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feea4b2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0.png)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历史为鉴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清朝布政使、巡抚、按察使、学政、总督,与现在的什么官职差不多
![清朝布政使、巡抚、按察使、学政、总督,与现在的什么官职差不多](https://img.taocdn.com/s3/m/5629a52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0.png)
清朝布政使、巡抚、按察使、学政、总督,与现在的什么官职差不多“恭遇升殿,满汉詹事、少詹事,皆在殿上,序于翰林院掌院学士之次”清朝时期,沿袭了明朝的一些旧制。
不过,虽说称呼是一样的,其职级、制度、所负责的事务等,还是与明朝有些许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清朝时期的部分官职吧!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巡抚一职,在清朝时期,此职位基本上是每个省会设立一位巡抚,负责管理该省的行政事务等。
“巡抚”在清朝时期全称为“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职级为从二品,若是兼任兵部尚书的话,职级会升至正二品。
巡抚,又称“抚台”,属于中央编制,不过需分配至地方工作。
可想而知,从中央所分配的职位,比起地方上的官职来说,其权力之大是地方官员无法比拟的。
所以,巡抚一职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如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
现在很多清朝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巡抚及总督这两官职,于是很多人开始对二者进行比较,猜测哪个的官级更高,那让我们来看看总督一职吧。
清朝设有八大总督,其作用非常大,例如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等,其为清朝时期的封疆大吏。
总督一职的官职品级,与其余官职相比还是比较高的,且其手中的实权也比较大。
清朝时期,还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总督,例如李鸿章、曾国潘、左宗棠等人。
而总督一职的官级,较低的为从一品,而较高的则是正一品。
相比之下,总督一职一般是比巡抚一职大一些的。
不过,两者并不是一个系统的职位,总督除开部分管理事务外,还掌管军事方面,巡抚一职则更加侧重于管理百姓、地方等民间事务。
由此可见,总督不只是能掌管一个省,也就相当于如今能掌管多省的“共同省长”,在军事方面又相当于“军区司令员”。
再来看看“布政使”一职,这个称呼中的“布”,并非指布匹,而是公布、宣布、传播之意。
因此,该官职负责的是“宣化承流,上呈下达”,负责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州、县、府的官员,进行约束和管辖,并将一切情况告知于督抚、吏使。
除此之外,在一个省中,除了巡抚的官职最高之外,其次就是布政使了。
古代的官员的称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官
![古代的官员的称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eab8e9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e.png)
古代的官员的称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官古代的官员的称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官巡抚就是现在的省长,提督就是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这一般是二品或从一品。
巡抚下,学政即省级教育厅,布政使即专职的副省长,臬司即省级公安厅等等,这都是三品的。
还有四品的盐道等等,专职的办公人员。
知府五品,相当于地区长官。
七品县令就是县长了。
有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政协。
1.官秩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而另以斛计算各级的俸禄米谷。
唐代颜师古在《汉书·百官公卿表》注中对此虽做了一些介绍,但实际上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
根据史籍记载,两汉时期的官秩大体有如下一些级别: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东汉无)、八百石、比八百石(西汉成帝时将这两级废去)、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东汉增)、百石、斗食、佐史。
据聂崇岐《汉代官俸质疑》推断,西汉官秩约有二十级,东汉约有十六级。
西汉的俸禄,有时是钱谷均发,但后期似乎全部折钱;东汉则大致是钱谷兼发。
2.爵位秦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形成二十等爵制度,它们是: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爵本来是统治阶级内部体现不同政治地位的等级称号,由于秦在与山东六国争雄的战争中,大力推行军功爵制,就把爵的使用扩大到平民范围中来,这就使爵的社会作用大为增强,因此秦人的官职和爵位往往混同使用。
秦朝不封王,汉初则封有一批同姓王和异姓王,后来刘邦定下只封同姓子弟为王的誓约,所以汉朝的最高爵位实际是王。
此外,汉朝还袭用秦二十等爵制,只是因避讳汉武帝之名,把彻侯改为通侯。
秦汉时又把第八级爵以下称为民爵,以上为官爵,普通吏民获爵不得超出第八级公乘爵。
在秦汉确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以后,军功爵制难以推行,于是爵位的使用又逐渐恢复到统治阶级内部了。
中国今古官职等级大对比-历史风云
![中国今古官职等级大对比-历史风云](https://img.taocdn.com/s3/m/fadf6c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0.png)
中国今古官职等级大对比-历史风云1.官职古今对比一览概述现代官职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而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
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
如巡抚对应省级、知府对应厅级、知县对应处级。
我国古代,表示官阶尊卑的标准单位曾经有两个。
秦汉时期的标准单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级,数字大的,官阶级别也高。
隋唐以后,官阶单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级别,以数字少的为尊。
