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历史及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政治解决阶段
1、“以土地换和平”原则的提出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土地 换和平”的基本原则,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随之作出 历史性的决定:通过谈判实现巴以和平。 2、《奥斯陆协议》 1992年,拉宾领导的工党上台,以巴关系出现转机。 1993年8月,拉宾和阿拉法特经过14轮艰苦磋商终 于在挪威的奥斯陆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巴以问题的决议。 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 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允许巴 勒斯坦人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先行自治。阿拉法特与拉宾 实现了历史性握手,掀开了中东和平进程新的一页。
(4)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
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是指以总理沙龙多次宣称的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 平“路线图”计划实施受阻的前提下单方面实行 “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 2003年11月,沙龙首次提出“单边行动”意向,2003年11月, 沙龙首次提出“单边行动”意向,12月底,以开始拟订相关方案,并将其 作为政府处理巴以问题的施政纲领。 依据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以将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 的部分土地上撤出,重新部署以国防军,并重新确定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位 置,建立一条以色列更容易防守的“安全边境线”。其核心是通过撤出所有 加沙的定居点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然后再根据 以色列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国。这意味着加沙地带21个犹太人定居点 中的7500名居民和4个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居民将要撤离被占领土。但 沙龙的政治顾问曾透露,在该计划中,以只会将加沙地带的80%和约旦河 西岸的40%多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正在修建的隔离墙将成为以巴间的 边界。单边行动计划出笼后遭到了以政府内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甚至 以退出政府相威胁。但在2004年的3月15日以议会进行信任投票中,该 计划还是获得了通过。单边行动计划还遭到巴勒斯坦及阿拉伯世界的反对, 美国政府也曾一度明确反对以在“路线图”计划之外采取单边行动,但在4 月14日沙龙访美后,沙龙却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然而,对巴勒斯坦而言,沙龙的计划意味着巴勒斯坦人重新获得196 7年中东战争前拥有的土地和巴难民返回家园权利的丧失,是违背联合国有 关决议的行动。
3、新一轮冲突(2000年9月28日开始)
(1)冲突的开始 2000年9月底,因为沙龙强行进入圣殿山 阿克萨清真寺,巴以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 冲突。2001年2月沙龙当选以总理,对巴勒斯坦 采取强硬的政策。以色列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巴 以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幕后主使”,并从20 01年底开始将阿拉法特“软禁”在拉姆安拉的 官邸,对其实施政治孤立,要求巴改变领导层。 巴民族权力机构2003年3月进行改革,首次 设立了总理职位。然而,随着巴以冲突再度紧张, 以色列再次把责任归咎于阿拉法特, 不再把阿拉 法特作为和谈的对象 。巴以谈判出现僵局。
由于各方反对, 中东和 平“路线图”始终无法实 现。阿拉法特最终没有看 到巴以冲突和平解决,于 2004年11月11日去世。 阿拉法特时代结束。
(3)后阿拉法特时代
阿拉法特逝世后,巴勒斯坦于 2005年1月9日举行大选。以 温和著称的阿巴斯以62 .5 2%的选票当选巴民族权力机 构主席,成为新一代巴勒斯坦 领袖。1月15日,阿巴斯在 拉姆安拉宣誓就职。阿巴斯主 张停止武装起义,希望通过谈 判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从而确 立了和平建国战略。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达成停火 协议。
百度文库
亚西尔· 阿拉法特 (Yasser Arafat) 1929年8月4日生于耶路撒 冷,是一位逊尼派穆斯林。 1948年 以色列占领他的家乡,他随家人逃亡 埃及。 1950年,阿拉法特进入开罗 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52年,阿 拉法特通过竞选成为巴勒斯坦学生联 合会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表现出卓 越的领导才能。1954年,阿拉法特 以学生联合会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公开 提出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却遭 到埃及当局以及革命后上台的纳赛尔 的反对。1955年,巴勒斯坦学生联 盟首次应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 年代表大会,阿拉法特第一次踏上国 际讲坛,向世界人民宣布巴勒斯坦人 民的建国心愿。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 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1959年 组建巴勒斯坦解放运动, 阿拉伯字母简写为“法塔赫” , 《古兰经》里的意思恰恰是“打 开胜利之门” 。1964年 “法塔 赫”归属巴解组织领导。同年底, 他亲手组建了“法塔赫”的军事 组织“暴风”突击队。1965年1 月1日,他领导游击队在巴勒斯 坦北部打响了反抗以色列的游击 战争的第一枪。 1969年阿拉法特任巴勒斯坦 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并在此后 长期担任此职。并从1971年起兼 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
