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合集下载

知识点 地球公转-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地球公转-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5 地球公转一、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直射点运动速度大约1个月移动8°,4天移动1度例如,求5月1日、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方法技巧】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时间判断(先通过找直射点判读左右两图,再通过公转运动方向判读上下两图)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 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B 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1)看日地距离:参照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时间。

如图中C在近日点附近。

(2)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如图中C位置;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如图中A位置。

向左倾斜时相反。

(3)看直射点位置:将AC两处地心与太阳连线示意直射光线,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则为夏至,如图中A 位置;若在南回归线,则为冬至,如图中C位置。

☀直射点的规律:1.直射点决定了昼夜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相同的两天是昼夜长度、正午太阳高度完全相同的两天;2.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两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两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1.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2)冬至日(图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北半球此时昼长达一年中最短;南半球相反。

公转特征,四季与五带

公转特征,四季与五带
一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地球 公转 黄 赤 交 角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回 归 运 动 太 阳 辐 射 量 的 变 化 昼夜长短 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时间上:四季
空间上:五带
一、一般特点 1.方向
2.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近日快,远日慢
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与 恒星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40°N 地区二 分二至 日太阳 视运动 轨迹图
8.等温线的弯曲 一陆南,七陆北
9.极地活动
小结
七、五带
猴面包树分布于非洲,地中海 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上,及澳 洲北部。
二、黄赤交角
三、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左斜左冬,右斜右冬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夏至 北半球 秋分 春分 南半球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五、四季的划分(北温带) 春季— 3、4、5月
夏季— 6、7、8月 秋季— 9、10、11月
冬季— 12、1、2月
补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十四节气
六、季节的判断(以北半球夏季为例)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接近23º26ˊN
2.极昼极夜范围
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极昼
3.晨昏线的走向
4.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 高度接近全年最大值。
5.地球公转位置接近远日点 6.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慢
7.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落下,且日出、 日落时太阳光线与纬线的夹角接近23º26ˊ时, 为北半球夏季。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和五带划分课件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和五带划分课件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和五带划分课件
CONTENTS
• 地球的公转 • 五带划分 • 地球的自转 • 地球的倾斜
01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公转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顺时针自西向东运动。公转导致一年四季交替。 表格章节内容: 正午太阳高度和季节变化
公转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时,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最高,直射点附近正午太 阳高度最大。 轨道形状: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不同 。 速度变化: 地球公转速度不变,但因为轨道椭圆形状,导致在近日 点时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速度较慢。 季节变化: 公转使得地球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不同地区气候差 异明显。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一周约为365.25天,即一年。
03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自转运动: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地球形成白昼和黑夜交替。
自转运动
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即一天。 自转轴倾角: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倾斜23.5度,导致季节变化。 白昼黑夜: 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不断交替出现白昼和黑夜。 日晕、月晕: 自转导致地球表面出现日晕和月晕现象。 赤道快速速度: 赤道地区自转速度最快,约每小时1670公里。
表格章节内容
月份 3月 6月 9月 12月
正午太阳高度 较高 最高 较高 最低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02 五带划分
五带划分
气候带: 地球根据不同纬度区域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分别是寒带、温带、热带、赤道和极 地带。
气候带
寒带: 两极附近,气候寒冷,永久冻土带。 温带: 两热带之间,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 热带: 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日照充足。 赤道: 雨林密布,气候湿热,昼夜长短基本相等。 极地带: 两极附近,气候严寒,冰雪覆盖。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讲义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奇妙而规律的气候现象,其中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环境。

首先,咱们来聊聊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是指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次循环的现象。

这可不是随便出现的,而是和地球的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形。

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始终倾斜着,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不断移动。

咱们就拿北半球来说。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增多,气温升高,就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到了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也是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时候,天气变得炎热,夏天就到了。

接着,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南移,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降低,秋天就来了。

到了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这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天气寒冷,冬天降临。

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往北移动,新的一轮四季更替又开始了。

四季更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是播种的好时节;夏天,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植物茂盛生长;秋天,果实累累,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动植物会进入冬眠或休眠状态,人们也会穿上厚厚的衣服来保暖。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五带的划分。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这里太阳高度终年很大,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终年炎热,是“太阳的宠儿”。

北温带和南温带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这里四季分明,既不像热带那么炎热,也不像寒带那么寒冷。