由"石"到"品"的转化,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我国最早的俸禄,是按时支给实物(米或谷)。
官高者米多,位卑者米少,每年各支给禄米若干。
于是,一些度量单位,便借用为当时的俸禄级别单位。
秦始皇嬴政灭亡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吏俸禄级别也统一用"石"做标准,汉承秦制,也是沿用秦的制度。
司马迁的《史记》中西汉时期的"石"的最早记载是在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新的官阶单位"品"产生后,"石"的表示官阶尊卑的职能便消失了,仅作为俸禄多寡的单位而存在着。
"品"表示官阶的尊卑,"石"表示俸禄的厚薄,在三百年的历史中,这两种单位同时使用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经济最为凋敝的时期。
自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庄园军事坞堡比林立,商品流通量减,布帛粟米代替现钱成了交换的媒介。
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给俸禄制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沿用北周的官阶制度,继续"以命官人"。
在统一中国之后,"削周用齐",正式制定“正从九品三十阶”的官阶制度。
古今官职对比完整版
![古今官职对比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72f8ca6137ee06eff9188c.png)
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现在古装电视剧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古代官员粉末登场,什么一品大员,七品知县,总督,巡抚熙里哗啦全都出来了,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这些官到底有多大?掌握的权力有多少?和现在比,又相当于什么官呢?我们的县长,市长在古代能够算几品官?为了解答朋友们的这些疑问,我专门搜寻了一下清朝这些官吏的职权,并与现在的官员职权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结果.最近从网络上又很欣喜地找到了与我的目的相同的文章,与我的推测大致吻合,下面我把该文章与我个人的总结合并在一起,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但首先要提请注意,古今官职对比只是近似等于,一般而言,古代的官职要比同等级的现在的官职权力更广,更大。
毕竟古代的官员人数很少呀,例如前文中我曾经计算过,明朝的官吏总数只有2万多人。
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县令1人,县丞1人,主簿1人和典史1人,总共4个吃皇粮的。
而现在呢?县长,副县长,各局局长,法院正负院长,检察院正负院长等等,而且每一个“长”之上还有一个“党委书记”,再加上乡长,镇长,党委书记,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个100人以上吧,整整多了25倍!我国现有2000多个县,这样算起来,光到县这一级别就至少要有当官的20万以上。
人一多,分的权力自然就少了。
当然我不是说人多就是坏事,只是想说明古代同等职位的官员的权力更大。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一下古代(清代)各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职务: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在省一级,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巡抚统摄一省事务。
这两个官职现在没有相应的地方官。
现在的省长在清代应叫布政史,与它平齐的是按察史,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院长。
另外古代对教育很重视,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学督)与省军区司令员(提督)都是和巡抚一样级别的官员,只是提督只管军队,学督(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总督、巡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
还有一些道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管辖,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清朝官员品级职责
![清朝官员品级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7cad00b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5.png)
清朝官员品级职责同学们呀,咱们今天来唠唠清朝官员的品级和职责。
这清朝的官员品级就像现在的职级一样,不同的品级有不同的权力和要干的事儿呢。
1. 一品官员一品官员那可都是大官中的大官啦。
像太师、太傅、太保这种,那都是皇帝身边特别亲近、特别受尊重的人。
他们的职责嘛,就有点像皇帝的智囊团,给皇帝出谋划策,而且他们的话在朝廷里那是相当有分量的。
还有大学士,这大学士就像是现在的高级顾问,各种国家大事都得参与讨论,为皇帝的决策提供各种知识和见解呢。
2. 二品官员二品官员也不简单哦。
像总督这样的二品官,负责管理好几个省的事务。
这就好比是现在一个大区的负责人,要操心这个大区里的民生、治安、经济发展等好多事儿。
巡抚呢,主要负责一个省的事务,他得关注这个省里的老百姓过得咋样,有没有灾荒,治安好不好之类的。
3. 三品官员三品官员里有按察使司按察使,他们主要负责省内的司法工作。
就像是省内的大法官,谁要是犯了法,就得经过他们的审理。
还有布政使司布政使,这可是管着省内的民政和财政呢,就像现在的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结合体,得想着怎么收税,怎么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让老百姓过得好。
4. 四品官员四品官员里有知府。
知府就管理一个府,这府就相当于现在的市。
他得操心这个市里的大小事务,从城市建设到老百姓的纠纷,都得管。
他就像一个大家长,要让这个市繁荣起来。
道员呢,主要负责省内的一些特定事务的管理,像水利啊,盐政啊之类的。
5. 五品官员五品官员中的知州,管理的是州。
这州比府小一点,但知州的责任也不小,要管理好当地的农业生产、商业发展,还要维护治安。
同知呢,是协助知府或者知州管理事务的,有点像副手,知府或者知州忙不过来的时候,同知就得顶上。
6. 六品官员六品官员有通判,通判也是协助州府官员的,不过他还有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州府官员,防止他们贪污腐败或者滥用职权。
还有州同,主要是在知州下面分担一些具体的事务管理工作。
7. 七品官员七品官员大家可能比较熟悉,那就是知县啦。
