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大纲(李颖川版)
采油工程(井基本流动规律)
其中:
(1-2a) (1-2)
Jo
CK 0 h
0B0 (ln
re rw
1 2
S)
(1-3)
Jo
CK0h
0B0 (ln
re rw
3 4
S)
(1-3a)
J0
pr
q0 pwf
(1) 采油指数
例: A井 100吨/天
(1-4)
B井 80吨/天
A井 110吨/天 B井 120吨/天
电动潜油螺杆泵
利用液体传递能量
水力活塞泵 射流泵 涡轮泵
注水:利用液体携带、补充能量。 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
是用压裂液使地层破裂形成裂缝。并在 缝内填以支撑剂。填砂裂缝的高渗透能力起到 油井增产的作用。 酸化(acidizing)
是向油井挤入专门配制的酸液,依靠其 化学溶蚀作用以解除油层污染和提高近井地带 油层渗透率。
②流入动态关系曲线(IPR 曲线)
建立 Pwf~q 坐标,
P
Pwf
变换q =J(Pe-Pwf)式:
Pwf = Pe- q/J
当 q= 0 时, Pwf=Pe 当 q= Pe.J 时, Pwf=0
由此两点得曲线:
q Pe•J
tg=Pe.J/Pe=J (1-2b)
③ 曲线的特征
1.夹角的正切就是采油指数,夹角越大, 采油指数越大,生产能力越强;反之,夹角 越小,J越小,生产能力越弱。曲线很直观 地反映油井的产能。
地层参数影响采油指数。
(3) 流入动态关系曲线
①流入动态关系
根据(1-2a)式:qo =Jo(Pe-Pwf)
《采油工程》教材编写大纲(60学时)
《采油工程》教材编写大纲(60学时)
佚名
【期刊名称】《煤炭高等教育》
【年(卷),期】1999(000)004
【总页数】2页(P113-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
【相关文献】
1.经济犯罪资金分析师培训教材编写大纲研讨会在江西警察学院召开 [J],
2.经济犯罪资金分析师培训教材编写大纲研讨会在江西警察学院召开 [J], ;
3.浅析研发对科技出版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参与驾培教学大纲编写促培训教材编写和销售为例 [J], 曹仁磊
4.《矿床开采工程》课程教学大纲(94学时) [J],
5.对竞争法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的再思考 [J], 刘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理工大学346体育综合参考书目
成都理工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参考书目001地球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黄杏元、马劲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遥感技术及应用:《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地图学:《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李爱萍、崔冬华、李东生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070900地质学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1.岩石学:《岩石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肖渊甫等,地质出版社,2014.矿床学:《矿床学》(第三版),翟裕生等,地质出版社,201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李忠权等,地质出版社,2010.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田明中、程捷,地质出版社,2009.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张宏飞、高山,地质出版社,2012.矿物学:《矿物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刘显凡等,地质出版社,2010.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姜在兴,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地球化学概论:《地球化学》,张宏飞、高山,地质出版社,2012.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测绘学概论:《测绘学概论(第三版)》,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张加龙,刘畅,李素敏,洪亮,陆驰等,科学出版社,2016. 3S 技术及应用:《3S技术及应用》,冯学智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大地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郭际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学图像处理》,朱文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GIS设计与实现》,李满春等,科学出版社,2019.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方向: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1.矿产资源勘查学:《矿产资源勘查学》(第三版),阳正熙,科学出版社,2020.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李忠权等,地质出版社,2010.矿物学:《矿物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刘显凡等,地质出版社,2010.资源与环境遥感方向:遥感导论:《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黄杏元、马劲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数学处理》,丰戊森,地质出版社,2015.085704测绘工程测绘学概论:《测绘学概论(第三版)》,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张加龙,刘畅,李素敏,洪亮,陆驰等,科学出版社,2016. 3S技术及应用:《3S技术及应用》冯学智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大地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郭际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学图像处理》,朱文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GIS设计与实现》,李满春等,科学出版社,2019.085703地质工程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1.矿产资源勘查学:《矿产资源勘查学》第三版,阳正熙,科学出版社,2015.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李忠权等、地质出版社,2010.矿物学:《矿物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刘显凡等,地质出版社,2010.002能源学院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徐国盛等,地质出版社,2021.油气储层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王允诚,地质出版社,2008.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陆正元、张银德、段新国等,地质出版社,2016.地震地下地质学:《地震地质解释基础》,王长城、徐国强、左银辉,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08200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层物理学:《油层物理学》,单钰铭等,地质出版社,2016.油藏工程基础:《油藏工程基础》,刘德华,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钻井与完井工程》,陈平,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渗流力学:《油气渗流力学基础》,冯文光,科学出版社,2007.采油工程:《采油工程》,李颖川,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085703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徐国盛等,地质出版社,2012.油气储层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王允诚,地质出版社,2008.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陆正元、张银德、段新国等,地质出版社,2016.地震地下地质学:《地震地质解释基础》,王长城、徐国强、左银辉,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085706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层物理学:《油层物理学》,单钰铭等,地质出版社,2016.油藏工程基础:《油藏工程基础》,刘德华,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钻井与完井工程》,陈平,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渗流力学:《油气渗流力学基础》,冯文光,科学出版社,2007.采油工程:《采油工程》,李颖川,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085807清洁能源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徐国盛等,地质出版社,2012.油气储层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王允诚,地质出版社,2008.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陆正元、张银德、段新国等,地质出版社,2016.地震地下地质学:《地震地质解释基础》,王长城、徐国强、左银辉,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003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081400土木工程土力学:《土力学》(第五版),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合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20.《混凝土结构》,范涛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基础工程:《基础工程》(第四版),华南理工大学等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2019.《基础工程》,彭社琴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四版),张倬元等编,地质出版社,2016.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第6版),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四版),张倬元等编,地质出版社,2016.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版),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8.工程岩土学:《工程岩土学》,孔德坊等编,地质出版社,1992.钻掘工程学:《岩土钻掘工程学》鄢泰宁,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版),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8.岩石力学:《岩体力学》(第二版)肖树芳等编,地质出版社,2016.专门水文地质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曹剑峰等著,科学出版社,2006.