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背景介绍人文计划是一个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的教学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文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二、目标设定人文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人文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理解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评估社会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三、教学内容人文计划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文学科导论:介绍人文学科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
2. 社会问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当前社会问题,如贫困、环境污染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文化交流: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理解力。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服务、社区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人文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1. 讲座和讨论:通过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文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2. 视频和影片:利用相关视频和影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分组完成相关项目,如社会问题研究报告、文化交流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社区,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文化交流的现实情况,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实践经验。
五、评估方式人文计划的评估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讲座和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项目背景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意识,我们计划开展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目标和目的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通过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心。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预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教授公民教育课程和组织摹拟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预意识。
三、具体计划1. 人文关心教育:a.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福利机构,如养老院、孤儿院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b. 开展社会问题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c. 组织学生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如捐款、义卖等,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匡助他人。
2. 社会责任教育:a. 组织学生参预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环境、植树造林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b. 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社会责任经验和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c. 设立社会责任奖学金,鼓励学生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赋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
3. 公民意识教育:a. 开设公民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法律知识、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b. 组织摹拟社会活动,如摹拟选举、摹拟法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公民参预社会事务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参预意识和民主意识。
c. 鼓励学生参预学校的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
四、预期效果通过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的人文关心意识得到提高,能够关注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
2.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能够主动参预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人文与社会教案七年级
人文与社会教案七年级本教案旨在通过人文与社会课程,帮助七年级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2. 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a. 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b. 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c.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 地理位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b. 气候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文化交流与差异a.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b. 不同文化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4.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a. 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b. 评估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的能力。
5.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a. 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b. 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讲述人文与社会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 图表法:使用地理、历史时间线、统计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3. 视觉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丰富教学内容;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5.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不同的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起学生对人文与社会的兴趣,启发他们对社会的思考。
2. 知识讲解:根据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并提供实例帮助理解。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视觉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社会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人物,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对人文与社会课程的兴趣和思考。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七年级下学期计划精品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七年级下学期
教学安排
一、学生学问现状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探讨和信息整理,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建筑已有肯定的了解和熟识,知道了黑龙江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民族人口的学问,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广的家乡的常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人文与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本学科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黑龙江的民族、人口、生活、与社会组织。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傲慢和骄傲。
2.懂得爱惜大自然。
3.冬令营的收获。
4.知道黑龙江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黑龙江大都市。
2、黑龙江人文。
难点:1、黑龙江的社会组织。
2、黑龙江的民族、传统节日。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课前打算充分。
2、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严格要求学生。
3、充分利用实例和实物加强学生的感性相识。
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励为主。
