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杜甫诗三首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杜甫诗三首分别是那三首,怎么翻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二、《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城春草木深。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感时花溅泪,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 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 恨别鸟惊心, 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要有一天我登上那绝顶,放眼望去 众山是那样小。
尾 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终要。
登泰山而小天下 七八句化用孔子“_______________” 之句,深化主旨。
象 征 意 义
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
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叹息衰老 )
问题探讨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请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 点。 (手段狠毒,黑夜突袭)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对比写出了“吏”与“妇”的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尖锐矛盾。 (蛮横凶狠、悲凉境地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分三层:①(前六句)写老妇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②(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③(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 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诗人感受。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尾联(愿望):化用了孔子的话:“登泰山而小天下”;
展示了诗人由望岳到登岳的愿望;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 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蕴含了这样的人生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首联: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表面写草木茂盛,
实则写战争频繁,国破家亡,人烟稀少。
颔联:移情于物,作者以花鸟拟人,花因感时而落泪,
鸟因恨别而惊心,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之情。
颈联:三,虚数,写战火连续不断,很难得到家书。表
现作者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尾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
愁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 已经短的稀疏的无法插簪。 这个细节含蓄深刻地表现 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用的是第几人称?
2.本诗的线索?
3.本诗的写作顺序?标志性词语有哪些?
4.本诗的体裁?
小结 诗人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歌颂石 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表明他希望唐王朝军队取得最 后的胜利;但,诗人抨击石壕 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写 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对安史 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 切的同情。
首联(远望):一问一答,烘托泰山拔地而运用拟人,赋予人的情态,
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 下联实写,运用比喻,“割”字练得好,从 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 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一面明, 一面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裂,只有山河照旧;春天来了,人烟稀有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连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解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旧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有。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其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排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雄伟的泰山,究竟如何宏伟?走出齐鲁,依旧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奇妙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早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人教版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安史之乱
感时恨别
国破(悲凉)草木深
烽火 家亡(思念)家书贵
花 溅泪

沉痛 惊心
再读品味
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谈 谈理由。
试着翻译全诗。
译文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 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 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 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 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 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管针。
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
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 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
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 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 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 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为老 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起因: 差吏征兵,捉人 经过:差吏来 翁逃跑 妇致词 结果: 老妇被抓走
整个事件以诗人投宿,寄宿,道别 为线索,叙述了诗人的所见所闻.
诗歌结构
一 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 (1) 烘托紧张气氛. 二(2,3)第 主写 战体3段老祸中前 后妇蹂间64躏自句句4的述句诉家,展诉即三庭示家小子悲一无,从剧度个壮军.日饱男,艰二受,难非子老战死
返回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年(公元758年),诗人回到洛 阳,看到战乱之后的家乡。两个月后,唐 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 骚乱。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 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所见,征夫怨妇哀 声载道。著名的“三吏”(《石壕吏》 《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 《新婚别》《垂老别》)就是根据这番经 历写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六单元《杜甫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六单元《杜甫诗三首》课件

诗歌品读




《望岳》探究学习
一.初读《望岳》,了解背景 二.细读《望岳》,感知形象 三.悟读《望岳》,体悟情感
诗歌品读
春 望
《春望》探究学习
一.想像形象,把握物境 二.体验情感,把握情境 三.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辨析两首诗的三.抒发的情感不同 四.两诗的风格不同
杜甫(712-770),字子美,名 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 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 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被奉为“诗圣”。
走进杜甫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 的乐府诗,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 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 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 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望岳》

《春望》

课题导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两首诗
2.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品味诗中的美点 4.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走进杜甫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 《杜甫诗三首》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杜甫诗三首
春望
石壕吏
作者简介
结束
作者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 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 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 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 湘一带,贫病而死。
回首页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回首页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
回首页
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 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 “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 义就更丰富了。
回首页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回首页
荡 胸 生 曾 云
回首页
决眦入归鸟
回首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回首页
整体感知
泰山
助词, 无义
{岱宗夫如何?
远望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兴 惊人之笔 描写山之秀美 描写山之高大
{荡胸生曾云,
细望 决眦入归鸟。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会当临绝顶, 全诗主旨:相信
愿望
自己终能攀上人生
一览众山小。 顶峰的豪情壮志。
终当、 终要
艺术特色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语言精警, 情感饱满。
回首页
逐句品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杜甫诗词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杜甫诗词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杜甫诗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学杜甫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初中语文ppt:杜甫诗三首

