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趣味经济学原理
人人都可以懂的经济学原理
![人人都可以懂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562e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c.png)
人人都可以懂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力量和经济政策等等。
虽然经济学涉及一些复杂的理论模型和数学公式,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原理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
以下是一些人人都可以懂的经济学原理。
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选择其中一种行动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代替行动。
它强调了资源有限的概念,我们每次做决策都面临着不同选择之间的抉择。
例如,如果你选择上大学而不是工作,你放弃了工作所带来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视为你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2.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效益递减指的是当我们逐步增加其中一因素时,所获得的额外好处逐渐减少。
例如,当我们在早晨吃早餐时,一开始吃一块面包可以很快让我们感到饱足,但是随着我们继续吃下去,每一块面包的饱足感会逐渐减少。
3.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供应量是指市场上可用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量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价格在供给和需求的作用下形成均衡,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
4.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时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的能力。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家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来实现经济增长和贸易便利。
5.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在资源分配上出现失败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是因为外部性,即一些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产生的外部成本或外部效益无法 internalized,从而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6.机械化和无形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机械化和无形化。
机械化指的是用机械代替人力劳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无形化指的是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
这两个趋势可以改变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
7.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现象,它会削弱人民币的购买力。
六十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六十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f41c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b.png)
六十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1、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到。
(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2、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的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如果把自己想的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的很糟)3、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思可相反,得须相成)4、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5、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
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以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为也发生紊乱。
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6、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7、洛伯定律: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8、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9、费斯诺定理: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应该多听少讲。
(说的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10、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11、避雷针效应: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定律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517a59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8.png)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定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如何分配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有趣的定律和规律被提出,它们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性。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60个有趣的经济学定律,这些定律既反映了经济学理论的深刻性,也展示了经济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机会成本定律:为了获得某种东西,必须放弃其他东西。
这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2.边际效用递减定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递减。
3.货币贬值定律:货币的购买力会随着通货膨胀而下降。
4.投资回报递减定律:在逐渐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投资回报率会递减。
5.劳动价值理论:劳动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6.供需关系: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价格上升。
7.里根递归法则:越是依赖国家干预的经济体,所需的干预越频繁,范围也越广。
8.孤立主义者困境:每个人只考虑自身最大化利益的情况下,整体利益可能受损。
9.帕累托最优: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某人的福利而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来实现经济的最优化。
10.哈耶克定律:企业在扩张后,往往会丧失初创时的创新精神。
11.博奕者误认为风险定律:人们往往高估自己在面临风险时的能力。
12.成本曲线上升:生产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成本曲线呈上升趋势。