清朝的总督和巡抚,谁的官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清朝的总督和巡抚,谁的官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6c3a20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6.png)
清朝的总督和巡抚,谁的官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总督、巡抚这样的官职。
那么,总督和巡抚到底谁的官大一点?巡抚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巡抚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从二品。
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
其实,也就是说,类似于新中国刚建成的时候,曾经成立过东北局。
虽然,东北各省有省长,但是最后都要汇集到东北局主席那里。
总督也是这样,各省的大事小情,最后都要汇集到总督这里来。
清朝8个总督清朝的时候,共设立了8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
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总督府除了巡抚,总督,我们在清宫剧中,还经常听到知府、提督等官职,那么相当于现在啥官呢?巡抚:即布政使,省级行政区域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省长。
不过,要比现在的省长官职大一点,除了要抓经济和人们生活哇,还能掌握一些部队。
总督直接掌管的部队称为督标,相应的巡抚的部队称为抚标,这部分部队由总督或巡抚直接调配,但调动部队应通知中央的兵部或军机处,否则可能遭到弹劾。
总督:设于战略行政区域的军政长官,辖一省或数省军队,又有在战略交通线上的军事负责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常见的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四川总督”等;知府:府的最高长官,相当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巡按:即按察使,省级行政区域的最高监查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厅长或公安厅长;提督:高级军职名,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每日汉字)。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看看古代“各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看看古代“各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df632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2.png)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看看古代“各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1、太守在战国称郡守,汉朝过于严格,改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官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省辖市市长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控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长4、太尉秦至汉都有设置,为国家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成立,禁军首领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6、延尉负责法律,主持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7、吏部尚书负责全国文武百官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的顾问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9、中书令负责皇帝的命令颁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10、尚书令参与大政务,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行政院长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贵,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级别12、行军总管领导军队出征的将军相当于前沿指挥官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15、知州当地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16、知县当地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18、兵马指挥明清时期的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管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的负责人23、行人用于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事务相当于副县长26、主薄掌管钱粮,户口登记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别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局厅长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0、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dcf5d3e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0.png)
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巡抚相当于现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
巡抚明清官制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
“巡抚”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明代洪武也出现了“巡抚”之名,并萌芽于永乐年间,初创于宣德、正统时期,逐步发展于景泰至正德时期,到嘉靖年间基本确立。
清沿明制,并对辖区进行了调整。
明代巡抚拥有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各项权力,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代巡抚掌本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
