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
实验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
实验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及结构。
2. 学会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基本掌握其使用方法。
3. 观察各种干涉现象,了解它们的形成条件。
二、实验仪器1. WSM-2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一台2. HNL-55700多束光纤激光源一台三、实验原理3.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构造图1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示意图仪器包括两套调节机构,第一套调节机构是调节反光镜1的位置。
旋转大转轮和微调转轮经转轴控制反光镜1在导轨上平移;第二套调节机构是调节反光镜1和反光镜2的法线方向。
通过调节反光镜1、2后面的调节螺钉以及反光镜2的两个方向拉杆来控制反光镜的空间方位。
在仪器的中部和中部偏右处,分别固定安装着分光镜和补偿片,其位置对仪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切勿变动。
在补偿片的右侧是反射镜2,它的位置不可前后移动,但其空间方位是可调的。
反射镜1和反射镜2是通过金属弹簧片以及调节螺钉与支架弹性连接的,调节反射镜支架上的三颗调节螺钉,改变弹簧片的压力,从而改变反射镜面在空间的方位。
显然,调节螺丝钉过紧或太松,都是不利于调节反射镜方位的错误操作。
反射镜1在导轨上的位置坐标值,由读数装置读出。
该装置共有三组读数机构:第一组位于左侧的直尺C1,刻度线以mm为单位,可准确读到毫米位;第二组位于正面上方的读数窗C2,刻度线以0.01mm为单位,可准确读出0.1和0.01毫米两位;第三组位于右侧的微动转轮的标尺C3,刻度线以0.0001mm为单位,可准确读0.001和0.0001毫米两位,再估读一位到0.00001毫米。
实际测量时,分别从C1、C2各读得2位数字、从C3读得3位(包括1位估读)数字,组成一个7位的测量数据,如图2所示。
可见仪器对位移量的测定精度可达十万分之一毫米,是一种图2 关于M1位置读数值的组成方法非常精密的仪器。
务必精细操作,否则很容易造成仪器的损坏!3.2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的双光束干涉,其光路图如图3所示。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和
变化,掌握干涉仪的使用方法,并对光的干涉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激光器、透镜、分束板、反射镜等。
实验步骤:
1. 将激光器放置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端,并调整激光器使其
垂直照射到分束板上。
2. 调整分束板和反射镜,使激光光束分为两束,分别经过不同
的光程后再次汇聚在一起。
3. 观察在干涉仪的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并记录下其形态和
变化。
4. 调整干涉仪的光程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规律。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和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随着光程差的变化,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干涉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相位差引起的,光程差的变化导致了干涉条纹的移动和变化。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光的干涉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对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调整干涉仪的光程差比较困难,需要更加细致的调整和操作。
下次在实验中,我会更加细心地调整仪器,以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
自查人:(签名)日期:。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的实验报告
d M2’
光源S
1
G1
G2
2
2
1
M2
半透膜
补偿板
E
1.等倾干涉图样
当M1和M2两个平面镜严格垂直,即当M1和M
‘ 严格 2
平行时,所得干涉为等倾干涉,干涉条纹厚干涉图样
在入射光为平行光的条件下,当M1和M2两平面镜不 完全垂直时,等厚干涉条纹的图样是等距离的明暗相间的 直条纹。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分割光波振幅的方法 实现干涉现象的仪器,它由一套精密的机械传动系统 和四个高质量的光学镜片构成的。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图:自光源发出的光线,被分光板G1后表面的半透 膜分成光强近似相等的两束:反射光(1)和透射光(2)。由于G1与平 面镜M1、M2均成450角,所以,反射光(1)在近于垂直地入射到平面反 光镜M1后,经反射又沿原路返回,透过G1到达E处。透射光(2)在透过 补偿板G2后,近于垂直地入射到平面镜M2上,经反射又沿原路返回,在 分光板后表面反射后向E处传播,与光线(1)相遇后在E处可形成干涉。
(1)实验过程中,不允许触摸仪器中
所有的光学面。
(2)平面反光镜M 1、M 2背后的三个
螺钉以及两个微动拉簧螺丝要十分
爱护,只能轻微旋动,切勿用力旋转螺
钉,以免拧滑丝扣或把反射镜压坏。
11、空程消除。
五、读数和测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读数前:
(1)调整零点:将鼓轮沿某一方向旋转到零刻度线,然后, 以相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它与某一刻度对齐。 (2)读数前,还必须消除空程。当零点调整完毕后,将鼓轮 沿原方向转动,直到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为止,之后,记录 第一个数据d0 , d0…d8。 计算出D=di-d0。。
2、读数方法: 三部分:主尺、窗口、鼓轮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物理实验中心
目录
一. 实 验 目 的 二. 实 验 原 理
1.仪器构造及光路 2.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3.面光源产生的定域干涉条纹
三. 实 验 内 容 四. 读 数 方 法 五. 注 意 事 项
实验目的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学习调 节和使用方法。
利用点光源产生的同心圆环干涉条纹 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则:
2 2d2 k2
那么可得:d d2 d1
1 2
2
1
1 2
k2
k1
1 2
k
由此可见,只要测出干涉仪中M1移动的距离∆d, 并数出相应的“吞吐”环数∆k,就可求出λ.