13.经济增长定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4.收益递减定律:在投入相同的条件下,收益会逐渐减少。
15.李嘉图定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工资上升,但工资上升会降低劳动生产率。
16.需求弹性定律: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17.理性预期:人们在决策时倾向于考虑过去的信息和趋势。
18.凯恩斯主义者定律:政府应对经济进行干预以稳定经济。
19.利率平价定律: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利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20.短视效应:人们倾向于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影响。
21.主题公园效应:在原本稀缺的资源制约下,人们会对某种商品或服务产生更高的需求。
三个趣味经济学原理
![三个趣味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0af5e0bb68a98270fefae4.png)
价钱越高越好卖——虚荣效应富人们一样不喜爱公共仿照他们的消费行为,这种情形就叫做虚荣效应(snob effect)。
虚荣效应具体是指购买商品的时候追求不同凡响的个性的现象。
在韩国也称为白鹭效应。
因为关于某些人来讲,即即是自己本来长期利用的商品,一旦成为公共化商品的话,他们就会将其改换为并非广为人知的新商品,就仿佛若是一个地址的乌鸦大量涌进,白鹭就会离开一样。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同时发布了随着其他人的利用与否增加购买用意的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和随着其他人的利用与否减少购买用意的虚荣效应。
若是某种商品成为广为人知的人气商品,那么人人都想购买,这种现象就叫从众效应。
英文中bandwagon指游行队列中领头的乐队车辆,人们在大街上看到bandwagon就以为会有成心思的情形而无条件地跟从。
从众效应确实是指这种不细加考虑就随着他人做的消费行为。
虚荣效应那么是指与从众效应正好相反的现象。
可是,虚荣效应并非止于不购买公共消费品,也能够说明为对非公共性商品的购买需求,简单地说虚荣效应确实是对高级商品的个性追求偏向。
虚荣效应要紧有以下两种表现:第一,高级商品刚上市的时候迅速购买。
这是因为,在这一刹时并非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消费高级商品的荣誉。
第二,不论之前如何热情赞美的商品,一旦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一样公共都能够消费的水平就再也不继续购买。
这是因为人人都能购买利用的商品既可不能让人感到荣誉,也可不能有高级的感觉。
只是,如此的虚荣效应并非是在所有商品上都会显现。
商品越是高级,越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时候,虚荣效应越是明显。
若是不是以个人消费为主,购买商品是为了向外部展现的时候,即便其价钱昂贵,也可能显现价钱越高需求反而有所增加的从众效应。
若是以为商品目标市场中有较大的可能性显现虚荣效应的话,在成立营销打算时有必要留意以下三点第一,相关于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更重视其终生价值(life time value)。
著名的经济学现象解释
![著名的经济学现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e54f29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a.png)
著名的经济学现象解释一、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可太有趣啦!简单说呢,就是在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
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在很远的地方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
比如说,你在课堂上随便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周围同学的想法,然后这种想法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呢。
在经济学里,企业做一个小决策,像调整一点点价格,可能就会引起整个市场的大波动,从供应商到消费者都会受到牵连,一环扣一环的。
二、马太效应马太效应说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就好比在经济领域,那些已经很有钱、很有资源的大公司,它们能更容易拿到投资、吸引优秀人才,然后变得更强大。
而那些小公司或者是新创业的公司呢,没有太多资源,想要发展就更难了。
就像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老是被老师表扬,然后就更有信心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就被忽视了,更难进步了。
在经济学里,这种现象在很多行业都存在,比如互联网行业,大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吞并小公司或者抢占小公司的市场份额。
三、口红效应口红效应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就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像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的消费能力下降了,但是口红的销量却反而上升了。
这是为啥呢?因为在这种时候,人们虽然钱不多,但是还是想要消费,来让自己心情好一点。
口红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是一种比较小的奢侈消费。
就像有时候我们学生党,月末没钱了,不能去买很贵的衣服或者出去旅游,但是可以买一支漂亮的口红或者小的装饰品来犒劳自己。
在宏观经济层面,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在经济环境变化时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的调整。
四、羊群效应羊群效应说的是人们往往会跟风,像羊群一样。
在经济学里,投资者就很容易有这种行为。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有几个人说这个好,很多人就会跟着去投资,不管自己有没有真正研究过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就像我们去买东西,如果看到很多人在一个摊位前排队,就会觉得这个摊位的东西肯定好,也想去凑个热闹买一点。
企业也会利用这种效应,比如找一些名人或者网红来推荐产品,很多消费者看到名人在用,就会跟风购买,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了。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7a6c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e.png)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1、奖励原则:如果你向参与者提供明确的奖励,他们将变得更加努力,更容易赚取额外的收入,从而增加经济活动并促进经济增长。
2、价值原则:价值是商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的价值,而不是商品或服务本身的价格。
3、竞争原则:竞争有利于消费者,因为竞争可以提高供应的品质和降低价格,从而使他们的钱财得到更好的利用。
4、金融规则:金融规则是管理金融交易的一系列规则,它们有助于控制市场风险,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5、计划原则:计划是项目的开发过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一个项目的步骤,以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6、测算原理:测算原理是指基于数量分析,使用数字和算术技巧来决定经济或金融原则的原理。
7、市场力量原则:市场力量原则是指通过价格、技术和效率等综合因素来衡量市场的供求关系。
8、通货膨胀原理:通货膨胀是指币值变少而物价上涨,因此货币的实际价值会下降的原理。
9、供求平衡原理:供求平衡原理是指在市场中,当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是确定的时候,价格就会趋于平衡的原理。
10、利率行动原理:利率行动原理是指利率的变化会影响经济活动的原理。
有趣的经济学
