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从我国的普法教育开始就一直常抓不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五”、“二五”、“三五”普法中学生属于重点对象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一1、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社会背景作为接受高等教育、被誉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理应具备更高的法律素养;其法律素养水平将直接引领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发展方向、提升构筑法治社会的速度。
经过二十多年普法工作的努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以致大学校园里的违法犯罪现象有所下降;而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向社会公众传播法律知识,成为普法宣传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转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随之发生质的变化:原来相对静止、封闭、有序的生活状态,走向了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的状态,给我们带来更快更多的消息,这些信息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众多不安定因素。
部分高校大学生由于意志力比较薄弱且个人独立思考、辨识能力还不够成熟,致使难以抵抗外界不良影响的诱惑,违法犯罪现象不断提升,因此,不管是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进而寻求对策,以期在最短时间能感受到其法律素质的提高。
法律知识欠缺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课作为向大学生传播法律常识的重要平台。
但一门课程的讲授几乎涵盖了本科法学专业的所有课程内容,且学时相对较少,任课教师也只能有选择性的传递有限的知识信息。
学生们受“专业知识至上”观念的影响,面对普法课程只能是敷衍了事,以顺利通过期末考试为“己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整体水平还是较低的。
法律意识淡薄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也存有“法律虚无主义、工具主义”、“人治”胜过“法治”、“有权就有钱、钱大于法”等错误认识,影响着对当代法律制度的实质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正确认识,无形中对现代法律意识的导入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触;纵然将法律条文熟记于心,也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无力与不法现象相抗衡。
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5篇
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5篇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篇1在__不断与世界扩交流,全面建设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
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__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
在爸爸的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
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b、不太了解65.3%c、不了解21.9%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法律观念、法律运用能力以及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_____等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有效回收率为_____%。
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深入、更详细的信息。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法律的认知程度1、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不深。
例如,对于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的了解,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知道一些,但不全面”。
2、对于一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了解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
(二)法律观念1、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认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权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等错误观念。
2、在对待违法犯罪行为的态度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表示反对,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三)法律运用能力1、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
2、在签订合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不少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四)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1、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但部分学生反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2、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上的法律信息良莠不齐,容易误导学生。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7篇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7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篇1)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
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__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⑴、你生长在()a、农村74%b、城市26%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a、有18%b、没有82%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
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b、缺乏法律知识40%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三、原因分析(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经典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优秀4篇)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
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为了让您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4篇经典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调查主体1相关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对象的选择与简要情况此次调查选择的是高校在校及刚刚毕业的大四学生。
3调查方法与过程4调查结果及分析(原始问卷见附录)你的性别A男 45.61% B女 54.39%你的你所在年级A大一 23.68% B大二65.79% C大三4.39% D大四6.14%本次调查覆盖面比较广,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A很重视 40.29% B一般关心 56.12% C无所谓3.6%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A很强13.67% B一般62.59% C较弱17.88% D很弱5.87%A很紧密41.77% B 一般50.21% C几乎没有8.02%被调查去的大学生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为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并且同时认为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实用5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实用5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实用)(精选篇1)一、调查方法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
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
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不记名。
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
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
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b涉及重大利益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a:任何人都要守法;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c:官民平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政府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平等题6:法律的作用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维权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在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习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_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5篇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1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成为了全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了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情况,探索法制宣传的新渠道,本小组特对此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在本校大学生中展开了调查,对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提出建议,以此为促进社会法制作出自己的努力。
调查以随机问卷方式,面向全体杏坛学院的学生。
共制问卷100份,收回92份。
问卷的内容围绕“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展开,总共10道题。
在调查的学生中,各年级段的学生都有,大四的占了大多数,他们的答案基本代表了客观意义上的非法律专业学生在完成了大学阶段积累后所知晓法律的程度。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促进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学校的法律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因而进行了本次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问卷形式了解真实数据,进而通过数据得出问题,通过问题了解到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从而分析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
所谓法制意识,其实更多的讲究的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法律的了解和情感。
这一部分是针对概念中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必要性和了解法律的途径”而提出的,通过大学生的回答,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的态度和情感。
