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教案全套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社会保障的定义分析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2 社会保障的目的与功能阐述社会保障的目的介绍社会保障的功能1.3 社会保障的类型与体系介绍社会保障的类型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分析各原则的含义与作用2.2 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回顾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2.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第三章:社会保障政策3.1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阐述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分析各目标的重要性3.2 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介绍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过程探讨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策略3.3 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分析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估方法探讨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机制第四章:社会保障项目4.1 养老保险介绍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与制度分析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与待遇水平4.2 医疗保险解释医疗保险的定义与类型探讨医疗保险的待遇与费用支付4.3 失业保险与社会救助分析失业保险的制度与待遇介绍社会救助的定义与对象第五章:社会保障管理5.1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阐述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构成分析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特点与问题5.2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职能介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探讨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改革与发展5.3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解释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探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原则与措施第六章:国际社会保障parision6.1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和不足6.2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意义与实践探讨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意义分析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实践案例6.3 全球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分析全球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探讨全球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七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7.1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2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探讨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社会保障政策对就业与失业的影响7.3 社会保障与贫困缓解解释社会保障对贫困缓解的作用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贫困缓解中的优化方向第八章:社会保障与公民权利8.1 社会保障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阐述社会保障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保障对公民权利的影响8.2 社会保障法律保护介绍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的制度与实践探讨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的完善方向8.3 社会保障与平等权分析社会保障对平等权的促进作用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平等权保障中的优化方向第九章: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9.1 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阐述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分析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作用9.2 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解释社会保障对社会安全的意义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社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9.3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分析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优化第十章:未来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10.1 社会保障的未来挑战分析社会保障在未来面临的挑战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10.2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方向与实践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与意义10.3 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社会保障如何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重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的主要内容,从社会保障的概述、制度、政策、项目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社会保障学》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社会保障学》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社会保障学》教课纲领一、纲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社会保障学是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省管限选课。

就其课程性质而言,社会保障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历史进度、社会保障基金及世界各主要种类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详细内容,并能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剖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相关社会保障的问题。

本课程计划72学时,4个学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1、为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供给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认识和掌握社会保障系统的详细内容,包含社会救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能联系社会实质,存心识地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和知识往返答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教材与教课方法1、主教材是《社会保障概论》,张彦、陈红霞编著,南京大学第一版社第一版。

2、教课方法1)依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育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课应以协助学生联系实质展开自学为主。

2)可运用多种媒体教课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联合当地域学时的学习条件,供给多种方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3)面授指导应重视于理论教课,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要点,可试用事例导入、启迪式等教课方法,注意培育学生剖析研究实质问题的能力。

二、纲领本文第一章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理论(一)教课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色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和主体第三节社会保障系统第四节社会保障理论(二)教课要求认识社会保障的定义、特色、主体以及社会保障理论;掌握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娴熟掌握社会保障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历史进度(一)教课内容第一节传统社会保障期间第二节现代社会保障期间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与发展(二)教课要求认识传统社会期间社会保障发展过程;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与发展;娴熟掌握现代社会期间社会保障发展过程。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教案全套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的定义与产生2.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3.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4.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分析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制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2. 课件:社会保障概述。

3. 案例材料:select relevant cases related to social security.五、教学进程1. 导入:介绍社会保障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保障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历程。

3. 讨论:分析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进行讨论和分析。

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深入了解社会保障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历程。

2. 思考社会保障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保障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类与特点2.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类和特点。

2. 讨论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制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2. 课件: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3. 案例材料:select relevant cases related to social security.五、教学进程1. 导入: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学》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一、课堂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的关系《社会保障学》教学,从社会保障的制度定位和基本体系入手,全面介绍和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和模式,对社会保障的特征、产生和发展阶段、保障水平、制度模式、基金筹集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内容做介绍,在此基础上,本课程会详细讲解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其他社会保险的构建原则、功能分析、制度类型和发展趋势;此外,本课程也对社会救助制度、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等内容进行讲解。

