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合集下载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Q总=Q地表+Q地下-Q重 Q重=ρ(Q渠+Q田) 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Q总-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重复计算量; 地下-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Q重-重复计算量;Q渠 -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 渠系渗漏补给量; 给量; 给量;ρ-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系数( 量的比值) 量的比值)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 可供水量 水要求, 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 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 外用水量, 水源的利用, 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 —可利用量: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 可利用量: 可利用量 用的量, 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 用量, 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 行分析计算,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行分析计算 ,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 干 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支流、 •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按独立流域或 自治区、 直辖市) 控制节点进行计算 • 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
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在统筹考虑生活、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 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

修订_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_补充地下水数值法计算技术规定_韩再生

修订_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_补充地下水数值法计算技术规定_韩再生

收稿日期:1999-08-17作者简介:韩再生(1948),男(汉族),河北行唐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修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补充地下水数值法计算技术规定韩再生(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 100812)摘要:在修订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补充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规定。

本文提出了应用数值法进行地下水资源计算中的资料、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数值模型的建立、地下水预报、地下水均衡计算和应提交的成果等技术要求,以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需要。

关键词:供水;勘察;数值法;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图分类号:P 641.2文献标识码:AAbstract:For revis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Hydrogeologic explo ration s pecifications of w ater s upply 》tech nical requiremen t fo r nu-merical method of g rou ndwater res ources evaluation is su pplemen ted.Data required for calculation,epitomiz ing of hydrogeologic condi-tion s ,set up of n umerical m od el ,g roundw ater p rediction ,w 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and necess ary technical data are all p rovided to fulfill the n eeds of groundw ater res ources exploration and ev aluation.Key words :water s upply;ex ploration;numerical method;g roundw ater resou rces ev aluation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是由一份编制较早、影响较大的强制性国家标准1976年~1978年原冶金工业部会同全国有关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共同编制了全国通用勘察规范TJ27-78,1987年~1988年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成为现行国家标准GB J 27-88。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流域及河流水系可被河道外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对流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总体控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从阐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区的可利用总量,同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限度和潜力。

一.基本要求1.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应与地表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评价成果以及相关成果等相互协调。

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进行初步估算。

2.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本次规划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或独立水系为计算单元,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时,全国初步划分为90个水系,然后对全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汇总。

各水资源一级区水系划分见附件2。

具体控制节点由流域机构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在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计算区(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的区域),估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在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用于对流域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

4.各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及协调与汇总工作要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对于全部或绝大部分在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系,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进行估算,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平衡与合理性分析;对于涉及省际之间上下游关系的水系,分析计算工作应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助下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试行)前言《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补充细则》)是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有关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部分的要求,由我院组织编制的,目的是为《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提供必要的技术方法,以补充所发《细则》的不足。

为叙述上的便利,本《补充细则》在六~九及十一各部分提供的技术方法除特别指明者外均是针对矿化度M≤1g/L和1g/L<M≤2g/L范围的浅层地下水。

本《补充细则》内容包括:有关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等概念的界定;要求详细调查统计的基础资料;各级类型区的划分技术方法;各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各项补给量、排泄量、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各成果图件的编图说明及参考图例;各成果表的表式样、填表要求及各量纲单位、精确位数、尾数取舍要求。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资料条件差异都很大,本《补充细则》列举的技术方法难以充分满足各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因此,在不违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制订和采用其它技术方法。

此外,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补充细则》中有些要求尚缺少充足的分析研究依据,有些方法应用还不广泛,还可能存在不当甚至错误之处,因此,希望各地将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函告我院,以便修改、补充、更正。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2年10月一、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的概念1.本次规划中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

赋存在包气带中非饱和状态的重力水(即土壤水)以及赋存在含水层中饱和状态的非重力水(如结合水等),都不属于本次规划界定的地下水。

2.地下水在垂向上分层发育。

赋存在地表面以下第一含水层组内、直接受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具有自由水位的地下水,称为潜水;赋存在潜水以下、与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没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各含水层组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地表水可利用量分析及计算