巡抚任用多为大臣会推后,再由天子任命。
大清王朝地方官编制以总督和巡抚为最高。
总督,通常节制一至三省,以两江总督为例,即节制三省,分别为安徽、江苏和江西。
在明朝时期,安徽和江苏是一个省,为江南省,故而称之“两江”。
那巡抚乃一省之长,对所管辖省份之政吏有直接管理权。
封建官员之官阶讲究品阶,督、抚各自品阶。
总督(通常要兼兵部尚书衔,方便管理地方军务)品阶从一品,巡抚(通常兼兵部侍郎衔),品阶正二品。
而且从职责来看,总督对巡抚有节制权力。
如此说来品阶较高的总督不就成了巡抚的上司了吗?其实不然,因为上文仅提到“节制”并没有
说“管理”和“领导”,这节制和管理差了不少层。
清朝官职和现代对照表
![清朝官职和现代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30b36a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b.png)
清朝官职和现代对照表
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2、从一品: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大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3、从二品:巡抚与布政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省级干部。
4、正三品:按察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
5、从四品:知府,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厅、正司级干部。
6、正五品:同知,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厅,副司级干部。
7、正七品:知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
8、正八品:县丞,大约等同于科长、主任科员
9、九品官在清代时期是作为县官的从属官员存在的,大约等同于副主任科员。
10、未入流:典史、盐茶大使、驿丞、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大约等同于现在连副科级单位都不是的机构设置的一些班长、组长之类的。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f700e6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c.png)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1.总督大约是现在省委书记,但是也不尽相同。
省委书记管一个省,总督一般两个省,还兼管一些军务,省委书记也有兼军区政委的!总督还有漕运、河道总督等专职总督。
基本是二品;领兵部尚书衔从一品。
2.巡抚和现在基本一样、管一省民政。
基本是从二品;领都察院右督或侍郎衔的二品正衔。
现在的省长。
3.番台衙门管一省财政钱粮,在巡抚管理下。
三品衔。
现在财政局长。
4.臬司衙门一省刑名,略小于藩台衙门,巡抚管理之下,三品、从三品。
现在省公安厅长兼点法院职责。
5.道台衙门专管一项事情,河道、粮道、盐道等。
从三品、四品。
粮食局、河务、船务等部门长官。
6.知府管一城、一府民政、刑事、钱粮、派劳役等所有民务事,四品。
小市市长。
7.知州小城或小地区民政刑事等所有民务事,五品、六品。
现在大县长。
8.省州府的其他官职,如省参军、府丞、中下级军官等五品、六品。
9.知县管一县民政、刑事、钱粮、徭役等所有民务事,七品。
小县长。
10.提督军从一品(将军要比提督稍微大些,驻地将军一般有封爵、品叙,如清的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杭州将军等)。
补子麒麟!管一大片军事驻防!基本不管民政!也有武从一品。
清以旗人为主。
现在的军区司令员。
11.其他八品、九品官都是一些武千总、文文案、大捕头、县丞等等。
12.学政,基本都是中央派遣,管一省、一府八股考试、选拔读书人。
一般三品、四品。
还不能等同于现在的教育局长!13.过去官员基本没有副职(尚书以上或专职副职除外,如协理、协办大臣等!所以还是现在养的官员多哈!14.武将:将军、提督、总兵(晚清镇)参将、游击、千总、把总。
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6f594d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7.png)
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巡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巡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官职,历史上是担任地方行政管理和军事指挥的重要职位。
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改革,巡抚这一官职已经不复存在,但其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仍然非常重要。
在古代中国,巡抚是由朝廷任命的地方行政长官,直接掌管一方的政务和军事。
他们通常都是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官员,具备高强的执政能力和军事指挥经验。
巡抚的职权范围包括:维持地方安定,征收贡赋,管理司法,防范外患,平息动乱等。
他们被赋予了极高的权力和地位,是皇帝在地方的代表和执行者。
巡抚官职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明代,当时朝廷在政权巩固的过程中,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特别设立了巡抚一职。
巡抚根据地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巡抚、巡抚使和总督等级。
他们以辖区而命名,如江苏巡抚、湖广巡抚等。
巡抚在地方行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征收贡赋,管理司法,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历史上,许多巡抚因为能力卓越和政绩显赫受到朝廷和百姓的赞誉,有些甚至成为了传世的名臣和英雄人物。
随着中国现代国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的变革,巡抚这一官职逐渐被取缔。
新的政权更加注重中央集权和行政体制的规范化,巡抚的权力逐渐转移到了省长、州长等地方行政长官身上。
现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官员不再享有过去巡抚那样的绝对权力,行政权力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然而,巡抚这一历史官职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他们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为国家建立了一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他们激励了后人努力向上,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巡抚官职的消失并没有减少对于地方行政与军事管理的需求,而是在不断的改革中更加完善和规范。