实验现象
面光源产生的定域干涉条纹
由面光源产生的在特定区域内存在着
的干涉现象,称为定域干涉。
d
1)等倾干涉
光程差为: AC BC AD
C
θ A
θ D
M1
B
M2'
1 2
2d 2d tan sin S
c os
面光源产生的等倾干涉
2d cos
当d一定时,光程差只决定于入(出)射角θ,干涉条纹 是一系列与不同倾角θ相对应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条
纹,这种相同倾角的光所产生的干涉,称为等倾干涉。
2)等厚干涉
当M1、M2‘有一个很小的角度时, M1、M2‘之间形成楔形空气 薄层,就出现等厚干涉。这时“1”和“2”的光程差仍然可
主尺
粗动手轮读数窗口
微动手轮
最后读数为:33.52246mm
注意事项
转动微动手轮时,粗动手轮随之转动;但在转动 粗动手轮时,微动手轮并不随之转动,因此在读 数前必须调整零点。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150 37.07750 400 37.15680 250 0.07930
200 37.09330 450 37.17255 250 0.07925
干涉环变化数 k2 位置读数 环数差
d2 mm
k k2 k1
di d2 d1 mm
平均值
代入数据
d
d
i 1
2 0.00004 U mm 3 1010 m k 250 2U d
测量结果表示
U (6337 3) 1010 m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
标 测 6328 6337 0 E 100 0 100 0 0 0.14 0 0 标 6328
M1 '
S
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3、白光照射下看到彩色干涉条纹 条件:对于等倾干涉,要求 d 接近于零;对于等厚 干涉,只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1′、M2 交线附近才可以看到。
点光源照明产生的干涉图(非定域干涉) 两个相干的单色点光源所发出的球面波在空间多 处相遇皆可产生干涉,此干涉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 称为非定域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五、数据处理
干涉环变化数 k1 位置读数
d1 mm
0 37.03005 250 37.10915 250 0.07910
50 37.04590 300 37.12505 250 0.07915
100 37.06170 350 37.14095 250 0.07925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四、实验内容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技巧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技巧迈克耳孙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干涉实验等领域。
正确的调整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方法以及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仪器。
1. 干涉仪的基本原理迈克耳孙干涉仪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
它由两束光线沿不同路径传播后再次叠加产生干涉,通过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可以获得有关样品或光源的信息。
2. 调整干涉仪的步骤(1)准备工作在调整迈克耳孙干涉仪之前,首先要确保仪器和光源的完好和稳定。
检查干涉仪的光学元件是否清洁,光源是否稳定,确保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干涉图案。
(2)调整光路通过调整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光路,使得两束光相干,达到干涉的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 a. 调整分束镜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分束镜是将光分成两束的关键元件。
调整分束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两束光线的光程差尽量为零。
- b. 调整反射镜调整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反射镜位置和角度,使得两束光线重新叠加时能够产生明亮的干涉条纹。
通过微调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干涉图案更加清晰和明亮。
(3)干涉图案的观察与调整在调整好光路之后,需要观察干涉图案,并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根据实验需求,通过微调分束镜和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调整干涉图案的大小、亮度和清晰度。
3. 干涉仪的使用技巧(1)保持稳定在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进行实验时,保持仪器和光源的稳定非常关键。
避免干涉仪受到外界震动或温度变化的干扰,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校正光程差干涉仪的光程差是影响干涉图案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微调分束镜或者引入补偿片等方法,校正光程差以获得所需的干涉效果。
(3)避免散射和干涉损失在进行干涉实验时,需要注意避免光线的散射和干涉损失。
合理调整干涉仪的参数,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滤波器,减少或者消除散射光和多次反射干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光学实验中一种重要的仪器,它的原理是基于干涉现象来测量长度、速度、折射率等物理量。
因此,正确地调节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调节步骤1、粗调:首先调整干涉仪的粗调旋钮,使干涉条纹大致对称。
2、细调:然后调整干涉仪的细调旋钮,使干涉条纹更加清晰、对称。
具体步骤如下:(1)将光源对准干涉仪的入射缝,调整干涉仪的三个脚螺旋,使干涉条纹出现在视野中。
(2)调节干涉仪的粗调旋钮,使干涉条纹大致对称。
(3)调节干涉仪的细调旋钮,使干涉条纹更加清晰、对称。
可以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来判断调节是否正确。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干涉条纹完全对称、清晰。
二、使用注意事项1、保持干涉仪的清洁,避免灰尘和污垢进入干涉仪内部。
2、在调节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干涉仪的精密部件。
3、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过度调节粗调旋钮和细调旋钮,以免损坏干涉仪的调节机构。
4、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在实验结束后,要将干涉仪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便下一次使用。
正确地调节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需要耐心和细心。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调节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法测定玻璃折射率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原理基于干涉现象,能够用于测量微小的长度变化和折射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一、实验原理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光在材料中传播速度的改变。
迈克尔逊干涉仪法利用干涉现象来测量折射率。
当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其速度和波长都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光程差的产生。
通过测量光程差,我们可以计算出介质的折射率。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迈克尔逊干涉仪、单色光源(如激光)、测量尺、待测玻璃片。
