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含重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方面。

二、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人们利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再生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扩大。

它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3.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积累和投资等方式,使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它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供求等市场因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指导,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分配与消费理论1.分配: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

2.消费: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种形式。

3.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生产又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五、阶级与国家理论1.阶级: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它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1、劳动价值论:(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3)、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4)、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

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2、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3、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3、产品分配形式。

5、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6、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又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7、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

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

8、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9、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10、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常考的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考的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考的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和政治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概念。

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考的政治经济学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指的是市场上各个消费者希望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中商品的价格以及交易量。

当供给和需求平衡时,市场达到了某种稳定状态,价格和数量都处于相对均衡状态。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通常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即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额外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用于解释消费者的选择和行为。

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进行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一种选择就会失去进行其他选择的机会,这个失去的机会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提醒我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行的选择,并选择其中最合适的。

四、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繁荣期经济增长,就业率提高,生产和消费活动活跃;衰退期经济增长停滞,就业率下降,生产和消费活动减弱;萧条期经济严重衰退,就业率大幅下降,生产和消费活动萎缩;复苏期是从衰退到繁荣的过渡阶段。

经济周期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经济预测和决策。

五、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单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更大,说明生产效率更高。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行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含答案)《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含答案)考题类型(四大题20小题,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三) 简答题(每题8分,5选4,共32分) (四) 论述题(每题16分,3选2,32分)复习参考题(2021级)一、名词解释(36小题,每小题3分)1、(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2)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

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

(3)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2、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1)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

第 1 页共 27 页(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价值规律是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5、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种含义:是指在现有的是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价值的决定方面)第二种含义:是指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体现了劳动时间在不同商品上的分配,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价值的实现方面)二者联系与区别:(1)联系:A、二者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B、第一种含义考察是价值的决定;第二种含义考察价值的实现。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3、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4、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6、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7、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有多种经济规律发生作用,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即为基本经济规律。

8、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9、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10、交换价值: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相交换。

11、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12、具体劳动:是指出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3、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4、社会需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出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16、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18、资本总公式:G—W—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的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的知识点

B ~ 2012年04月10日20:40:59政治经济学专业课常考知识点资本主义部分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生产方式: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的。

生产力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类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社会生产关系。

它包括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经济范畴:指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或者说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经济范畴作为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一般具有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经济规律: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定的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1)一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2)几个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几个社会共有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3)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规律的科学,恩格斯称之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的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的知识点

B ~ 2012年04月10日20:40:59政治经济学专业课常考知识点资本主义部分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生产方式: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的。

生产力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类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社会生产关系。

它包括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经济范畴:指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或者说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经济范畴作为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一般具有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经济规律: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定的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1)一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2)几个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几个社会共有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3)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规律的科学,恩格斯称之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9、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产的劳动产品。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为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8、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9、过度竞争:由于进入企业过多,已经使得许多企业甚是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但是生产要素和企业仍无法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状态长期的持续下去的市场结构。
10、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所有者为经营银行获得利润所投入的自由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资本货币。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一、名词解释
1、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
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2、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把利益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答: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经济系数是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指标。在洛伦兹曲线中,它是指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比例。经济系数在0和1之间变动。
越接近于1,表示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越接近于0,表示社会财富平等。
4.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劳动价值论:(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3)、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4)、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

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3、产品分配形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又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

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填空重点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填空重点

1. 资本积累①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即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②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③资本积累的动因是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

④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润率、预付资本的大小、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积累率等等。

2.:资本循环①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只能职能形式),使价值增值,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②资本循环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增殖;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就叫做资本周转。

影响因素:资本的周转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生产资本根据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

固定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5 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本在物质形态上的损耗。

它是由使用价值的损耗引起的,所有又称为“物质损耗”。

原因有两个:①使用;②自然力。

6.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等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

它与使用价值的损耗无关,又称“精神磨损”。

原因也有两个:.生产同类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②出现了更好的新机型。

7.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的趋势:就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相应的,制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增长有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

原因:由于技术提高,提高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追加资本中用于生产资料的部分所占比重也就会更大些,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也就会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一、名词解释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2、价值: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3、交换价值: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5价值规律: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7、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10、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1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13、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14、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P6016、利润: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17、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1)名词解释1 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 货币层次:货币供给的多层口径。

M0=现金(纸币+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4 可变资本:是用力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5 平均利润:指资本主义社会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

6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V)。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8 超额剩余价值:为表名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m)。

9 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10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发行股票等。

(二)解答题;什么是资本?资本的基本特点和形态有那些?答;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救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中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军着重要作用。