本课程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希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机整合与运用的水平,使得人才培养能够贴近社会现实。

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而言,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形成一般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在学生没有具备基础知识的时候想培养其能力也是不现实的。

就本课程而言,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才能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创造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而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可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培养能力也可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培养人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创造出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景,在教学中重视个人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去联想所学、所闻、所见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提高。

根据我们对本科学生社会保障教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学这门课程应该在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本科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意识、社会保险项目的经办能力以及对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面的能力.二、对学生社会保障意识的培养与锻炼每节课前15分钟,总计3学时1.社会保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改革发展的前沿,面临许多的挑战,任重道远。

社 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 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社会保障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时:X学时4、课程学分:X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它是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涵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2、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与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二)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概念与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点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与运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的概念与功能失业保险制度的构成与运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概念与原则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与实施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的概念与意义生育保险制度的规定与待遇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1、社会救助的概念与类型社会救助的定义与特征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型社会救助的功能与作用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与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与管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与问题3、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对象与内容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我国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4、受灾人员救助制度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概念与特点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内容与实施我国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1、社会福利的概念与类型社会福利的定义与内涵社会福利的主要类型社会福利的功能与作用2、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的概念与内容老年人福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我国老年人福利事业的现状与问题3、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的概念与特点残疾人福利制度的构成与实施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与挑战4、儿童福利儿童福利的概念与范畴儿童福利制度的规定与落实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展望1、社会优抚的概念与特点社会优抚的定义与内涵社会优抚的对象与内容社会优抚的意义与作用2、军人抚恤优待制度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概念与类型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标准与实施我国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退役安置制度退役安置制度的概念与内容退役安置制度的方式与政策我国退役安置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六)社会保障基金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与分类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义与特点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构成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与用途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与方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监督3、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与决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的概念与编制社会保障基金决算的概念与执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与决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七)社会保障管理1、社会保障管理的概念与内容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与特点社会保障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与方法2、社会保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目标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技术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3、社会保障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社会保障监督的概念与类型社会保障评估的指标与方法我国社会保障监督与评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八)社会保障法律制度1、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概念与体系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定义与特征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功能与作用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内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监督体系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讲解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94703课程名称: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英文名称:Social Insurance: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实验学时4)学分:3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三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全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险的内涵、功能与体系构成等;基本掌握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基本内容、管理经办实务,尤其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了解国内外社会保险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趋势,为将来从事社会保险及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The cours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 in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 which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It helps students gain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social insurance, including its content, function and system constitution, and basical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basic content of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a , especially endowment insurance, medical treatment Insuran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etc. With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insurance at home and abroad, students are able to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form trends in China's social insurance industry, and lay themselves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applying jobs in social insurance and related fields in the fu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一个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公民息息相关。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教学大纲一、《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14(二)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基础选修课。

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工作技巧。

(五)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团体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

并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为献身科学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六)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西方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个体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及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领会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熟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

