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和价值。
2、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翻译等。
4、引导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度”“坐”“反”等。
(2)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
(3)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2、难点(1)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
(2)引导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寓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寓言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激发学生的思维。
4、比较法:对比两则寓言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古代寓言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短小而富有深意的故事,它们用简单的情节传递着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一起去感受古代智慧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2、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例如:(1)“度”在文中出现多次,“先自度其足”中的“度”读“duó”,意思是“量”;“吾忘持度”中的“度”读“dù”,意思是“尺码”。
(2)“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中的“反”同“返”,意思是“返回”。
(四)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思考:《郑人买履》中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鞋?学生讨论后明确:郑人过于死板,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导致买不到鞋。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讨论、分享中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推理、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寓言故事的填空、改写等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学会独立思考,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
2.针对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4.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二则》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运用。
2.深入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寓意。
3.学会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道德认知。
4.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激发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设想
寓言二则教案范文
寓言二则教案范文教案一:《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寓言的含义,掌握寓言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能够通过故事,了解“聪明勤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乌鸦喝水》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一下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寓言故事。
提问:故事中通过怎样的人物和情节传达出了一种寓意或道理?2.引出本课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
通过观察故事的标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可能会讲述什么内容。
Step 2:讲述故事1.带领学生读故事《乌鸦喝水》。
在读完故事之后,问学生: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乌鸦、狐狸、乌鸦的水。
Step 3:分析故事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并解读故事中的细节,找出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狐狸是如何欺骗乌鸦的?他用哪种方式成功地取走了乌鸦的水?-乌鸦在事后是否后悔?他从这个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教训?2.思考题:这个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是否真实?为什么?Step 4: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1.寓言故事的定义:以虚构的动物或事物作为主要人物,以情节为载体,寓意深刻,通常用来教育与启发人们。
2.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自主归纳寓言故事的特点:以虚构的动物或事物为主人公,故事以情节的形式展开,寓意深刻,有教育启发作用。
Step 5:拓展活动1.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比如“真正的勇敢”、“爱与友情”等。
2.学生自由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找出其中传达的道理,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Step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2.强调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吸取乌鸦的教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通过分析故事,体会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拓展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阅读兴趣。
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如履、及、遂、度、宁、以等。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明确本文寓意(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迷信教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难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解法教学步骤:一、检查导入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2、作家、作品(学生先介绍,老师补充。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师从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之集大成者。
3、正音辨形履lǚ 遂suì 宁nìng度:(1)duó量长短(2)dù 量好的尺码二、诵读课文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停顿: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遂不得履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其它同学纠正其不正确的停顿。
有争议时,教师予以点拨。
三、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全文大意。
2、疑难的文言词语,小组讨论解决。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篇
《古代寓言》教学设计《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
教学难点:能借注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寓言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给同学们讲讲吗?最好能说出语言给你的启示。
二、朗读课文——奇文共赏1、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利,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2、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时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3、听读:播放两则语言的录音朗读,要求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三、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集体释疑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指导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
那么,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准确的把握股市的内涵呢?(自选配音或作画的`方式)第二课时一、创新设计——提升理解。
续编故事: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再也不拔苗了。
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
这回,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合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寓言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但对于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对于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课堂展示: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寓言故事创作,鼓励大家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以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表演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家长反馈:
-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家长可以与教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对比两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类似的道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针对《寓言二则》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如:“愚公为什么能坚持移山?他在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这两个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寓言二则》,使学生认识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寓言故事中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取正确的读音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寓言,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二则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掌握寓言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难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寓言的寓意,培养创新思维。
(2)让学生能够将寓言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引出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2、新授(1)展示第一则寓言《龟兔赛跑》①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②教师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③引导学生思考:兔子为什么会输掉比赛?乌龟为什么能赢?(2)小组讨论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寓言所传达的道理。
②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展示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①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寓言,学生认真倾听。
②让学生复述寓言的故事内容。
③提问:牧民丢羊后,他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吗?3、深入探究(1)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①组织学生讨论两则寓言在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方面的异同。
②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一般写作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①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寓言中的情况。
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如何从寓言中汲取智慧。
4、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则简单的寓言故事。
(2)进行寓言故事的分享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5、课堂总结(1)回顾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强调学习寓言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6、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把这两则寓言讲给家人听。
(2)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1、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
2、理解寓言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理念】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导入新课1、“寓言知多少”──调查学生对寓言的了解和积累。
2、寓言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概述,老师总结。
3、引出课题──《白兔与月亮》。
(课件展示。
)三、简介(课件展示。
)四、熟悉课文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
3、字词检查。
(课件展示。
)五、复述课文1、概括复述要点。
(课件展示。
)2、抽生复述。
(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脉络,总结寓意(课件展示。
)七、体验与反思(课件展示。
)八、知识延伸(课件展示。
)九、小结全文(课件展示。
)十、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2、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
《寓言》教案《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二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二则》教案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寓言中领悟到普遍的人生哲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寓言中的道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拓展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现代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的现代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从而引出古代寓言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如“郑人买履”中的“履”、“自度其足”中的“度”等。
(三)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2、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全班交流,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和点拨,如“宁信度,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等。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四)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如《郑人买履》中的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刻舟求剑》中的楚人又有什么特点?2、组织学生讨论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些道理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寓意及其表现手法。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寓言文学的学习。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寓言故事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成语填空题、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运用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创作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
-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布置学生阅读一篇与《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类似的寓言故事,要求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言寓意,并尝试从故事中总结出生活中的智慧。
