.7mg㊃kg-1,还田最长时间的调查点比其他调查点高2.3%~36.6%,平均高于其他调查点24.9%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50.1~ 259.5mg㊃kg-1,平均含量为193.5mg㊃kg-1,其中油车港镇调查点比其他调查点高24.5%~73.0% (表3)㊂表3㊀各调查点的土壤肥力水平调查点全氮/(g㊃kg-1)有机质/(g㊃kg-1)有效磷/(mg㊃kg-1)速效钾/(mg㊃kg-1)碱解氮/(mg㊃kg-1)pH王江泾镇1 2.626.726.2115.7177.3 6.84王江泾镇2 2.632.928.5153.2208.0 6.84油车港镇 3.238.277.6157.6259.5 6.64新塍镇 2.437.038.1116.2172.6 6.20余新镇 2.053.242.4125.9150.1 6.95㊀㊀综合分析发现,秸秆还田时间越长,土壤全氮㊁有效磷㊁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越高,而有机质和pH没有表现出与秸秆还田的相关性㊂2.3㊀土壤微生物状况㊀㊀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㊁真菌和放线菌等,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转化和能量循环的动力㊂由表4可见,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秸秆还田年限增加而增加㊂油车港镇秸秆还田调查点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比其他调查点高21.1%~140.4%,同时,也是放线菌数量最高的调查点,放线菌数量比其他调查点高20.5%~124.3%㊂分析真菌数量发现,南湖区余新镇的真菌数量最高,而还田年限相同的新塍镇真菌数量最少,这可能与土壤本底的真菌数量差异有关,同时也说明,还田过程投入的真菌数量差异较大,与还田年限没有显著的相关性㊂表4㊀各调查点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调查点细菌/(1010g-1)真菌/(108g-1)放线/(109g-1)王江泾镇1 5.4912.40 2.28王江泾镇2 5.899.96 2.83油车港镇13.2010.30 3.41新塍镇10.90 5.93 2.47余新镇 6.2222.50 1.523 小结与讨论㊀㊀本研究通过对长期秸秆还田水稻与土壤的调查和检测,统计分析了长期秸秆还田下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情况㊂此前有学者[9]研究报道,秸秆还田有助于水稻氮素和干物质向穗部积累,本研究植株氮素含量和谷草比揭示,秸秆还田年限对水稻氮素积累和干物质积累有一定影响,秸秆还田时间久的调查点氮素和干物质更多地积累在穗部㊂对秸秆还田土壤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耕层土壤的容重降低,这可能是秸秆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使土壤变得疏松多孔㊂同时发现,秸秆还田时间越长,土壤全氮㊁有效磷㊁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越高,而有机质和pH没有表现出与秸秆还田的相关性,这可能一方面受到秸秆还田返还物质和稻季养分吸收两者共同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各调查点土壤的特性相关㊂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基于调查的结果,对于各个调查点试验前的基础数据采集不够,此外调查点的样本数量少,所覆盖秸秆还田的年份较少,在比较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总体可以证明,嘉兴市秸秆还田政策的推行有助于水稻土壤的改良,具体实施技术值得进一步试验和研究㊂参考文献:[1]㊀崔新卫,张杨珠,吴金水,等.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4,45(6):1527-1532.[2]㊀阮佳平,朱日清,俞广力,等.嘉兴市秀洲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主要对策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9(6):27-28.[3]㊀李斌,陈轶平,张娟敏,等.嘉兴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9):1635-1638.[4]㊀梅启华,吴永生,高剑雄.嘉兴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农业工程,2014,4(6):54-56. [5]㊀葛佳颖,沈其林.嘉兴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及几点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096-2098. [6]㊀陈红金,陶云彬,吴春艳.长期秸秆粉碎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342-2344,2348.[7]㊀王保君,程旺大,陈贵,等.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㊁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9,31(4):624-630.[8]㊀王志荣,梁新强,隆云鹏,等.化肥减量与秸秆还田对油菜地氮素地表径流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2):193-200.[9]㊀杨滨娟,黄国勤,徐宁,等.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3):3779-3787.(责任编辑:吴益伟)。
我国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我国耕地质量问题我国有着十分突出的人口与耕地矛盾。
在单位面积产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人均耕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国家生产的粮食能否满足人们需求的状况(Tao et al.,2013)。
尽管国家制定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和举措,遏制了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局面,但耕地面积数量上的平衡并不意味着保障耕地产出能力的平衡(Dumanski et al.,2000)。
近年来,我国优质耕地占用多而开发补充少,耕地质量趋于下降。
与此同时,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工业污染、长期过度超负荷利用等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不断下降和地力不断减退,以及部分地区土地重金属含量超标(Zhao et al.,2012)。