多让学生探讨,发表个人
观点。
5、提倡学以致用,多向身边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宣扬自己的家乡。
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教案】主题: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为七年级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的人文与社会教学方案。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多样性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2.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旧石器时代、农耕文明、工业革命等重要时期;-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分析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兴趣,拓展其知识领域。
3. 教学内容3.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起源和初期文明发展;- 农耕文明:农业的兴起和城市文明的形成;- 工业革命: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和社会变革。
3.2 文化多样性与传统习俗-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 探究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3.3 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提倡环保行动;- 贫富差距:探究贫富差距对社会的影响,讨论减少贫困的方法;- 种族歧视:反思种族歧视的不公平现象,促进多元文化共融。
3.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人文与社会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讨论;-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 教学过程5.1 概念导入- 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入不同文化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2 知识传授- 采用讲解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5.3 深入探究- 分组讨论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展示研究成果,并互相交流。
5.4 社会问题解析- 选择具体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启发学生思考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性。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背景介绍人文计划是一个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的教学计划。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人文领域的知识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人文领域知识教学通过讲授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人文领域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研究历史事件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 社会问题教学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和探讨当前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贫困、环境污染、人权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和社区服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遗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文领域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人文领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项目研究评估对学生的小组项目研究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团队合作和成果展示等。
3. 参与社区服务评估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服务质量和反思报告等。
五、教学资源1. 书籍和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如经典文学作品、艺术欣赏指南、历史事件研究资料等,供学生阅读和研究。
2. 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计划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2017 —2018 年度二学期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第九周第一课时冬令营的收获第十周第二课时黑龙江的交通、特产第十一周第三课时模拟学习博物馆第十二周第四课时第二模拟室“今天我上课第十三周第五课时王奶奶的一天第十四周第六课时选举班干部第十五周第七课时黑龙江文化遗产第十六周第八课时双十一购物节第十七周期末复习第十八周期末复习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冬令营的收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的交通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似和不同重点:古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
难点:现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言:生活是蕴涵生命绿色的树,劳动生活是拥抱沃土的根,物质生活是挺拔向上的躯干,精神生活是繁茂多彩的枝叶。
你想了解独具特色的黑龙江人的生活吗活动1结合上图,想想爬犁的哪几个部位有利于滑行?黑龙江地区为什么曾普遍用爬犁做交通工具?它适合哪种自然环境?活动2观察上面图片,你发现古代黑龙江人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吗?现在黑龙江人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活动3、观察客运量变化表,说出20 世纪90 年代以前黑龙江的交通运输以哪种形式为主?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3 / 15黑龙江的交通、特产 第二课时活动 4、短途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一种方式,和你爸爸、妈妈上学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样吗?活动 5、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物产?如果有外地游客到来,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的事物,是人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拿起手中的相机和画笔, 捕捉生活中最美丽的瞬间。
把你眼中的美味佳肴、多彩服饰、温馨家居、特色建筑拍下来、画下来,展示给大家。
越多越好哦!第三单元 黑龙江人的生活模拟学习博物馆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人的劳动生活。
重点:教师从事的工作也是劳动。
难点: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工人、边防哨兵的劳动成果有何区别。
第一学习空间——回到过去 我们进入渤海国,目睹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情况。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引言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本计划将提供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涵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学习人文学科,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通过学习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等,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和社会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参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1. 人文学科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涵盖不同文化背景和时期的经典作品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2. 社会科学课程: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匡助学生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和社会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批评思维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实践性课程,提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安排1. 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3.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预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工活动、环境保护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会问题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学术研讨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其他学生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研究素质。
五、评估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参预、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反馈给学生并提供指导。