2.写作练习: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创作一篇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寓言短文,寓意要深刻,不少于300字。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寓言文学素养。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成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分析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指导学生如何将寓意融入写作中。
2.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寓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 10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 6 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有趣的故事,它们都叫寓言。
(板书:寓言)2、那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亡羊补牢》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圈破了个窟窿,丢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2)交流反馈: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
(板书:羊圈破丢羊不补)学习第二自然段(1)第二天,羊又丢了,养羊人有什么反应?(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后悔”的意思。
(3)养羊人为什么后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养羊人后悔之后,他是怎么做的?(2)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反馈:他赶紧把羊圈修补好了。
(板书:后悔补圈)(3)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理解。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和蕴含的道理。
强调在生活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指名读,正音(吾w、宁nng、度du、度d);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
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 量长短;度d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可不容易,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学会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进行学习呢?(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4)请大家运用以上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2.小组探究学习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5.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再讨论。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谁能来说说你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识。
4.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一定量的成语和俗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结合课后作业和课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从《寓言二则》中体会到生活中的智慧,认识到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勇于面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勤奋、勇敢等。
3.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寓言故事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总结所学知识。
2.教师归纳: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强调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寓言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课后作业:布置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小组任务: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道理启示等,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分享。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主题:《寓言二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2. 学习寓言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寓言故事。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寓言故事一:《狐狸与葡萄》教学步骤:(1) 导入:以引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为起点,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寓言故事的题目或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并进行讨论。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狐狸与葡萄》,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的寓意。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和道德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狐狸对葡萄不感兴趣并有何寓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5) 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寓言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作。
2. 寓言故事二:《乌鸦和狐狸》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对寓言的进一步思考。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乌鸦和狐狸》,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的寓意。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和道德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何被狐狸欺骗并有何寓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5) 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寓言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作。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 寓言故事集:提供多种寓言故事供学生阅读。
3. PPT演示:整理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辅助讲解。
4. 黑板或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估。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第一篇:《寓言二则》教案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初一语文备课组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情况。
2 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掌握相关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
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已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5 理解故事寓意。
教材分析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予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楚国有个人过江时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
这则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2、守株待兔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3、说说你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了解出处和作者。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2)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指名读,纠正。
(4)学生齐读。
(5)概括说说故事大意,注意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翻译课文。
(1)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2)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3)老师巡回释疑。
(4)合作交流,把握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握寓意。
(1)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章是怎么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故事的寓意,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举个实例说明。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及寓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寓言故事续编或改编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认识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寓言二则》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寓言故事充满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但部分学生对寓言的寓意理解尚浅,需要教师引导。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识别生字词并尝试运用,但词汇运用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需针对此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3.学生在表达方面,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加强训练。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积极参与讨论,但个别学生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5.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寓பைடு நூலகம்故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二则》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领悟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寓言故事的续编或改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寓言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寓言二则》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以及《乌鸦和狐狸》。内容围绕寓言的定义、特点及其寓意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故事中寓意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包括:
1.熟读并理解《狐狸和葡萄》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内容;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使用准确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创新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寓言二则》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及其寓意。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来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结构和寓意,帮助他们掌握分析故事的方法。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我感到很欣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狐狸和葡萄》这个案例。这个故事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对待得不到事物的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的结构分析和寓意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寓言故事,以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1)若,像。( 2)“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 反问句式。
4 、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
“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 、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
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 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 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 问题。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 涉 j ù 遽 qì 契 yǐ 矣 ru ò 若 三、作家、作品 1 、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 门下有宾客三千。 2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 也称《吕览》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 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 《史记·吕不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 1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 、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1 、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 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 助长等) 2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 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
3 、重要语句 (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
有欲买履(的)郑人。
(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 无信自也。”
4 、复述故事 5 、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 、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 、文章寓意
(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 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四、讨论 1、
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 、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 、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 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教学后记
手法。 3 、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出身
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 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 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 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 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 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 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 、字音、字形
l ǚ 履 suì 遂 nìng 宁 度: duó 量长短 dù 量好的 尺码
2 、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 , 悬千金其上,延诸 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 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 、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 涉江(的)楚人。 2 、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 ( 2) 所······者, ······的地方 (3)所从坠,(剑) 坠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