2、将单色光源通过分束器分为两束相干光束,一束直接照射到参考镜,另一束经过待测玻璃片后照射到测量镜。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一、仪器调节1.调整镜面平行度:首先放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然后用手将光源移动,调整反射平面镜的角度,使光线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整个光路中都能自由传播。
2.调整分束镜:使用一张透明的玻璃片将光线分束,再观察平行光束通过分束镜后是否能刚好落在平面镜的表面上,如果不能,则需要调整分束镜的位置,直到两束光线都能够平行而且刚好敲在平面镜上。
3.调整反射镜: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反射镜有一个活动镜面,需要调整其位置,使两束光线在平面镜上反射时能够准确地再次合成一束光线,从而形成干涉现象。
4.调整干涉条纹:最后,可以在观察屏幕上是否能够清晰地看到干涉条纹,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光源的位置或者调整反射镜的倾斜角度,以获得更好的干涉效果。
二、实验使用1.实验准备:首先设置好迈克尔逊干涉仪,并确保调节好仪器,使光线能够正常穿过仪器。
2.实验操作:将待测光源置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个光路中,调整干涉仪中的反射镜位置,使干涉条纹清晰。
然后,改变待测光源的位置,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量,利用已知的反射器间距和探测器移动的距离,可以计算得到光的速度。
3.数据处理:使用测得的数据和已知的仪器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
根据测得的干涉条纹移动量和已知的反射器间距,利用干涉仪的原理和公式,计算得到光的速度。
5.讨论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一致,说明测量方法正确并且仪器使用正常;如果存在差异,可以分析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或改善仪器使用的条件。
总之,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量干涉现象的仪器,通过调节和使用可以进行光速测量、薄膜厚度测量等实验。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仪器的准确调节和数据的准确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课件
2en2 2
对应条纹级次最高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沈阳城市学院
• 迈干仪的干三涉实原验理测量原理
反射镜 M1
M1 移动导轨
M1 M2
扩束镜
反
单
射
色 光
镜
源
M2
分光板 G1
补偿板 G 2
G1//G 2 与 M1, M2 成 450角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沈阳城市学院
M2 的像 M'2 反射镜 M1
d
迈克尔逊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 1907年迈克尔逊因为“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 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而成为美国 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10-1911年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
• 1923-1927年担任美国科学院院长。 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字。
• 1931年5月9日逝世于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沈阳城市学院
数据处理及分析
1.用逐差法计算He-Ne激光的波长.
di=di4 di
d
=
i
di 4
=2 di
k
2.将测得波长λ与公认值λs进行百分差比较. He-Ne激光:λs =632.8nm
3.计算钠双线的波长差,并与公认值Δλs进行百分差比较.
钠光平均波长:λ12=589.294nm钠光双线:Δλs=0.597nm
观察干涉圆环的环心,如增大d,k也增大,环 心的级次也增大,环心不断冒出环纹,环纹增多 变密;如减小d,则发生相反的情景,环心不断 缩入环纹,条纹减市学院
实 验 内容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沈阳城市学院
一、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及其光路
(1)粗调:① 将M1、M2方位螺钉和拉簧调至半松半紧状态 ② 调激光器方位,使反射光大致对 称分布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引言: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它可以用来测量光的干涉现象。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对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调整,并使用它来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方法,了解干涉条纹的产生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二、实验器材1. 迈克尔逊干涉仪: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和接收屏等组成部分。
2. 平行光源:用于提供单色光源。
3. 反射镜:用于反射光线。
4. 接收屏:用于观察干涉条纹。
三、实验步骤1. 调整光源:将平行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其亮度,保证光线足够明亮。
2. 调整分束器:将分束器放置在适当位置,使得光线能够均匀地分成两束。
3. 调整反射镜:将反射镜放置在适当位置,使得其中一束光线经过反射后与另一束光线相遇。
4. 调整接收屏:将接收屏放置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其位置,使得干涉条纹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
5. 观察干涉条纹:调整各个部分的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
当两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会形成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线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会产生明纹,而相位差为半整数倍的波长时,会产生暗纹。
通过调整反射镜和接收屏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两束光线的光程差,从而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化随光源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当光源波长增大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也会增大;当光源波长减小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也会减小。
这是因为光的波长与干涉条纹的间距之间存在一个正比关系。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方法,并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加深了对干涉现象的理解。
我们还发现了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源波长之间的关系。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并掌握调节方法。
2.观察等厚干涉、等倾干涉以及白光干涉。
3.测量氦氖激光的波长。
二、实验原理1.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个分振幅法的双光干涉仪,其光路如下图所示,它反射镜M1、M2、分束镜P1和补偿板P2组成。
其中M1是一个固定反射镜,反射镜M2可以沿光轴前后移动,它们分别放置在两个相互垂直臂中;分束镜和补偿板与两个反射镜均成45°,且相互平行;分束镜P1的一个面镀有半透半反膜,它能将入射光等强度地分为两束;补偿板是一个与分束镜厚度和折射率完全相同的玻璃板。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如图所示。
镜M1、M2的背面各有三个螺丝,调节M1、M2镜面的倾斜度,M的下端还附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微动拉簧螺丝,用以精确地调整M1的倾斜度。
M2镜所在的导轨拖板由精密丝杠带动,可沿导轨前后移动。