![有趣的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f9f97e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9.png)
有趣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生产、消费和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用经济理论来解释现象、预测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但除了这些“正统”的经济学,还有很多有趣的经济学研究,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 马太效应: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这个效应在经济学中被广泛研究,但也可以用来解释其他领域的现象,比如社交网络中的“名人效应”。
2. 德国当红明星的效应:研究发现,一位德国明星赢得国际足球比赛后,该国人民的消费就会增加。
这种效应可以用来解释其他类型的明星效应,比如电影、音乐等领域。
3. 民主与经济增长:一些研究表明,民主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这个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裕。
4. 福利国家的悖论:福利国家通常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但它们的人民却更容易感到不满。
这个悖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的政治气氛如此紧张。
这些有趣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1 -。
盘点生活中的五个趣味经济学
![盘点生活中的五个趣味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54336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6.png)
盘点生活中的五个趣味经济学对于学好投资理财,除了积累实际投资经验外,知识点的学习也很重要,但是长期学习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却又是件很枯燥的事。
我们一直追求能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
对此,小编盘点了一些生活中比较有趣的经济学公式和定律,让你在乐中学习经济学知识。
1、幸福公式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曾有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幸福——家庭和个人的满足感,效用——家庭和个人的财富,欲望——家庭和个人心理对物质等追求的欲望程度。
效用和欲望,是家庭和个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与心理追求的一种比较,如果两者的落差越大,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差。
2、最大笨蛋理论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最大笨蛋理论”,相信很多人应该听说过。
“最大笨蛋理论”,又称为博傻理论,比如在投资方面,为何你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实际投资价值,即使它不值钱,但你还是愿意花钱投资,那是因为你预计未来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这就好比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还有收藏品投资。
嘉丰瑞德理财师表示,“更大笨蛋”理论告诉投资者的是,首先钱不可拽的太紧,那就失去很多赚钱的机会,发财的机会永远是别人的,你就是最大笨蛋了。
3、痛苦指数痛苦指数,又称之为“遗憾指数”,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此指数在1975年由美国政府提出的,表示失业和通胀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等同的。
失业率越高,实现充分就业就越不成功;通货膨胀率越高,稳定物价就越不会成功。
所以,痛苦指数往往也反映出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及政策是否给力等。
4、酒与污水定律什么叫“酒与污水定律”呢?是说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之中,你得到的就会是一桶污水;反之,如果将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这就会让我们想到公司的一些部门,总有个别“污水”式的员工,在同事之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部门的和谐。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部门就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的人就会将公司变成一盘散沙,所以像这样的“污水”式的员一定要及时清除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0a95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4.png)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生产、投资和就业等方方面面。
经济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充满着生动的小故事和深刻的原理。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向大家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故事一,亚当·斯密的针头制造。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理论。
有一天,斯密观察到一个针头制造工厂,发现如果一个工人独自完成整个针头制造的过程,效率是非常低的。
但是,如果将制造过程分成若干个环节,每个工人专门负责一个环节,那么整个制造过程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就是分工原理的核心思想,通过分工,每个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故事二,罗宾汉的公平原则。
大家都听说过罗宾汉,他是一个以公平为信念的传奇人物。
在经济学中,公平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假设有一个国家,财富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生活贫困。
这种情况下,社会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因为少数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资源,而大多数人却处于弱势地位。
经济学家们提出,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需要通过税收、福利等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让更多的人分享社会的财富和资源。
故事三,供需关系的市场定价。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有一个小镇上的土豆种植者,每年都会种植大量的土豆。
一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土豆产量减少,但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于是,土豆的价格就会上涨,因为供不应求。
相反,如果土豆产量过剩,需求不足,价格就会下降。
这就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原理,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故事四,机会成本的抉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出选择。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它指的是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比如,一个人可以选择去上班赚钱,也可以选择去读书提升自己的知识。
如果他选择了上班,那么他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这个放弃的机会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告诉我们,做出选择时要考虑机会成本,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冷门的经济学原理 定律