1、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2、社会工作的领域3、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4、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三、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二、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二、社会工作的构成三、社会工作的类型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二、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三、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考核要点:1、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了解)1.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2、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3、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1.4、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社会工作的领域2.1、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熟悉)2.2、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识记)3、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3.1、社会工作的定义(领会)3.2、社会工作的构成(识记)3.3、社会工作的类型(识记)4、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了解)4.1、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4.2、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4.3、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领会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明确社会工作的功能;1、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2、社会工作的功能3、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4、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涵义与类型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三、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一、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考核要点:1、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识记)1.1、社会工作者的特征1.2、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1.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2、社会工作的功能(领会)2.1、功能的涵义与类型2.2、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2.3、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2.4、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3、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3.1、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熟悉)3.2、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熟悉)3.3、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了解)4、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4.1、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领会)4.2、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熟悉)第二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领会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价值体系的建构对中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二、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三、价值和反价值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二、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一、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建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问题考核要点:1、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1.1、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了解)1.2、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领会)1.3、价值和反价值(领会)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2.1、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领会)2.2、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领会)2.3、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了解)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3.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领会)3.2、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建(应用)3.3、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问题(了解)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明确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15282 社会保障理论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实务课程性质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32 2 总学时数周学时数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任课教师舒成2006.09.20 舒成编写时间编写人课程负责人大纲主审人《社会保障学》,葛士征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使用教材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教学3.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参考资料4.林义.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5.邓大松. 社会保险.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通过《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能够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设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教学目的基本知识,掌握社会保障诸范畴的概念、性质、作用以及运用社会保障范畴解决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了解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我国现行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内涵、构成,课程深入了解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教学要求本课程重点为: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观点,掌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本课程的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难点为:如何在社会保障理论的指导下,完善适合我国实际的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并能够熟悉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具体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全套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全套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教案全套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与功能1.2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与发展1.3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与目标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2.1 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与运作2.2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监督2.3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状况与风险控制2.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策略与收益分配第三章: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3.1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3.2 社会保障法规的制定与实施3.3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3.4 国际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4.1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2 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4.3 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的作用4.4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第五章:社会保障项目与实践5.1 养老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2 医疗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3 失业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4 社会救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第六章:养老保险制度与实践6.1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6.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6.3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6.4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七章:医疗保险制度与实践7.1 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7.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7.3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7.4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八章:失业保险制度与实践8.1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8.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8.3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8.4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与实践9.1 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9.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9.3 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9.4 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成就10.2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与策略10.4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第十一章:工伤保险制度与实践11.1 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11.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1.3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11.4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二章:生育保险制度与实践12.1 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12.2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2.3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12.4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三章: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与社会审计13.1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意义与内容13.2 社会保障基金会计与财务报告13.3 社会保障社会审计的实施与监管13.4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与社会审计的国际经验第十四章: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与监管14.1 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基本框架14.2 社会保障监管机构的职能与运作14.3 社会保障法规的执行与监督14.4 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与监管的国际比较第十五章:社会保障与国际合作15.1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背景与意义15.2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主要组织与协议15.3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领域与实践15.4 我国参与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现状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项目与实践等十五个章节。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社会保障学学时/学分:46/2.5先修课程: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开课系或教研室: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学基本理论,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分析现实问题,为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课后作业。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点1.2 社会保障内容1.3 社会保障模型分类1.4 社会保障根本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1.5 社会保障原则1.6 中外社会保障简史基本要求:了解社会保障学主要内容及其界定,理解社会保障功能※重点与难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主要内容及功能。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基金2.1 社会保障基金概述2.2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2.3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2.4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基本要求:了解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投资与监管机制。

※重点与难点:社会基金监管。

第三章养老保险3.1 概述3.2 养老保险收支模式和责任模式3.3 养老保险的制度结构和内容3.4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要求:了解养老保险的概念、基本内容;掌握养老保险的各种模式。

※重点与难点: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各种模式;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章医疗保险4.1 概述4.2 医疗保险筹资机制4.3 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方式4.4 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方式4.5 中国的医疗保障基本要求:理解医疗保险概念、特殊性;了解过去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容及其弊端;掌握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情况。

※重点与难点:医疗保险的特点;我国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现状、执行难点第五章失业保险5.1 概述5.2 失业保险的制度结构和内容5.3 失业预防与失业补救5.4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基本要求:了解失业保险的概念,理解失业预防和失业补救;掌握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罗秀芳审核人:许玲编撰日期: 2008年 2月25日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内容、特点及选用的主要教材1、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本课程为法律事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在我国法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本课程课堂教学将以讲授“劳动法”内容为主,“社会保障法”内容为辅(主要是讲授社会保险法)。

2、本课程的特点:理论体系尚不很成熟;学科发展变化快;涉及面广。

3、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劳动法学与宪法学、民商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民商法学的内容有一定掌握。