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王焰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地下水污染控制》,钱家忠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第6版),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王运生等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陈礼仪、胥建华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第三版),薛禹群等编,地质出版社,2016.085703地质工程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四版),张倬元等编,地质出版社,2016.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版),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8.工程岩土学:《工程岩土学》,孔德坊等编,地质出版社,1992.钻掘工程学:《岩土钻掘工程学》鄢泰宁,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大数据:《大数据导论》,张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导论》(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万良编著,2020.现代遥感技术:《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第6版),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地质统计学:《多元统计方法及其应用》,郭科、龚灏,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实用地质统计学》,候景儒,地质出版社,1998.085900土木水利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综合:《土力学》(第五版),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合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20.《混凝土结构》,范涛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基础工程:《基础工程》(第四版),华南理工大学等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2019.《基础工程》,彭社琴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水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柯葵、朱立明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第6版),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版),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8.080100 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3版),唐静静,范钦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理论力学:《理论力学(I)》(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I)》(第6版),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结构力学:《结构力学》(第6版),李廉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04地球物理学院070800地球物理学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基础》,史謌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教程》,孟令顺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2.《勘查技术工程学》,李正文、贺振华编,地质出版社,2002.空间物理学基础:《太阳物理概论》,杨志良、景海荣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太空物理学导论》,Margaret G Kivelson、Christopher T Russell主编,曹晋滨等译,科学出版社,2001.地震学:《地震学、震源及地球结构概论》,(美)塞思·斯坦等著,梁春涛等译,科学出版社,2020.《现代地震学教程》(第二版),周仕勇、许忠淮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岩石物理学:《岩石物理学》,陈颙,黄庭芳,刘恩儒编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导航定位原理与技术:《卫星导航定位原理》,黄丁发、张勤、张小红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遥感原理与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周廷刚、何勇、杨华等,科学出版社,2015.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勘查技术工程学》,李正文、贺振华编,地质出版社,2002.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刘天佑,地质出版社,2007.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地震勘探:《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李录明、李正文编,地质出版社,2007.085703地质工程资源与环境勘探:《勘查技术工程学》,李正文、贺振华编,地质出版社,2002.《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赵英时,科学出版社,2018资源与环境勘探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周廷刚、何勇、杨华等,科学出版社, 2015.《勘探地球物理教程》,孟令顺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2.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地震勘探:《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李录明、李正文编,地质出版社,2007.空间物理学基础:《太阳物理概论》,杨志良、景海荣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岩石物理学:《岩石物理学》,陈颙,黄庭芳,刘恩儒编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005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六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贾伯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基础(上、下)》(第五版),李瀚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核辐射测量方法:《核辐射测量原理》,汤彬,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辐射物理》,丁富荣、班勇、夏宗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原子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及原子核物理》,郭江、赵晓凤、彭直兴,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铀矿床学:《铀矿地质与勘查简明教程》,李巨初、陈友良、张成江,地质出版社,2011.地球化学概论:《地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辐射物理:《辐射物理》,丁富荣、班勇、夏宗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82700核科学与技术原子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及原子核物理》,郭江、赵晓凤、彭直兴,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辐射剂量学与辐射防护:《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李士骏.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高等电离辐射防护教程》,夏益华、陈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罗顺忠,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核辐射测量方法:《核辐射测量原理》,汤彬,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辐射物理》,丁富荣、班勇、夏宗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辐射物理:《辐射物理》,丁富荣、班勇、夏宗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85407仪器仪表工程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六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贾伯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基础(上、下)》(第五版),李瀚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85702安全工程辐射防护:《电离辐射防护基础》,陈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高等电离辐射防护教程》,夏益华陈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原子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及原子核物理》,郭江、赵晓凤、彭直兴,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辐射物理:《辐射物理》,丁富荣、班勇、夏宗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工程岩土学:《工程岩土学》,孔德坊等编,地质出版社,199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王运生等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085803核能工程核辐射测量方法:《核辐射测量原理》,汤彬,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辐射物理》,丁富荣、班勇、夏宗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原子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及原子核物理》,郭江、赵晓凤、彭直兴,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辐射物理:《辐射物理》丁富荣、班勇、夏宗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5801电气工程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上、下册,李瀚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电气工程综合:《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于永源、杨绮雯,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高电压技术》(第二版),吴广宁,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06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070300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第六版,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2018. 