因此,虽然通过占补平衡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耕地数量快速减少的势头,但耕地资源总体生产能力仍在缩减。
耕地质量是多层次的综合概念,是各方面因素的总和,表现为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耕地环境状况的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的高低(沈仁芳等,2012)。
总体上,我国耕地质量现状可以概括为优质耕地比例低、坡耕地数量多、水土资源不均衡、土壤养分较缺乏、耕地障碍问题严重等(刘占锋等,2013)。
我国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显著,不同地区耕地质量问题也存在较大差异:①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水土流失所导致的黑土退化问题(贾洪雷等,2010)。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的定位观测表明,许多地方坡耕地年土壤流失厚度超过1cm,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开始的8%以上下降到了3%左右。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风蚀沙化问题比较严重(梁海超等,2010)。
研究显示,北方沙尘暴的地表物质主要是粉沙,其主要来源就是退化的耕地和草地。
而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放牧等经济活动是加剧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苏永中等,2005)。
③西北部雨养农区耕地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同时养分失调、土壤污染也日益严重(段武德等,2011)。
④黄土高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导致耕地土壤水环境差,同时不合理的耕作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化(邱扬等,2004)。
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INDUSTRY/COMPANY 产业/公司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文|农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
同时,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更好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推动耕地保护利用与地力提升。
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好坏关系到粮食的质量安全。
近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解决好耕地要害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建设和保护等工作。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2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对此表示,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了100多亿斤。
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国的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
但要看到,未来随着人口增长、消费升级,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的增长。
加之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唐仁健说,要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
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46Agriculture Economics生的作物;确保规划要建成的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
水稻土的成土过程
水稻土的成土过程引言水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其成土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理解水稻土的成土过程对于优化土壤管理和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水稻土的成土过程。
水稻土的形成水稻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了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水稻土形成的一般过程:1. 原始土壤的形成水稻土的形成始于原始土壤,也称为母质土壤。
原始土壤通常由岩石经长时间风化和侵蚀形成。
在这个阶段,岩石中的矿物颗粒逐渐破碎,形成较大的颗粒。
2. 植被繁荣植被的繁荣是水稻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并分泌有机物质,通过根系分泌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得到促进,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礁石的风化。
3. 有机物质的积累有机物质的积累是水稻土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
通过植物的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大量有机物质逐渐积累在土壤中。
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为胶体物质,有利于土壤颗粒的团聚。
4. 矿质物质的变化矿质物质的变化是水稻土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过程。
在水稻土形成过程中,矿物质在土壤中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矿物质的溶解、结晶和离解等。
这些反应导致土壤中矿物颗粒的形状和结构发生变化。
水稻土的特征水稻土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其适合于水稻生长和种植。