地表水可利用量分析及计算
资源 性严 重缺 水 地区之 一 。
55 O . %。
1来水量分析 计算
1 1 降水 量近 年 对 比 .
笔 者 采用 有代 表 性 的丰 水 年2 0 年 资料 与2 0 年 进 行 降水 量 05 04 的对 比分 析计 算 ,2 0 年 降 水量 较 2 0 年 有 大 幅增 加 , 属丰 水 年 05 04
摘 要 : 本文 介 绍 源评 价 中的 计 算 方 法 ,对 四平 市地 表 水 资源 的 计 算成 果 与 近 年 资料 进 行 对 比 分析
后 ,做 出 了初 步 的合理 性 评 价 。 关 键词 :地 表 水; 来水量 ;分析 中图分 类号 :s 3 一
主 要 是 指 陆地 上 的淡 水 资源 ,如 河流 、淡水 、湖 泊 、地 下 水 和冰 在流 域 分 区 中 ,各条 江 河来 水 量均 比2 0年 较 大 幅度 增加 , 04 川等 。陆 地上 的淡 水 资源 只 占地球 上 的2 5% . 3 左右 , 目前 ,人 类 比 其 中伊 通 河 增2 3 5 5% 13 . 1 ,东 辽河 二 龙 山水 库 以下 增 22 17% 13 . 6 , 较 容 易利 用 的 淡水 资 源 主要 是 河 流水 、淡 水 、湖 泊水 以及 浅 层地 东 辽河 石 佛 寺 水库 以上增 加 8 . 3 ,增 加 最 少 的是 新 开河 ,增 加 70%
2蓄 水动态
2 1大 中 型水 库蓄 水 量 明显 增 加 。 .
四 平市 共 有大 中型 水库 l座 ,其 中 大型 水库 一 座 , 中型 水库 6 l座 。各 大 中型 水库 蓄 水 量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增 加 ,其 中二 龙 山水 5 份 。2 0 年 四平 市平 均 降 水量 6 3 1 米 ,折 合年 降 水量 9 . 2 5 库 20 年末 蓄 水量 为 1. 72 05 4.毫 3 2 8 05 09 5 亿立 方米 ,年 蓄水 变 量为 16 7亿 立 .3 6 亿立 方米 , 比2 0 年 增2 4 . 9 , 比多 年平 均 值增 加 了2. 2 , 04 14 1% 17% 方 米 ,全市 各大 中型 水库 年末 总 蓄水 量9 37亿 立方 米 。 . 36 属丰 水年份 。六个 县市 区均 增2 3 % 5 % 右 。 1 5- 0左 2 2 浅层 地 下水 蓄 水 量较 上年 大 幅 增加 。 .

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

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

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摘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有的措施,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东辽河流域在进行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时,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果以此为基准确定全年各月的最小生态需不量,就会使确定的数值偏小,从而导致水资源可利用值估算过高,在畅流期根本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北方河流探索符合其特性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的探讨北方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一般采用倒算法,首先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最后用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去以上两项,得出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1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在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需水量主要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在它河道内用水也能满足。

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计算:(1)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百分数法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东辽河1956~2000年系列天然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7.6423×108m3,根据该河流的实际情况,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0%~15%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计算成果为:(a)年径流量的10%W生1=7.6423×0.10=7.642×108m3(b)年径流量的15%W生1=7.6423×0.15=7.643×108m3(2)长系列最小月径汉系列法选择王奔站为控制站,在1956~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根据北方河流的特点,分封冻期和畅流期。