北寒带和南寒带在极圈以内,这里太阳高度很小,获得的太阳热量极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地转偏向力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对水流流向和风向影响显著,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例如北半球平直河道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影响港口和聚落选址;由于近地面受热和地转偏向力导致的“龙吸水”现象影响渔民捕鱼;等
确定房屋的朝向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方位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坐北朝南
B

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则日晷所在地的经纬度为( )A. B. C. D.
北极星的仰角为39.5⁰
该地纬度为39.5⁰N</m>
当地地方时为12时
该地经度为117⁰E
日影朝向正北
6小时21分
武汉
6分钟
8小时45分
重庆北
终点

15小时5分
太阳位于西南方
列车向南行驶
B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在石盘刻度上的投影来判断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日晷影像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
【关键能力突破】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关系判断季节
判断季节的依据,除地球运动相关规律外,还有气温和气压、季风、天气和气候、洋流和水文特征、山地植被和雪线变化、农事活动和极地考察等。
二、其他判断季节的依据
1. 四季更替和五带成因
考点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 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依据季节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热量最多的季节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热量最少的季节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

地理2021高考一轮复习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
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详细的总结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
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限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根底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预祝考生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202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颖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方案、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用)图文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用)图文
生态平衡研究
四季更替对地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是科学家研究的 重要课题之一,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3
地球物理学研究
四季更替与地球自转、公转等地球物理学现象密 切相关,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四季与五带的关系
四季对五带的影响
气候变化
四季的更替导致气候的变化,使 得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有所不同, 从而影响五带的划分。
生物多样性
四季的变化使得生物有不同的生 长和繁殖季节,从而影响生物的 分布和多样性。
农业生产
四季的更替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 的影响,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决 定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02
热带是指赤道两侧的地区,具有终年高温、长年炎热的气候特 点;寒带是指极地附近的地区,具有终年低温、长年严寒的气
候特点。
03
温带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具有四季分明、温度适中的 气候特点。
五带的划分标准
五带的划分主要依据是当地正午太阳高 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在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大,昼夜长短变化也最为明显;而温带的正 午太阳高度角适中,昼夜长短变化也相对温 和。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农业活动
四季更替使得人类可以根据季节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和 收割,保证食物的供应。
衣着与居住
四季更替影响人们的衣着和居住环境,例如冬季需要 穿厚衣服和取暖,夏季需要穿轻薄衣服和制冷。
旅游活动
四季更替使得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吸引 游客在不同季节前往旅游。
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候温季节
根据气温变化划分季节,以平均气温连续5天超过或低于某一临界值 (通常为2℃)作为季节的起始和结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学习目标
理解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规律及 其在现实生活中 的应用,能解决 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思维导图
回归
正午
太阳高度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知 识 整 合]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 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_大__值_____出现在正午,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 回归线
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之间

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 回归线
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 上
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回归线 值 至极点 之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 接 高 考]
(3)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 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 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 下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 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 屋朝北。
3.(2013·山东文综,6)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 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 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完成下题。

五带划分、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四季更替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 地球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 地球公转周期: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 地球公转速度: 近1快、远7慢
高考6月7、8号两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 面示意图中的 ( B ) A.甲 B.乙 C.丙 D.丁
夏至
23.5°N 秋分
春分
冬至
0° 次年春分 23.5° S
6月22日
9月23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 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春分
近日点
秋分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冬至 秋分
春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五带” 划分
黄赤交角 五 带 范 围
扩大 扩大缩小 缩小热带 温 寒带缩小扩大
扩大
缩小
3、四季的更替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讲义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宇宙中不断地旋转和公转,由此产生了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其中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便是最为显著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运动。

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

地轴是一个假想的轴,它倾斜着穿过地球的中心。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这便产生了昼夜交替。

而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365 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四季更替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主要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有关。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保持不变,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此时就是北半球的夏季;相反,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白昼时间较短,便是南半球的冬季。

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当直射点到达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春分和秋分。

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时,情况就反过来了,南半球迎来夏季,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五带的划分也是基于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根据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这里终年炎热,阳光直射,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多。

北温带和南温带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气候较为温和。

北寒带和南寒带位于极圈以内,这里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不同的季节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比如,在北半球的春季,适合播种;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耕和为来年做准备的时期。

气候也受到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显著影响。

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形成了热带雨林等独特的生态系统;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有多样的植被和动物种类;寒带地区则气候寒冷干燥,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2020届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doc