1. 保水性强水稻土富含胶体和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这种特点使得水稻土能够有效地储存和供应水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富含养分水稻土中富含养分,如氮、磷、钾等。
这些养分来源于植物的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分解,为水稻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3. pH值适宜水稻土通常具有中性或稍酸性pH值,这是水稻生长的理想条件。
过高或过低的pH 值都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疏松性好水稻土具有良好的疏松性,这使得土壤容易透水和透气。
疏松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生长和通气,提高水稻的吸收能力。
水稻土的保护和管理为了保证水稻土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方案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方案第1章土壤保护与改良概述 (3)1.1 土壤保护的意义 (3)1.2 土壤改良的目标 (4)1.3 土壤保护与改良的现状 (4)第2章农村土壤类型与特点 (4)2.1 我国农村土壤类型 (4)2.2 农村土壤的特点 (5)2.3 土壤质量评价 (5)第3章土壤侵蚀与防治 (5)3.1 土壤侵蚀类型 (5)3.1.1 水力侵蚀 (6)3.1.2 风力侵蚀 (6)3.1.3 冻融侵蚀 (6)3.1.4 重力侵蚀 (6)3.2 土壤侵蚀原因 (6)3.2.1 自然因素 (6)3.2.2 人为因素 (6)3.3 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7)3.3.1 水力侵蚀防治 (7)3.3.2 风力侵蚀防治 (7)3.3.3 冻融侵蚀防治 (7)3.3.4 重力侵蚀防治 (7)第4章土壤污染与修复 (7)4.1 土壤污染类型 (7)4.1.1 重金属污染 (7)4.1.2 有机污染 (8)4.1.3 放射性污染 (8)4.1.4 生物污染 (8)4.1.5 复合污染 (8)4.2 土壤污染来源 (8)4.2.1 工业污染 (8)4.2.2 农业污染 (8)4.2.3 城市污染 (8)4.2.4 交通污染 (8)4.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8)4.3.1 物理修复技术 (8)4.3.2 化学修复技术 (9)4.3.3 生物修复技术 (9)4.3.4 综合修复技术 (9)4.3.5 替代修复技术 (9)第5章土壤肥力提升 (9)5.1.1 土壤养分含量 (9)5.1.2 土壤物理性质 (9)5.1.3 土壤生物学性质 (9)5.1.4 土壤化学性质 (9)5.2 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 (10)5.2.1 增施有机肥料 (10)5.2.2 合理施用化肥 (10)5.2.3 改良土壤结构 (10)5.2.4 轮作与间作 (10)5.3 有机肥料的应用 (10)5.3.1 农业废弃物 (10)5.3.2 生物有机肥 (10)5.3.3 城市生活垃圾 (10)5.3.4 工业有机废弃物 (10)第6章土壤酸碱度调节 (11)6.1 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11)6.1.1 植物生长 (11)6.1.2 土壤微生物活性 (11)6.1.3 养分有效性 (11)6.2 土壤酸碱度调节方法 (11)6.2.1 施用土壤调理剂 (11)6.2.2 调整施肥措施 (11)6.2.3 改良土壤结构 (12)6.3 调节土壤酸碱度的案例 (12)6.3.1 施用石灰 (12)6.3.2 优化施肥结构 (12)6.3.3 轮作与休耕 (12)第7章农业水土保持 (12)7.1 农业水土保持措施 (12)7.1.1 改良耕作制度 (12)7.1.2 植被恢复与保护 (12)7.1.3 建设梯田和梯地 (12)7.1.4 墒情保水 (13)7.1.5 合理施肥 (13)7.2 水土保持工程 (13)7.2.1 土地整理工程 (13)7.2.2 沟道整治工程 (13)7.2.3 坡面防护工程 (13)7.2.4 河道整治工程 (13)7.3 农业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13)7.3.1 土壤侵蚀程度评价 (13)7.3.2 土壤肥力评价 (13)7.3.3 水资源利用评价 (13)7.3.5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14)第8章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 (14)8.1 土壤生物多样性意义 (14)8.2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4)8.2.1 保护原生生物群落 (14)8.2.2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14)8.2.3 保护和利用本土微生物资源 (14)8.3 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 (15)8.3.1 监测方法 (15)8.3.2 评估指标 (15)8.3.3 监测与评估周期 (15)第9章土壤保护政策与法规 (15)9.1 国家土壤保护政策 (15)9.1.1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5)9.1.2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15)9.1.3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 (15)9.2 地方土壤保护法规 (16)9.2.1 《某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16)9.2.2 《某市耕地质量保护办法》 (16)9.3 农村土壤保护政策建议 (16)9.3.1 建立健全土壤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6)9.3.2 加大土壤保护资金投入 (16)9.3.3 强化土壤保护科技支撑 (16)9.3.4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 (16)9.3.5 建立健全土壤保护协同机制 (16)第10章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实践 (16)10.1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案例 (16)10.2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经验总结 (17)10.3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前景展望 (17)第1章土壤保护与改良概述1.1 土壤保护的意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调节碳循环和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云阳县耕地土壤现状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