挑选每年封冻期和畅流期的最小月径流量,组成两个45年最小月径流量系列,对两个系列进行统计分析,取其封冻期和畅流期P=90%保证率的特征值,据此计算多年平均河道的最小生态年需水量。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印刷版)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印刷版)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印刷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二??三年七月目录前言 ..................................................................... .. (1)一基本要求 ..................................................................... (1)二工作程序 ..................................................................... (3)三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4)(一)水功能区复核 (4)(二)补充与调整 (6)(三)水质目标值拟定 ......................................................... 7 四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 ......................................................8(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8)(二)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8)(三)合理性分析 (9)五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 (10)(一)污染物入河量调查 (10)(二)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1)(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12 六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12)(一)预测方法和步骤 (12)(二)生活污染源预测 (13)(三)工业污染源预测 ........................................................14 七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15)(一)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 (15)(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15 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16)(一)基本概念界定 (16)(二)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三)纳污能力计算 (18)1九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9)(一)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 (19)(二)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 (19)十面源污染估算与控制 (20)(一)面源污染调查与估算 (20)(二)面源污染控制 (21)十一规划措施 ..................................................................... . (21)(一)保护措施 ..................................................................... .21(二)治理措施 ..................................................................... (22)(三)保障措施 ..................................................................... .23十二投资匡算 ..................................................................... . (24)附表 ..................................................................... .. (26)附录?-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参考计算方法 (30)(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30)1.一般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模型 (30)2.感潮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迁移方程 (30)3.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31)4.非均匀混合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非均匀混合模型 (31)5.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32)6.宽阔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二维水质模型 (32)(二)主要参数估值 (33)1.综合衰减系数 ..................................................................... (33)2.分散系数Ex、Ez (3)4附录?-2 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编码方法 (35)(一)编码说明 (3)5(二)编码方法 (3)52前言2002年8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试行)》下发以来,经一年的试行,各地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也出现对细则中水资源保护内容理解上不一致、难以操作等问题。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钟华平;王建生;徐澎波;耿雷华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04(035)002
【摘要】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最大可利用阈值.研究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以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提供决策条件,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从讨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出发,着重研究分析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特征和计算原则,并阐述了研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意义.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钟华平;王建生;徐澎波;耿雷华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探讨 [J], 杨海梅
2.汾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 [J], 张沛雷
3.云南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分析 [J], 段路松;李学辉;谷桂华;余守龙
4.基于荷载均衡的喀斯特地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
——以六冲河流域为例 [J], 赵礼涛;李析男;董前进
5.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研究 [J], 马嘉忆;董增川;邵逸卿;杨光;陈茉彤;张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一、前言地测防治水技术是指在水利工程中对地形、地质、岩土、环境等地学因素进行调查、测量、分析、预测、评估和规划等活动,以及通过工程手段对地学因素进行控制、改造、利用等活动。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就是对地测防治水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规定。

二、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1. 调查和测量1.1 调查和测量工作应根据水利工程的性质和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方案编制。

1.2 调查和测量应包括水位、水流速度、水质、土层、矿物、地形等信息。

1.3 调查和测量应通过现场勘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

2. 预测和评估2.1 预测和评估应结合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考虑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

2.2 预测和评估应包括水文、水质、生态、土壤、岩土等方面的内容。

2.3 预测和评估应根据工程阶段,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3. 规划和设计3.1 规划和设计应依据预测和评估的结果,结合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工程方案和施工设计。

3.2 规划和设计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

3.3 规划和设计应注重安全、环保、节能、可持续等方面的考虑。

4. 施工和监测4.1 施工和监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2 施工和监测应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包括现场监测、遥感监测、数字地球等。

4.3 施工和监测应定期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开展技术服务和支持。

三、技术补充规定1. 水文和水质调查技术1.1 水文和水质调查技术应包括历史水文和水质数据的收集整理,现场采样测量和实验分析等。

1.2 水文和水质调查技术应注重监测点位的选取、实验方法的改进,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2. 岩土工程调查技术2.1 岩土工程调查技术应包括现场勘查、钻探、试验和分析等。

2.2 岩土工程调查技术应注重岩土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考虑岩土特征和变化规律。