巴以冲突的历史及现状
政治与法律学院 高德胜
一、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一)巴勒斯坦文明史
耶路撒冷 中文意为“和平之城”。阿拉伯 人称该城为“古德斯”,即“圣城”。
哭墙
哭墙
圣 墓 大 教 堂 ( 耶 路 撒 冷 )
•
著名的萨赫莱清真寺,耸立在耶路撒冷旧城东部的摩利斯山(即圣殿山)上,萨赫莱是阿拉伯文 “岩石”的音译,故也称岩石圆顶清真寺,整个建筑呈八角形,巨大的金色圆顶发光,大殿有一块 圣石,相传公元619年伊斯兰的先知穆罕默德骑天马由麦加夜行至此,就是踩着这块岩石“登霄” 的
• 阿里埃勒· 沙龙(Ariel Sharon) 于1928年生于特拉维夫附近的马 拉勒村。他14岁参加巴勒斯坦犹 太防卫组织“哈加纳”的活动, 1999年9月8日正式当选利库德集 团领导人。2001年2月以利库德 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了以色列总 理竞选并获胜,当选以色列总理, 2001年3月7日宣誓就职。同时兼 任移民部长。2002年11月,沙龙 在利库德集团选举中战胜内塔尼 亚胡连任利库德集团主席。2003 年1月,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 在大选中获胜,成为议会第一大 党,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
2、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 3、1987年巴勒斯坦大起义 4、巴勒斯坦建国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 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发表《独立宣言》, 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同时也表示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含蓄、间接地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次年 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从此,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征 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1922年3月1日,拉宾出生在耶路撒冷一 个热衷于犹太复国事业的俄国犹太移民 的家庭。1974年和1992年两次当选以色 列总理。 拉宾执政后采取积极、灵活、 务实的外交方针,支持参加中东国际和 会,表示同意以“部分领土换取和平” 的主张。他提出首先分阶段解决巴勒斯 坦问题。但他反对归还耶路撒冷,认为 耶城是以色列的主权范围,表示不接受 恢复1967年“六.五”战争以前的边界线, 1995年11月2日,在特拉维夫拉宾广场, 三颗子弹射入了拉宾的胸膛,鲜血染红 了他口袋里《和平终将实现》的演讲稿。 终年73岁。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拉宾呼吁: “让我们的心为和平跳动,让我们的眼 睛期待和平”。
为落实停火协议,巴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首先与巴各武装派别就停止对以色列袭击问题达 成谅解,使巴以停火协议得到巴武装组织支持; 在加沙地区部署了约5000名武装警察,并重 点布防了加沙地带与以色列接壤的区域;着手重 组巴安全部队,确保巴主要武装派别暂停对以色 列的武装袭击,对违反巴以停火协议者采取行动; 以“武器换工作”的方法安置部分巴武装人员等。 由于双方采取的积极措施,巴以间的暴力冲突 有所减少。然而,信守暂时停火承诺、但拒绝放 弃“抵抗武装”的哈马斯等巴激进派此后多次向 以方发射火箭,并使用人体炸弹进行袭击。对此, 以宣布恢复“定点清除”手段,对巴激进组织实 施打击,一度平静的巴以局势再度紧张。
1996年1月20日,根据巴以关于巴勒斯 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协议的安排,巴勒斯坦举行 历史上首次大选,选举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自治政府)主席和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阿拉 法特当选为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2 月12日,阿拉法特正式宣誓就职。5月9日, 阿拉法特组成自治政府内阁。 此后,巴以之间就巴勒斯坦永久地位问题进 行多次谈判,但由于意见分歧太大,终未有结果。
(2)中东和平路线图出台 为了打破巴以冲突的僵局 ,2002年12月 20日,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四方 代表在华盛顿举行高层会议,探讨结束巴 以争端的途径。2003年4月30日,中东问 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 机构和以色列递交了和平提案,即“中东 和平路线图”计划文本。