![冷门的经济学原理 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b4075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e.png)
冷门的经济学原理定律一、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也就是说,不在于污水的多少,只要它存在,就会造成一个整体的破坏。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以对付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二、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三、蘑菇管理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
四、土豆效应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
无论经济处于什么状态,人总得吃饭,有钱吃好的、贵的,缺钱可以吃差些、便宜些的食品。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用于食品消费的钱会压缩,但食品总消费量不可能减少。
土豆在食品中属于低档、便宜的食品,当人们收入减少后,就会去购买价格便宜的土豆,进而在整体上导致对土豆需求的旺盛,从而推进土豆价格的上涨。
13条非常搞笑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13条非常搞笑有趣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033f0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9.png)
13条非常搞笑有趣的经济学原理1、纳什均衡理论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当对手知道了你的决定之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所以保密、信息安全很重要。
2、约束条件鱼说:我时时刻刻睁开眼睛,就是为了能让你永远在我眼中!水说:我时时刻刻流淌不息,就是为了能永远把你拥抱!!锅说:都快熟了,还这么贫!约束条件变了,原来的收益,一下子都变为成本。
生命如果架在锅上,成本自然也就很高了。
3、机会成本找点空闲,找点时间,背着炸弹,到银行看看。
警察为你准备了一副手铐,狱长为你张罗一床毛毯,生活的烦恼向记者说说,抢劫的细节跟警察谈谈。
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得放弃另一些东西。
在经济学里,这叫机会成本。
4、方向葛优吃饭途中上厕所,回来后裤子湿了。
朋友问:裤子怎么湿了?葛优答:经常!朋友不解。
葛优说:经常是旁边的人撒着尿,突然转过身来大叫:嘿!这不是葛优吗?!投资已经过半之后,如果要改变投资方向或暂停投资,都是一个颇为困难的事儿。
5、1+1>2为什么说结婚是1+1>2?一是指1+1之后多出一个小孩,达到了人类繁衍社会目的;二是两个人结婚之后,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比如减少一方在追求另外一方时发生的高额费用,如鲜花、衣物,而且婚后住房成本可以减半等等。
协同效应,本来指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如果重组得当,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两个人结婚之后,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如笑话所说,鱼儿上钩之后,自然就不用再喂鱼饵了。
当然,即使结婚后还会发生鱼饵费用,也属于内部关联交易了。
6、1+1<2为什么说离婚是1+1<2?一是没生出小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二是没有产生协同效应,导致资产重组失败,还有可能是内部关联交易过多。
如果离婚时间较早,大抵属于信息披露不充分,因为婚前没有做好尽职调查,你以为自己买了一只蓝筹股,结果成为股东之后,发现其实是一只垃圾股,所以,一些投资高手就会在被套牢之前赶紧平仓。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42de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1.png)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
作为一门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经济学原理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最大化我们的效益和资源利用。
在下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1.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是指做出一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选择,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时间管理。
我们需要衡量不同选择的机会成本,并权衡利益和机会成本之间的权衡。
例如,当我们在街上看到一件想买的衣服,我们需要权衡购买衣服的成本和我们需要放弃购买衣服所需的其他用途。
如果我们选择购买这件衣服,我们将放弃使用这笔钱支付其他账单或者存储起来。
机会成本原理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到放弃的其他机会。
2.边际效益原理边际效益原理指的是,当我们增加或减少其中一种行为或决策时,得到或失去的效益。
边际效益原理帮助我们判断在其中一种行为或决策上进一步投入的效益是否超过了进一步投入的成本。
例如,当我们考虑是不是要再多看一个小时的电视,我们需要权衡多看一个小时的快乐与放弃其他可能的活动带来的效益。
如果我们认为多看一个小时的电视不再带来足够的快乐或价值,我们就可以停止看电视,并从其他有价值的活动中寻求更高的效益。
3.市场供需原理市场供需原理是指市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两个主要因素。
当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往往上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
了解市场供需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价格变动的原因,并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4.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指当一个个体或一个国家在其中一种活动中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时,他们应该专注于这种活动,而将其他活动的资源转移到其他个体或国家负责。
比较优势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贸易和专门化的重要性。
幽默的经济学原理
![幽默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22fe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c.png)
幽默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方方面面。
尽管经济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严肃的学科,但其中也有一些幽默的原理和观点。
在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幽默的经济学原理。
1. 鲍曼效应(Baumol's cost disease):这个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威廉·鲍曼提出的,他指出在某些行业中,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能降低成本,反而可能导致成本的上升。
他以音乐会为例,指出虽然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其他行业的生产效率,但对于音乐会来说,演奏一首贝多芬的交响乐需要的时间是不变的,因此成本也不会降低。
这个原理幽默地揭示了一些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难题。
2. 均衡的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这个原理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他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通过新的创新和技术的引入来实现的,而这种创新和技术的引入会破坏旧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