3. 工程监测技术3.1 工程监测技术应包括现场监测和遥感监测等手段。

新疆乌鲁木齐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龚建新【摘要】For studying of Urumqi water management three red line, the 5 major river systems in Urumqi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an area can be analyzed by quantity. Based on the runoff depth isoline map esti-mate obtained may not be using the water. The percentage methods were used for nearly 10 years minimum monthly runoff law, guarantee rate as the minimum monthly runoff was 90%, the minimum water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veget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kes, wetlands are calculated; years average evaporati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 lake, wetland direct precipitation recharge Lake wetland water demand, as follows. Put forward Urumqi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available quantity is 6. 911 × 108 m3.%为研究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以乌鲁木齐市5大水系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一、基本要求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

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

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

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 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 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

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4 种类型6. 本次只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范文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范文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增补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测防治水技术,提高工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连续发展,订立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地测防治水技术的实施应遵从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四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应以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五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六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组织管理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进行操作。

第七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且经过相关培训合格。

第八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数据手记、处理和分析应严格依照标准规定的流程进行。

第九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结果应依照要求进行报告,且保管相关资料备查。

第十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中的技术设备应经过验证合格,并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

第十一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十二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考核应定期进行,以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三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考核标准应基于工作流程、数据质量、报告准确性和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

第十四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考核结果应与工作人员的绩效综合评估相结合,作为晋升和嘉奖的依据。

第十五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质量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应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并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考核结果应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十七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考核应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工作人员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的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并进行必需的培训和引导。

第四章技术增补规定第十九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中的数据手记应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仪器,且应校准合格。

第二十条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中的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软件,并依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

水量平衡分析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水量平衡分析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水量平衡分析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农村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农业发展、土地经营等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

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水利工程区的水资源管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这些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的优势,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水量平衡分析;高标准农田;应用水是农业的命脉。

要发展农业,第一要务就是搞水利。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为落实“藏粮于地”和“储粮于技”政策,高标准农田等农业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这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农业工程项目中,只有在充足的水资源支持下,项目效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耕地是经过一定时期的土地整治,形成连片集中,设施齐备,产量稳定,生态良好,具有较高的抗灾能力的土地。

高标准耕地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在保证流域内水量平衡的前提下,对流域内的每个流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流域内每个流域的最大效益。

通过对某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探讨了该项目的水资源现状,并对其实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为其他项目区的水资源平衡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建设期间,可利用的水源包括当地来水、过境水和灌溉回水。

其中,农业是主要的,非农业是次要的。

项目区地处城市西南山地,年均降水893毫米,蒸发1833毫米,年均降水893毫米。

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不均匀性。

2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2.1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灌溉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中规定的数据,对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该项目作了初步分析;通过对该项目灌溉保证率的技术、经济和综合分析,确定该项目的灌溉保证率为90%。

2.2灌溉定额根据《农业节水规划》,确定了项目区主要作物(包括幼苗和稻田)的净灌溉量,如表1所示。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地表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是生命之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表水资源的遭受过度使用和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给人类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可持续利用地表水资源就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

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必须准确计算出可利用的量,了解遵守“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一、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划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又称为“地表水可利用量”,是指可以从每一种地表水资源中取用的水量。

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以分为“等效资源量”和“绝对资源量”两类。

效资源量是指可以实现均衡供水而无需加以调控用水的最大量,它适用于具有一定范围的流域或水库,也可以用于一般水域流域用水的计算。

对资源量是指实际可利用的总资源量,它包括等效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

在资源量是指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未开发资源,如水文工程、水污染治理及水资源节约等技术改变可持续利用的资源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首先要考虑水量变化的原因以及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确定,包括水文、水质、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1、水文因素:水量的大小是由上游的降水量和地表水的损失量共同决定的,所以要确定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首先要考虑水文因素,计算包括汛期降水量和透水量等。

2、水质因素:水质是指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可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确定也要考虑水质的变化,具体包括水温、溶解氧、悬浮物、pH值、电导率和气味等污染物的含量。