2020届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doc

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考试说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为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为冬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中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二、四季和五带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划分(1)五带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的划分: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如何表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2.怎样根据昼夜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3.你知道哪些与四季、五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典题领悟](2017·江苏高考·节选)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1.从题干中明确考向由关键词“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设问限定词“该日”“悉尼和广州”,可知考查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从图中获取信息[答案] A[备考方略]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差异
热量带划分
地球公转导致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差异,根据热量带的划分,可分为 热带、温带和寒带。
气候类型分布
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也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例如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 气候,而极地附近则为极地气候。
季节交替对生物圈影响
植物生长
季节交替对植物的生长有 பைடு நூலகம்要影响,例如春季植物 开始发芽生长,而秋季则 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探讨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全球变 暖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农业生产与季节变化
分析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 解不同季节的农业生产特点和适应性 措施。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 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促进 作用。
THANKS
温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 原等植被类型;棕壤、褐 土等土壤类型。
寒带
苔原、针叶林等植被类型 ;冰沼土、灰化土等土壤 类型。
04
地球公转对自然环境影响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两侧来回移动,使得不同地区的 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公转还导致太阳高度角的变 化,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发生变化,影响不同地区接收到 的太阳辐射量。
动物迁徙
许多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 化而进行迁徙,例如候鸟 在春秋两季进行迁徙,以 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农业生产
季节交替还对农业生产有 重要影响,农民需要根据 季节变化来安排种植和收 割等农事活动。
05
人类活动对地球公转适应性调整
农业生产布局调整

地球公转5个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5个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5个地理现象一、四季更替1. 原理阐述•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这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处于夏季;而南半球获得热量相对较少,处于冬季。

反之,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在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和由南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春季和秋季。

•例如,在北半球的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是夏季的开始。

而在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进入冬季。

2. 对生物的影响•四季更替使得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不同,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迁徙等活动。

植物在春季发芽生长,夏季茂盛,秋季结果,冬季休眠。

许多动物也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候鸟在秋季向南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越冬,春季再返回北方繁殖。

二、昼夜长短变化1. 规律•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和秋分日(9月21日左右),全球昼夜平分。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情况相反。

•以夏至日(6月22日左右)为例,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而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昼夜长短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在高纬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有利于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作息时间和户外活动安排。

例如,在北极地区夏季的极昼期间,人们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科考、探险等活动。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1. 概念与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②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冬夏季季是是一一年年内内白白昼昼最最短长、、太太阳阳高高度度最最小大的的季季节节
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气候四季:39、 、41、 0、5月 11月为为春秋季季,,6、127、、18、月2为月夏①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 ②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 地球表面粗略地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 带五个热量带。
编辑课件
一、知识判断 1.地球绕日公转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中 心。(×) 2.地球的公转周期是1个回归年,时间为365日5时48分 46秒。(×) 3.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与太阳间距离不断改 变,公转速度也在不断变化。(√)
编辑课件
4.冬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夏至日位于远日 点。(×)
编辑课件
讲基础·整合知识01 抓重点·掌握规律02 做考题·打造能力03
编辑课件
知识速读
讲基础·整合知识 01
编辑课件
1.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作逆时针旋转;从 南极上空看,作顺时针旋转。 (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 点上。(如下图所示)
编辑课件
(4)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编辑课件
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1)黄赤交角 ①概念:地球自转轨迹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 面(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 ②度数:目前是23°26′。 ③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 动。
5.当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获取的太阳辐射量大,为北半 球夏季。(×)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造成了黄赤 交角的产生。(×)
7.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节后 将开始向南回归。(×)
编辑课件
8.我国划分四季的方法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 为四季划分的开始。(×)
9.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 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编辑课件
二、规范用语 写出地球公转运动所涉及的主要术语。 答案:恒星年、回归年、近日点、远日点、赤道平面、黄 道平面、黄赤交角、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昼夜 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更替、五带。
编辑课件
好好听讲
抓重点·掌握规律 02
编辑课件
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产生原因要注意两点。一是地球在公转时,总 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不垂 直,而是有一个小于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 生了一个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二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始终存 在。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 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编辑课件
微专题6
地球的公转运动
编辑课件
考纲展示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编辑课件
考纲解读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 化及其成因。
编辑课件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 与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编辑课件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 关系。如图:
编辑课件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编辑课件
(2)影响 ①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 23°26′之间。 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编辑课件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轨迹:
编辑课件
②周期: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 秒,叫做回归年。
编辑课件
3.四季和五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 于是地球上产生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更替 ①原因: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使 得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
编辑课件
【典例1】 (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 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 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 题。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