云阳县耕地土壤现状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作者:武海燕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4年第10期摘要分析重庆市云阳县耕地土壤的现状与特点,即坡长坡陡、土层瘠薄、质地较差、养分缺乏等,提出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三结合的耕地土壤改良利用措施,加快耕地地力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耕地;土壤;改良;利用;重庆市云阳县中图分类号:S156;S1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8-031-04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41112.1743.04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12 17:16云阳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向山地过渡地带,是重庆市东北部的三峡库区腹心,也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
县境内地形近似以东西南北为顶点的菱形,南北长99.5 km,东西宽70.15 km,长江接近于西东对角线横穿而过。
云阳县幅员面积3649 km2,其中平坝52.8 km2、丘陵106.2 km2、山地3490.0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45%、2.91%、95.64%;地表由南向北中间倾斜,海拔最高点为1809 m,最低点为175 m,相对高差1670 m。
境内受华蓥山—方斗山弧形褶皱体系和大巴山断褶皱带控制,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规模很小。
褶皱形态以宽平的屉形向斜和狭窄的高背斜相间排列,组成隔档式构造。
长江、汤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长滩河将县境分成6大块,呈现“一江四河六大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十分明显。
1 耕地土壤概况由于地形地貌基本特征,云阳县非耕地多,农耕地少,按耕地净面积计算,耕地率(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小。
耕地中又以旱地多,水田少,田土比为1∶2.86。
县域土壤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土壤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县域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报告以XX县为例,对县域土壤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县域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XX县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等部门,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数据。
2. 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土壤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进行验证。
三、县域土壤资源现状1. 土壤类型分布:XX县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水稻土、潮土、壤土、砂土等。
其中,水稻土分布最广,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60%以上。
2. 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平均含量约为15g/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含量也普遍偏低。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40%以上。
砂土和黏土分布较少。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主,pH值在6.5-7.5之间,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
四、县域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1. 农业利用:XX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土壤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土地利用变化: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有所增加。
3. 土壤保护措施:(1)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
(4)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五、县域土壤资源存在问题1. 土壤养分不足: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普遍偏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土壤污染:部分区域存在重金属、农药等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土质量现状与可持续利用858农场第三管理区第十二作业站王安摘要土壤质量是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它在持续农业、人类健康及环境质量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水稻土是我国最重要的耕作土壤,其93%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它是在种植水稻或以植稻为主的耕作制下,土壤经常处于淹水还原、排水氧化、水耕黏闭,以及大量施用有机肥等频繁的人为管理措施影响下形成的。
基于其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相关研究受到长期重视,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3300多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4,其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39%,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粮食缺口依然较大。