无论资本采取何种旧体形态,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运行,它都就有以下基本特点(1)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究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2)资本的运动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劳动对象: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5、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他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与其他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6、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或支出.7、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标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8、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9、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10、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1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12、市场经济: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13、资源配置: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劳动的合理配置.14、市场机制:市场上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和作用.15、价格机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16、供求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17、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18、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和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19、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0、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1、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22、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23、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24、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25、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28、工资:劳动力价值(价格)的转化形式.29、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计算工资.30、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31、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32、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3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34、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35、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量相对于资本对它的需求量,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36、资本积聚: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自身规模扩大.37、资本集中:若干个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为一个较大规模的资本.38、资本原始积累:使用暴力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物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9、资本循环:资本表现出的连续的、无止境的运动的过程.40、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41、资本周转时间:是资本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时间.42、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43、流动资本: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对象形式存在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44、物质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45、精神损耗: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失.4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47、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8、社会总产品: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和.49、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50、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51、成率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5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53、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54、利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55、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56、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小股凭证,是股东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劵.57、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58、股票价格: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59、虚拟资本: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60、创业利润:股份公司创办人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收入,它是发行股票的出售价格总额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61、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62、级差地租:不同等级的土地交纳不同级别的地租.63、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64、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65、垄断: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公司通过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规定垄断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形成的独家操纵或几家联合操纵,66、垄断组织: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67、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68、辛迪加: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获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69、托拉斯:若干性质相同或互关联的企业为独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组成的垄断组织.70、康采恩:以一两个实力最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跨行业的许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企业集团.71、金融资本: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私人垄断资本---最高形式的私人垄断资本.7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73、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指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74、金融寡头: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7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内容】湖南农大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内容】湖南农大

政治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1.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叫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各个社会经济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第二,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如市场经济规律。

第三,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如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

2.生产力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它反应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力包含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3.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

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它与生产力共同构成生产方式,是所有制的基础。

4.具体劳动:1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3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7.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可以胜任的劳动。

8.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9 货币①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劳动对象: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5、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他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与其他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6、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或支出.7、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标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8、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9、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10、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1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12、市场经济: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13、资源配置: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劳动的合理配置.14、市场机制:市场上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和作用.15、价格机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16、供求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17、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18、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和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19、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0、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1、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22、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23、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24、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25、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28、工资:劳动力价值(价格)的转化形式.29、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计算工资.30、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31、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32、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3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34、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35、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量相对于资本对它的需求量,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36、资本积聚: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自身规模扩大.37、资本集中:若干个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为一个较大规模的资本.38、资本原始积累:使用暴力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物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9、资本循环:资本表现出的连续的、无止境的运动的过程.40、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41、资本周转时间:是资本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时间.42、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43、流动资本: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对象形式存在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44、物质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45、精神损耗: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失.4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47、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8、社会总产品: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和.49、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50、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51、成率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5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53、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54、利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55、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56、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小股凭证,是股东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劵.57、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58、股票价格: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59、虚拟资本: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60、创业利润:股份公司创办人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收入,它是发行股票的出售价格总额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61、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62、级差地租:不同等级的土地交纳不同级别的地租.63、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64、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65、垄断: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公司通过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规定垄断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形成的独家操纵或几家联合操纵,66、垄断组织: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67、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68、辛迪加: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获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69、托拉斯:若干性质相同或互关联的企业为独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组成的垄断组织.70、康采恩:以一两个实力最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跨行业的许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企业集团.71、金融资本: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私人垄断资本---最高形式的私人垄断资本.7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73、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指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74、金融寡头: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7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这一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是统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独立的劳动过程,也不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划分,是对同一劳动的不同分析。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劳动的两重性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生产某种个别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力:通常也称劳动生产率,一般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个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具体矛盾和抽象矛盾;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个别劳动时间按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二节 货币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级: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

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成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延期支付或在预付商品定金的过程中产生的提前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税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度(次数)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商品的平均价格)品总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商品的价值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等价交换)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 —G —W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 —W —G ) 两个公式的区别:流通中的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目的 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当做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区别:运动的内容、形式、目的和动机、限度不同。

)资本总公式:G —W —G ’ 是任何资本共同或一般的运动公式。

Why:因为它在流通的形式上同样适用于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概括地表明了各种资本形式的实质都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是从流通形式上表现出来的资本的一般公式。

资本公式的内在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一、“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二、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力的所有者是完全自由的人2、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劳动力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

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三部分: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归根到底,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的。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

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C来表示。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 来表示。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划分意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这一理论对揭露私人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

它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不变资本也是价值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生产和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和绝对的规律:1、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2、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切方面;3、剩余价值的生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公式: 剩余价值率(m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v m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资本家要提高剩余价值率,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提高生产技术)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由于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因而它实质上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四、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及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主要剥削方法)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1.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2.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加复杂;3.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生产资料,不会增加新价值。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工资的现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

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

3.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

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