3、社会经济因素: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地表水资源用途、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采用水文模型、水质模型、社会经济模型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工具进行计算,得到每一种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管理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计算确定后,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更有效的利用地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取有效的用水安排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用水,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地表水资源;二是加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上游水源,减少水源污染;三是实施水资源节约措施,通过降低水损失、降低用水量、优化用水结构,以节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一、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包括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潜在地表水和地下水。

2.地下水的可利用量计算要考虑地下水的退化现象,不能按常规的同类地表水资源定额加以计算。

3.地下水的可利用量计算要结合多源资源的影响,合理反映影响深度及水源状态关系,充分利用同一水源的多源水分配问题,使计算结果可
无约束的拓展到多源水系统内。

4.影响可利用量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降水量和入渗损失、可靠量、利用情况、径流量。

5.可利用量计算要充分反映我国的水资源状况,结合可行的水利开发预期,加以考虑,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

6.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要充分反映实际可利用量及其调节因素,不能超过确定上限,有效避免水资源过度开发,合理满足水资源利用需求。

7.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模型要结合资源变化规律和特点,综合考虑降雨、入渗损失、可靠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指出可用水量和合
理利用水量。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法则计算结果应对现实的水资源变化有一定的预测性,而合理利用水量应作为水利资源系统优化运行的参考依据。

9.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应结合实际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水利资源变化,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检测机制,及时有效地发现水资源资源变化趋势,
并采取最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应对这种变化以保障水利资源的长
期可持续利用。

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柯鸿水;袁淑英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2(004)001
【总页数】6页(P39-44)
【作者】柯鸿水;袁淑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11
【相关文献】
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探讨 [J], 王俊霞
2.西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J], 郭恩来;刘淑清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探讨 [J], 张洪刚;张翔;吕孙云;刘彩云
4.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研究 [J], 马嘉忆;董增川;邵逸卿;杨光;陈茉彤;张璐
5.东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J], 王明宝;郭恩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闹德海水库旱限水位确定方法的探讨

闹德海水库旱限水位确定方法的探讨

闹德海水库旱限水位确定方法的探讨作者:杨玉和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闹德海水库旱限水位确定方法的探讨,分析确定了水库旱限水位。

该指标是确定水库干旱预警等级的重要指标,是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级别的重要依据。

对水库控制运用、科学主动抗旱提供了依据,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及时准确地了解旱情和演变趋势决策防旱、抗旱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水库;旱限;水位;确定;方法中图分类号:P332.3 文献标识码:A概况:柳河发源于内蒙古奈曼旗的双山子,流经内蒙古库伦旗和辽宁省阜蒙县、彰武县、新民市,在新民市城南注入辽河,河流全长297km,流域面积6879km2。

闹德海水库位于柳河上游、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乡境内,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接壤,目前是柳河上唯一一座大(Ⅱ)型控制性水利工程。

坝址以上河长155km,占柳河全长的52%,控制流域面积4051km2,占柳河流域面积的59%。

闹德海水库地跨内蒙古、辽宁两省区,是日伪时期兴建的水库,始建于1938年,竣工于1942年10月,历经60余年,进行了1965年、1970年、1994年、2007年4次改造及除险加固。

该水库总库容为2.227×108m3,为不完全调节水库,百年设计洪水位为189.56m,千年校核洪水位为193.11m。

该水库承担着阜新市区供水,农业灌溉、流域内环境生态等主要供水任务。

从阜新地区而言,该水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阜新地区干旱灾害频次增加、范围扩大、损失加重。

1999~2001年我市连续三年发生干旱,特别是2000年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2006年7月11日至8月21日为典型时间段(伏期)阜新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局部地区发生了特大干旱,可定义为建国以来最大伏旱。

2009年7月31日至8月16日为典型时间段(伏期),辽西北地区阜新发生了严重干旱,局部地区发生了特大干旱,为阜新地区有水文资料记载6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一、基本要求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

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

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

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

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4种类型。

6.本次只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难度,提高计算工作的可操作性,并便于进行汇总。