分析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三版),华东理工大学有机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分析化学》(第6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第四版),王玉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9.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70900地质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第六版,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2018.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朱和国等,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第四版),王玉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9.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材料性能学:《材料性能学》,张帆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付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朱和国等,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材料性能学:《材料性能学》,张帆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原理:《化工原理》(上、下)第三版,柴诚敬,贾绍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第四版),王玉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9.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85601材料工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付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朱和国等,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材料性能学:《材料性能学》,张帆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085602化学工程化工原理:《化工原理》(上、下)第三版,柴诚敬,贾绍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第四版),王玉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9.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85705矿业工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第六版,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2018. 矿物加工工程:《选矿学》第3版,谢广元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工艺矿物学:《工艺矿物学》,吕宪俊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07管理科学学院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管理学》(第一版),陈传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运筹学:《运筹学》,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统计学:《统计学》,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20200工商管理管理学:《管理学》(第一版),陈传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统计学:《统计学》,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运筹学:《运筹学》,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256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概论:《工程管理概论》(第三版),成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项目管理学:《项目管理学》,戚安邦,科学出版社,2019.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第五版),陈蓉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008马克思主义学院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思想政治教育:《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沈壮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009文法学院030100 法学、035101法律(非法学)、035102法律(法学)法理学:《法理学》(2020版),法理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宪法学:《宪法学》(2020版),宪法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刑法学:《刑法学》(2019版),刑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民法学:《民法学》(2019版),民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学》(2022版),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2022版),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2019版),中国法制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10外国语学院0502外国语言文学第二外国语(任选):《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下册)(第二版)、《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册)(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简明法语教程》(修订版)(上)、(下),孙辉,商务印书馆,2006.综合英语:《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精读)(1-6册),杨立民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语言学教程》(第五版),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戴炜栋、何兆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日语语言文学第二外国语(任选):《英语》(一):全国统考.《简明法语教程》(修订版)(上)、(下),孙辉,商务印书馆,2006.综合日语:《日语综合教程》(1-6册)陈小芬编著,新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生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日语语言与文学:《日语概论》,翟东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19.7冲印).《日本文学史》,张如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055101英语笔译、055102英语口译翻译硕士英语:《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翻译概论》(第二版)-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姜倩、何刚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四版),叶子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英语翻译基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文版,习近平著,外文出版社,20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文版,习近平著,外文出版社,2020.《英语笔译实务真题解析3级》,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用书编委会编,新世界出版社,2019.《英汉翻译二十讲》(增订版),曹明伦,商务印书馆,2019.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刘军平,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011沉积地质研究院070900地质学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1岩石学:《岩石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肖渊甫等,地质出版社,2014.古生物学:《古生物地史学简明教程》,付英祺,地质出版社,1995.沉积岩石学:《沉积岩石学(第二版)》,郑荣才文华国等,地质出版社,2021.085703地质工程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第三版)》,陶晓风,科学出版社,2020.沉积岩石学:《沉积岩石学(第二版)》,郑荣才文华国等,地质出版社,2021.岩石学:《岩石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肖渊甫等,地质出版社,2014.地史学:《地史学简明教材》,赵兵、庞艳春,地质出版社,2014.012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0503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陈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新闻理论教程》(第四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新闻传播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文化与新闻传播综合知识:《媒介文化传播》,陈默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新媒体概论》(第三版),匡文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新闻传播史:《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刘笑盈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新闻学原理:《新闻学概论》(第二版),《新闻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 135105广播电视艺术理论:《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广播电视实务:《电视编导基础》(第三版),韩斌生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电视节目制作》,孟群、孙洪亮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电视综合知识:《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三版),郭镇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电视节目编辑》(第二版),许行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广播电视概论:《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孟建、黄灿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电视编导基础:《电视编导基础》(第三版),韩斌生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013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语言编程:《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论》,郝玉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85404 计算机技术:C语言编程:《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论》,郝玉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石油工程本word版