初中语文ppt:杜甫诗三首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 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 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 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 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 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 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 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 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诗作于作者中 年时,宰相房琯(guan第三声)败绩丧师于陈涛斜 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而满是失意。第三首 作于作者暮年。
名 家 点 评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无家别 》、 《垂老别》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 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 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 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 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 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 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 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乾 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 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 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 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 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 这篇不朽的诗作。
名 家 点 《唐风定》:述情陈事,琐屑近俚,翻极高 古,此神皆法《孔雀东南飞》,绝得其奥妙。 评
谢谢
《唐宋诗醇》:‚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 仇兆鳌《杜诗详注》: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 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 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 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 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遁劲峭刻, 可以俯视两家矣。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 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能直驾齐梁以上。卢世㴶(que第四声)曰:公初登东 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 而肃甚。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 沈德潜《唐诗别裁》:‚‘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 太山。‛

初中杜甫诗三首原文

初中杜甫诗三首原文

初中杜甫诗原文初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导语:阅读杜甫的诗,可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杜甫诗三首原文,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杜甫诗三首初中翻译

杜甫诗三首初中翻译

杜甫诗初中翻译杜甫诗三首初中翻译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杜甫诗三首初中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一、《望岳》(东岳泰山)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三、《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翻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巩固学习成果。通过以上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杜甫诗歌,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杜甫诗三首》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杜甫诗三首》的学习,创作一首以“忧国忧民”为主题的现代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知识,不少于八行,表达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之情。
5.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古诗词朗诵比赛”,选取《杜甫诗三首》中的一首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对诗歌的理解。
6.观察感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从生活中发现与杜甫诗歌中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情境,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不少于200字。
7.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杜甫诗歌的专题手抄报,内容包括杜甫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经典诗句解读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熟读并背诵《月夜忧思》、《春望》和《登高》三首诗。
3.掌握三首诗的主题思想、意境及其艺术特色。
4.学会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
5.能够比较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内涵,并从中学习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3.选取一首杜甫的诗,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梳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如杜甫诗歌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确保学生掌握。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初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共35张)ppt25

初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共35张)ppt25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之后,杜甫 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 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 景感怀之作。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昔闻洞庭水,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 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 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 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 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 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 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 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 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 挫的杜诗本色。
制作者 上海市金川中学 冯海英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 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 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 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 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 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 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 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 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
杜甫 《望岳》、《春望》 《石壕吏》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世称“诗圣”,其诗是“诗 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 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作品《春望》、“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 ( 《新婚别》 、 《垂老 别》 、 《无家别》等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写故事发生。四句各 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 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 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 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 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 步展示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 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 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 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 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 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 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 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差吏并不理会老妇人的哭诉, 仍然逼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 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 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 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 知,也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 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 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 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 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 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 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 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 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 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5《杜甫诗三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5《杜甫诗三首》课件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横蛮气势、悲凉地步
第一部分:交代了故事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对偶句) 强烈对照
❖ 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 “妇”的尖锐矛盾。
❖ 一“呼”、一“啼”,一“怒”、一 “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 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 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突然 的横蛮气势。
阴阳割昏晓。 分割。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虚实结合)
荡胸生曾云,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决眦入归鸟。 映入眼帘;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会当凌绝顶,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一览众山小。
重重山峦都显得微小了。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杜甫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縻出诗人早昂年扬向__上__、__积__极_进取

人生态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 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 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 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不免感慨万端。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
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杜甫诗三首文言文翻译

杜甫诗三首文言文翻译

一、《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城中的春天,草木茂盛。

感叹时光流逝,泪水洒落花瓣;离别时,惊动了鸟儿,心中充满悲伤。

战火连绵三个月,家书如同万金;白发越来越少,梳理时几乎无法插簪。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思念。