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人文与社会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份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为主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历史意识的重要性,掌握历史意识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察、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历史意识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概念讲解:“历史意识”是指人们对于历史过去的记忆、对于历史现实的反思、对于历史未来的预测和对于历史价值的思考。
历史意识的形成包括历史记忆、历史认同和历史思维。
2.案例分析:通过选取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和历史问题的解读。
例如,选取“五四运动”为案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进行问题分析和解释。
3.学习展示:学生按照自己对历史意识的理解,进行展示或小组讨论。
可以使用海报、PPT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媒体辅助:利用电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通过观看历史相关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概念解释:教师简要解释历史意识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3.案例分析:选取“五四运动”为案例,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学习展示:学生按照自己对历史意识的理解,选择展示形式进行呈现。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鼓励。
5.归纳总结:教师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意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项目背景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是人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二、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学等学科。
每门课程都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资源为了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将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业学者、行业专家和社会组织代表来校园进行讲座和分享经验。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电子资源库,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学术论文、教材和研究报告,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社会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实际应用,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考察历史遗迹、参与社区服务等,通过亲身经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我们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将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2.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有效方式。
我们将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并向全班汇报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引言概述:人文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是人文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意义。
一、培养人文素养1.1 文学与艺术: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表达,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1.2 历史与哲学:通过学习历史和哲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演变,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1.3 文化与传统: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和传统,让学生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二、拓展社会科学视野2.1 政治与法律: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运作,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2.2 经济与社会:通过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让学生了解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
2.3 心理与社会行为:通过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原因和机制,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批判思维能力3.1 逻辑思维:通过逻辑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批判性阅读:通过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和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3.3 问题探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促进社会参与能力4.1 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4.2 社区服务:通过参与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了解和关心社区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3 社会创新: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引言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是人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意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
二、目标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学习人文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人类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通过社会科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内容1. 人文学科教学:包括但不限于语文、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学科的教学。
通过教授相关知识和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思维能力。
2. 社会科学教学: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
通过教授相关知识和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施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2.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书、多媒体教具等,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活动: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4. 评估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五、效果评估1. 学生评估:定期进行学生评估,了解他们对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的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和提升计划的质量。
2. 教师评估:对参预教学计划的教师进行评估,评估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3. 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的反馈和相关调研数据,评估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的效果,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六、结论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项目背景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是人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该计划将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人文与社会教育。
二、目标与意义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学生将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人文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2. 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研究,学生将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学生将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人文教学内容:(1) 文学与艺术:学生将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历史与哲学:学生将学习历史事件和哲学思想,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变迁,培养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3) 社会科学:学生将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分析能力。