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5、本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与参考书目关怀主编:《劳动法》(21 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4 月第 3 版。

《劳动法》的基本框架: 3 篇 19 章。

参考书目见教材末页。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门课程的性质,其以劳动关系作为调整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劳动法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2、树立劳动法是保护劳工之法的观念,并以此观念贯通整个教学或学习过程。

3、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法律制度。

具体包括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及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立法的要求;介绍了 19 世纪初劳动法产生历史背景及其原因;当代各国劳动法的发展趋势;现阶段中国的劳动立法的特点及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教案全套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1.2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与发展1.3 社会保障的目的与功能1.4 社会保障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2.1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管理2.2 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3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与体系2.4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三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3.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与发展3.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目标3.4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第四章:社会保障政策分析4.1 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4.2 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类型4.3 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价与效果4.4 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与完善第五章:社会保障管理实务5.1 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职能5.3 社会保障管理实务的操作流程5.4 社会保障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第六章:社会保险及其管理6.1 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类型6.2 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与管理6.3 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与管理6.4 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制度设计与管理第七章: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7.1 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与制度7.2 社会救助的基本概念与制度7.3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实施与管理7.4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国际比较第八章: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与政策8.1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8.2 社会保障法律政策的主要内容8.3 社会保障法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8.4 社会保障法律政策的评估与修订第九章: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9.1 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9.2 亚洲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9.3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现状与趋势9.4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十章:社会保障未来的挑战与对策10.1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10.2 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适应10.3 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10.4 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对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社会保障概述补充说明: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在面临生老病死、失业等社会风险时,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帮助。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总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总览

使用教材
张琪主编《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9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变迁 第三章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选择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第五章 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 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章 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制度 第八章 社会救助 第九章 社会福利 第十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社 会 保 障 理论与实务
学科性质
• 本课程注重教学 内容的基础性, 突出社会保障的 基本理念、理论, 构建支持学生未 来发展的知识基 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明确社会保障的学科 体系;掌握社会保障 的基本理论,明确我 国社会保障基本体制 的基本要素;通过相 关案例分析与讨论加 深对社会保障制度主 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考核要求
• 平时成绩:20%,包括考勤、作业或小 测试、课堂表现等。
• 期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试: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15282 社会保障理论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实务课程性质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32 2 总学时数周学时数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任课教师舒成2006.09.20 舒成编写时间编写人课程负责人大纲主审人《社会保障学》,葛士征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使用教材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教学3.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参考资料4.林义.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5.邓大松. 社会保险.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通过《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能够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设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教学目的基本知识,掌握社会保障诸范畴的概念、性质、作用以及运用社会保障范畴解决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了解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我国现行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内涵、构成,课程深入了解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教学要求本课程重点为: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观点,掌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本课程的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难点为:如何在社会保障理论的指导下,完善适合我国实际的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并能够熟悉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具体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闭卷笔试。

课程考试方式1二、教学时数分配章目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学时课堂讲授实验(上机)2 2 第一章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向3 3 第二章西方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回顾与创新、国际社会保障前沿理论2 2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念、原则、特性、功能、类型、法制、社会保障体系3 3 第四章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基金管理、财务管理、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管理、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3 3 第五章老年保障的概念和意义、理论与学说、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现代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我国养老保障的发展与改革、老年护理3 3 第六章医疗保障制度概述、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费用的支付和控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疗保障的国际比较、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实践3 3 第七章失业保障制度、工伤保障制度、生育保障制度3 3 第八章有关消除贫困的理论介绍、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社会救助制度的内涵及其分类、社会救助制度的国际比较3 3 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社会福利制度的国际比较、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 2 第十章军人社会保障概述、军人社会保障系统、各国军人社会保障比较、我国军人社会保障的发展3 3 第十一章补充保障概述、补充保障制度的实施、补充保障的国际比较、我国补充保障的改革2 2 第十二章社区社会保障的特征、社区社会保障的体系、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完善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和目标模式、我国社2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社区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完善32 32 合计3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由来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1.社会保障的概念2.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第二节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发展1.萌芽阶段2.发展阶段3.黄金阶段4.改革和调整阶段第三节社会保障在中国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以前2.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3.改革开放以后第四节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1.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外社会保障思想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掌握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贡献与不足。