M2镜的位置由三个读数尺所读出的数值的和来确定:主尺、粗调手轮和微调手轮。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上可以实现等倾和等厚两种干涉。
为了分析方便,可将反射镜M1成像到M2的光路中。
2.He-Ne激光波长的测定如图1所示,当M1’、M2相互平行,即M1和M2相互严格垂直时,在E处可以观察到等倾干涉;在等倾干涉时,如果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上反射镜M1和M2到分束镜的距离差为d时,反射镜和M1’形成一个厚度为d的空气膜,其光程差如图2所示,当光线的入射角为i时,两反射镜反射光线的光程差为:Δ=2d cos i′=2d√n2−sin2i其中,n为两臂中介质的折射率,i和i'分别为光线入射到M2和M1上的入射角,当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臂中介质相同时,i=i’。
当两臂中介质的折射率一定,且d不变时,光程差只取决于入射角i,在E处观察时,对于相同入射角的光,形成一个以光轴为中心的圆环。
当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是亮条纹。
由此,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等倾干涉条纹级次是中间大外边小。
实验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波长或者光速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对干涉条纹的观察来确定光波长或光速。
在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调节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成迈克尔逊干涉仪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和接收屏。
其中,光源产生光线,分束器将光线分成两束,反射镜将光线反射并重新合并,接收屏上观察条纹以得到测量结果。
(一)调节分束器1、端口对准:将分束器的两个端口(输入端和输出端)对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个端口。
2、校正透镜:将透镜与分束器固定并利用透镜校正分束器的输出光斑。
3、调节分束比:通过微调分束器的输入端镜片的位置来调节分束比。
4、校准光路:检查光路是否正确,包括分束后光线是否平行、目标反射镜是否正对着分束器等等。
(二)调节反射镜1、调整反射镜位置:将反射镜置于正确的位置并垂直于光路。
2、确定反射面度数:通过原理图和求解器确定反射面的度数,比如60度。
3、调节反射镜倾斜度:利用半反射膜来调节反射镜的倾斜度,并通过角度计来检查反射镜是否平行于接收屏。
(三)调节光源1、选择光源:选择一款适合的光源。
2、调整灯丝位置:将灯丝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使其照亮整个系统。
3、调节灯丝亮度:通过增减电压来调节灯丝的亮度。
(四)调节接收屏1、确定焦距:通过调节接收屏的距离和位置,找出最合适的焦距。
2、校准位置:将接收屏和反射镜垂直,通过调节位置校准光路。
1、准备工作:确保所有部件都已经开始预热,光线已经稳定。
2、测量方法:打开光源,观察条纹的规律性,通过实验得到测量结果。
3、数据处理:将观察到的条纹照片拍摄下来,进行后续处理,包括调整对比度和亮度以及增加标尺等等。
四、注意事项1、留意温度:因为干涉仪精度较高,所以需要注意外部温度的影响。
2、留意光线:因为干涉仪只能使用单色光线,因此需要注意室内环境的影响。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引言: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干涉测量、光学相干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仪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各个部件,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实现干涉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二、实验器材1. 迈克尔逊干涉仪主体: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反射镜支架等。
2. 干涉图样观察装置:包括目镜、测量尺等。
三、实验步骤1. 调整光源:将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并确保其能够发出稳定的光束。
2. 调整分束器:通过调整分束器的位置和角度,使得从分束器出射的两束光能够平行地照射到反射镜上。
3. 调整反射镜: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反射的光能够重新汇聚到分束器上,并形成干涉现象。
4. 观察干涉图样:通过目镜观察干涉图样,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5. 测量干涉现象:使用测量尺等测量工具,对干涉条纹进行测量,以得到干涉现象的具体参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调整步骤,我们成功地调整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并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图样。
通过测量尺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我们可以得到干涉现象的具体参数,如波长、相位差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调整分束器的位置和角度对干涉图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分束器位置不准确,会导致干涉图样模糊或消失;如果分束器角度不准确,会导致干涉图样的条纹不清晰。
因此,在调整分束器时需要仔细操作,确保其位置和角度的准确性。
另外,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也是关键步骤。
反射镜的位置调整不当会导致干涉图样错位或形成不规则的干涉条纹;反射镜的角度调整不当会导致干涉条纹的强度变化或消失。
因此,在调整反射镜时需要注意细微的调整,并通过目镜观察干涉图样的变化,以达到最佳的调整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调整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并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图样。
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教案【全文】
1.简述迈克尔逊干涉仪
(历史作用、应用前景及该实验的重要性)
2.提出本实验目的
3.讲述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及工作原理
2)非定域干涉及激光波长的测量、
3)等倾干涉
4)等厚干涉
5)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
4. 提问如何观测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白光条纹及激光波长、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
1、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上调出非定域干涉和定域干涉条纹
Hale Waihona Puke 2测激光的波长和测钠光双线波长差难点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上调出非定域干涉和定域干涉条纹
备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的
设
计
一、课前的准备(5分钟)
1.仪器设备检查:迈干仪、激光、钠光灯、扩束镜仪器套数及完好情况
2.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内容、原理、表格(A、B、C、D四等级)
5.实验内容与要求并强调注意事项
6.讲述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迈干仪、激光、钠光灯、扩束镜
7.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格、逐差法)
8.下一次实验内容及预习要求
三、学生实验(100分钟)
实验前30分钟不解答问题,给学生自己理解消化的时间,30分钟后边指导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解答.重点辅导。
四、检查数据并签字、检查仪器的整理情况
时间的掌握:留由5分钟机动的时间。
课
后
思
考
题
1.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到的圆条纹与牛顿环产生的圆条纹有什么不同?