这个原理幽默地描述了经济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旧的产业被新的产业所取代,创新和破坏是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3.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这个原理是由英国历史学家西西尔·诺斯·帕金森提出的,他指出工作会膨胀以填满可用的时间。
他认为,如果给人们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一项任务,他们往往会浪费时间,而不是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个原理幽默地揭示了人们在时间管理上的一种倾向,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
4. 胡克定律(Hooke's law):这个原理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提出的,他指出弹性体的变形与所受的力成正比。
这个原理在经济学中被引申为“需求弹性”,即需求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
这个原理幽默地描述了人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当价格上涨时,需求下降,而当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5. 猫的经济学(Cat economics):这个原理是由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他以猫的行为来解释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24e7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1.png)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1. 橙子市场原理:供需关系直接影响价格。
2.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每单位消费增加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3. 投资与消费权衡原理:投资意味着当前的消费减少,但可能带来未来的收益。
4. 择优原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会做出最优选择。
5. 收益递减原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种资源的使用量会导致边际产出递减。
6. 经济增长原理: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7. 机会成本原理:为了获得某种好处,必须放弃另一种好处。
8. 信息不对称原理:在交易中,卖方和买方拥有不同的信息。
9. 边际税负原理:课税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
10. 货币增发原理:过度增发货币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11. 外部性原理:市场交易会对不参与交易的第三方产生影响。
12. 公共物品原理: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13. 价格刚性原理:某些价格很难调整,导致市场失灵。
14. 基尼系数原理: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
15. 无风险利率原理:在无风险环境下,投资收益受到利率的影响。
16. 边际报酬递增原理:增加一种资源的使用量会导致边际产出递增。
17. 法律供需原理:供需关系会受到法律的影响。
18. 垄断定价原理:垄断者可以通过定价策略获得更高的利润。
19. 公平原则:人们追求公平与正义。
20. 自由主义原则:追求个体自由和经济自由。
21. 价格弹性原理: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上升。
22. 消费与生产的互补性原理: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相互影响。
23. 经济周期原理: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扩张和收缩。
24. 集约与广义增长原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25. 比较优势原理:不同国家根据资源禀赋选择特定产业进行贸易。
26. 供应链原理: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关键的。
27. 市场失灵原理:市场机制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资源分配效果。
28. 多样性原理:多样性有助于创新和经济增长。
29. 外汇市场原理: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会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9c09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1.png)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1.边际效益递减原理: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每单位的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
2.供需平衡原理:当供应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将达到平衡。
3.地租原理: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其稀缺性和对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4.比较优势原理:国家或个体应该专注于他们的相对优势领域,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5.消费者剩余原理: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价格高于他们真正支付的价格,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6.生产者剩余原理:生产者愿意以低于他们要求的价格出售商品,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7.福利效果原理:经济政策的决策应该考虑到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8.机会成本原理:为了获得其中一种利益,必须放弃其他可能的利益。
9.波动原理:经济活动会随着时间而波动,包括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
10.信息不对称原理:买方和卖方在交易中可能不拥有相同的信息,这可能导致市场失效。
11.隐形成本原理:对于项决策或行为,除了直接的成本外,还应考虑间接的、不容易量化的成本。
12.激励原则:人们的行为会受到激励和奖励的影响。
13.市场失灵原理:市场可能无法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14.分配原理:资源应该根据公正和效率的原则进行分配。
15.边际成本原理:决策应该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之间进行权衡。
16.价格弹性原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17.现金流量原理:管理资金流量和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8.外部性原理:一些行为或决策的结果会影响不直接参与的第三方。
19.供给链原理:产品或服务通过供应链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
20.劳动分工原理:按照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整体效率和产出。
21.市场机制原理:市场通过价格和供需关系来调节资源分配。
22.外汇原理:国际贸易和外汇汇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23.学习效应原理:人们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渐改变行为和决策,提高效果。
24.薪酬原理:工资和报酬相对于工作的需求和供给决定。
这些经济学原理你都明白吗?