第一阶段(从公布之日至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 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 色列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 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 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 第二阶段(2003年5月至2003年底):以色 列军队最大程度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巴方出 台第一部宪法;建立具有临时边界的巴勒斯坦国; “四方机制”推动国际社会和联合国 承认巴勒斯 坦国。 第三阶段(2003年底至2005年):对巴以最 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内容包括边界、耶路撒冷 地位、难民回归权、犹太人定居点等,最终建立 正式巴勒斯坦国。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 拉法特在美国白宫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 签定和平协议后握手致意。
拉宾说“我们 曾经和你们巴勒 斯坦人浴血奋战 过,今天在这里, 我要大声宣布, 我们已经流了足 够的血和泪,足 够了。” 阿拉法特也 说,“今天我们 在这里达成的协 议是一个需要用 巨大的勇气去达 成的协议。”
1994年5月4日,阿拉法特和拉宾 在埃及首都开罗正式签署实施《原则宣 言》的最后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完 成了从加沙和杰里科的撤军。5月中旬, 巴解接管加沙和杰里科,结束了以色列 对这两地长达27年的军事占领,并开 始实行有限自治。 1994年5月26日,巴自治领导机 构在突尼斯举行首次会议。会上通过了 关于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区临时自治时期 的政治纲领,重申了建立一个以耶路撒 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目标。7月1 1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 活返回加沙定居后,巴勒斯坦自治领导 机构从突尼斯迁往加沙和杰里科。
萨赫莱清真寺
(二)犹太复国主义和《贝尔福宣言》
西奥多·赫茨尔是奥地利记者和作家,政治犹太复 国主义的创始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缔造 者。1860年5月2日生于布达佩斯,从小生长在 一个被同化的犹太家庭中。1904年7月3日,44岁 的西奥多-赫茨尔去世。他创立了犹太复国主义
运动,致力于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二)巴以对抗阶段
1、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阿拉法特 1964年6月,法塔赫、哈马斯 、“人阵”、 “民阵”等八个组织组成反抗以色列占领的统一 战线,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开始了巴勒斯坦人 有组织的反抗斗争。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 高权力机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是巴 解组织的最高执行机构,由巴解全国委员会选举 产生,负责巴解组织的全面行政事务,并对全国 委员会负责。
由于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反对拉宾,同时巴勒斯 坦的一些激进组织反对与以色列和谈,频繁进行 恐怖袭击,拉宾梦想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局面 未能出现,反倒出现了“以土地换炸弹”情景。 这使拉宾的处境更加艰难. 1995年11月2日,在 特拉维夫拉宾广场,三颗子弹射入了拉宾的胸膛, 鲜血染红了他口袋里《和平终将实现》的演讲稿。 终年73岁。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拉宾呼吁:“让我 们的心为和平跳动,让我们的眼睛期待和平”。
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 织领袖阿拉法特获得了 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平 奖授予了阿拉法特并不是 一件令人惊奇的事,他与 拉宾两人在白宫草坪上的 握手恐怕是1993年惟一符 合诺贝尔本人设立的获奖 要求的事件。诺贝尔曾在 遗嘱里写道,“和平奖应 该授予在上一年中,为两 国关系做出最多、最杰出 贡献的人。”
1897年8月29日~31日,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 者代表大会在巴塞尔召开。它通过了犹太复国主
义的纲领,创立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赫茨尔任
主席,他任这个职务直到去世。
犹太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地狱与天堂仅仅一门之隔
奥斯维辛集中营
著名的达豪集中营
(三)巴以分治方案的出台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 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 (181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 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国际特别政权。 阿拉伯国面积为1、1 万平方公里,占巴 勒斯坦总面积的44、2%,犹太国面积为1、 5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5%。 当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万,犹太人60 万。
二、巴以冲突的进程
(一)阿以全面对抗阶段 1、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 2、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 年10 月29 日) 3、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 年6月5日) 4、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 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条约,和平 解决了西奈半岛问题。阿拉伯联合与以色 列军事对抗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