总而言之,巡抚相当于现在地方行政长官的职位。
尽管巡抚这一官职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研究和了解巡抚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古今官职与品级对照表
![古今官职与品级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8676f1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a.png)
以下是古今官职与品级的对照表:
正一品:
古今对应:丞相(古)、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今)。
从一品:
古今对应:内阁的阁僚(古)、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今)。
正二品:
古今对应:各部尚书(古)、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国务委员(今);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古)、中央军委委员(今)。
从二品:
古今对应:总督和各部侍郎(资历较深)及各地巡抚(资历较深);现在: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军队:各部部长。
正三品:
古今对应:各部侍郎和各地巡抚(资历较浅);现在:各地及各部的副职;军队:各部副职和大军区正职和资历较深的副职以及各大军区兵种正职。
从三品:
古今对应:各地诸如学政之类以及各部的郎中(资历较深);现在:各部及各省副职(资历较浅);军队:各大军区副职(资历较浅)以及资历较深的集团军正职。
正四品:
古今对应:知府(古)、厅长以及地级市的正职;军队:各省军区司令。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https://img.taocdn.com/s3/m/92f3620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4c.png)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清朝对地方的军政事务进行了复杂的制度设计,使得地方的军政大员之间能彼此掣肘,相互制衡,谁也无法一家独大。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兵陆续在全国14个重点城市进行了重点驻防,分别驻守吉林、盛京、绥远、黑龙江、福州、江宁、杭州、荆州、西安、成都、宁夏、伊犁、广州、乌里雅苏台,这些驻防将军统管区域内的所有八旗兵,其中,盛京将军手里的人马最多,有17000多人,这个也好理解,毕竟这里的龙兴之地,而最少的成都将军才1900多人。
驻防将军是从一品的武官,位高权重,作为满洲武官,自然尊崇有佳,比如两广总督如果要和广州将军因为什么事向朝廷合奏,虽然大家都是从一品衔,但总督的署名要在将军的后面,以示尊重。
满清入关前,以八旗制度管理本族人民,后来还陆续建立了汉八旗和蒙八旗,入关之后,虽然这套制度对内陆没什么用,但还是继续在原各八旗人民里延续,所以清廷总共设置了满汉蒙三族共24个旗的老大—都统,都统负责管理本旗的军政事务,比如户籍、福利、田宅、操练、选贤任能等职责。
不过随着清朝统治时间一长,各旗人民广泛散落在民间,而皇帝和朝廷把对八旗的管理也逐渐纳入国家的正常管理范围之内,都统其实能干的事情已经非常之少,最后这些都统职位一般都是由朝廷重臣兼任或挂名。
都统挂的也是从一品衔,职能上与将军平级。
当然,如果是作为一个满八旗之主,如有旗内有人担任驻防将军的,那这个将军的地位就低于作为旗主的都统。
与驻防将军对应的就是提督了,驻防将军掌管八旗兵,提督掌管绿营兵,大致每1-2个省份设置一个提督,此外还特设了福建、江北、长江三个水师提督,也是挂从一品衔。
提督下面还会设置若干总兵,在提督的领导下管理本镇军队,挂正二品衔,整个大清国编制内的总兵不过83人。
提督和总兵也是汉人武官在清朝能爬到的最高位置,这2个职位在清朝晚期泛滥成灾,主要是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朝廷国库没钱,给不出赏赐,只好给那些有功的将军滥发官衔,比如发放记名提督和记名总兵管辖,结果,在几十万清军部队里,挂记名提督衔的就有5千多人,记名总兵达到了2万多,其中绝大多数是一辈子也赶不上这个职位了。
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e9a19568ddccda38376baf8e.png)
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现在古装电视剧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古代官员粉末登场,什么一品大员,七品知县,总督,巡抚熙里哗啦全都出来了,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这些官到底有多大?掌握的权力有多少?和现在比,又相当于什么官呢?我们的县长,市长在古代能够算几品官?为了解答朋友们的这些疑问,我专门搜寻了一下清朝这些官吏的职权,并与现在的官员职权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结果.最近从网络上又很欣喜地找到了与我的目的相同的文章,与我的推测大致吻合,下面我把该文章与我个人的总结合并在一起,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但首先要提请注意,古今官职对比只是近似等于,一般而言,古代的官职要比同等级的现在的官职权力更广,更大。
毕竟古代的官员人数很少呀,例如前文中我曾经计算过,明朝的官吏总数只有2万多人。
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县令1人,县丞1人,主簿1人和典史1人,总共4个吃皇粮的。
而现在呢?县长,副县长,各局局长,法院正负院长,检察院正负院长等等,而且每一个“长”之上还有一个“党委书记”,再加上乡长,镇长,党委书记,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个100人以上吧,整整多了25倍!我国现有2000多个县,这样算起来,光到县这一级别就至少要有当官的20万以上。
人一多,分的权力自然就少了。
当然我不是说人多就是坏事,只是想说明古代同等职位的官员的权力更大。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一下古代(清代)各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职务: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在省一级,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巡抚统摄一省事务。
这两个官职现在没有相应的地方官。
现在的省长在清代应叫布政史,与它平齐的是按察史,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院长。