![这些经济学原理你都明白吗?](https://img.taocdn.com/s3/m/eb9caa620b1c59eef8c7b4b6.png)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这些你都明白吗?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9b6a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c.png)
有趣的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从大量数字中得出结论的学科,其中还涉及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原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经济学故事和原理。
一、“命运之手”原理“命运之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德莱·斯蒂文森提出的一种理论,它表明,我们的经济环境有时会呈现出一种“无意识的秩序”。
换句话说,一些看似混乱、不能预测的事情,却可以影响整个市场。
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人感到了不安,市场也很动荡,但是不少人利用这种情况做出了正确判断,最终获得了很多财富。
这样看来,个人行为似乎只是抵消了市场混乱的一小部分,但是却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限制需求”原理“限制需求”是一种常见的销售策略,它的核心在于在大量商品供应并超过消费者需求时,通过限制或人工制造供需失衡,从而增加商品需求。
这种策略的意义在于,消费者会认为某种商品是稀缺、限量或者样式有限,从而更愿意购买该商品。
例如,苹果推出的新产品总是有一些“极度限量”的版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这样的产品,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了这个机会。
通过这种限制供应的策略,苹果可以轻松地驾驭市场的需求,并达到长期稳定的商品销售。
三、“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指,在进行一种活动的同时,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这个原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投资、机会成本和其他经济决策的潜在成本和收益。
例如,在选购房屋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购房价格、交通便利程度、就业机会等,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符合这些条件但是价格高昂的房子,那么我们需要放弃购买其他更便宜的房屋的机会。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决策时更加理性。
以上就是经济学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原理,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有趣理论值得研究探讨。
总之,我们需要凭借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经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越高越好卖——虚荣效应富人们一般不喜欢大众模仿他们的消费行为,这种情况就叫做虚荣效应(snob effect)。
虚荣效应具体是指购买商品的时候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的现象。
在韩国也称为白鹭效应。
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即便是自己原本长期使用的商品,一旦成为大众化商品的话,他们就会将其更换为并不广为人知的新商品,就好像如果一个地方的乌鸦大量涌进,白鹭就会离开一样。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同时发布了随着其他人的使用与否增加购买意图的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和随着其他人的使用与否减少购买意图的虚荣效应。
如果某种商品成为广为人知的人气商品,则人人都想购买,这种现象就叫从众效应。
英文中bandwagon指游行队列中领头的乐队车辆,人们在大街上看到bandwagon就认为会有有意思的事情而无条件地跟随。
从众效应就是指这种不细加考虑就跟着别人做的消费行为。
虚荣效应则是指与从众效应正好相反的现象。
但是,虚荣效应并不止于不购买大众消费品,也可以解释为对非大众性商品的购买需求,简单地说虚荣效应就是对高档商品的个性追求倾向。
虚荣效应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第一,高档商品刚上市的时候迅速购买。
这是因为,在这一瞬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消费高档商品的荣誉。
第二,不论之前如何热情赞美的商品,一旦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一般大众都可以消费的水平就不再继续购买。
这是因为人人都能购买使用的商品既不会让人感到荣誉,也不会有高档的感觉。
不过,这样的虚荣效应并不是在所有商品上都会出现。
商品越是高档,越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时候,虚荣效应越是明显。