2.什么情况下可以观测到非定域干涉中椭圆、双曲线、直线条纹?
参
考
文
献
1、《大学物理实验》, 张逸民
2.《普通物理实验》, 林抒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1988年3月
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内容和要求
2. 测钠双线的波长差。
连续记录6次条纹视间度为零的d值,用逐差
法求 d ,计算钠双线的波长差。(已知Biblioteka 05893A)
3.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 移动M1使圆形条纹变粗、疏,微调M2方位, 观察等厚直线条纹。
实验注意事项
1、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 2、测量时消除螺距差。 3、眼睛不能直视未扩束的激光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观察等倾和等厚干涉现象。 3、学习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激光的波长和钠
双线的波长差。
仪器结构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测激光波长
当M1⊥M2时,形成等倾同 心圆形条纹,圆心处有2d=kλ, 改变d,可见圆心条纹涌出或消 失。测出条纹在圆心处涌出或 消失的条纹数N及M1移动的距 离△d,即可求的波长
2d
N
等倾干涉条纹
测钠双线的波长差
M1⊥M2,移动M1,测出相邻两次条纹 视间度为零时M1移动的距离△d, 钠双线的 波长差
2
2d
等厚直线条纹
M1 与 M 2'有一小角度时,产生平行于两镜交棱的等
厚直线条纹
实验内容和要求
1、测He-Ne激光的波长
记录干涉圆条纹涌出或消失50条时对应的d值, 连续记录12次,用逐差法求 d ;计算He-Ne 激光的波长,与理论值比较,计算相对不确定 度。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105实验5-9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出的精密光学仪器,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迈克尔逊曾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线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从而“催生”了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第二项实验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尔逊研究了干涉条纹可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这是干涉分光技术的最早工作。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简明,构思巧妙,堪称精密光学仪器的典范。
近代干涉仪有许多都是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干涉仪可准确测定光波的波长、微小长度和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等,在近代计量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设计精巧,用途广泛,迈克尔逊曾于190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
2.利用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条纹测定He-Ne 激光的波长。
3.观察面光源产生的等倾、等厚干涉条纹,了解它们的形成条件及条纹特点。
【实验器材】WSM-1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 激光器、毛玻璃屏、扩束镜。
【实验原理】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及结构 1. 光路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双光束干涉仪,光路见图5-9-1。
从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射到分束镜1G 上,1G 板后表面镀有半反射(银)膜,这个半反射膜将一束光分为两束,一束为反射光(1),另一束为透射光(2),当激光束以与1G 成45°角射向1G 时,被分为互相垂直的两束光,它们分别垂直射到反射镜1M 、2M 上,1M 、2M 相互垂直,则经反向后这两束光再回到1G 的半反射膜上,又重新会集成一束光。
由于反射光(1)和透射光(2)为两束相干光,因此,我们可在E 方向观察到干涉现象。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正式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正式报告)首先,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激光作为光源,因为激光具有单色性和相干性,这有助于获得更清晰的干涉图案。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光源,只需确保光线的单色性。
接下来,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两个反射镜组成,一个称为固定镜,另一个称为移动镜。