另外古代对教育很重视,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学督)与省军区司令员(提督)都是和巡抚一样级别的官员,只是提督只管军队,学督(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总督、巡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
还有一些道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管辖,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实用参考]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实用参考]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e8e250f358f5f61fb7366638.png)
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现在古装电视剧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古代官员粉末登场,什么一品大员,七品知县,总督,巡抚熙里哗啦全都出来了,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这些官到底有多大?掌握的权力有多少?和现在比,又相当于什么官呢?我们的县长,市长在古代能够算几品官?为了解答朋友们的这些疑问,我专门搜寻了一下清朝这些官吏的职权,并与现在的官员职权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结果.最近从网络上又很欣喜地找到了与我的目的相同的文章,与我的推测大致吻合,下面我把该文章与我个人的总结合并在一起,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但首先要提请注意,古今官职对比只是近似等于,一般而言,古代的官职要比同等级的现在的官职权力更广,更大。
毕竟古代的官员人数很少呀,例如前文中我曾经计算过,明朝的官吏总数只有2万多人。
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县令1人,县丞1人,主簿1人和典史1人,总共4个吃皇粮的。
而现在呢?县长,副县长,各局局长,法院正负院长,检察院正负院长等等,而且每一个“长”之上还有一个“党委书记”,再加上乡长,镇长,党委书记,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个100人以上吧,整整多了25倍!我国现有20RR多个县,这样算起来,光到县这一级别就至少要有当官的20万以上。
人一多,分的权力自然就少了。
当然我不是说人多就是坏事,只是想说明古代同等职位的官员的权力更大。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一下古代(清代)各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职务: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在省一级,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巡抚统摄一省事务。
这两个官职现在没有相应的地方官。
现在的省长在清代应叫布政史,与它平齐的是按察史,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院长。
另外古代对教育很重视,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学督)与省军区司令员(提督)都是和巡抚一样级别的官员,只是提督只管军队,学督(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总督、巡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
还有一些道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管辖,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巡抚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巡抚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https://img.taocdn.com/s3/m/f88bb30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1.png)
巡抚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长或省委书记。
巡抚:巡抚的品级是从二品,不过,清代巡抚往往会加侍郎衔(比如湖南巡抚加户部侍郎衔。
加衔只是提高地位,并不掌握该头衔的职权),若是如此,则是正二品官职,行政级别是不折不扣的省部级。
巡抚主要负责一省军政,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兼军区政委。
有人说,巡抚相当于省长兼军区司令员,这是不准确的。
清代巡抚,只有节制和监督地方军队的权力,没有调兵权,所以,巡抚不等于军事长官。
顺便说句,巡抚的职权比今天的省长兼军区政委更大,因为清代省的面积大于今天的省。
有清一代,省份最多时,也不过23个省和几
个特殊区。
巡抚初设时,往往是在本省“往来巡抚”,与原一省民政长官布政司合署办公。
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后,便会返回京城复命。
明代成化年间,巡抚与所有外官一样,得携家眷赴任,从而减少了巡抚与京师的瓜葛,其后便废止了巡抚赴京议事的规定,使得巡抚成为地方要员。
清沿袭明制,行政区域主要分为省、府、县三级,大概对应今天的省、市、县。
为了处理钱粮运输和河道管理等事务,清代又在省和府之间设立一个叫“道”的地方行政机构。
省的长官是巡抚,道的长官是道台,府的长官是知府,提督是省的军事长官,而总督是一省或多省的军政长官。
下面,就为大家逐一解读这些官职。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https://img.taocdn.com/s3/m/141715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a.png)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九品:股所级副职。
清代从九品的代表官职——巡检司巡检,基本等同于现今低配的乡级派出所所长。
正九品:股所级正职。
清代正九品的代表官职——主薄,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委秘书。
从八品:乡科级副职。
清代从八品的代表官职——训导,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教育局副局长。
正八品:乡科级正职。
清代正八品的代表官职——县丞,基本等同于现今不兼任县委常委的副县长。
从七品:县处级副职。
清代从七品的代表官职——州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副市长。
正七品:县处级正职。
清代正七品的代表官职——知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县长。