同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耕地面积不断缩小,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平稳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依靠科技创新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进行水稻土质量的研究,对了解我国主要水稻土的质量现状、障碍因子,促进了解水稻土形成过程中肥力的演变规律,充分发挥水稻土的增产潜力,可为制订科学合理的稻田土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最终保障粮食需求。
关键词:水稻土质量可持续第一章绪论一、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水稻土是一种人工水成土,它的形成和发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亚热带地区是我国水稻土分布较为集中的的地区,但由于目前不合理的施肥,例如长期施用过量的化肥、过度使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非均衡化过程的发生,稻田土壤质量呈现退化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作为农业技术员我觉得有必要利用已有知识总结归纳我国水稻土的现状及保护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发面还需努力的方向,并向更多的人宣传这些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水稻土的质量现状,并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自觉加入保护我国水稻土的大军,实现我国水稻产业的稳步增长,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通过已学土壤地理学知识:土壤矿物、土壤有机质、土壤圈物质循环、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土壤质量评价原理等,对我国水稻土的肥力质量现状、水稻土质量演变规律、可持续发展对策、防治对策等方面加以研究。
将普适的土壤学理论镶嵌到固定的水稻土是本文的主要思路。
2、研究方法已有知识套用法:通过近一个学期对土壤地理学课程的学习,对土壤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过讨论和深入学习,这次知识将这些知识套用到一种土壤体系(水稻土)加以分析。
文献阅读法:对记载有我国水稻土的肥力质量现状、水稻土质量演变规律、可持续发展对策、防治对策等的资料进行收集、阅读、整理、分析的方法。
这些资料包括图书以及图书馆电子资源网站网站等。
1第二章水稻土质量的现状与演变一、水稻土质量研究的重要性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3300多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4,其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39%,我国的耕地面130Mhm2左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约1/8,以占全球耕地的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1/5的人口,我国农业一直担负着保障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安全的重任,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占很大比例的水稻土额研究,从其质量入手,分析现状,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水稻土的分布特征我国水稻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尤其以长江、黄河流域为多,从世界范围看,水稻土分布极广。
凡气候适宜,又有水源可资灌溉的地方,无论何种土壤均可经由种植水稻而形成。
水稻土水平分布的幅度可以从炎热的赤道延伸至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北纬53°至南纬40°),横跨几个热量带;其垂直分布可从平原、丘陵、山地直至高达2600米的高原。
主要分布在北纬35°至南纬23°之间,其中以亚洲为最多。
全世界水稻土的总面积约有20亿亩,中国约3.8亿亩。
中国水稻土有90%以上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台湾西部平原。
由于我国水稻土分布广泛,耕作制度不相同、气候条件不统一等,可以将我国的水稻土进行分区,根据成土条件、基本特征等可分为三类:红壤地区水稻土、黄棕壤地区水稻土、北方地区水稻土。
1、红壤地区水稻土多分布在我国华南、华东、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广泛,该区高温多雨,无霜期长,一年三熟耕作制度,种植双季稻。
由于水淹时间长,因而有机质积累作用强,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来自母质的矿质成份少造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简单,因此维持相当数量的有机质是水稻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2、黄棕壤地区水稻土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黄棕壤地区的水稻土,一年多为稻、麦两熟,也有种双季稻的。
冬作物主要是小麦、油菜或绿肥。
稻田淹水时间为160~190天。
在水旱轮作制度下,有机质的分解作用较红壤地区水稻土强,含量一般不超过2.0%。
还原淋溶程度也较弱,铁、锰在剖面中呈斑纹状,结核状的很少见。
土壤多呈中性反应,pH6.5~7.5,盐基饱和。
土壤胶体部分的硅铝率较红壤地区水稻土高,为2.5~3.4。
保肥性能好。
矿物养分含量也较高。
3、北方地区水稻土秦岭、淮河以北暖温带和温带地区的水稻土,如:有“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为一年一季稻,也有进行隔年水旱轮作的。
起源土壤主要是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和草甸黑土。
该区由于年降水量低,所以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江河流域低洼地、河谷盆地,以利灌溉。
因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期较长,故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含量较高。