首先,将干涉仪的移动镜移到极端位置,以确保光线可以正常通过反射镜。
然后,在通过逐渐调节移动镜的位置,使得光线尽量垂直反射镜并回到入射方向。
然后,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分束镜。
分束镜是将一束光线分为两束的关键部分。
在调节分束镜时,我们需要将光线分成两束,并使其传播的路径相等。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将一个探测器放在一个路径上,然后调整分束镜的位置,使得两束光线能够同时到达该探测器。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还需要调节探测器。
探测器主要用于检测通过干涉仪的光的干涉图案。
我们需要将探测器调整到最佳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
通常,探测器会发出一个高频声音,当干涉图案最清晰时,声音会最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听觉判断探测器是否被正确调节。
最后,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干扰因素。
迈克尔逊干涉仪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应尽量避免振动、温度变化和空气流动等干扰因素。
此外,还需要保持实验室的洁净度,以防止灰尘等杂质影响干涉图案的清晰度。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参数来观察不同的干涉效果。
例如,改变移动镜的位置可以改变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宽度。
调整反射镜的角度也可以改变干涉图案的形状。
通过不断调整这些参数,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信息。
综上所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正确地调节光源、反射镜、分束镜和探测器,以及注意避免干扰因素,我们可以获得准确且清晰的干涉图案,从而得到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有价值的结果。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并掌握调节方法;2.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实验中所用激光的波长.二、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多光束光纤激光器三、实验原理1.迈克尔逊干涉仪(1)仪器结构结构如下所示:光路如下图所示:(2)仪器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个分振幅法的双光束干涉仪.其光路如上图所示,它由反射镜M1,M2,分束镜P1和补偿板P2组成.其中M1是一个固定反射镜,反射镜M2可以沿光轴前后移动,它们分别放置在两个相互垂直臂上;分束镜和补偿板与两个反射镜均成45°,且相互平行;分束镜P1的一个面镀有半透半反膜,它能将入射光等强度的分成两束;补偿板是一个与分束镜厚度和折射率完全相同的玻璃板.镜M1,M2背面各有三个螺丝,用于调节M1,M2的镜面的倾斜度,M1下端还附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微动拉簧螺丝,用于精密的调节M1的倾斜度.M2镜所在的拖板由精密丝杠带动,可沿导轨前后移动.M2镜的位置由三个读数尺所读出的数值的和来确定:主尺、粗调手轮和微调手轮.如图(a)所示,多光束激光器提供的每条光纤的输出端是一个短焦距凸透镜,经会聚后的激光束,可以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点光源S发出的球面光波.S1′为S经M1及G1反射后所成的像.S2′和S1′为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球面波在其相遇的空间处处相干,为非定域干涉,在相遇处都能产生干涉条纹.空间任一点P的干涉明暗由S2′和S1′到该点的光程差∆=r2−r1决定,其中r2和r1分别为S2′和S1′到P点的光程.P点的光强分布的极大和极小的条件是:∆=kλ (k=0,1,2,⋯)亮条纹∆=(2k+1)λ (k=0,1,2,⋯)暗条纹(2)激光波长的测定当M1,M2平行时,将观察屏放在与S2′ S1′连线相垂直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一组同心干涉圆条纹,如图(b)所示:设M1,M2之间距离为d,则S2′和S1′之间距离为2d,S2′和S1′在屏上任一点P的光程差为:∆=2d cosφφ是S2′射到P点的光线与M2的夹角.当改变d,光程差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这时在干涉条纹中心会“冒出”和“缩进”的现象.当d 增加λ/2,相应的光程差增加λ,在中心的条纹干涉级次由k变为k+1,这样就会“冒出”一个条纹;当d减少λ/2,相应的光程差减少λ,在中心的条纹干涉级次由k变为k−1,这样就会“缩进”一个条纹.因此,根据“冒出”或“缩进”条纹的个数就可以确定d的改变量,它可以用来进心长度比较,其精度是光波长量级.当“冒出”或“缩进”了N个条纹,d的改变量δd为:δd=N λ2四、实验步骤1.调节干涉仪,观察非定域干涉(1)水平调节.调节干涉仪底脚螺丝,使仪器导轨平面水平,然后锁住锁紧圈;(2)等臂调节.调节粗调手轮,移动M2,让M1,M2和G1大致等距;(3)最亮点重合.