从六品:县处级正职加。
清代从六品的代表官职——州同,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副市长。
正六品:厅局级副职减。
清代正六品的代表官职——通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分管民政、财政的副市长,但不兼任市委常委,为一般副市长。
从五品:厅局级副职加。
清代从五品的代表官职——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市长。
正五品:厅局级正职减。
清代正五品的代表官职——直隶州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省直管县级市的市长。
从四品:厅局级正职。
清代从四品的代表官职——知府,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市长。
正四品:厅局级正职加。
清代正四品的代表官职——道员,介于省部级和厅局级之间,已无明确对应官职。
从三品:省部级副职减。
清代从三品的代表官职——参政道,基本相当于现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省长助理。
正三品:省部级副职。
清代正三品的代表官职——按察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政法委书记。
从二品:省部级正职。
清代从二品的代表官职——布政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长。
正二品:国家级副职。
清代正二品的代表官职——巡抚,基本相当于现今兼任政治局委员的省委书记。
从一品:国家级正职减。
清代从一品的代表官职——协办大学士,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国务委员。
正一品:国家级正职。
清代正一品的代表官职——内阁大学士,基本相当于现今的政治局常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官职对比--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现在古装电视剧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古代官员粉末登场,什么一品大员,七品知县,总督,巡抚熙里哗啦全都出来了,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这些官到底有多大?掌握的权力有多少?和现在比,又相当于什么官呢?我们的县长,市长在古代能够算几品官?为了解答朋友们的这些疑问,我专门搜寻了一下清朝这些官吏的职权,并与现在的官员职权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结果.最近从网络上又很欣喜地找到了与我的目的相同的文章,与我的推测大致吻合,下面我把该文章与我个人的总结合并在一起,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但首先要提请注意,古今官职对比只是近似等于,一般而言,古代的官职要比同等级的现在的官职权力更广,更大。
毕竟古代的官员人数很少呀,例如前文中我曾经计算过,明朝的官吏总数只有2万多人。
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县令1人,县丞1人,主簿1人和典史1人,总共4个吃皇粮的。
而现在呢?县长,副县长,各局局长,法院正负院长,检察院正负院长等等,而且每一个“长”之上还有一个“党委书记”,再加上乡长,镇长,党委书记,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个100人以上吧,整整多了25倍!我国现有2000多个县,这样算起来,光到县这一级别就至少要有当官的20万以上。
人一多,分的权力自然就少了。
当然我不是说人多就是坏事,只是想说明古代同等职位的官员的权力更大。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一下古代(清代)各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职务: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在省一级,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巡抚统摄一省事务。
这两个官职现在没有相应的地方官。
现在的省长在清代应叫布政史,与它平齐的是按察史,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院长。
另外古代对教育很重视,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学督)与省军区司令员(提督)都是和巡抚一样级别的官员,只是提督只管军队,学督(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总督、巡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
还有一些道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管辖,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在行政区划上,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
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
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在品级上,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又称三公)【荣誉虚职,相当于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之类】;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务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注1:顺治初年定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6人,即上三旗每旗2人。
内大臣6人,散秩大臣无定员)从一品:【正国级减】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又称三孤);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又称太子三师)【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副职主席】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又称太子三少)【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301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市委第一副书记】、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员】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