如果不是以个人消费为主,购买商品是为了向外部展示的时候,即便其价格高昂,也可能出现价格越高需求反而有所增加的从众效应。
如果认为商品目标市场中有较大的可能性出现虚荣效应的话,在建立营销计划时有必要留意以下三点第一,相对于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更重视其终生价值(life time value)。
也就是说,在市场战略的选择方面,相较于扩大客户数量,更注重把焦点集中在维持原有客户上,因为如果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把重点放在市场扩张上而忽视原有客户的话,总有一天会连原有客户都会离开。
不仅如此,从某个时点开始,市场战略不能只停留在不再扩充新用户,还要做防止新用户流入的限制性营销(demarketing)才行。
第二,要绝对回避价格竞争。
降低价格会诱发两方面的问题。
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一般大众会购买降价后的该商品,而这会降低商品的稀少性,导致现有客户的离开。
而且,在市场中价格有时会成为商品品质的一种指标,所以价格的降低很容易导致商品品质的下降。
第三,作为市场后入者,要尽量避免如“我也要做”(me too)形式的商业推进。
因为具有虚荣效应的市场看起来会有很好的收益率而且竞争者也不多,但是,新的竞争者参与市场的同时,就有可能导致市场本身发生崩溃。
新竞争者的参与会增加消费,但因为虚荣效应,原来的客户可能会选择离开市场。
原来的商家因为之前已经享受了高收益,所以还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而新加入的竞争者就只能蒙受巨大的损失。
活跃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Bunde Veblen)在其着作《有闲阶级论》中指出,虽然一般来说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需求的降低,但在某些商品上却存在着价格上涨反而导致需求增加的现象。
通常在价格昂贵的高档品牌上出现的这种现象被称做凡勃伦效应(Veblen effect),而具有这种特性的商品就叫做凡勃伦商品(Veblengoods)。
相反,价格下降的时候需求也下降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Giffen goods)。
通常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上升,但是如果价格的下降导致的收入上升效果更大的话,就会降低对该商品的需求。
实际上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只有在收入中对该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整体支出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或者低收入者模仿高收入者的消费行为现象被经济学家杜森伯里 (Dusenberry)称为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
消费者的行为不受自身绝对收入的影响,而是取决于相对于周围其他人的收入,自己的收入处于什么水平。
这就是相对收入假说。
示范效应的核心如下:社会中有从低档到高档多种商品的时候,想要更高档的商品是人之常情,而能够更多地接触到有较高社会地位者的人,他们的这种需求会更大。
购买某种商品后,消费需求会向和该商品有关联的其他商品延伸。
这种延伸效应就是狄德罗效应(Diderot effect)。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组织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
有一天,狄德罗买了一件新的家居服,之后就觉得屋内的家具都显得很旧,于是为了能跟家居服相匹配他换了新的书桌,然后换掉了壁挂的装饰品,最终换掉了所有家具。
这就是狄德罗效应,相信这会是受装修业者欢迎的一种效应。
大手大脚的浪费能拯救经济——节约悖论我们都知道,如果消费超过收入,就没有余钱可以储蓄,也就无法积累资金,最终只能过贫穷的生活。
所以,为了成为富人我们会努力工作,有时候也会变成小气鬼,为了能储蓄更多钱而努力。
这个原理对于个人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国家整体经济是否也适用呢?如果所有国民都变成小气鬼,这个国家真的能够变得更加富强吗?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让我们看看其原因何在。
一旦经济进入不景气,基于对未来的担忧,人们会选择更多的储蓄进而减少消费。
可是如果所有人都减少消费的话,企业的销售额就会降低,库存就会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只能降低生产减少雇用,而企业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
那么,对未来的担忧就会强化,人们会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于是整体经济就会陷入愈发不景气的恶性循环中。
这就出现了以个人的角度看储蓄是合理的行为,而从整体经济上又是不合理的悖论。
这称为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
在逻辑学上对个体适合、对整体不适合的现象叫做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节约悖论正是属于这种合成谬误。
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节约悖论。
面对不景气的局面,商家都减少了消费,于是经济陷入更大的不景气中。