石油工程本word版有杆泵采油是世界石油工业传统的采油方式之一,也是迄今在采油工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人工举升方式。
及时、准确地把握有杆抽油系统的工作状况,诊断油井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使油井及时复原正常生产,提高举升效率和油井产量,对提高油田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依照抽油机的几何结构,建立了抽油机悬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规律。
在有杆泵抽油装置、泵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材质的组合抽油杆柱,对抽油杆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了描述抽油杆柱动力学特性的波动方程。
从而建立诊断数学模型,以抽油机的悬点运动规律并结合悬点实测示功图作为诊断模型的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利用VB语言编写程序运算出抽油杆柱的位移和载荷,绘出示功图。
依照新疆油田两口生产井资料,通过所编程序对油井进行实例运算,从实测悬点载荷、位移求解出抽油杆不同位置在任意时刻段的位移和载荷,并绘出泵示功图。
实现对抽油系统工况诊断,验证所编程序。
关键词:有杆抽油;示功图;诊断;波动方程;有限差分名目摘要 (Ⅰ)ABSTRACT (Ⅱ)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国外进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国内进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油工程第1章
主要内容
自喷采油:利用天然能量开采。 气举采油
有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人工补充能量)
注水
水力压裂 酸化
(降低阻力)
连续气举
气 举 人工举升 (机械采油) 泵 利用电缆传递电能 举 利用液体传递能量 电动潜油螺杆泵 水力活塞泵 射流泵 涡轮泵 间歇气举
常规有杆泵
利用抽油杆传递能量 地面驱动螺杆泵 电动潜油离心泵
• 目的:生产石油、收回投资、获利。
• 与钻井、完井工程、油藏工程和地面集输工 程紧密相关、交叉渗透。 • 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工艺性强。
本课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把地下的原油拿出来。
目的:培养石油工程专业人才。
特点:系统性不强,理论不成熟,内容多,时间紧
研究对象:
1、地层向井筒的流动
2、井底向井口的流动 3、地面管线的流动 4、自喷井的嘴流
则:
q
qo
FE 1 o max
p wf p wf 1 0 .2 0.8 p pr r
2
(1-15)
pwf p r ( p r p wf )FE 式中:
(1-16)
适用范围:0.5FE1.5 图为按上述方程绘制的 无因次IPR曲线,其横坐标
5)井口阻件——地面用于控制油井产量的
油嘴、节流装臵;
6)地面集油管线——水平、倾斜或起伏管
线;
7)计量站油气分离器。
油井系统总压降为: 总压降可分解为以下部分:
第一章 油井基本流动规律
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
一、单相原油流入动态 1、垂直井单相油流 (1)定压边界的稳定流产量公式
海洋石油开采工程(第一章绪论)
二、 海洋石油开发特点
(2) 油气开发规划
勘探钻井(含评价井)
油气开采可行性研究
勘探工作 评价 设备设计研究
阶段 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基本设计与预算
详细设计
开发工作
设备制造与采购
设备安装
试运行与投产
(3) 整体开发代替滚动开发
三、国内外海洋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国外海洋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 初始阶段 (1897年到1984年) 18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萨姆兰德油田用木桩作基 础建立了第一座海上钻井平台; 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发现油田; 1930年,苏联在里海发现油田。
三、国内外海洋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 起步阶段(1947年到1973年) 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制 固定平台;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马尔根城西南12海里的海域,首次 使用了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带有驳船的钻井平台; 1953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自升式钻井平台—“ 马格洛利亚号”; 1954年美国建造了第一艘坐底式平台—“查理先生号 ”。
3、加速发展海洋能源开发技术,加大深海油气开发技 术研发投入 4、统筹制订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洋能产 业和海洋人才等多方面的战略规划 5、在国际合作中,强化我国海洋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国内外海洋油气资源分布
1、国外海洋油气分布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 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约占30%。在全球海洋油气探明储量中,目前浅海仍占主导 地位,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将逐渐进军深海。水深 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 2000~2005年,全球新增油气探明储量164亿吨油当量,其 中深海占41%,浅海占31%,陆上占28%。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采油工程基础与方法考试大纲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采油工程基础与方法考试大纲《采油工程基础与方法》考试的课程包括《油层物理》和《采油工程》两门课,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基本计算(公式)和基本方程的推导,同时能应用书本理论知识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每门课的适用专业、参考书及考试内容如下:《油层物理》考试大纲(75分)课程名称:《油层物理》适用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参考书:1、《油层物理学》,杨胜来、魏俊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油层物理学》,秦积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考试内容:第一章油气藏流体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第一节石油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石油的物理性质第三节地层水的化学组成第二章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第一节天然气的化学组成、视分子量和密度第二节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和对比状态原理第三节天然气的高压物性第四节湿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第一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第二节汽-液相平衡第三节油气体系中气体的溶解与分离第四节用相态方程求解油气分离问题的实例第四章地层流体的高压物性第一节地层油的高压物性第二节地层水的高压物性第五章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第一节砂岩的构成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性、储层岩石的孔隙度第三节储层岩石的压缩性第四节储层岩石流体饱和度第六章储层岩石的渗透性第一节达西定律及岩石绝对渗透率第二节气测渗透率及气体滑动效应第三节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第四节裂缝性、溶孔性岩石的渗透率第五节岩石结构的理想模型及应用第六节储层岩石的敏感性第七章储层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不在考试范围内)第八章界面现象与岩石的润湿性第一节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第二节界面吸附现象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润湿性第九章储层岩石中的毛管压力及其曲线第一节毛管压力的概念第二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和换算第三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基本特征第四节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第十章多相流动与相对渗透率曲线第一节孔隙介质中的多相流第二节两相渗流的相对渗透率第三节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采油工程》考试大纲(75分)课程名称:《采油工程》适用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参考书目:1、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年2、王鸿勋、张琪,《采油工艺原理》修订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年考试内容: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与气液多相垂直管流规律第一节油井流入动态第二节气液多相垂直管流规律第二章自喷与气举第一节自喷井协调及系统分析第二节气举第三章有杆泵抽油第一节抽油装置和泵的工作原理第二节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第三节抽油机悬点载荷计算第四节影响泵效因素及提高泵效措施第五节抽油井生产分析第六节抽油设备选择第四章注水第一节水源及水处理第二节分层吸水能力研究第三节注水指示曲线及分析第四节防止吸水能力降低及改善吸水剖面的方法第五章水力压裂第一节造缝机理第二节压裂液第三节支撑剂及裂缝导流能力第四节压裂设计第六章酸化第一节碳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第二节酸液及添加剂第三节酸处理工艺第四节砂岩地层土酸处理。
采油工程第1章
L——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简称井长); S——水平井表皮系数; reh——水平井的泄流半径
reh A /
A——水平井控制泄油面积,m2。 式(1-7)中的泄流区域几何参数 (如图1-3右图)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L>βh 且L<1.8 reh
二、油气两相渗流的流入动态
6 66.0
4 82.1
由此可作出IPR曲线.