大学生法治素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法治素养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治素养的高低对于国家的法治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状况,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以_____大学、_____大学、_____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并对_____名大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三、大学生法治素养现状(一)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大学生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宪法、民法、刑法等,但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法律,如商法、经济法等,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在问卷中,能够准确回答常见法律问题的学生比例约为_____%。
(二)法治观念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认同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权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等错误观念。
(三)法律运用能力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只有约_____%的大学生能够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多数学生缺乏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经验。
(四)法律遵守情况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
四、影响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因素(一)学校教育部分高校对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二)家庭环境家庭的法治氛围和父母的法治观念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对法律的重视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法治观念较为淡薄。
(三)社会环境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等,对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四)个人因素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法律的意识和积极性,对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法治素养不高。
五、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建议(一)优化高校法治教育1、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法律课程的种类和学时,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意识形成、法律行为遵循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行为的能力,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遵纪守法的意识。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了调查,共计发放了500份问卷。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法律知识掌握情况、法律意识形成情况、法律行为遵循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1.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特别是一些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这说明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方面的掌握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相应的法律教育。
2.法律意识形成情况的分析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还有待提高。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往往把法律意识的提高仅仅视为一种形式,缺乏对法律的深入理解。
一些大学生对于法律问题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模糊性,甚至对于某些法律问题抱有误解。
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大学生的法律行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法律行为遵循情况的分析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行为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合同签订、网络购物以及租房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导致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于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存在纵容和容忍的现象,对自己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
四、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法律教育加强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础。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
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计25道题。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10.6%。
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
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
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
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
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
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经典5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经典)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经典5篇)
我认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是对整个法律职业体的要求,律师的专业性、法官的专业性必须时刻在案件的每个环节中被体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经典)精选篇1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
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
党的十八届四_。
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的问题和路径范文调研报告(精选2篇)
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的问题和路径范文调研报告(精选2篇)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的问题和路径范文调研报告「篇一」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的问题和路径范文调研报告引言法治素养是指个体在法治社会中理解、遵守并参与法律运行的能力与素质。
作为培养优秀公民的重要环节,学校对同学法治素养的培育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当前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分析,提出改进路径和建议,以推动学校同学法治素养的发展。
一、问题分析1. 缺乏系统性当前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普遍缺乏系统性,往往是零散的、片段化的知识灌输,缺失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环节。
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法治问题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决策,容易迷失在模糊的法律概念中。
2. 缺乏交互性当前同学法治教育重视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少主动思考和思辨的机会。
交互性不足导致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程度较低,应用能力不够。
3. 缺乏实践性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真实的案例、活动和实践环节。
学生往往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解决方案的思考,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法治环境。
二、改进路径和建议1. 建立系统性教学模式学校应建立针对法治素养培育的系统性教学模式,将法律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并将其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法律教育课程应包括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增加交互性和启发思考学校应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索、思考。
在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法律新闻等资源,引发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学校同学法治素养培育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
学校可以在社会实践、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应加强与社区法律机构的合作,为同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案例。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篇一」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
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
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
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a、非常有用45.11%b、一般35.71%c、基本没用6.02%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a、电视上48.12%b、报纸上16.54%c、学校的课本上35.34%d、家庭的影响4.51%e、其他13.91%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平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a、20次以上5.26%b、20次?10次6.39%c、10次?5次21.8%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b、用武力解决6.02%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a、法律法规健全52.6%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7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精选篇1)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
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习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习惯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维权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习惯。
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
大学生法律知识调研报告5篇
大学生法律知识调研报告5篇大学生法律知识调研报告篇1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
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平的关键。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
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在整个20__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
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最新4篇)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最新4篇)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一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平等的诉求,但对平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平等的思想意识,但对平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
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