2. 社会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学生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与公益活动等,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组织。
(2) 社会问题研究:学生将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安排与实施1. 教学安排:(1) 课堂教学:人文教学内容将在正式的课堂上进行,教师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内容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施,学生将参与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与社会接触和互动,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意识。
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目录1.引言2.课程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评估与考核6.教学资源7.教学计划8.师资与培训9.结语1.引言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提供一系列相关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和关注。
2.课程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等人文社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涵盖了以下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内容:- 历史与文化:学习全球历史和文化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世界古代文明、近现代历史、文学与艺术等;- 社会科学: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相关实证研究;- 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包括法律、社会伦理、公共事务参与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伦理等内容。
4.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本教学计划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项目:学生将参与研究项目,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社区实践:学生将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公共事务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评估与考核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表现:包括讨论参与度、问题提问等;- 课程作业:包括书面报告、研究项目等;- 期末考试:以笔试和口试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
6.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教学计划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 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著作、教材和参考书籍;-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在线学习和科研项目;- 社区合作伙伴:与社区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和社区服务机会。
人文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文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人文与社会下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并掌握人文与社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人文与社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3. 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人文与社会下册的课程为基础,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a. 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与文化特征b.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演变c.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与改变2. 重要思想家与社会理论a. 古代哲学思想家的观点和思想体系b. 近代社会学家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c.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趋势3. 社会问题与案例分析a. 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差距的问题分析b. 性别歧视与女性地位的变迁c.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挑战4. 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a. 设计并开展社会调查项目b. 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c. 执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总结反思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生动呈现人文与社会的内容;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观点,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社会情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5. 社区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对人文与社会下册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培养程度,包括: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社会调查报告:评估学生设计和执行社会调查项目的能力;5. 实践反思:评估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一、背景介绍人文计划是一个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的教学计划。
通过将人文学科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人文领域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文计划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包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价值观的形成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包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社会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人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但不限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通过教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人文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 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问题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参与实践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和学生研讨相结合:教师通过讲授人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课内外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社区服务等,以提供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的机会。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跨学科教学:将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例如,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探讨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元素等。
通过跨学科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五、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问题提出的质量、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作业评估:包括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的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人文与社会》初中教案