打开激光器,调节输出嘴位置,让光束垂直入射M1的中心部位.观察M1,M2中每次反射回来最亮的点,调节M1,M2后的调节螺丝,使两排亮点中最亮的光点严格重合(先调节M1,后调节M2);(4)将条纹移到屏中间;(5)观察非定域干涉;(6)观察并思考条纹特征与d的关系.2.测量激光波长(1)仪器调零.旋转微调手轮时,粗调手轮会随之变化,而旋转粗调手轮时,微调手轮并不发生变化,所以测量前必须调零.方法如下:沿某方向将微调手轮调到零并记住旋转方向(为避免空程差,后面的测量都要沿此方向),沿同一方向旋转粗调手轮使之对准某一刻线(注意,此时之后粗调手轮不可再动).测量过程中若需要反方向旋转微调手轮,则一定需要重新调零.条纹移动数N10 50 100 150 200 250 可移动镜位置d1/mm51.73495 51.75068 51.76651 51.78264 51.79841 51.81420由图中拟合曲线及公式可以计算出:λ=2k=2×0.0003175mm=0.000635mm=6.35×10−4mm=6.35×10−7=635nm五、实验思考1.在实验中会观察到椭圆或马鞍型的条纹,思考成因.当M1,M2镜不相互平行时,就会出现椭圆或马鞍型的干涉条纹.2.改用台灯做光源会有什么现象.台灯的光可以近似看成白光,白光是复色光,在M1,M2非常靠近时,会出现彩色的干涉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及结构。
2. 学会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基本掌握其使用方法。
3. 观察各种干涉现象,了解它们的形成条件。
二、实验仪器
1. WSM-2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一台
2. HNL-55700多束光纤激光源一台
三、实验原理
3.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构造
图1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示意图
仪器包括两套调节机构,第一套调节机构是调节反光镜1的位置。
旋转大转轮和微调转轮经转轴控制反光镜1在导轨上平移;第二套调节机构是调节反光镜1和反光镜2的法线方向。
通过调节反光镜1、2后面的调节螺钉以及反光镜2的两个方向拉杆来控制反光镜的空间方位。
在仪器的中部和中部偏右处,分别固定安装着分光镜和补偿片,其位置对仪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切勿变动。
在补偿片的右侧是反射镜2,它的位置不可前后移动,但其空间方位是可调的。
反射镜1和反射镜2是通过金属弹簧片以及调节螺钉与支架弹性连接的,调节反射镜支架上的三颗调节螺钉,改变弹簧片的压力,从而改变反射镜面在空间的方位。
显然,调节螺丝钉过紧或太松,都是不利于调节反射镜方位的错误操作。
反射镜1在导轨上的位置坐标值,由读数装置读出。
该装置共有三组读数机构:第一组位于左侧的直尺C 1,刻度线以mm 为单位,可准确读到毫米位;第二
组位于正面上方的读数窗C 2,刻度线以0.01mm 为单位,可准确读出0.1和0.01
毫米两位;第三组位于右侧的微动转轮的标尺C 3,刻度线以0.0001mm 为单位,
可准确读0.001和0.0001毫米两位,再估读一位到0.00001毫米。
实际测量时,分别从C 1、C 2各读得2位数字、从C 3读得3
位(包括1位估读)数字,组成一个7位的
测量数据,如图2所示。
可见仪器对位移量
的测定精度可达十万分之一毫米,是一种非
常精密的仪器。
务必精细操作,否则很容易
造成仪器的损坏! 图2 关于M1位置读数值的组成方法
3.2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的双光束干涉,其光路图如图3所示。
G 1的半透半反射膜将入射光束分成振幅几乎相等的两束光(1)和(2),光束(1)经M 1反射后透过G 1,到达观察点E ;光束(2)经M 2反射后再经G 1的后表面反射后也到达E ,与光束(1)′会合干涉。
补偿板G 2的作用是保证在M 1A 与M 2A 距离相等时,光束(1)和(2)有相等的光程。
图3中的M 2′是M 2镜通过G 1反射面所成的虚像,因而两束光在M 1与M 2上的反射,就相当于在M 1与M 2′镜上的反射。
这种干涉现象与厚度为d 的空气膜产生的干涉现象等效。
改变M
1
与M 2′的相对方位,就可得到不同形式的干涉条纹。
当M 1与M 2′严格平行时,产生等倾干涉条纹。
当M 1与M 2′接近重合、且有一微小夹角时,得到的干涉条纹是等厚直条纹。
图3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光路图
由干涉原理可知,自M 1和M 2′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θcos 2d =∆
式中d 为M 1与M 2′的间距,θ为光(1)在M 1上的入射角。
当d 为某一常量时,两光的光程差完全由倾角θ来确定,其干涉条纹是一系列与不同倾角θ对应的同心圆形条纹。
其中亮条纹与暗条纹所满足的条件是:
()⎪⎩
⎪⎨⎧+==∆暗条纹亮条纹 212 cos 2λλθk k d (k =0,1,2,…) 当θ=0时,光程差Δ=2d ,对应于中心处垂直于两镜面的两束光具有最大的光程差。
因而中心条纹的干涉级次k 最高,偏离中心处,条纹级次越来越低。
当M 1与的M 2′的间距d 改变时,干涉条纹的疏密就会变化。
以某k 级条纹为例,当d 增大时,为了满足2d cos θ=k λ的条件,cos θ必须要减小,因而θ角必须增大,所以此时第k 级的位置必然向外移动。
于是在E 处,就可观察到条纹会不断向外扩张,条纹逐渐变密变细。
当d 减小时,条纹会不断向里收缩,条纹逐渐变疏变粗。
到达等光程位置时(M 1与M 2′重叠)
,干涉条纹最大
最粗。