7.按照划分的河流水系,首先进行各河流水系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在此基础上,汇总各流域和全国的可利用量成果。

同时要根据流域和全国汇总的情况,对水系的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进行反馈和平衡协调。

对于河流水系全部或绝大部分在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其可利用量计算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进行,流域进行协调与汇总;对于涉及省际之间上下游关系的水系,应以流域机构为主,并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协助下,进行全水系的可利用量计算。

有些地区需要计算在考虑水质条件影响下,可利用量中能满足水功能要求,可供利用的水量。

水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主要涉及的是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问题。

这些地区应先进行不考虑水质影响下的可利用量计算,并满足流域和全国汇总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为满足水功能要求,在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治理要达到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计算不同水平年可供利用的水量。

这已超出本次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的基本要求。

8.水资源量包括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

不可以被利用水量是指不允许利用的水量,以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及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即必须满足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

不可能被利用水量是指受种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无法被利用的水量。

主要包括:超出工程最大调蓄能力和供水能力的洪水量;在可预见时期内受工程经济技术性影响不可能被利用的水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超出最大用水需求的水量。

9.倒算法与正算法(倒扣计算法与直接计算法)(1)倒算法是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减去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中的汛期下泄洪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得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用(1—1)式表示:W地表水可利用量=W地表水资源量-W河道内需水量外包-W洪水弃水(1-1)倒算法一般用于北方水资源紧缺地区(2)正算法是根据工程最大供水能力或最大用水需求的分析成果,以用水消耗系数(耗水率)折算出相应的可供河道外一次性利用的水量。

可用(1-2)式或(1-3)表示:W地表水可利用量=k用水消耗系数×W最大供水能力(1-2)或W地表水可利用量=k用水消耗系数×W最大用水需求(1-3)正算法用于南方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及沿海独流入海河流,其中(3-2)式一般用于大江大河上游或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的山区,以及沿海独流入海河流,(3-3)式一般用于大江大河下游地区。

二、各项水量计算可利用量计算涉及的各项水量包括: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河道内生产需水量、汛期下泄洪水量、工程最大供水能力相应的供水量和最大用水需求量等。

(一)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分类及其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包括下列需水量:河流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最小流量、改善城市景观河道内需水量、维持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最小水量、保持一定水环境容量的水量、维持河湖水生生物生存的水量、河道冲沙输沙水量、冲淤保港水量、防止河口淤积、海水入侵、维系河口生态平衡的入海水量等。

各类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如下:1.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道基本功能(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稀释能力与自净能力)的最小流量。

是指维系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所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阈值。

需要考虑河流水体维持原有自然景观,使河流不萎缩断流,并能基本维持生态平衡。

通常采用的计算方法:(1)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北方地区一般取10~20%,南方地区一般取20~30%)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计算公式为:K W n W ni i r ⨯=∑=)(11(2-1)式中,W r 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W i 表示第i 年的径流量(水资源量);K 为选取的百分数;n 为统计年数。

(2)根据近10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或90%保证率最小月平均流量,计算多年平均最小生产需水量。

计算公式为:W r=12×Min (W ij )=12×Min (W ij )P =90%(2—2) 式中,W r 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Min (W ij ) 表示近10年最小的月径流量;Min(W ij )P =90%表示90%保证率最小月径流量。

(3)典型年法选择满足河道基本功能、未断流,又未出现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某一年作为典型年,将典型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或月径流量,作为满足年生态环境需水的平均流量或月平均的径流量。

公式为:W r =12×W 最小月径流量 = 365×0.000864×Q 最小月平均流量 (2-3)2.城市河湖景观需水量城市景观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是与水的流动有关联的穿城河道与通河湖泊,为改善城市景观需要保持河湖水体流动的河道内水量。