土壤多呈中性和微碱性反应,pH7.0~8.0。
第三章水稻土中重要元素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淹水土壤最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主要有: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酸性土壤pH 增加、水溶性锌和铜浓度降低等,水稻土性状的特异性,周期性的氧化还原等变化,使营养元素具有特有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一、水稻土锌的丰缺与稻米质量锌是植物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土壤中的锌主要来源于母岩。
肥料是认为加入土壤中锌的主要来源,包括锌肥、磷肥、土壤改良剂等。
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受许多因子的影响,如渍水、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有机酸等。
水稻土淹水后锌和铁、锰不同,浓度反而一般会降低;土壤pH上升一个单位,锌的溶解度下降100倍,土壤pH越高,水稻缺锌越严重;有机物料增加,加重水稻缺锌。
锌是植物、动物及人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和其他微量元素一样,锌通过有植物进入动物或人体,因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上决定了生活在该区域内人群的摄入水平、动物和植物体锌等微量元素的基本含量。
江西省农科院教授指出,在139次施锌肥的实验田增产4.4%-15%,而且稻米中的锌含量会增加,人体所需的锌主要由食物供给,因此锌的含量不仅决定稻米的质量,更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水稻土铁的丰缺与稻米质量土壤环境中铁大多来源于母岩的分化,土壤中铁的总含量仅次于氧、硅、铝,一般以三氧化二铁为主,与世界土壤相比我国土壤中铁的含量偏低,地域差异也很明显,一般南高北低。
水稻对铁的需求高于其他谷类作物,水田土壤中一定浓度范围的低价铁对水稻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水稻缺铁生长缓慢,开始失绿,最终整片叶子变棕色,也从尖端开始枯死,穗和谷粒发育不良,造成减产。
稻米中铁的含量为60-180mg/kg,是人体所需的铁主要来源,还有是以叶类蔬菜和粮食为主,农产品中铁素不足极易造成人和动物的缺铁,人缺铁易得贫血症,儿童表现为厌食、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
从食物中补铁是使人长寿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定要保证铁素的最基本来源,即土壤。
第四章高质量水稻土与可持续利用一、高质量水稻土的基本特征1、良好的土体构型:一般要求其耕作层超过20cm以上,因为水稻的根系80%集中于耕作层;其次是有良好发育的犁底层,厚约5~7cm,以利托水托肥。
心土层应该是垂直节理明显,利于水分下渗和处于氧化状态。
2、适量的有机质和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一般土壤有机质以20~50g/kg为宜,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水稻生育。
水稻生育所需氮的59%~84%,磷的58%~83%,钾的全部都来自土壤,因此肥沃水稻土必须有较高的养分贮量和供应强度,前者决定于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的含量;后者决定于土壤的通气和氧化程度。
3、水气肥协调:水稻虽然是喜水作物,但水分不能更新则影响水稻根系活力,因此需要保证空气交换,而且肥力需要适中,不宜过肥,也不易过于贫瘠,氮磷等元素需要合理。
4、耕层熟化度较高:在旱成土或新的水稻土中,耕层有机质含量多在15g/kg 以下,在高度熟化阶段,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超过20g/kg。
二、水稻土的定向培育1、养分投入对水稻土质量的调控: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稻田土壤对养分的储存能力,保证作物所需的养分,有机肥在增加生态系统养分库容量的同时,使得系统的缓冲能力增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研究发现,猪和鸡粪中有机质磷以活性和中等活性为主,而土壤则以稳定性有机磷为主,施用猪粪和磷肥能促进土壤中稳性和高稳性有机磷的降解,从而显著增加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磷的增加。
与单式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厩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可明显降低土壤Eh。
2、水分条件对水稻土质量的调控:水旱轮作与合地灌排是改善水稻土的温度、Eh值以及养分有效释放的首要土壤水分管理措施。
合理灌排可以调节土温,一般称:”深水护苗,浅水发棵”。
北方水稻土地区,春季风多风大,温度不稳定,刮北风时,气温土温下降,因水热容量大,灌深水可以防止温度下降以护苗;刮南风时,温度上升,宜灌浅水,温度上升高,利于稻苗生长,特别是插秧返青以后,宜保持浅水促进稻苗生长。
三、水稻土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方向和强度的关键因素。
水稻土是一种人工水成土,除自然因素外,灌溉施肥等农业措施对水稻土的形成和发育起很大的作用。
1、合理的施肥管理:水稻土在施肥的时候,应充分适应当地的自然及生产条件,做到应土施肥,平衡施肥,按需施肥,用养结合。
2、有效的灌排措施:稻田适宜的垂直渗漏是高产土壤的重要肥力指标,因此调节好稻田土壤渗漏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3、转变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想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人们必须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善待自然,合理利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
结束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写完了这篇论文,从确定方向,到开始阅读相关文献查资料每个过程都在想着这个论文的目的之所在,现归结如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与手段、将已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真正了解水稻土、增强自身对可持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