3.3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上观察不同定域状态的干涉条纹
(1)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由干涉理论可知,两个相干的单色点
光源发出的球面波在空间相遇会产生非
定域干涉条纹。
用一个毛玻璃屏放在两束
光交叠的任意位置,都可接收到干涉条纹,
如图4所示。
点光源S经M1、M2镜反射
后,在E处产生的干涉就好比由虚点光源
S1和S2所产生的干涉。
其中S1是点光源
S经G1和M1镜面反射而成的虚像,S2相
当于S由G1和M2′镜面反射所成的虚像。
当M1和M2′镜平行时,在毛玻璃屏E
处就可观察到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的同
心圆条纹。
图4 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2)扩展面光源产生的定域干涉
当使用扩展面光源(如钠灯、低压汞灯加上一块毛玻璃)做光源照明迈克耳孙干涉仪时,面光源上的每一点都会在观察屏E处产生一组干涉条纹,面光源上无数个点光源在观察屏的不同位置上产生无数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非相干叠加的结果,使得毛玻璃E处出现一片均匀的光强,看不清干涉条纹。
此时只有在干涉场的某一特定区域,这无数组干涉条纹才可以进行非相干叠加,干涉条纹仍可持相当的清晰度,这种干涉条纹称为定域干涉,这一特定区域称为干涉条纹的定域位置。
当M1与M2′平行时,条纹的定域位置出现在透镜L的焦平面或在无穷远处,见图5所示。
观察这种条纹时,应去掉观察屏,将眼睛直接通过干涉仪的G1向M1方向望进去,在无穷远处可看到清晰的同心圆条纹。
当你眼睛上下左右移动时,干涉条纹不会有冒出或缩进去的现象,干涉条纹的圆心随着眼睛的移动而移动,而各圆的直径不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干涉条纹才是严格的等倾干涉条纹。
当M1与M2′非常接近时,微调M2′背后的三个螺丝,使M2′与M1之间
有一个微小的夹角,此时在镜面M1附近可观察到等厚干涉条纹。
它们的形状如图6示,在M1与M2′的交棱附近的条纹是近似平行于交棱的等间距直线,在偏离交线较远的地方,干涉条纹呈弯曲的形状,凸面对着交棱。
这种等厚干涉条纹定域在薄膜表面附近,因而观察时人眼应调焦在反射镜M1附近。
图5 等倾干涉条纹图6 等厚干涉条纹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情况,M1与M2′的间距d和倾角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间隔的影响都是相似的,差别表现在干涉条纹的定域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在迈克尔孙干涉仪上观察到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
1)由分光板所产生的(1)、(2)两束光的光程要大致相等,即d不能太大(参见图3);
2)反光镜M1与M2要垂直或接近垂直(M1与M2′平行或接近平行)。
本实验采用HNL-55700多束光纤激光源做为光源照明迈克耳孙干涉仪。
它采用550mm中功率激光管和进口高传输性光纤,通过精密光学分束机构分至七束光纤,每束出射光纤波长为632.80nm,长度为4米,每根光纤在同一实验内可拉伸到不同的工作台,这样七台迈克尔逊干涉仪只要配用一台HNL-55700多束光纤激光源。
一束激光经一个短焦距透镜(扩束器)会聚后,可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点光源。
因HNL-55700多束光纤激光源光纤出射的激光已经扩束,故不需另加扩束镜。
使用时,将一束光纤输出端固定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左端,使光轴基本与固定镜M2垂直。
四、实验步骤
(1)调节干涉仪底脚螺丝,使仪器基本水平。
调节M2镜座上的微调弹簧螺旋,使它处在弹簧适中的位置。
(2)转动大转轮,使得移动镜M1的位置和固定镜M2相对于分光镜后表面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
(3)打开激光器,使光纤激光束大致垂直于固定镜M2。
从投影屏处观察(此时不放投影屏),可看到由M1和M2各自反射形成的两排激光光斑,每排都有几个光点,这是由于G
1
上与半反射面相对的另一侧的平玻璃面上亦有部分反射的缘故。
调节M1和M2背面的三只螺丝,使两排中的两个最亮的光斑大致重合,则M2'与M1大致互相平行。
(4)装上投影屏,即可在屏上观察到非定域干涉条纹,再轻轻调节M1和M2后的调节螺丝,使出现的圆条纹处于投影屏中心。
转动微调转轮,使移动镜M1前后移动,观察条纹的变化:从条纹的“冒出”或“缩进”说明M1、M2'之间的距离d是变大还是变小,观察并解释条纹的粗细,密度和d的关系。
五、注意事项
1.调整各部件用力要适当,均匀缓慢,不可强旋硬搬。
2.反射镜、分束板的光学表面不可用手触摸,不允许擦拭。
3.使用完毕,应适当放松M
1和M
2
背面的三个螺钉、水平拉簧螺钉和竖直拉
簧螺钉,以免弹簧片、拉簧和支杆弹性疲劳。
六、思考题
1、在迈克尔逊用激光做光源时的调整过程中,为什么看到的是两排光点,而不是两个?
2、怎样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使干涉条纹出现?
3、迈克尔孙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疏密程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变化规律怎样?
4、如何由干涉条纹的疏密变化、条纹的“冒”出或“陷”进来判断M2′与M1的间距d的大小及M1在M2′前后的位置?。