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
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现状为了在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抓住机遇、取得有利的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思维最活跃的知识群体,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外,还应该努力地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近来,有关大学生缺乏道德和违反法律规则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这令部分的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
针对这种状况,近日,我在大学生这群体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现状的调查。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50份纸张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0份,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并收回了3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总共有80份反馈问卷,而具体的调查情况以及我对此的思考观点如下:先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现状方面谈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的,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努力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例如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就有72.5%的大学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经常”让座位给老,弱,病,残人士;在大学里,“课桌文化”,“墙壁文化”一直都十分盛行,而有73.8%的大学生对乱图乱画的现象表示否定,等等。
从一定程度上看,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还是比较高的。
然而,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偏离了主流的发展方向,与主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热情,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睡觉,敷衍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这对任课老师极不尊重,不识尊师重道之礼。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法治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律意识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分析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多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本科和专科学生。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
同时,对 50 名大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1、大部分大学生对基本法律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和系统。
例如,对于宪法、民法、刑法等常见法律的基本框架和原则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具体条款和细节则了解较少。
2、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法学专业的学生明显优于其他专业,但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表示在学校教育中法律课程的设置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有限。
(二)法律意识的形成途径1、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反映法律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缺乏实践环节。
2、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法制节目和案例报道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但存在信息不准确、片面等问题。
3、家庭环境对法律意识的培养作用相对较小。
部分家庭缺乏对法律的重视和教育。
(三)对法律的态度1、多数大学生认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法律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认为可以通过人情关系来解决纠纷。
(四)法律行为1、在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真正采取行动的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从我国的普法教育开始就一直常抓不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五”、“二五”、“三五”普法中学生属于重点对象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报告一1、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社会背景
作为接受高等教育、被誉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理应具备更高的法律素养;其法律素养水平将直接引领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发展方向、提升构筑法治社会的速度。
经过二十多年普法工作的努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以致大学校园里的违法犯罪现象有所下降;而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向社会公众传播法律知识,成为普法宣传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转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随之发生质的变化:原来相对静止、封闭、有序的生活状态,走向了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的状态,给我们带来更快更多的消息,这些信息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众多不安定因素。
部分高校大学生由于意志力比较薄弱且个人独立思考、辨识能力还不够成熟,致使难以抵抗外界不良影响的诱惑,违法犯罪现象不断提升,
因此,不管是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进而寻求对策,以期在最短时间能感受到其法律素质的提高。
法律知识欠缺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课作为向大学生传播法律常识的重要平台。
但一门课程的讲授几乎涵盖了本科法学专业的所有课程内容,且学时相对较少,任课教师也只能有选择性的传递有限的知识信息。
学生们受“专业知识至上”观念的影响,面对普法课程只能是敷衍了事,以顺利通过期末考试为“己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整体水平还是较低的。
法律意识淡薄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也存有“法律虚无主义、工具主义”、“人治”胜过“法治”、“有权就有钱、钱大于法”等错误认识,影响着对当代法律制度的实质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正确认识,无形中对现代法律意识的导入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触;纵然将法律条文熟记于心,也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无力与不法现象相抗衡。
法律意识错位
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错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校园与社会法治氛围的缺失。
校园内学生的法律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亦或是学校中出现的违法事件未受到依法惩治,使得学生对于法律的预期不断下降。
这不仅有损于法律的权威,也使学生误认为法律在校园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忽视了自己在校园里的法律主体地位,不愿积极的学习法律知识、践行法律理念,更不愿关注身边的法律现象,与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行为习惯的较高期望相去甚远。
而社会中大量违法行为的出现、法律漏洞的显现,对于满怀希望、意欲步入社会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学生而言,更是一种重创;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于法律的信赖与尊重,漠视法律、践踏法律的事件不断发生。
本应成为建设法治社会主力军的“天之骄子”,却随之的时间的推移,混同于普通民众,甚至成为犯罪群体的成员,不禁让人惋惜,更意识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刻不容缓!
法制教育模式,构建法治宣传平台
在发挥课堂优势、充分利用传统教育载体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课堂教育的新方法,既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又关注法律技能的指导和法律信仰的培育,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
的法制观念。
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使法律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在教学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可适当的借鉴法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优秀成果,增加启发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更好的调到同学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除此,增设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大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也是校内法制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例如:组织学生到监狱参观;观看优秀的法制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犯罪分子进行重点帮教;对大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进行法庭旁听;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开展一些以法律为主题的法律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同学们能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同时,有意识的将学校普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借助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阵地,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法律思考、法律实践机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深刻领悟法治内涵,并自觉养成法律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
由此既升华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思想,也为法制教育开辟了第二课堂,二者相得益彰,最终目的直接指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
法律至上的信念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若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必须要解决他们对于法治的信任危机,重塑法律在其心目中的权威,培养起一种宗教般虔诚而真挚的对法的信仰。
而权利意识的树立、权利观念的深入人心正是我们信仰法律、采取护法行为的思想基础。
权利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一切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以及当其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何种手段予以不就的一种心理反映。
作为学生活动中接触到的重要人群,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平时要重视有关法律、制度的学习,了解自身和学生的权利范围,树立“大学生是平等的权利主体,合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形成正确的权利观和法律信仰,支持学生的维权活动,支持学生的权利主张,自觉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法定权利,不利用管理权力压抑学生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