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说文解字_女部字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说文解字》女部字
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07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李 清张艳青
摘 要:《说文解字》不仅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字书,而且它所包含的古代文化
也是气象万千。通过对《说文解字》女部字的研究可以洞悉到古代妇女生活的蛛丝
马迹。本文通过对《说文•女部》238个女部字的分类,结合段注及相关文献典籍,
系统的阐释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关键词:《说文解字》 妇女 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本文试通过对《说文•女部》中238个字的详细分类结合段玉裁的注释,在具体的文献语言中对词语的运用进行考证,进而挖掘词义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文化信息,较为客观地阐述出中国古代妇女文化的“云崖水痕”。
一、《说文解字》女部字的分类
《说文解字》(以下称《说文》)全书共收字9353个,分为540部,其中女部字238个(除去重文),占2.5%左右。其分类情况如下:
(一)表示姓氏、字的:
《说文》中表示姓氏和女性人名用字的共有30个。“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姶,女字也。”等等。
可归入此类的还有:“姺”、“妘”、“姞”、“嬴”、“姬”、“姚”、“妫”、“妘”、“娸”、“媊”、“娲”、“娀”、“嫄”、“嬿”、“妸”、“媭”、“婕”、“妤”、“孁”“嫽”、“妀”、“妵”、“奺”。
(二)表示婚姻、生育、女性生理特征的字:
《说文》中表示古代婚姻状况的字有12个。“媒,谋也,谋合二姓也”;“媾,重婚也”等。与婚姻义有关的还有:“娶”、“嫁”、“婚”、“姻”、“妻”、“妃”、“妁”、“媲”、“娉”、“妇”。
《说文》中表示生育的字有7个:“妊”、“娠”、“媰”、“嬔”、“嫛”、“婗”。
另外,还有两个字表示女性生理特征:“婥”、“姅”。
(三)表示称谓的字:
《说文》中共有18个表示称谓的
字,其中表示一般称谓的有5个,表示
亲属称谓的有13个。
1、表示一般称谓的,如:“妪”、
“媪”、“姁”、“姎”、“奼”。
2、表示女性亲属称谓的,如:“姊”、
“嫂”、“妹”。
另外,还有几个表示亲属称谓的字
意义与现代的称呼有所不同,“娣”、
“媦”、“姎”、“姪”、“姨”、“妣”。
(四)表示女性饰物的字:
《说文》中有3个字是表示女性饰
物的,即项饰,耳饰等琐屑之物。如:
“妓”、“姕”、“嬰”。
(五)表示外貌或者品质的褒义
词:
《说文》中表示外貌和品德修养的
字共有71个。
1、其中表示容貌、体态,和举止
的字有57个,如:“媚”、“媌”、“嫿”、
“婠”、“娃”、“妩”、“媄”、“姣”、
“好”、“姝”、“姛”等。
2、表示德行、修养的字有14个,
如:“娓”、“妟”、“妌”等。
二、《说文》女部字中蕴涵的文化
现象
(一)反映出古代姓氏的起源。
据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
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代表有
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当时妇女执
掌部族大权,只有妇女才有姓。《说文》: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
子,故曰:‘天子’。因生以为姓。”
在《说文》表示姓氏的字中,“姜”、
“姬”是最古老的姓,古代姓氏均因“母
之所居”而得,如“黄帝母居姬水,因
以为姓”。
《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
万物者也”;“媊,甘氏星经曰:‘太
白上公妻曰女媊,居南斗食厉”,天下
祭之曰明星。’”甲骨卜辞中被祭祀的
神祗名字也有很多,如:“婋”、“娥”
等。这些被当作神祗祭拜的对象均为女
性,姓氏中大量的女部字说明了在母系
氏族社会中女性占有尊贵的社会地位。
(二)反映出古代妇女在婚姻、家
庭中的状况。
1、《说文》中反映出来的婚姻制度:
(1)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民知
母不知父”,当时社会通行群婚的习俗。
所谓“群婚”,就是一个女子可以和多
个男子保持夫妻关系,男子不承担家庭
责任。群婚习俗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
记载。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泸
沽湖镇也依然保持这种古老的婚俗。
(2)氏族社会末期,部落内部禁
止族内婚,这造成许多成年男子去其他
部落抢夺女子为妻,这就是掠夺婚。《说
文》中“娶”、“婚”、“妾”等字反
映的正是掠夺婚的遗迹。
“娶,取妇也。”段注:“取彼女
为我之妇也”。“婚,妇家也。礼娶妇
以婚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张
舜徽《约注》:“古娶妇必以昏时者,
当缘上世有劫掠妇女之风,必乘夜昏人
定时取之,以避寇犯也。”
(3)随着男性经济地位的不断加
强和巩固,女性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买
卖。对于这种婚姻制度,《说文》中有
记载:“妃,匹也。”段注:“匹者,
四丈也。四丈而两之,各得二丈。夫妇
201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202
之片合,故帛四丈曰两,曰匹。人之配偶,亦曰匹。”匹是布帛之意,意为女子匹配于男子便可以得到布匹等聘礼。
此外,古代社会还存在交换婚。《说文》:“媾,重婚也。”段注:“重婚者,重叠交互为婚姻也。”即所谓交换婚,就是双方父母各以其女交换为子妇,或者男子各以其姐妹或女性亲属交换为妻。
2、《说文》中体现出来妇女在封
建家庭中的职责和地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古代妇女