首联描绘了国家破败的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描绘了战火连绵的惨状,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边防的鼓声中断了人们的行走,边塞的秋天传来一声雁鸣。

露水从今夜开始变白,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

弟弟们都离散了,没有家可归,生死未卜。

寄出的书信久久未能送达,更不用说战争还未停止。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联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憎恶。

三、《登高》原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无尽的树叶萧萧飘落,长江滚滚向前流淌。

万里悲秋,常年客居他乡,百年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艰难困苦,痛苦使白发增多,潦倒之余,新停的酒杯。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首联描绘了凄凉的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颈联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

以上三首诗均反映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他作为“诗史”的巨大价值。

初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共14张)ppt32

初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共14张)ppt32

唐庚《子西文录》中评价《登岳阳楼 》:
“ 尝过岳阳楼 ,观子美诗, 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 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 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 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 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远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 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 来形容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 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 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 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前句虚写,泰山 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有 独钟。后句实写,“割”字用得好,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近望 阴阳割昏晓。

高兴 惊人之笔 描写山之秀美 描写山之高大
{荡胸生曾云,
细望 决眦入归鸟。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会当临绝顶, 全诗主旨:相信
愿望
自己终能攀上人生
一览众山小。 顶峰的豪情壮志。
终当、 终要
艺术特色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语言精警, 情感饱满。
《望岳》
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 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 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 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 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 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 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 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 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 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 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 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 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 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 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 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 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 《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 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 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部之三称吏。”在:文学《史新上安,他吏把》现《实潼主义关传吏统》推向《了石一壕个吏新 》
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
“的影三响别。”与:李白《齐新名婚,世别称》"李《杜垂"。老别》《无家别》
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 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 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 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 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有《杜 工部集》,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 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 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 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 境。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
有关作品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 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 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课文选诗是望泰山。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 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
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 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 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 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 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 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 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 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 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大自然奇观及 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景观,宛若一幅天然 的山水画卷。
整体感知: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 1、从内容上看,这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过什么?
受叙战事诗祸。 的深切《同木兰情诗》,。 同这首时诗叙也述了含一个蓄怎样地的故揭事?露 了捕吏的凶残。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的故事。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3、3、本准备诗复述表故事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 “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 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 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 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 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儿落泪, 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 “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 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 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春望》
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 饱含感叹。
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 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视线由近而 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到 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过渡到后面的 想念亲人,忧心忡忡。全诗情景兼具而不 游离,情感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 杂乱。
尾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 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 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 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 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 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 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整体把握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 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 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 步展示出来。
总领下文对话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老妇 哭啼的情景?
呼啼怒哭
讨论探究:
“听妇前致词---”一段都是写 妇人的语言,凶恶的小吏会在一旁静 静的听吗?
如果不会,他会在哪些地方打断 妇人的语言?他会说哪些话?请小组 讨论,表演。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 (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 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 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 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 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 在地—凤翔县。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 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 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 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 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 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 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 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春 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 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 别”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课前热身
1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逾 墙 走( )yú 老 妪( ) yù 邺(y)è 城戍( s)hù 泣幽咽( ) yè
2 填空。 《石壕吏》作者(唐)代诗人( 杜)甫, 作
者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 是其中的一篇。它与( 《)新和安吏》 (《潼关吏)》合称“三吏”。
诗句表明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之深,“恨 别”之切。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沉的 家国之思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A( 2)、 “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 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 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 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 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种解释?理由是 什么?
《石壕史》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的由 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 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 已被差使抓走。
研读赏析:
(齐读第一节)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了几个 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 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 诗人的感受。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 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 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仿说训练: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体验, 一个人常常是得到幸福时浑然不觉, 一旦失去才认识其价值。正所谓:
温饱 是一种幸福,饥饿 才能体会; 健康 是一种幸福,病痛 才能体会;
是一种幸福, 才能体会。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 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 至深。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 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在 “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 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 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 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 望亲人。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