根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和水资源条件确定。

城市河湖景观需水量计算方法有:(1)城市水面面积比例法W 河湖=E S n ⨯⨯β (2-4)式中,W 河湖为城市河湖景观需水量;βn 为城市河湖水面面积占城市市区面积的比率;水面面积一般应占城市市区面积的1/6为宜,如果考虑城市绿地的效应,则该指标应适当降低,一般在5%~15%较为合适;S 为城市市区面积;E 为河湖水面蒸发量。

或者,W 河湖=E P S g ⨯⨯⨯λ (2-5)式中,λ为绿地折合成水面面积的折算系数,若按通常在计算绿化面积时将水面面积的一半计为绿化面积,则λ为2;S g 为城市市区人均绿地面积,我国推荐的城市绿地面积为7~11m 2/人;P 为城市(包括县级市)城镇人口;E 为河湖水面蒸发量;其它符号同前式。

(2)人均水量法根据城市河湖建设情况,为满足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的需要,推算城市河湖景观需水量。

W河湖=P ⨯α (2-6) 式中,α为人均城市河湖需水基准值,一般为20m 3/人;P 为城市(包括县级市)城镇人口,其它符号同前式。

城市河湖景观用水量计算,需要收集城市市区规划面积、城市人口、水面面积等资料,并根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和水资源条件来确定城市河湖景观最小需水量。

城市河湖景观需水应注意河道内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为保持河湖一定的水面而补充被消耗的水量为河道外需水,为保持穿城河道和通河湖泊的流动性,而需要的水量为河道内需水。

有些城市利用处理后的污废水改善城市河湖水环境,这部分水量不是一次性用水,这些河湖可不计生态需水。

3.通河湿地恢复与保护需水量湿地生态环境需水一般为维持湿地生态和环境功能所消耗的、需补充的水量。

由于通河湿地这些水量是靠天然河道的水量自然补充的,可以作为河道内需水考虑。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湿地蒸发渗漏损失的补水量、湿地植物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等。

根据湿地、湖泊洼地的功能确定满足其生态功能的最低生态水位,具有多种功能的湿地需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据此确定相应的水面和容量,并推算出在维持最低生态水位情况下的水面蒸发耗水量(水面蒸发量与水面降水量之差值)及渗漏损失水量,确定湖泊、洼淀最小生态需水量。

在计算出湿地的各项需水量后,分析确定通河湿地恢复与保护需水量。

4.环境容量需水量环境容量需水量是维系和保护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保持水体一定的稀释能力、自净能力)不受破坏,所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

因人类活动影响所造成的水污染,导致河流的基本环境功能衰退,有些地区采取清水稀释的办法改善水环境状况,这不是倡导的办法,不在环境需水量的考虑范畴之列。

环境容量需水计算方法同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冲沙输沙及冲淤保港水量冲沙输沙水量是为了维持河流中下游冲刷与侵蚀的动态平衡,须在河道内保持的水量。

输沙需水量主要与输沙总量和水流的含沙量的大小有关。

水流的含沙量则取决于流域产沙量的多少、流量的大小以及水沙动力条件。

一般情况下,根据来水来沙条件,可将全年冲沙输沙需水分为汛期和非汛期输沙需水。

对于北方河流而言,汛期的输沙量约占全年输沙总量的80%左右。

但汛期含沙量大,输送单位泥沙的用水量比非汛期小得多。

根据对黄河的分析,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的用水量为30~40m 3/t ,非汛期为100m 3/t 。

汛期输沙需水量计算公式为:max 11/C S W m = (2-7)或 111ws m C S W ⨯= (2-8) 式中,W m1为汛期输沙需水量,S 1为多年平均汛期输沙量,C WS1为多年平均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C max 为多年最大月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可用下式计算:∑==N i ij CN C 1max )max (1 (2-9)式中,C ij 为第i 年j 月的平均含沙量,N 为统计年数。

非汛期输沙需水量计算公式为:222ws m C S W ⨯= (2-10)式中,W m2为非汛期输沙需水量,S 2为多年平均非汛期输沙量,C WS2为多年平均非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