除作为广衍子嗣的工具外,还要一生一世扶持丈夫,敬奉婆婆,如“妇,服也。从女持帚,灑也”、“ 俛,伏也。”段注:“俛者,低头也。伏者,伺也。”
另外,《说文》中还有三个表示
女官和女师的字:“ ”、“娒”、“妿”。古代妇女年轻时是封建礼教的被害者,而年老时又反过来甘愿充当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教化妇女按照三从四德的标准行事,令无数女性同胞在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悒郁而终。
(三)《说文》中蕴涵的古代先民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规范。
在上述分类的第五、六类表示外貌和品行的字中,充分体现着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审美要求和行为约束,从这些字
中不难窥见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
首先,在表示外貌和品行的褒义词中,大致可以看到古人的审美规范。
表示容貌美丽的有“好”,“姝”,“嫙”,“娧”,“姣”,“嬽”,“媄”等。而皮肤白皙、眼睛美丽、身材修长、气质优雅、舞姿优美则是古代评判美女的基本特征,如:“姽”、“媱”、“媌”、“娃”、“嬥”、“嫋”等。
另外,古人认为优秀的女子不但要有好的外表,好的德行更是必不可少。其中,表示顺从、专一、谨慎的最多。如:“娓”、“妌”、“妟”、“孎”、“娹”、“嫥”等。
其次,与上述审美规范是表示外貌丑陋和品行不佳的字。
表示外貌丑陋的,如:“姡”、“媨”、“嬒。”
在这一类中,表示外貌不佳的字要远远少于表示德行不佳的字。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女性德行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外表的关注。如:表示不顺从的字,如:“婼”、“婺”、“婞”;表示妒忌的,如:“妒”、“妎”、“媢”;表示贪婪的,如:“婪”、“”、“”;表示轻视、侮辱的,如:“嫖”、“嫚”。
《说文》女部字中能反映古代文化现象的字还有很多,这里只选取了其中
有典型意义的汉字来透视古代妇女文化之一斑。尽管是斑斑点点,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形成以下印象:
1、在母系氏族社会,姓因母而得,姓氏起源于女性,女性是婚姻的标志。由于生育在当时社会的重要作用,妇女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
2、在封建社会的婚姻里,女性处于比较低下的社会地位,除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外,还要遵守三从四德的规范。
3、《说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成为积淀于中华古典文化的潜意识。
参考文献:[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
[3]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10).
[4] 殷寄明:《从女偏旁字看古代妇女的尊卑嬗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5).
[5] 吴世雄:《从汉语女部字看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J].语文学习,1996,(2).
从受众角度看媒介批评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7传播学研究生 吕弘瑾 金 涛
摘 要:当今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许多虚假信息与不良信息也有了可乘之机,因而对受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受众自身的媒介批评在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介批评是广大受众发表意见、交流感想、认识大众媒介的正、负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交流与互动。因此,如何加强受众的媒介批评意识和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媒介环境及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对受众、媒介、政府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媒介批评 受众 批判意识
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监督媒介的外在力量,它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媒介与社会。媒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正确解释媒介的内在倾向,剥去充斥媒体的歪曲成分或朦胧的外衣,去告诉人们如何认识社会,是媒介批评的重要任务。目前,承担媒介批评工作的主要角色是媒介自身与专家学者。不同媒介通过彼此间的竞争与制衡能够起到某种程度的监督作用,从而对媒介自身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专家学者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对媒介的种种表现进行分析和评说,更能使媒介正确认识并合理调整自身的行为。但是,所有这些做法通常是在传播内容对受众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是在媒介所传递的错误信息或不良信息对受众造成某种消极影响的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在及时性和有效减轻对受众产生的负面效果方面均存在弊端。而提高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