《人文与社会》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人文与社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人文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观点;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人文与社会的基本概念: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等;2. 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影响;3. 人文学科的基本领域: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4. 社会科学的基本领域: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5. 人文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社会?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讲解人文与社会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领域;2. 举例说明人文与社会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分析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讨人文与社会的发展趋势(15分钟)1. 学生分组研究,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趋势对人文与社会的影响;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某个国家的人文教育政策、社会问题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文与社会现象及其影响;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人文与社会的发展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辩论。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4.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读物;2. 网络资源;3. 案例素材;4.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人文与社会七年级教案
人文与社会七年级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概念,培养他们对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不同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定义: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了解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范围和重要性。
2. 历史学:介绍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探究与分析。
3. 地理学: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空间认知能力。
4. 政治学: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政治体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分配。
5. 经济学: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经济体系,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理财意识。
6. 文化学: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文化多样性,通过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包容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与人文与社会科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猜测。
2. 概念解释:向学生介绍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定义,通过具体案例解释该学科领域的内容和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就案例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
社会七下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社会七下的教学工作将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
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社会七下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思想政治目标: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根据社会七下教材,结合时事热点,确定本学期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式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讲解教材第一章,重点介绍社会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第二阶段(第5-8周):讲解教材第二章,重点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第三阶段(第9-12周):讲解教材第三章,重点探讨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模拟测试,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学反思:每学期末,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下学期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年级下册教程计划(人文)(2)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程计划
班别初二
学科人文与社会
执教郭秀玲
七星泡中学
一、教材总要求:
通过你对家乡的感知,认识,促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亲近与关注,通过对我省省情的学习,传承和弘扬黑龙江文化的下精神,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学习并优化学习方式,从而在一个新目标下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但是新时期国家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竞争能力的需要,更是我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2安德罗波夫的日记3到三家子村支考察
教学难点:1宇宙人的发现2奥林匹克山众神的对话3野外生存磨炼营
三、学生接受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经过对人文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与探讨,对本学科的内容及特点,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已不是陌生学科,本学科介绍的内容又不是很难的,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好。
四、为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采取的措施:
1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使之成为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的重要措施,使之成为个性潜移发展的平台。
3提高学生综合收集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使之成为能为素质迁移发展的平台。
4促进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多方面积联系的纽带,使之成为促进知识理解应用建构的平台。
教学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2017—2018年度二学期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第九周第一课时冬令营的收获第十周第二课时黑龙江的交通、特产第十一周第三课时模拟学习博物馆第十二周第四课时第二模拟室“今天我上课”第十三周第五课时王奶奶的一天第十四周第六课时选举班干部第十五周第七课时黑龙江文化遗产第十六周第八课时双十一购物节第十七周期末复习第十八周期末复习七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冬令营的收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的交通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重点:古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
难点:现代黑龙江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导言:生活是蕴涵生命绿色的树,劳动生活是拥抱沃土的根,物质生活是挺拔向上的躯干,精神生活是繁茂多彩的枝叶。
你想了解独具特色的黑龙江人的生活吗?活动1结合上图,想想爬犁的哪几个部位有利于滑行?黑龙江地区为什么曾普遍用爬犁做交通工具?它适合哪种自然环境?活动2观察上面图片,你发现古代黑龙江人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吗?现在黑龙江人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活动3、观察客运量变化表,说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黑龙江的交通运输以哪种形式为主?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黑龙江的交通、特产第二课时活动4、短途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一种方式,你每天上学使用哪种短途交通工具?和你爸爸、妈妈上学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样吗?活动5、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物产?如果有外地游客到来,你准备如何向他们介绍你的家乡?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的事物,是人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拿起手中的相机和画笔,捕捉生活中最美丽的瞬间。
把你眼中的美味佳肴、多彩服饰、温馨家居、特色建筑拍下来、画下来,展示给大家。
越多越好哦!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模拟学习博物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人的劳动生活。
重点:教师从事的工作也是劳动。
难点: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工人、边防哨兵的劳动成果有何区别。
第一学习空间——回到过去我们进入渤海国,目睹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情况。
请看图:金代是继渤海之后古代黑龙江历史上又一发展高峰。