目的在于科学地评价其得失,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重点难点】重点是社会保障理论不同流派理论的特点、主要贡献与不足:难点是行政组织理论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基础1.社会保障思想的雏形2.德国新历史学派(New-German Historical School)3. 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4.新剑桥学派(New-Cambridge School)5. 瑞典学派(Swedish School)6.贝弗里奇思想及模式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41.理论核心2.用于社会保障的基金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回顾与创新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社会保障理论2.社会保障理论的创新第四节国际社会保障前沿理论 1.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2.政府失灵理论3.新自由主义理论4.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5.布莱尔等第三条道路第三章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政组织的结构、行政组织结构纵横分工的特点及优缺点,掌握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是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难点是行政组织结构的分类。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险的理念 1.国际上社会保障理念的变化 2.我国社会保障理念的界定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原则 1.普遍原则2.公平原则3.适度原则4.统一原则5.对应原则6.多重原则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特性 1.互济性2.社会性3.福利性4.强制性第四节社会保障的功能1.政治性功能2.经济性功能3.社会性功能4.推动精神文明第五节社会保障的类型51.全民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3.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4.强制自保型社户保障制度第六节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5.健康保障6.补充保障第四章社会保障的管理职能【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政组织内外环境构成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掌握行政组织创造良好内外环境条件的方法和措施。

【重点难点】重点是生产关系与县体的经济体制、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难点是文化环境、制度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 1.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2.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模式 3.税收筹资方式与社会保险筹资方式 4.社会保障水平5.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改革第二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1.社会保险基金的含义与风险特征 2.社会保险的筹集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营运4.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5.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第三节社会保障的财务管理 1.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2.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职能和内容 3.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方法4.社会保障财务预算管理5.社会保障财务决算管理第四节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管理 1.新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 2.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3.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63.社会保障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第五节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2.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3.国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类型4.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五章老年保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

重点掌握养老社会保险的类型、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待遇给付的一般规定,特别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重点难点】养老保险的实施方式,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中国城镇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教学内容】第一节养老保险概述1.养老保险的基本含义2.养老社会保险应遵循的原则3.实施养老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第二节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1.古代的老年社会保障2.近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三节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1.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和部分积累模式2.国家公共保险模式、企业年金模式和个人储蓄模式 3.给付确定模式和缴费确定模式4.普遍保险模式与收入关联模式第四节现代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方式 1.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2.享受养老社会保险的资格与条件:3.养老保险金给付方式4.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精算第五节中国城镇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1.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历史沿革2.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3.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4.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内容5.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六节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71.中国农村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轨的迫切性2.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3.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4.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设计有歧视5.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探讨第六章医疗保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医疗社会保险的含义,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的改革;重点掌握医疗社会保险范围、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与支付等问题。

【重点难点】医疗社会保险范围,中国医疗社会保险的改革,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与支付【教学内容】第一节医疗社会保险概述1.医疗社会保险的定义与特点2.医疗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3.医疗社会保险筹资机制(医疗社会保险基金)4.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项目:(服务、费用)5.支付方式(最重要)6.医疗保险费用分担(个人)方式:7.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第二节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1.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2.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与个人共担,形成新的筹资机制。

3.统帐结合:4.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范围,加强基金管理。

5.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6.特殊人员的医疗待遇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第三节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改革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与发展:2.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与改革:第七章劳动保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失业及失业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掌握工伤社会保险的一般形式,重点掌握失业社会保险对象、享受失业社会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理解失业社会保险是失业预防、失业补偿与失业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并了解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历史,熟悉我国现行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