Pr 和(Q1,Pwf 1)
已知地层压力,只需一个点的生产数据
就可作出 IPR ,否则要 4 至 5 个实测点的生产
数据才能作 IPR 曲线,或已知两个稳定生产
点的数据,可作出IPR曲线。
(Q1,Pwf 1)和(Q2,Pwf 2)
利用 Vogel 方程作 IPR 曲线误差早期 5% ,
晚期20%,且绝对误差较小。
5、不完善井的Vogel方程
( 1 )流动效率: FE(Flowing Efficiency) 表示 实际油井的完善程度。定义为油井在同一产量下 理想完善情况的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即:FE=理想压降/实际压降
(1-12) ——理想完善情况的井底流压; ——同一产量下实际非完善井的底流压; ——非完善井表皮附加压力降。 >0,油井不完善; <0,油井超完善。
它表示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量,
用以衡量油井的生产能力。
如果油井既产油,又产水:
( 1-4a )
产液指数
比采油指数:单位油层厚度上的采油指数。
q JS J / h h ( P r Pwf )
( 1-4b )
(2)影响采油指数的因素
qo=Jo ( Pe -Pwf )
qo cko h Jo Pe Pwf o Bo ln re rw S
学生主讲点评法在《采气工程》小班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
学生主讲点评法在《采气工程》小班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发布时间:2021-06-04T08:11:46.10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总第369期作者:王志彬乐平[导读] 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始小班教学实践。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采气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采气工程”部分章节进行了学生主讲点评法的教学实践。
本文主要介绍了学生主讲点评法提出的背景、实施方案、教学效果及存在的不足。
学生主讲点评法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结果表明,采用学生主讲老师点评法章节的考试得分率高于传统老师主讲法得分率10.9%~17.3%。
与过去两年传统老师主讲法对比,学生主讲老师点评法的考试平均得分率提高了8.9%~13.3%。
关键词:采气工程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学生主讲点评法小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始小班教学实践。
西南石油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后,要求石油工程的专业主干专业技术课全部实施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为学生主讲点评法创造了条件。
学生主讲点评法是指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主讲,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同学参与互评的新型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的发展和创新,已在一些高校应用。
作者2018-2020年连续三年担任了选修专业技术课《采气工程》的主讲,2020年得知教学班选修人数满足小班教学和学生主讲点的评法模式,在《采气工程》部分章节进行了学生主讲点评法的教学实践。
现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效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可对其它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采气工程介绍《采气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门课程是从天然气储层出发,全面阐述天然气开采方法的一门综合性专门技术。
采油工程大纲(李颖川版)
采油工程大纲(李颖川版)此大纲为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授课计划,也可供考中油的研友参考《采油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etroleum production engineering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64,实验学时44、学分:4学分5、先修课程: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油气渗流力学、油藏工程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李颖川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11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该课程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是从油层出发,全面阐述石油开采方法的一门综合性专门技术。
该课程主要保证学生掌握各项采油工艺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熟悉相应问题的工程背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采油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生产管理、工艺设计等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解决采油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油井生产系统流动过程的动态规律、各种采油方式和增产工艺措施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力图建立采油系统工程观念,掌握采油工艺的基础理论和采油工程设计方法及施工技能。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第一章油井基本流动规律(10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油气流入动态(4学时)一、油气两相渗流的流入动态二、含水及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三、完井方式对油井流入动态的影响四、预测未来油井流入动态第二节气液两相管流基本概念及基本方程(2学时)一、气液两相管流的滑脱现象及特性参数二、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三、气液两相管流压力梯度方程及求解步骤第三节气液两相管流计算方法(2学时)一、垂直管两相上升Orkiszewski方法二、倾斜(水平)管两相流计算方法三、环形空间流动的处理方法第四节嘴流动态(2学时)一、单相气体嘴流二、气液两相嘴流教学要求:明确采油工程的地位、研究对象、课程特点及其学习方法。
采油工程(成都理工大学)电子教案.doc
附件:成都理工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师姓名伊向艺、李成勇等所在学院 ___________ 能源学院___________授课专业 ___________ 石油工程___________课程代码 ___________ 0401C1307 _________总学时56 学分3.5教材名称 __________ 采油工程____________2010年3月20日思考题、讨论题、作业:P47, 1、2、6、7笫一节油井流入动态三、含水及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1、汕气水三相渗流汕井流入动态2、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3、具有含水夹层的流入动态卩q、完井方式对汕井流入动态的影响1、射孔完井段压降2、射孔-砾石充填完井段压降五、预测未来油井流入动态1、Fetkovich 方法2^ Vogel-Fetkovich 组合方法第二节气液两相管流基本概念及基本方程一、多相垂直管流物性变化规律1、气体体积流屋2、液体的体积流量3、总混气液的体积流量4、混气液流速5、混气液密度6、压力分布二、混气液密度1、理论密度2、滑脱现象3、实际密度三、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重点:含水及多层汕藏汕井流入动态、气液两相管流的滑脱现象及特性参数、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难点:预测未来汕井流入动态、多相垂直管流物性变化规律、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流型教学过程:第一学时,继续讲述第一节汕井流入动态剩余的部分,了解汕井含水及存在綾人爰异的多层合采时的油井流入动态,并简要概述了完井方式对油井流入动态的影响;重点讲述了两种用于预测未来油井流入动态的方法即:Fetkovich方法和Vogel-Fetkovich组合方法。
笫二学时,开始本章笫二节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多相垂直管流的物性变化规律及相关公式的推导,利用图示的方法让学生宏观理解气液两相管流的滑脱现彖的概念和垂直管气液两相流的四种流型。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P4& 11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陈家琅等编著.抽油井的气液两相流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李颖川.定向井气液两相压力计算数值方法.天然气工业,1990 (2)[3]Economides M. J. and Hill A. D. 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 1994[4]Voge 1 J. V. Tnflow Performanee Relationship for Solution Gas Drive Wells, JPT. Jan.1986[5]Joshi S. D. Augme nt at ion of Well Productivity with Slant and Horizo ntal Wells, JPT. June 1988[6]Standing M. B. Inflow Performanee Relationship for Damaged Wells Producing by Solution Gas Drive, JPT. Nove. 1970[7]Fetkovich M. J. The Isochrronal Testing of Oil Wells, SPE 4529 教学后记:气液两相管流的滑脱现象和垂肓管两相管流的流型是重中之重,应该认真学习并重点掌握。