请查找相关文字资料,仿照学习报告单的模式,描绘一下金代人的劳动生活。
第二学习空间——系列模拟室第一模拟室“开发北大荒”。
一、模仿着拓荒者垦荒的程序,开始了艰辛的拓荒活动:选地—烧荒—翻地二、模拟机械化设备进行耕地、插秧、喷洒农药、收割、扬场、仓储。
两次北大荒模拟劳动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播种机扬场机农用飞机第四课时第二模拟室“今天我上课”。
给模拟的学生上一堂关于黑龙江劳动生活的课。
于是我投入到紧张的整理资料、备课的工作中:选定本节课的主题——查阅选取资料——设计具体方案——准备教具、仪器——链接重组相应网站——上课——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思考: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不是劳动?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工人、边防哨兵的劳动成果有何区别?第三模拟室“我是一个兵”。
模拟到祖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边防哨所去站岗。
在零下36度严寒下。
停止一切取暖动作,笔直地站在岗位上,直到一小时后模拟哨兵来换岗。
小调查:调查黑龙江边境线的长度。
你还知道其它哪些地方有哨卡?第三学习空间——梳理台走进第三学习空间,模拟老师把我在前面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对我的评价发给了我,学习网络还根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出了几道题。
观察下面八幅图片,判断它们分别展示了什么性质的劳动,然后将序号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
写一篇反映家乡未来劳动生活的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如果能配上劳动场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更好了。
人文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黑龙江人的生活王奶奶的一天第五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
重点:了解健身运动和健身方式。
难点:了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是怎么过的。
暑假里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都采访一个人物一天的生活,王乐的目标是邻居——刚退休的王奶奶。
清晨,他跟随身穿运动服的王奶奶投入到了健身行列,开始了他的采访。
你能说出图片中的健身方式吗?你周围的人坚持健身运动吗?他们常用的健身方式有哪些?现在,在黑龙江各地的公园、休闲广场、街心花园或一些较为平坦的空地上,随处可见积极、健康的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黑龙江人正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追求着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
上午八点,王奶奶背着书包走出大门,他拿着采访本追了上去:王奶奶,您背着书包干什——我去老年大学。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政府又专门为老年人开办了大学,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可不能错过。
在老年大学,有琴棋书画、说拉弹唱、文学创作、体育健身等好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
问一问你的父母,他们的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和王奶奶有怎样的区别?市民提供了哪些学习的途径?第六课时晚间七点,他又跟随王奶奶走进了黑龙江省展览馆剧场,观看了一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有43年的历史了。
它对黑龙江省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创作的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你的家乡的文艺活动还有哪些呢?搞一个社会调查,将40年来黑龙江省在音乐界取得的成绩归纳到下表,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旅游资源,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导游图形式的,如果将景点的图片贴上就更好了。
调查一下:你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在双休日、三个长假或其他假期是怎样度过的?在调查的基础上再给家乡人写一份崇尚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的倡议书吧!黑龙江的社会组织选举班干部教学目标:领略到民主的意义,积极参与管理班级。
重点:做班级管理的小主人。
难点:讨论怎么选举班干部。
教学过程:一.导入:略。
亮出学习过程:我风采:请现任班委会给大家介绍班委会的组成及分工课件:班委会仍然有五人组成二.选举动员七嘴八舌酸甜:谈谈工作中的感受,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板干部的工作呢?三.认定候选人媒体:自主选举班委会合作学习。
讨论:出示乐乐的录音:1.说明了什么? 2.什么事候选人?哪些同学有资格成为这次班委会改选的候选人?为什么?媒体:我的班级我做主拟定班委会候选人程序,学生研讨,个人展示。
媒体:我参与我快乐总结:本节课大家初次领略到民主的意义,从小培养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管理班级,将来走向社会,会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我们的国家的发展建设,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
黑龙江的社会组织黑龙江文化遗址第八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文化遗址。
重点:五个时代的发展。
难点:黑龙江文化遗址。
时间线索5万年前距今4000年左右距今2000多年公元698—926年公元1115—1234年【最古老的遗址】“黑龙江是一片多情的土地,1996年9月,在黑龙江某地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溶洞,洞里发现的大量动物化石上有人工打击的痕迹。
这些打击过的动物化石至少存在了17.5万年。
”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7.5万年以前黑龙江已经有人类活动。
)(显示地图)根据地图的提示,你能知道这个神秘的溶洞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吗?(哈尔滨与阿城的交界处)【莺歌岭文化遗址】(自选)简介卡——距今4000年左右莺歌岭文化遗址是文献中最早记录的中国北方肃慎人繁衍生息的所在地。
莺歌岭遗址位于牡丹江美丽的镜泊湖南端,西面临湖,因湖水冲刷,边缘形成断崖。
断崖上暴露有大量遗迹和遗物,湖水退去后,临近断崖的湖底上散布着很多陶片和石器。
不难看出遗址规模大、文物含量多。
这是江河、湖泊通过大自然的作用,向今天的人们翻开了l00多年前肃慎人在这里生活繁衍的生动历史画卷。
考古现场——莺歌岭遗址出土的生产、生活用品大多是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种类繁多。
陶器有陶罐、陶碗、陶盅、陶猪、陶狗和石镞。
其中石制箭镞有5种形式之多,磨制精致,有三角形平底、凹底的,有柳叶形两面磨平和中间有脊的,还有长形带血槽的。
可见当时肃慎人箭镞的制作工艺是十分先进的,这些石弩就是向中原进贡的“楛矢石弩”的部件。
骨角器有骨针、牙刀、和鹿角锄的发现。
部门的雏形?(提示:生活状况:说明他们的农业已经进入锄耕时期。
制箭工艺精致,说明他们从事狩猎活动、而且可能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陶猪陶狗的发现说明他们已经可以饲养猪、狗等动物。
另外还从事手工制作、采摘等活动。
社会生产生活不是单一的,要由多个部门或组织组成。
)幸运星——这时的社会组织中是否会有商业组织?为什么?(提示:不会有商业组织出现,因为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没有更多的剩余物品用于交换。
商品交换没有形成规模,自然不会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脑筋慢转弯——在莺歌岭遗址的一处居室址还发现“5个完整的狍子和猪的头骨,排列整齐,保存完好。
”这些“排列整齐”且又“保存完好”,摆放在居室“正中”的两种动物头骨,既不是生产工具,又不是生活用品。
它们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由此推测,此时是否有专门的神职人员?(提示:可能与当时的某种文化紧密相关,如:图腾崇拜/祭祀)脑筋快转弯-----根据老师的描述,快速抢答,猜一种远古时期的组织类型。
莺歌岭的先民们形成的组织有这样的特点:①她们具有共同的居住区;②财产属组织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
③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组织的管理者;④按母亲的血缘关系排列世系。
(母系氏族)(教师解释):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集团,形成了氏族。
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原始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如果说这一阶段的人们更注重血缘关系的话,那么到了距今3000年左右,形成的部族,如肃慎部族,则在维系血缘关系的同时具有了地缘的概念,即他们越来越注意周边地区的情况。
思维大碰撞——据说公元前2249年肃慎先民就曾经派使者前往中原地区,向华夏部落大联盟的首领帝舜贡献弓矢。
公元前1100年,肃慎族生活在松花江中下游、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其中心区域为牡丹江中游。
公元前1050年左右,周武王刚灭掉商王朝,肃慎人就把自己的楛矢石弩最为珍贵的礼品献给了周王朝。
从组织的角度分析肃慎人的这一行动有什么意义?如果换个角度,你还能想到什么?(提示:人们的交往范围渐渐不只局限于氏族内的交往,而把眼光伸向其他地区和国家,从观念上看逐渐摆脱了血缘关系的束缚;依附于更强大的组织或国家,有利于保护自己。
良好的组织构建可以使自己避免威胁;建立这种组织之间的交往,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等等)☆幸运星——什么是“楛矢石弩”?(奖励小宠物一个)(教师过渡):从商周道隋朝的2000多年中,黑龙江的古代先民分别从原始社会末期向文明时代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到距今2000多年的著名古国去看看还有什么更有趣的闯关游戏吧!简介卡——位于双鸭山界内七星河畔的凤林古城与炮台山古城就是过去的挹娄王城,是黑龙江流域当之无愧的“亘古荒原第一都”。
奇妙的“天坑”——炮台山古城建制特殊,结构复杂。
城垣系掘土堆筑,分上、中、下三层。
上层为山顶城,城内有8处地表坑,每个坑直径为6-8米,深约0.3-0.5米不等,其中7处“天坑”按北斗七星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