洞察这一悖论状况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开出了如果家庭不能扩大消费的话,政府也应该承担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处方。
因为只有这样,整体经济的需求才会扩大,企业的销售额才会增加,生产和雇用状况也才能够得到改善。
最终通过增加家庭收入的方式扩大家庭的消费。
正因为凯恩斯透彻地了解个体储蓄和整体储蓄之间的区别,才有可能拿出这样的解决方案。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书中就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就是美德,储蓄就是恶行。
不过,凯恩斯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这种状况的人。
比凯恩斯还早200多年的18世纪初,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Mandeville)就已经看穿了这种现象。
让我们看看出生在荷兰的医生兼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伯纳德曼德维尔于1714年为了讽刺英国社会而写的《蜜蜂的寓言》(The Fable of theBees)中的讽刺诗《嗡嗡的蜂巢》(The Grumbling Hive)吧。
这首诗的副标题为“个人的恶行或公共的利益”。
从前,有一个非常繁荣的蜜蜂王国。
国王和贵族们虽然欠下了巨大的债务,但是依然建设豪华的宫殿和别墅,穿着华丽的服装,每天用山珍海味举办各种派对。
这个国家用强有力的军队侵略周边国家以扩大自己的殖民地。
当很多士兵在战场上牺牲的时候,大部分将军躲在后方的地洞中。
不过每次凯旋的时候他们总是像英雄一样站在最前面,而勋章也都是归他们所有。
各种裁判的结果并不是取决于是非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给法官和律师的贿赂。
商品的订单总是接连不断,产业链从上到下都业务不断,所有人都能尽情享受奢华的生活。
有一天恶行盛行的蜜蜂王国里突然出现了一位高僧,表示所有人都应该悔改,并开始念诵咒语。
于是蜜蜂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发誓要过清廉正直的生活。
王后和贵族们把宫殿和奢华服装都卖掉偿还了债务,开始了一年到头只穿一件衣服的简朴生活,解散了军队,关闭了剧场。
因为每个人都捍卫正直的生活,所以裁判也变成了没有必要的事情了。
于是,派对和演出消失了,制作豪华服装的裁缝和厨师、木工、石匠、雕刻师、演员等纷纷失业。
蜜蜂们甚至觉得生活在建筑里也是一种奢侈,都搬到树洞中居住。
后来,原殖民地的异邦蜜蜂们大举进攻蜜蜂王国,将所有善良的蜜蜂都抓去当了奴隶,从此善良蜜蜂们就只能每天过着战战兢兢的悲惨生活。
曼德维尔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他主张单纯靠具备好的德行是无法让国民过上好生活的,并且认为通过节约和储蓄,个人虽然可以增加财富,但在国家层面上这个逻辑是完全行不通的。
他以禁欲和利他心是伪善的,普遍认为是恶行的欲望正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样的观点正面挑战了基督教的伦理观。
谴责他的人因为他公开拥护恶行而用谐音称他为人间恶魔(Man-Devil)。
200年后的凯恩斯非常喜欢曼德维尔的这首诗,为了强调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衰退的原因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丶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引用了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
1666年,伦敦发生大火灾,整个英国陷入危机。
但是曼德维尔曾乐观地表示,虽然伦敦大火灾是巨大的灾难,但是在重建伦敦的过程中扩大的有效需求会激活英国经济。
现在,电视和报纸中还会经常报道经济不景气中老百姓缩衣节食,而富人们大肆购买昂贵的名牌货,过着奢华生活的现状,指责富人们的消费行为。
但是,从节约悖论上看,富人们的这种消费能够增加整体需求,反而是在帮助经济尽快恢复。
如果商家不能扩大消费的话,政府也应该出面扩大政府支出,为企业提供投资优惠条件,而且要努力吸引外国投资者和观光客,增加投资和消费。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让经济景气起来。
免费未必就好——免费经济学“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是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着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常说的一句话。
有的信息粗看之下似乎是免费的,实际上经过了解后发现并不是免费的意思;或者可以解释为免费后面隐藏着某种诱饵,还可以理解为不要期待不付出代价的免费东西。
就像“免费的奶酪只存在于捕鼠器上”的俄罗斯谚语一样,对免费的东西保持警惕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过,有真正免费的主张逐渐占了上风。
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免费驱逐收费的趋势得到了强化。
英国的《经济学人》展望2008年的时候把这样的趋势命名为免费经济学(freeconomics),将单词免费(free)和经济学(economics)合起来形成新词。
2007年唱片业发生了一个大事件。
人气歌手普林斯(Prince)通过英国《星期日邮报》免费派送新专辑Planet Earth的CD,数量达到了300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