采油工程教学大纲
《采油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采油工程【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课时】:72【学分】:4【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气开采中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了解采油工程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动向。
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正确地选择工艺方法、进行工艺设计和动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解决采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和从事科研工作准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它不仅用到数理化等基础知识,而且与其它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学习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管流规律时,要运用到流体力学及渗透力学的基本知识;在学习采油方式和水力压裂等时,则涉及到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学习酸化、砂、蜡、稠、水处理中与流体力学及采油化学有更多的联系。
因此,本课程应安排在学完上述有关课程之后。
另外,在讲授本课程时,应从个种采油工程系统本身的规律和生产实践提出的问题出发,以工程设计为主线,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计算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4学分,共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试验18学时。
理论学时【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一、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单相、两相、三相流体的流入动态;2、掌握井筒气液流动的特征;3、掌握计算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的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1、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2、井筒气液两相流基本概念;3、计算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的Orkiszewski方法;4、计算井筒多相管流的Beggs-Brill方法。
第二章自喷与气举采油一、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自喷井生产系统;2、掌握气举原理;3、了解气举法试油。
二、主要教学内容1、自喷井生产系统分析;2、气举采油原理及油井举升系统设计方案第三章有杆泵采油一、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有杆泵工作原理与生产系统设计;2、会计算抽油机悬点载荷;3、会计算抽油机功率;4、会计算抽油机泵效。
采油工程教学大纲
《采油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etroleum Production Engineering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采油工程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应问题的工程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流体在油井生产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及其流动规律;掌握油井主要举升方式和增产增注措施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熟悉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了解采油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熟悉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初步建立采油工程系统的思想。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基本内容和要求:1)采油工程的任务及主要内容;2)采油工程的特点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地位;3)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基本内容和要求:1)未饱和油藏的流入动态;2)饱和油藏完善井和非完善井的流入动态;3)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5)多层油藏的流入动态;4)斜井和水平井流入动态。
教学重点:不同条件下,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的绘制。
教学难点: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曲线的绘制。
第二章井筒流动动态基本内容和要求:1)井筒气液两相流动特征;2)井筒压力梯度基本方程;3)井筒压力分布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井筒压力分布计算。
教学难点:井筒压力梯度基本方程的建立、计算步骤。
第三章自喷和气举采油基本内容和要求:1)油井自喷原理及管理;2)自喷井的生产系统分析;3)气举采油原理和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自喷井节点分析方法,气举采油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自喷井节点分析方法与应用,连续气举设计。
第四章有杆泵抽油基本内容和要求:1)抽油装置及其工作原理;2)悬点的运动规律;3)悬点所承受的各种载荷及计算;4)抽油机平衡、扭矩和功率计算;5)泵效计算与分析;6)有杆抽油系统设计;7)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
教学重点:有杆抽油系统的基本计算,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
采油工程——教学大纲
《采油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必修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80,实训学时485、先修课程: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油气渗流力学、油藏工程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门课程是从油层出发,阐述石油开采方法的一门综合性专门技术。
该课程主要保证学生掌握各项采油工艺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熟练掌握采油工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采油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从事油气开采生产技术等技能操作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的讲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对目前矿场上常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介绍。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油井生产系统流动过程的动态规律、各种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采油工艺的基础理论和采油工程施工技能学会采油各基本技能项目的操作。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教学方法以模块化教学为主。
绪论(1学时)主要介绍:采油工程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地位、作用、方法;目前国内外采油工程工艺的发展概况以及油田对采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
第一章油井完成与试油(理论:实践=4:6)本部分主要介绍井身结构及完井方法,常用的完井方法及其优缺点,完井方法的选择,试油。
其中:井身结构(1学时):主要介绍油水井井身结构,钻进和固井基础知识;完井方法及完井方法选择(1学时):主要介绍各种完井方法,重点是射孔完井方法;试油(1学时):主要介绍试油知识,详细试油知识放到修井模块中去学。
教学基本要求:在相应的章节中,讲授完井方法时到现场去见习。
其中试油主要是井下作业的工作内容,作为采油工只需了解就可以了。
讲射孔完井时需到现场观摩。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讲内容“够用、必需和实用”。
实训项目一采油工程认识实习及安全教育。
(2学时)实训目的: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本课程所涉及到的采油、注水、修井等生产环节及工具、设备、仪器有一个概括认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以便更好的学习专业课。
《采油工程》教学大纲
《采油工程》教学大纲学分:3 学时:48(含实验学时:4)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大纲执笔人:张士诚一、课程介绍《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目前矿场常用的各种采油方式(方法),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以及选择的标准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采油工程》的先导课是《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和“石油工程生产实习”等,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对地下流体的高压物性、油气水的渗流特性和地层供液能力的计算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目标①掌握矿场常用采油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适应条件和设计方法;②了解油气井增产、增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③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预期教学结果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①掌握矿场常用采油方式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适应条件和设计方法;②了解油气井增产、增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
五、考核方式总成绩=课堂总成绩×90%+实验成绩×10%课堂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即平时上课出勤及习题占18%,实验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2%。
六、指定教材张琪主编.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方法.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七、参考书①王鸿勋、张琪.采油工艺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②张士诚、张劲.压裂开发理论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③王鸿勋,张士诚.水力压裂设计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④万仁溥.采油工程手册.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⑤曲占庆.采油工程基础知识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⑥布朗. 升举法采油工艺(卷1、卷4).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⑦王鸿勋.水力压裂原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⑧M.Golan,C.H.Whitson.油气井动态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⑨A. Daniel Hill, Christine Ehlig-Economides .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 Prentice Hall PTR, 2012⑩Operation Production,1,2,Economides八、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采油工程概论
Vogel法:1968年,Vogel发表了适用于溶解气
驱油藏的无因次IPR曲线及描述该曲线的方程。
他们是根据用计算机对若干典型的溶解气驱油藏 的流入动态曲线的计算结果提出的。
第三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
二、自喷采油 2、油井流入动态
2 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
第三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
李颖川.采油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年 伊向艺,卢渊.石油钻采工程.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6年 何生厚,张琪.油气开采工程.北京:中国石化出版 社,2003年
李文华.采油工程.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年
提出几个问题
一、油气资源储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二、油气资源的采出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第二章
试油
把井底和井底周围地层的赃物排出,使油层孔隙畅通,
以利于油气流入井筒; 能建立起足够大的井底压差; 应缓慢而均匀的降低井底压力,不致导致破坏油层结构。
忽略流体流动的摩察阻力,井底压力可简单表示为下式:
第二章
试油
定义:用比重较轻的液体将井内比重较大的液体替出,从 而降低井中液柱压力,达到使井内液柱压力小于油藏压力
第一章
完井
割缝衬管的作用
割缝衬管完井的优点:
既可起到裸眼完井的作用,又
可防止裸眼井壁坍塌,在一些出
砂不严重的中粗砂粒油层中使用。
这种完井法工艺不复杂,便于
作业
成本也低。
第一章
完井
定义:也称为裸眼封隔 器完井,在衬管的适当 部分加裸眼封隔器下到 井下裸眼段,在悬挂衬
管的同时,张开裸眼封
隔器,将有问题的上部 岩层封隔,使下部层位 裸露,就可使井恢复正 常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大纲为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授课计划,也可供考中油的研友参考《采油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etroleum production engineering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64,实验学时44、学分:4学分5、先修课程: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油气渗流力学、油藏工程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李颖川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11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该课程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是从油层出发,全面阐述石油开采方法的一门综合性专门技术。
该课程主要保证学生掌握各项采油工艺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熟悉相应问题的工程背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采油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生产管理、工艺设计等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解决采油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油井生产系统流动过程的动态规律、各种采油方式和增产工艺措施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力图建立采油系统工程观念,掌握采油工艺的基础理论和采油工程设计方法及施工技能。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第一章油井基本流动规律(10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油气流入动态(4学时)一、油气两相渗流的流入动态二、含水及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三、完井方式对油井流入动态的影响四、预测未来油井流入动态第二节气液两相管流基本概念及基本方程(2学时)一、气液两相管流的滑脱现象及特性参数二、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型三、气液两相管流压力梯度方程及求解步骤第三节气液两相管流计算方法(2学时)一、垂直管两相上升Orkiszewski方法二、倾斜(水平)管两相流计算方法三、环形空间流动的处理方法第四节嘴流动态(2学时)一、单相气体嘴流二、气液两相嘴流教学要求:明确采油工程的地位、研究对象、课程特点及其学习方法。
了解采油生产系统组成和采油方法及油井增产措施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采油系统工程概念。
掌握垂直井和水平井单相油流产能预测理论和方法,正确计算绘制目前和未来溶解气驱油井及产水情况下的流入动态曲线,综合分析射孔和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对油井流入动态的影响。
了解气液两相管流(油井举升及地面集输管流)的基本知识。
通过两相流管实验观查和认识两相流流型及其变化。
重点掌握垂直管和倾斜管(水平管)两相流压降计算方法。
掌握油嘴节流基本理论和动态规律。
重点:油井流入动态和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方法。
难点:油嘴节流基本理论和两相流液相滞留特性。
第二章自喷及气举采油(8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自喷井节点系统分析(4学时)一、基本概念和分析步骤二、节点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第二节气举采油(4学时)一、气举采油方式及气举管柱二、气举的启动压力与工作压力三、气举阀四、连续气举设计教学要求:明确自喷井各流动过程的协调原理,掌握自喷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和实施步骤。
了解气举方式及类型,明确气举采油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
掌握气举阀的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和连续气举工艺设计方法。
重点:油井协调概念及自喷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连续气举设计方法。
难点:气举井的卸载过程和气举阀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12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有杆抽油装置(1学时)一、抽油机二、抽油泵三、抽油杆柱第二节抽油机悬点运动(1学时)一、简化分析二、精确分析第三节抽油机悬点载荷(2学时)一、悬点静载荷及其理论示功图二、悬点动载荷三、摩擦载荷四、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第四节抽油机平衡计算(1学时)一、平衡方式及其原理二、平衡计算第五节减速器扭矩及电动机功率计算(1学时)一、扭矩计算二、扭矩曲线的应用三、电动机功率计算第六节泵效分析(2学时)一、柱塞冲程损失对泵效的影响二、气体对泵效的影响三、漏失对泵效的影响四、提高泵效的措施第七节抽油系统选择设计(2学时)一、确定下泵深度二、抽油杆强度计算和杆柱设计三、抽油机选择第八节抽油井生产分析及系统效率(2学时)一、环空液面探测二、抽油泵工作状况分析三、井下示功图的计算机诊断四、系统效率分析五、提高系统效率的途径教学要求:掌握机-杆-泵装置的基本理论和常规工程计算方法。
正确地选择抽油设备和进行抽油系统的生产分析。
重点:机-杆-泵工作过程的力学分析及示功图分析。
难点:泵效分析,减速器扭矩计算。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潜油电泵采油(1学时)一、潜油电泵举升系统二、井下多极离心泵工作特性三、潜油电泵系统设计四、潜油电泵井的节点分析方法第二节水力活塞泵采油(1学时)一、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组成和类型二、水力活塞泵的结构及型号工作原理三、水力活塞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四、水力活塞泵系统设计第三节水力射流泵采油(1学时)一、射流泵结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二、射流泵的型号三、射流泵动态特性四、射流泵的选择第四节螺杆泵采油(1学时)一、螺杆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二、螺杆泵的工作特性三、螺杆泵系统设计教学要求:掌握潜油电泵、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螺杆泵四种机械采油方式的采油系统的装置及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了解影响四种无杆泵工作特性的主要因素。
正确地设计各种无杆泵采油装置和分析采油系统生产动态。
重点:四种机械采油方式的采油装置及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难点:水力活塞泵采油装置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第五章注水(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水质(1学时)一、注水过程中油层伤害的因素二、注水井油层特定堵塞机理三、油田生产对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四、水质的指标体系五、注入水水质推荐标准六、水质标准的制定方法第二节水源及水处理(1学时)一、水源选择二、水处理措施三、水处理流程第三节注水井动态(1学时)一、流度比与吸水指数二、注水井的注水量三、吸水能力因素分析四、注水指示曲线分析与应用第四节注水工艺(1学时)一、注水工艺参数设计二、注入系统三、实施注水四、注水井工艺措施教学要求:明确注水工程的任务和注水对水质处理的技术要求。
掌握注水井动态分析、注水管理方法和常用稳油控水方法。
重点:注水过程中油层伤害的因素分析。
难点:注水对水质处理的技术要求。
第六章水力压裂(12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水力压裂造缝机理(2学时)一、地应力力分析二、裸眼井水力压裂造缝机理三、地应力场测量及计算第二节压裂液(2学时)一、压裂液类型二、压裂液添加剂三、压裂液流变性四、压裂液的滤失性五、压裂液对地层的污染第三节支撑剂(1学时)一、支撑剂类型二、支撑剂性能三、支撑剂选择第四节水力压裂裂缝延伸模型(2学时)一、卡特面积公式二、PKN模型三、CGD模型四、CGD和PKN模型的比较第五节支撑剂输送(1学时)一、支撑剂沉降特性二、沉降型布砂设计三、悬浮型布砂设计四、改善支撑剂在裂缝中分布的方法第六节水力压裂评价(1学时)一、水力裂缝评估二、工艺效果分析三、水力压裂经济评价第七节水力压裂设计(2学时)一、选井选层二、确定入井材料三、水力压裂设计计算第八节水力压裂工艺技术(1学时)一、分层及选择性压裂二、控缝高压裂技术教学要求:对岩石破裂机理、裂缝延伸状况、压裂液、支撑挤类型及其性能,填砂裂缝导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水力压裂计算模拟、压裂设计方法、水力压裂经济评价等的分析理论,掌握水力压裂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
了解水力压裂三维延伸优化设计及适于不同储层条件和压裂施工目的水力压裂新工艺、新技术。
重点:压裂机理、裂缝延伸机理。
难点:压裂模拟计算、压裂设计。
第七章酸化(10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酸化增产原理(2学时)一、酸化工艺分类二、酸化增产原理第二节酸-岩化学反应当量及反应产物(2学时)一、酸-岩反应的化学当量二、酸-岩反应生成物状态第三节酸-岩化学反应动力学(2学时)一、酸-岩化学反应机理二、酸-岩反应速度及动力学方程三、酸-岩反应速度的室内确定及动力学参数测定四、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第四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设计计算(1学时)一、酸沿裂缝流动反应的浓度分布及有效作用距离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计算三、酸化增产倍比预测第五节砂岩储层酸化设计计算(1学时)一、砂岩储层酸化酸浓度及矿物浓度分布二、砂岩储层酸化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三、砂岩酸化效果预测第六节酸化工艺设计(1学时)一、酸化处理井和层的选择二、常用酸化工艺三、酸压设计四、基质酸化处理设计第七节酸液及添加剂(1学时)酸液类型及选择酸液添加剂及选择教学要求:掌握酸岩反应机理、基本酸岩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酸液及其添加剂的选择及评价、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设计计算模拟方法。
分析基质酸化后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压裂酸化酸蚀裂缝有效作用距离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掌握酸化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选择方法、基本设计方法。
了解酸化优化设计及酸化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重点:酸岩反应机理、酸化工艺设计。
难点:酸化模拟设计计算、酸化优化设计。
第八章油井防砂、防蜡与堵水工艺技术(自学)第九章稠油和高凝油的开采技术(自学)(二)实验教学:1、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气、液两相在垂直管中的流态变化,综合分析其现象;了解两相垂直管流实验原理、装置流程、操作测试方法。
了解游梁式抽油机及深井泵的结构、工作原理。
掌握管式泵、杆式泵、水力活塞泵、电潜泵、螺杆泵结构各部件的结构及用途。
2、实验内容和占用学时的具体分配(1)两相垂直管流实验实验学时:2学时综合型1)实验目的要求:研究气、液两相在垂直管中的流态变化,综合分析其现象;了解两相垂直管流实验原理、装置流程、操作测试方法。
测定不同气量下的产液量和气体体积流量,并观察其流态,绘制Q~V曲线。
确定始喷点、停喷点、最高效率点和最大产量点。
掌握两相垂直管流的基本变化规律。
2)实验仪器设备:气液两相垂直管流实验装置、空气压缩机、计时器、光电转换器、精密压力表、转子流量计、恒液位水箱、气体调压阀、稳压器、电磁阀、空气包、模拟井筒、输水管线、氧气管等。
(2)抽油机及深井泵模型抽水实验实验学时:2学时综合型1)实验目的要求:观察了解游梁式抽油机及深井泵的结构、工作原理。
测定(有)无气体影响时的抽汲液量,计算其泵效,分析气体对泵效的影响、气锚防气效果。
掌握深井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影响泵效的因素,观察已剖管式泵、杆式泵、水力活塞泵、电潜泵、螺杆泵结构。
掌握它们各部件的结构及用途;拆装深井泵。
2)实验仪器设备:教学游梁式抽油实验装置、空气压缩机、计时器、光电转换器、精密压力表、转子流量计、气体调压阀、氮气瓶、液压阀、电磁阀、已剖管式泵、杆式泵、水力活塞泵,未剖深井泵、管钳、手套、黄油等。
3、实验课的考核办法以实验报告考核。
4、实验教材石油工程教研室编. 采油工程实验指导书,2006年版五、考试考核办法:该课程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